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财神是哪位菩萨的化身,黄财神是哪位佛的化身

2023-09-27崇庆运势网热度: 16622

黑色的菩萨是什么菩萨

五财神之一,黑财神。

佛教财神是谁

问题一:佛教中的财神是谁? 佛教财神大致有如下三种:
1 汉传佛教中有伽蓝菩萨关公,我们称为武财神。(深圳弘法寺里面有个伽蓝殿,就是供奉的武财神关公)
2. 佛教四大天王之中,有一位多闻天王,掌管天下财宝。是佛教中的财神。四会市六祖寺有个财神殿,供奉的就是这位多闻天王。
3.藏传佛教中,有五路财神――黄财神、白财神、绿财神、红财神、黑财神。

问题二:财神是属于哪个佛教派系吗 不是。
财神是道教的。
财神是道教俗神。中国民间供奉的招财进宝之神。相传姓赵名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在《真诰》中赵公明为五方诸神之一,即阴间之神。后在道教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民间亦有分文、武财神的,武财神即赵公明,文财神传为春秋战国之范蠡。另有以关帝为财神的,多为合伙经商者所祀。
但唐宋及其以前诸书如干宝《搜神记》《真诰》《太上洞渊神咒经》等,皆以为五瘟之一(见本卷《瘟神》)。直至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始称之为财神。《三教搜神大全》卷三云:赵元帅,姓赵讳公明,钟(终)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后在道教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问题三:像灶神,财神都是佛教还是道教? 这些准确的算道教的神仙。要是到佛教里,他们只会说神仙都是佛、菩萨的护法。真正的信仰一定是专一的。至于封神榜那个小说结构不要当真,基本都是杜撰的。《三字经》《孝经》这其实是儒家范畴。道教思想是出世入世两方面的,先修人道,后修仙道。佛教讲心性修学,一切由心生。道教修行讲究性命双修,好比灯芯和灯油,再有一定要积攒内功外行。佛教那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是阿弥陀佛做教主,观世音、大势至做接班人的。管我们这世界叫南瞻部洲或者阎浮世界,释迦牟尼佛是教主,后八百八十万年弥勒菩萨从兜率宫下来成佛,开启龙华三会。到处虚空法界都有佛菩萨。可说到底都是人修心成的圣人,教化大众。道教这以“道”为根本信仰对象,皈依道经师三宝。经典分为三洞四辅是二类。

问题四:佛教有财神吗? 佛教中也有财神: 1 汉传佛教中有伽蓝菩萨关公,我们称为武财神。 2. 佛教四大天王之中,有一位多闻天王,掌管天下财宝。是佛教中的财神。六祖寺有个财神殿,供奉的就是这位多闻天王。 3.藏传佛教中,有五路财神――黄财神、白财神、绿财神、红财神、黑财神。

问题五:财神是属于佛教的人物还是道教,还是传说中的人物? 主管财源的神明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道教赐封并不称为财神,而是在所官职上加封神明。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一种主管财富的神明。佛教里也有财神:北方多闻天王和善财童子。现代,为了迎合大家的心耽,还推出了网络财神和电子财神等。目前,我国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五位,分别是:范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晋商)、比干、赵公明。

问题六:王母娘娘 财神属于佛教还是属于道教 王母又称西王母又称金母,是正宗的道教大神;财神分为文武,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都是道教神仙!

问题七:谁是佛教中非常灵验的财神 就内地与 *** 而言,我知道的财神有六尊,都是护法神,一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又叫财宝天王;二是五色财神中的五位,分别是绿财神、黄财神、红财神、黑财神、白财神。(还有内地供奉的关羽也被称为武财神,不在这之列。)从受信众欢迎的程度来说,第一当数财宝天王,然后是黄财神、白财神。
多闻天王是古代印度中的天神俱毗罗,因此又叫毗沙门天王,直译为“多闻天王”,“多闻”比喻福、德闻于四方。多闻天王别名施财天,意思是财富的赠予者。多闻天王镇守北方财宝库,可化成八尊骑马形象,在唐卡中被称为八骏财神。

