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地支五行藏干讲解,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图

2023-10-27崇庆运势网热度: 8809

地支藏干表解读 地支藏干是什么意思

四柱八字当中存在许多影响人们发展的规律和说法,而在八字之中又有藏干一说,地支藏干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地支藏干表,地支藏干是什么意思?所具备的命理特征是什么?

地支藏干表

【子午卯酉四支】子宫为纯水之地,藏癸水之精。午宫为纯火之地,藏丁火之精;己土随母寄藏。卯宫为纯木之地,藏乙木之精。酉宫为纯金之地,藏辛金之精。

【寅申巳亥四支】寅宫为木之本气、火之长生,藏甲木、丙火;戊土随母寄藏。申宫为金之本气、水之长生,藏庚金、壬水。巳宫为火之本气、金之长生,藏丙火、庚金,戊土随母寄藏。亥宫为水之本气、木之长生,藏壬水、甲木。

【辰戌丑未四支】辰宫为土之本气、木之余、水之库,藏戊土、乙木、癸水。戌宫为土之本气、金之余、火之库,藏戊土、辛金、丁火。丑宫为土之本气、水之余、金之库,藏己土、癸水、辛金。未宫为土之本气、火之余、木之库,藏己土、丁火、乙木。

地支藏干是什么意思?所谓藏干,即是指遁藏、隐去的含义,说明地支所含的五行能量场不是显现在地支的表面,而是暗藏在地支的内部。在十二地支中,每个地支中分别藏着一个、两个,最多三个天干,在八字命运学中称为"地支藏干"。

——地支藏干口诀

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独相逢。辰藏乙木兼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午藏丁火并己土,未中乙木加己丁。申藏戊土庚并壬,酉中辛金独丰隆。戌藏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什么叫十二地支,一起看看!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为“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阴阳属性:

阳支: 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 丑、卯、巳、未、酉、亥。

十二地支所属方位:

子:正北方;丑:东北方;寅:东北方;卯:正东方;辰:东南方;巳:东南方;午:正南方;未:西南方;申:西南方;酉:正西方;戌:西北方;亥:西北方。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

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十二地支配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地支局:

十二地支概述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

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或火

十二地支三合局:

十二地支概述

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寅午戌合化火局,巳酉丑合化金局

申子辰合水,水的长生在申,帝旺在子,墓库在辰;(水在申月萌芽,在子月是最旺的时候,辰是水库,以下类推)

寅午戌合火,火的长生在寅,帝旺在午,墓库在戌;

巳酉丑合金,金的长生在巳,帝旺在酉,墓库在丑;

亥卯未合木,木的长生在亥,帝旺在卯,墓库在未;

以上请参考本文最后的十天干生旺死绝表

十二地支三会局:

十二地支概述

寅卯辰会木局,巳午未会火局,申酉戌会金局,亥子丑会水局

三会局会局一方旺气,其阴阳五行之气最旺,其次三合局,再次半三合,最后。

十二地支相冲:

十二地支概述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六冲是十二地支的一种关系,与相反。地支之间两两阴阳属性相同,所代表的方向相反而藏干又相克,所以为冲。具体来说,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如子水和午火都为阳支且相克;子为正北方,午为正南方;子藏阴干癸水,午藏阴干丁己,癸水克丁火,己土克癸水,相互克制也。在四柱命理中六冲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种地支之间的关系。六冲一般不吉,尤其流年太岁受冲,容易有伤灾。在命局中,逢冲易破格,喜用神逢冲更是不吉,凶神逢冲一般主吉利。

十二地支相害:

十二地支概述

相害又称“相穿”,在盲派八字中相穿的力量大过相冲,是有一定道理的;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子与丑合而未冲之,故子与未害;

午与未合而丑冲之,故丑与午害;

寅与亥合而巳冲之,故寅与巳害;

卯与戌合而辰冲之,故卯与辰害;

申与巳合而亥冲之,故申与亥害;

酉与辰合而戌冲之,故酉与戌害。

十二地支相刑:

十二地支概述

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寅巳申为无恩之刑,丑未戌为恃势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

十二地支相破:

十二地支概述

指地支之间相互妨害,破坏;

子酉相破,卯午相破,辰丑相破,未戌相破,寅亥相破,巳申相破

注意:三会的力量大于三合,三合的力量大于半三合,半三合的力量大于。

十二地支藏干:

子宫癸,丑宫己癸辛,寅宫甲丙戊,卯宫乙,辰宫戊乙癸,巳宫丙戊庚,午宫丁己,未宫己丁乙,申宫庚壬戊,酉宫辛,戌宫戊辛丁,亥宫壬甲

在地支中有四个字是极端的象征:子、午、卯、酉。它们还被称为“四帝旺”,如下图的生旺死绝表中,卯是甲木的帝旺,子是壬水的帝旺,等等,这四个字非常厉害,它们代表地球上四股最强大的力量。子代表水的力量,午代表火的力量,卯代表木的力量,酉代表金的力量。可同时它们又代表了四种极端,即水的极端、火的极端、木的极端、金的极端。子、午、卯、酉还有另外一种叫法,叫做“四桃花”,指一种不受制的力量,容易失去自控能力。

地支中还有第二组密码,就是“辰、戌、丑、未”,它们被称为“四库”,但是它们同时也被称为“四墓”,如下图的生旺死绝表中,未是甲木的墓地,以此类推,它们都是属土的,一般拥有“库”的人比较容易拥有财富,因为他拥有了强大的存储能量的力量,但是八字组合不当,这个库就会变成墓。其中辰为水库,戌为火库,丑为金库,未为木库。

十二地支的第三组密码“寅、申、巳、亥”,称为“四长生”,这个长生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讲到,寅是丙戊的长生,亥是甲木的长生,巳是庚金的长生,申是壬水的长生,它们代表变化,变幻,难以预料,所以这四个月出生的人,性格变化多端,难以捉摸。

十二地支概述

十天干生旺死绝表

以上要强调的是八字里见合不一定就是好事,见冲也不定是坏事,要看喜用神,还要看刑冲合害的力量等因素,地支的刑冲合害每一个都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这个以后会具体通过例子详细讲解。

12地支藏干最简单记忆法

1、先将十二地支成三组:子午卯酉四桃花地、寅申巳亥四马之地、辰戌丑未四墓库
2、子午卯酉四桃花地,所藏天干均为阴干,除午之外其他地支仅藏一干(即自己的本气)
3、寅申巳亥:
寅巳申为三刑:均含有戊土
寅亥,均含有天干甲木;巳申,均含有天干庚金;
寅巳相穿,均含有天干丙火;申亥相穿,均含有天干壬水。
4、辰戌丑未四墓库:辰戌为阳支,所藏本气天干为戊土;丑未未阴支,所藏本气天干为己土;
辰与丑为湿土,共同藏有天干癸水;戌未为燥土,共同藏有天干丁火;
戌未共同藏有天干辛金;辰未共同藏有天干乙木。

地支为什么藏天干

地支为什么藏天干?对于初学者,当学到地支的藏干一定会很迷惑,为什么会地支会藏干?“藏”即是“含”的意思。地支藏干,就是指在地支中含有天干。也就是说,十二地支除了有自己的阴阳五行属性之外,还含有与自身不同的阴阳五行的天干。下面先上一组藏干口诀:
子中单癸水,丑藏己癸辛,
寅中甲丙戊,卯中乙木藏,
辰藏戊乙癸,巳藏丙戊庚,
午中丁己土,未中己丁乙,
申里庚壬戊,酉中独辛金,
戌里戊辛丁,亥中壬甲藏。
口诀完毕,再上一组图,这样更好能关联理解:

上图就是12地支所藏的天干。形状类似地支手掌图,你想象成子在无名指根部,丑在中指根部,寅为建月-正月-元旦-开始之意,那么为什么地支从子开始,而不从寅的正月开始呢?

上图中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比如,正月的寅月,立春为节,雨水为气,即立春为正月的开始,雨水为本。所以这里顺便纠正一下,很多书里写的十二节气,严格来讲,是12个节,12个气,严格叫做24节气。即立春为节,雨水为气,为寅月也。
古语道: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即“开天辟地”。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
这里引入方位五行学说,东西南北,纳入五行-金木水火土。东方叫甲乙木,东方属于春天,木生发,南方叫丙寅火,西方是庚辛金,北方是壬癸水。
A、木,始于寅(立春),在盛旺的时候属于卯,所以卯月藏乙木,接地气于辰(清明),像扎根一样往地底下扎,故辰月属土,属阳土/三月,即戊土。
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辰月阳土,清明季节扫墓,为什么?是因为木气入土,是给我们祖先扫,实际是给我们自己扫,万事孝为先。又如:木气入土,犹如入墓。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我们上学时候背诵过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从这里来的。

地支藏干什么意思,子午卯酉只有一个藏干吗?

;     十二地支藏干什么意思?《滴天髓阐微》中有言:“凡命中四柱干支,则显然吉神而不为吉,确乎凶神而不为凶者,皆是故也,此无论天干一气,地支双清,总要天覆地载。”藏干和透干是相对而言的,那么你知道十二地支所藏天干分别是什么吗?下面就和神巴巴测试网一起一探究竟吧!

