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子孙取名规律,朱元璋子孙起名规则

2023-09-22崇庆运势网热度: 14240

为什么朱元璋的儿子名字全部带木字旁,孙子有个别不是带火字旁?

一个人的名字到底重不重要?名字真的会起到所期望的作用吗?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在自己、祖先和子孙后代的名字上煞费了苦心。
1.给自己改名字
我们都知道黎明前黑一黑,说的就是朱元璋小时候给财主家放牛的故事。那时候的他叫朱重八,一个不像名字的名字。出身贫苦人家,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和尚。元朝末年,25岁的朱重八毅然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由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深得郭子兴敬重与信任,便把养女马氏(马皇后)嫁给了他,但军中将士因顾忌他的名字”重八”难听只呼其“朱公子”。娶妻生子又升官,可唯一却为自己的名字所累。于是他第一次给自己改了个名字 :朱兴宗 ,意思是希望自己能够光宗耀祖吧。

二年后,郭子兴病死,朱兴宗率部投靠更大的“红巾军”首领小明王韩林儿。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兴宗因战功被众将奉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位吴王。
此时的朱兴宗已不满足耀祖了,而是心怀天下势如破竹了。他又一次决然的改了自己的名字—— 朱元璋 !朱,即诛杀:元,即元朝;璋,玉制利器也。其含义及气魄令人不寒而栗。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春,颇具远见卓识并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为正副大将军率25万大军北伐元朝暴政。取山东,占河南,夺潼关,踏大都,攻汴梁,致元灭亡。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自此开创大明王朝数百年基业。
2.给祖先起名改名字。
朱元璋平定四海安顿好朝纲后,又遇到了头痛事!作为大明开国皇帝是要流芳百世千古的,其祖宗也都是要纳入皇室宗人谱的,可惜却没个像样的名字。

元朝统治腐败、简单、粗暴,特别是针对汉人。当时元朝有不成文规定,为了减少登记人名时的麻烦,所以汉人只能采用姓加出生日期做名字,否则不予登记。如此,朱元璋父亲即叫朱五四,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太祖朱百六,世祖朱仲八。

为了祖宗兄弟的名字进庙堂,朱元璋可是犯了难了。这时军师刘伯温 说皇上啊,令祖名字不好听可以改啊!于是乎,钦颁御旨,昭告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太祖朱百六,封明德祖;

曾祖朱四九,封明懿祖;

祖父朱初一,封明熙宗,

父亲朱五四,改名朱世珍,封明仁祖。

大皇兄朱重五,改名朱兴隆,封南昌王;

二皇兄朱重六,改名朱兴盛,封盱眙王;

三皇兄朱重七,改名朱兴祖,封临淮王;
3.给儿孙起名字 朱元璋共有一后十五妃一氏为其生子计二十六人。马皇后诞下东宫太子朱标后,朱元璋以道家五行东为木,木必秀于林,林成森,寓意儿子们能开枝散叶,兴旺发达, 故令所有儿子均以木字旁命名;而为了防其后代混乱,便于识别,又令刘佰温为每一位皇子派拟二十个字的辈分排序,规定所起的名字第三个字必须依照上一辈的五行相生并按 其顺序为“火、土、金、木、水”起名。
比 如长房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而他的儿子,也就是皇太孙即后来的建文帝则名字是 朱允炆 ; 后来发起“靖难之役”夺取侄子皇位的四房燕王朱棣的后裔世系派字为:“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㷕” ;

朱棣的“棣” 字是“木”字旁,所以他的儿子应该是“火”字旁了。 朱棣的儿子,后来的明仁宗叫 朱高炽 ——“高”是中间字,“炽”是“火”字旁。 朱高炽儿子,后来的明宣宗叫 朱瞻基 ——“瞻”是中间字,“基”是“土”字旁,等等。
明朝末代皇帝,也就是崇祯,叫朱由检——“由”是20个字里的第10个,“检”则是“木”字旁。 朱元璋每个儿子都有20个字,他们子孙取名都是按照这个规则的。所以,朱元璋的后人非常好辨识。
最后,至于朱元璋的孙子为什么有的名字就不是火字旁,说的是朱厚照吧?难道他敢违犯朱元璋的规定吗?非也!《明史·武宗本纪》:“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讳厚照,孝宗长子也。”“照”字的“灬”部分,属于“火”部首。这就像“水”属于“氵”部首一样。此外,“炤”亦可通“照”。
这不奇怪,因为朱元璋在世时规定,朱姓皇族子孙的起名必须按照五行相生的原则。

