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观卦上,风地观卦详解所求之事

2023-10-14崇庆运势网热度: 14388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随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个曾仕强是人,让你看一看我解的随卦。也就是中国大陆人自己解的随卦。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安逸豫乐的人,必定会委随不振,所以接着是随卦

随遇而安 与时俱进

17、随卦 泽雷随

《随》(下震上兑)  第十七

刚来下柔动而悦,泽中有雷人宴歇;

出门贞吉交有功,安居守正求必结。

遵守正道防凶险,有孚在道有明哲;

善人信服吉祥事,王亨西山上穷绝。

【原文】 随:元亨,利贞,无咎。

【译文】随卦象征屈己从人,善择所随之意。其卦德下震动、上兑悦,内动之以德,外悦之以言,则天下人皆慕其行而随从之,故谓之随。物相随从之时则顺,故必大为亨通,并利于固守正道,而无所咎害。

随,《说文》:“从也。”随卦内动而外悦,人愿随从之意。

随指相互顺从,己有随物,物能随己,彼此沟通。随必依时顺势,有原则和条件,以坚贞为前提。随:元亨利贞,无咎。随卦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利益的、贞正的四种德性,没有灾咎。上口说下行动,言必行,言行一致,怒吼争吵,相随相从,无故追随,随众,跟随,天下的事物都要随时而动。这是随卦的本质含义。

程颐曰:凡人君之从善,臣下之奉命,学者知徙义,临事之从长,皆随也。

李光地曰:卦中上下象及诸爻居位,均反映刚下于柔之意,犹如以贵下贱,以多问寡,故名为随。然则卦义所主,在以己随人;至于物来随己,则其效也,非卦名之本义也。

《归藏易》称《随》为《马徒》卦。马徒,即周礼太仆职所称谓前驱的差官。
随,即随从。《周易》认为,随从之道,在于以“正”相随,随善而从。此卦六爻,初爻、五爻最为吉利。初爻以阳刚而谦居于阴柔之下,居仁择方,远交同德,所以“有功”;九五居中履正,广施诚信,所以天下人纷纷相随。可见守正迁善,竭诚向善,是“随从”之正道。六二心不能专,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六三舍轻就重,随从尊上,有求必得;九四被人随从,多所收获,但要心怀诚信,合乎正道,才能免于咎凶;上六穷亢,有背逆之嫌,必遭王者之师征讨。可见失时失正,是“随从”之所戒。所以《象传》说:君子要因此而随着作息规律生活。
人生中的正确与谬误,其实有时只隔着一张纸。
比如说,顽强与顽固,坚持与固执,夸张与吹牛等等。纸的这一边是正确,纸的那一边就不正确了。
固执,最初的成分也许是好的;但发展到最后,就不好了。固执给人的印象是,一条巷子走到头,不懂转弯,钻牛角尖。一般来说,钻牛角尖已经是固执的轻微症状了。
固执的根源,是不肯随和人家,不肯与大众和同。
固执己见的人,往往都是一孔之见的人,于己于人于事都不利。而随和、随从,是安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自己的需要。
人都是要摒弃己见,随和众人的。我们生活中的一条公理“少数服从多数”,就是这个道理。但并不是说少数就没有道理,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要想不固执,先要学会响应别人。
在生活中,自己先要虚心随和他人,然后他人也会来随和自己,能够互相随和,那么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说成功了一大半,但这种随和,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坚贞、纯正。如果没有这一条,那就不是随和,而是同流合污了。
《左传》襄公九年中记载,有一贵妇人穆姜,想要嫁人,前去问卜,得到“随卦”。卜者说:“随卦有出的含义,元、亨、利、贞,四德齐备,吉祥,可以出嫁。”但穆姜说:“这四德我一项也没有,与随卦的条件不相当。”这个穆姜后来好像是了。这个故事说明坚贞、纯正的重要。当然贵妇人重嫁,在当时是不纯不贞,但在现在是非常应该的事情了。
不固执,也表现在因应时势。
阐述这个道理,古人用最简单、最常见的大自然法则。宇宙万物,都宥一个阴长阳消,或阴消阳长的问题。阳长你就动,阴长你就歇。也就是说,白天你就勤奋工作,晚上你就回到家中好好休息。李光耀提倡的新加坡精神,就表现出因应时势的智他提倡新加坡国民在下班以后,回到家中好好休息,以利第二天的工作。因此,新加坡的夜生活一直不是很繁荣。以至泰国人说,新加坡是老年人的社会,不适合青年人居住。
在《易经》的概念里,阴阳都是广义的。阴阳也是互为转变的。这个时势的把握,全靠自己的内在与灵动。
固执多是封闭的产物。改变自己的固执,要在动中完成。
应当走出家门,与他人交往,扩大接触面。这样才利于破除己见,以群众为依归,随从大众的利益。
因为,随和是一种美德。做到了随和,自己的固执也就没有了。这种随和应该是一可以变通而不违法的原则;择善而固而不是同流合污。为了大众与大众的利益一我们要像向日葵跟随着太阳。
“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
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何为缘?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比如爱情:罗曼.罗兰说过:“你爱他时,他并不爱你;他爱你时,你又不一定爱他;你和他深深地相爱了,未必能在一起;在一起时,又未必能相依到老”。在爱情的世界里,遗憾和幸福是同时存在的,往往遗憾和痛苦多于幸福。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对你哪怕是相视一笑,这便是缘。也有的虽心仪已久,却相会无期。缘,有聚有散,有始有终。有人悲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缘是一种存在,是一个过程。
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要说对待生活,还是许志摩说得好:“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如此而已。”那么对待事业,“胜故欣然,败亦可喜”淡然处之,不也很好吗? 失之,并不防碍我们心境的明朗和快乐。如果想到没有事事如意的人生,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你就会有一份随缘的心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后的经验,是透支人生后的顿悟。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
生活中,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和迷惑:“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我?”“为什么有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是这样?”若从随缘的角度看,不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欢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缘分就是缘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在这繁忙的名利场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闲,放松身心,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你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活泼泼的,清静无染的菩提觉性。人们获得缘不是靠奋斗和创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领悟去判断。
随缘不变,则是不违背真理。庄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运行,既不能改变,也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顺天安命,鼓盆而歌”;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生活中,如果能在原则下恪守不变,在小细节处随缘行道,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随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要自己想通了,这天就无绝人之路,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亲人离去了,我们还可以时常回忆起往日的温馨,在心底里永远默默地怀念他们;恋人、朋友远去了,我们总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因为我们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事业失败了,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不经风雨哪里来的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记得有一个经典短信这样写着: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一定要努力;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把握现在,畅享人生!