一、地支藏干什么意思
      在八字命理中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侧重于表示五行循序相生的运转周期;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侧重于表示阴阳彼消此涨的运行周期。但是,十二地支并不直接表示五行状态,阴阳变化生五行,十二地支代表不同的阴阳升降状态,使其内部产生、孕含着不同的五行存在状态,命理学称之为五行藏干,又称为人元五行。
二、十二地支藏干及力量大小
      1、
      八字地支子的藏干是什么,除了癸以外还藏有其它天干吗?
      所谓藏干,即是指遁藏、隐去的含义,说明地支所含的五行能量场不是显现在地支的表面,而是暗藏在地支的内部。在天干五行与地支五行的生克关系中,因天干直接显示五行状态,是为明五行;地支隐藏五行在内部,是为暗五行。当地支遇到刑冲会合等情况时,地支中暗藏的五行“破茧而出”,其能量场引发到表面,也会产生强烈的生克作用。因此,命主若是八字地支中有子水,虽然命主可能会具有子水的特性,而这个地支受到了冲克,则藏干癸水的特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命主会具有癸水阴柔敏感、细腻灵动、内向平和的特点。
      2、
      十二地支中丑的藏干是什么,对命局有什么影响?
      从生辰八字看运势人生的时候,普遍认为命局的地支相对稳定比较好,因为若是地支受到邢克冲害,则命主地支所代表的字便会显示出其暗藏的天干,而这个暗藏的天干能量会影响命主的心境变化,从而导致行为选择的不同,让事情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其中,已土为本气,癸水为中气,辛金为余气,这三者中己土的影响最大,癸水次之,辛金较弱。
      3、
      八字寅的藏干是什么,甲木对其影响最大吗?
      寅藏干为甲、丙、戊,其中甲木为本气,丙火为中气,戊土为余气,其影响力依次递减。天干甲是地支寅的藏干本气,命主的个性个行为处事方式便会带有比较强烈的甲木特点,例如为人可能会比较暴躁,脾气说话比较冲;天干丙是地支寅的藏干中气,命主或多或少会带有丙火的特质,例如个性上会容易急躁上火,遇事冲动鲁莽;天干戊为地支寅的藏干余气,命主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可能具有戊土的特点,例如有时会欠缺主见,神经比较大条,不太注重细节,有点马虎大意。

      4、
      十二地支卯的藏干是什么,其人会变得阴郁敏感吗?
      在十二地支藏干中,几个比较特殊的是寅申巳亥藏长生之气,辰戌丑未藏墓库、余气,而卯木在人元用事内中藏乙木,它的内在气息清纯,不含其它元素,其受气旺相,其中所含阴木性质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其气息的发生方向,是南北顺逆都能体现其特点,因此,卯宫为纯木之地,只藏乙木之精,不分三气。
      5、
      八字辰的藏干是什么,藏干癸水对命局影响较小吗?
      天干戊是地支辰土藏干本气,对于八字命局的影响最大,当命局中的辰支受到邢克冲害,则暗藏的戊土特质就会显露出来,命主可能会欠缺主见,神经比较大条,不太注重细节,有点风风火火的;天干乙是地支辰土的藏干中气,命主在做事上可能瞻前顾后不自信,有一点自卑或者过度自尊,内心敏感,在人际方面可能会有一点吃亏;而天干癸是地支辰土的藏干余气,命主在为人处事方面不太大气,或者说有一点“输不起”的感觉。
      6、
      地支巳的藏干是什么,本气、中气、余气分别是什么?
      天干丙是地支巳的藏干本气,在人元用事内中,本气是对命局影响最大的,命主可能比较冲动鲁莽,有时候做事情只凭自己的喜好,不顾及他人感受,也不考虑后果,常常得罪人;天干戊是地支巳火的藏干中气,命主在个性上有一点大大咧咧,没心没肺;而庚作为地支巳火的藏干余气,当命局中的暗藏庚金特性被激发出阿里,则命主可能会有一些固执和刚愎自用,凡是认定了就很难更改。

