风水与天象图,风水下葬时的天象

2024-06-16崇庆运势网热度: 13180

关于浑天二十八宿和风水运用的关系——基本概念篇

二十八宿本是古人用来观天象时创立的参数坐标,它们和地理堪舆风水学扯上关系,体现出中国古人”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思想。相传,第一个把二十八宿引入风水学的是宋代堪舆名师赖布衣,因此赖公风水又被称为“天星风水”。这样的说法是不是符合历史事实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二十八宿到底怎样运用在风水学上。从某种程度来讲,这门风水流派相较于其他流派,显得更神秘,因此运用也更乱,甚至一些基础的概念名词令很多风水爱好者莫衷一是。从今天开始,我将尝试用一组文章围绕二十八宿和风水运用的关系,整理出我们应该了解的一些基本内容。

    首先当然要了解一下浑天二十八宿的名称。它们分别是:

东方七宿(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西方七宿(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南方七宿(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北方七宿(玄武)——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二十八宿的简称,我把拼音也注上,大家读起来可以更加清楚一些。

东方七宿:角(Jiǎo 3) 、亢(Kànɡ 4) 、氐(Dī 1) 、房(Fánɡ 2) 、心(Xīn 1) 、尾(Wěi 3) 、箕(Jī 1)

北方七宿:斗(Dǒu 3) 、牛(Niú 2) 、 女(Nǚ 3) 、虚(Xū 1) 、 危(Wēi 1) 、室(Shì 4) 、壁(Bì 4)

西方七宿:奎(Kuí 2) 、娄(Lóu 2) 、胄(Zhòu 4) 、昴(Mǎo 3) 、毕(Bì 4) 、觜(Zī 1) 、参(Shēn 1)

南方七宿:井(Jǐnɡ 3) 、 鬼(Guǐ 3) 、柳(Liǔ 3) 、星(Xīnɡ 1) 、张(Zhānɡ 1) 、翼(Yì 4) 、轸(Zhěn 3)

      任何术数都离不开金木水火土,我们知道了二十八宿的名字,接下来就要进入很重要的环节,了解二十八宿所属的五行。这里要搞清楚三个名词的区别,二十八宿的“宿主”五行、“星度”五行和“线度”五行。什么?一样的二十八宿,还要有”三套”五行系统相对应?呵呵,确实是有点烧脑子。我们一个个来看。

      所谓“宿主五行”,这是最通常的概念中二十八宿所属的五行。我们只要知道了二十八宿的完整名字,看每个名字当中的这个字,就知道它所对应的五行了。比如“角木蛟”,就意味着它属于木,“鬼金羊”,就说明它属于金。那么,如果名字当中的一个字是“日”或“月”呢?都属于火。比如,昴日鸡、毕月乌都属于火。

      了解了“宿主五行”,接下来我们来看“星度五行”。有些风水文章里提到“宿度五行、分度五行”,其实就是指“星度五行”。星度五行是二十八宿在每一个星宿的内部按照度数再细分之后产生的五行。比如, 昴日鸡这个星宿,按照宿主五行来归类,它属于火;但是按照星度五行来划分,昴日鸡总共有11度,其中1到5度这个范围都属土,6到11度这个范围都属水。您看,划分标准不一样,五行所属也就不一样了。所以“宿主五行和星度五行”是不能混淆的两个基本概念。

    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谈到的某个星宿所占的度数和通常我们说的罗盘周天360度也是两个概念。浑天二十八宿所标称的度数,加起来是365.25度。也就是说如果把浑天365.25度分配到周天360度上,每1度实际上是不到周天360度的1度的。经过计算可得出,浑天二十八宿所指的1度大约相当于周天360度的0.98度。周天360度是从地盘子山正中的0度算起,顺时针旋转一周。而二十八宿的365.25度也是从地盘子山正中0度起算,不过是逆时针旋转的。另外一点很重要,365.25度分配到二十八宿上,是不平均的,有的一个星宿占几十度,有的一个星宿只占几度。比如,”危十六度”,就说明危月燕这个星宿总共占到16度。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有的星宿标注中,会出现“半、太、少”,比如,毕十六半,壁九太,虚九少,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呢?半,就是半度的意思,也就是可以算作0.5度;太度,就是比半度多一点,算作0.75度;少度,就是比半度再少一点,算作0.25度。所以加来加去,浑天二十八宿一圈总计365.25度,和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是相等的。总之,二十八宿各自在罗盘上的跨度表现为长长短短并不均匀(不像我们熟悉的二十四山,每一山都是15度,是很平均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已经有点晕晕乎乎了。宿主五行,我们只要记住二十八宿的名称,就能记住它们的五行所属了。但是细化到星度五行,这个有没有规律来记忆呢?很抱歉,这个没有规律。不过也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因为在有的罗盘上是可以查到星度五行所属的。

