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敕遣咒,北极紫微大帝神咒

2023-10-28崇庆运势网热度: 21731

道家常用二十五咒语

1.落幡咒
幡悬宝号 普利无边 诸神卫护 天罪消愆
经完幡落 云旆回天 各遵法旨 不得稽延
急急如玉皇上帝律令
2.九星神咒
九曜顺行 元始徘徊 华精茔明 元灵散开
流盼无穷 降我光辉 上投朱景 解滞豁怀
得驻飞霞 腾身紫微 人间万事 令我先知
3.土地神咒
此间土地 神之最灵 升天达地 出幽入冥
为吾关奏 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 名书上清
4.甘露咒
悲夫长夜苦热 恼三涂中猛火出咽喉
常思饥渴 念 一洒甘露水 如热得清凉
二洒法界水魂神生大罗 三洒慈悲水
润及于一切
5.斗母玄灵秘咒
玄灵节荣 永保长生 太玄三一 守其真形
五脏神君 各保安宁
6.延内真咒
天地同生 扫秽除愆 炼化九道 还形太真
百官纳灵 节节受新 清虚掩映 内外敷阴
度命延生 吉日良辰 金童玉女 为我执巾
玄台紫盖 冠带其身 使我长生 天地同根
7.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万气本根 广修亿劫 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 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 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
诵持一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 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 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 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 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 覆护 急急如
玉皇光降律令敕
8.破地狱咒
茫茫酆都中 重重金刚山
灵宝无量光 洞照炎池烦
九幽诸罪魂 身随香云旛
定慧青莲花 上生神永安
9.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 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 侍卫我轩
10.破酆都离寒庭咒
功德金色光微微开 幽暗华池流真香
莲盖随云浮千灵重 元和常居十二楼
急宣灵宝旨自在天堂游
11.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 香爇玉炉 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 仙旆临轩 今臣关告径达九天
12.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 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 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 却邪卫真 喉神虎贲 气神引津
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 道籏常存
13.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缚魅 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 无丧倾解
14.冤结咒
众生多结冤 冤深难解结 一世结成冤
三世报不歇 我今传妙法 解除诸冤业
闻诵志心听 冤家自散灭
15.罗真君神咒
神首循黑 道冥冥超至灵暗明期朔望
阳德晦阴精高镇黄旛阙茅戢耀霜铃
至心俟多福稽首讽真经
16.三光化食咒
浩精生法氤氲凝天中两曜共澄澈
五纬相交通三光焕已明宝凝三宫
帝乡会九老咽服百骸丰金华照光景
身与日月同念道上圣前万劫寿无穷
17.甘露法食咒
冷冷甘露食 法味食无量 骞和流七珍
冥冥何所碍 受此法饮食 升天登紫微
福德高巍巍 供食令清净 一切有为事
普皆成代命 拔汝三涂苦 施汝九玄庆
临当受食时 诸天皆赞咏 寒庭多悲苦
回首礼元皇 女青灵宝符 中山真帝书
一念升太清 再念皈虚无 功德九幽下
旋旋生紫微
18.回度往生咒
勤修大道法 精心感太冥 黄华真降
五脏结胎婴 幽魂生天堂 飞升朝上清
福慧无不遍 此食施众生
19.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袛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 内外肃清
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20.沐浴度魂咒
巍巍道德尊 功德已圆成 降身来接引
师宝自提携 慈悲洒法水 用已洗沉迷
永度三清岸 常辞五浊泥
21.荐拔往生神咒
尘秽消除 九孔受灵 使我变易 返魂童形
幽魂超度 皆得飞仙
22.救苦往生神咒
太上敕令 超汝孤魂 鬼魅一切 四生沾恩
有头者超 无头者生 枪殊刀杀 跳水悬绳
明死暗死 冤曲屈亡 债主冤家 叨命儿郎
跪吾台前 八卦放光 湛汝而去 超生他方
为男为女 自身承当 富贵贫贱 由汝自招
敕就等众 急急超生 敕就等众 急急超生
23.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 秽气分散 洞中玄虚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灵宝符命 普告九天
干罗答那 洞罡太玄 斩妖缚邪 度人万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诵一遍 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 八海知闻 魔王束首 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 道气长存 急急如律令
24.普济法食咒
自然天厨食 吾今与加持 一粒变河沙
十方鬼神共 饥渴永消灭 食之宴瑶池
今将施幽魂 功德不思议 一切有为鬼
普皆成大冥 拔度三途苦 施如九玄亲
灵坛受持自 诸天皆赞咏 幽魂升天堂
飞升朝上清
25.开经玄蕴咒
云篆太虚 浩劫之初 乍遐乍迩 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 一丈之余 天真皇人 按笔乃书
以演洞章 次书 元始下降 真文诞敷
昭昭其有 冥冥其无
沉痾能自痊 尘劳溺可扶
幽冥将有赖 由是升仙都

