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卦问健康,42卦详解图

2023-10-10崇庆运势网热度: 8684

《易经》第42卦 益 风雷益 巽上震下 占事:他会找我吗

这个卦相显示他会找你。同时显示你对他的感情很深,这是你的优点,也是你的缺点。

第四十二卦 风雷益 巽上震下 【金钱卦占卜卦辞】 卦辞:时来运转喜气...

爱情婚姻:相亲相爱,良缘天定。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二卦 风雷益

对于卦象来说,我们一般都是清楚的,毕竟我们都曾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过一些神棍模样的人会用一些卦象去测算运势或者一个的运程走势。那么在命理学中,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二卦讲得是什么?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益卦】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白话文解释:

益卦:筮遇此爻,利于有所往,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风雷激荡,是益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惊恐于风雷的威力,从而见善则从之,有过则改之。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

损上益下,奋发有为;进取成名,商贾获利。

小吉:得此卦者,正当好运,奋发图进,得人帮助,能获名利。

解卦手册:

时运:得意之时,改旧换新。

财运:贸易要快,才有利益。

家宅:小心风雷;婚姻好合。

身体:肝火太盛。

周易六十四卦第42卦

象曰:时来运转吉气发,多年枯木又开花,枝叶重生多茂盛,几人见了几人夸。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巽)相叠。巽为风;震为雷。风雷激荡,其势愈强,雷愈响,风雷相助互长,交相助益。此卦与损卦相反。它是损上以益下,后者是损下以益上。二卦阐述的是损益的原则。

事业:大胆投入,勇于支持他人事业,必相得益彰。勇敢前进,敢作敢为。只要心地善良、纯洁、谦虚,事业必定与日俱增,前程无可限量。助人宜即时,要在应急,开拓事业,内部团结一致,人心所向,树立恒心,不怕冒险犯难。

经商:勿追求小利,让利于顾客,反而必获丰厚利润。切忌贪心不足。在遇到危险时应向他人求教,争取诚实的援助。

求名:真心实意地施惠于他人,自己必然可以得到诚心诚意的回报,并且获得支持,事业必成。

外出:有利可获。大胆外出行动。

能不能解释下《推背图》的四十二卦象说的是什么意思?

乙巳 艮下离上 旅 谶曰: 美人自西来 朝中日渐安 长弓在地 危而不危 颂曰: 西方女子琵琶仙 皎皎衣裳色更鲜 此时浑迹匿朝市 闹乱君臣百万般 图是一个女子(画得不象中国人)怀抱着琵琶,旁边地上左有一张弓,右有一只白兔。 乙巳是60甲子之一,艮下离上 旅 属周易64卦,其解释为: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 《旅》:小亨。旅贞吉。主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古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斋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主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知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古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斋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主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知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古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斋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主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知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古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斋 从卦上看是阴盛阳衰,有小吉,主先吉后凶。 谶上面的美人自西来,以前有人说是自中国西部来,本人解释是从西方国家过来的,这与颂: 西方女子琵琶仙相对印。“西方”二字在此前的第三五象 西方有人 足踏神京 已经出现。这个象则明显是指西方国家过来的。 朝中日渐安说明此女刚来时国内也不安宁,有内忧外患,另外很有可能是婚姻。而此女子有一定的才能,才能慑服大臣(而其背景国家也是一个因素) 长弓在地,说明有张姓奸臣,和此女子勾结,所以才有颂的闹乱君臣百万般。 危而不危说明最后还是被镇压下去的。且张姓付出了生命代价。 颂的前俩句都是赞此女子是个大美女。自从成为某领导人夫人后,才能混迹。匿字说明此女另一隐蔽身份就是替其母国服务而搞乱中国。 但其最后的结局就是经卦中的:旅人先笑后号咷
采纳哦

人气,为元气于每季月存布人体部位,治未病,得健康,十分重要

人气,为人体先天元气中性质属阳的气,中医称为“元阳相火“,道家称为“元阳真火”。

天无此火不可生物,人无此火不可生存,是中医临床实践中最为着意保护的“元气”,强调“人气不可伤”。

《灵柩•阴阳系日月》明确指出:“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无刺”,即是无损元阳之气的正确治疗方法。

人气,在一年 四季 中,位于人体不同的部位。

春季人气位于人体 经脉 之中;

夏季人气位于人体 孙络 之中;

长夏人气位于人体 肌肉 之内;

