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易经怎么看容易看懂,怎样看懂易经算卦

2023-10-06崇庆运势网热度: 0

《易经》入门,怎样读懂这本工具书?

最近写了几篇关于《易经》的介绍,朋友们都很感兴趣,有朋友留言说,都知道《易经》很牛,但真拿起来看了,发现《易经》文字晦涩难懂;结构千奇百怪;专用名词太多,直呼看不懂,现在就来简单介绍下,怎样看懂这本传统经典著作。

《易经》被誉为万经之首,大道之源、文化之本,涵盖了我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总源头。很值得仔细研读,现在就来分享下如何读这本貌似深奥的奇书:

第一步,了解《易经》的内容及其演变

首先第一步,想要读懂《易经》,想要知道它到底讲了什么内容!《易经》主要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

《经》是全书的核心,本质上讲《经》是一部占筮书,分为《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这个结构和其他传统经典不同,所以不好读懂。

《传》则是解释《经》的,更像一部哲学书。《传》共有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这里《彖》读作(tuàn),是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象》分为上下篇,是对《易经》卦名和爻辞的注释。

《文言》是对乾坤二卦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系辞》也是上下两篇,是对《易经》的整体评释,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和必读之篇。

《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杂卦》是从卦象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序卦》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总共十篇《传》,古人统称为“十翼”,表示《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当然《易经》最初的内容是没有这么多的,《易经》里的八卦最早是由远古时期的伏羲演化而来;之前还有两个版本,分别是炎帝神农所创的《连山易》和华夏始祖黄帝所创的《归藏易》。

但这两个版本年代久远,没有传承下来,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目前能看到的实际上是周文王所创的《周易》,他根据伏羲八卦,演绎出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之后文王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为《周易》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添加了爻辞。春秋时期的孔子,在《周易》后加注整理易传,成为易经的导读资料,形成《传》。

后世经过董仲舒、京房、邵雍等人的传播发扬,《易经》才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它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所有文化中,是中国文化的总枢纽!

第二步,熟悉《易经》的骨架及其哲理

《易经》的基础骨架源自河图、洛书,这是两幅古代流传下来的神秘图像,被认为是《易经》、阴阳五行乃至中华文明之源,太极、八卦、九星等术都来源于此。

《易经》的内核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它把对立统一的事物称为两仪,即阴阳。古人认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两者间存在着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这也是人类最古老的辩证法!

阴阳两仪在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中,演化出四象:少阴、少阳、太阳(老阳)、太阴(老阴)。象是形象、状态、象征和比拟的意思,在《易经》中,卦和爻的状态称为卦象和爻象。

天体的运行状态被称为天象,地面的地形状态被称为地象,春夏秋冬被称为四象,又叫四时,这也贴合了《易经》天人合一的观念!

古人根据自然界的感知,设计出卦象来表达自己对宇宙生成、日月与地球的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的认识,用代表构成天地万物的八种元素,总结为八个卦,后来在卦上加上文字说明,就形成完整的八卦系统。

熟悉了这些基础骨架,才能在后面更容易看懂具体卦象,分析具体演变规律,才能进一步研究《易经》的四大法门:象、数、义、理。

第三步,牢记《易经》的系统及其方法

最后再来看《易经》的核心理论,《易经》64卦,384爻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它就像一本工具书,遇到问题对号查找,所有人生课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先来看六十四卦的基本单位爻,每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不同的爻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排列顺序代表着事物的不同时期,爻的阴阳变化代表着事物的未来走向。

爻是效仿天地变化的符号,类似于现代文字里的“交”,代表“易”的变化交错,宇宙万物时时都在相互交流、作用,发生关系,产生变化。爻分为阳爻和阴爻两种,我们知道三个爻组成八卦,代表天地之间的八种自然现象。八卦两两组合,就成了有六个爻的六十四卦!

要注意的是,卦爻的顺序是从下往上数的,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古人以“九”代表阳数,“六”代表阴数,所以又把阳爻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把阴爻称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爻不但分为阳爻和阴爻,古人还将六爻分成三部分,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六爻为天。天之道表明阴和阳,地之道代表柔和刚,人之道说的是仁和义。这就是每卦之中包含天、地、人的三才理论!

知道了这个系统,再去读《易经》,就简答得多了。前面写过一篇 《易经》里的万物规律,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讲过六爻位的属性规律“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而在每卦中,爻与爻位的关系是判断事物走向,预测吉凶的关键。

阳爻应在阳性的位置上,阴爻应在阴性的位置上,这就叫做“当位”,反之自然就是“失位”,“当位”和“失位”是判断卦爻凶吉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在看每卦的六爻卦时,如果阴爻与阳爻紧邻,且阴爻在阳爻之下,就称此阴爻“承”此阳爻。下面阴爻承接、支撑上面的阳爻,这是有利的。就像一个明君需要众多的良臣的辅佐,需要民众支持一样!