众所周知,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入皇觉寺为僧,后来参加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

朱元璋建立大明、称帝之后,在位期间实施了不少明智的政策,史称“洪武之治”。
草根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这么优秀?因为他学习能力很强,善于纳谏,而且重视文化建设。

例如他特意颁布了朱姓皇族子孙的起名法则,按照五行相生的原则,按这样的顺序循环取名: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核心原则是必须以“五行”为源,例如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名字都是以“木”为偏旁部首,例如朱标、朱棣、朱樉、朱棡、朱梓、朱杞、朱檀、朱柏、朱楠等。
再如,他规定,从孙子辈开始严格 遵照 字辈 顺序 。

为此他给儿子们度身定做了字辈。 按这个顺序,每一辈男性的名字里,用一个字就可以明确代表辈分。

例如 太子朱标的后代 字辈 是 :允 遵祖训,钦武 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 晟。

燕王朱棣的后代 字辈 是 : 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因而,明成祖朱棣的儿子属于“高”字辈,并以“火”字旁的字取名,就叫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朱高炽的儿子是“瞻”字辈,火生土,就以“土”字旁的字取名,就叫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墉等。朱瞻基的儿子,属于“祁”字辈,土生金,因而以“金”字旁的字取名,就叫朱祁镇、朱祁钰。
到了明熹宗朱由校这一代,名字里五行属“木”,于是就按照“木生火”五行相生的原则循环,回到“火”。而且下一代属于“慈”字辈,于是朱由校就给儿子们取名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

朱元璋对于朱姓皇族子孙的起名理念,在中国 历史 上罕见,法则很独特,也显得很有文化内涵。

但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这个原则后来遇到了尴尬。

随着朱元璋的子孙大量繁衍,开枝散叶,皇族人口数量倍增。

皇族在给孩子起名时,“朱”姓、辈分字是固定的,能发挥的只有姓名里的最后一个字。而最后一个字在考虑“五行”原则的同时,还要必须不重名、避讳。

由于皇族人口不断倍增,因此符合取名要求的汉字越来越少,成为稀缺资源,选择余地越来越小。到了后来,汉字字典成为摆设,朱姓皇族子孙的名字面临“无字可取”的尴尬局面。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后,朱姓皇族子孙想出了一种解决办法:造字!

于是,人们就会看到,庞大的明朝诸王世系,他们的名字很独特。其中不乏生僻字、不知道发音。这些生僻字,大多就是造字的结果。

因而,早已成型、数量庞大的汉字体系里,在明朝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汉字。

按理说,这些临时造的字是朱姓皇族子孙专用的,加之生僻,一般人不用。这就会导致这些字只在明朝昙花一现,此后逐渐失传。

但是让这些造字者和明朝皇族子孙没想到的是,这些字在隔了几百年后派上了大用场。

19世纪中期,外国科学家们根据原子量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制成了由众多化学元素组成的“元素周期表”。随着新的化学元素不断被发现,这个元素周期表的成员不断增加。

清朝末年,著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翻译了一批西方科学方面的书籍。
当把英文版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翻译为中文时,他发明了音译加意译的命名方法,命名了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

也即,他把化学元素的英文读音中的第一音节译成汉字,作为这个元素的汉字名称。再给它加个与元素本身特性有关的偏旁部首。

气态元素的名字,都有“气”字头,例如氢、氨;固态元素都是“石”字旁,例如硅、硫;金属元素都有“钅”字旁,例如锂、钠、钙、钾等。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化学元素是个全新的产物。在翻译、命名过程中,徐寿也遇到了“无字可取”的尴尬局面。