秋季人气位于人体 皮肤 之内;

冬季人气位于人体 骨髓 之内。

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提示在一年四季的治病 养生 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伤及各季位于不同部位的人气,是为“节养元气”的重要原则。

人气,在一年十二月中,位于人体不同的部位。

阴历正月、二月,人气位于人体肝藏系统部位;

三月、四月,人气位于人体脾藏系统部位;

五月、六月,人气位于人体头部;

七月、八月,人气位于人体肺藏系统部位;

九月、十月,人气位于人体心藏系统部位;

十一月、十二月,人气位于人体肾藏系统部位。

如《素问•诊要经终论》:“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人气,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部位推移变化,可以用《京氏易传》“十二辟卦”进行解释,也提示出相应的“节养元气”方法:

《易传》,将易卦六爻分为“天、地、人”之位,“三爻和四爻”为人位、中位,“五爻和上爻”为天位、上位,“初爻和二爻”为地位、下位,人居于上天、下地之中、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正月之主宰 泰卦 ,俗称三阳开泰,初、二、三爻均为阳爻,四、五、上爻均为阴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天位两个阴爻,地位两个阳爻,人位一个阳爻一个阴爻;

二月之主宰 大壮卦 ,初至四爻均为阳爻,五爻、上爻为两个阴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天位两个阴爻,地位、人位均为两个阳爻。

此二卦的特点是,人位阳爻由一增二,地位为两阳爻,天位为两阴爻,人体的元阳之气处于肝位,助人体阳气升发。

此期 养生 治病,宜顺应元阳之升发,忌阻碍元阳之升发,是为大法。

三月之主宰 夬卦 ,初至五爻均为阳爻,上爻为阴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地位、人位均为两个阳爻,天位一个阳爻一个阴爻;

四月之主宰 乾卦 ,初爻至上爻均为阳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天位、地位、人位均为两个阳爻。

此二卦的特点,人位均为两个阳爻,地位两个阳爻,天位阳爻由一增二,人气处于脾位,助人体阳气生化。

此期 养生 治病,宜助力阳气生化,忌滞碍阳气生化,是为大法。

五月之主宰 姤卦 ,初爻为阴爻,二至上爻均为阳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地位为一个阴爻一个阳爻,人位、天位均为两个阳爻;

六月之主宰 遯卦 ,初爻、二爻为阴爻,三至上爻均为阳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天位两个阳爻,地位两个阴爻,人位两个阳爻。

此二卦的特点,人位均为两个阳爻,地位阴爻由一增二,天位为两个阳爻,人气处于头位,助人体阳气旺盛。

此其 养生 治病,宜适度保持阳气旺盛,忌使阳气旺盛太过,是为大法。

七月之主宰 否卦 ,初、二、三爻均为阴爻,四、五、上爻均为阳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地位两个阴爻,人位一个阴爻一个阳爻,天位两个阳爻;

八月之主宰 观卦 ,初至四爻均为阴爻,五爻和上爻均为阳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天位两个阳爻,地位、人位均为两个阴爻。

此二卦的特点,人位阴爻由一增二,地位两个阴爻,天位两个阳爻,人气处于肺位,助人体阳气沉降。

此期 养生 治病,宜顺应阳气沉降,忌阻碍阳气沉降,是为大法。

九月之主宰 剥卦 ,初至五爻均为阴爻,上爻为阳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地位、人位均为两个阴爻,天位一个阴爻一个阳爻;

十月之主宰 坤卦 ,初至上爻均为阴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天位、地位、人位均为两个阴爻。

此二卦的特点,人位均为两个阴爻,地位两个阴爻,天位阴爻由一增二,人气处于心位,助人体阳气归藏。

此期 养生 治病,宜顺应阳气归藏,忌滞阻阳气归藏,是为大法。

十一月之主宰 复卦 ,初爻为阳爻,二至上爻均为阴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地位一个阳爻一个阴爻,人位、天位均为两个阴爻;

十二月之主宰 临卦 ,初爻、二爻为阳爻,三至上爻为阴爻,从天、地、人三位来分,天位为两个阴爻,地位为两个阳爻,人位为两个阴爻。

此二卦的特点,人位均为两个阴爻,地位阳爻由一增二,天位两个阴爻,人气处于肾位,助人体阳气复生。此期 养生 治病,宜扶助阳气复生,忌滞阻阳气复生,是为大法。

人气每月所在人体部位,应与每季所在人体部位结合确认,如二月,人气在季位于经脉,在藏位于肝,则二月人气所在为肝藏系统之经脉,余此类推。

另据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人身之气,尤其是十四岁以下的童男、童女的口鼻之气和身体发散之气,还有特殊的治病功效。如:

