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卦吉凶详断图解大全,六十四卦观卦解释

2023-10-18崇庆运势网热度: 0

图解易经六十四卦·断易天机的目录

中国易学占卜法的发展源流
《断易天机》中隐晦的卦象
编者序:易学占筮必备之书
目录
本书内容导航
上篇·断易方法
第一章 六十四卦概说:《易经》占筮的符号体系
1.《易经》:中国文化之源
2.从太极到六十四卦:《易经》的符号体系
3.伏羲六十四卦:包含天地生成之理
4.文王六十四卦:包含事物的发展规律
5.《易经·经部》:用卦爻辞解读六十四卦
6.六十四卦占筮大宗:六爻预测法
7.京氏易学:六爻占测的理论基础
8.《断易天机》:六十四卦占筮的里程碑
第二章 六十四卦占筮基础:基本概念
1.阴阳五行学说:易学的宇宙观
2.天干地支:宇宙中事物变化的载体
3.五行的状态:旺相休囚死和寄生十二宫
4.合化刑冲害:干支的内部关系
5.干支记时:传统的记时体系
6.干支纳音:干支结合后的五行属性
7.六爻:六十四卦的构成
8.万物万象之源:八卦属性
9.成承比应:卦象的内部关系
10.八官卦:六十四卦的新序列
11.纳甲:五行、卦画、干支的结合
第三章 断易第一步:占断步骤
1.占筮前的准备:启请卦神
2.起卦:金钱起卦法
3.确定卦象的名字及属性:定卦名
4.赋予各爻干支五行属性:装干支
5.把握卦象的核心:安世应
6.身爻之喜忌:安身爻
7.连接卦象和事物的纽带:起六亲
8.归纳事物性质的依据:配六神
9.六爻装配总结:六十四卦世应六亲装配图
第四章 断易第二步:吉凶分析
1.断易分析总则:看卦断卦之法
2.了解六亲所代表的事物:六亲取用
3.六亲临世爻:六亲持世的吉凶分析
4.六亲爻变:六亲爻为变爻时的吉凶
5.六神的含义:占卜中六神所代表的意义
6.六神临世爻:六神持世的吉凶分析
7.六神动断:六神爻为动爻时的吉凶
8.六神入五行:六神与五行同爻的吉凶
9.六神持世断病:六神持世对应的疾病
10.取用神:预测分析的前提
11.元神、忌神和仇神:用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12.进神和退神:爻变之后的吉凶占断
13.吉凶神煞:爻中神煞的吉凶占断
14.五行旺相发用:以旺相体囚死占断吉凶
15.五行长生发用:以寄生十二宫占断吉凶
16.天干地支发用:合冲刑局对吉凶的影响
17.爻的动静与生克:可判断事物发生时间
18.应期:判断所测吉凶发生的时间
第五章 《断易天机》占筮实践:不同事物的占测分析
1.预测财运:以六爻规划财富人生
2.预测工作:以六爻把握职场风云
3.预测婚姻:以六爻构建幸福生活
4.预测疾病:以六爻打造健康体魄
5.预测天气:以六爻掌握气候变化
6.预测比赛:以六爻先知赛场胜负
下篇·天机详解
第一章 乾宫吉凶断:乾宫八卦占筮详解
1.乾卦 占筮吉凶:大通有利,元亨利贞
2.媚卦 占筮吉凶:不期而遇,宜谋忌娶
3.遁卦 占筮吉凶:君子退避,小人相助
4.否卦 占筮吉凶:阴阳乖离,不利君子
5.观卦 占筮吉凶:春风浩荡,财官顺遂
6.剥卦 占筮吉凶:人离财散,谨慎隐忍
7.晋卦 占筮吉凶:祸灭福生,利见王侯
8.大有卦 占筮吉凶:抑恶扬善,丰财利义
第二章 坎宫吉凶断:坎宫八卦 占筮详解
1.坎卦 占筮吉凶:坚定信心,突破险阻
2.节卦 占筮详解:谨慎节约,福寿康宁
3.屯卦 占筮吉凶:遭遇困境,宜静忌动
4.既济卦 占筮吉凶:所求必从,所欲必遂
5.革卦 占筮吉凶:移风易俗,实现革新
6.丰卦 占筮吉凶:直大光明,藏有隐忧
7.明夷卦 占筮吉凶:君子受厄,韬光养晦
8.师卦 占筮吉凶:老将统兵,所向披靡
第三章 艮宫吉凶断:艮宫八卦 占筮详解
1.艮卦 占筮吉凶:适可而止,安静无亏
2.贲卦 占筮吉凶:光垣赫,举止端庄
3.大畜卦 占筮吉凶:富有积蓄,先吉后凶
4.损卦 占筮吉凶:先易后难,坚守诚信
5.睽卦 占筮吉凶:大事不吉,小事顺利
6.履卦 占筮吉凶:居安思危,有惊无险
7.中孚卦 占筮吉凶:忠信为本,厄难消除
8.渐卦 占筮吉凶:循序渐进,利于嫁女
第四章 震宫吉凶断:震宫八卦 占筮详解
1.震卦 占筮吉凶:空响无形,求事难遂
2.豫卦 占筮吉凶:安乐喜悦,出师必胜
……
附录

