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五十卦好不好看,易经五十卦白话详解

2023-09-19崇庆运势网热度: 9642

求易经解卦---第五十卦鼎

鼎卦

火风鼎 卦辞:元吉,亨。
▅▅▅▅▅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 ▅▅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 ▅▅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直译:
卦辞:最为吉祥,通达。
初六:鼎足颠倒,适宜走出闭塞。因为儿子而娶得妾,没有责难。
九二:鼎中有东西,我的仇人患了病,不能接近我,吉祥。
九三:变革鼎耳,行动会有闭塞,吃不到野鸡的肉。下雨了,因亏损而懊恼,最终是吉祥的。
九四:鼎足折断,打翻公侯的粥,沾到自己的身上,有凶祸。
六五:鼎有黄色的耳和金属制的铉,适宜正固。
上九:玉制的鼎铉,非常吉祥,没有不适宜的。
解析:
卦辞:鼎在中国古代是国家重器,设鼎就代表新的国家或朝代的建立,在民间鼎的用途就像锅一样,是用来烧饭的,鼎卦上离下巽,就是积薪架柴烧火做饭之象,国有鼎而立,民以食为天,所以鼎卦的卦辞中就出现了“元吉”。鼎卦取象十分生动,初六是鼎的足,九二、九三、九四是鼎腹,六五是鼎耳,上九是鼎铉,鼎铉就是抬鼎时用的杆子。
初六:初六是鼎足,初六与九四正应,初六要向上找九四,这就代表把鼎翻转过来了。使用鼎的时候一定要把鼎刷洗干净,所以“鼎颠趾”就能够清理鼎内的脏东西。鼎卦是由遁卦的六二与九五换位变来的,遁卦时初六在下卦艮中,艮为少男、为子,变为鼎卦后初六的正应九四有了互兑,兑为妾,这就是因为儿子而娶得了妾,所以没有责难。
九二:九二已经到了鼎的腹部,以阳爻居中位,阳为实,所以叫做“鼎有实”。“仇”不一定单指仇人,还可以是对头或匹配,这里指的是六五,六五不当位,所以说它有病。六五要接近九二,但中间有两个阳爻阻拦,九二在下卦巽中,巽为多白眼,所以六五不能接近九二。遁卦的九五把尊位让给了六二,形成了鼎卦,进而使得阳爻不必在退遁,所以是吉祥的。
九三:在鼎卦中从初六到六五形成一个放大的坎卦,九三就在这个放大的坎卦的中间,坎为耳,所以九三自己认为它就是鼎的耳朵了。九三阳爻居刚位,动性很强,但九三错误的认识了自己的位置,又与上九不应,所以它行动起来会有闭塞。九三之上是离卦,离为雉,鼎卦中的雉,自然就是野鸡肉了,而九三不在上卦离中,所以它吃不到。九三在互兑中,兑为泽,引申为雨,所以下雨了。同时兑又是毁折,所以九三会因亏损而有懊恼。悔趋向于吉,九三是鼎卦唯一一个当位的爻,并且完成了下卦巽,巽为进利市三倍,所以说它最终是吉祥的。
九四:九四的“鼎折足”与初六的“鼎颠趾”道理一样,都是因为九四与初六正应,但初六刚进入鼎卦,代表鼎里还没有煮东西,“鼎颠趾”是为了把鼎刷洗干净,而到了九四鼎内已经在煮食物了,还要把鼎翻转过来的话,自然会打翻鼎内的食物了。九四是诸侯的位置,所以说“覆公餗”。“餗”泛指美味佳肴。“渥”是沾染的意思,九四打翻了鼎,鼎内的食物沾到它身上,这样就会有凶祸。孔子在《系词传下》中说九四是: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道德浅薄而地位崇高,智慧不足而谋划大事,力量微弱而担当重任,很少有不拖累到自己的。
六五:六五是鼎耳的位置,在上卦之中位,中间为土,颜色为黄,所以是黄色的鼎耳,代表稳定牢固。上九是鼎铉,鼎卦由遁卦变来,遁卦的上卦是乾,乾为金,所以六五向上看到鼎铉是金属制的。当需要移动鼎时,必然需要有牢固的鼎耳和坚实的鼎铉,所以说它适宜正固。
上九:上九是鼎铉的位置。“玉”来自遁卦的上乾,上九阳爻居柔位,刚柔相济,所以在六五把乾象征为金,到了上九则改为玉。在古代,玉是一种地位的象征,玉器一直都是作为礼器,十分珍贵,玉制的鼎铉也就代表鼎的主人的身份高贵,上九完成了整个的鼎卦,代表鼎立之事已成,这时不需要再移动鼎的位置了,把金属的鼎铉换为玉制的来彰显其地位,而震慑奸佞,这样是非常吉祥,没有不适宜的。

