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怎么画卦,少阳少阴怎样画卦

2023-10-23崇庆运势网热度: 4395

八卦图怎么画是正正确的

八卦图的正确的画法是”由下至上,由内到外“。

卦有三爻,分别代表天、地、人,我们卦的时候是先画下爻,表示遵守人道,次画中爻,表示奉行地道,最后画上爻,表示不违天道,下爻也代表内部。

里面,所以画卦的顺序是由下至上,由内到外,六画卦也是如此画法。但是,现实中八卦图中的八卦画法,很多都是上下不居,里外不分,让人摸不着头脑。

它是以东方起点定为震位,然后顺排一周,东方为先天八卦的离位,代表太阳,相传天帝出行巡视,是由太阳神拉着马车,所以把离位定为天地出行的起点,艮为止为终点,同时也代表山,据说昆仑山是天帝的居所,所以最后又回到了昆仑山,以艮为后天八卦的最后一卦。

八卦怎么画

1、首先我们先在纸上画出一个大圆,要是很标准的圆哦,不然八卦图会很难看的。

2、之后我们再在大圆中,画出连个并排的小圆,大小要相等。

3、之后我们再将里面的小圆多余的部分擦除。

4、之后我们在里面在画出两个对称的小圆。

5、之后我们再将里面的一半涂抹上黑色。

6、最后我们再将另一半的小圆也涂抹上黑色,即可将八卦画出来,完成图如图所示。

如何正确地画八卦?

乾三连,坤六断。这个是八卦的记忆口诀。这个口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是八卦的一个说明。

八卦它是由三个爻组成的,而爻只有两种,一种是阴爻,一种是阳爻。阴爻是两个线段组成的,阳爻就是一条横线。因此阴爻中间是断开的。一个卦是由三个爻组成的,所以他说坤六断,说明坤全部是由阴爻组成的,所以有六断,乾三连指的是三个阳爻。这个是在解释乾坤两个父母卦的画法。

注意:

八卦,见于《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八卦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四象生八卦”。

它也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八卦成列的基础是易象,重卦的基础则在于爻变,“爻在其中矣”便是易道周流的内在动因。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如何画卦?

三枚一样的铜钱(硬币),划6次,从下往上画卦。

正正正 :老阳 O
反反反 :老阴 X
二正一反:少阳 -
二反一正:少阴 - -

求得原卦之后,看看哪个爻动,哪个动,变哪个。只有 老阴 和 老阳 才变。
如果有老阳,就变阴 - - 。
如果有老阴,就变阳 - 。
变完之后得到的卦才是最后的卦象。
一次求卦之后最好等到一星期后再求。

八卦的顺序是什么?

八卦(先天八卦)的顺序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八卦,见于《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四象生八卦”。

关于八卦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1、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

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1979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传说是伏羲所发明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

2、张政烺的筮数多步演化出八卦论:其文《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研究二十世纪出土的一批数字卦,认为先有大量筮数(数字卦),后简化成几个筮数,战国时期再由这些少量的具体数值简化成(由一、六两个数字表示的)二元奇偶数符(才有数符化的八卦),战国末期至秦汉再演化为(后世通用的)抽象的二元阴阳符号(才有阴阳化的八卦),阴阳哲学观起源很晚。此论与某些古籍的记载矛盾大,影响也大。

3、刘林鹰的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论: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阐述六卦体系论,认为卦产生于天文学家圭测工具的预测活动,初期的卦是六卦体系,没有坎卦和离卦,后来演化出八卦体系,其重要证据是六卦体系(如三阴三阳)是中医学的主干性理论,不是八卦能解释的,而且六卦体系里的月卦等在《归藏》《易经》有残迹。

其后来的论文《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否定易卦源于筮数论,论证四象性大衍筮法在东周占统治地位之前的数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筮法,复杂的筮数只是六象的用数及其变化等,阴阳六象本质上是六卦,即:六卦生八卦曾是漫长的卜筮历史,抽象阴阳观起源非常古远。

