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占卜用的什么,诸葛亮三字算命

2023-10-11崇庆运势网热度: 8651

诸葛测字算命是什么?

诸葛测字算命
测字算命占卜术相传是三国时代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所作。诸葛亮每遇难题,必用自己独到的占卜法-测字。心诚,手净,焚香祷告,然后在纸上写三个字(这三个字,即是天灵与人心灵交流,也就是说,你的心事已得上天了解,而上天会对你作出指示)。占卜结果可以判断吉凶,难题迎刃而解。
诸葛亮测字
,共三百八十四爻,谶语句法,长短不一,寓意深远,对占卜者的思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吉凶,决定进退,是选择趋吉避凶的指南针。特别是那些正陷于彷徨迷惘中的人,更有一种拨开云雾,重见天日的豁然开朗感觉。

诸葛亮算卦

诸葛亮的占卜 是怎么学的 相传诸葛八卦为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具有神机妙算之称的诸葛亮所著,此书在民间世代相传,至今已历十七个世纪,小自个人荣辱,家庭得失,大至战役胜负,邦国兴衰,皆可测算,无不如神。读者如能坚持正确使用两三年,并作记录以便事后应验,可知此言不虚。
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上懂天文,下晓地理,料事如神,用兵用人,皆恰到好处。诸葛亮每遇难题,必暗自用一种独到的占卜法。心要诚,手要净,焚香向天祷告,然后,在纸上写三个字。这三个字,即是天灵与人心灵交流,也就是说,你的心事已得上天了解,而上天会对你作出指示。所以万万不可存「玩一玩」的心态。 原来诸葛神数亦是从易经中来,易经有64卦,384爻,神签亦有384签。诸葛先生通晓阴阳术数,其神机妙算的故事很多,相传刘伯温曾经经过一个破庙时, 庙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五百年前我诸葛亮,五百年后你刘伯温,过了我就是你,过了你又是谁。这是诸葛亮在考刘伯温,诸葛说,五百年前我就知道你了,你 知道五百年后的事吗?刘佰温当然也是知道的,并著有烧饼歌流传于世。民间有关诸葛亮的传奇很多,象草船借箭,为周瑜借东风等,都是其智慧和神机妙算的结果。诸葛亮深通易道,同时又有感于易经深奥,常人难以掌握应用,于是据易理创编了384首诗签供人们卜用,其在弘扬中华民族的瑰宝――《易经》,使其能直 接为广大民众服务方面是功不可没的。
诸葛八卦,共三百八十四爻,谶语句法,长短不一,寓意深远,对占卜者的思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特别是那些正陷于彷徨迷惘中的人,更有一种拨开云雾,重见天日的豁然开朗感觉。因此这是可以作为判断吉凶,决定进退,是选择趋吉避凶的指南针。
下面介绍诸葛八卦的具体预测方法。当需要预测时,意念始发,随心写三个字,这三个字,可以跟预测的内容相关,可以不相关,这三个字要随心而起,脱口而出,不能绞尽脑汁,斟酌再三,无论输入简体中文还是繁体中文,笔画数均按繁体笔画数计算(我认为在中国大陆用简体也灵)。然 后数其每个字的笔画数标于字下,如果笔画超过10画的,则去掉十位数,取其个位数,如正好是10画或20画,均当0计算,三个字连起来的数如果在384 数以内,则直接查对诗签,得到诗语,如果超过384数,则减去384数后再查对,若减384数后仍大于384数,则要再减一遍384数,没有需要减三遍 的。注意连笔书写的笔画按1 画计算。如果当时无意识笔画数错了,就按错的计算,将错就错反而是对的。集中精神,静心默想你要问的问题,从你的潜意识里给出三个汉字:比如“你好吗”,“我爱你”,“怎么办”之类必须是三个字 (个人整理出来的资料 并非复制)

诸葛亮会不会算命? 算三世》又名《正三世书》是三国时代诸葛亮所著,据闻诸葛亮为著此书足足花了五年多时间才完成。由于连年的战乱诸葛亮搬了数十次家。自此造这本巨著也不知所踪,近年来由于、、大陆等著名的玄学家们在研究和搜集算命书这些资料当中无意中以现失传已久的《算三世》是出自诸葛亮之手,这是一部集今生、前世、后生因果循环、生生不息的命理古典书

