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详解,阴阳是五行中的哪两个

2023-09-27崇庆运势网热度: 1407

阴阳五行八卦图详解

阴阳五行八卦图是什么意思十二生肖 你好,答案是猪
属猪人虽表面上容易受骗,但实际上还是比人们想象得要聪明。属猪人懂得用容忍的态度保护自己的利益。当有人骑到属猪人头上,属猪人还会再自动递上一条鞭子,当别人自鸣得意时,却早已骑虎难下,不得脱身了。这实在是属猪人的一条好策略。属猪人诚实,为自己辛勤劳作的成果而自豪,很少成为骗子或小偷。在属猪人善良的背后,隐藏着坚定的力量,只要可能,属猪人会坐在统治者的宝座上。只是属猪人瞻前顾后的弱点给自己前途中设下不少障碍。另外,属猪人还缺乏责任心,当受到限制或感到不快时,属猪人可以干脆转向对手一方,去在新朋友那里立功获奖。属猪人有强烈的 *** ,使属猪人能以充沛精力与耐力进行工作,这一点令人钦佩。但属猪人的能量也会转变为祸根。属猪人精力过人,喜欢不受限制地享受生活中所有乐趣。但当属猪人不能分辨这些事物的善恶是非时,便会让人利用了弱点而堕落下去,不能自拔。属猪人喜欢愉快的娱乐活动,但在情绪消极时,又极易沉沦。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八卦图的讲解 太极图》又称《先天图》或《天地自然之图》,是中国上古文化中最神秘的一张图。
相传,太极八卦图是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在“五经”的“周易”中,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是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太极图,是研究《易》学的一张重要图象,故又称《易图》。
《太极图》起源很早,据传古《太极图》绘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之际或更早的陶器上。圆圈内画有S型曲线,黑白阴阳点是以后添上的。如今的《太极图》,一般认为是北宋周敦颐所制。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现代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是现代电子计算机二进位制的创始人,他正是在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下,才触动灵机,一举成功的。
1701年秋末,他正在苦心孤诣研究乘法机,法国传教士朋友从北京寄给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莱布尼兹从这两张图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发现,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雏形,由坤卦经艮、坎、巽、震、离、兑到乾卦,正是由零数到七,这样8个自然数所组成的完整的二进位制层数形。八卦中的“―”叫做阳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1”,而八卦中的“__”叫做阴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六十四卦正是从0到63这64个自然数的完整的二进位制数形。在数学中八卦属于八阶矩阵。
中国独有的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确实有着很玄奥的哲理,但关于它的谜团越来越多:《太极八卦图》究竟是谁创制的?受了什么启发创造出来的?《太极八卦图》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要创造这么一张图?
何谓太极呢? 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 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像, 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学的灯塔。
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像. 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居左, 坤为母, 离再索而得女, 兑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阴, 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乾巽坎艮居右, 乾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 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 图像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 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 又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人部阴阳,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 所以万物也......>>

求阴阳八卦阵详细解释

阴阳五行八卦图打什么生肖 答案是《寅虎》寅:《阴》;虎:胡,红色的太《阳》;“寅”的中间含着一个《五》,下面一个《八》;虎全身华丽好像一幅《图》画;

阴阳五行八卦图说的什么生肖 应该是生肖鼠了。开出来了吧,我猜的对面,亲

求阴阳八卦阵详细解释 阴阳八卦图图片[矢量图,CDR]阴阳五行与八卦学说
(一)阴阳五行和八卦学说的产生、概论与相互关系研究
阴阳五行和八卦起源于我国古代,具有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例如,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又如八卦以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矛盾来反映宇宙万物的发展和变化,被用于天文、养生、数学、军事等诸多领域,16世纪传入欧洲后,曾给国外科学的发展以启迪,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它,拓宽其应用领域,以取得更大的效益。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阴阳五行和八卦学说也渗有唯心主义思想,甚至是封建迷信的,如占卜问卦、预测吉凶等等。
1、阴阳:相传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浑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浑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有了阴阳的概念。后来古人根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事实,逐步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积极、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总结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学说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及生老病死就有了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和古老的中医理论。
2、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黄帝内经>巧妙地把阴阳和五行结合到一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五行理论,并以此指导医学实践和疾病防治。古人认为五行在天上对应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人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发生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古代迷信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的。
3、八卦:它最早见载于<周易>,相传为伏羲所创,八卦的产生,正如周易・系辞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意思是说,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宇宙处于一种无边无际的元气状态(即太极),天地万物都是由它演化而来的,太极的演化是元气的分离,清阳者上升为天,浊重者下沉为地,天为阳,地为阴,阴阳(即两仪)分成四象,四象是指在两仪一奇一偶的基础上复生一奇一偶,四象之上再生一奇一偶就产生第三爻,以阴阳三爻错综排列得八种卦形,叫做八卦。八卦相重生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多,人们以此可断吉凶,趋吉避凶就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八卦在创作之初就与天文历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八卦的四象表示四季。春夏秋冬分别以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代之。历史上曾有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用来纪日的记载,......>>