      7、
      午的藏干是什么,其藏干会对命局产生什么影响?
      在八字命局中,若是午火被冲克,则其暗藏的天干丁火性质会被激发,命主在个性上可能会变得有一点尖刻和暴躁,一言不合就容易生气,因此人际关系可能不是很好;而在为人处事方面,命主的耐心不够,因此在事业职场上的升迁机遇不多,也会频繁换工作,事业上波折颇多。
      8、
      未的藏干是什么,己土、丁火、乙木那个属于本气?
      天干己是地支未的藏干本气,命主可能比较内秀,不太善于表现自己,有一点封闭,因此可能会和机遇失之交臂;天干丁火是地支未土的藏干中气,命主的个性有一些阴郁偏激,平时非常内秀敏感,不善于表现自己;而天干乙木是地支未土的藏干余气,当和中气丁火结合相遇,则会对命主的命局产生不利的影响。
      9、
      十二地支申的藏干是什么,对命局有什么影响?
      天干己土是地支申的藏干本气,当命局中的申金受到克害,则己土的性质会被激发出来,命主可能在心性上会变得比较多疑,喜欢猜忌,而在为人处世方面,行事依循规矩,但度量欠广;天干庚金是地支申的藏干中气,命主可能为人处事比较刻板,顽固偏执,过刚易折;而地支申藏干余气为壬水,在个性上命主可能会有一点漫不经心,有一点粗线条,有时候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10、
      十二地支酉的藏干是什么,只藏天干辛一个吗?
      天干戊是地支酉金的藏干,酉支为四桃花之一,藏且只藏辛金一个天干,因此,对于命局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在十天干中,十天干中,辛排在第八个,五行属金,且为阴金,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即事物发展至成熟阶段,并且有了成熟的果实或者达到一定境界,并且这一果实能够得到重视或者认可。当命局中的酉金受到冲克,则会带着发动辛金的特质,命主可能脾气比较暴躁,冲动盲目,有时候说话做事不过脑子,心思简单,凭一己喜恶做事,没什么心眼。
      11、
      地支戌的藏干是什么,戌土透出天干会有什么影响?
      天干戊是地支戌土的藏干本气,命主可能会变得欠缺主见,神经比较大条,不太注重细节,做事过于一板一眼,缺乏创新;天干辛是地支戌土的藏干中气,当命局中的地支戌土透出天干,则会带着发动辛金的特质,命主可能内心是比较固执的人,为人粗狂,不拘小节;天干丁是地支戌土的藏干余气,可能个性上会有两级化的表现,当不满和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爆发,伤人伤己。
      12、
      地支亥的藏干是什么,亥支受到冲克会产生什么影响?
      天干壬是地支亥水的藏干本气,命主可能为人很是委婉内向,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些自卑和敏感,不懂得拒绝别人;而天干甲是地支亥水的藏干中气,当命局中的亥水受到冲克,则亥水所暗藏的甲木特性就会显露出来,命主可能是柔中带刚的性子,当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底线时,会绝地反击。
      以上就是关于地支藏干什么意思以及地支藏干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测试