问题八:佛教财神 尊胜佛母:也称佛顶尊胜佛母,密号除魔金刚,她能使五谷丰熟,使众生增长财宝,得种种福德和充足的财源,还能够净化修行者的罪业。
莲师财神: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密宗的始祖,为了让众生摆脱灾难和贫穷,积聚福德资粮,最终摆脱轮回,而化现为莲师财神。他是一切财神的总汇,可称为财神中的财神王。
绿度母:绿度母是二十一度母之主尊,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也是藏密中最美丽的女神。她能增长福德,成就富贵,是信众丰财自在,凡有求财宝者都能遂愿,是藏密中最易相应的本尊。
财源天母:财源天母又称财续天母、持世天母、雨宝菩萨等,是藏传佛教重要的女性财神,专司世间的财富,为五姓财神的佛母,能为众生带来财富与珍宝。
财宝天王毗沙门:毗沙门,即北方多闻天王,是藏传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财神,著名的财宝天王,能赐予信众无尽的资财。他既持护佛法,又专门管理天上的财库,因此也称为“财神护法”。
吉祥天母:吉祥天母也叫吉祥天或吉祥天女,旧称功德天。她是藏传佛教中极重要的女性护法神,因为吉祥天母象征幸运和财富,所以又被称为财富女神。她主施福德,能满足众生所需的资财,是众生得到快乐。
五姓财神之黄财神:五姓财神称五姓藏巴拉,包括白财神、黄财神、红财神、绿财神、黑财神,是五方佛各部主所化现出来的。黄财神是五姓财神之首,主司财富,能使一切众生脱与贫困,财源广进。
白玛哈嘎拉:白玛哈嘎拉由大黑天转化而来,是藏传香巴噶举与萨迦派的财神及智慧护法,他能为众生带来财富且不像一般世间财神护法一样产生障碍。大黑天是 *** 密宗护法神之首。白玛哈嘎拉则是大黑天所有变形中最受欢迎的财神护法。

问题九:财神爷是 仙家还是 佛家 属于仙家,可是佛与仙家也是同盟。。= - =

问题十:财神是佛教还是道教 财神属于道教还是佛教 财神信仰本来属于民间文化信仰,但是佛教和道教发展过程中都相应的吸收了传统民间文化的元素,所以财神信仰来源于民间信仰,现在成了佛道都有了。一般流行比较广泛的财神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种:文财神又有比干和范蠡两位,其中比干被道教采纳,另外道教还有的把赐福天官也当成文财神的;武财神又有关公和赵公明两位,其中赵公明被道教采纳,关公则是佛道两教都有。财神信仰其实不用严格区分佛道,只要我们自己诚心就行了,喜欢哪一位财神就看个人的缘分了。

黑财神和不动明王有什么区别?

不动明王是佛菩萨的化身,神和仙还是六道众生。

你好,师兄,你念黑财神咒有什么感应?咒语是什么

大黑天是至高天摩醯首罗天的化身,是娑婆世界之主,也是至高无上的神,楞严咒里面有写要皈依摩醯首罗天,大悲咒就是颂扬摩醯首罗天功德的赞歌,摩醯首罗天是音译意译就是大自在天,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大黑天也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个咒念做,nama samanda budananm,om mahakala ye suoha.念这个咒语要按照仪轨,先要严饰道场,把你持咒的地方可以是家里,打扫干净,收拾整齐,然后洒净,自己也要洗澡,刷牙,换干净衣服,然后焚香忏悔,供养三宝,然后至少念一千遍六字真言,然后发愿持这个咒,持咒时要观想,还要心里结坛,至少要念个三个小时。平时可以散念,心里一样需要观想。