下元虚冷,日令童男女,以时隔衣进气脐中,甚良;

凡人身体骨节痹痛,令人更互呵熨,久久经络通透;

又鼻衄金疮,嘘之能令血断。

老人、虚人,与二七以前少阴同寝,借其熏蒸,最为有益。

故杜甫诗云 “暖老须燕玉”,正此意也。

近时术家,令童女以气进入鼻窍、脐中、精门,以通三田,谓之接补。

其它文献史料,于此也有记载。

谢承续《汉书》:“太医史循宿禁中,寒疝病发,求火不得。众人以口更嘘其背,至旦遂愈”。

刘敬叔《异苑》:“孙家奚奴治虎伤蛇噬垂死者,以气禁之,皆安”。

《圣济总录·小儿统论》:“小儿初生,气体稚弱……,气有所亏,则灸以助之,或呵脐,或卫囟,然后乳用哺”。

《世医得效方》治初生儿 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 ,令妇人以温水漱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每一次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红赤为度,须臾自通。

晋代道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保养人气的妙法,:

“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然行之有法,从子至巳为生气之时,从午至亥为死气之时。常以生气时,鼻中引气,入多出少,闭而数之,从九九、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乃微吐之,勿令耳闻。习之既熟,增至千数,此为胎息。或春食东方青气,夏食南方赤气,秋食西方白气,冬食北方黑气,四季食中央黄气,亦大有效”。