    怎么查?我们要通过罗盘上相对比较少见的盈缩六十龙(大部分罗盘上是没有盈缩六十龙这层的)。盈缩六十龙就是以六十甲子(即六十格)绕罗盘一圈,但是每一格所占的度数(长短阔狭)是不一样的。盈缩六十龙的长与短,是和二十八宿细分出的星度区域相对应、相配套的。同时,我们在罗盘上可以看到,盈缩六十龙的每一龙下会标出一个五行,这个五行也就代表了和这条龙对应的二十八宿星度所属的五行。

    举例,看下图中用红线圈出来的地方。大家看到有个戊子吗?这就是盈缩六十龙中的戊子龙,戊子下面对应一个“水”字,这就是星度五行。再往下,对应的是危宿12度到15度,也就是说这个范围的星度五行就是水。再举个例子,戊子相邻的庚子龙,对应的星度五行是“金”,对应的浑天星度就是危5度到11度这个区间范围。所以要查二十八宿的星度五行,就得先找到盈缩六十龙。

      好,再来说说第三个”五行概念”,就是线度五行。所谓线度五行,和星度五行相比,是进一步细化的五行,也就是每一度都有一个所属的五行。那么它是否有规律呢?有的。它是从每个星宿的宿主五行演化出来的,每个星宿的起始第一度是和宿主五行相同的。比如,井木犴的第一度就是五行为木;危月燕的第一度就是五行为火。同时,每个星宿的线度五行排序始终是“金木水火土”循环复始。比如,危月燕有16度,线度五行排序就是“火土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不过要注意,少度是不分配给任何五行的,0.25度,实在太少了,忽略不计了,呵呵。         

    总之,从宿主五行到星度五行,再到线度五行,我们所看到的是二十八宿之说在风水运用上的越来越细化,有点类似于从八卦到二十四山,再到一百二十分金(或者七十二龙)那样的意思,层层递进,越来越细化。好,下一篇文章里,我将介绍一下二十八宿具体的运用。                        (待续)

易经八卦解析天坛的建筑风水布局

北京紫禁城风水讲究不可谓不多,在故宫中,就有很多,而天坛那是一定也运用到很多 建筑风水 上的知识,那么北京天坛的有什么样的风水讲究,天坛的风水好不好?这些都是我们想要知道的。接下来我就带大家去了解。


还想要了解》》 买房需避开的建筑风水

一、天坛的秘密在于易经思想的妙用
天坛位置是先天八卦使然。北京把天坛建在北京内城的正南方、将地坛建在正北方、日坛建在正东方、月坛建在正西方,其理论根据就是《周易》先天八卦图。而四坛中间就是皇帝的都城,由此可见,天、地、日、月坛所代表的卦位,与故都北京内城构成了先天八卦城。

天地日月是八卦中的四正卦。“四正者,乾坤坎离也。观其象,无反复之变,所以为正也。”——邵雍《观物外篇》(注:此处的“四正卦”,由邵雍首创,系指先天八卦中的四正卦,乾坤离坎代表天地日月、南北东西,象征天地运行、日月变化。汉代卦气说中的“四正卦”则指坎震离兑,系后天八卦。

天、地、日、月坛中,天坛为至尊重位置。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祈雪的圣地,其目的是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天坛布局构思中充满易经卦理。

天坛四个门的命名是由《易经》的“乾”卦而来,即“元,亨,利,贞”。

二、天坛形状为天圆地方的来由
中国存在着对天地的敬畏,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一些人想像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所以,天坛的形状设计受古老的“盖天说”影响,也把天坛设计为“天圆地方”。