诸葛亮是怎么算命的他是用什么方法的,跪求各位大神告诉 那是小说编的。诸葛亮是家,和算卦一毛钱关系都没

免费诸葛亮算卦大全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的马前算命算是什么 有本书叫我家有本,可惜我不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你可找来看下

姜子牙,诸葛亮,是通过什么算命的? 说姜子牙神算看周易的请自重 不要秀下限 周易是文王的个人总结 姜子牙在文王作易经之前已经学会算卦 怎么能是看周易来算卦的 诸葛亮倒是有很大可能看过易经 他的算法被称为马前卦 有可能是在研习周易的基础上而来 古人卦算的方式基础是一致的 都基于阴阳二元论 但各有各的算法 再具体恐怕没什么人说的清了 一百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正因此 易经才能在不同人手里焕发不一样的光芒 有的人读的懂 有的人读不懂 有的人不止读懂还能在基础上自己演算

诸葛亮三字算命法 有困难,找百度!

老板三国演义诸葛亮算命是第几集 火烧博望坡!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伊始,即逢夏侯敦引十万曹兵,气势汹汹奔新野杀来,声言一阵擒刘备,活捉诸葛。刘备闻报,将剑印付与孔明,命众将皆听诸葛亮号令。于是,诸葛亮将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人一一派出城外,各个吩咐如此如此。
由于三往隆中,才请得诸葛亮出山,此后刘备与诸葛亮请好日密,自然冷落了关、张二弟,早就引起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的不满。现在大敌当前,眼看着一个年轻人发号施令,指东挥西,关羽忍不住问:“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张飞等人十分气愤,要看看这个诸葛亮到底有多大本事。诸葛亮在城里也没闲着,督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使刘备亦疑惑不定。读者自然也拭目以待。
结果,诸葛亮略施小计,在博望坡用火攻败曹军,终令关、张等人折服。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书中还有赞诸葛亮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然而,历史上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没有出山。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后,刘表使刘备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敦、于禁、李典等所领曹兵于博望。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一日,刘备伏兵于路旁,自烧屯营伪遁。夏侯敦不知有诈,率兵追之,为伏兵所破。原来火烧博望坡之战乃刘备亲自指挥,功在刘备,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三国志・李典传》亦记载了博望坡之战。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敦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敦率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敦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敦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拒《先主传》与《李典传》的记载来看,刘备虽此战获胜,但曹兵损失并不多。而且,《三国志》的《武帝纪》、《夏侯敦传》、《于禁传》及《资治通鉴》等均未记载这次战斗。说明博望坡之战的规模并不算大。由于刘备与曹兵交战胜绩较少,所以火烧博望坡之战才被《三国演义》大肆渲染。
另外,据《三国志》,博望坡之火系刘备为引曹兵入伏,伪遁前自烧屯营而起,非如《三国演义》所言先将曹兵引入伏内,后用火攻。
历史上的刘备多给人以家的印象似少军事才能,博望坡之战表明他还是一个军事家。而《三国演义》为表诸葛亮出手不凡,却将此战之功记于孔明名下,实为刘备不平
席匐历旖畅器{栋峤茧及者想c逸霰适查黧泰鍪

诸葛亮称骨算命法 (五两六钱〕
仁义之人,老来富贵之命
此格推来礼义通,一身福禄用无穷,甜酸苦辣皆尝过,滚滚财源稳且丰.
注解:此命为人性巧心灵,有口无心,事不保密,少年劳碌难免,志在四方,身心健康,前运乘阴少种树,怀才不遇,中限轻财,大举随行,移动得安然终日成,名声可望,旧业换新,名利享通,五人盆石皆白发,倾自心田此后昆,此命小事宜放松,方有子息,寿元八十二岁,卒于冬月之中.