和“承”对应的,如果阴爻与阳爻紧邻,但阳爻在阴爻之下,就叫做阴爻“乘”此阳爻。这是不正当的现象,就像乾天在上、坤地在下的自然规律一样,如果表示天的阳爻在表示地的阴爻之下,便是本末倒置,预示着不顺利,教反常的状况出现!

同样的,当阳爻位于阴爻之上,表示出“承”的关系时,对于阳爻来讲,就是“据”的关系,“据”有占据、压制、居高临下的含义,这就要看测试的对象是谁,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

而每卦中,相邻两爻在位置上的接近关系称之为“比”。比有对比、比较、亲近的意思,只有类似、有共性的事物才可以比较。在卦象中,只有相邻两爻才可以“比”,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一个阳爻与一个阴爻的“亲比”,肯定要比两个阳爻或两个阴爻的“敌比”要好!

在每卦中,初爻与四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最下位;二爻与五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中位;三爻与上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最上位。它们处在相似的位置上,可以相互理解、照顾、呼应,这种关系称之为“应”。应除了遵循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还有“物以稀为贵”的指导意义!

在每卦中,二爻与五爻被视为阴阳两种事物的核心,因为二爻在内卦的中间,是内卦的核心;五爻在外卦的中间,是外卦的核心,五爻的位置被称做君位、至尊之位,如果五爻是阳爻,就是“阳得中”,同样的,如果二爻为阴爻就是“阴得中”,这都是最吉的情况!

总结一下,《易经》的核心内容都在《经部》,包括各卦的卦象、卦名,以及对卦名的解释。首先是每卦的属性和卦象;随后是简单精练的卦辞,对这一卦总体吉凶做出判断;之后是与该卦相应的“彖辞”和“象辞”,后面还有六爻的爻辞,卦辞和爻辞是《易经》的精华,是判断吉凶的主要依据!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中就多次强调,学习《易经》要背会64卦卦序,熟记乾坤二卦的爻辞、彖辞、象辞,熟记《系辞上下传》内容,其实《系辞传》的内容四字成句,韵文美丽,琅琅上口,是很棒的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的文字!

怎么读懂《易经》?

从基础知识入手,一体,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爻,七星八卦,天干地支开始。要学习《易经》的哲理部分,首先要从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源泉开始研习,学习哲学部分只要简单的知道阴阳五行的生克之理就行,之后再来学习六十四卦卦象和爻辞。

基础打牢后,推荐三本进阶书,朱熹的《周易本义》、孔颖达的《周易正义》程颐的《伊川易传》,这三本是周易易理派的代表作。如要想学习象数,推荐读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这部书收集了许多汉代的经典之作。另外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老子》《庄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但一般认为它是秦汉时期融汇而成的作品。《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一般认为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关于《易传》为孔子所作的说法,宋代以来学者已有疑议。《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易经

怎样看懂《易经》

你真想看懂《易经》?我自己也是自学的,目前看了比较多,但是如果你是初学的,不要看原本《周易》,绝对看不懂!我建议你去看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列别传》。这里附上《易经杂说》开头的一些入门的解说,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觉得可以的话,可以自己到迅雷去下载,搜索“南怀瑾”“南怀瑾选集”或者“易经杂说”“易经系列别传”等等,很多资源都能下。
字是写的,卦是画的,所以我们叫作画卦。人类原始的时候没有文字,中国的原始文字都是图画,像“鸟”字,原来就画成一只鸟的样子,日月山水舟车虫鱼都是这样,可知中国文字的起源就是图画。卦的图案,每个卦都有三画,我们称为三画卦,卦中的画叫“爻”。为什么叫“爻”?“爻者,交也。”为什么“爻”就是交?这是说明卦在告诉我们,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停地发生关系,引起变化,所以叫作“爻”。
三乾卦的三爻,都是完整的—,这叫作“阳爻”(大家不要上当,我们中国人,一遇到“阳”、“阴”,马上产生一种神秘的观念,觉得奇怪,其实并不奇怪,“阴、阳”也一样的只是一种代号)。一画在中间断裂的如一,叫作阴爻,两个是相对的。
三个阳爻,完整的三画,为乾卦,代表天。三个阴爻,断裂的三画,为坤卦,代表地。在人来说,乾卦代表男人,坤卦代表女人,以一只手来说,手背是乾,手心是坤。由此可知,这只是一种不定的代号,也是一种数理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有很多方面的用法。
八卦的图案,乾卦代表天在上,坤卦代表地在下,画出来就是前面伏病逝的先天图,它的方位,和现代我们所用地图,上为北方、下为南方的情形,恰恰相反。八卦的方位,上面是南方,下面则是北方,它的图是这样的:

怎样才能看懂周易

据我的经验。我们之所以觉得周易神秘,主要是因为周易的一套思维模式与从小接触近现代西方思想教育中学习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异。
仅就周易而言,它主要是用八个卦象的结构特征来效法归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利用“天、地、山、泽(水泽)。水、火、雷、风”八大自然事物的相互作用的现象原理来统筹概括说明万事万物的道理。
为了少走弯路,我个人为你应该首先了解一下周易是什么东西,古往今来人们是怎样看待与运用它的。这方面的著作应该具有“科普”的性质。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糸转别讲》(但开始对书中的某些说得神秘莫测的方法可先放下不管,否则容易钻进死胡同。这两本书在网上都可以看),然后可研读一下《周易入门》--李一忻著。周易的注解书籍很多,但大体都差别不大,不妨多浏览几家的参合研究了解。
李一忻的周易入门中介绍了你下面应该走的路。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周易这一神秘文化。建议你把周易的各种预测方法(梅花易数、六爻、春秋古筮法等)当游戏来玩一玩了解一下它的作用形式即可。如果你想从中得到什么超人的本领,劝你在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之后多了解一下社会历史再三思而后行!
真心给你我的经验:靠不住!对绝大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当今的中国易坛“大师们”中有没有一个真能知道过去未来的其实是大有问题的)。但利用它们来了解体悟周易的象数本质来说也是必要的。南怀瑾老先生研究易经的精神我是很赞同的。
另外,八字命理等东西其实与周易几乎没有什么关系。那是另外一种系统,纯粹是算命术(天干地支五行是这些学说的灵魂。而周易的灵魂是阴阳八卦。当然两者在有些术数方法上有混合交叉的地方)。哲学上的成就与周易有天壤之别。你不用读懂周易,甚至完全不了解周易也可以直接学习它们。
其实周易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

怎么才能学懂易经

首先知识面要丰富,其次可以找有注释和图片的易经读,再次就是在平时体会生活,和易经里面的意思相结合,这样很容易理解,同时能够加深记忆!

如何学习易经

易经,其实是一门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易经的方式方法,来判断推导已经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就是占卜,实际上占卜术只是易经当中一个很小的分支。比如中医、气功、军事、数学等等诸多科学,都与易经有着紧密的联系。
要想学好易经,要改变一些思维方式方法。
我们现在使用的推导世界的方式方法是:数理化。数理化是现代科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科学表达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推导过程是用数学表达方式,用物理说明作用,用化学体现变化,并从规律和本质上得到重复性的验证。这种方式即使抽象的,也是直观的。而这种推导方式也有局限性,就是将事物越分越细,就像把整个科学归结为一片森林,然后细分为树木,再分为细胞、分子、原子等等,以至于在观察某件事物时,只看到了点而不能看到面一样。
而易经使用的推导方法是象数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方式方法却截然不同。主要是使用类比推衍变化。是由点到面的推导方法,比如:手面相,通过一个人的掌纹,来推导这个人的疾病,事业、婚姻、财富等等。再比如:一叶知秋的成语,通过一片落叶来推导秋天就要来了。再就是董仲舒、邵康节提出的天人感应理论,通过天象的变化,来推导出人间的事情,是用一种系统论的方法来观察世界。通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象,来推导世界万事万物。但这种方式方法也有局限性,就是推导出的事情是模糊的,比如:《黄帝内经》中可以通过某一年的气候、风向、温度的变化,来推导来年流行的疾病,但具体是那种病毒引起的疾病,就很难推导了。再比如:我曾经在网上和几位易友玩射覆表演,预测对方吃的是什么?通过时间起出的卦象是:水火既济变火水未济卦,推导出对方所吃的东西是红色的,水分很大的的东西,这样就出现了好几种可能,有西瓜、桃子,红色的苹果等等都符合以上特性,具体是哪一种就很难分清了,只能根据时令等选择其中一种,西瓜。虽然最终结果是对的,但通过卦象无法形象具体的推出就是哪种东西。
就像画画一样,西方的油画,主要是写实,可以把一个人,一件物,画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但却很难看出画的气势和意境。而中国画,不讲求形似,而讲求神似,就像齐白石的虾,起初画八条腿感觉不像,后来减了两条腿,成了六条腿,但出来的画更生动了。还有张大千的《千里长江图》将长江的气势和意境,全部描述到了一页纸上,如果通过油写实的方法,就很难做到了。
实际上,通过西方人和东方人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上可以看出一些不同。西方人看画是看细节,东方人看画是看整体。观察的太细致,无法看到整幅画的意境;看到整幅画的整体,却无法观察到画的细微之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另一种是逻辑方法的不同。西方逻辑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取法于亚里士多德,辩证逻辑取法于黑格尔。我们现在自小学习的思维方式,受西方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西方的推理方式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断形式。例如:球是圆的,篮球是球,所以篮球也是圆的等。而我国易经的推理方法是归类推理。比如:震卦,为春天、方位为东方,五色为绿色、五位为酸,五行为木、五脏为肝胆、人体为手、人为长男、动物为龙、蛇;形状为长,为动等等。这些都有曲直的特性,因为春天是木生长的时节,木是长形的,绿色的,人体中的手也是长的,人体中肝胆也是绿色的,龙蛇也是长的,春天万事万物都开始动了,这些都有类比性。
我认为学好易经首先要理解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古人所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