五行属性查询

囚徒困境(Prison 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
囚徒困境的主旨为,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实际上,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
经典的囚徒困境
[编辑本段]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用表格概述如下:
甲沉默(合作) 甲认罪(背叛)
乙沉默(合作) 二人同服刑半年 甲即时获释;乙服刑10年
乙认罪(背叛) 甲服刑10年;乙即时获释 二人同服刑2年
解说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2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2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例子漂亮地证明了:非零和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是相冲突的。
一般形式
[编辑本段]
整理囚徒困境的基本博弈结构,可更清楚地分析囚徒困境。实验经济学常用这种博弈的一般形式分析各种论题。以下是实现一般形式的其中一例:
有两个参与者和一个庄家。参与者每人有一式两张卡片,各印有“合作”和“背叛”。参与者各把一张卡片文字面朝下,放在庄家面前。文字面朝下排除了参与者知道对方选择的可能性1。然后,庄家翻开两个参与者卡片,根据以下规则支付利益:
一人背叛、一人合作:背叛者得5分(背叛诱惑),合作者0分(受骗支付)。
二人都合作:各得3分(合作报酬)。
二人都背叛:各得1分(背叛惩罚)。
用支付矩阵表格展示支付如下(以红和蓝分别表示二参与者):
一般形式囚徒困境的支付矩阵 合作 背叛
合作 3, 3 0, 5
背叛 5, 0 1, 1
以“T、R、P、S”符号表示 合作 背叛
合作 R, R S, T
背叛 T, S P, P
以“胜-负”术语表示 合作 背叛
合作 胜-胜 大负-大胜
背叛 大胜-大负 负-负
简单博弈获得的点数可以得出一些一般化的结论。
T、R、P、S符号表
符号 分数 英文 中文(非术语) 解释
T 5 Temptation 背叛诱惑 单独背叛成功所得。
R 3 Reward 合作报酬 共同合作所得
P 1 Punishment 背叛惩罚 共同背叛所得
S 0 Suckers 受骗支付 被单独背叛所获
若以T(Temptation)=背叛诱惑,R(Reward)=合作报酬,P(Punishment)=背叛惩罚,S(Suckers)=受骗支付,以个人选择得分而言,可得出以下不等式。
T>R>P>S
(解:从5>3>1>0获得以上不等式)
若以整体获分而言,将得出以下不等式。
2R>T+S或2R>2P
(解:2×3>5+0或2×3>2x1;合作2人共得6分,比起互相背叛的共得2分及单独背叛的共得5分,显然合作获分比背叛高。合作在团体而言是支配性策略。)
而重复博弈或重复的囚徒困境将会使参与者从注重T>R>P>S转变成注重2R>T+S。就是说将使参与者脱离困境。 以上理论是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创建的。
现实的例子
[编辑本段]
上述例子可能显得不甚自然,但现实中,无论是人类社会或大自然都可以找到类似囚徒困境的例子,将结果划成同样的支付矩阵。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学和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动物行动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都可以用囚徒困境分析,模拟生物面对无止境的囚徒困境博弈。囚徒困境可以广为使用,说明这种博弈的重要性。以下为各界例子:
学例子:军备竞赛
在学中,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可以用囚徒困境来描述。两国都可以声称有两种选择:增加军备(背叛)、或是达成削减武器协议(合作)。两国都无法肯定对方会遵守协议,因此两国最终会倾向增加军备。似乎自相矛盾的是,虽然增加军备会是两国的“理性”行为,但结果却显得“非理性”(例如会对经济造成都有损坏等)。这可视作遏制理论的推论,就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遏制对方的进攻,以达到和平。
经济学例子:关税战
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
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背叛)
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
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独自提高关税(背叛),另一国也会作出同样反应(亦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背叛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
商业例子:广告战
商业活动中亦会出现各种囚徒困境例子。以广告竞争为例。
两个公司互相竞争,二公司的广告互相影响,即一公司的广告较被顾客接受则会夺取对方的部分收入。但若二者同时期发出质量类似的广告,收入增加很少但成本增加。但若不提高广告质量,生意又会被对方夺走。
此二公司可以有二选择:
互相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开支。(合作)
增加广告开支,设法提升广告的质量,压倒对方。(背叛)
若二公司不信任对方,无法合作,背叛成为支配性策略时,二公司将陷入广告战,而广告成本的增加损害了二公司的收益,这就是陷入囚徒困境。在现实中,要二互相竞争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是较为困难的,多数都会陷入囚徒困境中。
自行车赛例子
