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岁不能动,动了太岁怎样化解

2023-10-14崇庆运势网热度: 13609

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太岁”为何物?为什么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

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或岁星一周天(实际是11.86年),并划分周天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说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这一方就不能动土搞建筑,否则触犯了太岁,就会招来灾祸。后来,人们把别人侵犯自己怒斥为“太岁头上动土”,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这一说法早在宋朝就已有之。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就曾提到过:朱武和陈达、杨春在少华山落草之后,为了打劫钱粮供山寨使用,预备与官军对敌。朱、杨要打蒲城县,陈达不听朱、杨的劝告,坚持要从史进所住的史家村借条路去打华阴县。路经史家村时,史进召集众庄客截住道路,对陈达喝道:“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敢这样说的当然就是有来头的人,书中所讲的陈达的确不是史进的对手,结果被史进擒获。

为什么太岁头上不能动土

太岁,又称太阴、岁阴,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后来太岁演变成一种神祗信仰,为道教神明的尊称,又称太岁星君,或者岁君。中国古代把木星叫做“岁星”,用它来纪年,因为已经知道它的公转周期近于十二年,于是假想出一个同样轨迹但运转方式相逆的星体运行在木星轨道上,这个假想中的星体,就叫做太岁,天干地支亦随太岁运转演化而出。每年木星到达地球上的某个方位,便会加强这个方位的引力,太岁是随年分而改变的。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传说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这一方就不能动土搞建筑,否则触犯了太岁,就会招来灾祸。因此兴建工程等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的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另外,据道书记载,六十年里的每一年之中,天上都会派一位神仙出来值年,他负责掌管这一年人间的福与祸,也掌管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祸福,老百姓尊称这些神仙为值年太岁。六十年就有六十位太岁,所以统称为六十甲子神。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无论是哪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事业多困厄、身体多病变,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

为啥说太岁头上不可以动土.,'太岁是啥东西吖

研究发现,“太岁”生命力极强,具备自身修复能力,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就在相应的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为什么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什么叫太岁,在解释太岁之前,还需要介绍另一个东西——岁星。

中国古代所称的岁星,就是太阳系肉眼可见的行星木星。由于它公转周期为11.86个地球年,接近12年,古人就把黄道分为12等分,以岁星所在位置纪年。但岁星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与古人把黄道分为十二支的顺序刚好相反。

为避免这一不便,他们就又假设了一个与岁星相对应的星,沿岁星运行的相反方向运行,如此一来就可以按自东向西的顺序,以这颗假设的星所处方位来纪年了。这个假设出来的星就是太岁,用它纪年的方法称太岁纪年法。这种纪年法与我们熟悉的十二地支最大区别就是木星运行的周期并非真正的12年,尽管古人设置了每144年超辰一次的补救算法,仍然有失准确,因而在东汉后不再常用。
在设定太岁的时期,观星对于人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观察星星,比这更重要的是星象含有的占卜意味。而岁星地位特殊,乃“人主之象”,主管仁义道德和五谷丰登,在天上也有“天神之贵者,莫过于青龙”的崇高背景,因而太岁可以说是北极天帝和人间皇帝的双重象征。对它的忌避出现很早,《荀子·儒效篇》说“武王之伐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若采信此说,那这就是个殷末周初即有的悠久传统了。

发展到汉代,不光是动兵需要忌避太岁,民间出行、迁徙、修造房屋也要防止触犯太岁,这类忌避到唐代尤甚。然而,要求未受教育,也没有私人占星实践的普通百姓理解并运用这些规矩是不现实的,他们接受的是个更为形象的神话,这个神话把太岁的一部分挪到了地底。

唐代张读《宣室志》记载称:“吾闻太岁所在,不可兴土事。脱有犯者,当有修肉出其下,固不详也。”这一信条在唐朝已非常盛行,《幽怪录》、《酉阳杂俎》都有相应的案例记载,如莱州即墨县王丰兄弟不信忌避,挖出太岁肉块,结果数日全家暴毙。这就是“太岁头上不得动土”的由来。

也是从这时开始,太岁的民间形象越来越脱离其本来身份,变得更像是一位躲在土里的凶神,而且愈发带有妖怪式的个性。《太平广记钞》引《广异记》、《酉阳杂俎》讲了个故事,说有个性情刚鸷的人,不怕鬼,每年都挖“太岁地”,终于挖到一块肉,抽了它数百鞭子,送通衢,晚上叫人偷偷观察,三更后,有车骑众来问这块“太岁”:“兄何故受此屈辱,不仇报之?”太岁回答:“彼正荣盛,如之奈何?”这里的太岁便全无神仙色,完全是个鬼怪了。