观卦的新解

【原文】 (坤下巽上)观①:盥而不荐②,有孚颙若③。初六:童观④,小人无咎,君子吝。 六二:闚观⑤,利女贞。 六三:观我生进退(6)。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7)。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上九:观其生(8),君子无咎。【注释】 ①观是本卦标题。观的意思是观察、观看。全卦的内容与统治有关. 观在卦中多次出现,也与所讲内容有关,所以用它来作标题。(2)盥(guan): 古代祭祖时用酒灌地迎神。荐:献,指祭祖时的献牲。③颙(yong)若 :头大的样子,这里是指俘虏的头被打肿了。(4)童:儿童,这里指幼稚无知。 (5)闚观:一孔之见。 (6)我生:我姓,指亲族。进退:行动,这里指政策措施。 (7)光:光耀,这里指政绩光耀。宾:作 宾客,这里指朝觐。(8)其生:其他姓氏,指别的部落氏族。【译文】 观卦:祭祀时灌酒敬神,不献人牲,因为作祭牲的俘虏头青 脸肿,不宜敬神。 初六:看问题幼稚无知,这对小人来说没有什么,但对君子 就有害了。 六二:目光短浅,这是对女子有利的兆头。 六三:体察亲族的动向,由此决定政策措施。 六四:观察国家政绩大小,以选择可以朝觐的君王。 九五:体察亲族的意向,君子从政就不会有困难。上九:体察其他部族的意向,君子从政就不会有困难。【读解】这一卦又是从有利于统治者的角度来劝诫他们从政要善于体察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既得利益,保证权力地位的牢固。作者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算得上是忠君之士。 历来的忠君之士大抵都以匡扶社稷、劝诫国君为己任,而历 来的史传都把这样的人奉为供人景仰的爱国者。其中是与非,自 有人评说。在他们的心目中,万众百姓是供君子大人驱赶的羔羊, 民生疾苦和家国兴衰的价值只不过是用来烘托君子大人的神圣贤 明。 但愿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观念里再也不要有君子与小人、为官 与为民一类高下尊卑的等级观念。君子大人同样是肉身凡胎吃五 谷拉人屎,并不比百姓小人聪明多少高贵多少能干多少。
《哲学易经》之《观卦》---李建明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彖》日: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象》日: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观:《说文》,谛视也。它有观摩、察看、审视之意。有观摩、察看、审视从而才能明天下之理,知天下之情,晓已身之美,谋久远之法。故要想把天下治理好必须学会观摩、察看、审视而受之《观》。观,人类认识事物之大法也。“静察其阳,动察其阴,先观其迹,后知其心。”故唯观才能洞察一切,唯观才能彰显一切而把事情做好做大做顺,是以“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盥,水盆也。古以水为镜,盥而可正衣冠、洗垢面、整乱发、彰显其美,一丝不荐,无有杂乱。是以有所观才能明天下之理,知天下之情,晓已身之美,谋久远之法。故以中正谛视天下则神道可立,万民可教,天下可服矣。天下无不在观摩、省察、审视中理智、成熟、借鉴和发展也。故观,它逐能使事物通顺和达开来,这就叫下观而天下可化矣。