九司的九司简介

九司、三省主理神霄府之政务,另有四府,则专司调兵遣将,制邪破狱,收摄群魔,其功能相当于兵部、刑部。《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曰:“北极紫微大帝统御三界,掌握五雷,天蓬君、天猷君、翊圣君、玄武君分司领治,天罡神、河魁神,是为召雷檄霆之司,九天流金火铃大将军、天丁力士、六丁玉女、六甲将军,是为节度雷霆之使。九天啸命风雷使者、雷令使者、火令大仙火伯、风令火令风伯、四目皓翁、苍牙霹雳大仙,是为摄辖雷霆之神。火伯风霆君、风火元明君、雷光元圣君,雨师丈人仙君,是为雷霆风雨之主,中有三五邵阳雷公火车铁面之神,中有负风猛吏银牙耀目飚火律令大神,狼牙猛吏大判官,五雷飞捷使者,五方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大将,五方蛮雷使者,三界蛮雷使者,九社蛮雷使者,实司其令,用赞其权。”
神霄雷霆的主帅即为天蓬、天猷、翊圣、玄武四大元帅,合称北极四圣。《道法会元》卷一六九曰:“夫四圣元帅者,妙德贯于三界,威灵建乎八弦,为斗罡之大帅,实北帝之雄神,部辖四天丁,考召诸魔鬼。”(77)《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说:“四圣元帅,永镇玉帝殿下,统摄三界妖邪,每岁常乃降于人间,察人善功,赐人昌吉,保持帝祚,覆阴群迷,断绝恶根,增延禄寿。”其《启清咒》曰:“仰启北方四元帅,束缚群魔大圣尊。披头仗剑伟形容,百万天兵常拥护。天蓬天猷除凶恶,翊圣真武赐吉祥。臣今伏愿降灵坛,一切灾厄自消散。”并讲述了他们各自的形象。
第一是北极天蓬大元帅,他“现三头六臂之威容,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院,如世之殿师,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阴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举仙官为任,使拯治阴魔,禁御万杀,承阳宣化,保宁山川,生育万汇,皆荷道化。”(79)同书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气、黑气,气中有五色气,从空降坛。”《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亦述天蓬英武仪貌:“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
考“天蓬”一名,本为星宿神之称。《道法会元》卷一七二说:“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谓顺支辰,总御阴阳,契合天地,主张造化,乘三明以应四时,随月建以定八节,历九宫也进退。”即是以天蓬为北斗九宸之首辅,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之政。
道书中首载天蓬者为《上清大洞真经》卷二,但已演变成为道教存思之身神。文中曰:“次思赤气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伏如天蓬大将,二神待立。”并附有存思图,其天蓬大将双手抱于胸前,身披金甲,面容英俊,其形象和善可亲,乃人体脑部泥丸君的化身。《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北斗七晨,一曰九星。泥丸九宫中有帝席,魂神魄灵,分化列位,隐名曰天蓬,亦曰太微神。事见《上道禁经》、《三匝斗内文》及《紫庭秘旨大洞天书》也。”凡欲修持天蓬大法,“须平旦入室朝修,未出户之时,以净水一钟,安神尺于水钟之上,俱置天蓬元帅真形前。次安九天宝印,在水钟下。然后二手结元帅印,存见五脏分明,六甲五脏分明,六甲六丁待卫。次存九晨自北方玄虚中来罩兆顶,紫气出于泥丸后户。盖于泥丸中有天蓬大元帅,长九尺,存之分明良久。先叩齿九通,念净天地神咒。又叩齿五通,念天蓬安神咒,咽津五过。毕,再叩左齿,撞天钟;后叩右齿,鸣天磬;次叩中间二齿,击天鼓,各七通。然后微咒之,务以数多立限,若至万遍,功德满足,邪鬼魔精凶恶妖怪,闻名即去,万病千殃,传言即愈,能令枯木生花,竭水涌泉,破五鬼疫疠,降六天故气,半天五酉、山魈妖狐,随咒绝其影响矣。用印封锁鬼洞,伐戮蛟螭,通达章词,无截遏之侮,吞佩贴镇,有起死之功。”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载天蓬咒,谓此咒属北帝煞鬼大法,内隐丰都六宫鬼神名讳,“鬼有三被此咒者,眼精自烂而身即死矣,此上神咒,皆斩鬼之司名,北帝秘其道。若世人得此法恒能行之,便不死之道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此所谓北帝之神咒,煞鬼之良法,鬼三被此法,皆自死矣。”天蓬大法自东晋以来,主要秘传于道教上清派中,继杨羲、郑思远、陶弘景、董大仙、北华仙人之后,初唐又有邓紫阳精通此法,并创道教北帝一派,天蓬的神格与地位亦大大提高,成为威震唐宋时期的北极四圣首辅。《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夫天蓬神咒出自《北帝玄变真经》,古今修学上道,无不先当授行。盖驱伏魔试之上法,不死致仙之径路。兼元帅真君门下有董大仙者,专于此道以成高仙,驱用直月五将,奏拜鹰犬灵章,助翼威神,斩馘小丑。及紫阳邓天师有倒持之法,七字密语,玉尺神印,流传尘世,功验难穷,无所不治。”
随着神霄派的兴起,以北极紫微大帝(北帝)为主尊的众多神灵皆被纳入神霄派神系。天蓬元帅亦成为雷部首帅,并出现了多种威猛忿怒的变相。《道法会元》卷一五六说:“祖师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姓卞名庄。三头六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物,黑衣玄冠,领兵三十万众,即北斗破军星化身也,又为金眉老君后身。生于周时,孔子称卞庄子,即其神与。元帅威猛,制伏妖魔。凡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役雷神。独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显验。元帅侧有从童,或骑夔龙,部领一气都统大将军,直月五将军,飞鹰走犬二使者,无义神王,威剑神王,战伐神王,聋兵哑将,黑杀洞渊,三十万兵,三十六大天将,无鞅天仙兵吏,并在煌煌紫云火焰之中。”或显四头八臂,亦大忿怒像:“身长千尺口齿方,四头八臂显神光。手持金尺摇帝钟,铜牙铁瓜灭凶狂。手执霹雳宰镬汤,雷震电发走天光。草木焦枯尽摧伤,崩山竭石断桥梁。倾河倒海翻天地,收擒百鬼敕豪强。捉来寸斩灭灾殃,吾使神剑谁敢当。”