待续............

‍

《易经》第二十卦 观卦启示:观下瞻上

《易经》第二十卦《地观卦》卦辞: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盥:指祭祀前净身沐浴,洗净双手的行为。荐:进献腥的熟的牲畜。
孚:指诚信。
顒若:指庄严肃穆的样子。
本卦的意思是:祭祀前先行盥浴,还没有到进献祭品的阶段,心中已经充满了诚敬肃穆的情绪。
人生启示:观下瞻上
风地观卦,这个卦是异卦相叠,下卦为坤,上卦为巽。风行地上,喻德教遍施。巽为风在上,坤为地在下。说明巽在上,为民办事,像风一样迅速,无处不到。地在下,表示地上的万物仰首观察巽的行为,产生敬重和羡慕的心理,决心学习巽的德才。由此可知,观卦本身是以敬重的态度观察和学习他人优点和长处的卦。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人也应当像风一样,无所不观,观察万物而得到更多的知识。
所以说,观者,是指观察和学习而言。观卦,指领导者要为人表率,高山仰止。观卦启示了观下瞻上的道理,在上者以道义观天下;在下者以敬仰瞻上,人心顺服归从。观卦属于中上卦。
前面的临卦也有察看的意思,而这一观卦也有察看的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杂卦传》中说:“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虽然这两个卦都是看的意思,但临卦的出发点是给予,而观卦的出发点是求取。,临卦的巡视是为了掌握老百姓的真实情况,最终目的是给予老百姓更优惠的政策,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观卦则是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观察天地运转及神灵的相关信息,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这种变化规律与哲理。简单来说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是探索未知而掌握知识。