——本文节选自拙著《五形人与治未病》第三章第二节 论人气

八卦解说

http://shixiu.fjbtv.com/nanshi/zhuzuo/dms.htm#p20
卦是什么
提到《易经》,大家都会想到伏羲画八卦,究竟什么是卦呢?
卦者,挂也。是一种现象挂在我们的眼前,故而称其为卦。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能够观察到宇宙的现象,将之归纳成八大类,画成八卦,这岂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学,我们看到京戏中孔明出场,身穿阴阳八卦袍,就是说明高度的智慧,是以八卦为代表的。
画卦与爻
卦既是宇宙的现象,欲把这个形象记录下来就要画,所以卦是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卦是抽象的代表,也可以说是图案的符号,八卦也就是一种逻辑符号。
卦的组成为“爻”。
什么叫作“爻”呢?一直线为一爻,称为“阳爻”,一直线中间隔断也为一爻,称为“阴爻”。
卦就是由“阴爻”“阳爻”所组成的。
我们再看“爻”字,是由两个斜的十字所构成。
照地球物理的解说,地球磁场与经度及纬度呈斜爻,这两个斜爻也就代表宇宙间的一种形态,万物皆系交错而成。
而这两个交错,恰成为两个十字架,爻字也正是两个十字架的代表。
我们的祖先伏羲氏,是否真的这样画卦,可能还是疑问,但中国文字的起源,却是由象形而始,也就是说由画现象开始的,好像画卦一样。
如何画卦
写字多半是由上而下的,可是画卦却是由下而上的,也就是画卦是由内向外一爻一爻地画。这是画卦的一个基本常识。
虽然可以从上而下,从外而内地画卦,但是最初画卦的方法,是由内而外,是由下而上,这是有其重要道理在的。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散发所产生的。
以一个人为单位来说,个人的行为能力,也是由内而外的。
这是《易经》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画卦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的原因。
下图是伏羲所画的先天八卦方位图,可是这个八卦图,在唐以前未见流传,是在唐宋以后才出现的。是否是伏羲氏所画,我们不作考据,在此不加讨论,现在让我们看看先天八卦所表现的意义。
离卦——卦象是圆中一点,代表太阳。
坎卦——上下外围都是阴,
中间一画阳爻象征光明,代表月亮。
龚卦——正面下面破碎,代表风。
震卦——下面阳,上面破碎,
代表了震动,为雷。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山,代表了山。
兑卦——上面的缺口,表示了湖泽、海洋。
大家看了这些阴爻阳爻,也许难以了解为什么会代表了日月天地、山泽风雷。但是我们要知道,最初所画的这些卦,并不是像今天所画的这样直,这样整齐,原始的画法,阴爻可能只是两点而已,所谓阳爻,不过是一块整的而已。它的形状也不一定是整齐的,而且卦是立体的。
所以,离卦的形状,只是一个圆圈,中间一个黑点,用来表示太阳。其他各卦,也是如此演变的。
八卦所代表的现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经将全部宇宙的现象画下来了。
这宇宙间的八种现象,就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
请问,除了这八种现象构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还会有什么东西呢?八卦的归纳真是太伟大了。
孔子在《易经》的《说卦传》上说:
“天地定位”,从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风相薄”,大气摩擦发为雷电,雷电的震荡成为气流。
“山泽通气”,这个道理与针灸的应用,是完全相同的,此点留在后面再说。
“水火不相射”,火多则水乾,水多则火熄,极难达到均衡。
至于八卦所代表的人体部位如下,这是丹道派的观念:
乾—头部 1
坤—腹部 8
离—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兑—口部 2
八卦“数”的问题
我们看到(图三)八卦上的数字,真觉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转,五六七八是向右旋转。
这是《易经》的基本原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我们再看这些数字,对面相加皆成为九,所以先天八卦中虽然没有九,但九实在存在于其中,称为九在其中矣!
西洋的微积分,据说深受易理的启示而发明的。
但是《易经》“数”的观念,却认为天地间只有一个数,那就是“一”,这是《易经》的数理观念,这个所谓数理,也并不一定是今天数学上的意义,大家不可混为一谈。
这个“一”,如果加一则等于二,再加一则等于三,最高为九,再加一则又回到了一。
这个思想方法是归纳的逻辑,与西方分析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些数字中,一三五七九,至九为最高数,九代表至阳,阳能至九之数为顶点。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六在中间,代表至阴。
