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站测点有什么区别,测站是什么

2024-05-14崇庆运势网热度: 14182

水准仪记录测站、测点如何区分

先把水准仪放置到任意可通视两个待测点的任意地方,然后对中,把水准尺先放到第一个点上,记为A;然后把水准尺放到第二个点上,记为B,然后A-B既是两点的高差。

水准仪的功能就是能够提供一条水平线。水准仪的读数是表示这条水平线到测点的高差。包括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待测点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从后视尺处,沿观测路线,按平常走路的步伐走步,并记下走步的数目,比如50步,然后在此处假设安平水准仪。从水准仪处,沿观测路线继续走50步,在终点处立后视尺。

(2)设站选点:在划分好的测区内根据已有的控制点密度、精度决定固定测站的数量、位置及监测点的距离,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坚实平坦、成土稳定的点位设立标志杆或石桩。设备准备 仪器设备主要包括:(1)水准仪。

什么是测站点,什么是后视点,什么是放样点

当仪器架在已知点和目标点之间时,相对于前进的方向来说,已知的数据点在后方,称为后视点。前视点可以看成是目标点,就是要进行测量的点。

对准后视点,定向,在输入放样坐标开始放样,你没定向,不能直接放样。

因为测站点和后视点才能确定方位,测站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两个数据才能解算数方位角,这样全站仪利用测角和测距功能便可推算未知点的坐标来,所以必须先定一下后视。

后视点就是方向点,也就是架好全站仪后,要对起始方向的点,后视点可以看成是已知的数据点,后面的数据是以此为基础进行传递的。

测段和测站的区别

因为你最后计算两地高程的时候,使用的公式是:后站读数(起点)-前站读数+ 后站读数-前站读数。。+后站读数-前站读数。这样除了起始点和终点,所有的站都测试了两次。

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和 支水准路线。水准测量测站检核方法有 两次仪高法和 双面尺法。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传递高程。

相同点 三角高程测量与水准测量都是测量高程的,主要测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不同点 测量方法不同 水准测量,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借助于竖立在地面点上的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

工程放样中的测站点是上什么意思

放样是测量一个应用分支,是通过不同的方法采用特定的仪器,把人为设计好的点位(已知点)在实地给标定出来。一般采用常规的放样方法很多,如经纬仪交会放样,全站仪的边角放样等等。

工程测量中的放样就是将设计或图纸上的点位,在实地上测量出来。

测站点的坐标通过电子全站仪测量确定,具体的流程如下: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全站仪 : 测站点 后视点 放样点 后方交会定点 分别是 什么 意思

全站仪测量为什么要先设定后视方位角?我下面的话可能有些罗嗦:要测量碎部点座标,就必须让全站仪指向该点时,水平度盘读数等于该点所在方向的方位角α,全站仪才能用x碎步=x测站+D×cosα这个公式求出待测碎步点座标。

方交会既测角度,又测距离,多余观测数多,测量精度也就较高,也不存在位置上的特别 限制,因此,全站仪后方交会测量也可称作自由设站测量。

三维坐标测量 将测站A 坐标、仪器高和棱镜高输入全站仪中,后视B 点并输入其坐标或后视方位角,完成全站仪测站定向后,瞄准P 点处的棱镜,经过观测觇牌精确定位,按测量键,仪器可显示P 点的三维坐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