最后,学识渊博的徐寿突发奇想,大胆采用了明朝皇族子孙的名字。

例如“锂”来自“内丘王朱效锂”,“铍”来自“唐山王朱诠铍”,“钠”来自“瑞金王朱在钠”,“钾”来自“长垣王朱恩钾”等。
所以,无论是朱元璋给朱姓皇族子孙制定的五行相生的取名原则,还是徐寿将明朝皇族子孙的名字引入“化学元素周期表”,都彰显了汉字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明老朱家的子孙后代取名字为啥必须要带上这几个字?
对于这庞大的帝国,朱元璋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并实施了安排和措施,颁布了法律和法令,不论是士农工商还是渔林农牧。
在干完了这些之后的朱元璋考虑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制订了取名的原则和方法,他为二十四个儿子的后世各拟定了二十个字,除儿子全部单字木旁外,子孙后代均取双名,前一个字为朱元璋所取, 后一个字则必须为偏旁带五行的字,其顺序为 “火、土、金、水、木”;

如长房懿文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而他的儿子,也就是皇太孙后来的建文帝则名字是朱允炆;
而后来靖难四房燕王朱棣的后裔世系派字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㷕”;而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就叫:朱高炽、朱高煦。
朱元璋虽然对待大臣很严厉,但是对待自己的儿子却是好的很,而老朱家人口越来越多 开枝散叶也快,这就导致名字越来越不够用,但是老祖宗的规矩又不能破,于是随便找个字安排上五行偏旁就用上了,生生的起了一幅化学周期表的名字来。

这就是老朱家名字的由来,像提问者所说孙子有个别不是带火字旁应该是没有的。
意义就是,木象征着繁荣,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有木才能植根,才能枝叶繁茂,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繁荣昌盛、永世不绝。

按照五行取得,木生火所以儿子带木孙子带火。
朱元璋是一个思想很缜密的人,他花了六年的时间指导编撰了《皇明祖训》这本皇室典籍,又花了三年时间修改,改完之后又在十九年后重新更改,这本典籍涵盖了皇室成员的衣食住行等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朱元璋把他能为后代考虑的事情都考虑进去了,细节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凡帝王居宫,要早起睡迟,酒要少饮,饭要依时进,午後不许太饱。在外行路则不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在细节上的执着了。

朱元璋规定了后代的子孙要以木火土金水五行进行取名,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父子也。”所以朱元璋的后代都是带有这些偏旁的,到明末这些偏旁的字哪怕是寻找生僻字取名字也已经不够用了,哪怕是,所以就人为的造了许多不存在的自创字,这些字晦涩难懂,也算是一个特色了。
古代人起名都是严格按照顺序排的,常人如此,作为帝王家更应该遵守规矩,顺序是木、火、金、土、水,孙辈名字都有火,火字也有在底下的,人们习惯的叫四点水。

这种相生相克的起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爷爷永远克孙子

古代都有一个辈分排名,木字辈,下来火字辈,现在城市比较没有讲究,但是农村还是有这些的,男丁才排辈分,一个男的,算一丁,

明朝皇帝太子的名字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朱元璋的儿子们以木为旁取名,相传是因为木象征着繁荣,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枝叶繁茂,子孙后代方能繁荣昌盛、永世不绝。
从孙辈开始,其名字中的第三个字则要严格按照“火、土、金、水、木”的五行顺序来指定。
并且,朱元璋还为他后代预先取好了二十代的谱名,作为辈分排序,也就是说朱家后面二十代人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均以此谱名为据,第二个字则以五行为偏旁,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为序,轮流循环使用。
比如说,太子朱标后人的谱名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朱标之子是允字辈,火字旁,因此其子叫朱允炆,下一辈是文字辈,土字旁,所以其孙叫朱文奎。
后来夺取帝位的朱棣后人的谱名则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朱棣的四个儿子分别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由此往下,直至崇祯兄弟的名字分别为朱由校、朱由检,正好两个轮回。

朱元璋用五行给子孙起名,这跟后来的元素周期表又有什么关系呢?_百度...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上古时期,伏羲氏提出了八卦系统,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推演出八八六十四卦象,孔子为易经作注释为《十翼》。”

朱元璋的安排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又曾经在寺庙待过一段时间,身边还有一个易经大师刘伯温辅佐,所以他对五行八卦之类的学问非常尊重。为此他给自己的子孙在安排名字的时候,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安排。

朱家子孙名字必须要按照木、火、土、金、水为偏旁部首

很难想象,一个帝国的皇帝,居然如此崇尚易经文化,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却很少有人能够读懂其中的意思。