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

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石桥相连。

三、吉利数字的运用体现”天“的内涵
天坛的特殊性体现一个“天”字上。所以,建筑细节上处处体现为这个至高无上的“天”服务。

天坛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

中国古代认为9为数之极,是最尊贵的象征,因此圜丘坛建筑与9关系极为密切。圜丘坛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从中心面向外,3层台面每层都铺有9环扇面形状的石板,上层第1环为9块,第2环为18块,第3环为27块,到第9环为81块;中层从第10环的90块到第18环的162块;下层从第19环的171块到第27环的243块。3层总计378个9,共3402块,象征九重天。

四、天坛通过建筑的尺度体现中国人的天文观
祈年殿殿正中有4根高大的通天柱,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中层有金柱12根,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年的12个时辰。中、外层相加24根,象征一年的24个节令。三层相加共28根,象征周天二十八星宿。

再加上顶部8根童子柱,为36根柱,象征36天罡。大殿宝顶中心的雷公柱,象征着皇帝的“一统天下”。

圜丘坛四周长160.2丈,总高度5米,分上中下三层。四面石栏上雕刻花纹的石板数也有规定的数目,第一层每面栏板45块,四面共180块,由12个9组成。第3层每面栏板18块,四面共72块,由8个9组成。3层台面的栏板总数为360块,正合历法中一“周天”的360。

客厅挂什么画风水好?

客厅挂什么画风水好?客厅装饰风水字画常用山水画题材,山水画寓意丰富,有山有山,山即代表有靠山,水代表财源滚滚,因为寓意非常吉利,所有山水画是广大客户最常选择的品类。

常见类客厅风水字画一、鸿运聚宝盆

很多风水师都认为,鸿运聚宝盆作为中国十大著名风水画之意,是中国极为不错的风水画,有聚财发福之意。

鸿运天成蒋伟元宝山旺财字画作品《江山永泰》

这是一幅风水画,此作品是按照风水师指点布局并创作的,为典型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布局。流淌的瀑布代表着财源滚滚、生生不息的含义,下面的溪水汇流形成聚宝盆的形状,意味着水不外流,即财不外流,也就是招财聚宝盆。

聚宝盆山水画面寓意深刻:前有财路,后有靠山;左有招财树,右有挡灾树;财源滚滚;漫山披霞,象征鸿运当头,壮丽壮观,权威旺盛,功名荣达适合办公,经商场所。为您带来滚滚财源!“山管人丁,水管财。”因此挂山水山水画是非常吉利的。

常见类客厅风水字画二、时来运转山水画

时来运转风水画也是做生意人常挂的风水字画之一。做生意的人家中悬挂此画,生意风生水起,运势昌达,鸿运亨通,四季和谐,时来运转,能催动五行流通生旺气、五行流通生财气,调节阴阳和谐保安宁、阴阳和谐旺宅运。

王宁最新力作六尺国画风水画《春夏秋冬时来运转》

从风水角度上分析:此幅作品天象、地理、气候的观念相通。在一年四季的划分中,苍(青)龙为春;朱雀为夏;白虎为秋;玄武为冬。此幅《时来运转》兼顾风水的同时,也请五行八卦福镇宅理气,催动五行流通生旺气、五行流通生财气,调节阴阳和谐保安宁、阴阳和谐旺宅运。

常见类客厅风水字画三、迎客松

迎客松被誉为“黄山名松之首”,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黄山风景区的标志性植物,而且也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山水画迎客松的意义在于:通过丰富的视觉美感传递接物迎客之道,早已走出了自然的界限,走进了人文的视野。

蒋伟最新力作八尺横幅山水画新品《迎客松》

幅蒋伟老师新作《迎客松》作品,画家通过对黄山迎客松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了气势恢宏的意境,画图中远处山峰高大,近处树木青翠茂盛,迎客松更是栩栩如生,一片宁静壮美的江山风景尽展眼前,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想像的丰富空间,推荐选购。

常见类客厅风水字画四、旭日东升山水画

很多家庭在选择客厅装饰画时,总会把山水画列为首选,尤其是旭日东升山水画。日为旭日,冉冉东升;山似元宝,绵厚靠山;水聚成潭,才不可量;草木连片,生机无限;是客厅装饰的不二之选!

