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各卦要义,六十四卦含义和作用

2023-09-24崇庆运势网热度: 13207

易经名词释义1~11

1.三易:《周礼》记载,“易经”有三种,或称为三个系统,即:《连山》《归藏》《周易》。

2.三才:指天道、地道、人道,即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它们又各具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易经》就是讲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书。

3.简易:不论事物多么复杂深奥,人类的智慧都可以把它们转换成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4.变易: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变化,万物就无法存在。

5.不易:在万物皆变的前提下,有不变的东西存在——万物变化所依据的根本规律是不变的。

6.象:象字在《易经》中有两种含义:一、名词,指现象、表象、形象。而卦象和爻象的象,指的则是形象。二、动词,意思是象征。象是《易经》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六十四卦的哲理就是通过象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7.彖:读tuàn。彖本为一种兽,猪形而有六牙。而卦有六爻,所以彖被借过来,用以总括六爻之义和一卦之义。《易经》中的“彖传”是论断一卦基本思想的文字。

8.文言:文是修辞、说明的意思。“文言”是解释、说明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的。

9.卦辞:说明六十四卦要义的文辞。各卦卦形下都有卦名和卦辞。如乾卦:“乾,元亨,利贞。”其中“乾”是卦名,“元亨,利贞”是卦辞。
10.象数义理:“象”是八卦、六十四卦及其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数”反映卦象中可以表现为“数”的关系;“义”反映《易经》表达的伦理道义;“理”是《易经》对万物规律所做的探讨。象数派接近自然科学,义理派接近社会科学。象数讲的是事实的“必然”性,义理则着重讲为何会“必然”。

11.阴阳:表示宇宙间一切相互对立的事物,矛盾统一的动态平衡或属性。凡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均为阳;凡静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和、虚弱的均为阴。阴阳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人非凡的概括力。

易经八卦解释

易经八卦的易经八卦中六十四卦解释 易经所延伸出来的六十四卦的详细解释 :第1卦 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第2卦 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第3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第4卦 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第5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第6卦 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第7卦 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第8卦 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第9卦 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尽焦梢,水想云浓雨不浇,农人仰面长吁气,是从款来莫心高。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巽)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喻风调雨顺,谷物滋长,故卦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须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为。第10卦 天泽履(履卦)脚踏实地 中上卦象曰:凤凰落在西歧山,去鸣几声出圣贤,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乾)相叠,乾为天;兑为泽,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A(咬)人。”因此,结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兑柔遇乾刚,所履危。履意为实践,卦义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进取的意思。第11卦 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 中上卦 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

《易经》原文及解释 《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白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穷极幽深,参赞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产生了 很多的蓍草.天为阳,地为阴,将天一天三天五,合起来为九,用以代表《易经》阳的数目及符号,地二地四,合起来为六,用以代表阴的数目和符号.阳数阴数既立,又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发挥于阳刚阴柔的道理,而设置爻;和顺于道德,调理于合谊的事理,创造了《易经》,以穷尽事物的道理,竭尽天地的善性, 以至于探讨天命的事理. 【注释】 ①蓍:古代的一种灵草. ②参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为九,故阳数用九,天为阳,阳数奇. ③两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为六,故阴数用六,地为阴,阴数偶. ④倚数:就是计算数字.参天为九,所以《易经》阳爻都用九,两地为六,所以《易经》阴爻都用六.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 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白 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将用以和顺于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道理,分为阴与阳,在《易经》六爻的位置属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为阳位,最上一爻为 阴位.分地的道理,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为阳为刚,第二爻为阴为柔.又立人世间的道理,分为仁和义, 仁属于阴,义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属于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为阳为义,第四爻为阴为仁,六爻都是兼备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两两相合的,所以《易经》 以六个爻画,而成卦,阴位在二四上的三个位置,阳位在初三五的三个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阳刚和阴柔的爻画,所以《易经》六十四个卦,皆是有六爻 的位置,迭有柔刚,而有章法,一点都不乱的.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 《易》,逆数也. 【白话】乾为天而在上,坤为地而在下,有一定的位置;艮为山,兑为泽,交互的通气,山属于大陆性气候,泽即海洋性气候,二种气候 交互的通气,而产生了冬夏的季风;震为雷,巽为风,风雷是相互的迫击而相应的;坎为水,离为火,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而不互相厌恶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等八卦,是两两相互的交错的.要数以往的事理,须从顺推,要预知将来的事理,要逆测,《易经》是用卜筮以决断将来吉凶的,所以《易经》是要用逆推的方法以 测知天下的事理. 【讲解】 宋儒根据此章,而画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圆图.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凡是对角线上的卦,都是阴爻和阳爻完全相异.明儒来知德即从此悟了相错的道理,这在汉儒,则叫做旁通. 第四章 雷 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email protected] ,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话】震为雷,雷是用以鼓动振动万物的,巽为风,风是用以吹 散流通的,坎为水为雨,雨是用以润湿万物的,离为日,日即太阳,太阳是用以照明天下的,艮为山为止,山是用以停止天地万象的行动的,兑为泽为悦,泽水是用 以使万物和悦生长的,乾为君为天,天是君临万物,高高在上的,坤为地,地是用以储藏万事万物的. 【注释】 ①@:照明之意. ②说:即悦字,喜悦的意思.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