阴阳五行八卦图哪里买的到? 网上买比较方便一点,实体店里卖的不多。

关于阴阳五行说: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

五行生克的规律为:顺次相生,隔一相克。

一定要知道的阴阳五行八卦风水入门知识

八卦知识入门
上古时代,天地混沌之时,没有天,也没有地,世间没有生命,整个宇宙仅存一阳极“一”。当时阳极“一”又称之为太极。也是混沌之初只有阳刚如火的太极而已。太极只有气而无物。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即天由轻清之气孕育而成(“一”由刚、清、轻汇聚而成)。气之重浊,下行者为地。(混沌之气开始分化成清浊之气,也即太极开始分化为二“清和浊”,此时两仪形成。)由“一”和“- -”的分与合,进而演化出“金、木、水、火、土”之五气,八卦由“一”和“- -”两仪演化而成,因此八卦亦包含金、木、水、火、土“之五气,八卦五行由此而成。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易经》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四象。青龙居东,春之气,少阳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气,太阳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气,少阴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气,太阴主之。四季养生也分别对应为:生、长、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分别代表天地等诸意,下有详解。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传说由距七千年前的伏羲氏观物取象的所作。
《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先天八卦极其演绎过程,在整个演绎中,首先是太极,其次是两仪,最后是八卦,它们揭示了宇宙形成的过程。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又称八卦,是周公姬旦(前1152年—前1056年)所创作。
后天八卦是从四时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中得出的规律,以震为起点,按顺时针旋转,周而复始。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360日为一大周天,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每卦各有三爻,共二十四爻,即指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这就是后天八卦图的实质。

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其中艮为少男,坎为中男震为长男(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其中: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巽为长女
(兑、离、巽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

后天八卦九宫排列
乾六、坎一、艮八;
兑七、宫五、震三;
坤二、离九、巽四。

五行相克含义
众胜寡,故水胜火。
精胜坚,故火胜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

2022年正月初一的天干地支查询,对应的阴阳五行解析

2022年正月初一的天干地支查询,对应的阴阳五行解析

2022年正月初一的时间为:
公历2022年2月1日 星期二 水瓶座(阳历);农历二零二二年 正月 初一 大月 (阴历)
天干地支的意思介绍:
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2022年正月初一天干为:壬、辛、乙。
2022年正月初一地支为:寅、丑、酉、
2022年正月初一五行属性为:
水木、金土、木金

天干地支的含义介绍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n)、巳(s)、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阴阳五行人与命运关系

阴阳五行往往可以用来算一个人的命,阴阳五行与命运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了解一下,下面我为你介绍一下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阴阳五行与命运

古代中国的智者, 观察了宇宙事物的迁移变化, 万物兴衰的过程后, 了解天地间有一定的法则存在, 并可依易理的统计分析, 归纳, 找出可循的轨迹. 我们撇开迷信, 从另一种角度看, 研究人的本质这门学术, 就是一种统计学, 是一种五行的数学, 事实上它是依自然法则, 由假设到求证, 都有科学依据, 推算人生荣枯得失, 往往有很微妙的应验.

人本身的本质, 于出生的那一刹那, 本身即具有能存在宇宙循环系统某一"切点"之上, 由于出生的时间, 空间不一而个人的生活史就不一样.

人之有先天命运, 乃是因为人在出生时及出生后受到宇宙中某种甚或多种未知力量所牵引的缘故. 现代科学家已经证实了人体是一座磁场, 与外界天然的原子一样, 并无差别. 太空中各星系之间, 也都由磁场互相吸引着.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 地球的电磁场无时无刻在做不同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正足以解释人在出生时, 感受到磁场与力场深浅强弱的程度, 能决定他日后成长过程中承受不同磁场与力场的适应力, 而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来.