在天蓬元帅的摩下有一大批猛将,重要的有天罡大圣:“身长百丈,素罗衣,披发,左手掐诀叉腰,右手执剑,跣足丁立,面紫色,三目,中目光明照耀天地,顶中出气两条,一青一白,青白中复出青赤气,如丝弥布天地。”有统兵主帅混元一气都统大将王煜:“顶通天冠,皂帻,金甲,皂衣,手执弓箭、戟。”有统兵四目老翁雷霆杀伐大将陶元帅:“老人相,四目,执柱杖。左有黄判官紫公,服金花,恶相,仗剑。右有雷使者,黄衣黄巾,绿吊敦靴,玉带。”还有三十六将,如九天杀童大将,“即北斗第八星,乃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天杀大神,青衣大袖弁冠,执戟,领兵万众,御制风颠百怪恶鬼。”高刁北翁神将,“即三洞天中三元神王、北都三杀大神,玄布缠头,皂衣大袖,左执金钟,右执玉锤,领兵万众,制御五瘟疫疠之鬼。”长颅巨兽大将,“即四天门王、四海龙王,有四万天兵将吏,人面鸟觜,头有一角虎,手执钟,龙足,领兵万众,收摄山精邪魅,制伏虫元蛇毒虫之鬼。”威剑神王大将,“即风伯雨师八风大神,五岳四渎神王,四海龙王,雷公神部八政雷兵八千人,迎云游天请雨存役之,青衣大袖弁冠,口吐青气,左执剑,右执牌,领兵制御客亡野死,依草附木百怪之鬼。”
北极四圣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条厄四圣妙经》说他位居“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领天罡之次帅,列下土之诸侯。”“上佐北帝,下临九州,肩生四臂,项长三头,身披金甲,手执戈矛,云随步发,海逐身流,红光杳杳,紫气悠悠,雄风 ,猛雾飕飕,真气宛转,星斗回周,千神自朝,五岳巡游,金童鼓吹,玉女歌讴,名列金阙,位镇丰幽,苍禽狮子,巨海蛟虬,三十万兵,从我周游,逢妖即斩,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无休,降临福气,涤荡无忧。”《道法会元》卷一七四谓其主治元景丹天府,领玄都蛟龙金龙驿吏万千,执印施符,救助万民,“气浊者以印上之,灵散者以符助之,亦可镇山川大泽魔鬼群集之所。”《太上三洞神咒》卷五亦曰:“紫微之敕,运动灵文,降行天地,帝君天蓬,紫微大帅,万神祖宗,天猷副帅,游行太空。”
四圣的第三位是翊圣元帅,亦名黑杀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妙经》说北极翊圣黑杀大元帅,“天庭位列,总三洞五雷之号令,掌八天九地之权衡,悯造化之枢机,僚真仙之将吏,无邪不断,何鬼敢当。摄大力之妖魔,逐流星之芒怪,光华日月,威震乾坤。”其《黑杀咒》曰:“走符摄录,绝断鬼门,行神布气,摄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将军,雷公霹雳,电激风奔,刀剑如雨,队仗如云,手把帝钟,头戴昆仑,行绕天下,搜提鬼神,九州社令,血食之兵,不许拒逆。”《道法会元》卷一七五谓翊圣元师主治元照灵虚府,有元照灵虚府印、丁甲合同印及六丁六甲符、三天五斗符传世。《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收有上清黑杀神符,并曰:“若黑杀真君闻龙蜃触符,即亲下伏之,若渡江海,用纸书佩之,不受水厄,大辟水怪,亦能镇宅,除灾驱怪。”
这位翊圣元帅因得北宋皇室的推崇,早在宋初即成为护佑宋室的大神。据王钦若《翊圣保德传》记载,建隆初年(960年)太宗命于终南山中筑上清太平宫,每逢三元、诸圣诞节,致醮祀神。于是翊圣真君经常降临,为人祛殄驱怪,不可胜纪。故官吏民众不远千里,“或驰诚遥祷,或斋洁,以祈真受,时有所闻。大抵多随其性习,加以训助。人臣依于忠,人子依于孝,清淳者示之格言,贪酷者警以要道,词甚平易,颇叶音韵。”如降言曰:“尽力事君以为忠臣,浊财勿顾,邪事莫闻,整雪刑狱,救疗人民,动合王道,终为吉人。积愆为咎,必有沉沦。众生本无形之性,配有形之躯,旷劫以来,不能自悟,自有无极世界不夜之乡,混合太虚,杳冥同理。”凡此类降言,内容涉及广泛,有讲修心观空,有论炼气养生,有劝善君臣民众,充分显示了道教度人济世的一贯作风,故甚得朝野上下的信仰与祭礼。 北极四圣的最后一位即真武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谓他乃“虚危分宿,壬癸孕灵,化身自金阙之尊,居位极玉虚之奥。玄妙极至,奚止于辅正除邪;正一所生,岂但于消魔护国。保劫终而制劫始,护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备德。”其《真武咒》曰:“干元有将,顶戴三台,披发圆象,真武威灵,助吾大道,龟蛇合影,身如山岳,四气朗清,金光赫赫,努目光明,牙如剑树,手执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见吾为血,化为紫尘,魁罡正气,是吾本身,天符通现,大保乾坤。”随着汉族民间对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与高涨,真武元帅后来又升格为玄武大帝、玄天上帝,成为与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
记载紫微大帝及北极四圣的神迹及道法的著作颇多,如《北帝说豁落七元经》、《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北帝紫微神咒妙经》、《上清北极天心正法》、《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北方真武妙经》、《玄天上帝启圣录》、《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等。《太上三洞神咒》卷五“紫微敕遣咒”曰:“紫微有敕,命魔摄凶,翻天撼地,震动虚空。琼魁元帅,天威天蓬,威灵气焰,万神祖宗。明元副帅,天猷天雄,自号赫奕,诸天齐功。翊圣大神,天灵太冲,内讳招摇,斩邪灭踪。真武大圣,天武天童,内名玄武,严摄北丰。北极四圣,显灵威雄,下游尘世,上登玉隆。”
今重庆大足地区珍存的道教石刻中,舒成岩第三号窟为紫微大帝窟,凿造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年)。窟正壁上刻一大帝,面西端坐于双头龙靠椅上,坐身高1 30米,肩宽40米,他头戴平顶通天冠,头两侧垂香袋护耳,身着圆领宽袖袍服,项下佩方心曲领于胸部,双手在胸前捧玉圭,两足着云头靴搁于方形踏几上,面慈无须,此即为紫微大帝。在主像的左右二侧,各立一护法神将,身高1.45米,均头戴束发金冠,冠侧有绳系于颈,身着铠甲,横目怒目。左神将三头六臂,面容狰狞,其左上手执帝钟,右上手举一兵器(残);中二手在胸前捧住一法印;左下手置于一龙头的双角上,右下手执一方天戟,戟尖有红缨下垂。右神将为一头四臂,面黑如炭,其左上手举一法印,右上手执钺;左下手握一绢素,右下手斜持宝剑,又有一龙蹲伏其右脚旁。这就是四圣元帅中的天蓬(左)、天猷(右)元帅。
