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状态详解,手上查十天干十二地支

2023-10-09崇庆运势网热度: 13525

风水知识全解:十天干喜忌详解

十天干之甲木:
(1)甲木无须乙木的帮助;
(2)甲木喜欢以辰、未为根基;
(3)倘若水分过多时,喜好丙火,但排斥丁火;
(4)喜湿泥(己土、丑土)的滋扶;
(5)木强盛时则喜庚金的砍凿。

十天干之乙木:
(1)喜阳支(如寅、辰)生根;
(2)忌壬水泛滥;
(3)不喜金砍伐;
(4)弱时喜甲扶持;强时喜丙泄秀;
(5)运行南方时,忌火太旺;行西方运时则怕土和金过重。

十天干之丙火:
(1)丙火几乎不接受他干的生克作用;遇壬水反有日照江湖之用;
(2)太强时易成燥命;
(3)出于天干时,可以救助浮木(壬水太多的甲、乙木);
(4)不透天干时,则不能防止湿泥(癸太多之己土)之害;
(5)过于虚弱时,遇甲反而有害;
(6)湿木不能生火,反而晦火。

十天干之丁火:
  (1)丁火和丙火是互不相干的火见日反而夺其光;
(2)强时能锻铸庚金;
(3)喜干燥的甲木扶持;湿木则无用;
(4)与戊土有相互调整的作用。

十天干之戊土:
(1)有强根可抑制壬水;
(2)月令盛衰很重要;
(3)强时以庚、辛金泄之,则胜过用甲木克制;
(4)在诸根(辰、戌、丑、未)中,跟辰关系密切,因为辰中有水分调节;
(5)太虚时喜戊土帮身,己土无甚作用。

十天干之己土:
(1)以辰、戌、丑、未四者为根;
(2)本身弱而水、金旺时,则喜火(丙)或木(甲)的资助;
(3)强时才可以生金或埋金;
(4)湿土泄火力强;
(5)喜戊土相助。

十天干之庚金
(1)性质刚直,喜怒无常,惟喜丁火控制,忌癸水接近;
(2)水太多,会沉金;
(3)春木不能见庚金;
(4)戊、己土能生金,但过量则会埋金;
(5)最忌土或水过多的状态。

十天干之辛金:
(1)辛金似珠玉,喜不过强的丙火、壬水;
(2)强时也不喜丁火克制;
(3)弱时喜湿土相生;
(4)木火过强时,宜西北地支的救助;
(5)水冷金寒时,则要丙、丁取暖。

十天干之壬水
(1)壬水太强,易进难退,惟宥顺其势;
(2)遇己土对自身有伤害;
(3)与两火有良好关系;
(4)戊土可作堤岸,对壬水有抑制作用;
(5)壬水与癸水之间,有互助效果。