易经值得看吗

易经是古学经典,当然值得看啊。经典的东西必须传承,人类文明才会向前发展啊。

世界教科文组织已经把中国的《易经》定为全人类第一本指导人生的书籍,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知识宝库都不看,太说不过去了。

易经的根本在于阴阳和谐,现在的世界、国家、社会更需要阴阳和谐。易经是儒家的思想,儒家讲中庸,易经讲中道。同样佛家讲中空,道家讲中和,这也正是说明我们国家为什么叫“中国”的真正原由与源头。

平时我们大家常说的“七上八下”、“不三不四”、“周而复始”、“错综复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飞龙在天”、“保合太和”、“阴阳怪气”、“同心同德”等等词汇、成语全出自于《易经》。

太多人对《易经》存有偏见了,因为我们多数人知道《易经》是从路边的卦摊开始认识的,认为易经就是算命、卜卦之流,因而对《易经》不怀褒意。而事实上,预测、卜卦仅是《易经》的众多功用之一。易经最重要的思想是树立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导我们如何作人,如何做事。


《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教育的根本,是一切之源头。我们号称龙的传人,我们的孩子应是传人的传人,我们都尚且缺少龙的精神,又有何资格去指责我们的孩子不孝顺、不听话、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做人呢?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什么,这是易经智慧,是易学思维,是阴阳之道。

《易经》第五十卦 鼎 火风鼎 离上巽下 占事 姻缘 事业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人应该自立,男人是钓过来的,如果他紧张你,他会为你做点事的

《易经》第五十卦 鼎 火风鼎 离上巽下 算2012年财运,求高手指教_百度知 ...

“预测师” 解析第五十卦 鼎 火风鼎 离上巽下
鼎器烹调之象 去故取新之意
渔人得利,上中卦
卦辞:若占此卦喜自然,求名求利两周全。婚姻合伙皆如意,生意兴隆乐自然。
推断:出门有益,交易可成,官事无妨,诸事安宁。
大象:木之上有离火,为燃炊烹饪之象,鼎有去旧立新,改过迁善之意。
运势:时运仍佳,事业可成,但诸事不宜迟滞,及防有诉讼之累。
爱情:未婚者则顺利,已婚女性占得防婚外情影响家庭。
疾病:病情有变,但无大碍,为胆石,心脏,消化系统病。
失物:过一段时间后可寻回,惟已变形。
诉讼:由小事引起,宜和解了事。