在石门山第十号三皇洞(原名圣府洞),亦为南宋石刻。主像有三,面南端坐于双龙头靠背椅上,中央主神,头载平顶通天冠,冠侧有香袋护耳,内着圆口荷叶边中单,外罩宽袖大袍,项下系方心曲领,双足着靴,踏于方形几上,双手于胸前捧玉圭。容貌年轻英俊,其造型、服饰与舒成岩紫微大帝像十分相似,此当为紫微大帝。在紫微大帝的右侧当为玉皇大帝,其脸形长方,颌下有须;左侧当为后土地祗,亦呈庄严端相。在紫微大帝头部上方的岩壁上,一字排列着三个小圆龛,每龛内各有一天尊坐像,这就是道教最高的尊神——三清道祖。主像两侧左、右壁前,各立一位护法神将,身高1.94米。二神面目狰狞,头戴束发冠,身披胸甲,脚蹬战靴,披帛绕体下垂。左像为三面六臂,其左上手举法印,右上手握帝钟;左中手在傍执弓,右中手握二箭置胸前;左下手抓住一龙的左角,右下手拄宣花斧于体侧。右像为三面四臂,其左上手于胸前持物(残),右上手于腹前拄剑(残);左下手反执一长矛,右下手握拳砸于一龙头上。毫无疑问,他们就是天蓬、天猷元帅。
此外,左壁尚有六尊立像,其中第五像眼瞪目张,额敕束发箍,脑后有双飘帛上拂,身着铠甲,左手牵右袖袍,右手在腹前仗剑,赤足立于一龟背上,龟左侧有一蛇盘曲,十分明显,这是四圣中的真武元帅。其余的五尊造像皆着官袍朝服,形容端庄严肃,如上朝面圣之状,则当为五斗真君。惜右壁造像无乎全毁,但亦可推测当为翊圣元帅与五星真君,以与左壁诸神相配。在左壁的上层,还有二十八尊较小的造像,一字排列,即当为二十八宿星神,亦属雷部诸真。《太上三洞神咒》卷三曰:“仰启皈命天蓬将,摧碎群魔大力神,严驾夔龙降道场,赫奕威光动天地。二十八宿明星主,三十六部大神王。手持金剑斩妖精,掌持宝印除凶魅。帝钟摇响震天宫,驱雷掣电走纷纭。”大足石刻中的这几组道教造像,至今已有八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其题材丰富,造像精美,系统完整,神系清晰,且与众多道经所记一一吻合,十分珍贵。尤其是紫微三帝、北极四圣的造像,是我们至今为止所见到的同类题材的最古者,亦可谓道教雷法的神圣道场,凡研究、修持雷法者,皆当顶礼之。 三清圣祖、紫微三帝之下,则为神霄九宸大帝。九宸之中,又以神霄玉清真王为主尊。《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记述说:“吾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其次则有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宫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可丈人真君,九天采访真君,是为神霄九宸。”《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亦曰:“九宸,曰长生大帝、青华大帝、普化天尊、雷祖大帝、太乙天帝、洞渊大帝、六波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即元始九气化生也,故号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万物。”这九位大神多系神霄派的新造,为神霄派雷法之本尊,总号“雷霆九宸高真”。
依道经所言,九宸上帝之中以玉清真王的神格最高,他为元始天尊的小弟。老君曾告诉五雷君等曰:“卿等当知,昔在劫初,玉清神母元君,是浮黎元始天尊之后,长子为玉清元始天尊,其第九子位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为大帝统领,元象主握阴阳,以故雷霆之政,咸隶焉。”玉清真王自述其生平时亦说:“朕为浮黎元始天尊之子,玉清神母元君之男,玉清元始天尊之弟,太上老君之叔,儿妇日月,眷属星辰,奴婢风霆,车马云雾,出无入有,隐圣显凡,策空驾晨,乘空蹑梵,三官飚举,五帝景从,朕胡为尊,敢不自效,是故效心三界,戮力五行。”这里所说的“浮黎元始天尊”又称“元始天王”,始见于《枕中书》。内称元始天王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而生扶桑大帝、西玉母与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大庭氏、伏羲、神龙、祝融、五龙氏等是其后裔。其中扶桑大帝乃元始阳之气,主治东方,“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并方三万里,上有太真宫,碧玉城,万里多生林木,叶似桑。又有椹树,长数千丈,二十围,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名曰扶桑。宫第象玉京也,众仙无量数。玄洲方丈诸仙未升天者,在此。”据此,扶桑大帝乃元始天王之子,为东方之大神,且与神霄玉清真王没有关系。
考六朝道经《上清大洞真经》中所载诸神中有高上神霄玉清王,这当是他首见于经典。至北宋徽宗时,神霄派道士遂将其与扶桑大帝相融合,构造了一位新的尊神。《高上神霄紫书大法》序曰:“昔太空未成,元气未生,元始天王为昊莽溟氵幸大梵之祖,凝神结胎,名曰混沌。混沌既拆,乃有天地中外之气,方名混虚。元始天王运化开图,金容赫日,玉相如天,陶育妙精,分辟乾坤。乃自玉京上山下游,遇万气祖母太玄玉极元景自然九天上玄玉清神母,行上清大洞雌雄三一混化之道,生子八人。长曰南极长生大帝,亦号九龙扶桑日宫大帝,亦号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一身三名,其圣一也。”这位一身三名的玉清凝神金阙,思念世间一切众生三灾八难,一切众苦,又见九幽泉丰一切罪魂受报,生死往来如旋车轮,即谐元始上帝,恳请九霄宝录,愿以其神通,悯救“三界一切众生。元始上帝即敕太皇万福真君,以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护命秘法传付下世。”一部三卷,“皆梵气成文,九天太玄云霞之书。上隐万天之禁,中隐神仙万年之法,下明治人治鬼保国宁家之道。”
元始天王的其余几位儿子,皆有封号官品职任。次子封保生大君,任东华帝君职;三子封掌命大君,任蓬莱灵海君;四子封护命大君,任蓬莱公元大帝君;五子封明皇大君,任东井大帝君;六子封非卿大君,任清都大帝君;七子封南极大君。任清灵大帝君;八子封北台大君,任中皇大帝君。所谓“九霄总梵,八帝治天”。他们禀天王、玉皇之旨,分治九霄天境及三十六天狱。九霄天境皆为元始大梵之气化生,包括神霄玉清虚皇天、丹霄南极玉文天、碧霄太虚真极天、玉霄玉灵素华天、太霄太灵真元天、琅霄素灵皓元天、紫霄九灵上极天、景霄妙灵宝华天、青霄玉华无极天。“此九霄九天,皆混洞赤文之所开化,明焕妙梵,清英紫丹,上灵之秀而成天篆真文矣。故赤文化混洞,混洞化弥罗,总天元九气之道,下复九因,至八梵真王宫,亦此文之化也。”