阴阳五行与人之命运探析

人是自然界天与地作用的产物,人在天地间生存、运动,无一不受着“气”和“场”的制约。不同的地方、风水的不同,也就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诸因素结构的不同,它就形成了不同的气场,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就有着不同的影响,其命运、事业以及健康、性格等,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太极生阴阳两仪,太阳太阴、少阴少阳群分群聚,成象成形,坤女乾男,悉于此中,阳爻对应阴爻,阴爻对应阳爻,而成为一体,得以相配生存。即太阴太阳乾坤父母相配,少阴少阳兑艮少男少女相配,长阴阳震巽长男长女相配,阴阳平衡坎离中男中女相配。而效应于万物之间,成为不可缺少的组织关系。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交互、动静相倚。无阴不生,无阳不长,周祥活泼,妙趣自然,相生相息。其间四正四隅、阴阳化离,随方布位,人体五脏六俯也如此,“心、肝、脾、肺、肾”,自有太极含阴阳,阴阳含八卦,八卦含五形之奥妙。“阳盛则息”、“阴盛则消”的生长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现象。“天无阴阳五行,则日月不明,地无阴阳五行,则万物不生,人无阴阳五行,则男女不分(人类无法延续)”。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于是人物生之,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五行健顺之得而穷生命之理,逆则死、顺则生,阴阳五行这些属性是人体信息的具体标志。因此,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之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不仅说明对人身体生理、心理病情与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而且还说明人体内外环境统一性“天、地、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天地之阴阳升降,一年一交合,日月之精华往来,一月一交合,人之气液往返,一昼夜一交合。阴不得阳不生,阳不得阴不长。人生存在天地之间,上则付天,下则付地,受天地之气所达,不可能不受影响。所以说,天有咎度、有人脉窍,地有山河、有人脉络。人体360骨接无非脉之贯通,8万4千毛孔尽是脉之穿透同源异用,合二为一分之为三。所谓一者自然之体,三者即天地人元,天地人相应矣。

人体内部的心、肝、脾、肺、肾阴阳五行属性,都同应于天干地支中的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相通相应,加之四季的“旺、相、休、囚、死”之别,所以,得木生则有复明之床,遇水克难避免火灾,土重掩光,金多夺势,火见火以光辉。即是说,一个人出生时,时间、地点中的阴阳五行的失调,就会影响到人体的五脏六俯,不但生理、心理受到影响,甚至终身命运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只有明确了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与人体的生克关系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命运的劫难。这样才能有效地调节人体机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即生命或性命,运即运气,生命有生死寿夭,运气有盛衰穷通,命更多地指自然性或先天性,即人生升降沉浮经历的种种方式、程度和可能性。但人们忽略的是,往往只注重命,而轻视了运。命运即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即是对命运总的概括,道弱命衰,道盛命强,所以,一个人德高即道高,得道即德到,无德何谈道。

天有五行御王位,以生寒、署、燥、湿、风,人有五脏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而人的一生命运是由所禀赋的阴阳五行决定的。各人禀赋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及其出生所处的地理自然环境状况不同,一生的命运就不同。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1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认识和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理论工具,这一学说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内经》中,阴阳五行学说被广泛运用,作为解释生命活动及自然衍化、天人相关规律的基本法则。

      阴阳,是事物与现象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周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张景岳《类经》又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任何事物无不处在阴阳的对立统一之中,于是《内经》把阴阳推广到一切领域,比如天与地,则“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动与静,则“阴静、阳躁”;形与气,则“阳化气,阴成形”;气与味,则“气为阳,味为阴”;寒与热,则“阴主寒,阳主热”;水与火,则“水为阴,火为阳”;男与女,则男为阳,女为阴;脏与腑,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昼与夜,则昼为阳,夜为阴;春夏与秋冬,则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所以《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是事物对立双方的概括,所以它既可代表事物所固有的两种相互对立属性的统一体,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推演,便可以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万,以至无穷无尽。然合而论之,就是阴阳一气,即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为代表,说明一切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属于古代朴素的系统论。如以五季合五行,则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五方合五行,则东方属木,南方属火,中央属土,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五脏分属五行,则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余如风、热、湿、燥、寒五气,青、赤、黄、白、黑五色,酸、苦、甘、辛、咸五味,均可用五行归类,并用五行加以联系,加以说明。由于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古人便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和说明一切事物的内外联系,进而阐明各种不同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关系。因此张景岳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类经图翼.五行统论》)阴阳与五行,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为用,阴阳中包含五行,五行中体现阴阳。张景岳谓“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类经图翼》)。《内经》运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概括和说明了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纲领、治疗法则,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基本内容。阴阳五行理论,贯穿在《内经》的各个篇章之中,确已成为祖国医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一、阴阳的总纲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其所谓道,即法则;纲纪,即纲领;父母,即本源;本始,即根本、原始;神明之府,即事物运动变化的所在。原文指出,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根本法则,是分析和归纳万事万物的纲领,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是事物产生与消亡的根本,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所在。治疗疾病一定要推求阴阳变化这个根本的法则。《内经》认为,阴阳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本源。人类也和自然界一样,“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一切组织结构,人的整个生命活动,都必然建立在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之上。因此,《内经》把辨别阴阳作为诊断疾病的基本纲领,把调整阴阳作为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明确指出“治病必求于本”。如张志聪所释:“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之脏腑气血,表里上下,皆本乎阴阳。而外淫之风寒暑湿,四时五行,亦总属阴阳之二气。至于治病之气味、用针之左右,诊别脉色,引越高下,皆不出乎阴阳之理,故日治病必求于本。’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作为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用来概括和说明自然界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以及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归纳起来,它的基本内容约可列为3个方面。