《易经》第五十一卦 震卦人生智慧启示:居安思危,临危不乱

《易经》第五十一卦 震卦 震为雷卦 震上震下
卦辞:亨。震来虩虩[xì xì],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chàng。
卦辞释义
虢虢:指惊惧顾虑不安的样子。
哑哑:欢笑和乐的样子。
匕:即舀汤的羹匙。
鬯:指祭祀神灵时用的香酒。
卦辞的意思是:震卦,可致亨通。当惊雷震动的时候,常常令人感到惶恐不安,但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雷声震动,响彻百里,闻者皆惊,而以诚敬之心祭祀的人却能做到从容不迫,手中的匙和酒都未失落。
震卦人生启示:居安思危,临危不乱
震卦在鼎卦之后,《序卦》中这样解释道:“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鼎卦描写国家生器,主持礼仪者没有比长子更合适的了,所以接着要谈代表长子的震卦。
震卦的卦象是震(雷)下震(雷)上,为两雷相叠之象,好像震动的雷声;君子从这个卦之中,应该领悟到要时刻恐惧警惕,修身省过。震为两个震卦相叠,这样响声更加巨大,可消除沉闷之气,亨通畅达。启示人们平日应居安思危,怀恐惧心理,不敢有所怠慢,遇到突发事件,也能安然自若,谈笑如常。
震卦象征震动的雷声,启示的道理是临危不乱。
震卦告诉人们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要求人们做到戒惧、戒恐,修省自身,就象突闻惊雷,态度镇静、谈笑自若的人,必能担起重任。而听到雷声吓得不知所措,乱作一团,这样的人就难成大事。
占得震卦,在事业上会出现不顺,甚至会因突发的意外事件而面临危险,对此务必提高警惕,有备方可无患,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要冷静、从容地应付,并从中吸取教训。如此才能使事业迈上新的高度。

周易全集《震第五十一》原文赏析与注解

震第五十一

【题解】

震卦为同卦相叠(震下震上)。震卦为雷,两震相叠,有巨雷连击,震惊百里之象。所以,卦名曰震。震卦是象征大地的坤卦,由最下方发生一阳,使大地震动;也有阴阳交合,发生雷电的意思;又有纯阴的母亲的坤卦,与纯阳的父亲的乾卦,首次交媾得子的形象。所以,象征地震、雷震、震撼、震动。震动,本身就能亨通。当地震来临时,人人恐惧,唯有记取教训,知道戒惧,以后才能谈笑嘻嘻。也可以解释成灾难来临时恐惧万分,过后就忘记,谈笑自若,不知警惕,将不会得到任何益处。当地震来临时,百里以内的人深感震惊,但虔诚祭祀的人手中的酒匙却没有洒出一滴酒。比喻平时戒慎恐惧,当突然遭受震惊时,不会惊慌失措,而能从容镇定。震卦象征担任祭祀的长子,所以用“匕鬯”。

【原文】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1]。

【注释】

[1]匕:勺子。鬯(chàng):用黑黍与香草酿成的酒。

【译文】

震卦:临祭之时,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后来听到雷声,仍谈笑如常。巨雷猝响,震惊百里,有的人却神态自若,手里的酒勺子连一滴酒都没洒出来。

【解析】

震卦主要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震动的到来是福是祸还不能预知。因此,只要谨慎处事,就能避开灾祸。相反,因为害怕灾难的到来而惶惶不可终日的人,是不会对灾难有所准备的。

【原文】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禝[2],以为祭主也。

【注释】

[2]社稷: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祭坛。

【译文】

《彖辞》说:“震卦:临祭之时,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是因为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得福。“后来听到雷声,仍谈笑如常”,是说对这类事情有了经验。“巨雷猝响,震惊百里”,表明百里之内,远近皆惧。“有的人却神态自若,手里的酒勺子连一滴酒都没洒出来”,其人可以成为祭祀的主人。

【解析】

动乱来临之前,要有所警惕,并且处变不惊,这样的人才能担当重任。

【原文】

《象》曰:洊[3]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注释】

[3]洊(jiàn):重。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下卦都为震,震为雷。由此可见,巨雷连击,是震卦之象。君子观此卦象,戒惧恐惧,修省其身。

【解析】

面对动乱的到来,君子的做法是戒掉恐惧,修省其身。面对灾难要想办法妥善解决,不能因为恐惧而错过解救的时机。

【原文】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4]也。

【注释】

[4]则:经验。

【译文】

初九: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后来听到雷声,仍谈笑如常,吉利。《象辞》说:“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是因为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得福。“听到雷声,仍谈笑如常”,是说对这类事情有了经验。