从《混元赤文九光之气化生九天之图》中可知,神霄天位置中央,其余八天分布八方,为元始八帝所治领域。如东华帝君“任青霄好音元真宝耀天帝”,公元大帝君“任景霄至妙变空天王”,东井大帝君“任玉霄天王”。总之,九霄天境中的元始八帝变化无穷,名号亦多。故道书曰:“七九之道,千端万化,诸天高上之玉帝,皆八王之异号。”
元始八王之中,共有二位列职九宸之帝。即除玉清真王居其首位,尚有青华大帝居其次位。《道法会元》卷三曰:“东华青华大帝,亦名东极青玄上帝寻声救苦天尊。居东极青华宫,又名东极妙严天宫。”他就是道教神系中出入地狱,解厄赐福的大神太一救苦天尊。据《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载,在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天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此圣在天呼为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三界万灵众生,若遇危厄苦难,比如时遭疾疫,病痛缠绵;波浪所惊,鱼龙欲伤;值雷霹雳,风雨惊怖;六亲不和,兄弟乖疏;兵火作乱,风雨不调;邪精鬼贼,妄来所伤;胎孕不安,临产艰难;频遭枷锁,屡受冤牢;流滞地狱,未得托生,“但当存思,念诵圣号,便得解脱,出离囹圄。”
自宋代以后,道教中人对太一救苦天尊的崇拜十分流行,并深入汉族民间,得到朝廷的推重,从而成为“六御”之一。《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二四曰:“金阙虚无三清上帝,昊天六御宸尊。”即在原有的“四御”之上增补了南极长生大帝(即玉清真王)、东极青华太一救苦天尊。救苦天尊的圣相多变,或“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从随”;或“化一女子,身着火锦衬衣,披发跣足,蹑于莲花,手执金剑,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口吐火焰,绕于身形。”《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中讲述了丰都罗山的九幽之狱、二十四狱、三十六狱、一百八狱及阿鼻地狱、岱岳十八地狱、八万四千幽狱的悲苦情况,宣称众多罪魂冤鬼被拘其间,“煎煮身心,骨肉溃烂,苦楚难禁,动经亿劫,不睹光明。尔时救若天尊坐九色莲座,宣说真符玉册,颁行诸狱幽境,威光遍满十方,光明普照诸狱,赦宥罪魂,普使一切产厄、血湖罪魂,脱离苦趣。得睹阳光。”“已生未生,悉遂生成之乐;前化后化,俱蒙化育之深仁。”由此可见,太一救苦天尊拯救亡魂,超度众生的功德甚大,他的地位与影响,相当于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萨。
神霄九宸的第三位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他的神威亦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经》谓其主治玉霄府,“所统三十六天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官妙阁,四府六院及诸有司,各分曹局,所以总司五雷,天临三界者也。”普化天尊又号九天贞明大圣,道书谓其乃玉清真王的化身,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上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能力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恩被十方,德沾万汇,统天三十六,天天归宰制之权;历劫千五百,劫劫轸慈悲之念。苟运寸诚而称诵,当令万愿以克从。凡所希求,悉应其感。”
白玉蟾解释说:九天乃统三十六天之总司,正出雷门,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诸司府院之印,卿师使相,列职分司。“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检押启闭,管龠生成,上自天皇,下自地帝,非雷霆无以行其令;大而生死,小而荣枯,非雷霆无以主其政。雷霆政令,其所隶焉。”故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自浮黎元始天尊生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声普化天尊,天尊以历劫应化,随时示号,本元始祖劫一气分真,乃玉清真王九霄主宰,一月四辰,监观万天,浮游三界九洲万国,赏善录愆,是为普化,至大至贵也。”在中国汉族民间,雷声普化天尊的信仰非常普遍。《历代神仙通鉴》卷四谓黄帝得道升天后,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居雷城之中,“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时,真王亲击本部雷鼓一声,实时雷公雷师发雷声也。”《封神演义》载:雷部正神,乃闻仲也。因其证修大道,贞烈可悯,元始天尊特敕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之职,率领雷部二十四大护法天君。《西游记》中亦有雷声普化天尊应孙悟空之请,差邓、辛、张、陶诸师率领雷部众真,随大圣下凡施法。经过这些文艺小说的渲染,民众对雷声普化天尊的崇拜更加深入人心。
九宸之中尚有几位,如九天雷祖大帝居九天雷霆中宫,太一大天帝居紫微碧玉宫,六天洞渊大帝居洞渊中宫,可韩司丈人即青城丈人朱陵度命天尊,居青城可韩宫,九天采访使应元保运妙化真君居九天保运宫,又名紫玄景耀宫。他们各有神司,分理所治。如九天采访使,禀自然之气,监卸万灵,巡察三界,赏善罚恶,“佩九天采访南上真君使者金册、九元之剑,玉帝伏魔之印、九天真王之印、采访灵威摄邪之印,授北极天帝、五灵尊神、吏兵天丁之印,五百灵宫、五帝三官、三河四海、五岳四渎、九江五湖、十二河源、溪女吏兵之印,白鹤狮子拥御,青龙白虎护卫,六丁六甲侍列左右,九天仙女十二溪真陈奏乐部,扶桑大帝、阳谷神王、太极以为副从。”“威德备三清之法,尊崇亚天帝之位,采访之权灵通感应着于闻见,皆可考焉。则知真王乃天中贵神,所以分真宅灵,下镇洞天福地,利泽邦家,体虚皇以阐慈,代昊天而示化,累朝崇奉,缙绅信礼,士庶钦仰,灵贶昭彰。”