自行车赛事的比赛策略也是一种博弈,而其结果可用囚徒困境的研究成果解释。例如每年都举办的环法自由车赛中有以下情况:选手们在到终点前的路程常以大队伍(英文:Peloton)方式前进,他们采取这策略是为了令自己不至于太落后,又出力适中。而最前方的选手在迎风时是最费力的,所以选择在前方是最差的策略。通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大家起先都不愿意向前(共同背叛),这使得全体速度很慢,而后通常会有二或多位选手骑到前面,然后一段时间内互相交换最前方位置,以分担风的阻力(共同合作),使得全体的速度有所提升,而这时如果前方的其中一人试图一直保持前方位置(背叛),其他选手以及大队伍就会赶上(共同背叛)。而通常的情况是,在最前面次数最多的选手(合作)通常会到最后被落后的选手赶上(背叛),因为后面的选手骑在前面选手的冲流之中,比较不费力。
与囚徒困境相关的各事件
[编辑本段]
异想
威廉·庞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中,以一新西兰的例子来说明囚徒困境。在新西兰,报亭即无管理员也不上锁,买报纸的人自行放下钱后拿走报纸。当然某些人可能取走报纸却不付钱(背叛),但由于大家认识到如果每个人都偷窃报纸(共同背叛)会造成以后不方便的有害结果,这种情形很少发生。这例子特别之处是新西兰人并没有被任何其他因素影响而能脱离囚徒困境。并没有任何人特别去注意报亭,人们守规则是为了避免共同背叛带来的恶果。这种避免囚徒困境的大家共同的推理或想法被称为“异想(magical thinking)”。[3]
“认罪减刑”不可行
囚徒困境的结论是许多国家中认罪减刑(英文:plea bargain)被禁止的原因之一。囚徒困境带来的结论是:如果有二个罪犯,其中一人犯罪而另外一人是无辜的,犯罪者会为了减刑坦白一切甚至冤枉清白者(单独背叛)。最糟糕的情况是,如果他们二人都被判入狱,坦白的犯罪者刑期少,坚持无罪的冤枉者刑期反而更多。
公用品悲剧
现实的博弈参与者不只一方,会有多方参与的囚徒困境。加勒特·詹姆斯·哈丁(Garrett James Hardin)的公用品悲剧就是一例:“公用品悲剧是指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财产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例如渔业,公海中的鱼是属于公共的,而在本身不滥捕其他人也滥捕的思想下,渔民会没有节制的大捞特捞,结果海洋生态破坏,渔民的生计也受影响(共同背叛的结果)。但是,多方囚徒困境的提法有待商榷,因为其总是可以被分解为一组组经典的二方囚徒困境。就是说只有二方的囚徒困境,没有多方的。所谓多方的囚徒困境只是由多个二方囚徒困境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错觉。
重复的囚徒困境
[编辑本段]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在其著作《合作的进化》中,探索了经典囚徒困境情景的一个扩展,并把它称作“重复的囚徒困境”(IPD)。在这个博弈中,参与者必须反复地选择他们彼此相关的策略,并且记住他们以前的对抗。阿克塞尔罗德邀请全世界的学术同行来设计计算机策略,并在一个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中互相竞争。参赛的程序的差异广泛地存在于这些方面:算法的复杂性、最初的对抗、宽恕的能力等等。
阿克塞尔罗德发现,当这些对抗被每个选择不同策略的参与者一再重复了很长时间之后,从利己的角度来判断,最终“贪婪”策略趋向于减少,而比较“利他”策略更多地被采用。他用这个博弈来说明,通过自然选择,一种利他行为的机制可能从最初纯粹的自私机制进化而来。
最佳确定性策略被认为是“以牙还牙”,这是阿纳托尔·拉波波特(Anatol Rapoport)开发并运用到锦标赛中的方法。它是所有参赛程序中最简单的,只包含了四行BASIC语言,并且赢得了比赛。这个策略只不过是在重复博弈的开头合作,然后,采取你的对手前一回合的策略。更好些的策略是“宽恕地以牙还牙”。当你的对手背叛,在下一回合中你无论如何要以小概率(大约是1%~5%)时而合作一下。这是考虑到偶尔要从循环背叛的受骗中复原。当错误传达被引入博弈时,“宽恕地以牙还牙”是最佳的。这意味着有时你的动作被错误地传达给你的对手:你合作但是你的对手听说你背叛了。
通过分析高分策略,阿克塞尔罗德指定了策略获得成功的几个必要条件。
友善
最重要的条件是策略必须“友善”,这就是说,不要在对手背叛之前先背叛。几乎所有的高分策略都是友善的。因此,完全自私的策略仅仅出于自私的原因,也永远不会首先打击其对手。
报复
但是,阿克斯洛德主张,成功的策略必须不是一个盲目乐观者。要始终报复。一个非报复策略的例子是始终合作。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因为“下流”策略将残酷地剥削这样的傻瓜。
宽恕
成功策略的另一个品质是必须要宽恕。虽然它们不报复,但是如果对手不继续背叛,它们会一再退却到合作。这停止了报复和反报复的长期进行,最大化了得分点数。
不嫉妒
最后一个品质是不嫉妒,就是说不去争取得到高于对手的分数(对于“友善”的策略来说这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友善”的策略永远无法得到高于对手的分数)。
因此,阿克塞尔罗德得到一种给人以乌托邦印象的结论,认为自私的个人为了其自私的利益会趋向友善、宽恕和不嫉妒。阿克塞尔罗德关于重复囚徒困境的研究的重要结论之一,是友善的家伙能先完成交易。
重新考虑经典的囚徒困境一节中给定的军备竞赛模型:结论是,只是理性策略增进了军事力量,似乎两个国家都宁可花费其GDP在枪炮而不是黄油上。有趣的是,企图说明对抗国家实际上以这种方式(在“重复囚徒困境假定”下的不同时期,军费支出在“高”和“低”之间反复)竞赛的尝试,却经常表明假定的军备竞赛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出现。(例如希腊人和土耳其人的军费支出,看来并不像遵循“以牙还牙”的重复囚徒困境式的军备竞赛,却更可能是被其国内的政策所驱使。)这可能是一次性博弈和重复性博弈中的理性行为不同的例子。
对一次性囚徒困境博弈来说,最佳(点数最大化的)策略是简单地背叛;正如前面解释的,无论对手的行动可能是什么,这都是真实的。但是,在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中,最佳策略依赖于可能的对手的策略,和他们怎样对背叛和合作作出反应。例如,考虑这样一个人群,那里每个人每次都背叛,除了一个人是遵循以牙还牙策略。这个人处于一种轻微的不利地位,因为第一回合的损失。在这样的人群中,对这个人来说最佳策略就是每次都背叛。在一个有一定的百分比的总背叛者而剩下的则是以牙还牙者的人群中,对个人来说的最佳策略依赖于这个百分比和博弈的长度。
一般有两种方法得到最佳策略:
贝叶斯纳什均衡:如果对抗策略的统计分布能被确定(例如,50%以牙还牙,50%一直合作),就能从数学上获得最佳的相对策略[4]。