宋代以后,太岁的出现往往与天空中太岁的方位没什么关系,见到它也不是必然有灾了。南宋郭彖撰的《睽车志》里,有人挖到太岁肉块是因为“每有兴筑,不择时日”,清代袁枚《子不语》里,太岁干脆被人在厕所里撞见,“鞭太岁者脱祸”,取来大棍与家丁一通打,于是这位打太岁的人当年中了进士。
当然,敬畏太岁的人应该仍居多数,太岁的形象也不是都这么不堪。明代编定《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会》,描述的“太岁殷元帅”完全就是一个哪吒故事改版,其正名也直接叫“金哪咤”,因为其出版晚于《封神演义》,极有可能是看了哪吒从肉球蹦出的描写联想而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又出现了挖到太岁的相关报道。由于最早在陕西周至县渭河滩发现的样品被分析认定为“特大型罕见黏菌复合体”,很多文章便引用此说,把历代地下挖出的“太岁”均作此解释,并且与《山海经》、《本草纲目》里记载的“肉芝”、“视肉”、“聚肉”联系起来,认为由此可以解开“太岁之谜”。

这种想法并不靠谱,仅仅是当代挖到的这些“太岁”,就除了“大型黏菌复合体”,还有高等真菌、难以冠名等多种鉴定结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英兰把号称是太岁的东西进行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却看不到任何细胞结构,也未见真菌的菌丝或者孢子这类结构。

“太岁之谜”大概根本就是个伪问题。首先,关于“太岁头上动土”的原始记载多是些笔记志怪小说,那些故事有多少真实成分都未可知。然后,普通人对黏菌至今也是毫无了解,某些媒体介绍它,说它是蘑菇的近亲,这比说它是人的近亲还要生搬硬套,没多少生物分类知识的古代文人或古代中医就更加不可能对它做准确的观察描述,即使他们记载的是真事,也给今天的生物学家提供不了多少有效信息。

实际上,强行寻找太岁的行为已经闹出过一则国际笑话,这个笑话若被保存下来,千百年后的人们看了,说不定会当做笑林经典。

为什么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

其说法很多:
一、所谓“太岁”,指“太岁星”,它是一颗古人虚拟的风凶星。传说,它常常躲入地下,谁在建造房屋中掘到它,便会带来灾殃。因而,过去人们在相地选址、择时破土时就一定要风水先生堪透地气,以免在“太岁头上动土”。
藏身于地下的“太岁”什么模样呢?自古以来,人们把深藏地下的、会蠕动且略带血色的不明物就认为是“太岁”。明人郎瑛《七修类稿》说:“余尝纂《谈圃》,载元丰间修城,掘得一物,活而如人,但无眉目,或谓之‘太山’,”清人朱梅叔《埋忧集》卷十,也记述了有关见太岁而遭凶殃的故事。
1992年9月10日《扬子晚报》载,在1992年8月22日,陕西省周至县尚村镇张寨村农民杜战盟,在户县涝店乡永安村北面的渭河中打涝出一重25.5公斤的“怪物”,有生命,三天后体重增至35公斤,人们从它身上切下50克重的小块,几天功夫便长至250克,杜战盟等三位农民将它烧熟食用,味道不错。这怪物,通体褐黄色,&127;而内部肌肉纯白,有明显分层,手感比较柔软。而1993年11月4&127;日《扬子晚报》又载有1993年7月地矿部水文技术方法研究所钻井队,在河北省完县李司庄村,&127;用风动潜孔锤钻机打井,当钻至地下117.3米深处时,&127;孔中喷出大量“碎肉”般的东西和血样液体。“碎肉”乳白,共喷出约10公斤。有的农民拿去喂鸡、狗。村民刘寿安拾取煮食,均安然无恙。
上述两例中的“怪物”、“碎肉”,想来就是古人所说的“太岁”,人们在它头上动了土,还吃了它,也无什么凶殃,可见信仰太岁的虚妄。据有关专家认为,所谓“太岁”实为土下的一种大粘菌,它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一种菌类植物,由于触动它可见微微抖动之状,有的皮色与人肤相似,且体破的红色液如人血般流出,使古人不解而疑惧,以讹传讹,幻想它就是太岁星在土下的化身,假如古人早知“太岁”如一种菌类的话,人人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了。
不过,我们虽然应该破除对于“太岁”的迷信,但是我奉劝你,如果你有一天无意中也从地下刨出了它,那还是不吃的好——动土不怕,动嘴却要当心——菌类植物有毒的多。
二、《神异论》中曾记载:盘古开洪蒙后,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娲造人补天,神农尝百草,炎黄二帝合并后,神界在人间的基础上建立。释迦佛、太乙真君和玉皇大帝分别为佛道清三教之首。其中佛教和道教之众俱为大罗金仙之身,不理人间世事。只有玉皇大帝管辖无数散仙,在神界和人间游荡。其中有那性情刚直、好打抱不平的散仙经常插手人间不平之事,被人间百姓所敬重。遂筑庙烧香,顶礼膜拜,四时香火不绝,也是有求必应。这一部分散仙就是人们所说的善神,比如关公就是武圣下凡,王洪化为灶君,赵公明稳坐财神之位。但是还有一部分散仙因其气量狭小、睚眦必报。常常因为肉眼凡胎之人冲撞而横加报复,不仅不造福百姓,反而为祸一方。是为人间所传之恶神是也。善神与恶神既然法力相当,所以恶神为害百姓时,善神也爱莫能助。只能恳求玉帝公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玉帝委托释迦佛以大法力开创了地狱十八层,并批旨恶神掌管十殿轮回法王、三十六鬼判、数千牛头马面之职。未奉清教旨意,不得擅离地府、行走人间。因为他们本性甚凶,正好让他们专职于摄人精性、拘人魂魄一事,在酆都城任意刑拷。于是人间百姓从此才能安居乐业。
但是有三个恶神,甚至连玉帝都不敢下令将他们永远流放在下界。其中有两个恶神是兄弟俩,是太乙真君下界之子,玉帝封其为黑白二无常,可上人间活动。另有一个恶神却是魔神元始天尊的弟弟,连天尊都无可奈何,加上神魔之战长期以来未分胜负。玉帝只能委派他为下界、人间、天上行走。并不听遣。这个恶神就是太岁,也就是人间传说的——凶神。

