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偏向论,时空偏向理论

2024-06-02崇庆运势网热度: 14748

多伦多学派的学派理论

多伦多大学同样也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共设11个学院,每个学院的特点和历史都不同。在学术上,多伦多大学以其在文学批评和传播理论方面具有影响力的运动和课程而闻名,被称为多伦多学派。

他在其《机器新娘》(只能读懂这个了,《理解媒介》太晦涩)中就提出,机械技术的实质在于切割,自动化技术的实质在于联系。

多伦多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有特沃尔(Donald Theall)、罗伯特·洛根(Robert Logan)。特沃尔是麦克卢汉的第一位博士生,曾任特伦特大学(Trent University)校长,著有两部麦克卢汉传记:《媒介是后视镜:理解麦克卢汉》和《虚拟麦克卢汉》。

帝国与传播的介绍

在此后的30年间,他培养了数十位博士和数百位硕士,成为传播学纽约学派的领军人物,为媒介环境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领导。至于第三要件,学派的组织制度保证,则需要一点笔墨。

英尼斯在《帝国与传播》(1950)和《传播的偏倚》(1951)中不仅分析了媒介与帝国(广义)垄断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论述了传播媒介的偏倚性问题。

罗马掌握了埃及文明倚重的媒介,建立起庞大的官僚体制。这个体制在拜占庭帝国保存下来,与倚重羊皮纸抄本的基督教产生融合。可见,能否有能力开发一套行政体制,使之能够制衡传播的偏向,并评估空间和时间的意义。

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化媒体就是指的是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

并成为本国家的显著象征。中国具有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媒体和娱乐中心的潜力。

媒体行业不过是众行业中的一种而已,新媒体的出现也正是传统媒体行业与互联网的碰撞与结合,自然,新媒体也就是当前主流媒体。

多伦多学派的学派理论

媒介环境学理论学派主要分为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 前者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后者以波兹曼、莱文森和梅罗维茨等为代表。意义和影响将传播学关注的焦点由内容、环境转向媒介本身,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

多伦多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有特沃尔(Donald Theall)、罗伯特·洛根(Robert Logan)。特沃尔是麦克卢汉的第一位博士生,曾任特伦特大学(Trent University)校长,著有两部麦克卢汉传记:《媒介是后视镜:理解麦克卢汉》和《虚拟麦克卢汉》。

多伦多传播学派(Toronto School of Communication)是上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者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艾瑞克·亥乌络克(Eric Havelock)和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共同创立的。

作为媒介研究领域之一,媒介环境学的独特性表现在将研究重点放在研究传播技术本质或内在的符号和物质结构如何对文化导致深远的微观及宏观的影响。媒介环境学理论学派主要分为加拿大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

他在其《机器新娘》(只能读懂这个了,《理解媒介》太晦涩)中就提出,机械技术的实质在于切割,自动化技术的实质在于联系。

这一立场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多伦多学派”中最具争议、影响力也最持久的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麦克卢汉的人类历史观将媒介置于最中心的位置。

《帝国与传播》——探寻“时空”媒介的“不偏向”有机平衡

因为在文明发展史上,达到媒介的空间偏向和时间偏向之间的平衡的历史时期并不多见。保持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的平衡无疑是克服西方文明危机的一剂良方。

古埃及圣书字 伊尼斯通过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帝国的兴亡 在古老的埃及,最初的圣书文字是记录在石头上的。按照哈罗德-伊尼斯的理论,以石头为载体的媒介是一种时间偏向的媒介,时间偏向的媒介所代表的是政权及帝国。

1) 哈罗德·英尼斯 经济史学家;师从帕克;麦克卢汉的老师;1951《传播的偏向》;1950《帝国与传播》。媒介偏倚论:时间和空间,前者质地重耐久强,后者易运输。

他在1950、1951年出版的两本著作《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向》,采用经济史和文明史的角度,从纵向的历史谈到横向的现实,反复论证了一个基本观点:一种新的媒介(包括广义的语言、文字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的产生。

一提到媒介分析理论,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名字便是麦克卢汉,殊不知,麦克卢汉的媒介分析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英尼斯的影响,他自己也把英尼斯称为“良师”。

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媒介的特性,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易接近性使得人们能够非常容易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在人与信息技术的互动过程中,传播生态环境逐渐形成,而一旦这种环境成为另一种"实在",它就对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