已经有了人群的蒙特卡罗模拟,在这里低分个人消失了,高分个人一再被生产出来(一种获得最佳策略的天才算法)。决赛人群中的算法合成通常依赖于初赛人群中的算法合成。
尽管以牙还牙始终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基本策略,但是在重复囚徒困境的20周年纪念赛中,来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一个小组(由尼古拉斯·詹宁斯(Nicholas Jennings)[1]领导,包括了拉蒂普·达什(Rajdeep Dash)、萨瓦帕里·拉姆琼(Sarvapali Ramchurn)、亚历克斯·罗杰斯(Alex Rogers)斯和皮鲁克里士南·维特林根(Perukrishnen Vytelingum))介绍了一个新的策略,这个策略证明了它比以牙还牙更成功。这个策略依赖于程序之间的合作,为单一程序中获得了最高的点数。南安普敦大学提交了60个程序参与竞赛,这些程序的开头被设计成通过一组5到10个的动作去彼此识别。一旦这些识别被作出,一个程序将总是合作,其他程序则总是背叛,保证背叛者得到最大的点数。如果程序识别出它在操作一个非南安普敦参与者,这程序将持续地背叛,企图去最小化竞争程序的得分。结果[5],这个策略以获得前3位结束了竞赛,也得到了大量接近底部的位置。虽然这个策略显著地证明了比以牙还牙有效,但是这是因为利用了下述事实:在这个特殊的竞赛中,多重通道是被允许的。在一方只能控制单一参与者的竞赛中,以牙还牙确实是更好的策略。
如果重复囚徒困境将被精确地重复N次,已知N是一个常数,那么会产生另一个有趣的事实。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都背叛。这很容易用归纳法证明。你也可以在最后的回合背叛,既然你的对手将没有机会惩罚你。因此,你们都将在最后的回合背叛。这时,你可以在倒数第二回合中背叛,既然最后一回无论你做什么,你的对手都将背叛。依此类推。为了合作以保持请求,这时未来必须对两个参与者来说是不确定的。一个解决方案是让博弈总次数N变成随机的。对未来的预期必须是无法确定的长度。
另一个单独的案例是“永不停止”的囚徒困境。这个博弈被重复很多次,而且你的分数是一个平均数(当然是用计算机计算的)。
囚徒困境博弈是某些人类合作和信任理论的基础。假定囚徒困境能够模拟需要信任的两人之间的交流,群体的合作行为可以用有多个参与者的、重复博弈的变体来模拟。这从而引起了许许多多学者经久不衰的兴趣。1975年,格罗夫曼(Grofman)和普尔(Pool)估计,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学术文章,数量超过2000篇。
学习心理学和博弈论
当博弈参与者能学会估计其他参与者背叛的可能性,他们自身的行为就为他们关于其他人的经验所影响。简单的统计显示,总体上,缺乏经验的参与者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或者是典型的好,或者是典型的坏。如果他们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行动,(通过更多的背叛或合作,否则)他们可能在未来的交易中受损。随着经验逐渐丰富,他们获得了对背叛可能性的更真实的印象,变得更成功地参与博弈。不成熟的参与者经历的早期交易对他们未来参与的影响,可能比这些交易对成熟的参与者的影响要大得多。这个原理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的成长经验这么具有影响力,以及为什么他们特别容易被欺负,有时他们本身最后也成为欺凌弱小者。
群体中背叛的可能性,可以被合作的经验所削弱[6],因为先前的博弈建立了信任。因此自我牺牲行为可以,例如,加强团体的道德品质。如果团体很小,积极行为更可能以互相肯定的方式——鼓励这个团体中的个人继续合作——得到反馈。这与相似的困境有关:鼓励那些你将援助的人,从可能使他们处于危险的境地的行为中得到满足。这类方法主要在互惠利他主义、群选择、血缘选择和道德哲学的研究中涉及。
相关的博弈
[编辑本段]
封闭袋子交易
霍夫施塔特2曾提出,像囚徒困境一类的问题,若以简单博弈的形式来说明,人们会较容易理解。例如他以“封闭袋子交易”的简单博弈来说明此论题:
两人面对面互相交换封闭的袋子,共同了解其中一方放钱,另一方放商品。双方可以诚实的依照承诺,把东西放到袋子里交换;又或者交空袋子给对方,选择背叛。
在这场博弈中,由于背叛可获得巨大利益,必然有多人选择背叛。这意味着理性的商人不会进行这种交易,因而“封闭袋子交易”将由于逆向选择而失去市场。
是敌是友?
“是敌是友?”是一个竞赛表演节目,从2002年到2005年在美国竞赛表演广播网(Game Show Network)放映。这是一个用进行的囚徒困境博弈例子,不过情景是人造的。这个竞赛表演有三对人参与竞争。当每对人被淘汰时,他们做一个囚徒困境博弈,决定如何分他们的奖品。如果他们都合作(“朋友”),他们的奖品就被平分。如果一个合作而另一个背叛(“敌人”),背叛者得到所有的奖品,合作者什么都得不到。如果都背叛,那么两人都一无所获。注意,这个支付矩阵与前述标准的支付矩阵不同,因为发生“都背叛”的情形和“我合作而对手背叛”的情形,其损失是一样的。和标准囚徒困境的稳定均衡相比,“都背叛”是不稳固的均衡(weak equilibrium)。如果你知道你的对手将成为“敌人”,这时你的选择无法影响你的奖品。在某种意义上,“是敌是友”拥有一个介于“囚徒困境”和“小鸡”之间的支付模型。
这个支付矩阵是:
如果参与者都合作,每人得到 +1。
如果都背叛,每人得到 0。
如果甲合作而乙背叛,甲得到0而乙得到 +2。
是敌是友对于想对囚徒困境作现实分析的人将是有用的。注意到,参与者只能进行一次,所以所有涉及重复进行博弈的观点都不适用,“以牙还牙”策略也无法发展出来。
在是敌是友中,每个参赛者被允许做一个声明,使另一半友在双方秘密决定合作或背叛之前,确信他的友善。可能“打破制度”的方法将是一个参与者告诉他的对手:“我会选择做敌人。如果你相信我后来会和你分奖品的话,就选择做朋友。否则,如果你选择做敌人,我们都回空手而回。”一个更贪婪的版本将是:“我将选择做敌人。我会给你百分之X,剩下的百分之(100-X)归我。所以,要或不要,要么我们都得到一些,要么我们都一无所获。”(在最后通牒博弈中时。)现在,奸计就是去尽量减少那个百分之X,并保持另一个竞争者仍然选择做朋友。基本上,这个参与者必须知道这个界限,在这里他的对手从看到他一无所获中得到的效用,要超过他从肯定能赢得的金钱中得到的效用,如果他顺利的话。
在竞赛中这个方法从未被试验过;可能是因为裁判们不会允许,而且即使允许,不平等厌恶也会由于这个规则的使用而导致较低的期望收益。(最后通牒博弈中尝试了这个方法,结果导致对高而不平等的出价的拒绝——在一些案例中,相当于两周的工资优先于两个参与者一无所获被决绝。)

