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布衣人盘消砂之五行,赖布衣拨砂五行

2023-10-26崇庆运势网热度: 2196

古代罗盘来历

罗盘,又叫罗经仪,是用于风水探测的工具,理气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罗盘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

中国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风水师则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尽管风水学中没有提到“磁场”的概念,但是罗盘上各圈层之间所讲究的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却暗含了“磁场”的规律。


渊源演变


恩格斯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中说:“罗盘(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古代中国人的这项发明并首先用于航海,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磁针用之于航海,使占地球四分之三的海域化为了通途。15世纪来,哥伦布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航成功等,都和磁针的应用是分不开的。但磁针到底是何时是如何传入欧洲的,国际学者们曾争论了数百年之久。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对此做出了科学的结论,他指出:“磁针被阿拉伯人”从中国“传到欧洲人手中,”是在“1180年左右。”

指南针的前身叫“司南”,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韩非子·有度篇》。那时,人们谈到磁石吸铁现象时,认为有“慈母怀子”之意,所以曾把“磁”写作“慈”。

司南像家用的勺,底部成半球型,为的是便于放在刻有“干支”刻度的盘上时减少摩擦力,易于转动。公元12世纪的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徐兢在《高丽图经》中,都谈到航海用指南针。有人说,航海指南针为时还要早,因为根据南朝梁沈约的记录,晋代已有“指南舟”的出现。(又据日本,书记卷二十六齐明天皇四年(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说:“阿部引田臣比罗夫讨伐肃慎(渤海国)――沙门智逾造指南车。”指南车系供航海讨伐肃慎之用,当时,比罗夫率舟180艘出征。同书,天智天皇六年(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说:“倭汉沙门智由献指南车。”“倭汉沙门”指中国籍归化日本的僧人。)到南宋时,制成了独立仪器罗盘(用指南针指明磁子午线方向的装置叫罗盘),普遍应用于航海。

西洋介绍罗盘的书最早见于13世纪初,比《萍洲可谈》等书的记载要晚100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水浮针和磁针偏角。而哥伦布在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针的偏角,比沈括的记载要晚400多年。近代各国舰船上通用的是液体磁罗经,这是航海技术上的重要创造。这项设计,是在欧洲传统旱罗经基础上,吸取了我国800年来浮针的技术,使磁罗经日趋完美的。这当是中西科学技术交流的一项重要成果。

——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来辨别方位的,晚上通过观察北极星定方位,白天通过日影来分辨方位。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指南车和日晷(gui)用来分辨地平方位。日晷(gui)就是最早的罗盘。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划分得很细。只能用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八个大方位来描述方向和方位。风水术上用八卦来表示: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东北方,震卦代表东方,巽卦代表东南方,离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兑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

日晷(gui)定位则将地平面均分为十二个等份,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方位。

随着加工业的发展,磁针由原来的匙形转变为针形,并由水浮磁针转变为用顶针,使指南针的测量精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唐代,杨筠松将八卦和十二地支两大定位体系合而为一,并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宫位置的戊、己二干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统,用于表示方位。于是, 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占一十五度,三山为一卦,每卦占四十五度。二十四山从唐代创制后,一直保留。所以,地盘二十四山是杨盘的主要层次之一。 北方三山壬、子、癸,后天属坎卦,先天属坤卦; 东北三山丑、艮、寅,后天属艮卦,先天属震卦;

东方三山甲、卯、乙,后天属震卦,先天属离卦; 东南三山辰、巽、巳,后天属巽卦,先天属兑卦;

南方三山丙、午、丁,后天属离卦,先天属乾卦; 西南三山未、坤、申,后天属坤卦,先天属巽卦;西方三山庚、酉、辛,后天属兑卦,先天属坎卦; 西北三山戌、乾、亥,后天属乾卦,先天属艮卦。

杨盘

杨公作为赣南杨公风水术的祖师,不但创造了完整的风水理论,对风水术的工具罗盘也进行了合理的改造。

地盘二十四山盘是杨公创制的,杨公之前没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盘,只有八卦盘和十二地支盘。汉代的罗盘虽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标记,但不是均分度数,而是将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层,所占度数不一致。杨公将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