《樵鱼问对》上说:“我亦人,人亦我,我与人皆物也。用天下之目为已之目,其目无所不见;用天下耳为已之耳,其耳无所不听;用天下口为已之口,其口无所不言;用天下心为已之心,其心无所不谋。此以物观物也。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则无所不观。”是以“大观在上,顺而巽。”此“中正以观天下也。”唐太宗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都是观法之大义也。
《彖》辞说:大观在上,它通顺而和巽,因此当中正以谛视天下也。因为只有中正以谛视天下,才能象端着水盆那样可以观摩已身,整理乱发,彰显其美,这就叫下观而天下可化矣。观天之神道,从而使人民知道了四时井然有序而没有差错。圣人由于不断地观乎于神道制定了教义,从而使天下万民和服而巽顺。因此观乃天下之大法也。只有细心的观察和全面考核,从而才能有全面认识而作出有利于发展的行为。
《象》辞说:观就是谛视,就是省察。它的品德如风行地上,万物不遗,这是《观》之象。是以上古的君王感于观的伟大意义,从而不断巡视邦国、体察民情、度越国政、推行教化。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日: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童观,儿童之观。象幼稚无知的儿童一样看事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好象没有什么,但对于行大事建大业的君子来说就会有很大的危险。原因是我们不能深入到现象的实质中去就很难发现存在的一切问题。
六二:窥观,利女贞。《象》日: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囿于一孔之见,就不能发现实质性的问题,这是闺门闺女偷看新郎的角色,是以亦可丑也。《吕氏春秋》上说:“人各有所爱,各有所恶,心存偏见,听觉必然发生错误。向东面望的人看不到西面的墙,向南看的人看不到北方。”因此,只有站立于不同的角度才能看清事态的真相,才能明心见性,凭主观的见解就会善恶不分。
六三:观我生进退。《象》日: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我生,即与我之生。观摩我生的趋势和行情,从而才能作出正确的决择。因此君子当“天时、民财、交情、审其意,知其好恶而为之度。”《吕氏春秋.察今篇》说:“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可见,只有正视我之生才能知天下而不惑,只有观察民心之所向才能行而不过。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日:观国之光,尚宾也。
光,光点也。有敏捷眼光者,超人常识者,可为君王之佳宾矣。原因是如能观国之光华,就能发现一切问题,改变一切问题,完善一切问题,是以可利用宾于王矣。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深入的观察必能洞察一切、发现一切、改善一切。君子这样做必将树立起丰功伟绩而能成为君王之佳宾矣。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日:观我生,观民也。
观我生,君子就不会犯咎。原因是君子只有不断地观民所需,知民所乐,才能行不过而不犯其咎。孟子说:“政,民为大。乐民之乐,则民乐其乐;忧民之忧,则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日:观其生,志未平也。
其生,他生也。犹外邦也。善于观察国外形势,才能知己知彼戒鉴有司而立于不败之地,是以君子无咎也。因此我们当放眼大千世界,静观世界变化,就不难发现存在的一切问题而作出相应的改变。故君子不可自满其志,当观天下会通,行典礼、断吉凶、顺物宜,才能平定天下之不足,改变自我之缺陷。