注释
[编辑本段]
注解1:获知其他人策略不被考虑的理由是:即使有人能获知他人策略,“背叛”仍然是最佳的策略,无论他获知对方选择“合作”或“背叛”都是如此。如果人的自私不改变的话,囚徒困境还是存在,永远达不到团体最大利益。所以知不知他人策略对囚徒困境的存在几乎没有影响。
注解2: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 (1985年). 元逻辑命题:追问思维和模式的本质. 班坦·戴尔出版集团. ISBN 0-46-504566-9. - 参阅 第29章 囚徒困境计算机竞赛和合作的进化。
3. 除了解释没有小偷小摸,异想还用于解释志愿投票之类的事情(在非投票者被认为是搭便车者的地方)。可能,这还可以用来解释维基百科贡献:文本在如下的假定下被添加——如果没人贡献,相似的人也将不会去贡献(即从效果到缘由的争论)。或者,解释要依赖于可预料的未来行动(不需要神奇的联系)。为未来的交流作模型需要增加有限的维,就像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一节中给定的。
4. 例如参看2003年的研究贝叶“斯纳什均衡;假说的统计检验”:关于概念的讨论,和是否能运用于真实的经济或统计情形(来自特拉维夫大学)。
5. 2004年度囚徒困境锦标赛结果显示高波·拉姆琼的南安普敦大学策略位于前3名,尽管与GRIM策略相比,有较少的胜利和更多的失败。(注意,在囚徒困境锦标赛中,博弈的目标不是“赢得”比赛——通过经常背叛,这很容易就能达到。)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软件策略(由南安普敦大学的小组开发)之间没有隐含结论,以牙还牙也不总是任何既定竞赛的绝对赢家。说得更确切些,它在一系列竞赛中的最终结果胜过它的对手。(在任何项目中,给定的策略能稍微比以牙还牙更适应竞赛,但是以牙还牙更稳固)。这同样适用于附加宽恕变量的以牙还牙和其他最佳策略:在任何一天,它们可能无法“赢得”一个对抗策略的特别组合。
6. 这个争论——关于出于信任的合作的发展——出自《群众的智慧》,此书表明,长久的资本主义能够围绕教友派信徒的核心形成,这些教友派信徒们总是体面地同他们的生意合伙人交易(而不是背叛和食言——一种已经阻碍了早先的、非强制履行的长期境外合同的现象)。这表明,和可靠的商人作交易使合作拟子(meme)传播给其他交易者,这些交易者又把它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直到高水平的合作在一般商业活动中成为有利可图的策略。
核心理念:博弈全输,合作双赢。
应用要诀:注重合作,力求双赢;注重策略选择,善于换位思考。
应用领域:、经济、军事、企业经营、社会生活、组织管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