太乙救苦天尊是全真还是正一

太乙救苦天尊是全真还是正一:首先其次最后太乙救苦天尊,全称是“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对积德行善、晓道明玄而功德圆满的人。太乙并不是太乙救苦天尊,只能说是以道教神明太乙救苦天尊为原型而塑造出的文学人物。太乙救苦天尊权力最更大,位列六御。为道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九阳之精所化,道炁化形乃又称太一救苦天尊。地藏就是个悲愤的老好人,看地狱道可怜下去救度,他自己并没有多大权力。
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相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是中国道教继承上古汉族民间信仰而来。道教说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来,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他同时也是地狱的最高统治者,各宗教中认为业果是最难消除与阻断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敌不过业力之说。但太乙救苦天尊却可以将业果与地狱业力的象征血池化为莲池,座下九头狮子一声吼,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也就是地狱的最深层。因此《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说:太一救苦天尊最尊最贵,最圣最灵。道盈十方界亦卽是太一救苦天尊所贯通,因此经中说“尔时救苦天尊徧满十方界”,与万物万灵,无异同,无间隔,因此有感卽应,此感彼通,捷于影响,因此太一救苦天尊能济度众生,“神通无量”,而确有其坚实的理论根据。道教以道而立教,名副其实,不亦宜乎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尔时元始天尊。在玄景之上。清微天中。九色玉堂。升七宝座。放大光明。普集万灵。与天教化。十方天尊。道君老 君。帝君元君。丈人圣人。万万仙众。俱来诣座。听宣妙法。於是梵王称善。帝释欣歌。仙乐自响。随光而至。
是时太上老君。身离玉座。步蹑莲花。侍於左右。玉女扶於曳裾。至天尊前。奏曰。臣等蒙师开化。受福天堂。施功无极。恩不可量。臣观三界之中。苦海之 内。无量众生。横遭厄难。罪网牵缠。异类羣情。难逃生化。臣不可住於太清。欲仗威光。分身三界。救度羣情。唯望至尊。观心慈愍。
於是元始天尊。微起法身。告老君曰。善哉。汝离玉座。惊怖万天。救苦救生。不须汝言。可还座中。吾为宣说。
天尊曰。万物吾生。万灵吾化。遭苦遭厄。当须救之。不须汝威力。化身救度。此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 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 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今告汝知。
老君重奏曰。此之威神。有无量变化。如何得至我师御前。 天尊告老君曰。汝可举声。唱太乙之名。使仙官齐咏。自然应化现身。於是老君众仙等。尊其教旨。齐声称咏太乙救苦天尊之名。
忽见。帝君班中。有童子一人。步步蹑於莲花。稽首至天尊前。奏曰。臣乃太乙。为我师开化说法。臣集相聚形。听宣妙音。天中快乐一时。地下动经万劫。三界之中。群生受苦。高声呼唤。苦哉苦哉。旋绕天尊礼拜。俯伏乞下天关。
於是众仙见童子奏对。泣泪滴衣。哽噎叹言。天上快乐。地下受灾。轮回报对。何时清闲。
天尊告太乙曰:汝行愿慈悲。众生受苦。依汝行愿。分身救之。童子喜笑。再拜而退。众仙观见童子化一天尊。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 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天尊化一帝君。蹑莲花。手执如意。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帝君化一。足蹑莲花。手放神光。上通九天。下通九 地。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化一女子。身著火锦衬衣。披发跣足。蹑於莲花。手执金剑。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口吐火焰。绕於身形。乘空而去。
老君奏天尊曰。此圣威德。变化救生。从何而有。甚劫修行。惟愿应机。为众宣说。天尊曰:此圣在天呼为太乙福神。在世呼为大慈行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 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汝是吾之气。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阳之精。甚灵甚灵。汝可秘之。不可尽述。
是时老君闻天尊言。闭目定神。弹指叩头。咒曰。
元元之祖气 。妙化九阳精 。威德布十方 。恍恍现其真 。
三九扬风出 。徘徊离始青。 恭敬生琼液 。奉之免渴饥 。
万灵当信礼 。八苦不能随 。积行持科戒 。提携证玉京。
尔时。天尊重告老君及诸仙曰。若有众生。时遭疾疫病痛缠绵。可以焚香。念诵圣号。看转此经。疾患退散。克获安宁。若有众生求官觅职。奸佞妄生。但当念诵圣 号。看转此经。自然嫉妒不生。高迁禄秩。若有众生泛涉江海。波浪所惊。鱼龙欲伤。可以存思念诵圣号。使得达岸。无有害伤。若有众生。值雷霹雳。风雨惊怖。 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神气亦清。魂魄不动。若有众生。父母师资六亲不和。兄弟乖逆。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看转此经。自感六亲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若有帝 王国主。朝生叛臣。兵火作乱。风雨不调。万民涂炭。怨地尤天。但当持斋念诵。看转此经。风雨便得顺时。叛臣败露。国泰民安。若有众生。为邪精鬼贼妄来所 伤。但存思念诵圣号。妖魅自止。鬼贼灭亡。若有众生山林往来。被虫蛇禽兽奔夺所伤。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禽虫自退。不敢来害。若有女人。怀受胎孕。临产艰 难。但当存思念诵圣号。自感真气佑护。无痛无伤。便生智慧之男。有相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团圆。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养性养命。但当存思念诵 圣号。看转此经。便得功行圆满。白日升天。若有众生。
频遭百锁牢狱之中。呻吟难诉。但当存思念诵圣号。便得解脱。出离囹圄。若有众生为七祖九先门人同学。夫妻男女。身殁之後。流滞寒庭。未得托生。但当存思念 诵圣号。自然出离阴境。便得生天。若有众生为冤家牵引。复连相缠。但当存思念诵圣号。冤家解释。後连断除。