地盘二十四山的挨星盘,即七十二龙盘,是杨公晚年创制的。杨公通过长期的堪舆实践发现:阴阳五行普遍存在于四面八方,阴阳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属性来确定与实际情况不符,用阴阳龙来格龙过于粗糙,通过反复研究,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纳音五行来表达龙的五行属性,称为“颠颠倒”五行。《青囊奥语》中“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说的“颠颠倒”就是指七十二龙的纳音五行。

汉代罗盘

天盘也是杨公创制的。杨公在堪舆实践中发现用地盘纳水有较大的误差,根据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创制了天盘双山用于消砂纳水。罗盘中只有天盘是双山,其他盘是没有双山的。古人认为,龙是从天上来的,属于天系统,为阳。水在地中流,属于地系统,为阴。由于天地左右旋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位移影响,所以用于纳水的天盘理应右移,故杨公将其在地盘的方位上向右旋转移位7.5 °。

双山五行是三合五行,天盘壬子同宫,癸丑同宫,艮寅同宫,甲卯同宫,乙辰同宫,巽巳同宫,丙午同宫,丁未同宫,坤申同宫,庚酉同宫,辛戌同宫,乾亥同宫。双山正中正对地盘的十二地支中央。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丑未分别是水、火、金、木的墓库,是龙水阴阳交媾的重要场所,称为四大水口。

所以,地盘、天盘和七十二龙盘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称为“杨盘”。

后来宋代赖布衣引进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专用与消砂出煞。人盘的二十四山比地盘二十四山逆时针旋转了7.5度。

人盘又叫做“赖盘”。

风水的大师解释下,赖布衣的中火二星拨砂怎么个用法

注:赖公的拨砂诀运用于阴阳宅的外局,砂之吉凶应阴阳宅之人的吉凶!拨砂是以“人盘中针”来论砂位,其二十四山五行是赖公所定。何为外局“砂”,在阳宅指大楼、庙宇、电杆、烟筒、大树,一切高或者大的建筑物;在阴宅指高峰或者大型物体。
赖公的《拨砂诀》
消砂别来有五种,奴旺煞兮泄与生。
彼来克我为七煞,我生彼也是泄名。
旺神克是我见我,彼来生我号食神。
食发科甲人丁诞,旺司财禄多子孙。
生不正向只及旺,两旺高明过一生。
克我煞高则祸绝,我生泄气渐凋零。
我克奴砂为财帛,居官得禄又和平。
大地由来多带煞,两间公位从不匀。
龙气生旺煞无力,闪脉脱脉煞最灵。
龙弱砂强泄旺秀,女嫁豪门坦腹英。
为生为旺贵在内,旺秀兼泄在外门。
此为赖公真口诀,惟有挨星法最灵。
消砂玄妙
乾坤艮巽是木乡,寅申巳亥水神当.
甲庚丙壬真是火,子午卯酉火依厢。
辰戌丑未金为局,乙辛丁癸土相伤。
生我食神居两傍,比和人财发科场。
我克是财为储奴,克我七煞最难当。
泄我文章穷到底,文边功名好又强。
论拨砂之法,惟赖公砂诀最实用,其法不论一定之吉凶,而从坐上拨吉凶。以人相天之事,听人去拨。拨吉则吉,拨凶则凶。其权操在于人,而非天成之吉凶也。砂法有五种:生砂、旺砂、奴砂、杀砂、泄砂,其中生砂、旺砂、奴砂则吉,杀砂、泄砂则凶。
砂以尖、圆、方为吉,歪、斜、破、碎为凶,此为形象之吉凶,若不明方位之生克,则吉未必吉,凶未必凶。此拨砂之法,固以方位生克为主,然亦须参看形象,生、旺、奴,得吉形则吉,泄、煞得凶形则愈凶,故必形象方位互参。

赖布衣风水是三合吗?

