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阴阳说,五行学说是什么

2023-09-24崇庆运势网热度: 9186

什么是中医的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阴阳五行学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

传说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混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后来古人依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逐渐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的、积极的、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归纳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理论,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和生老病死便有了之后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和古老的中医学理论。

五行

古人以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而且更进一步地认为,这五种元素互相转化、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了天地万物千姿百态的架构和取向。对于五行转化的规律,可分为相生和相克两种。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在地球这个视角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间就是通过东南中西北显示出来的。

阴阳五行说讲的是什么呢?

阴阳五行是远古春秋时期《黄帝内经》中由来的,阴阳学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它是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根据属性分为阴、阳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一般来说,凡是具有向上的、向外的、明亮的、活动的、兴奋的、温热的、动能的都属于阳,与此相反的则属于阴,例如:男属阳,女属阴。以人体部位而言,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里为阴,背为阳,腥为阴。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只有阴阳的平衡才能使事物的发展得以协调一致。

阴阳变化的规律具有互根、消长、转化的三个特性:

阴阳互根:阳生阳,阴生阴,既对立统一,又同时存在,一旦阴阳离决,生命也就终止了。

阴阳消长:阴阳是化不断地进行“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过程,既有消有长,也有盛有衰,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方有过,发生异常现象,就会出现变化。

阴阳转化:阴阳对立,但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为转化,既由阴转阳,由阳转阴。

五行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的概念,用来解释自然界各种物质的现象、变化和发展都是由这五种属性的物质在不断地运行和变化中组合而成的,故称为五行。

其特征为:

“木”具有生发、条理;“火”具有炎热、向上;“土”具有长养、化育;“金”具有清静、贵重;“水”具有寒冷、向下。当它们相互作用时,就会相生相克。生克制化汇补,以达到平衡和谐。

五行相生与相克:

木生火,火要依靠柴薪来维持燃烧;火生土,土要领先太阳来普照;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岩来储存;金生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来灌溉。

木克土,是因为树木可以入土;火克金,烈火可以熔金;金克木;金器可以伐木;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反生为克、泄多为克和反克: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使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灭土能生金,金多 土虚”。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荡;水能克水,火烈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阴阳五行说既代表世间一切事物中对立的两个方面,也反映了五种物质的运行状态,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用拟人化的文字表述,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制我者为官恶,我制者是妻贼,比肩者为兄弟姐妹,也就是说,当五种物质相生时,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具有促进,滋生的作用;相克时,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 物质产生抑制和压抑的作用;比合时为两种物质友好相容的情 形。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与平行相处的关系,既揭示天地万物的相互关联,也以生克制化的原理,促使天地万物维持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这就是让我们来认识起名中的一个自然法则如何应用的一个人本体的实际效力。

一、十天于配阴阳:单数属阳,双数属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阴阳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五行木火土金水方位东方南方中央西方北方四时春夏四季秋冬月份正二四五三、六九、十二七八十十一24节气立春玉惊蛰惊蛰玉清明立夏玉芒种芒种玉小暑清小明暑玉玉立立夏秋寒小露寒玉玉立立冬春立秋玉白露白露玉寒露立冬玉大雪大雪玉小寒二、十二地支配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五行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方向正北东北北东北东正东东南东东南南正南西南南西南西正西西北西西北北月份十一十二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钟点23玉11玉33玉55玉77玉99玉1111玉1313玉1515玉1717玉1919玉2121玉23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偶时日中日央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三、十二地支配伍五行木火土金水天于甲乙丙丁戊已瘐辛壬癸寅卯已午辰戍丑未申酉亥子

“阴阳五行说”是谁提出来的?

按理来说阴阳、五行都来自于对自然规律的总结。阴阳观念容易理解,这是绝对规律,就好比白天黑夜,男人女人,主要讲个对立与统一。五行这个观念怎么总结出来的?为啥不是四行呐,这不有个一年四季刚好么、在易经道德经论语里也没看到五行的概念啊。。。

先点题,最早五行记载的是《尚书、洪范》,那么五行终始学说始春秋时期阴阳家邹子提出来的吧。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

战国末期齐国人

阴阳家代表人物

五行学说创始人

他主观臆想出“天子五德行”,所以不能是“四行、六行”。在他新阴阳五行学说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五德终始说,他认为天子应该得到五行中的一德,并且上天显示与这一德相应的符瑞如果天子的德运衰了,就必然会有五行中,胜过这一德的另外一德取而代之,按照五行的次序运转下去,便有了历史上的改朝换,这只是邹衍的所谓“新历史观”,毫无意义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却以其“新”蒙蔽齐人,是反对儒学五德“仁义礼智信”的邪说。

邹衍将天下分为五方,企图用五行相克的原理,妄议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开了将五行纳入领域之先河,按邹子的理论

黄帝土德

夏为木德

商为金德

周为火德

秦为水德

五德相克

改朝换代

一派胡言

五行,是一个符号体系,其实有很多含义。
最常用的含义,就是代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阴阳的生克变化。这五种关系是: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和比肩(我本身)。你如果结合矛盾论的思想,就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个符号体系了,古人充其量是用了金木水火土作为表征符号而已,我要是换成abcde你是不是就更加适应一点?