道教咒语大全

道教驱鬼咒语大全 道教驱鬼咒语大全
我是天目, 与天相逐。 睛如雷电 , 光 耀 八 极 。 彻 见 表 里 , 无 物 不 伏 。 急 急 如 律 令 。
五 星 镇 , 光 照 玄 冥 。 千 神 万 圣 , 护 我 真 灵 。 巨 天 猛 兽 , 制 伏 五 兵 。 五 天 魔 鬼 , 亡 身 灭 形 。 所 在 之 处 , 万 神 奉 迎 。 急 急 如 律 令 。
致 雨 咒 曰 : 五 帝 五 龙 , 降 光 行 风 , 广 布 润 泽 , 辅 佐 雷 公 。 五 湖 四 海 , 水 最 朝 宗 。 神 符 命 汝 , 常 川 听 从 。 敢 有 违 者 , 雷 斧 不 容 。 急 急 如 律 令 。
灭 瘟 疫 咒 曰 : 始 青 符 命 , 洞 渊 正 刑 , 金 钺 前 导 , 雷 鼓 后 轰 。 兵 仗 亿 千 , 变 化 真 灵 。 景 霄 所 部 , 中 有 威 神 。 华 游 谒 用 , 邈 处 述 规 。 测 禁 洞 加 , 希 渊 奏 明 。 礼 罡 大 ?, 陀 漠 子 持 。 凝 阴 合 阳 , 理 禁 邪 原 。 妖 魔 厉 鬼 , 束 送 穷 泉 。 敢 有 干 试 , 摄 赴 洞 渊 。 风 刀 考 身 , 万 死 不 原 。 急 急 如 律 令 。
净 身 鼎 咒 曰 : 灵 宝 天 尊 , 安 慰 身 形 。 四 方 魂 魄 , 五 脏 玄 冥 。 青 龙 白 虎 , 队 仗 纷 纭 。 朱 雀 玄 武 , 侍 卫 身 形 。 急 急 如 律 令 。
威 天 神 咒 :
吾 奉 威 天,
江 河 日 月 山 海 星 辰 在 吾 掌 中 ,
吾 使 明 即 明 , 暗 即 暗 。
三 十 三 天 神 在 吾 法 之 下 ,
使 东 即 东 , 使 西 即 西 ,
使 南 即 南 , 使 北 即 北 。
从 吾 封 侯 , 不 从 吾 令 者 斩 首 。
入 户 咒 : 天 朗 �� 清 , 三 光 洞 明 。 金 房 玉 室 , 五 芝 宝 生 。 玄 云 紫 盖 , 来 映 我 身 。 仙 童 玉 女 , 为 我 致 灵 。 九 �� 齐 景 , 三 光 同 。 上 乘 紫 盖 , 升 入 帝 庭 。
以下为布八卦时必须要念的!
一 拜 冀 州 第 一 坎 , 二 拜 九 离 到 南 阳 ,
三 拜 卯 上 震 青 州 , 四 拜 酉 兑 过 西 梁 ,
五 拜 亥 乾 雍 州 地 , 六 拜 巳 巽 徐 州 城 ,
七 拜 申 坤 荆 州 界 , 八 拜 寅 艮 兖 州 城 ,
行 坛 ** ** 入 中 宫 。
杀鬼咒
太上老君教我杀鬼,与我神方。上呼玉女,收摄不祥。登山石裂,佩带印章。头戴华盖,足蹑魁罡,左扶六甲,右卫六丁。前有黄神,后有越章。神师杀伐,不避豪强,先杀恶鬼,后斩夜光。何神不伏,何鬼敢当?急急如律令。
敕瘟咒
敕东方青瘟之鬼,腐木之精;南方赤瘟之鬼,炎火之精;西方血瘟之鬼,恶金之精;北方黑瘟之鬼,溷池之精;中央黄瘟之鬼,粪土之精。四时八节,因旺而生。神不内养,外作邪精。五毒之气,入人身形。或寒或热,五体不宁。九丑之鬼,知汝姓名。急须逮去,不得久停。急急如律今。
防鬼咒:人来隔重纸 鬼来隔座山 千邪弄不出 万邪弄不开
玄科禁祝 谨咒曰
天有三奇日月星 通天透地鬼神惊 若有凶神恶煞鬼来临 地头凶神恶......>>