於是。天尊告老君曰。此圣最尊最贵。最圣最灵。每月三九日。多降人间。常於净室中。焚香礼拜。柳枝净水。时花药苗。如法供养。自然寿满一百二十。五福常臻。八难远离。切忌灶下灰烬。石榴秽物。此为不洁。勿令触之。
天尊说经毕竟。大会之中。羣仙唱善。狮子能语。凤凰能言。鱼龙成人。枯朽还生。蠢动含情。福资皆遍。巍巍堂堂。皆得升仙。於是道君老君。无量众真。同声赞叹。今闻妙音。大获利益。奉辞而退。
太乙救苦宝诰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 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 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 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信奉的诸神之一。太乙,又作太一。道经说:太乙天尊居天界妙严宫,是专门拯救堕入地狱之人的大神,若人回心向善,只要诚心祈 祷,并默诵“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圣号,即能得到解脱和救 助。道教在举行“超度”道场时,均要悬挂救苦天尊神像,以示接引,救济苦难。救苦宝诰,见《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内。
从前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迷信说法:这个世界分为三个空间,即天间、人间和阴间。天间是玉皇大帝和佛祖为首的神佛们的乐园,人间世俗中成仙得道、修行到家者也能上去。但世俗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福气,死后都得去阴间报到。人一旦堕入阴间地狱,尤其是十八层地狱,永世都不得超生。
为了救度地狱中受苦受难的众生,佛道两教专门配置了两位尊神主管教化,使之脱离苦海。佛门中有地藏王菩萨,而在道教里,则是太乙救苦天尊。 据称,不仅是被打入血池地狱的女性,凡是被打入地狱的人,只要他们的亲族或遗族带着太乙救苦天尊传授的神符向神祈祷,下地狱的亲人便一定能得救。
 换言之,太乙救苦天尊,就是拯救受苦受难之人,超度地狱鬼魂的最尊贵的天神。
太乙救苦天尊的来历
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古代道家哲学理论名词“太一”演变而来的。太一,本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一者,元祖也。养之不穷,用之不竭,能生万物,乃气之祖宗,造化之基也”。被称为“太一”的元气是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宇宙本源,是道家、道教最根本的信仰“道”。因此,也可以说“太一”即“道”。
 在崇尚鬼神的古代,人们将“道”的别称“太一”尊为天神,并用太一神名命名星辰。太一星属紫微垣,在紫微宫门外,天乙星南,今天龙座内,是一颗恒挂中天,永远闪烁的亮星。
 古人认为,有其星必有其神。居住在太一星的神灵自然是太一神。这样,由无形、无象、无生、无灭、无始、无终的元气“道”演化而来的至大、至空、至虚、至玄,概念抽象的、便于供奉的太一星神。故而,早在战国时楚国已有祀奉太一神的祠庙。汉武帝时,在长安东郊建太一坛,并建五帝坛于其周围,为五帝为太一之佐,礼祀太一。“天神贵者太一”。道教创立后,太一信仰即被道教吸收,并尊称其为“太乙救苦天尊”,将其纳入道界诸神体系,他都在玉清境,得策名学道,号令群真。
 中国古代称上、下、东、西、南、北六方为“”,亦称“六极”。道教将“、六极”作为教名称之一,宣称六极各有一位天神统御,称“六御”,亦称“昊天六御宸尊”。这六位大帝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统御万天
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统御万雷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统御万星
东极青华大帝————统御万类
南极长生大帝————统御万灵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统御万地
 六御中的东极青华大帝即太乙救苦天尊。天尊住在“青华长乐界,东极少严宫”,东极青华大帝因此而得名。
太乙救苦天尊的演变过程
 太一是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元气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在谷满谷,在坑满坑,弥满八极,无往不在,因而“遍满十方界”。太乙救苦天尊由太一神演变过来的,因而他积气成神,聚则成形,散则为气,也像元气一样,无处不有,无住不在,遍满十方,无所不能。所以,道教据此赋予天尊以全新、重大的职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道经《救苦诰》中称,太乙救苦天尊“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十方化号”即指太乙救苦天尊为便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化为灵宝十方救苦天尊。这“十方化号”是: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南好生度命天尊
东北度仙上圣天尊
西南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且看这位太乙救苦天尊:
 他救苦十方,济度人鬼,救苦救难,化身无数,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圣人、帝君,或为、天尊,或为金刚、神王,或为力士、魔王,或为道士、天师,或为老君、皇人,或为功曹、天医,或为男人、女子,或为文琥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或为风伯、雨师,总之“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称为太一福神,在世间称为大慈仁者,在地狱称为日耀帝君,在外道镇邪时称为狮子明王,在水府渊泉称为洞渊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贵、最圣、最灵,他于每月三、九日降临人间,普救众生。