五行体系的第二个常用含义,就是代表阴阳的演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四象五行。我们知道,太极生两仪,也就是从一元生出阴阳两仪(不要问一元为什么生出阴阳两仪,这是公理,就和欧式几何的五大假设一样),两仪生四象,就是从阴阳生出太阳(火)、太阴(水)、少阳(木)、少阴(金),这四象加上衍生一切的太极(太极居中为土)本身,也正好是五个。

先有阴阳后有五行,五行从阴阳中推导而来,五行说白了就是阴阳的五种状态,从太极八卦图中可以看出来,有极阴,极阳,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阳平衡。后来通过古人观察简化为水,火,金,木,土五行了。补充一点,天地万物都是阴阳的演化,当你明白五行是阴阳的五种状态之后,而不仅单纯的代表物质,人的情绪心理性格都可以用阴阳来理解,自然也可以找到对应的五行。应该对五行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了。阴阳只有这五种状态,五行更可完美表示万物。比国外的什么元素先进多了。

关于此问题,古籍当中早已给出了答案。

现摘录《渊海子平》“论五行之始”原文如下:

盖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在上则无雨露、无风雪。在下则无山川,无禽兽。是时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未有气曰太易),太初生火(有气未有体曰太初),太始生木(有形未有质曰太始), 太素生金(有质未有体曰太素),太极生土(形体已具乃曰太极)、所以,水数一,火数二,木数三,金数四,土数五。

另有许多别家之言,但究其源头,此言论为阴阳学说之根基。

道家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我在此整理了道家阴阳五行的介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道家阴阳五行介绍

道教阴阳学说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反成的矛盾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比如: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叶之正面为阳,叶之背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而月亮又称作太阴。阴和阳是互相转化、生生不息的。太极图中,当阳最盛的时候,阴已悄悄出现;当最阴的时候,阳已悄悄出现。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她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方法的关系。换一句话来说,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其实都是在证明或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逻辑,那么,现代哲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就是一盘散沙。比如说,现代哲学其实就是以矛盾为立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具体铺垫的思维方法,也是客观世界普遍遵循的规律。

有道是,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若未采取特定的思维艺术或与具体事物结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备具体的含义,而且也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思维体系。所以,尽管现代哲学在所有单个的认识层面很深入也较全面,但其毕竟未能采用阴阳五行学说那样的思维艺术,所以,它的不同认识层面就无法有机的衔接,形成一种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变化的思维体系。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在地球这个视角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间就是通过东南中西北显示出来的。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生理物质,那么,气血在生理活动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出来的呢?只要我们具备这样的理论思维,这些过去在中医学中还未曾明确提出过的问题,在现有的中医理论中就能找到明确的答案(具体见刘玉珍老师《中医生理病理系统论》相关论述)。理论是实践的向导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同时也能彰显出刘玉珍老师在发明了四柱太阳律、月亮律的基础上又能开创出六柱预测学,开辟利用中医药调控人体节律达到趋利避害的新领域系列成果的取得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于刘玉珍老师雄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比他人最先掌握我们中华民族祖先把矛盾利害关系模式用木火土金水予以物化的特定思维艺术,破解了阴阳五行的千古之谜,真正把握其真谛。

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在阴阳五行学说中采用的逻辑物化思维艺术,不仅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空前绝后,具有无可复加接近绝对真理的水准,而且所借用的物化也相当贴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之所以如此,对数千年来人们为什么一直只是在她的物化之物上做文章也就不难理解了。

阴阳五行学说的作用是什么?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先哲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总结、思辨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思想体系;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

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古人“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中又结合人事,逐渐地,创造出阴阳五行的一套学说,可分为“阴阳”与“五行”,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正所谓“孤阳不长、独阴不生”阴阳作为事物的两面,既矛盾又互为依存;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形态,它强调整体概念,五行包含相生相克的各种关系。