杨公所创的三合派是风水界的主流,用三合的理论勘察阴阳宅的易友不计其数。三合风水也有不同的分支,有三合古法、三合新法、向上三合之分。三合古法是目前赣州最为流行的风水术,其创始人为风水鼻祖杨筠松,主张用天盘双山配十二长生消砂纳水,代表作有《天玉经》、《玉尺经》、《青囊奥语》等,世称杨公九经。
三合新法的创始人为杨公之徒裔、宋代明师赖布衣,他在罗经上增添了人盘,使罗经天、地、人三才合一。其格龙立向纳水等仍然用三合古法,但主张用二十八宿五行配合人盘双山消砂,代表作有《催官篇》等。
向上三合为明清风水大混乱时期,没落儒生王彻莹和尚和赵九真所创,将风水术的龙、穴、砂、水、向五要素,用立向作为最终的统一,并从向上起长生,反而把最关祸福的龙、水降为次要地位。其代表作主要有《地理五诀》、《地理原真》等。
什么是三合?三合指的是金木水火四局的生、旺、墓三合,也就是地支三合。如木生于亥,旺于卯,墓于未。三合风水讲究的是父母三般卦,要求龙的入首、坐度、水口三卦合一,如水口是四大局的金局水口,来龙入首是金龙,就要求穴的坐度一定得控制在金龙的坐度之内。而罗盘上每个地支之下,都有含有金木水火四大局属性,如子字,在某些度数内,属金龙,某些度数内又属火龙,所以一个字就有不同的理气方法,不同的龙局其十二长生宫完全不一样,并非某些学术认为的那样,子字就一定是水局。
三合风水注意什么?由于三合古法、新法主要通过心传口授的方式传播,流传的区域有限,目前只限于江西赣南和闽、奥等部分地区。
而向上三合则通过书本,误导的很多。

五行八卦的风水罗盘怎么看

五行八卦作为中国里最古老的 文化 遗产,这里面有着深奥的哲学,就心罗盘其每一层都有着不一样的意思,相当复杂,下面我为你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意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
第一层是天池,即太极,或渭天地。磁针居于中,红头指向南方,黑头指向北方。风水先生认为:太极化生万物,一为太极;二为两仪(阴阳、乾坤);三为三财(天;地、人);四为四象(东、南、西、北);五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为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政(日、月、五星);八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兑、离);九为九星(文、破、廉;禄、巨、武、弼、贪、辅);十为洛书成数九加一。风水先生还认为:立规矩、权轻重、成方圆,莫不由金针与天池始定。如果罗经无天池,则子午无定,阴阳莫分,八卦九宫不能别,龙向气脉无由而稽。金针动而为阳,静而为阴。子午中分为两象,两仪合卯酉为四象,四象合四维为八卦,八卦定方位,于是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第二层是八卦。或为先天八卦,或为后天八卦。八卦有四阴四阳,各有方位。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方位不同。后天八卦还与洛书结合起来,内容十分复杂。相地时,坎龙不立辰向,坤龙不立卯向,震龙不立申向,巽龙不立酉向,乾龙不立午向,兑龙不立巳向,艮龙不立寅向,离龙不立亥句。

第三层九星。古代对九星的说法不一,或者认为是四方和五星,又认为是北斗七星和辅佐二星。风水术中的九星是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死或作温),它与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组成艮丙贪狼木、巽辛巨门土、乾甲禄存土、坤乙辅粥木、坎辰申癸破军金、兑丁巳丙午武曲金、离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贞火。

第四层天星。天星有天皇、天厩、天鬼、天乙、少微、天汉、天关、天战、天帝、南极、天马、太微、天屏、太乙、太罡、天官、天命、天苑、天棓、天市、天厨、天汉、天垒、天辅共24个。天鬼或为天魁'、天苑或为阳玑、天汉或为阴光。天乙即天一,天极即北极星,天汉即银河,天棓、天汉等出自《史记?天官书》。风水先生认为:天垂象示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下映二十四山。星有美恶,故有吉凶。诸星中以紫微、少微、天市、太微为天星四贵,除少破外,三贵均有立图建都之验。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则吉,不合局则不吉。

第五层地纪二十四位。这是内盘,又称正针。二十四向由八个天干、十二个地支、以及乾坤巽组成。为什么要取二十四这个数字呢?风水先生认为这是天地之成数,天数二十有五去一、地数三十去六,都是二十四。此数上应天时二十四节气,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二十四方位的排列是:正北坎卦王子癸、东北民卦丑艮寅、正东震卦甲卯乙、东南巽卦辰巽巳、正南离卦丙午了、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兑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戌乾亥。二十四位的用途是定山向、辨水向。当盘中指数指向某节气,则生气临在对应的一方。正针所指方向即磁极子午。它反映的是地球方位,故又称地盘。