道教咒语大全 这个太多了,建议你去看《万法归宗》,道教的经典,很多法术记载,还有就是《道藏》,《阴符经》这些都不错

道教咒语大全 百度搜索,道家八大神咒

道教的咒语有哪些? 落幡咒
幡悬宝号 普利无边 诸神卫护 天罪消愆
经完幡落 云旆回天 各遵法旨 不得稽延
急急如
玉皇上帝律令
九星神咒
九曜顺行 元始徘徊 华精茔明 元灵散开
流盼无穷 降我光辉 上投朱景 解滞豁怀
得驻飞霞 腾身紫微 人间万事 令我先知
土地神咒
此间土地 神之最灵 升天达地 出幽入冥
为吾关奏 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 名书上清
甘露咒
悲夫长夜苦热 恼三涂中猛火出咽喉
常思饥渴 念 一洒甘露水 如热得清凉
二洒法界水魂神生大罗 三洒慈悲水
润及于一切
斗母玄灵秘咒
玄灵节荣 永保长生 太玄三一 守其真形
五脏神君 各保安宁
延内真咒
天地同生 扫秽除愆 炼化九道 还形太真
百官纳灵 节节受新 清虚掩映 内外敷阴
度命延生 吉日良辰 金童玉女 为我执巾
玄台紫盖 冠带其身 使我长生 天地同根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万气本根 广修亿劫 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 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 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
诵持一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 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 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 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 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 覆护 急急如
玉皇光降律令敕
破地狱咒
茫茫酆都中 重重金刚山
灵宝无量光 洞照炎池烦
九幽诸罪魂 身随香云��
定慧青莲花 上生神永安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 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 侍卫我轩
破酆都离寒庭咒
功德金色光微微开 幽暗华池流真香
莲盖随云浮千灵重 元和常居十二楼
急宣灵宝旨自在天堂游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 香�k玉炉 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 仙旆临轩 今臣关告径达九天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 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 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 却邪卫真 喉神虎贲 气神引津
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 道�K常存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缚魅 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 无丧倾解
冤结咒
众生多结冤 冤深难解结 一世结成冤
三世报不歇 我今传妙法 解除诸冤业
闻诵志心听 冤家自散灭
罗真君神咒
神首循黑 道冥冥超至灵暗明期朔望
阳德晦 *** 高镇黄�蹉诿╆�耀霜铃
至心俟多福稽首讽真经
三光化食咒
浩精生法氤氲凝天中两曜共澄澈
五纬相交通三光焕已明宝凝三宫
帝乡会九老咽服百骸丰金华照光景
身与日月同念道上圣前万劫寿无穷
甘露法食咒
冷冷甘露食 法味食无量 骞和流七珍
冥冥何所碍 受此法饮食 升天登紫微
福德高巍巍 供食令清净 一切有为事
普皆成代命 拔汝三涂苦 施汝九玄庆
临当受食时 诸天皆赞咏 寒庭多悲苦
回首礼元皇 女青灵宝符 中山真帝书
一念升太清 再念皈虚无 功德九幽下
旋旋生紫微
回度往生咒
勤修大道法 精心感太冥 黄华真降
五脏结胎婴 幽魂生天堂 飞升朝上清
福慧无不遍 此食施众生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 内外肃清
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沐浴度魂咒
巍巍道德尊 功德已圆成 降身来接引
师宝自提携 慈悲洒法水 用已洗沉迷
永度三清岸 常辞五浊泥
荐拔往生神咒
尘秽消除 九孔受灵 使我变易 返魂童形
幽魂超度 皆得飞仙
救苦往生神咒
太......>>

符咒的道教咒语 幡悬宝号普利无边诸神卫护天罪消愆经完幡落云旆回天各遵法旨不得稽延急急如玉皇上帝律令 九曜顺行元始徘徊华精茔明元灵散开流盼无穷降我光辉上投朱景解滞豁怀得驻飞霞腾身紫微人间万事令我先知 此间土地 神之最灵 升天达地 出幽入冥为吾关奏 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 名书上清 悲夫长夜苦热恼三涂中猛火出咽喉常思饥渴念一洒甘露水如热得清凉二洒法界水魂神生大罗三洒慈悲水润及于一切 天地同生扫秽除愆炼化九道还形太真百官纳灵节节受新清虚掩映内外敷阴度命延生吉日良辰金童玉女为我执巾玄台紫盖冠带其身使我长生天地同根金光神咒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诵持一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金光速现覆护急急如玉皇光降律令敕 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刚山灵宝无量光洞照炎池烦九幽诸罪魂身随香云幡定慧青莲花上生神永安 灵宝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脏玄冥青龙白虎 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 侍卫我轩 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 香�k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 仙旆临轩 今臣关告 迳达九天 丹朱口神 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 通命养神罗千齿神 却邪卫真喉神虎贲 气神引津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 道�懦4�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缚魅 保命护身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 魄无丧倾 众生多结冤 冤深难解结 一世结成冤三世报不歇 我今传妙法 解除诸冤业闻诵志心听 冤家自散灭 玄灵节荣永保长生太玄三一守其真形五脏神君各保安宁 功德金色光微微开幽暗华池流真香莲盖随云浮千灵重元和常居十二楼急宣灵宝旨自在天堂游 太上老君教我杀鬼与我神方上呼玉女收摄不详登山石裂佩戴印章头戴华盖足蹑魁罡左扶六甲右卫六丁前有黄神后有越章神师杀伐不避豪强先杀恶鬼后斩夜光何神不服何鬼敢当急急如律令

道教的咒语有哪些?要有效果的 道教咒语多了,基本每一种法术都有对应的咒语。藏身法有藏身咒,定身法有定身咒,隐身法有隐身咒,五雷法有五雷咒,飞刀飞剑各有咒语,还有和合的退煞的缚鬼的烧鬼的镇鬼的,鞭龙的,祈雨的,雪山的,化龙的,变蛇的,兴云起雾的,尸解的,元神出壳的,还有哪些?几万种咒语难道要一一列举出来?什么叫有用?道教最讲究传承,没有传承就算把书给吃了都没用。所以,不要妄想在网上问几个问题就能掌握道法,这是痴人说梦。了解一下就行了,别去瞎想怎么运用。没有师父教,想破脑袋都没用。