五种基本物质运动的形态,加上阴阳的元素,立即就演化出许许多多复杂的模式。形成了古人看待事物的一个模式,或者说思维方法。

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甚至无端斥之为“迷信”。然而它不但没随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无数国人,为研究阴阳五行的精髓不惜付出毕生精力,力求弄明白里面的一些思维原理和推论。许多智力高超学识渊博的著名人士也都在阴阳五行这些学说里面吸取养分,民间一些故弄玄虚的人也常常利用这些学说“准确预测一些事情”。

与其将阴阳五行归入“封建迷信”,不如用其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和社会生活。就是现代科技的一些发展,也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启示。比如计算机的发明者冯.诺依曼,起初长期冥思苦想,想不出处理这些数据的方法,直到后来看到我国传统的八卦图形,里面的用“阴爻”与“阳爻”来画出一些图形(卦),推导出卦象,表达一些意思。由此,冯.诺依曼发明了二进制,计算机就采用二进制来处理各个数据。

所以,不管怎么样,阴阳五行的理论早已经深入人心,植根于国人的记忆中,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总可以看到这些思辨方式。所以,她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阴阳五行非但不是简单的迷信,还是思维哲学的大成。

阴阳五行学说对于实际生活的影响

春季和一天的寅卯辰三个时辰,就是早晨三点到九点太阳初升,阳关和煦,成少阳、阴阳,少是小的意思,阴阳就是说阳气的量只是一份。

夏季辰巳午未就是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太阳当头照,阳光强烈,成太阳三阳,太就是大的意思,三阳就是说阳气的量是三份。

秋季和申酉戌三个时辰,也就是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太阳逐渐西沉,阳光逐渐减弱,把它叫做阳明、二阳,明是显著的意思,二阳就是阳气的量是两份。

冬季和夜间,太阳在地球的另一面,地球隔绝了太阳的光和热,于是就有了阴,这个时候阳气浅潜降,阴气主事。

《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与昼夜的关系

《黄帝内经》把亥子丑就是二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叫做太阴,叫做三阴,阴气的量是三份。

子丑寅就是23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把它叫做少阴、二阴,阴气的量是两份。

丑寅卯就是凌晨1点到早晨7点,把它叫做厥阴、一阴,厥是尽的意思,厥阴就是阴气少到了极点,少到了尽头,阴气只有一份。

一昼夜12个时辰中,也就是二十四小时中,三阳各占三个时辰,就是各占六小时。

三阴之间,两两重叠两个时辰,厥阴和少阳又重叠两个时辰,就是四小时,这就是《黄帝内经》关于三阴三阳的划分。
阴阳是天地之道,无处不在

如果阴阳是对气的质的区别的话,三阴三阳是对阴或阳量的区别,阴阳二气不亢不烈、不冰不寒,是是幻育生命的基本条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也就打上了阴阳的烙印。

那阴阳的烙印在哪里呢?

任何一片植物的叶子、花瓣都有正反两面,这就是阴阳的烙印。

我们肌肉的收隐和束身,肺的呼出和吸入,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气泡的同化和异化,精神状态的兴奋和抑制,觉醒和睡眠等等。

任何一项生理活动都存在着阴阳二气,既相对立又相协调的运动变化,所以说阴阳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阴阳是天地大自然幻育生命的本源,是天地之道,道就是规律啊!

即原本的自然科学属性已经不言自明了,既然阴阳是幻育生命的基本条件,所有的生命都会被打上阴阳的烙印,万事万物也就都有阴阳。

所以用阴阳来解释万物的生成,以阴阳来描述人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三阴三阳来命名脏腑经络以及病名、病症,这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中医说的气到底是什么意思?

阴气、阳气是区分气的性质的,三阴三阳是区分阴阳气的量变的。

现在讲五行又说五行是区分气的运动状态的,运动趋向、运动方向的。

所以有人就说你们中医竟说不清楚,我说哪点说不清楚了,你给我说说你所说的气是什么意思?