第六层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 立春 始艮、 大寒 终丑,以推五运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阴少阳太阴太阳。

第七层穿山七十二。用六十甲子加八干四维共七十二,称为穿山,以应七十二候。七十二龙分布在二十四位之下,每位下有三龙,十二支有六甲。穿山即穿定来龙。搞清了来龙属何干支,才可以辨别吉凶。所谓壬山只可坐癸亥、甲子两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两方。八干四维处于空格中,如指数在此几格则凶。

第八层分金。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设五位,合一百二十,用以避孤虚龟甲,称为分金。

第九层中盘人纪二十四位,或称中针人盘。风水先生认为:先有天地,后有人,故人盘居天地盘之中,子午对准内盘的壬子和丙午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错开半格,属于北极子午。风水先生称之为上关天星厘度气运进退,下关山川分野地脉赖否。

第十层同第八层,稍有错开。

第十一层透地六十龙;风水先生认为:透如管吹灰,气由窍出。五气行平地,发生万物。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透于地中,气雄则地随之而高耸,气弱则地随之而平伏,气清则地随之而透美,气浊则地。随之而凶恶。在拨弄针盘时,对六十龙的解释各有不同。如果透得甲子冲山,就会女哑男痨;透得丙子,就会富贵双全,等等。

第十二层口诀。配合透地六十龙解释吉凶,如"甲子气七壬三亥,为小错,甲子冲山,出黄肿、疯疯颠颠,女哑男痨,若见上水棺内有泥浆,口舌官非巳酉丑年应"。

第十三层十二次。先哲将周天分为十二次,用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十二次大致是按星象来决定的,其名称是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女取}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第十四层十二分野。先哲把天象和地面上的一些地方相配合,这就是分野观念。风水先生认为:食禄有方,只有善于推测方位,才能得到吉祥。

住宅与风水风水化解帮您改运

第十五层缝针。子午在内盘(正针)子癸、午丁之间,故称缝针。有的风水先生主张用缝针,认为缝针比正针准,可以消去来之水,辨休囚旺相之方。缝针指桌影子午。由于它测定的南北向是太阳的光影,故又称天盘一。

第十六层同第八层,稍错开。

第十七层同第十一层,稍错开。

第十八层宿度五行。

第十九层周天宿度。先哲以二十八宿作为测天的基础,二十八宿是角、亢、氏、房、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昂、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它们各按一定度数分布在罗盘上,周长共三百六十五度。
五行八卦的意思意义
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学说同今天的数学、物理、化学一样,一直是中国古代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 方法 ,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和卦一样,是种传统符号,不要看得太严重了。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样,千万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种物质。

五行八卦图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图中的符号按照顺时针下来依次是:坤(代表地),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沼泽),乾(代表天),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列为上面是坤卦,下面是坎卦就叫“地下有水,是师卦”,而如果是上面是坎卦,下面是坤卦,“地上有水”叫比卦。

如何观看五行八卦图

八卦图有二种,一是先天八卦图: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巽西南,震东北艮西北,取天地阴阳对应,先天卦数为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二是后天文王八卦图:震东兑西,离南坎北,巽东南坤西南,艮东北乾西北。

五行八卦图怎么摆

八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配置,均以后天八卦图作为背景参考。 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以坎离代表水火为界,作为横轴纬线。相对二卦阴阳爻相反,互成错卦。 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 春分 ,巽为 立夏 ,离为 夏至 ,坤为 立秋 ,兑为 秋分 ,乾为 立冬 ,坎为 冬至 ,艮为立春。
风水罗盘的分类详解
杨公罗盘

杨公为风水术的祖师,不但创造了完整的风水理论,对风水术的工具罗盘也进行了合理的改造。

地盘二十四山盘是杨公创制的,杨公之前没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盘,只有八卦盘和十二地支盘。汉代的罗盘虽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标记,但不是均分度数,而是将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层,所占度数不一致。杨公将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