观卦排在临卦之后,主要是它与临卦的含义相反的缘故。
风地观卦的卦画是下面四个阴爻,上面两个阳爻,与临卦的卦画排列顺序正好相反。临卦代表阳气渐长,观卦代表阴气渐长;临卦表示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卦则是探索未知掌握知识卦画上也是排列顺序正好相反。所以将观卦排列在临卦之后。“非覆既变”是《周易》排列八卦的特点,其内涵便是让人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让人懂得从双方面思考问题。这按现在的话来说就叫换位思考。
这一卦主要强调官员或领导要注意形象,才会受人敬仰。占此卦者,在事业上很顺利,生意也很赚钱。但是务必谦虚慎重,高瞻远瞩,尤忌短期行为。注意搞好人际关系,团结他人,在单位里要起到表率作用,所谓上行下效,你想要下级做到的,你自己首先要做到。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下属和同事。
在求名方面,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预见性和观察力,办事务必公正,实事求是,注意人心动向,关心他人,会取得功名

易经的智慧:乾坤两卦的感想

易经的智慧,通过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总结,揭示人的生命过程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规律。

卦:象,现象

乾卦:属阳,象天,延伸为创造、主动、积极、阳光、热情等,于人乾为男

坤卦:属阴,象地,延伸为配合、被动、消极、阴暗等,于人坤为女

乾坤两卦是纯阳纯阴,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是乾坤两卦相互为用的基础。

乾坤两卦的启示:对于我们人生不同阶段所处的状态,能够保持正确的判断和相应的调整,如:婚姻中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男尊女卑并不是男的尊贵女的卑微,男人是一家之主,在养家护家主持外事中是主导者,女人在操持家务处理家庭关系中是主导者,所以,夫唱妇随是夫妻双方达成共同意向的前提下,分工不同而已!并非凡事以男人为主女人必须服从(大男子主义者),也不是女人跟男人一样平分天下(女强人),懂得了刚柔并济,才能处理好家庭事物的道理!

从易经乾卦看人生智慧,关键看自己

对于易经,孔子还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四十而闻易,可以无过矣。”意思是说,四十岁如果看到,领悟到易经的道理,大概就会没有过错了吧。

易经,是一本知识的书吧,虽然它作为测试的一个工具,在测试中有重要影响,但它的测试,只是一种参考建议,不能成为人的主观方向,这就是会测试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思维的变化,传统的文化似乎变得百无一用,这是多么令人惋惜呢。古今中外,其实人们现在用的,学的,几乎都能在易经中,找到根源,本源,只是人们每天在用这个道理,但却不明白罢了。所以孔子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亦。”在天看到的是现象,在地看到的是形状,百姓每天在用易经的道理,而每天都不知道,所以智慧的人在如今是少之又少呀!

从易经的第一卦“乾卦”可以很精髓地让人感受到易经智慧的博大精深。

易经“乾卦”: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上九: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四:跃龙在渊,无咎无誉。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潜龙勿用,无咎。

从顺序来看的话,可以这么理解:
在弱小的时候隐藏起来,默默无闻,等待时机的到来。
每天像早上的太阳,充满活力,见到德高望众的人积极的请教。
君子白天晚上的学习,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提高但也没有大的危险。
迷茫当中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的时候,可以换个方向,往上走或往下走。
有所成就时,不可狂妄自大,做事要使人信服。
不要太过于功利,脱离民意,到众叛亲离才来后悔。
生活就是要相互顺从。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当然啦,生活的一切还得是靠自己去努力拼搏,才能拥有的。