沙发背景装饰画王宁新作山水画《旭日东升》

此幅王宁的写意国画山水,笔墨老道,技法娴熟,韵味悠远,将传统山水画里面的笔墨韵味和自己对于自然山水的真实体验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山水画风格。落笔如云烟,胸中之郁勃,笔底造化,都在瞬息之间,如此种种,足以见得画家的文化修养、精神境界与智慧灵性。

客厅挂什么画风水好?风水界里一直有说:“山管人丁,水管财”,故此旺丁旺财的风水画是人们装饰家居环境的首选。但从风水上讲,山水画挂的位置很重要,可能影响整个家庭的运势。山水画最好是挂在醒目的位置,山水画重在被人欣赏,如小幅的山水画可以放在玄关对面的墙壁上,让主人和客人一进门就能欣赏到,令人放下一天的疲劳,开始享受轻松愉悦的环境。大幅的山水画挂在客厅的沙发墙上是最合适的。因此,选择合适的作品,一幅既有观赏性又有风水寓意的山水画挂客厅才是最好的选择。

求古代奇异天象的名称,满意的再加50分

1 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
(漫谈中国古代天文)
最近,只要是晴朗的夜晚,向星空看去,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一颗红色的亮星闪耀在天际,它就是火星(Mars)。
「火星」这个众所皆知的名字事实上并不是这颗行星最早的名字,它最初的名字称为「荧惑」。火星由於轨道呈明显的椭圆形,与地球的距离变化很大,因此亮度也忽明忽暗,所以称之为「荧」;又因为它的轨道位於地球外侧,运行速度比地球慢,由地球看去它不但在众星之间移动,速度有快有慢甚至还会逆行,所以称之为「惑」:加起来就成了「荧惑」了。至於「火星」这个名字则是从汉朝流行「五行」说后才用上的。在天文学史中可以发现:在所有古代文明中,天文与占星是不分家的,而火星这麼明显的亮星自然就成了焦点所在,可是它可不是什麼吉兆哦!火星的红色不仅让人联想到火光,也让人想到鲜红的血、战争,所以古希腊人把它当作战神Mars,中国的术家把它和残贼、疾、丧、饥、兵等恶象相关连。《史记》中就有说到:「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故曰:『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显示古人相当重视荧惑的位置观测,而在历代的历书中,火星(和其他行星)的运行预测都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往夜空看去,在火星的附近还有另外一颗红色的亮星(虽然没有火星那麼亮),它是天蝎座的心脏,中文名字叫做「心宿二」或「大火」,属於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二十八宿是中国星官(相当於西方的星座)的名字在甲骨文中就有记录,而在战国时代石申和甘德所记载的星录中就已完备了。中国古代将整个天空(主要是北天球)分成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共三十一个区域。北极天顶的部分分成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都是中国北方所看到「拱极星」(永不落到地平面下的恒星)。中国古代观星非常重视北极星,论语中就有:『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北辰就是北极星了。而靠近赤道则分成四象(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二十八宿,大致上月亮每天过一宿。心宿就相当於青龙的心脏部位,总共有三颗星,中央的就是「心宿二」了。标示恒星位置的方法就是用二十八宿表示经度,距北极角度表示纬度和现在天文上惯用的赤经、赤纬座标系统大致上是一样的,但是圆周是分成365又1/4度,也就是太阳平均每日移动的角度。
至於「大火」这个名字又和它的颜色有关,心宿二是一颗红巨星,因为是红色的,所以就叫「大火」了。这个名字起源很早,尚书尧典中有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诗经也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句子,这都是指「大火」这颗星。