第二十卦 观卦

我是郑宏鹏,樊登读书会隰县分会会长,每天一篇文章之051。

观卦在临卦之后,是第二十卦。观卦的卦象和临卦是颠倒的,临卦是君临天下、当领导,当领导之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观”。
“观”是观察,主要讲观什么和怎样观两方面问题:一是观察的对象,无外乎观物、观人、观事,最重要的是观心;二是观察的方法,是用眼睛、用心,或者最后连心都没有了,用物来观?从观察的这两个方面可以体现一个领导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可以看出一个普通人的境界。

“观”字特别重要,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心经》的第一个字就是“观”,“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金刚经》的最后一个字也是“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孔子说过“观过,斯知仁矣”,观一个人的过错和对待过错的方法,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具有仁德,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立即去改正,说明他具有仁德;但更重要的是改过之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叫“不贰过”,颜回就是这样,所以他是一个具有仁德的人。
老子也说了“观”,老子讲“道”,“道”是最玄妙的,所以“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从“无”里可以观出道的玄妙,从“有”里可以观出道的边界。怎么“观”呢?老子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意思是要彻底跟事物融为一体,主观和客观要融合,观出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北宋时期邵雍邵康节写的《皇极经世》,分两部分——《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观察事物不是以目观物,不是用眼“观”,而是以心观物,用心“观”,最后连心都没有了,是以物观物,人和物彻底融合为一体,没有主客观的界限。
八卦就是伏羲观出来的,“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上观天象,下观地理,中观人事。可见无论是做领导还是做普通人,“观”都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
我们来看卦辞: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盥”和“荐”是古代祭祀的两种礼仪,先“盥”后“荐”:“盥”是把酒浇在地上进行祭祀的礼仪,这种礼仪是比较简单的;“荐”是进献牺牲给先祖或天地的礼仪,要隆重一些,牺牲就是祭品,牛羊豕为牺牲。“盥而不荐”:只需要用酒浇地进行祭祀的仪式就行了,不必要再进献祭品。意思是我们观察的时候只需要观察主祭人的第一步“盥”,而不需要再观察第二步“荐”了,因为“有孚顒若”:“有孚”是心中有诚信,“顒若”是敬仰的样子,“顒”是大头,头仰起来,表示心中虔诚敬仰。
这就是说,观察仪式的时候不是只观察表面的动作,而是要观察内心是否虔诚,观察他把酒浇在地上的动作,从举手投足间就可以看出他是不是虔诚、有敬畏之心,如果有了敬畏之心,就不需要再进行后面的观察了。所以不管是观人还是观物,最重要的是观心,这也就是观卦教给我们的方法:和被观察的东西融为一体。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先生说:要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也就是要与被观察的东西处于同一境界,没有内外之别和主客之分,这样你的观察才是准确的。
孟子说“观于海者难为水”,观到了海的人再去观水就觉得水不值得一观了,孟子接着又说“观水有术,观其澜也”,观水是有方法的,一定要观看它的波澜,比如波澜有什么特征、是怎样变动的,这样你就可以知道水是怎么变化的了。这也是告诉我们观察要用心,心要跟被观察的东西融合并且深入进去,感受它的变动;二是要用宽广的胸怀和视野来观,这样才能全面准确而没有遗漏。
学习《易经》就是学习观察的能力,曾国藩就很善于观察人,他有一套识人用人的绝活,后来他将这套方法写成了一本书,叫《冰鉴》,书里就讲到了“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这是说看一个人的心术正不正就看眼睛和鼻子长得端不端正吗?