【解析】

初九属于阳刚居卦之下,是震之初,犹如震之前兆。“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与卦辞相比只多了一个“后”字,使其时间概念更加明确。“震来”是地震发生了,“虩虩”是指人们惊恐不安。“后”字说明地震过去了,人们又“笑言哑哑”,故“吉”。这一爻说明:记取恐惧的教训,时刻提高警觉,以后才能平安。

【原文】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5]。勿逐,七日得。《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注释】

[5]跻于九陵:跻,登。翻越九重山。

【译文】

六二:雷电交加,十分危险,惊慌之中丢失了钱币,翻山越蛉,走了很远的路程去寻找也没有找到。不必追寻,七八日内,损失可得补偿。《象辞》说:“雷电交加,十分危险”,显示其人触犯雷电,处境危险。

【解析】

六二属于阴柔,在初九阳刚的正上方。初九是震惊的主体。当震惊来临时,六二首当其冲,以致丧失亿万家财。这一爻说明:遭受震惊时,只要坚持中正的原则,就能迅速复原。

【原文】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象》曰:“震苏苏”,位不当[6]也。

【注释】

[6]当:适当。

【译文】

六三:出门时遇到电闪雷鸣,感到疑惧不安。继续前进,不会有灾祸。《象辞》说:“出门时遇到电闪雷鸣,感到疑惧不安”,是因为六三阴爻而居阳位,就像人处境不利。

【解析】

六三以阴处阳位,位不当又无应援,故“震苏苏”,仍有不安之感。告诫“震行无眚”,地震即将过去,不会再有灾祸。这一爻说明:因恐惧而知反省检讨,即可避免灾难。

【原文】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7]也。

【注释】

[7]光:通“广”。

【译文】

九四:雷电下击,接触到地面。《象辞》说:“雷电下击,接触到地面”,未能发扬光大。

【解析】

九四是卦中两阳之一,以阳居阴,不中不正,又陷入六三、六五两阴之中,如雷落入泥中。这一爻说明:必须发挥刚毅的力量,才能经得起震撼的考验。

【原文】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象》曰:“震往来厉”,危行[8]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注释】

[8]行:行动。

【译文】

六五:巨雷轰鸣,危险在前。只要小心谨慎,就不至于酿成灾祸,亦无损于事。《象辞》说:“巨雷轰鸣,危险在前”,喻指人的行动将有危险。但其事符合义理,故没有大的损失。

【解析】

六五属于阴爻阳位不正,当发生地震时,想往上走,却是震惊极点的“上”位;要往下行,又是震惊主体的刚爻。总之,都有危险。不过,六五在上卦得中,虽然遭遇重大事故,但不会有大的损失。这一爻说明:当震惊发生时,应坚持不偏不激的中庸原则,将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原文】

上六:震索索[9],视矍矍[10],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11]。《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注释】

[9]索索:通“缩缩”,脚步很小,谨慎畏戒有所遵循的样子。

[10]矍矍(jué):鹰隼之视。

[11]婚媾:亲戚。言:愆,罪过。

【译文】

上六:雷电交加,行动谨慎,警戒四顾,因为行路艰难,危险四伏。但是,雷电不会击在他身上,而是落在邻人的头上。因为他本人没有什么过错,而其他邻人却应承担罪责。《象辞》说:“雷电交加,行动谨慎”,是因为内心虚空,精神紧张。虽然凶险,但毕竟没有灾祸,对于邻人的遭遇有所警戒。

【解析】

上六属于阴柔,不中不正,又在震惊的极点,以致在地震中,惊恐沮丧,目光闪烁,心神不定。在这种状态下,任何行动必然危险。不过,当地震还没有到达自己身上之前,知道戒慎恐惧,就能避免。然而,上六在最上位,身为领袖,邻居遭受灾难,自己却得以避祸,难免就会听到一些怨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