经典物理学认为,构成宇宙的三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中医学的一个气字,就包含了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三个要素,其实物质的,构成宇宙的是气,构成人体的是气,构成万事万物的都是气。

气是物质的,气是协调能力的,我们说这个小伙子很有力气,说明他携带的能量较多,他做的功就多。

当代的物理学家扬起了牛顿力学物质宇宙的信念,认为组成宇宙的是能量,而不是悬浮在虚空空间的物质。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又是由看不见的能量所组成的,而不是可感知的物质。

因此在我们的世界中,物质实体是从子虚乌有中出现的,这就是现代量子物理学的观点。

所以这个观点认为,能量构成了宇宙万物,物质只是能量的凝聚,是能量表现的一种形式。

而中医学中的气字,就可以直译为量子物理学中的能量。

所以我认为,中医所用的气的概念比经典物理学更先进,能和现代量子物理学比美,和现代量子物理学所说的能量构成万物是一回事。只不过用词不同罢了。

五行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源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六微旨大论》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你看这两条原文,一个是说四时五行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源。一个是说升降出入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源。

显然,五行就等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五行和升降出入是一回事。

如果大家觉得你这个结论有点不可靠,那我们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到: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不失其宜”和“勿乖其政”的意思是一样的。

它把天地升降就是气的升降出入和“五运宣行”就是五行的交替运行相对仗,这是直接把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五行对应起来讲述。

所以通过认真的学习《黄帝内经》原文,大家就可以明白。

由于季节和温度的变化,导致了自然界运动趋向的变化,进而就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过程。

显然五行研究的也是幻育生命的自然条件,就像我前面所说,在不少教科书上说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这五种基本物质地相杂和相合而化生的,这是符合朴素唯物主义的。

大家看看,这种认识和《黄帝内经》在五行本意的理解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是没有学习或者没有理解中医经典的原意的说法。

这种物理的说法招致了当代对中医的诸多诟病,甚至很多人提出五行应当淘汰,这不能不说是中医学术界的一种悲哀和无奈啊。

中医经典用阴阳区分气的性质

用三阴三阳区分气的量变,用五行区分气的运动方向,这一学说阐述的是地球上幻育生命的基本条件。

这个条件和美国宇航局在地外寻找人类宜居行星的条件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这就是《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之气’就是天地的能量,‘四时之法’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五行规律。

这个条件失衡就意味着太阳系的毁灭,就意味着地球生命的终结。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不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就是超越。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讲述的正是不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规律啊,是超越。

五行五色归类的依据

举一个五行和五色的例子。

颜色是光线照在物体上之后,物体表面所反射出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我们人类视网膜上的反映。

这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对人类和动物的细胞有没有作用呢?人们还没有研究清楚,我想即使有作用,这种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但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就是某种颜色大面积渲染以后,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会有一定的影响。

有人从这样的力学的角度讲述日月星辰的运动和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不同颜色对人体气的运动的影响,这是别开生面,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思路。

古人认为,大自然有了阴阳五行才有了万事万物,于是就可以把万事万物按照阴阳五行来分类。

颜色也是事物之一,所以颜色也要按照五行来分类。

一般人们所说的树叶色绿,火焰色红,土地色黄,秋霜色白,都可以理解。

如果按照五材的角度来谈五色和五行的归类,那就以形而下的气来解释形而上的道,肯定不能自圆其说。

我认为,当某种颜色大面积渲染的时候,可以影响人的气的运动,从而就会有心理的和生理的反应,这才是五行和五色归类的依据。

五行五色归类的内在原因

在海滨和大草原,很少有抑郁症的人,草原和海滨大面积的蓝色、绿色的环境令人的气息展发,使人心情舒畅,郁闷得到宣泄,焦虑得到缓解。

红色率即上升,容易使人兴奋。那些特别偏爱红色服饰的人,一般都是气虚的,血压偏低的,精力不足的人。他会本能的选择红色系列的服饰来提高自己气的上升能力。

但是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如果处于大面积红色渲染的气氛中,就会引发狂躁症的发作。于是红色就和上升的火气联系了起来。

白色利于气的内收,就利于人的冷静思考和内省。所以教室、图书馆、会议室和一般的家庭中都把墙壁粉刷成白色,使人能够冷静的学习和思考,于是就把白色和内收的精气联系了起来。

黑色利于气的下降,利于人的步静和安眠,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把窗帘拉上,灯关掉,房间所有的物体没有光源的照射就变成了漆黑一片,人很快就睡着了,于是就把黑色和下降的水气联系了起来。

灵堂的布置只能用黑白二色,它利于人体气的内收和下降,使在场的人能够静下心来,深切的追往比我们先走的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黄色利于气的稳定,给人一种平稳庄重的心理感受,所以古代选用黄色作为皇帝的服饰,皇家居所的主色,它表达了希望统治稳定,天下太平,社会和谐,于是就把黄色和平稳的土气联系了起来。

这应当是五色和五行归类的内在原因。

我想强调的是,颜色只有大面积渲染的时候,才能对人的心理和气的运动发生微小的作用。

而不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果实,或者是一棵棵小小的植物,它的颜色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功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