孔子作《春秋》,纪异而说不书。彼刘、董诸儒之学,颇近于术数禨祥,本无足述。班氏创立此志,不得不详其学之本原。而历代之史,往往取前人数见之说,备列简端。揆之义法,未知所处。故考次洪武以来,略依旧史五行之例,著其祥异,而事应暨旧说之前见者,并削而不载云。---《明史》

朱元璋本人的名字里,是没有五行的偏旁部首的,这没办法,因为当年给他起这个名字的义父郭子兴也不太信这些,并且朱元璋不是他的传人,所以也没必要计较。

可是朱元璋对子孙要求是比较高的,他认为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只有利用好五行的规律,那么朱家王朝就能够像五行一样,永远循环往复地传承下去,绝对不会中断。朱元璋的儿子们都以木字旁的字为名字,比如说太子朱标、永乐帝朱棣,他们的名字都是有木字的偏旁部首;朱元璋的孙子们都是以火字旁的字为名字,比如说建文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炽,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朱元璋的重孙们都是以土字旁的字为名字,比如说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的基字,其实就是土字底,所以没有违背祖训。

朱瞻基跟其他兄弟不同的是,他的名字里,土字旁是在底下,而他其他9个兄弟的名字里,土字旁都是在左边,比如说郑靖王朱瞻埈、越靖王朱瞻墉等等,都是在左边。所以一时之间,不少人认为朱瞻基的名字是比较特别的。明朝很讲究嫡长子继承制,作为明仁宗的嫡长子,朱瞻基当然是要特别一点,其他孩子要么是小儿子要么是庶出,自然就普通一点了。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这里面的顺序其实不一样

我们说五行的时候,常常会称之为金木水火土,因为这么叫十分方便。其实这是一种误导,真正的五行绝对不能这么说,因为五行相生相克,里面的道理比较深奥。既然是相生相克,当然是有生的顺序,也有克的顺序。所以五行的叫法顺序,其实应该要改一些。按照生的说法,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所以按照生的顺序来看的话,我们称呼五行应该是,金水木火土。按照克的说法,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所以按照克的顺序来看的话,我们称呼五行应该是,金木土水火。

所以说,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延续的方法,自然是要严格按照生的顺序来安排。金水木火土,朱棣生朱高炽是木生火,朱高炽生朱瞻基是火生土,朱瞻基生朱祁镇是土生金,朱祁镇生朱见深是金生水,朱见深生朱佑樘则是水生木,形成了一个生顺序的循环。

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必须要完美地避开相克的顺序,也就是说儿子不能克父亲,这样的安排,才能够使得子孙延绵不断。

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明史》

这当然是玄学的一种说法,朱元璋对这件事深信不疑。所以他在生前,已经为子孙后代们都安排好了顺序。这就好像在玩数独游戏一样,朱元璋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偏旁部首,只要子孙后代们,按照顺序相继把这些孩子的名字都给填出来就好了。

朱家子孙千千万,汉字根本不够用,所以元素周期表就出现了

第一个发明元素周期表的人是谁?肯定有人说是门捷列夫。当然了,的确是这位老兄,不过这上面元素的那些字,却是明朝朱家人发明的。

朱棣篡位以后,不允许任何藩王出来做事,只能待在家里生孩子。每生一个孩子就能领取一笔薪水,所以这帮诸侯王天天娶媳妇儿生孩子,反正国家养着。

而合诸人道,则有五事,稽诸天道,则有庶徵。天人相感,以类而应者,固不得谓理之所无。而传说则条分缕析,以某异为某事之应,更旁引曲证,以伸其说。故虽父子师弟,不能无所抵牾,则果有当于叙畴之意欤。夫苟知天人之应捷于影响,庶几一言一动皆有所警惕。以此垂戒,意非不善。然天道远,人道迩,逐事而比之,必有验有不验。---《明史》

久而久之老朱家的子孙就多的吓死人了。据说有些诸侯王一辈子居然生了超过一百个儿子,过年过节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根本就认不全自己的儿子。

这么多儿子,起名字成了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因为按照金水木火土的顺序给子孙起名字,这汉字根本就不够起的。要命的是,朱元璋不仅确定了名字第三个字必须要有五行作为偏旁部首,连第二个字都给各个儿子的家族安排好了。比如说燕王朱棣家族子孙的第二个字就是按照: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这样的顺序排下来的。