(三两五)
生平福量不周全,祖业根基觉少传,
营事生涯宜守旧,时来衣食胜从前.
注解:此命为人品性纯和,做事忠直,志气高傲,与人做事恩中招怨,六亲兄弟不得力,祖业全无,早年驳杂多端,独马单枪,初限命运甚来,二十八九三十来岁末曾交运都说好,三十五六到四十犹如金秋菊迎秋放,心机用尽方逢春,末限交来始称怀,祖业有破后重兴,犹如枯木逢春再开花,妻宫忧虚无刑,寿元五十七,限至六十九,三子送终,寿元八十一,死于十月中。

诸葛亮算命法2000年之后的怎么推算啊 诸葛亮算命
诸葛亮根据《易经》三百八四爻,所编写了签诗,巧妙地组成字盘供人卜算。其内容神秘而不可思议,小至个人荣辱,家庭得失,大至战役胜负,邦国荣衰,无不如神。因此名声大震,代代相袭。明代后,该书被更名为《诸葛神薮》。
诸葛亮算命法2000年之后的推算

出生月的重量:
一月:6钱二月:7钱 三月:1两8四月:9钱
五月:5钱六月:1两6七月:9钱 八月:1两5
九月:1两8 十月:8钱 十一月:9钱 十二月:5钱
出生日的重量:
初一:五钱 初二:一两 初三:八钱 初四:一两五
初五:一两六 初六:一两五 初七:八钱 初八:一两六
初九:八钱 初十:一两六 十一:九钱 十二:一两七
十三:八钱 十四:一两七 十五:一两 十六:八钱
十七:九钱 十八:一两八 十九:五钱 二十:一两五
廿一:一两 廿二:九钱 廿三:八钱 廿四:九钱
廿五:一两五 廿六:一两八 廿七:七钱 廿八:八钱
廿九:一两六 三十:六钱搐
出生时辰的重量:
子时:一两六 丑时:六钱
寅时:七钱 卯时:一两
辰时:九钱 巳时:一两六
午时:一两 未时:八钱
申时:八钱 酉时:九钱
戌时:六钱 亥时:六钱
批注诗:
2两1:短命非业谓大凶,平生灾难事重重,凶祸频临限逆境,终世困苦事不成
2两2:身寒骨冷苦伶仃,此命推来行乞人,劳劳碌碌无度日,中年打拱过平生
2两3:此命推来骨轻轻,求谋做事事难成,妻儿兄弟应难许,别处他乡作散人
2两4:此命推来福禄无,门庭困苦总难荣,六亲骨肉皆无靠,流到他乡作老人
2两5:此命推来祖业微,门庭营度似希奇,六亲骨肉如水炭,一世勤劳自把持
2两6:平生一路苦中求,独自营谋事不休,离祖出门宜早计,晚来衣禄自无忧
2两7:一生做事少商量,难靠祖宗作主张,独马单枪空作去,早年晚岁总无长
2两8:一生作事似飘蓬,祖宗产业在梦中,若不过房并改姓,也当移徒二三通
2两9:初年运限未曾亨,纵有功名在后成,须过四旬方可上,移居改姓使为良
3两:劳劳碌碌苦中求,东走西奔何日休,若能终身勤与俭,老来稍可免忧愁
3两1:忙忙碌碌苦中求,何日云开见日头,难得祖基家可立,中年衣食渐无忧
3两2:初年运错事难谋,渐有财源如水流,到的中年衣食旺,那时名利一齐来
3两3:早年做事事难成,百计徒劳枉费心,半世自如流水去,后来运到始得金
3两4:此命福气果如何,僧道门中衣禄多,离祖出家方得妙,终佛念弥陀
3两5:生平福量不周全,祖业根基觉少传,营事生涯宜守旧,时来衣食胜从前
3两6:不须劳碌过平生,独自成家福不轻,早有福星常照命,任君行去百般成
3两7:此命般般事不成,弟兄少力自孤成,虽然祖业须微有,来的明时去的暗
3两8:一生骨肉最清高,早入学门姓名标,待看年将三十六,蓝衣脱去换红袍
3两9:此命少年运不通,劳劳做事尽皆空,苦心竭力成家计,到得那时在梦中
4两:平生衣禄是绵长,件件心中自主张,前面风霜都受过,从来必定享安泰
4两1:此命推来事不同,为人能干异凡庸,中年还有逍遥福,不比前年云未通
4两2:得宽怀处且宽怀,何用双眉总不开,若使中年命运济,那时名利一齐来
4两3:为人心性最聪明,做事轩昂近贵人,衣禄一生天数定,不须劳碌是丰亨
4两4:来事由天莫苦求,须知福禄胜前途,当年财帛......>>

诸葛孔明马前课的占卜方法是什么?