先天八卦方位、气候与医疗
兑为泽,它在八卦上的方位为东南,可以说东南多水,以现在来说,正处于先天八卦兑卦的位置上,正好在海洋的地方。
巽卦为西南,巽为风,那么西南是多风的区域。云南下关的风最大,卡车经过的时候,可以关了油门,任风吹驰而行,其风大可想而知。有人说:此之所谓巽为风也。
各地因气候不同,地理环境有异,造成医疗方面的偏差。比如说,北方多温病,因此《伤寒论》只能适用于南方了;是海洋亚热带的气候,用药的方法与大陆上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将一样的药,一样的方法,应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气候的因素,那是绝对不正确的。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桩事,一个朋友害了一身黄肿的病,由另一个中医朋友治疗,在他所开的药方中,使用了麻黄六钱,当时我大吃一惊,因为在大陆上用麻黄非常慎重,绝对不敢用这样多的。这个病友吃了一两剂药未见效,这位中医朋友又增加麻黄为一两。那时我实在忍不住要问他了,他解释说,药品质欠佳,成分有问题,再加上气候的因素,一两等于大陆上的两钱而已,岂知照他的处方服用后不久,病就好了,由此证明,中医最重视的是气候。
道家观念中的人类
我们前面说过,八卦代表宇宙间八大现象,大家一定会怀疑,我们这万物之灵的人类,怎么没有包括在内啊!
关于这一点,道家的观念最为有趣,他们认为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而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寄生虫而已。
说寄生虫还好听一点,实际上,道家称人类为“倮虫”,也就是裸体之虫,生下来赤裸裸的裸虫面已。
我们能说道家的比喻胡闹吗?试看看地球上的人口问题吧!人口在不断地增加,依照道家的推论,人口仍要增加,说像苹果里面生了虫一样,一旦生了虫,必定愈生愈多,直到完全把苹果蚀坏吃光为止,那时虫也完了。
地球上自从不幸生长了倮虫——人类,他们就不断发展所谓科学。挖矿、海底钻油,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破坏性越来越高,直到我们这些倮虫把地球毁灭为止。
道家对宇宙万象的研究
太空人登陆月球的时候,美国朋友曾说到月球的主权应属美国,但是我却说了一个笑话,认为月球的主权应属中国,因为中国的“嫦娥”,早已在数千年前奔向月亮了。这虽然是笑话,但是却真是有点真实的意义,因为我们的道家,早已开始了对月球和太阳的研究。《道藏》里早已有过一本《日月奔磷经》,设想登陆月球和太阳的道书。
在道家的文献《道藏》中,除了有对月球的研究外,还有一幅极为复杂的图,称为《五岳真形图》,是以中国为中心,画出五岳的地下,认为皆有地下道相通,道家的传说,由陕西省的黄帝陵之下开始有一地洞,沿洞中地道前行,三个月后走出来就是南京。
《道藏》中又把中国大陆像内脏一样的分类,地肺在陕西省。
又在前人笔记中,记载天山以北的地方,有一个洞,每到清明的时候,这个洞就冒出大气,说是地球的呼吸,在出气的时候,沙漠上的人都闻其声,人畜早就逃得远远的,以免被气吹得渺散无方,等到二十四小时以后,又可以听到吸气的声音。纪晓岚的笔记,曾经提过到过这个地方。
在沙漠中,湖泊可以受地气的影响而自己搬家,他们像大冰块一样,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就停住了。有些蒙古朋友,还说曾经亲历过这种情景。
这些现象是什么呢?它们就是《易经》上的山泽通气。
山泽通气与气
道家把天地视为大宇宙,把地球上的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
道家在修丹道的时候,首先是注重人体的气。
地球在道家的心目中既是有生命的,当然也是有“气”的,这就是《易经》上“山泽通气”的原理,被道家所加以应用的原因。
气是什么?在道家学说上的“气”是一个很神妙的问题,在中医学上的“气”,也是一个神秘的问题。
八卦上的艮为山,如果把艮错过来,则是兑卦,就是海洋,这就说明了山下是海,海下是山。
山的最下面与海的最下面是相连接的。
但是,山泽为什么通气呢?
道家的兵学,本是秘而不传的,现在说到了“山泽通气”,先让我们看一遍古代道家兵学上出征塞外的情形吧。
在千百年以前的中国社会里,带领万干大军出塞,既没有现在的通讯设备及补给,单是水源问题,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可是道家却有办法,在行军时,携带许多的蓬艾,到了西北高原或沙漠地带,先挖一个约一丈见方的坑井,把蓬艾放在坑中烧,这时注意遥远的四周,不久就会看见别的地方冒出烟来,从冒气的地方打井,必可得水。
这也就是“山泽通气”的应用和证明。
但是为什么用文草呢?
据道家和中国药物学的研究,艾草是通气的,这点要留待植物专家和科学家去作进一步的研究了。
不过针灸所用的艾草,也正是这种艾草。
卦之作用与道家哲学
我们已经概略地谈了先天卦和中国医学的关系,下次可以介绍文王的后天卦,在唐宋以后,《易》的体用已有明白的分野。
先天卦所代表的是本体,是宇宙的法则。