求明白《易经八卦》,请解释一下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xùn),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gèn),止也;兑(duì),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特征来表示。 即: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 圭, 指土圭。 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 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 爻有阴阳两类, 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间一横叫二爻,上面一横叫三爻。 八卦有 伏羲 八卦 ,也叫 先天八卦 ; 文王八卦 ,又称 后天八卦 。 (一)八卦歌诀 先天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后天八卦:“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二)八卦代数 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乾六,坎一,艮八,震三,巽四,离九,坤二,兑七,五为中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七)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八卦分割图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 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 坎为水 火-离 离为火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水火金木土 (八)八卦分割 (九) 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 其中 艮为少男 坎为中男 震为长男 (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 其中:兑为少女 离为中女 巽为长女 (兑、离、巽中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 ) 后天八卦九宫排列: 巽四、离九、坤二。 震三、宫五、兑七; 艮八、坎一、乾六; 以上后天八卦九宫排列数,横竖相加、对角相加之和,均等于15.即: 6+1+8=15;7+5+3=15;2+9+4=15。 6+7+2=15;1+5+9=15;8+3+4=15。 6+5+4=15;2+5+8=15。 编辑本段3.卦相 3.1.文本符号表 乾 ―― 祈使语态,字音延长。 坤 …… 联想 巽 , 复回 震 ? 问质 坎 ! 赞叹 离 。 释义 艮 、 顿停 兑 “” 谕义 3.2.卦相 乾 横 谈 查 提琴 坤 钩 喊 望 钢琴 巽 捺 吟 观 木管 震 提 讲 看 三角铁 坎 折 呻 瞧 铜管 离 竖 叫 见 弹拨琴 艮 点 呼 ......>>

易经八卦爻辞,应、世代表什么意思 你占到一个卦,一般都会有动爻阀,哪个爻动了,就看那个爻的爻辞是吉还是凶,结合卦象和卦意来分析吉凶
世、应则是属于京房易的纳甲体系了,在一个卦里面,会有两个爻分别代表世爻和应爻,根据一般占有测原则,都是以世爻为我方、自己;以应爻为他人或者对方。一般来说,应爻生助世爻则吉,克世爻则凶

易经中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

64卦代表这宇宙只有64种情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易经》一书中八种卦象分别代表了什么?

根据这个古老哲学和当时的天命思想,当时的天文学家兼卜师们写成《易经》一书,把相传为伏羲所造的八卦发展成了一套带有神秘色的无所不包的学说。在八卦中,一代表阳,一代表阴,一代表天(乾),一代表地(坤),一代表水(坎),一代表火(离),一代表雷(震),一代表山(艮),一代表风(巽),一代表沼泽(兑)。

德修立义是什么意思

德修立义

文言文易经

1. 易经文言文

《易经》的文言文版本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337386562.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① = 辶 + 丶 + 豚□② = 者 + 见乾卦终《易经》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 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坤卦终《易经》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屯:元,。

2. 易经文言文谁有,不加翻译和注解

《易经》的文言文版本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

」 何谓也?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何谓也?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

」 何谓也?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君德也。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① = 辶 + 丶 + 豚□② = 者 + 见乾卦终《易经》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其道顺乎? 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 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