太岁之凶不仅在其行为残暴,而且太岁依流年变化而有不同化身。以天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经,地目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纬,人世以甲子为变化单位,一甲子六十年。而太岁在一甲之中的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化身。太岁是六十甲子中,每年轮流统领该年天下大事的神明,是地神中最有力的年神。除了玉皇大帝外,几乎各路神仙都要听其命令.

因此无人敢冒犯他。而在人世之中,由于太岁位高权重,人人对他敬畏有加,唯恐触怒或冲犯了他,对自己不利。“

上面说的是古籍记载中的太岁,而在古老的民间传说中,太岁在人间通常以肉球形式出现,生存于坟墓腐尸旁、河底和经年老宅之中。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晋水中沐浴时,曾不小心踩踏岁星太岁之头,被太岁报复。以致家破国亡,流离在外。并导致晋地战乱连年,生灵涂炭。《春秋三传比义。公羊》中曾记载:文公三年,恶岁,怪异频仍,大凶。就是指的犯太岁后遭到的毁灭性灾难。”

自此后晋中地气尽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这片土地上长久,无数人用他们的身体和鲜血沃灌了这片邪恶的土地,使得太岁喧嚣于世。当时曾经有大如车轮的太岁出现。就算是小的也有拳头大小,头上长有一只眼睛,在人间出没。人民苦不堪言,曾经用过很多办法想消灭太岁,然而换来的是太岁更残酷的报复。后来太乙真君实在看不下去了,密遣弟子柏清子下凡,在晋地收服太岁。并以安奉之符将太岁之神收为道教内丹,呈暗红色隐于体内。太岁在晋地之形体则被尽数收入安奉之书中。后柏清子东归鹤驾,因携太岁之精不能入东天门,遂建瓮城于晋,葬肉身于瓮城之下,以安奉之符镇太岁之精并安奉之符。并留下遗命自此之后,年年祭祀安奉太岁,如有婚丧嫁娶、建筑、迁徙之事须事前探太岁之方位。如果没有这样做,不小心冲犯了太岁,那残余的肉球就会重现地面,严重时也会招致灾祸。

但是因为太岁之神已经被收服,所以这些残余形体对人间的危害不是很大。一些戾气较重之人甚而至于可以任意对付他们。据说古代有人在挖出太岁后曾鞭打它,而太岁也只能忍受。又有人切太岁之躯体而食,也能得享天年。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挖到太岁后,还是很惧怕,立刻将其重新埋入地下,并重新择日进行。明朝朱元墇起事反元之时,只是里的一个小沙弥,挖到太岁之后饥而食之,从此脱胎换骨,并最终建立了明朝。朱棣定都北京后,感太岁之恩,建坛于元大都遗址,年年祭祀。