后天卦所代表的是应用,是根据宇宙的法则,应用于万事万物。
在《易》学的基本观念中,有一种阴阳消长的道理,就是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
如果根据这一点来说,中国的文化,基本上都是以易学作基础,例如以易理来讲历史哲学,便有“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种由阴阳消长的道理发挥而来的论调。
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正是道家的基本哲学思想。
第二章
上次我们已经讲过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图,现在要介绍文王的后天八卦图。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将《易经》方面,作最简略的介绍,请大家注意并牢记后天卦的“数”,因为它与针灸关系极为密切。
我们看了后天卦,发现它的“象”与“数”都与先天卦不同。
一个数与对面的数相加都成为十,也就是说,与对面合成为十。由这里使我们想到,佛教合十的神妙意义,如果引用到医理方面,似乎是表示,保持均衡的重要,能保持均衡才是健康。
中国的教学法,往往把枯涩难记的学理,编成押韵的诗,以便于背诵,后天卦的念法是: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冀数中分
五寄中官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易》之体用
《易经》似乎是太难懂了,看了许多易学的书,使我们都是愈弄愈糊涂。
现在我们只要先注意先天、后天两个八卦,就能提纲挚领地了解了。
先天八卦所讲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质世界时之物理法则。
后天八卦所讲的,是物质世界形成后太阳系的物理法则。
先天所讲的是体。
后天所讲的是用。
《易》的作用,是在汉、魏、南北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道家的哲学,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是互为体用的道理。
了解了作用之分,我们自然会明了,许多堪舆方面、命理的各种不同八卦,只不过是将先天卦之“象”,搬到后天卦的“数”上,另成一个八卦,或者是将先天卦的“数”,搬到后天卦的“象”上,也另成一个八卦。这样搬来搬去的应用,他们有他们的理,但是因为原理未见阐明,这门《易经》的学识,就变得更为神秘难懂了。
三家村与来知德
孔子说“玩索而有得”,是指研究《易经》的方法。
在研究《易经》时,必须反复玩索卦象,才有心得,有人终生研究《易经》,也不一定达到最高境界,这是一门极有趣味的包罗万象的学问。劝大家夜晚不要研究,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发觉东方之既白了。
为什么易学书籍那么多,又那么难懂呢?原来与三家村的学者有关。
这些三家村的学者,毕生在古老的环境中研究易学,实在值得钦佩,但可惜的是孤陋寡闻,前人老早已有的心得没有看到,他们仍在独自埋头研究。
明代有名的易学大家来知德,曾隐居二十年,专门研究易学。不错,“来易”是很有名的,他确有极具价值的见地与发挥,但是,也因未通阅先贤论《易》之书,使得他浪费了不少光阴,这些都是可佩而又可叹的,也足为我们研究学问的借镜。
后天卦之用
“帝出乎震,齐乎冀,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
乎坎,成言乎艮。”
这是在《说卦传》中,汉易据此以象数次序而解释物理世界的法则,据说是孔子所写,这个次序法则,当然是后天卦所表现的,也应该说,后天卦是根据这个法则而画的。
孔子的这几句话,简单地解释是:
太阳在东方升起,震为东,为春,一年之始,一日之始(帝出乎震)。
不久就表现了它影响万物的能力,万物滋长,粪为东南,春夏之间,上午(齐乎巽),至正中则光辉而治。
离为南,日正当中,为夏,万物都在充分发育(相见乎离)。
日偏西时,或夏末秋初,自然界蓬勃之象已收,坤为地(致役乎坤)。
日落时,在一年之中是仲秋气象,这时兑卦已是一阴来到,一切开始进入阴的境界(说言乎兑)。
入夜,也是深秋之时,阳能的乾卦进入阴境,阴阳就有交战的现象(战乎乾)。
子夜,孟冬之时,万物所归,在极阴的境界中,一阳在其中矣,这是新的转机,坎中满(劳乎坎)。
夜去冬尽,宇宙问一切开始暗中萌动了,新的阳能又起来了(成言乎艮)。
如果我们把万有世界的物与事,用这个法则来解释,是没有一桩事不符合这个法则的,所以说,按照易卦来推论天下大小之事,是绝对准确无误的,也是绝对科学合理的。
《易》的三要点
《易经》有三个基本的要点:
一、变易:《易》所说明的宇宙事物,是必变的,也就是说,天地间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但这个变,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易}}是否定突变的,因为一切突变的事情,实际上,内部的变化已由来久矣。