道教咒语,有用的 10分 金光咒
天地玄宗,万�疟靖�。
广修浩劫,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受持万遍,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精怪忘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五�盘谔凇=鸸馑傧郑�覆护。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功效
全身宿病,一概消除,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头清眼亮,五脏清凉,六腑调泰,浑身舒畅,气力充足.这就是水火既济的真功,也正是采天地之正气,炼日月之精华。

为什么道教咒语比佛教的管用 因为道教是传承法,佛教是方便法。传承法很严格,因为法力本身就是一种能量传输。所以对学的人要求很严。而佛教是讲修心的,不过是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对人进行开导,佛经并没有法力传承,不灵是正常的。

道教的三十六改的咒语有哪些 我有:道教三十六解禳灾表文

道教有哪些著名的咒语? 八大神咒,,,

道教的敕咒是什么意思?要怎么做?只是念咒吗?要不要准备什么东西?_百度...

可捻诀后指着急符讼咒,并存思金光入符,一般符的敕咒多为书毕,将全身精气注于笔头,倒跺于符曰敕。至于法物的敕咒,如前所言,掐诀讼咒,并存思,旨在将精气注入法物。

北极四圣的真武大帝

北极四圣的最后一位即真武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谓他乃“虚危分宿,壬癸孕灵,化身自金阙之尊,居位极玉虚之奥。玄妙极至,奚止于辅正除邪;正一所生,岂但于消魔护国。
保劫终而制劫始,护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备德。”其《真武咒》曰:“干元有将,顶戴三台,披发圆象,真武威灵,助吾大道,龟蛇合影,身如山岳,四气朗清,金光赫赫,努目光明,牙如剑树,手执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见吾为血,化为紫尘,魁罡正气,是吾本身,天符通现,大保乾坤。”
自明代随着民间对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与高涨,真武元帅后来又升格为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在民间几乎成为与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
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王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因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玄天宝诰:志心皈命礼 :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佐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 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其二)
至心皈命礼,
虚危分宿,壬癸孕灵,化身自金阙之尊,居位极玉虚之奥,玄妙极至,奚止於辅正除邪,正一所生,岂但於消魔护国,保劫终而制劫始,护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备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通天祈佑、延祥涤厄、安和身命、北极佑圣真武大元帅、玄天元圣仁威上帝、金阙化身、证果终劫济苦天尊。
玄天报恩教主宝诰
志心皈命礼。
玄元应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怜我父母,日渐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礼帝为师,祈恩报本。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报恩教主。佑圣真武,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

孙悟空唯一请不动的神仙却是八戒的兄弟,这人是谁?

我们知道这个人就是真武大帝,可能很多人以为孙悟空请不动他,其实真相并非如此,如果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官官相护”,是不愿意得罪人而已,而所谓的“只是上界无有旨意,不敢擅动干戈。”只是它的推脱借口而已,不愿意得罪妖怪黄眉大王的主人弥勒佛而已,是尸位素餐的一种体现。

《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三界中鬼、怪、神、仙的故事,但是实际上都是人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唐僧师徒虽然干的是为人类造福的大工程,却也是困难重重,阻力非常大,所谓九九八十一难,其实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难,各路妖怪,大多数都跟三界的权势人物有关,而小雷音寺的妖怪黄眉大王其实就是东来佛祖笑和尚敲磬的童子,趁佛祖不在家,偷了佛祖的金铙和人种袋两件宝贝,虽说是下界成精,其实就是想参与唐僧取经项目。

可能很多人觉得如来和玉帝都无法降服黄眉大王,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他们只是联合起来给孙悟空出难题,让他学会屈服和求人,学会潜规则,不要动不动就把妖怪打死,因为是会得罪人的,大家彼此都想混口饭吃,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家里出几个“败类作妖”,所以彼此都有交情和把柄在,大哥别管二哥的事,这才是如来和玉帝不想管黄眉大王,并不是真的打不过,或者不知道他的来历,用一句话说就是“耍猴”。

而真武大帝更是如此,他在三界的任务就相当于执法部门,三界中的妖怪最后处罚都需要由他来完成,从他跟悟空的对话能看出来:

行者道:“保唐僧西天取经,路遭险难。至西牛贺洲,有座山唤小西天,小雷音寺有一妖魔……(原文省去),我无计可施,特来拜求师相一助力也。”

祖师道:“我当年威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后又披发跣足,踏腾蛇神龟,领五雷神将、巨虬狮子、猛兽毒龙,收降东北方黑气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

真武大帝最后说“我虽有这个能力,却没有玉帝和元始天尊的命令”,意思也非常明显,我要师出有名才行(潜台词:去开个证明,我才能办事,文件是这样定的。),我是专管杀妖的,但是你要证明他是妖怪才行,这个证明人就是玉帝或者元始天尊,这肯定能让我们想起“去证明你爹是你爹的笑话”。

在高老庄,当孙悟空幻化成高小姐,说邀请人来降妖吓唬猪八戒时,从他的表现中就能看出真武大帝的性格:“就是你老子有虔心,请下九天荡魔祖师下界,我也曾与他做过相识,他也不敢怎的我。”,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他们当时在天庭时就曾官官相卫,第二个是他知道真武大帝的为官之道,轻易不会为了这些事情得罪同僚,能够跟猪八戒做兄弟的,肯定不会是太好的官。

真武大帝在这里是一个媚上的角色,深谙为官之道,轻易不会得罪同僚,没有自己的主见,虽有实权,却不会灵活使用,为三界造福,说他尸位素餐并不为过,包括玉帝和如来,都是不愿意给弥勒佛难看,毕竟“打狗是要看主人的”,他们几个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耍猴”,把一个拥有降妖除魔决心的猴子耍得团团转。

孙悟空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其实已经非常明白这些道理,不再肆意妄为,遇到妖怪统统打死,当他成佛以后,这种现象会更严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