3. 帮忙译下文言文《易经》的内容

讼:有孚,窒惕。

中吉,终凶。利见大人。

;不利涉大川。 译:诚实,克制,警惕。

中途停止是吉祥的,争讼到底有凶险。利于出现大人。

不利于涉越大河。(窒:堵塞。

见:出现。)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译:阳刚居上,坎险在下,阴险又刚健,就会与人争讼。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

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天向西转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236393161,水向东流,违背运行。

产生争讼。君子在谋事时要仔细策划好的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译:不长久纠缠争执之事,略有言语磨擦,最终是吉祥的。

(永:长) 九二,不能胜讼,赶快回家,像犯人逃亡一样。他的三百户领地中的农户可以免灾。

克:胜。逋:逃亡。

眚:灾祸。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

或从王事,无成。 译:安亨旧有的俸禄,守持正道,以防危险,终将吉祥。

辅助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德:俸禄。

厉:危险。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译:不能胜讼,回心转意而归向正理,改变态度而安守正道,可获吉祥。复:回头。

即:靠拢。命:正理。

渝:改变。 九五,讼,元吉。

译:能够决断争讼,大吉。 上九,或锡之以鞶带,终朝三褫之。

译:或许会得到赏赐佩带,也必然在一天之内三次被剥夺。锡:赐。

鞶带:大臣的佩带。褫:剥夺。

整个讼卦提示:忍让息讼是有益的。

4. 请教关于《易经》的古文翻译

在四季节气变化中明白得失,天机一旦开始运转布置,气运也随之改变,卜卦征兆的内容,也要随天的运行而运行,跟随时令变化而变化,时时警醒(安而不忘亡,疑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简写或变体),用顺应天赋禀受的道理来推求算卦的渊源,将三爻重叠为六爻(意为成立一个卦象),天下之事尽在其中了啊。

应该是易传中的话,而不是易经中的,讲的是易经的运用,主旨可深可浅。

浅处说,卜卦除了六爻还要与天干地支,四季二十四节气等配合。

深处说,可以归纳为一种哲学或者修养理念,是“易”与“道”的结合,其中况味,只可意会。

5. 精通文言与易经的帮忙解释一下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准确说这句话出自《易经·系辞》,对易经的解释向来有很大争议,直译一下的话就是:“天在上为尊贵,地在下为卑微,天地乾坤既也就确定下来了;天与地的卑微高贵明确下来,则人身份的尊卑贵贱位置也就确定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解读:这是把人类社会的尊卑贵贱与自然的高下分别相比附,以天地、阴阳、乾坤的动静变化来表达其哲学宇宙观。

其中,既有理性所认识的实然之理,也有心灵所感悟的应然之理。如天高地下,动静有常,人("方"字,按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云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为实然之理;而尊卑、贵贱、吉凶等为应然之理。

第二自然段述天地斡流而成万化之神,乾坤错综而生六子之妙。以乾之刚而摩荡坤之柔,以坤之柔而摩荡乾之刚,一刚一柔,相推相荡,鼓之以雷霆而为震。

润之以风雨而为巽、坎。日月运动,夫寒暑为坎、离,皆客观的必然性。

然则得其刚者,为长男,为中男,为少男;得其柔者,为长女,为中女,为少女。成男成女,莫之成而成也。

三才之天、地、人,《易》之乾坤,其神矣乎!雷霆、风雨、日月、天地虽是说的自然现象,实是说震(雷)离(霆即电,离为电、为日)、巽(风)坎(为雨,为月)和乾坤的变化。虽然这里未说到艮兑二卦,并不追求工整对称,但仍是对宇宙变化的概括。

接下来说天地生养万物的品德,因其顺天地规律而"易"、"简",因其"易"、"简"而为人所"易知"和"易从"。因自然实然之理和应然之理的"易知"、"易从"而使其成为贤人之德与业得以长久的原因。

这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是理解的难点。其中,隐涵着《易》未作之时,应然之乾坤在自然的天地,而《易》既作之后,而自然之天地在应然的乾坤之义,如此,方可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之意。

另《礼记•乐记》从"天尊地卑"以下近一百字,明显是抄录《易传》文字而杂入少量的说礼乐文字而成。比如《易传》"乾坤定矣",《乐记》为"君臣定矣";《易传》"吉凶生矣";《乐记》为"性命不同矣";《易传》"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乐记》为"阴阳相摩,天地相荡"等等 。

此段概括《易》推演天地变化的宇宙观。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