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成名的人,晚年成功的名人列举

2023-09-29崇庆运势网热度: 17247

古代有哪些特别有名的人是老年才得志的?

姜子牙又名姜尚,“姜太公”,商末周初人(生卒不可确考),字子牙。
汉族(华夏族)。虞夏之际,炎帝后裔伯夷掌四岳,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子孙从其姓,吕尚乃伯夷后人,姜为尚之族姓。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后竟遇文王,佐周灭商,成就功业。

刘邦 46打天下。
肯德基老人60多才成名。

晚年成名的影视演员有哪些人?

晚年成名的要数已故的赵丽蓉老师了。称得上大器晚成的演员有很多,大陆的有张涵予、段奕宏、吴秀波、黄勃、王学圻等等。

大器晚成的名人(盘点大器晚成的牛逼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袁绍谋士崔琰有个叫崔林的堂弟,年轻时默默无闻,连亲朋好友都看不起他,觉得小林子给老崔家丢人了。可崔琰却不这么看,他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我堂弟是厚积薄发,迟早有一天,他会崭露头角!果然,崔林最终当上了大官。

“大器晚成”出自《道德经》,原话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字面意思是贵重的器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取得成就的时间往往较晚。每当有朋友接近退休了,仍然一事无成,这个成语常常被用于安慰他们,“老兄啊!我掐指一算,你是大器晚成,再等等吧!”与之相对应的是年少成名,小小年纪,就取得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成就,比如霍去病,二十二岁击败匈奴,当上大司马,威震华夏;孙策,二十五岁占领江东,坐断东南;项羽,二十六岁杀入咸阳,自称西楚霸王;李世民,二十七岁扫荡天下,问鼎皇位。他们的年轻、业绩令人羡慕,尤其是大器晚成的,让我们看看有哪些老年得志的历史人物。

秦昭王五十一年,列国征战正酣,日后统一中国的嬴政当时只有三岁,他万万不会想到,埋葬秦国基业的人物刚刚出生,还是位普通的平民。后人总是会产生错觉,好像刘邦比秦始皇要小很多,两人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可事实上刘邦只比嬴政小了三岁而已。两人还见过面,有一次,刘邦去咸阳服徭役,远远看到了秦始皇,他是仰望的,感叹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满满的羡慕之情。秦始皇当然没有注意到刘邦了,他身为皇帝,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刘邦没钱没地位,只是他两千万臣民中很普通一个,根本入不了法眼。

唐朝名将李靖也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在九嵕山脚下的昭陵李靖墓,有两座封土,分别代表着铁山和积石山,这是在贞观十四年,唐太宗下旨为李将军修建坟墓时特别关照的:“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为了表彰他对东突厥、吐谷浑的赫赫战功。虽然在南征北战中取得了成绩,那都是李靖五十岁以后玩命换来的,当时的五十岁不比现在,已经是晚年了,如果在这个年龄去世,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感觉早。

翻开两唐书的《李靖传》,五十岁之前的篇幅只有几句话,最主要的事迹都是从李渊攻入长安写起,当时李靖已经四十七岁了。尽管早年、中年没有特别重大的业绩,官职也不高,仅仅做到了马邑郡丞。但李靖早早体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他的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常常称赞外甥:“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能够讨论孙武、吴起兵法的人,只有这位了!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也十分看好李靖,杨素摸着他的床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你以后肯定可以干到我这个位子的!牛弘身为组织部部长,为国家选拔干部,阅人无数,他看中的人,必然不是等闲之辈。

年轻时,李靖曾前往西岳华山,在庙里向神仙咨询自己的前途,问的时候,声音特别大,周围的人全都听见了。可神仙并没有什么指示,无奈之下,李靖只好转身离去。刚走出庙门几百步,突然听见有人在背后喊话:“李仆射好去!”“仆射”是尚书省的长官,跻身宰相之列了。李靖连忙回头,却发现空无一人,不知道是幻觉,还是神仙真给了指示。

李靖有军事才华,缺乏对外征战的机会,隋朝末年的群雄逐鹿,武德、贞观年间的少数民族入侵,为李靖运用平生所学提供了宝贵机会。如果没有萧铣、辅公祏、颉利可汗这些对手,李将军又怎么可能名扬青史?对手重要,居庙堂之高的皇帝同样重要,李靖很早便看出李渊有谋反意图,他决定去江都向隋炀帝举报,可惜兵荒马乱,滞留在长安,最终被李渊抓获。正常情况下,李靖必死无疑,李渊也是这样想的,临刑前,李靖大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话音刚落,李渊、李世民深受打动,赞赏他的言论,决定释放并为大唐所用。后来征讨萧铣,李靖的部队进展缓慢,李渊秘令硖州都督许绍将其斩首,许绍爱惜李靖才华,向高祖进谏,才免一死。两次经历,无论哪次李渊下定了决心,李靖都得死于非命,更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这也是他的机遇。李靖的身体也非常好,活到了七十九岁,他的弟弟李客师也有长寿基因,活到了九十多岁。正因为持久,他才能熬到天下大乱的时候,才能在凶险艰苦的战场存活。

征讨完吐谷浑,六十四岁的李靖被人告发造反,经过调查取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但年老的李靖转入幕后,不再驰骋疆场。