其实不是的,这里强调的是动态和静态的表现。如果人在静态的时候,眼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而且闪烁不定,说明此人善于伪装;如果在动态的时候,眼光像流水一样,虽然澄清但犹疑不定,说明这个人可能比较奸诈;如果在静态的时候,眼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样子,说明这个人可能比较聪明但不一定会走正道;如果在动态的时候,目光总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说明这个人多半是心虚;如果一个人的双目是沉稳安详、炯炯有神的,像两颗明珠一样,含而不漏,在动态的时候眼神敏锐、锋芒外露,好像瞄准猎物一样,就说明这个人是心术很正的人。
“真假看嘴唇”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看嘴唇的厚薄,而是看一个人在说话时嘴唇的特征和细微的动作,从这里来判断他所言的真实性。如果一个人在说话前,嘴唇就有抽动,或有咬嘴唇、舔嘴唇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就说明他说话的内容可能有虚假的成分。这些都是讲观察事物微妙的变化,也就是《周易》里说的“极深而研几”,观察一些微妙的征兆。
下面我们来看《彖传》的解释: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大观在上”:“观”分“大观”和“小观”,观大海是“大观”,观河流是“小观”,从卦辞来说,“大观”指后面进献的礼仪,“小观”指前面把酒洒在地上的礼仪。从“小观”也可以上升为“大观”,观看东西一定要大,眼光要广,位置要高,这样就可以从上向下俯视,如果在低位就必须从下向上仰视,总之要通过动作观察内心,是否有敬仰之心。
“顺而巽”:“顺”指下卦的坤卦,“巽”是谦逊、谦虚,指上面的巽卦,所以大观的时候要柔顺谦逊。“中正以观天下”:要用中正的心来观望天下,也可以解释为使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用中正之心来观察外物,观人、观事。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是“下观而化也”:有“下观”就有“上观”,“上观”是君主观百姓,“下观”是百姓观君主,只需要观察前面用酒浇地的“盥”礼,不必要再观察后面进奉祭品的“荐”礼了,因为下面的百姓已经看到了统治者对于天地神灵的敬畏之心,已经受到感化了,就不必再观察下去了。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观出天的“神道”,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就不会有差错了。“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日本的神道教就出自这里,“神道设教”的意思是人观察了天文、天道之后,要使这个道有神灵,就设了一个教,“神道设教”一般被用来解释是怎么产生的,就是使道变成外在的神,这个神是观出来的,“观天之神道”,天上有一个神道,所以要用这个神道来设一个,设了这种,天下的老百姓就信服了。神道是人们所敬畏的一种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天上的,后来被中国人进一步发展,也可以是心中的,也就是说有一个外在的神,也有一个内在的神,内外之神是相融通的。
卦辞里说的“盥”礼和“荐”礼,实际上都是“神道设教”的一种仪式,这就使得人民有信仰了,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敬天法祖,天是有神灵的,这种神灵又体现在祖宗上,所以我们遇到节日的时候要举行祭祀,同时也是教育人民在平时就要有敬畏之心,有信仰。
《象传》的解释: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风行地上,观”:观卦的上卦为风,下卦为地,大地上刮着和煦的风,其特征是无所不至。“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先王看到这样的卦象就要观察四方的民情并且设定,“教”也可以理解为教化,但是我认为用可以代表信仰,这种教化的力量是最大的,当然这种教化要像地上吹的和风一样无所不至,又使人民感觉非常舒适。

风地观卦解签

「观」指观察、深思、反省。上巽卦,下卦坤。此卦表现大风吹拂大地。是个移动、震动、以及谨慎进展的好时机。就易占而言,此卦建议保持目前平和的心态与状态。深思和反省事业将会有转机。不是事业发展的良机,如能得到长辈的支援,有拓展的可能。 谨供参考

易经中的井卦怎么多解?

井卦上水下木,如同水由木茎升到叶片给枝叶提供水分。就像人从井中打水一样给大家解渴。其中包含着水井般的奉献精神。教人以奉献之美德。

第四十八卦,井 水风井 坎上巽下是什么意思?

是表示水在上,由巽气出。井:在《周易》中是“井”卦,表示不可临事而退,退则凶。还表示有井的事情不可改动井的位置和扩建原来的井,反之则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