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婚姻制度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变化,未来社会婚姻制度

2023-09-19崇庆运势网热度: 16506

人类婚姻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五个阶段。
①同辈群婚(代际禁性)→②族间群婚(兄妹禁性)→③男性走婚(一伴为主)→④宗法婚姻(女性限性)→④自主婚姻(互相忠实)

未来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人做过以下假想:

  1. 古时候,生产力与科技都不发达,两个人结婚,搭伙过日子,互相照顾,传宗接代,你耕田来我织布,人生有了价值有了意义。这是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喜欢的制度。你必须接受这种制度,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要不然遭人非议。

  2. 公元2019年,这时候男,女性都可以自食其力。古时候能带给人精神愉悦感的东西少,现在多。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就不是很愿意结婚了,除非遇到自己中意的,要不然宁肯单着。

  3. 公元2069年这时候生产力,科技高度发达,从生到死几乎给您一条龙的福利。那时候的中国就像现在的法国一样,同居者与结婚者享受一样的福利,甚至更高,同居者可以生孩子,可以上户口,可以上学。孩子不想养可以交给的专门的福利院养,由专业的人员抚养。因为生产力发达,这时候很多离婚的人,他们终于不用再凑合着过日子了。婚姻制度对自由干扰的太多了。

  4. 公元2100年-2150年,这时候婚姻制度彻底废除,人类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彻底的变化。古时候,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现在,钱,权,家庭。以后就是自由,享乐。

2021新婚姻法出炉,相比之前的有哪些变化?

2021新婚姻法出炉,相比之前的婚姻法主要有设置离婚冷静期和规定了6类财产属于婚前财产不可分割等变化,其中最为人们关心的就是离婚冷静期的设置,这项政策虽然旨在降低离婚率,但也让离婚程序变得更加复杂。

所谓的离婚冷静期,就是一对夫妻如果想要协议离婚,必须经过30天的冷静期,但是细看这项政策,并不是经过30天冷静期这么简单,因为除了夫妻双方登记后的30天冷静期,还需要再经过30天的离婚手续办理期,所以总共需要60天的办理期,而且在这个期间,只要夫妻双方有一方反悔了,或者不肯本人到场,甚至不主动去申请离婚证,都视为放弃离婚,那么就不能离成婚,如果再想离婚就得重新再申请或者起诉离婚。

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让离婚程序变得复杂,时间也无形的拉长了,但经过上半年离婚率的调查,确实有效的降低了离婚率,但是由于这项政策60天办理期的设置,只截取上半年的数据是有失偏颇的,因为真正离婚成功的有可能只有年初前三个月的人,而且这种宽进窄出的设置规则,会让很多人对结婚望而却步,所以这项政策的实施也要结合当下的结婚率来看才更公正。

一项政策的实施,不仅要看到短期的成效,还要看到更长远的效应,目前为止,离婚冷静期的设置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短期的成效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却是影响较为深远的,离婚率的下降是极有可能会导致再婚率和结婚率的下降,再婚生孩和结婚生孩的概率也会随之下降,那么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就不会像预期那么美好了。

中国新婚姻法有什么变化?

1997年—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青年中,有近64.8%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3—4成的青年对结婚和生儿育女的价值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有近5万的青年赞成离婚。有半数的人对“婚前财产公证”表示认同。
对21世纪婚姻的展望
许多学者认为:下世纪婚姻将呈多元化趋势,家庭形式将更为丰富。男人和女人都将不依赖他人而生存,个人的权利将受到尊重,生活将趋于个性化。
中国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妇女解放程度也不同步,因此,城乡婚姻掌握的数据和综合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具体来说,在城市:
1.核心家庭继续增加。目前核心家庭已达60%,还会继续上升。家庭结构小型化,每家3—4人。
2.晚婚晚育人数增加,单身不婚者增多,自愿不育者有上升趋势。
3.婚前性行为不会减少,随着封建“贞操观”影响的削弱,试婚有可能增多。
4.择偶更注重情趣相投,经济条件重要性降低。同居数量有可能上升。
5.婚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使多数家庭不再凑合。婚姻调适能力的提高,将使家庭生活更丰富、新鲜和幸福。婚姻中男女更加平等,家庭暴力减少,丈夫将与妻子共同承担家务。
6.家务劳动强度降低,时间缩短,夫妻因家务劳动导致的矛盾减少,家务劳动将社会化、家用电器普及化。
7.协议离婚、试离婚将成为离异的首眩离婚率会呈上升态势。知识、文化水平越高的人情感越丰富,对爱情要求越高,因此会越不幸福,越痛苦,离婚可能性越大。
8.社会对婚外恋继续保持宽容的态度,人们对婚姻的责任感更多的是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而不是迫于外在压力。随着我国对个人自由的管理放宽,机会增加,婚外恋会增加。
9.民众婚姻自由度增加,婚姻不再是从众行为,结婚与否是个人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单身不婚、单亲家庭等生活方式可能成为人们多样化选择的内容。
在农村:
1.婚姻自由将随着经济改善而提高,女性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尤其是“打工妹”,她们的眼界开阔了,有了自立能力,必然更要求婚恋自主。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她们的要求与农村强大的传统之间还在较量。
2.早婚多育现象将随着妇女地位提高、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而减少。
3.由于贫困和性别比例失调,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男性难以成家。
4.离婚在农村仍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牵涉到承包地等生产资料,易使离婚女性及子女生计无着。参加乡镇企业劳动的女性比较而言有更多的自主权。
5.婚外恋对于农村妇女既是一种诱惑又包含着危险,往往导致她们承受动荡不安的生活和悲剧的结果。
总之,21世纪的婚姻变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将朝着多元的、理性的、进步的、以人为本的、男女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

婚姻制度未来会消亡吗?