1.对立与互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与地是阴阳相对的,又是相互交泰的。阴静阳躁,是阴阳动静相对,而动与静则是事物变化的两种表现。阳生阴长,是指阴阳的生长功能;阳杀阴藏,是指阴阳的杀藏作用。一年之中,春天主生,夏天主长,秋天主收(杀),冬天主藏。有生长才有杀藏,有杀藏也才有生长,生长与杀藏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互为其根的。阳化气,阴成形,是以形气分阴阳,形主物质,气主功能,物质产生功能,功能化生形体,形之与气既相对立又互为其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胎)始也。故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它指出,天地覆载万物,阴阳化生男女。左升右降是阴阳循行的道路,水与火则是阴阳的明显象征。而这一些都是相互对立而又互为其根的。可见阴阳变化是一切事物生成的原始。具体到人身,则“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人体内为阴,外为阳,精微物质守藏在内,功能活动表现在外,而阴精守藏于内作为阳气的物质基础,又必须依靠阳气的固护;阳气运使于外作为阴精的功能表现,又必须赖于阴精的固守。可见阴阳内外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互为其根的。石寿棠《医原》说得好;“阳不能自立,必得阴而后立,故阳以阴为基,而阴为阳之母;阴不能自见,必待阳而后见,故阴以阳为统,而阳为阴之父。根阴、根阳,天人一理也。”

2.消长与转化

       《素问。脉要精微论》论述了一年四时阴阳的消长与转化:“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冬至四十五日即是立春节,此时大地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气候逐渐由寒转暖。夏至四十五日即是立秋节,此时大地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气候逐渐由热转凉。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及其疾病的转归,尤其是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是自然界也是人体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较为显著的时刻,对疾病的机转产生着巨大影响。江之兰《医津一筏》说:“二分二至,病之轻者,可望其愈;病之重者,须防其笃。此阴阳互换,人气随之也。”《灵枢。论疾诊尺》篇还进一步明确了四季阴阳寒热相互转化的规律,“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日: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就是说,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的变化,寒暑的交替往来,都是阴阳运动变化的结果。阴发展到了极度,必然向阳的方面转化;阳发展到了极度,必然向阴的方面转化。阴阳与寒热,彼此是相互对应的,所以说,阴主寒,阳主热,寒到极点就可转化为热,热到极点就可转化为寒。四时寒暑的交替,是阴阳相互转化的结果。

3.升降与出入

        升降出入是阴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升降出人运动是阴阳的运动变化过程。升降,是升清阳,降浊阴;出人,是阳主外出,阴主内人。升降出人在自然界则表现为阴阳气交运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地云雨的变化是阴阳之气升降运动的结果。《素问.六微旨大论》又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走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就是说,气的升降,是天地阴阳之气的相互作用。由上升而下降,这是天气的作用;由下降而上升,这是地气的作用。天气下降,气就下流于大地;地气上升,气就蒸腾于天空。由于天地上下交相呼应,升降互为因果,所以能够产生变化。这说明升降是由于阴阳互根的缘故。升降如此,出人亦如此,有升才有降,有降才有升;有出才有人,有人才有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它指出,人体的呼吸、发声、听、嗅、视、味觉等功能从上窍发出,大小便从下窍排出;卫阳之气外发于腠理,精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内入于五脏;清阳之气外达于四肢,饮食水谷内人于六腑。以此表明了人体清阳之气向上向外升发,而浊阴之气向下向内沉降的升降出人规律。由此可见,阴阳的升降出人,既是自然界的运动形式,也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的保证。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人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