二、不易:在一切的必变之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本体,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呼之为上帝,佛教称之为佛,老子无以名之称它为道,也有人叫它为“一团漆黑”。不论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变的本体。
三、简易:《易》是归纳法,将宇宙间的现象与人事,归而纳之为极简单的必然之理,称为简易。
六十四卦及六爻
在先天伏羲八卦中,三爻为一卦,但是后来的演变,却将两个卦加在一起,六爻成为一卦。
在六爻之中,下面的三爻卦为内卦,又称下卦,在上面的三爻为外卦,又称为上卦。
六是个奇怪的数字,易学认为第六位最高,据说在自然科学位数方面,也认为六是顶点。
在八卦图上看到的三爻卦,是在八个方位,现在配合成两个三爻一卦,成为六爻卦,结果每卦(三爻)就有八个(六爻)卦了。
如此一来,八个卦的总数就是六十四卦了。
现在让我们先看看乾卦及其变化:
囗乾为天。
囗天风(女后),根据《易》的必变道理,从内部最下变起,好像宇宙间起了大风,即变成为(女后)。
囗天山辶豚,二阴生起,混然一体的阳气开始退藏,即变为。
囗天地否,天地形成后,则天下多事矣,是为否,等于有天地则有人,从此无宁日,也可以称为《易》的幽默,下一变为:
囗风地观,由内而外视之,颇为可观了,也可以称是持盈保泰的道理,再一变为:
囗山地剥,如不保泰,则为剥,好像是人的身体,如不保重则剥损。
囗火地晋,这是第七变,是外卦初爻的反变,称为游魂卦,等于说,人虽未死,却游魂于废墟之间,到墓场中去观光了。
霎火天大有,这是第八变,内卦整个还原,称为还原卦,也称为归魂卦,但是,这个归魂,虽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却并非自己生命的还原,而是子孙的延续。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可以绝对还原的,所谓还原,不过是变化的一种,而与以往的形式相似罢了。
以上所说的,是乾卦本身及其变化,一共是八个卦,另外的坎卦、艮卦、震卦、巽卦、离卦、坤卦、兑卦,也都各自变化,其法则相同,共为六十四卦,在此不逐一多作解释了,大家可以对照任何一本《易经》书籍参考研究。
错综复杂的变化
难道说,六十四卦就说清楚世间的一切变化了吗?
不!事情还错综复杂得很哩!
我们仍拿乾卦来说吧,它的第一变成为(女后)卦。
霎天风(女后)。
综:如果把(女后)卦的图,作180度的倒转,则成为:
囗泽天夫,这是(女后)卦的反对卦,又称为综卦。
错:如果把(女后)卦的五阳一阴,变为五阴一阳,则成为:
囗地雷复,这是(女后)卦的正对卦。
一个人到了病的时候,就是剥卦,而剥卦的反对卦就是复卦,复卦岂不就是病体恢复健康了吗!
在六十四卦之中,却有八个卦是没有综卦的,这八个卦就是:乾、坤、坎、离、大过、小过、颐、中孚。
这八卦之中的乾、坤、坎、离,是天地日月的宇宙现象,在任何角度来看,天绝对是天,地绝对是地,太阳与月亮也仍是日月。
后四卦,大过、小过、颐、中孚,是属于人事的,但却是有其不变的性质,所以也没有综卦。
我们看到的错卦与综卦,是属于外在的变化,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事情内在的复杂变化吧!
上爻下为爻,下爻上为互,从字体的形象上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意思。
以(女后)卦来说,上下外爻不变,只要内部的四爻则成爻互。
互爻如图:
爻 囗—————————————→囗
卦的复杂爻互,即为乾卦,如此错综复杂,看来真与世界上的事与人一模一样了。
辩证法与微积分
对八卦的形成及演变作分析之后,再研究了其错综复杂之卦,才清清楚楚地体会到,从《易经》八卦的立场观察人事是八面玲珑的,是周密合理而客观的。如仅从一个观点来看事情,错误也就绝对不可避免了。孔子忠恕之道的基本精神,也是说因观点不同,凡事也应在他人立场着想。
最有意思的是,有人发现了《易经》这种对事物的道理,哑然失笑说:这就像是西方的辩证法呀!
听到了这种意见,不仅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认识一个小孩子,一天这人忽然遇见了这个小孩子的祖父,于是就哑然失笑说,你看这个老祖父长得多么像这个小孩子呀!
这真是有趣之极,《易经》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辩证法也不过是十八世纪的产物,不知道是我们文化的毛病呢,抑或是我们中国人有些是颠倒着走路呢?
不来慨叹我们这些伏羲、黄帝的子孙也罢!再看看西方那个微积分的发明人吧!
他研究了《易经》,从《易经》“数”的法则中得到很多的启示。《易经》六十四卦有一个方图及一个圆图,但是他把方圆图弄错了,虽然发明了微积分,但他却十分遗憾自己不是中国人,没有把易学弄得太彻底。否则,成就可能更多了。
其实我倒替他庆幸,庆幸此君不是中国人,因为他如果是中国人的话,弄通了《易经》,也绝不会发明微积分,顶多作个易理卜卦的术士而已。
因为学《易经》的人,都是只重“理”的部分,而不重视“数”,真是可叹!
方圆图与气候
先看八卦的方图(见下页),从右下方的乾卦,一条斜线到左上角的坤卦,一共是八个卦,就是八卦中的乾、兑、火、雷、风、水、艮、坤。