地盘二十四山的挨星盘,即七十二龙盘,是杨公晚年创制的。杨公通过长期的堪舆实践发现:阴阳五行普遍存在于四面八方,阴阳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属性来确定与实际情况不符,用阴阳龙来格龙过于粗糙,通过反复研究,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纳音五行来表达龙的五行属性,称为“颠颠倒”五行。《青囊奥语》中“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说的“颠颠倒”就是指七十二龙的纳音五行。

汉代罗盘

天盘也是杨公创制的。杨公在堪舆实践中发现用地盘纳水有较大的误差,根据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

理,创制了天盘双山用于消砂纳水。罗盘中只有天盘是双山,其他盘是没有双山的。古人认为,龙是从天上来的,属于天系统,为阳。水在地中流,属于地系统,为阴。由于天地左右旋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位移影响,所以用于纳水的天盘理应右移,故杨公将其在地盘的方位上向右旋转移位7.5 °。

双山五行是三合五行,天盘壬子同宫,癸丑同宫,艮寅同宫,甲卯同宫,乙辰同宫,巽巳同宫,丙午同宫,丁未同宫,坤申同宫,庚酉同宫,辛戌同宫,乾亥同宫。双山正中正对地盘的十二地支中央。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丑未分别是水、火、金、木的墓库,是龙水阴阳交媾的重要场所,称为四大水口。

所以,地盘、天盘和七十二龙盘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称为“汉代罗盘”。

后来宋代赖布衣引进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专用与消砂出煞。人盘的二十四山比地盘二十四山逆时针旋转了7.5度。称为“风水罗盘”。

古代人是怎么分辨出金、木、水、火、土,星的?