现代人越来越反感结婚,好像结婚已经变成了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好像都快没有必要结婚了,那么未来婚姻制度会消亡吗?有统计表明,西欧北美地区单身人群比列越来越大,有的地区超过了50%,日本等国家独居人口占到了40%,在我国这个数据是16%,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大家都不想结婚了。

这是为什么呢?根源就在婚姻制度上,在现代社会他遇到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婚姻制度导致人性之间的紧张

它是要求完全的一对一,白头到老,但是人的感情流动性很大,喜新厌旧,七年之痒之类的现象就很能说明问题。两个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会有审美疲劳。

在现代都市,人们遇上外遇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它和婚姻制度要求的一对一忠诚是相悖的,就导致了内在紧张,所以好多人对目前的婚姻制度会有抗拒心理。

人的寿命大大延长

在传统社会,人的寿命一般只有三四十年,但是在现代社会,人均寿命已经提升到七八十年,日本国民人均寿命已经到了80多岁。当人只能活三四十年的时候,他刚刚来得及找到伴侣,生了孩子,孩子还没长大,这个人就去世了。

可是到了现代,你要和一个人五六十年的生活下去,这个事情本来就让人望而生畏,所以这也是目前婚姻制度让人难受的地方。

性目的的改变

在传统社会,性的最主要最正当的目的就是传宗接代,性活动最正当的理由就是生育,如果说性活动是为了快乐,那就是不正常的。到了现代呢,性的目的改变了,往往就是为了快乐。如果待婚姻里头,性对象毕竟是固定的,而且要面对几十年,没有更多变化和选择,因此好多人就不结婚了。

那么婚姻制度真的会逐渐消亡吗?其实并不会,而是会越来越多走向多元化,会有这么几种形式。

婚姻制度继续存在的几种形式

适合一对一婚姻的人,就是发生了激情之爱,两人心无旁骛,只要海枯石烂,终身厮守,一定要跟你过到底,有这种冲动的人,适合从一而终的婚姻。

一种是开放式的婚姻,是指两个人还是一对,但是在肉体上互相不约束,不严格禁止对方出轨。比如他在婚姻中爱上另一个人,又不想跟原配离婚,能不能把第三者接纳进来,成为三人或四人的关系,成为一种开放式的婚姻。

还有一种叫合同制婚姻。像是商业合同那样,订在一起几年的合同,到期了关系自动解除,如果想继续保持关系,可以再续约,这叫做合同制的婚姻。

最后一种形式就是同居了。不结婚,但是两人是一对一的关系,同居是不领结婚证的,有爱的时候,有性吸引的时候,就在一起,厌倦了就分开,这也是一种形式。

对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完全可以有很多和传统婚姻不一样的选择,不用担心身上背负的传统枷锁,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21新婚姻法出炉,相比之前的有哪些变化?

2021新婚姻法出炉,相比之前的婚姻法主要有设置离婚冷静期和规定了6类财产属于婚前财产不可分割等变化,其中最为人们关心的就是离婚冷静期的设置,这项政策虽然旨在降低离婚率,但也让离婚程序变得更加复杂。

所谓的离婚冷静期,就是一对夫妻如果想要协议离婚,必须经过30天的冷静期,但是细看这项政策,并不是经过30天冷静期这么简单,因为除了夫妻双方登记后的30天冷静期,还需要再经过30天的离婚手续办理期,所以总共需要60天的办理期,而且在这个期间,只要夫妻双方有一方反悔了,或者不肯本人到场,甚至不主动去申请离婚证,都视为放弃离婚,那么就不能离成婚,如果再想离婚就得重新再申请或者起诉离婚。

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让离婚程序变得复杂,时间也无形的拉长了,但经过上半年离婚率的调查,确实有效的降低了离婚率,但是由于这项政策60天办理期的设置,只截取上半年的数据是有失偏颇的,因为真正离婚成功的有可能只有年初前三个月的人,而且这种宽进窄出的设置规则,会让很多人对结婚望而却步,所以这项政策的实施也要结合当下的结婚率来看才更公正。

一项政策的实施,不仅要看到短期的成效,还要看到更长远的效应,目前为止,离婚冷静期的设置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短期的成效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却是影响较为深远的,离婚率的下降是极有可能会导致再婚率和结婚率的下降,再婚生孩和结婚生孩的概率也会随之下降,那么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就不会像预期那么美好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