凡人在危急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凡人遭疾疫,重病缠身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疾病即愈,获得安宁;凡人求官寻职而奸佞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能神清气爽,魂魄不动;凡人亲族生怨,兄弟不和,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六亲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凡身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连绵,风雨失调,万民涂炭,怨天忧人之声此起彼伏,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就会风调雨顺,叛臣败露,国泰民安;凡人被邪精、恶鬼、匪徒伤害时,只要念诵天尊圣车,妖魁自止,鬼贼灭亡;凡人在山林中被虫蛇、禽兽追逐并受伤,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真气护佑,无伤无痛;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养性修身,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功行圆满,白日升天;凡人之七祖、九先、弟子、同学、夫妻、孩子身死而末得托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脱离阴间,得以生开,并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恨具足,母子团圆;凡人被仇家苦缠不休,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代解恩怨,握手言和。
 总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的确像生成宇宙万物的元气,无处不有,无所不能,时时刻刻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太乙救苦天尊显灵的故事
太乙救苦天尊还是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天神。所以,过去道士打醮、做道场、办丧事,都请太乙救苦天尊降临,施食众鬼,超度亡魂。
 这时,太乙救苦天尊由九头狮子推车,十侍弟子相随,金銮袈裟,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持九环锡杖,执玉明宝扇,有金睛独眼鬼跟随,亲自下到鬼城丰都地狱。丰都大帝、十殿阎罗王即刻虔诚恭迎。天尊用明扇煽三下,九环锡杖顿三顿,扇开丰都门,让金睛独眼鬼照耀光明,接引十类鬼魂出离地狱,同赴道场。天尊为地狱鬼众及各方孤魂野鬼讲经说法,用杨柳枝蘸金钵盂中的甘露水,施食鬼众,超度十类孤魂地狱苦海,或升临天界,或转人世。
 这里有两则太乙救苦天尊显灵的故事:
 十方院有个多才而善辩的道士张仁表与人交往甚少,因他常常说谎而受到人们的鄙弃。一次,他病了,被带地狱,正在危难之间,他记起平时常听人说,呼唤太乙救苦天尊可以得救,于是他高喊十数遍,拉他进地狱的判官小鬼们都笑了。他再呼唤十数遍,只见红光闪烁被簇拥着的天尊突然出现。天尊对他说,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本来你的寿数已尽,不得再回人间,现在给你七年,让你返回人世。不过,在此期间你要为我画像,广示天下,还要尽行善道。张道士听到这里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他遵循天尊之言,从此遍游四方,凡有道观他必定为天尊画像。如此过了七年,果然死去。
 同河口有个姓王的采药人,一天上山挖药,突遇大风暴雨,不小心从崖上滑入沟底,眼看生命垂危。这时,他大呼天尊,结果得救。还有一个故事,南阳有一位香客已在救苦殿烧香二十余年,一天夜里忽然梦见了自己已死多年的妻子。妻子生前犯了罪孽,死后被打入地狱,受到应有的惩罚。妻子见到丈夫后请求相救,并托梦说第二天早上鸡不叫时扒开坟墓,即可还阳,这男子便呼唤天尊,结果救了妻子。
 太乙救苦天尊原是道界诸神中仅次于三清的“六御”之一,后来为了符合道经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类,去掉此神及“长生大帝”,成为“四御”。
 在神灵信仰中有这样一条规律:一些神信仰逐渐衰落,一些神信仰又产生兴起。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无数,无处不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比佛门中大慈大悲、法力无边、观其声音、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产生还早。但到了近代,天尊名讳却只保留在道经中和道士诵唱的经韵中。他在民间的影响已远远不及观音。 
 原因何在呢?
 在人们心目中,东方女性是温柔、善良、贤淑、慈爱、极具同情心、怜悯心的典范。她们的品格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职更为协调,与男性相比,女性神救苦救难比男性神更为适宜,更受欢迎。观音菩萨是慈秀俊美的女性,而太乙救苦天尊却是威严端庄的男性。这大概就是后来太乙影响不及观音的缘故吧。
 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是,天尊头戴冕旒,身着朝服,“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于七宝芳骞林中之九色莲花宝座,周围有九头青狮子口吐焰,簇拥宝座。天尊天上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玉女侍卫身旁。

如何称颂太乙救苦天尊

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相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道教说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来,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据《太乙救苦护身妙经》[1]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耶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洲帝君,“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于七宝芳骞林中之九色莲花宝座,周围有九头青狮子口吐焰,簇拥宝座。天尊天上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玉女侍卫身旁。也有手持水盂、桃柳枝,足蹑莲花,圆光照耀等相显现。 由于他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每月三、九日降临人间,普救众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