而它们的数字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由此方图,可以看到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数”。方图所代表的是空间,圆图代表的是时间。
那么圆图是如何排列的呢?
由坤卦为起点,从方图的最上一排开始,将第二排最左边谦卦,接排到第一排的最右边香卦,如此一排排地接下去,而形成一个圆图。
在圆圈的中心,从乾卦到坤卦划一条线,好像是天体银河的位置,而这一圆圈既是代表着时间,一年之中的二十四节气,及十二个月,皆由是而产生。
在圆图中,除掉乾坤坎离代表了天地日月,而不采取为节气之用外,下余六十卦。
每卦代表——六天,共三百六十天,是一年。
五天又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候为一节。
所以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这是根据太阳系必然的法则,以卦象说明气候的变化,预知气象由斯产生焉!气象变化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一切,医理与气象的关系最为密切。
中医的基本书及其他
大家注意一下,可以发现,今天在地震之后,我们的精神特别好,这是气象变迁所造成的影响,也说明了气象变迁与医理的关系。当然,有时在地震之后,气象的影响,反使我们的精神特别坏。
现在,让我们先谈谈三本书,以便了解中医的发展史,实际上,这三本书,正是中国的医学发展史。
一、《内经》:包括《灵柩》、《素问》两部,是原始的医理学,其中以针灸最为重要。可是《内经》并不仅是一部医学理论的书,它更是一部修养之学;要说起来,应与《四书》并重,列入必读之书,结果被局限入医学的范围,实在有欠正确。
二、《难经》:这是一部讲理气的书,所论的是偏重气脉方面的学问,好似堪舆方面的理气一样,除了看峦头、讲形势以外,还要注重理气。
三、《伤寒论》:这是一部实用医学的书,照我的意思来说,应该算是南方医学的书,因为只有南方才多寒病。所以无论是医理也好,实用医学也好,处处要兼顾到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气象对人的关系。这部《伤寒论》,如应用于西北区,有些医法就会有问题。
那么医治北方人的病,应该怎么办呢?
北方多温病,应该注重《温病条辩})才比较合宜。
到了唐朝孙思邈的医学,是纯粹属于道家派的医学,其所著之《千金方》及《千金翼方》二书,亦应列入国人必读,其中涉及了庭园的设计、药草的种植,都与健康、医学有关,它将医学融化在日常生活之中,真是一部妙作。
可爱的巫医
中医是由祝由科起源,其中包括有符咒的应用。
听到符咒两个字,一般人难免都想到了神神鬼鬼,以及迷信的巫医。
事实上,符咒的应用,确是巫医所作的事,巫医不但不可怕,他们还是精神治疗的老祖宗呢!
在上古氏族社会的时代,凡是所有的医生都姓巫,这是一个氏族的姓,巫氏门下出良医,巫医是一个尊称。
巫氏名医,用符咒的方法治疗病人,是一种道地的精神治疗,念咒是利用病人对医生的信心,以及病人自身的信心,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已。
巫医不是很了不起,很可爱吗?他们哪里是西方漫画中的可怖巫婆呢?
中国的医学,在祝由科以后,讲求的是: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等到了吃药时,已是第四步的医法了。
道家的生命学说
前面说到道家的医学,究竟道家医理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呢?让我们先看道家的生命变化图吧!
乾卦是阳能,是生命的开始,乾卦的内卦是怀胎时期,外卦代表了出生后至十六岁(女十四岁)。从这个表上,我们可以看到,男子十六,女子十四以后,就进入后天的生命。
《内经》上说,女子二七天癸至,即十四岁开始了后天的生命。
此后,在男十七,女十五岁即进入(女后)卦,每八年(女七年)阳爻变阴,变为另一卦,为辶豚,为否,为观,为剥。
剥卦尽头,男子五十六岁,女子四十九岁,那时的男女,虽然活着,但已是游魂的状态,按现在西方的生理学,是更年期,按道家的学说,生命已是最后的一阳将尽的边缘了。
如趁一阳未尽的时候,也可以说趁炉中的火尚有星点余存,赶快设法修炼,还可以有转机,请看道家的另外一图,修道的升华吧!
道家的修法,就是依照宇宙间自然法则的道理,配合了药物。
在《内经》和《黄庭内景经》中,提到的有上药三品,是精气神。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身体,一阳来复,生气就有了。
继续的努力,变为二阳四阴,再进步为三阳三阴,最后达到乾卦,恢复为纯阳之体,成为原始的青春状态。
如果已经到了坤卦的年龄,不是一切都完了吗?绝对不是,不过,我们确实要加倍的努力,才能恢复“一阳来复”的局面。
可笑的采阴补阳
道家修身的学说,有一句是:取坎填离。
坎中满、离中虚,坎卦中间为阳爻,离卦中间为阴爻。
如果把离卦中间的阴爻,易之以坎卦中间的阳爻,离卦就变为三爻皆阳而为乾。修道的目的是反本归原为乾卦,所以就形成了取坎填离的说法。
岂知有些一知半解的人,以坎为阴,离为阳,就把取坎填离,解释为采阴补阳。
我们从《易经》的卦象,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