太岁能不能食用

可以吃吧。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我们经常听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岁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又长成什么样子?恐怕就更没有人说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陕西周至县发现了一个不明生物体,当地人都把它说成是太岁出世。那么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传说中的太岁吗?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去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
采访吴凤莲:我们这没有柴火烧,只要河里一发水,河里就从山里飘下来树枝,我们就到河里去捞柴火烧。
上午9时许,他们突然看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儿子杜战盟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将其拖到岸边,将它放在沙滩上仔细察看和触摸。
采访:吴凤莲大概就是圆的,长长扁形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样子,端起来就像河里的鹅卵石。当时我把它当成是牛腿上的一块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动,我拿脚踏。
由于渭河经常发大水,有时就从上游冲下死牛死猪等动物尸体,开始的这次发现并没有引起吴凤莲母子的注意。所以她们没有把发现的不明物带回家。但是过了三四天,吴凤莲改变了主意。原来在村里人们经常把动物的死尸,埋到地里当肥料使用。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拿回来埋到自己地里。于是决定再去看看。然而没想到那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采访吴凤莲:后来时间长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滩上搁着,已经隔着四天了,三天以内河的死鱼就已经生虫了,那个东西旁边光溜溜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看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吴凤莲母子觉得这个肉团有点奇特。于是她们把东西搬回来以后,并没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净以后,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采访吴凤莲:(一个星期以后),发现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长,这是个活物,大小据我来看,周围一圈大了两寸。
据吴凤莲回忆,当时刚搬回来的时候她们称的重量是20多公斤,这次称过以后,发现长到了35公斤。几天时间竟然长了10多公斤。看来他是块活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既然是肉的话,能不能吃呢?
采访吴凤莲:我拿了刀子割开了它,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说:这怎么像肉一样。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块,放到炉子上熬。割了一块肉,有二两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个多小时,就熬化了,提起来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搁点糖,喝了然后就对我说没有什么味道,我说没有什么味道,就没有什么坏处,只有好处,要是有坏处,人心里就发恶心,这个可没有。
据吴凤莲介绍,后来他们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在蚊蝇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这个“肉团”的屋子里一个蚊蝇也没有。没过几天,吴风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传遍了当地。许多村民都来割肉。其中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就说这是传说中的太岁,谁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那么这个肉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体,它是否是传说中的太岁呢?
陕西周至县发现不明生物体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传开,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重视。
采访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当地村民传说这就是太岁,因为太岁本来就是一个带有迷信色的一个东西,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社会上打电话的,各界打电话的,问询的人特别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学尽快拿出科学结论来。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风莲家进行科学调查。
采访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系上当时给我交代说是发现了一个动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据这个动物的特性一看,没头,没身子,当时的形态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间比较厚,边缘比较薄的,这么一个椭圆形的一个东西,表面带有褐色,然后腹侧带了一些纯白色,当时用水一拍就跟肥猪肉差不多的那种感觉,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吃惊,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根据外形,根据形态结构,当时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个生物,有可能是一个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当时我提出来必须得做一个,就是说得取一点材料,带回我们生物系得做一些实验,
由于当时在现场无法判定这个生物体的种类特性,所以杨兴中在征得吴凤莲的同意后,从肉团上切割了一块当作实验材料,马上赶回西北大学进行科学鉴定。
采访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首先是不是一个生物,那么从它的一个生命的特征再来做判断,如果是生物的东西,就有细胞结构,那么这个细胞通过细胞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的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但是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变大,是因为它自身生长的缘故,还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样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访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在实验室简单测了一下呼吸的指标,通过仪器测了以后,这个东西有呼吸作用,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测定,就证明了它有一个代谢过程,有二氧化碳的产生,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采访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什么都没有,它就那么一块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发臭了,但是它不发臭,所以认为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但是这个生物体目前的话,人们在整个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有对它进行鉴定。
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这个肉团是一个活的生物体,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社会上关于太岁的传说愈演愈烈。
采访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太岁这个词,在农村里面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一直有这个太岁这一说,所以一旦土里头挖出一个肉乎乎的一团的这个东西,老百姓都认为是太岁。从我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老人经常给我讲这些事情,讲过去谁家盖房子的时候,挖地的时候挖了个太岁,从此那一家就败落了,还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在关中这一带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个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这么一个怪怪的,像个肉,又不腐烂没有任何味道东西,他们第一印象可能是太岁。
据中国一些辞书的解释,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木星它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它每一年有一个位置,地下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太岁出现。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的时候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人们对太岁是十分避讳的,但是为什么又把它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呢?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