图解易经的智慧—经部的目录

图解经典70:图解易经的智慧(上)经部-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
《易经》中“卦”的智慧
《易经》中“爻”的智慧
人类智慧的源泉——《易经》
易学人物继承表
宇宙在手 万法由心
编者序:人生智慧的宝藏
本书内容导航
第一章 读易必备的基础《易经》的起源、影响及基础
第1节 易学源流浅说:集上古文明之大成
第2节 天干与地支:古历法的符号系统
第3节 河图与洛书:宇宙魔方
第4节 无极与太极:世界万物之源
第5节 两仪:处处有阴阳
第6节 四象与五行:天地四季与五种物质
第7节 八经卦:世界最初形成的八大元素
第8节 六十四卦:易学最深奥的部分
第9节 八卦纳甲与纳支:卦爻配干支
第10节 六十四卦与二十四节气:象征节气与卦爻
第11节 六十甲子:奇异的纪时方法
第12节 关于卦爻的一些术语:承、乘、比、应,错、综、复、杂
第13节 《易经》中的象:八经卦的物象
第14节 《易经》中的数:精细而完备的数字系统
第15节 《易经》中的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
第16节 《易经》中的占:奇妙的占断术
第二章 《周易·上经》的智慧 天地万物运行的哲理
第1节 卦一 乾 潜龙在渊的智慧
第2节 卦二 坤 厚德载物的智慧
第3节 卦三 屯 建功立业的智慧
第4节 卦四 蒙 教育启蒙的智慧
第5节 卦五 需 持之以恒的智慧
第6节 卦六 讼 解决争端的智慧
第7节 卦七 师 带兵打仗的智慧
第8节 卦八 比 交朋择友的智慧
第9节 卦九 小畜 积德行善的智慧
第10节 卦十 履 独善其身的智慧
第11节 卦十一 泰 小往大来的智慧
第12节 卦十二 否 大往小来的智慧
第13节 卦十三 同人 同人于野的智慧
第14节 卦十四 大有 自天佑之的智慧
第15节 卦十五 谦 卑以自牧的智慧
第16节 卦十六 豫 欢愉和乐的智慧
第17节 卦十七 随 随缘不变的智慧
第18节 卦十八 盅 改革创新的智慧
第19节 卦十九 临 居安思危的智慧
第20节 卦二十 观 观民设教的智慧
第21节 卦二十一 噬嗑 赏罚分明的智慧
第22节 卦二十二 贲 曲则有情的智慧
第23节 卦二十三 剥 防微杜渐的智慧
第24节 卦二十四 复 休养生息的智慧
第25节 卦二十五 无妄 天雷无妄的智慧
第26节 卦二十六 大畜 日新其德的智慧
第27节 卦二十七 颐 自求口实的智慧
第28节 卦二十八 大过 遁世无闷的智慧
第29节 卦二十九 坎 习坎行险的智慧
第30节 卦三十 离 日月丽天的智慧
第三章 《周易·下经》的智慧 社会人生发展的哲理
第1节 卦三十一 咸 夫唱妇随的智慧
第2节 卦三十二 恒 立不易方的智慧
第3节 卦三十三 遁 不恶而严的智慧
第4节 卦三十四 大壮 非礼勿履的智慧
第5节 卦三十五 晋 失得勿恤的智慧
第6节 卦三十六 明夷 箕子之贞的智慧
第7节 卦三十七 家人 相夫教子的智慧
第8节 卦三十八 睽 感化恶人的智慧
第9节 卦三十九 蹇 反身修德的智慧
第10节 卦四十 解 赦过宥罪的智慧
第11节 卦四十一 损 惩忿窒欲的智慧
第12节 卦四十二 益 见善则迁的智慧
第13节 卦四十三 施禄及下的智慧
第14节 卦四十四 品物咸章的智慧
第15节 卦四十五 萃 观其所聚的智慧
第16节 卦四十六 升 步步高升的智慧
第17节 卦四十七 困 困境求通的智慧
第18节 卦四十八 井 求贤若渴的智慧
第19节 卦四十九 革 顺天应人的智慧
第20节 卦五十 鼎 稳重图变的智慧
第21节 卦五十一 震 临危不乱的智慧
第22节 卦五十二 艮 动静得宜的智慧
第23节 卦五十三 渐 循序渐进的智慧
第24节 卦五十四 归妹 成家立业的智慧
第25节 卦五十五 丰 盛衰无常的智慧
第26节 卦五十六 旅 明慎用刑的智慧
第27节 卦五十七 巽 谦逊受益的智慧
第28节 卦五十八 兑 朋友讲习的智慧
第29节 卦五十九 涣 拯救涣散的智慧
第30节 卦六十 节 适当节制的智慧
第31节 卦六十一 中孚 诚信立身的智慧
第32节 卦六十二 小过 行动有度的智慧
第33节 卦六十三 既济 功成身退的智慧
第34节 卦六十四 未济 成功在望的智慧
图解经典71:图解易经的智慧(下)传部-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
《易传》中系辞的智慧
《易传》中卦序的智慧
编者序:重新绽放《易传》的智慧之光
本书内容导航
第一章 《易传》概说
第1节 《易传》的内容:七种十篇
第2节 《易传》的作者:孔子十翼
第3节 《易传》与《易经》:传承不绝的易学
第4节 孔子与《十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第5节 如何读懂《易传》:开启易学之门的钥匙
第二章 《系辞传:上篇》的智慧
第1节 天尊地卑:乾道与坤道
第2节 设卦观象:君子怎样读《易经》
第3节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小大与险易
第4节 《易》与天地准:不违背天地之道
第5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日用而不知
第6节 易道之广大:无所不包
第7节 易其至矣乎:乾为道之门,坤为义之门
第8节 圣人以《易》解天下之玄妙:言应千里
第9节 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易经》中的数学
第10节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易》有“四道”
第11节 开物成物,冒天下之道:把握天下之道
第12节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履行诚信,顺应天道
第三章 《系辞传:下篇》的智慧
第1节 八卦成列:道从观察中来
第2节 八卦与人类上古进化史:《易》的演变过程
第3节 易者,象也:《易》的象思维
第4节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
第5节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殊途同归
第6节 乾坤,其易之门邪:古而不老的易学
第7节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易》的忧患思维
第8节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经世致用的学问
第9节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推衍万事万物的始终
第10节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内容详备,无所不包
第11节 《易》之兴也:殷之末世,周之盛德
第12节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第四章 《说卦传》的智慧
第1节 参天两地而倚数:揲蓍成卦法
第2节 圣人作易,以顺性命之理:顺应本性与命运
第3节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逆序而数
第4节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八个物象的基本特性
第5节 帝出乎震,齐乎巽:方位和季节
第6节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卦象的作用和意义
第7节 乾,健也:八卦之卦德
第8节 乾为马,坤为牛:八卦代表的八种动物
第9节 乾为首:八卦与人体各部位
第10节 乾,天也,故称父:乾坤父母与三子三女
第11节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万物类象
第五章 《序卦传》的智慧
第1节 《序卦传》一:上经卦序
第2节 《序卦传》二:下经卦序
第六章《杂卦传》的智慧
第1节 《杂卦传》通释:杂而不乱
第2节 《杂卦传》句解:两两对解之卦
附录
一、《易经》六十四卦原文
二、 《系辞传》