诸葛孔明马前课,是诸葛亮行军或出行时,随时用以占算凶吉福祸的一种简便方法。给您,帮助您自测预知,求个吉利,图个平安。
占算方法
以大安为起点是正月,顺时依次是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转两次即为十二个月。月上起日,日上起时,最终落到哪一名词上,即可看内容。例如:你想占卜农历三月初五辰时的吉凶。那么从大安起数到三是速喜,再从速喜上起日,数到五是大安。再从大安上起时,数到辰时{辰在地支中排第5位}是小吉,查看小吉的内容便知。




=诗:大安事事吉,求神在坎方。失物去不远,宅舍保健康。曰:行人身未动,病者主无妨。将
军怀旧原,仔细于推祥。


=诗:留连事难成,求谋日没明。凡事只宜缓,去者未回程。曰:失物南方见,急讨方称心。更
须防口舌,人中且太平。


=诗:速喜喜来临,求财向南方。失物申未午,逢人路上寻。曰:官事有福德,病者无祸侵。田
家六畜吉,行人有音信。


=诗:赤口主口舌,是非须要防。失物急去寻,行人有惊慌。=曰:鸡犬多做怪,病者出四方。更
须防咒嘴,恐怕染瘟疫。


=诗:小吉最吉昌,路上好商量。有人来报喜,失物在坎方。=曰:行人主便至,交易甚是强。凡
事皆和合,病者告上苍。


=诗:空亡事不牢,遇事无主张。求财无利益,行人有灾殃。=曰:失物寻不见,官鬼又刑伤。病
人适暗鬼,祈祷保平安。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三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以这个时代为背景的《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里面出场的人物数量非常多,而且大部分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诸葛亮预言了什么?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1

无力回天

这四个字说出了诸葛亮最终结局,为了主公鞠躬尽瘁,在诸葛亮去世后黄皓当道,而今已成残局,也就是说蜀国会灭亡。

火上有火

“火上有火”所表示的是炎字,也就是说诸葛亮预测司马炎会当皇帝,文中的“光烛中土”表示司马炎的江山不会维持太久。

扰扰中原

“扰扰中原,山河无主”预测中国会慢慢的出现混乱时代,每个朝代的命运都很短,文中所写天下将会是司马家族来进行开创。

十八男儿

十八男儿代表李渊,也就是说李渊将要从太原开始进行起义。另文中“动则得解”预测着,如果你约没有发起起义,那么很有可能自己就被消灭。

五十年中

这四个字所讲述的是在大唐晚年时一定会出现五代大乱,并且将会有八个不同姓氏的人成为皇帝,然而其中有五代皇帝都是昏君。

惟天生水

这四个字预测了宋太祖可以统一天下,并且百姓的生活富足,天下也非常安静。但是到了北宋末年时,天下会出现大乱,而百姓无法生存。

一元复始

预测在元朝即将灭亡时,汉国也出现分崩离析,渐渐的几个国家都会消亡,回到最初的状态。虽然经历很多朝代,但是也无法立足。

日月丽天

日和月合在一起表示的就是明,说明在不久的将来会改朝换代,并且成为明朝。在文中还有凡十六叶,预示着在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

水月有主

这四个字表明了清朝即将成立,但是清朝会毁于最后一个皇帝之手,也就是溥仪。在民国时期,虽然溥仪能够保留封号,但是皇帝已经被废除。

豕后牛前

“豕后牛前”预示着辛亥革命,文中的千人一口表示的就是,所以说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诸葛亮的预测也将成为现实。

四门乍辟

四门乍辟其实能够表现出诸葛亮当时也非常迷茫,认为中国能够走到这一步,其实还有很多未知数,剩下的事情很难解释。

拯患救难

这四个字预示着将会有一位圣人能够引导中国,让中国更为强大。虽然在过去没有中国这两个字,但是诸葛亮已经预示了自己国家的命运。

贤不遗野

最后的预言,也表示着世界的状态,人类道德会得到提升,而在世界上没有国界,所以也没有更多的算计,能够相互帮助。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2

诸葛亮的12字预言

在清朝时期的《万玉山房杂记》中,确实记载了诸葛亮去世前留下的12字预言。整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清朝年间,成都的武侯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倒塌。诸葛亮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大家对他都非常尊敬,不想诸葛亮的祠堂看起来这么破旧,于是当时的四川按察使便决定出钱对武侯祠进行翻修,这个按察使的名字叫作宋可发。

工人们在翻修武侯祠的时候,从地下挖出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面还写着有12个字,这可是稀奇的事情啊,于是工人们慌忙报告给宋可发宋大人。宋可发立马赶到武侯祠,也看到了这12个字,但他又搞不懂这12个字的意思,于是只能请高人前来指点!