由於火星与心宿二都是显眼的红色,又都在黄道面上,平均每两年多就会接近一次,因此自古即受到瞩目。如果火星只像一般时候顺行(由西向东)经过心宿二附近(这时称为「荧惑在心」)还没多大的关系,但是如果正好是「火星冲」的时候那就「代志大条」了。就像下页图(一)所显示,当靠近火星冲时,星在恒星间的运动会由顺行(由西向东,图中1~3)逐渐变慢(留,图中3),然后变成逆行(由东向西,图中3~5),留(,图中5),再回到顺行(图中5~7),这就叫「守」。如果这时候刚好火星在心宿附近徘徊不去的话,就称为「荧惑守心」了。
古代的人对这种现象常视为不祥,如巴比伦楔形文字曾记载如果火星退行到天蝎座,则国王应加强小心戒备,不宜冒险离开皇宫。而在我国「荧惑守心」更是大大的不祥!心宿三星其中央大星代表天王(即皇帝),前后星则分指太子及庶子,北周《灵台秘苑》中就说:「若天下有变,心星见不祥。」。火星原已代表动乱、死亡,而在心宿徘徊更是糟透了!《史记》中即云:「火犯守房、心,王者恶之也」,而唐朝《开元占经》更搜集了之前的「荧惑守心」占如「黄帝占曰:荧惑犯心,战不胜,国大将斗死;一曰主亡」、「海中占曰:荧惑犯心天子,王者绝嗣;犯太子,太子不得代;犯庶子,庶子不利。」、「石氏曰:荧惑守心大人易政,主去其宫」…等洋洋洒洒四、五十条,都是大凶之兆。
2 五星连珠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我国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也就是五星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认为它是祥瑞之兆。后人推广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时就叫做“连珠”。
清代钦天监缩小其范围,规定五行星的黄经相差小于45度时才叫“连珠”。
面对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现夜空的少见天象,有人称之为“五星连珠”,这是不妥的。广东天文学会的专家认为:传统所说的“五星连珠”是以地球为中心,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位於太阳的同一侧,其张角小于60度,并能被肉眼观察到。五星连珠张角越小越难得、越小越好看。而这次“五星连珠”,张角为135度,横跨四分之三的天空。因此,只能叫“五星同现”。如果说横跨四分之三天空的五大行星也算“五星连珠”,那么,今年就有两次“五星连珠”,其中第二次出现在12月30日。届时,我国及其北半球各地都可在日出前目睹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现在晨空裏。向前追忆,2002年5月5日发生过五星连珠,其张角为40度。1997年11月30日也发生过五星连珠,其张角为100度。
五大行星中,金星、火星、土星出现在西方的地平线上,木星则悬挂在和地平线呈30度角的天空上,而水星也正在逐渐靠拢。五大行星将按照水、金、火、木、土依次排列,由高到低连成一条线,古时称为“五星连珠”。由于五颗星都是大行星,亮度较高,人们用肉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
舜帝即位时,天象现五星连珠, 该年定位甲子年. 为干支纪年法的开始. 五星连珠星象素来被认为是吉瑞之兆. 人本乎天地,天地之变迁必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生活. 古人有此说法足见有大智慧
天文学家计算出历史上曾经三次出现五星连珠.第一次是唐高祖武德二年,司天监观测到五星连珠。但是史学家为了让后人觉得唐高祖即位顺应天意,就把五星连珠出现的年份从武德二年改为武德元年.
第二次是武则天当政的第一年,第三次韦后当政时期,司天监都观测到五星连珠现象.但是史官没有记载。因为如果记载了,就会让人觉得韦后与武则天当政都是顺应天意的,这与封建礼教相悖.