同样是六十四岁,张柬之的“春天”才刚刚到来。从出生到花甲之年,史书对他的记载可以用只言片语来形容:“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便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很小便涉猎经史,当过太学生,中过进士,被令狐德棻评价前途无量,但仕途上并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

张柬之第一次展现才华是在永昌元年,当时朝廷召集了许多贤人到京城考试,老张已经六十四岁了,考了个第一名,被封为监察御史、凤阁舍人,这是他第一个机遇。狄仁杰和姚崇了解张柬之的能力,都向武则天大力推荐,这是第二个机遇。长安年间,女皇向狄仁杰求贤:“安得一奇士用之?”狄仁杰回答说:“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于是把老张提拔为洛州司马。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再次求贤,狄仁杰说我之前推荐的人都没用到位,明明是当宰相的料,现在只让人家做司马。姚崇也推荐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七十多岁的人了,再不用,恐怕没机会了!

老张的一生,最光辉的事情就是发动神龙政变,把武则天赶下了台,李唐的江山社稷得以恢复。每当提及这段历史,张柬之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也因此被封为汉阳郡王。一个与皇族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得到王爵,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八十多岁的张柬之抓住了历史机遇,总算取得了重大业绩,一方面,武则天病势沉重,对朝政的控制能力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张易之兄弟与李唐皇室关系恶化,剑拔弩张,政变是解决问题干净利落的手段。但他的行为没有改变武则天的部署,人家本来就是要把皇位还给李家的,老张发动政变只是把结果提前了。

大器晚成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姜子牙,七十多岁终于在渭水边“钓”到了周文王,最终辅助周室打败殷商,他本人也分封于齐地。

百里奚七十多岁遇见明主,帮助秦穆公成就霸业。

司马懿七十岁发动高平陵事变,夺取曹魏大权,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基础。他以过人的身体素质,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主公;他以过人的才能,击退诸葛亮,平定公孙渊;最后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趁曹爽谒陵之机发动政变,一举成功。此前与吴、蜀的战争中,虽然也取得过成就,但远远没有高平陵之变那样重大。做了一辈子曹家的下属,总算等到反客为主的一天。

当然,不同人对于“大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范进认为中举就是大器,那张柬之早就成大器了,不存在晚成的问题。本文的标准是直接推动历史进程,并且获得成功,很多人其实具备成大器的能力,只是缺乏相应的资源和机遇。“大器”不是一两个人主观评价出来的,要通过客观、过硬的成绩予以证明。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对于那些努力向成功迈进的人来说,因经历与机遇的不同,成功的时间往往也不同。有人年少得志,有人却大器晚成,但是终究是成就了自己!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篇1
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东海上【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

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80岁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篇2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

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那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篇3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

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点面子。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可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后,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才得以转变。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了同行们的口诛笔伐。北京画坛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

但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齐白石在 “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鸿还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齐白石的成名,主要得益于徐悲鸿的慧识与提携。
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篇4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看了“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有哪些”的人还看过:

1. 古代名人成功的例子

2. 古代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精选

3. 古代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

4. 古代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例子

5. 古代成功的两个事例

晚年成名的两大艺人是谁

我国娱乐圈晚年成名的艺人不多,其中红的发紫的也没有,但能让人叫上名字来的必然有王德顺和张美娥两人。

王德顺1936年出生于沈阳,早年当过电车公司售票员,还做过工厂工人,后来去沈阳工人文化宫免费学习了话剧、舞蹈、声乐、朗诵,打下了坚实的演艺基础。1960年,24岁的王德顺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后来又开始研究哑剧,一直走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2001年开始,王德顺成为了一名影视剧演员,早期出演了《少年张三丰》、《福星高照猪八戒》、《乾隆王朝》、《李卫辞给》等电视剧,以及《天地英雄》、《功夫之王》等电影,可惜都是小角色,所以一直未成名。

王德顺在拍戏之余,非常酷爱健身,即使七八十岁,看起了也很健硕。2015年,年届79岁的王德顺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T台走秀,在T台上风风火火地迈着大步,展示着肌肉,风度不凡,瞬间吸引了中外媒体和观众的眼球,就此王德顺成名了,被许多网友誉为“中国最帅老头”。王德顺走红后,片约不断,光2016年一年就出演了4部电视剧。王德顺在晚年依然活在追梦的路上,越活越年轻,他用他自己作为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问题,敢拼才会赢!

张美娥1950年出生,是横店五官塘村的一位农民,因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老年时张美娥便做起了龙套演员。在横店跑龙套的初期,张美娥有戏拍时,一天工作8小时,收入在40到50元不等,如果有台词的话,一天可以最高拿到200元,但这种机会少之又少。2011年,周星驰在横店拍《西游·降魔篇》招龙套演员,亲自面试了张美娥与另三位大妈,最终四位大妈被全部选用,拿到了每天150元的工资,这比她们以前跑龙套所得要高许多。这四位大妈在电影中饰演“荒野四大美女”,张美娥的台词是最多的,凭借能将罗志祥气到哮喘的台词“你早说啊,你为什么不早说呢,你早说啊……”而走红。

有哪些名人是晚年得志的?

姜尚,苏洵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