卜(用龟壳);筮(用蓍草);星相(看星星) ;“火珠林”(钱筮法)用铜钱;“灵旗法”用霹雳木或枣木刻的旗子;摇签筒;掷杯珓(用蚌壳,竹,木,玉石等作的贝状物)
罗盘是理气宗的操作工具,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
中国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风水师则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
罗盘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不断探索的结果。罗盘上逐渐增多的圈层和日益复杂的指针系统,代表了人类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当然,这些经验是否全面和正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罗盘上所标示的信息却蕴含了大量古老的中国智慧。
罗盘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天池:也叫海底, 亦就是指南针。 罗盘的天池由顶针、磁针、海底线、园柱形外盒、玻璃盖组成,固定在内盘中央。圆盒底面印中央有一个尖头的顶针,磁针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磁针置放在顶针上。指南针有箭头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
天池的底面上(海底)绘有一条红线,称为海底线,在北端两侧有两个红点,使用时要使磁针的指北端与海底线重合。
现代罗盘的海底绘有十字线,十字线顶部分别印有东南西北,使用时应使磁针的指北端指向海底十字线的北端,并使磁针与海底的南北线重合。
二、内盘:就是紧邻指南针外面那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内盘面上印有许多同心的圆圈,一个圈就叫一层。各层划分为不同的等份,有的层格子多,有的层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层有三百八十四格。每个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罗盘有很多种类,层数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有五十二层,最少的只有五层。
罗盘的各种内容分别印刻在内盘的不同盘圈(层)上,是罗盘的主要构成部分。各派风水术都将本派的主要内容列入罗盘上,使中国的罗盘成了中国术数的大百科全书。
三、
为正方形,是内盘的托盘,在四边外侧中点各有一小孔,穿入红线成为天心十道,用于读取内盘盘面上的内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刚买的新罗盘使用前都要对进行校准才能使用。
指南针是测量地球表面的磁方位角的基本工具,广泛用于军事、航海、测绘、林业、勘探、建筑等各个领域。
罗盘实际上就是利用指南针定位原理用于测量地平方位的工具,罗盘在风水上用于格龙、消砂、纳水和确定建筑物的坐向。
二、罗盘的演变简史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来辨别方位的,晚上通过观察北极星定方位,白天通过日影来分辩方位。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指南车和日圭用来分辨地平方位。日圭就是最早的罗盘。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划分得很细。只能用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八个大方位来描述方向和方位。风水术上用八卦来表示: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东北方,震卦代表东方,巽卦代表东南方,离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兑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
日圭定位则将地平面均分为十二个等份,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方位。
随着加工业的发展,磁针由原来的匙行转变为针形,并由水浮磁针转变为用顶针,使指南针的测量精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唐代,杨筠松将八卦和十二地支两大定位体系合而为一,并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宫位置的戊、己二干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统,用于表示方位。于是, 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占一十五度,三山为一卦,每卦占四十五度。二十四山从唐代创制后,一直保留到现在。所以,地盘二十四山是杨盘的主要层次之一。 北方三山壬、子、癸,后天属坎卦,先天属坤卦; 东北三山丑、艮、寅,后天属艮卦,先天属震卦;
东方三山甲、卯、乙,后天属震卦,先天属离卦; 东南三山辰、巽、巳,后天属巽卦,先天属兑卦;
南方三山丙、午、丁,后天属离卦,先天属乾卦; 西南三山未、坤、申,后天属坤卦,先天属巽卦;
西方三山庚、酉、辛,后天属兑卦,先天属坎卦; 西北三山戌、乾、亥,后天属乾卦,先天属艮卦。
三、罗盘上的哪些层次属于杨盘?
杨公作为赣南杨公风水术的祖师,不但创造了完整的风水理论,对风水术的工具罗盘也进行了合理的改造。
地盘二十四山盘是杨公创制的,杨公之前没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盘,只有八卦盘和十二地支盘。汉代的罗盘最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标记,但不是均分度数,而是将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层,所占度数不一致。杨公将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
地盘二十四山的挨星盘,即七十二龙盘,是杨公晚年创制的。杨公通过长期的堪舆实践发现:阴阳五行普遍存在于四面八方,阴阳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属性来确定与实际情况不符,用阴阳龙来格龙过于粗糙,通过反复研究,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纳音五行来表达龙的五行属性,称为“颠颠倒”五行。《青囊奥语》中“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说的“颠颠倒”就是指七十二龙的纳音五行。
汉代罗盘
天盘也是杨公创制的。杨公在堪舆实践中发现用地盘纳水有较大的误差,根据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创制了天盘双山用于消砂纳水。罗盘中只有天盘是双山,其他盘是没有双山的。古人认为,龙是从天上来的,属于天系统,为阳。水在地中流,属于地系统,为阴。由于天地左右旋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位移影响,所以用于纳水的天盘理应右移,故杨公将其在地盘的方位上向右旋转移位7.5 °。
双山五行是三合五行,天盘壬子同宫,癸丑同宫,艮寅同宫,甲卯同宫,乙辰同宫,巽巳同宫,丙午同宫,丁未同宫,坤申同宫,庚酉同宫,辛戌同宫,乾亥同宫。双山正中正对地盘的十二地支中央。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丑未分别是水、火、金、木的墓库,是龙水阴阳交媾的重要场所,称为四大水口。
所以,地盘、天盘和七十二龙盘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称为“杨盘”。
后来宋代赖布衣引进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专用与消砂出煞。人盘的二十四山比地盘二十四山逆时针旋转了7.5度。
人盘又叫做“赖盘”。
风水罗盘选择、校准与调整
工具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测量的精度,并直接影响立向布局的准确性。所以,要作好风水,必须知道什么样的罗盘才能在实际上使用。购买罗盘时可按照下面所详列的要求去挑选。
罗盘是由海底、内盘、三大部件构成的,三大部件的质量都与罗盘的测量精度有密切关系。
海底:
1、海底的园盒应是标准的园柱形,海底底部的定位十字线应正交,即呈九十度角。
2、顶针应固定在海底十字线的交点上,并与海底的底面垂直,顶针的尖头不能有损伤,如果尖头受损,磁针的转动就会不灵活。
3、磁针必须通直,有足够的磁性,两头的重量应一致。
4、海底盖最好是玻璃,用有机玻璃或塑料做盖子容易产生静电,对磁针有吸附作用,会影响测量精度。
5、盖上玻璃盖时,倒转海底,磁针应保持不掉下。将海底放入内盘时,应特别注意海底线的北要与内盘的子山正中对准。
内盘:
1、内盘上各圈层上的内容是风水罗盘的主要部分,要求盘面平整光滑、分格准确,字迹清晰。
2、地盘二十四山的子午卯酉应分别与周天三百六十度 0 度、 180 度、 90 度、 270 度重合,其他各盘都要按照罗盘的标准设置 各得其所。
3、内盘的内外园必须标准,放进后,与的间隙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宽紧适当,间隙太小则转动不灵活,间隙太大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4、内圈宜稍紧,以使海底固定不松动。内盘圆心应与海底同心。