这三种说法所含论证力相对较大,此外有多种看法,如:刘珏1946年提出圭影说,认为八卦源于土圭记录日影;冯友兰认为八卦由模仿占卜的龟兆而来,是标准化的“兆”,类似说法还有屈万里的易卦源于龟卜论;李镜池认为古人用结绳方法记录占筮之数,后衍化为八卦,此说的来源是臆测八索这个古书名。这些是八卦的卦源说,爻源说则是另一词条的内容了:爻。

如何轻松画出八卦与六十四卦

一、八个卦的画法

三画卦称为“经卦”,六画卦称为“别卦”,记忆八卦首先要记住八个卦的画法,有一个口诀可以形象记忆八卦: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孟,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个口诀形象地描绘了八个卦的形状,熟背即可会画每个卦: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二、八卦的象征与特性
为什么八卦中不直接标注天地雷山,而要说乾坤震艮呢?

“天地雷山水火泽风”称为“体”,而“乾坤震艮坎离兑巽”称为“用”。“体”是自然本体,是象征事物;而“用”是事物之特性,是卦的含义所在。这个区分不是多此一举,“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有体无用,则有表无里。体用之分,正是古人效法自然思想的体现。

三、八卦的方位

八卦图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种,相传先天八卦为伏羲所画,而后天八卦为文王所画。先天八卦更注重顺自然,而后天八卦更倾向明人事。

1.记忆先天八卦: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孟,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句话还可以用来记忆先天八卦卦位。天上地下,乾坤卦位一上一下,很简单。“震仰孟,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正是 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的顺序。知道了这个,背口诀时,八卦方位也就记住了。

另外再推荐个方法:

“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周易·说卦传》

这句话熟背,也能随手画出先天八卦的方位,见下面解析:

“天地定位”:天在上,地在下。

“山泽通气,雷风相薄”:右下为山(艮),对面为泽(兑);左下为雷(震),对面为巽(风)。

“水火不相射”:右为水(坎),对面为火(离)。

这个方法不如第一种好记。

2.记忆后天八卦: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周易·说卦传》

这句话恰好是后天八卦图中,从震卦开始顺时针绕了一圈,记住就能画出后天八卦的方位。

顺便解释一下,古人地图是从北向南看而绘制,所以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以震卦代表东方,是日出方位,万物复苏,但是在图中却在左侧。

四、六十四卦序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为了排版美观,注音附在下面。只要熟背这个口诀,就记住了六十四卦顺序。但是这个也有些难记,所以我搞了个谐音故事版辅助记忆。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乾坤这个人准(屯)备法律启蒙所以需要一位讼师,应聘者要是比他小的都去(畜)一边玩去,女(履)的也不行,他和女生在一起太(泰)调皮(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他喜欢看同人小说,大大有欠(谦)揍的姿势,话语(豫)谁(随)也不听,姑姑(蛊)来临观兮,看他是何( 噬嗑 )弊(贲)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剩下的几句,读者可以发挥想象力,自行编故事。(或者等我有空了,再来补充更新吧)

五、六十四卦

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下为内卦,上为外卦,从下到上,代表着卦的发展变化。

其中“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个卦是原来的八经卦重叠而成,名称不变,所以记住八卦也就记住了六十四卦中的这“八别卦”,如乾卦和坎卦。
那么剩下的五十六卦如何记忆呢?答案还是背口诀。

上面引文来源网络,出处不可考。

开头“天水讼”“雷水解”“风山渐”等等这些非常重要,代表着“上卦,下卦,卦名”,一定要熟记,就可以画出六十四卦。

比如“风天小畜”,当我要画小畜卦时,脑袋里面想到的是这句话,这表明小畜卦上卦为巽(风)卦,下卦为乾(天)卦,而“巽下缺”“乾三连”,所以可以知道小畜卦如何画。

显然“雷火丰”“水火既济”等这些记诵很零散,没有顺序关系,所以很好记,只要多读多看就行。可以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显眼位置,不经意间就记住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