十天干之癸水:
(1)癸水强度跟通根和季节有密切关联;
(2)无根则弱,不喜财、官过强;
(3)己土可控制癸水;
(4)有壬水相助,则成江河。

什么是十天干生旺死绝表,十天干生旺死绝表解析

什么是十天干生旺死绝表,十天干生旺死绝表解析! 十天干生旺死绝表 受气 :上一个生命过程绝灭,下一个生命过程承受生机。又名绝。
:受孕怀胎。
:怀孕的过程,在母体中养育。
长生 :降生、出世,新的生命开始。长念上声zhang,长出来之意。
沐浴 :婴幼儿状态,婴儿刚出生时要洗浴。
冠带 :戴帽束带,古代的成人服饰,指渐渐长成。
临官 :长大成人,可以亲临、管理事务。
帝旺 :旺盛达到顶峰。帝是极之意。
:衰弱、苍老。
:苟延残喘。
:死亡。
:埋葬,形骸收藏于天地间,又名库。
命理学上往往把长生状态作为十二生死历程的起点,故十二生死历程又称为十二长生宫。 十天干五行生旺死绝表 一定的阴阳之气运行状态,决定物质的存在状态。不同的物质(即五行)在阴阳二气运行的十二周期中的存在状态也不一样,也就是说阴阳五行(即十干)在十二宫的生死历程也是不一样的。
甲木长生于亥,沐浴于子,冠带于丑,临官于寅,帝旺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墓于未,绝于申,胎于酉,养于戌。
乙木长生于午,沐浴于巳,冠带于辰,临官于卯,帝旺于寅,衰于丑,病于亥,死于子,墓于戌,绝于酉,胎于申,养于未。
丙火长生于寅,沐浴于卯,冠带于辰,临官于巳,帝旺于午,衰于未,病于申,死于酉,墓于戌,绝于亥,胎于子,养于丑。
丁火长生于酉,沐浴于申,冠带于未,临官于午,帝旺于巳,衰于辰,病于卯,死于寅,墓于丑,绝于子,胎于亥,养于戌。
戊己土本居中央,为四方冲和之气,无十二长生之位,因丙丁火为戊己土之母,土随火娘,故戊土随丙火,长于寅,余同。己土随丁火,长生于酉,余同。
庚金长生于巳,沐浴于午,冠带于未,临官于申,帝旺于酉,衰于戌,病于亥,死于子,墓于丑,绝于寅,胎于卯,养于辰。
辛金长生于子,沐浴于亥,冠带于戌,临官于酉,帝旺于申,衰于未,病于午,死于巳,墓于辰,绝于卯,胎于寅,养于丑。
壬水长生于申,沐浴于酉,冠带于戌,临官于亥,帝旺于子,衰于丑,病于寅,死于卯,墓于辰,绝于巳,胎于午,养于未。
癸水长生于卯,沐浴于寅,冠带于丑,临官于子,帝旺于亥,衰于戌,病于酉,死于申,墓于未,绝于午,胎于巳,养于辰。
如果把子、丑、寅、卯这样的运行次序视作顺时针方向,可以看到在十天干生死历程中,五阳干的十二长生是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五阴干的十二长生是按逆时针方向运转的。
这就是中国传统术数中的重要概念阳顺阴逆,它体现了古人辩证、相对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哲学思想,即一个事物的运动,都可视作与该事物相对应的另一事物的逆运动。易学预测体系中的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六爻纳甲等也均是遵循这一思想的。
命理典籍《五行元理消息赋》说:阳生阴死,阴死阳生,循环逆顺,变化见矣。阴阳天干的十二长生规律是命理学上的重要理论,不容忽视。

十天干十二地支全部的解释?

十天干: 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十二地支:东方木气【寅卯辰】,西方金气【申酉戍】,南方火气【巳午未】,北方水气【亥子丑】。 背过以上口诀,就会逐渐领会天干地支的奥妙了。

十天干是什么(十天干到底是什么意思)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是我们在读古书的时候常见到的符号。据说十天干刚开始的作用是记时,后来融入阴阳五行理论,医家用它们来推算五运六气,风水师、命理师们用它来算命占卜。

汉代经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堪称后代字书之祖。我们今天就通过研读《说文解字》看看十天干的根本内涵是什么。

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甲象人头。

在五行中甲属木,代表四季之中春天的第一个月,方位为东方。这时候自然界的阳气开始萌动。甲的字形像种子刚刚发芽的状态,下部象征芽茎,上部象征芽上顶着的种子壳。

甲代表人的头部。

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乙象人颈。

乙的字形象征种子发芽破土的曲折过程。乙在五行中也属木,代表春天,方位为东。这时候自然界的阳气虽然已经萌动了,但是阴气还很强烈,土壤还没有完全苏醒,所以种子在破土的过程中需要曲折、迂回,沿着缝隙拱出地面。

乙代表人的颈部。

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丙象人肩。

丙在五行中属火,代表夏天,方位为南方。夏天自然界的树木已经充分舒展开了,阳气大盛,所以说万物炳然可观。但是盛极必衰,阳极生阴,所以此时阳气将衰,阴气初起。

丙代表人的肩部。

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

丁在五行中也属火,代表夏天,方位为南方。丁在丙之后,此时自然界的植物都变得非常壮实、强大。丁也是象形字。

丁代表人的心。

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戊承丁,象人胁。

十天干中戊己两干代表中央的位置。六甲指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五龙指五行,戊的字形像六甲五龙缠绕在一起。

戊代表人的胸胁。

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

己属土,居中央之位。字形上象征万物曲形避藏的样子。

己代表人的腹部。

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庚承己,象人脐。

庚属金,为秋天,代表西方。万物由夏至秋,经历成熟的蜕变,有更新的意思,万物秀实新成。

庚代表人的肚脐。

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象人股。

辛也属金,为秋天,代表西方,为万物成熟之时。五味中代表辛辣的味道,后引申为艰辛的意思。

辛代表人的大腿。

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象人胫。

壬五行属水,代表冬季,方位为北方。冬季寒冷之极,也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这种情况在《周易•坤卦》“龙战于野”这句话中提到过。

壬象征人的小腿。

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

癸五行也属水,代表冬季,方位为北方。字形上看,癸代表四方之水汇聚于此。

癸象征人的足部。

十天干,十二地支分别是什么?还有它的来历?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这种有趣的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
参考资料:http://resource.yqedu.com.cn/statics/zxxtb/czpdx/lshm/lshm14/lifa/tiangandizhi.htm

古代记年法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怎么一回事?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