1、必须是标准的正方形,四个边不弯曲、歪斜,放置内盘的园凹的圆心应在的几何中心。
2、盘面应平整光滑。
3、天心十道是读取内盘上各层内容的指示线,四个穿线孔必须分别定位于四个边的中心点上。
4、有水准泡的罗盘,当两个水准泡的气泡都在中心时,海底的磁针应与盘面平行。
二、的校准与调整:
1、用标准的量角器,分别对的四个外角进行测量,检查是不是九十度,误差如超过 0.1 度应进行打磨。
2、检查天心十道线是否分别与四条外边平行,如不平行,应适当调整穿线孔的位置。检查四个穿线空是否分别位于四个外边的中点,如果偏离中点,应重新开孔。
3、检查天心十字线的交点是否对准磁针顶针的顶点。
4、分别用天心十道的四个端点对准内盘的周天 0 度,检查其余三个端点是否准确指向 90 度、 180 度、 270 度,如果有误差,应详细查清原因,适当调整穿线孔的位置至合格为止。

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风水大师赖布衣

赖布衣(生卒年月不祥),字太素,名文进,贬官广东后,改名文俊,学名人俊,号布衣。江西宁都人。南宋嘉熙二年戊戌年(1238)进士,理宗时拜国师,精善地理。着有《催官篇》,其后裔迁徒广东河源一带。广州白云山,土名白石岗,立有赖布衣公墓。而其真骸则葬福建上杭县丰念寺圩背。碑文有“河南国师赖布衣公墓”字样(先祖河南),文星赶月形。

南宋国师赖布衣
《赣州府志》载:“赖文俊,字太素,宋时人,精地理,人呼赖布衣,着《催官篇》,以天星阐龙砂穴水之秘,至今传颂”。

赖布衣,江西宁都人,其祖籍为河南。赖布衣生于北宋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赖布衣和曾文辿、刘江东、廖瑀四人,被民间列为赣州四大风水祖师。赖布衣着有《催官篇》、《四元天星》《旅万集》《绍兴大地八铃》《三十六铃》等书,但均已失传,现传世的仅有《催官篇》。《催官篇》分龙、穴、砂、水四篇,采用歌诀形式,以二十四山分阴阳,以的吉、秀、走向、位置来判断穴的吉凶。还有传说赖布衣所着的《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朝廷取走,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藉《青乌序》中的方术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宁都县城旁孙中山先生的祖坟,完全符合杨筠松的风水布局,有传说这就是赖布衣堪址定向的作品。

赖布衣完善了中国罗盘。中国罗盘因为最常用的是三层,而被人们称为罗盘三针、天地人盘或者又有称为杨盘赖盘的。赖布衣在杨筠松罗盘的基础上,创造了罗盘的中针,也就是人们说的人盘和赖盘。在民间,杨救贫的名字远比杨筠松响亮,赖布衣的名字也远远比赖文俊响亮。赖布衣是在广东、一带成名的,所以赖布衣在沿海一带的名气特别大,其后裔已迁至广东河源一带。在赣州的定南有赖布衣的祠堂,广州白云山也立有一座赖布衣公墓,但赖布衣真正的骨骸,有人说是葬在福建省上杭县胜运里丰念寺圩背,碑刻为“河南国师赖布衣公墓”。

赖布衣(约公元1101年——1170年),江西定南县凤山岗(今定南火车站旁杨梅村永枫岗)人,名文俊,字太素,号凤岗,晚年号先知山人,以布衣子之号行走江湖,世称赖布衣。自小聪明伶俐,智力超群,过目成诵,七岁时已熟读诗书,九岁中秀才,南宋建炎年间拜为国师。其父赖泰安,子世昌,号澄山,出生于江西宁都,系客家赖氏开山祖赖仲方后人,宋高宗时与其弟赖泰重、赖泰通一起自宁都南徙至定南、龙南、安远,为当时行走江湖的风水明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