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升职用什么意思,升职古代怎么称呼

2023-10-30崇庆运势网热度: 11049

表示升官的文言文表达

1. 古文中表示升官的意思有多少个字

升职就是,升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进爵”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什么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授:授予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复:恢复原职务。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仕:做官。任:担负、担任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窜:放逐、贬官。

免:罢免官职。夺:削去,罢免。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3. 古文:表示升官贬官的字有什么帮我总结一下分两类如升官:除,擢贬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4.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什么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

1.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3. 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 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 授:授予官职。

6.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7. 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8. 复:恢复原职务。

9. 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10. 仕:做官。

11. 任:担负、担任

12.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13.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14.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15. 窜:放逐、贬官。

16. 免:罢免官职。

17. 夺:削去,罢免。

18.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9.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5. 古文:表示升官贬官的字有什么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 哪些古汉语词表示授予官职【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

我也是从其他网页上查的. (一) 表示任命,授予官职 ①拜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除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指南录〉后序》) ③授 贾雨村授了应天府.(《红楼梦》第四回) ④赏 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说明:“授”从授予印等物而来,“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官职、爵位义. ⑤封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⑥赠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墓碑记》) 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封“也有用于授予土地方面的,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 ⑦通籍 通籍后,俸去书来.(《黄生借书说》) “通籍”,出任、做官. ⑧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守”为任命,意为“任……太守”,同理,“总督两广”即“任两广总督”. (二)表示提升官职 ⑨升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⑩迁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如“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11}擢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为提升,“超擢”为破格提升.(《谭嗣同》) {12}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本为上升之意,此处为提升(官职).(《出师表》) (三)表示降(贬)低官职 {13}左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14}谪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15}迁谪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16}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7}出官 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说明: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即降官远调;“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上讲,是贬职;“出官”是贬职调离,而“出为河间相”(《张衡传》)的“出”为出任(地方官) (四)表示一般调动 {18}徙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19}调 婿竟不调.(《记王忠肃公翱事》) {20}改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记王忠肃公翱事》) {21}转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徙”是迁移之意,此处引申为调动;“改”为改换、调换 (五)表示辞官 {22}辞 轻辞古之天子.(《五蠹》) {23}让 古之让天子者.(《五蠹》) {24}乞骸骨 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说明:“辞”是辞退;“让”是禅让;“乞骸骨”,年老而申请退休.。

古代文言文升职

1. 关于文言文中古代官职升迁以及贬谪的问题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 文言文中表示升职与降职的词有哪些

一、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

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

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二,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放逐、贬官。

如韩愈《进学解》: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道。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如《新唐书·裴延龄传》: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 (张)滂等官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如①《晋书卷二十八》: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

②《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何间相。③《晋书卷二十八》: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 *** 受其殃。

9.黜、绌:废掉官职。如①《国语·晋语一》:(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②《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③高启《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10.免:罢免官职。如《史记·吕后本纪》:王陵遂病免归。

11.夺:削去,罢免。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扩展资料;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3616135,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职。

3. 文言文表官职升迁任命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6.超擢:破格提拔。

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8.升:提升。

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

4. 古文中关于升迁、平调、降职的用词.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其他常用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

除:即拜受官职。

拜:授予官职;任命。

陟(zhi,音治):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擢:由选拔而提升。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臣子官职官衔或爵位。

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谪:降职,往往指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放:即放逐。

黜:贬斥,废除,降官的意思。

出:即“出任”可以由家居而出任官员,也可以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员。

徙、转:一般调职。

征、辟:征召贤士为官。

5. 古文中表示升官的意思有多少个字

升职就是,升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进爵”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6. 古代升官怎么说

古代升官有以下多种说法。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例子——《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例子(1)——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例子(2)——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例子——《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例子(1)《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例子(2)《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例子——《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例子——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

例子——《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

例子——《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例子——《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

例子——《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

7. 古代官职升或降在文言中怎样表示

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 *** 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古语升官怎么说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1.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

  2.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

  3.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4.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5.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7.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8.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在文言文中,哪些字是专指提升官职的?

在文言文中,哪些字是专指提升官职的?

文言文的时代,有很多当下的白话具有特定的词汇来予以表示,就例如在升官这一方面,文言文下升官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或者说法来指代,在我们学习的古文中就曾见过这些词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在文言文中表示升官的词汇有哪些?

首先就是最常见的升,也是当下我们升官的意义的衍生,在古文《贾鲁传》中就有关于升的使用:“升台都事”,此外还有拔,迁,陟,拜,晋,擢等,这些词汇都是表示官职的升迁,还有表示贬职的例如:免,夺,去等等。

官职是多少古人都梦想的职业,由于当时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官场也成为了权力的中心,上到皇帝,下到县官,村官等都有一定的权力,而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权力就意味着财富和生活,官商勾结是常有的事,而对于那些底层人士来说如果不做官就要忍受压迫和奴役,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思想还未开化,因此做官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所以在当时有士农工商等级的说法,在底层人民的心中这种职业的不平等思想扎根非常严重,很多人为了登上朝堂,稗官封爵就只有读书这一条路,而读书也要经历层层选拔,村试,乡试,殿试等等级森严,以至于很多学者在追寻自己的梦想上一去不复返,寒窗苦读数十载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就如同我们看到的范进中举一样,平日中被人瞧不起的存在,但是中举之后等级一下飞升,但有所不知的是范进在当时也已经有54岁了。

时代的更迭之下,旧制度也被新制度取代,思想逐渐开化,人们的生活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古代升官怎么说?

古代升官有以下多种说法。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例子——《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例子(1)——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例子(2)——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例子——《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例子(1)《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例子(2)《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例子——《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例子——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
例子——《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
例子——《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例子——《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
例子——《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

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一、表示任职的:

1、任:担当,担任。

2、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3、授:给予官职。

4、拜:授予官职,任命。

5、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6、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7、简:任命,选拔。

8、进:出来做官。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0、辟(音b):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11、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1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13、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14、复:恢复原职务。

15、仕:做官。

二、表示升职的:

1、升:升官。

2、陟:进用,升职。

3、擢:由选拔而提升。

4、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但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

5、徙:升职。

6、超迁:越级破格提升。

7、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9、提:提拔。

10、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三、表示降职、免职的:

1、贬:降职。

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4、左迁:降职(贬官)。

5、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也指贬官流放。

6、迁:流放,放逐。

7、夺:削除。

8、黜: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9、窜:放逐、贬官。

10、免:罢免官职。

四、表示 *** 的:

1、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2、假:暂时代理。

3、行:代理官职。

4、署: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5、兼:同时掌管,兼任。

6、权:暂代官职。

7、判:高位兼低职。

8、摄:暂代官职。

五、表示职位调动的:

1、调:调动官职。

2、转:转任,平调。

3、徙:调动官职。

4、改:改任官职。

5、补:补任空缺官职。

6、迁:调动改派,调职。

7、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8、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六、表示辞官、退休的: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4、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5、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躯体不再由自己支配,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6、移病:上书称病,为做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