1、荧惑守心

“荧惑”是指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

荧惑又名赤星、罚星、执法。又视火星在东方叫悬息,在西方为天理,在南方为火星。历史上所有实际发生过的“荧惑守心”天象共38次。中国史籍中全部 “荧惑守心”记录共23次。

2、五星连珠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古代用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认为它是祥瑞之兆。

3、日食

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4、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

5、彗星

我国很古代就有彗星记事,并给彗星以孛星、长星、蓬星等名称。最可靠的记录,开始见于《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记录。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平均周期是七十六年,出现的时候形态庞然,明亮易见。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末的二千多年,共出现并记录的有三十一次。其中以《汉书·五行志》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记载的最详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星连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荧惑守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月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彗星

《天官书》是最早的一部(虽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比《天官书》时代更早,但其中只有图像,而文字却全系星占条文,并无天象本身的描述,除了彗星外,其他是很难判别的。另外,在《开元占经》中虽有一些石氏和甘氏的有关片断,但它们是否都是战国时代石申、甘德的遗文,还很难说)。
《天官书》记载的奇异天象名称共有20多个。从对它们的具体描述来看,大体上有以下几类:
1.彗星《天官书》中记有天棓、彗星、天欃、天枪四,那都是具有直而长的彗尾的彗星。有蚩尤之旗,那是尾巴特别弯曲的彗星。有五残星,那是有五条彗尾的彗星,等等。
2.大流星和陨石 有的大流星,由于气流的影响,它的余迹会发生扭曲变化,人目看来就好象蛇行一样,称之为枉矢。
有的流星体很大,它们能进入到低层大气,形成火流星,最后堕入地面,造成很大的陨石坑,陨石形如狗,因称之为天狗。有的火流星未堕到地面就爆炸毁灭了,如果它们发生在白昼,人们看不到(或注意不到)它们的亮光,而只听见它的爆炸声,这就是《天官书》中说的天鼓。关于一般堕落地面的陨石,《天官书》称为坠星。
3.极光《天官书》中记载了多种极光现象。烛星:一种象火炬形状的极光。卿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是一种无定形的弥散光面型极光。天开:在黑夜的天幕上突然出现一条光带,好象天开裂了一样。还有归邪、旬始等,都是各种形状的极光。
4.黄道光《天官书》关于格泽星的描述就是一幅黄道光图像的写照,“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兑(锐)。”在太阳系中存在许多尘埃粒子,它们主要分布在黄道面及其附近。
太阳光照在这些尘埃粒子上,再反射出来,被人们观测到,就成为黄道光。它的图像就如上述格泽星的描述。因为它很微弱,所以很难观测。西方是在十七世纪由法国天文学家开始观测的。
因此,司马迁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描述不能不使人感到惊奇。
5.新星和超新星它们绝大多数是原来暗得肉眼不可见的恒星,忽然亮度增加几千乃至几万倍,人们就看到天上新出现了一颗星,因称新星。有的会增亮几千万乃至几亿倍,就称为超新星。新星和超新星的亮度后来又慢慢降下去,逐渐消失不见。
古人因称之为客星。有的客星很亮,受大气衍射的作用,看上去好象射出许多光芒,古人因而又称为孛星。这两种名称在《天官书》里都有记载,但奇怪的是未作定义性描述。由于彗星也具有出现后又消失的现象,有极少数彗星也会向四周所有方向喷 射出气体,因此古人也把彗星称为客星或孛星。精细如司马迁,居然未能从运动或不运动来区分彗星和新星、超新星,这是非常遗憾的事。
除了上述这些奇异天象名称的介绍外,《天官书》中也有一些天象的记录。但这些记录极为粗略,无法具体确定其发生的日期乃至年份。从这一点来说,《天官书》的意义不是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录,而是开创了一个在纪传体史书中有专门篇幅保存天象记录的先例(至于准确的天象记录则在《史记》的一些本纪和年表中有所记载)。

古人眼中的“不祥之兆”:七星连珠、超级血月,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主要就是由于在某个特定的磁场下7个星球都被太阳的磁力给吸引过来,形成一个轨道,这就是七星连珠。超级血月是由于月亮刚好和太阳在同一个平面。当水星运行到西大距,也就是日距角达到23°的时候,这七颗行星就会同时出现在太阳的西侧。此时站在地球上往东南方向看,就会看到它们以一条近似直线的方式,形成七星连珠的天象。顺序依次为土星、海王星、木星、火星、天王星、金星和水星。

从6月16日到19日,太阳系将会上演“七星连珠”的罕见天文奇观!只要当地天气条件允许,没有云层遮蔽,大家在日出之前往东南方向的天空看去,就有可能看到“七星连珠”。古人眼中的“不祥之兆”:七星连珠、超级血月,是如何形成的?

1、什么是七星连珠呢?

 众所周知,太阳系一共有九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七星连珠就是太阳系的七颗行星水星、金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土星和火星将聚集在太阳的西方,一字排开形成连珠现象,当然,很多情况下这条直线并不是特别直。

2、什么是超级血月?

血月是怎么形成的呢?太阳的轨道称为黄道,将月球的轨道称为白道,二者并不处于同一平面,会形成大约5°的夹角。此时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然后我们看到的月亮就会变成红色,由于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就是像镜子一样把太阳反射了出来,所以如同红色的血月。在现代社会,也曾出现过很多次血月,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所以这其实也是普通的自然现象。

3、奇异的天文为什么会成为不祥之兆呢?

七星连珠的时候,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被刘邦消灭,同年项羽攻入关中,一把火将阿房宫烧了个干净,而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将刘邦立为汉王。更巧的的是,与此同时,一场持续4年的楚汉之争也拉开了序幕,举国上下皆处于战火之中,一时间生灵涂炭。因此“七星连珠”变成了不祥之兆,此后这一天象也出现过很多次。

后记:古人认为,自然现象各有它的人格化的主持者,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所以那个时候观天象下者的天下,也是这个时候来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