推荐个视频给你,《易经的智慧》,

http://hi.baidu.com/28gl/blog/item/a016f4a2540fdcbdcaefd0c9.html
世界文明讲坛《易经的智慧》系列节目(曾仕强主讲)rmvb 高清视频下载
2010年11月18日,曾仕强教授讲到第22集 情投意合。各位看官请稍休息,世界文明讲坛已换成另外的专题《品文化 音乐家的故事》。本系列如有更新(据称是150集),洱吧将在第一时间更新,敬请关注!
《易经的智慧》01 阴阳之道(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02 八卦定乾坤(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03 易经与命运(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04 破解占卦(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05 乾坤易之门(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07 乾卦六龙(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08 六龙御天(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09 孔子文言传(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10 阳极成阴(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11 地道柔刚(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12 乾坤之道(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13 始生之难(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14 蒙以养正(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15 需要等待(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16 待机之道(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17 争强好胜(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18 化除讼累(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19 师忧比乐(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20 师出正道(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21 亲比和谐(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22 情投意合(曾仕强)世界文明讲坛
《易经的智慧》讲座长达150集,历时半年,曾教授将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轻松幽默的语言,引领观众和读者自在挖掘《易经》这座智慧的宝藏!本书由《易经的智慧》电视讲座整理而成。这是曾仕强教授首次讲授《易经》64卦,教授告诉我们,64卦代表了人生的64种情境,掌握这64种情境的应对方式,趋吉避凶,是学习《易经》的基本点。此番曾教授针对《易经》原文来讲述《易经》的智慧,对《易经》原文晦涩难懂的语言进行了现代化诠释,赋予了《易经》全新的生命意义,这让更多徘徊在易学门外的人们,也能够轻松领悟那深邃而又简单易行的人生智慧。《易经的智慧》共分六部,第一部《从开天辟地到师忧比乐》,从乾坤定位开始展开,讲述始生之难,蒙以养正,待机之道,争强好胜,师出正道,亲比和谐等人生智慧。通过对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八个卦进行细致分析,引出卦象背后的大智慧。本书的智慧摘要如下:如何用三枚硬币来卜卦?如何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维看待每一卦的吉凶祸福?为什么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为什么做大做强不如做长做久?如何用乾坤之道处理上下级关系和夫妻关系?如何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什么需要不可以马上满足?为什么说打官司没有赢家?为什么《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究竟是什么,如何处理?……曾教授秉持一贯的幽默讲述方式,引用我们身边的大量案例,用浅近的语言娓娓道出深邃的智慧,引人入胜,更令人流连忘返。如果说《易经的奥秘》是打开易经之门的金钥匙,那么《易经的智慧》则是把握人生各个阶段的64个秘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