连第二个字的操作权都被剥夺了,后世王爷们给孩子起名字可就难上加难了。这该怎么办呢?这些明朝的王爷们倒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发明文字。反正那个时候对汉字还没有统计归纳,发明一个字只要申报一下,有读音、有写法、有意义那就行了。

于是乎元素周期表里的那些元素字就这么被发明出来了,比如说我们比较熟悉的绍武帝朱聿鐭他的鐭其实就是元素周期表里锇的旧称。

清朝末年的化学家徐寿从俄国把元素周期表引进回来想要翻译成中文,结果发现那些金属压根就没有相应的文字可以匹配,所以想到了朱元璋子孙的名字里有那么多带金属偏旁的字,便从中选取了大量的相关字。

起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还是教育要好

其实给子孙起名字,只要不是史珍香这类比较突出的,正常一点都是无所谓的。子孙能不能有前途,关键还要看教育到底是怎样的。

不是说学校教育能改变孩子一生,父母的教育才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只能传授知识给孩子,可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决定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一辈子浑浑噩噩,你看他那俩比较出名的儿子什么德行。朱常洛早逝,朱常洵重达三百多斤。朱常洛也不会教育儿子,所以导致朱由校只能做木匠活,而朱由检则疑心病太重。

再看朱元璋教育下的朱标朱棣兄弟,朱棣教育下的朱高炽,朱高炽教育下的朱瞻基,哪个不是明君呢?所以说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起名字的噱头还是别费心思了。

朱元璋26个儿子排名

朱元璋的26个儿子子孙起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分别是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明成祖朱棣、周定王朱橚、楚昭王朱桢、齐恭王朱榑、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荒王朱檀、蜀献王朱椿、湘献王朱柏、代简王朱桂、肃庄王朱楧、辽简王朱植、庆靖王朱栴、宁献王朱权、岷庄王朱楩、谷王朱橞、韩宪王朱松、沈简王朱模、安惠王朱楹、唐定王朱桱、郢靖王朱栋、伊厉王朱㰘、朱楠。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

朱元璋的手段

朱元璋让儿子们镇守北方边境,跟北元抗衡,要么让他们镇守内陆,镇压地方豪强,而最富饶的地区还在中央朝廷控制下,他的分封制,虽然被很多人所诟病,但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只是明成祖朱棣上位以后,对藩王制度进行大改,使其从供卫朝廷定位,成为混吃等死的存在,让藩王制度成为后世诟病明朝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至为冷酷。他对百姓、对大臣、对故交、对妻妾,都冷血无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孙面前,他却满面慈祥,温柔体贴得无以复加。为了确保子孙们生活幸福,他绞尽了脑汁。

明代皇子的名字

高楼之上君王的后代们必将继承帝位,而且千秋万载,厚德载物!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采用了传统的辈分命名法,提前给皇子和分封的王爷选取的二十多个有特殊含义的字作为辈分!

朱元璋给每个儿子后代的第二字都用二十个字规定起来,给朱棣后代规定下来的取名规则,以后每代子孙名字的第二个字,必须依这二十个字来轮,而第三个字,则按五行相生的原则来规定偏旁。

扩展资料

朱元璋给其他儿子家里的名字用字:

1、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2、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3、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4、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5、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朱元璋后代家谙二十代后取名规则

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按照"辈行"法则起名字.
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
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如“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
东 宫: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府址江苏南京)
秦 府: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府址陕西西安)
晋 府: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府址山西太原)
燕 府: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府址 北京)
周 府: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府址河南开封)
楚 府: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府址湖北武汉)
齐 府: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府址山东青州)
潭 府: (府址湖南长沙)自焚无子
赵 府: (洪武4年薨,是年三岁)
鲁 府: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府址山东兖州)
蜀 府: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府址四川成都)
湘 府: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府址湖北荆州)自焚无子
代 府: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府址山西大同)
肃 府: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府址甘肃兰州)
辽 府: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府址湖北荆州)
庆 府: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府址宁夏银川)
宁 府: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府址江西南昌)
岷 府: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府址甘肃岷县)
谷 府: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府址湖南长沙)
韩 府: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府址甘肃平凉)无子国除
沈 府: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府址山西长治)
安 府: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府址江西南昌)
唐 府: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府址河南南阳)
郢 府: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府址湖北安陆)无子国除
伊 府: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府址河南洛阳)
靖江府: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府址广西桂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