12字预言: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

看完这12个字,估计大家会和宋可发一样,满头雾水。除了“龙复卧”三个字,能勉强可以理解为卧龙复生外,其他的字似乎都不好解释。最终还是大师帮我们解开了谜底!

“水月主”中的“水”字,可以理解为偏旁,而“月主”两个字合起来则是一个“青”字,这样的话,整个“水月主”三个字,其实指的就是“清”这个字。

“庚不大”三个字中,“不大”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小,而“庚”字加“小”字,组合起来则是“康”字。

“盖十八”三个字中,“盖”可以理解为宝盖头“宀”,宝盖头加上一个十八,则组合成为了一个“宋”字。

所以说,“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三个字组合整体理解下来,其实就是“清康宋”三个字。而这三个字,就正好体现了当时的年月,当时正好是清朝康熙年间宋可发担任四川按察使,而“龙复卧”指的就是卧龙的祠堂重新翻修。经过大师这么一指点,众人顿时明白了诸葛亮留下的这12字预言是什么意思了。

诸葛亮的意思就是说一千多年后的武侯祠,会在清朝康熙年间由宋可发指导翻修。明白这个意思后,大家不禁对诸葛亮更加崇拜了,没想到他在三国时期就算到了清朝时期的事情,简直是太厉害了。而由于这个故事太过离奇,传颂度很高,自然也就被记载到了《万玉山房杂记》中,流传到了现代。

诸葛亮的12字预言是巧合吗?

看起来,诸葛亮所留下的'12字,确实是准确地预言到了后续发生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事实上,如果我们了解了诸葛亮的生平,应该就能判断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了!

诸葛亮,生于181年,早年为避战乱,和叔父来到荆州,后来就一直在荆州种地读书,直到刘备三顾茅庐。当时的刘备,已经快50岁了,而诸葛亮,才20来岁,面对诸葛亮的侃侃而谈,刘备最终决定,相信诸葛亮,共图大业。

于是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占荆州,夺益州,最终成功地建立了蜀汉,成就了一代霸业。可好景不长,汉中之战后,关羽又紧接着发动了襄樊之战,结果让孙权钻了空子,直接偷袭了关羽的老巢,最终关羽战败被杀,荆州被夺,刘备被限死在了益州。

关羽是刘备出生入死的兄弟,最终被东吴所杀;荆州是刘备北伐的起跳点,结果被东吴所占,刘备再也忍不住了,最终决定,要和东吴开战,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刘备的想法是好的,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没有那么好,夷陵之战中,刘备大败,损失了大量的精锐,最终落得个白帝托孤的下场。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挑起了蜀汉大梁,对内,他稳定各方,重新恢复国力;而对外,他重新与东吴和好,约定一同进攻曹魏。在处理好这一系列的棘手事情后,诸葛亮开始带着蜀汉军队北伐了,要匡扶汉室,完成刘备北伐中原的梦想。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终诸葛亮也未能北伐成功,星落五丈原。而诸葛亮在临死前,对于自己的后事,是这样安排的!

《三国志》: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按照《三国志》记载来看,诸葛亮是让后人把他直接葬在定军山的,而且他的坟墓没有大修,只是挖了一个仅能放棺椁的洞,也没啥特别的陪葬品,可见诸葛亮对于自己的墓地要求是很简单的,不需要大操大办!注意,重点来了,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诸葛亮是被安葬在陕西汉中的定军山上,而并非是成都,也就是说成都的武侯祠其实是衣冠冢,并非诸葛亮真实的墓地!

既然武侯祠并非诸葛亮的真实墓地,诸葛亮自然也就不会留下12字的石碑了。那么这12字的石碑究竟是何人所立的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本文认为,这12字的石碑,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官员宋可发提前叫人放下去的!

明清时期,《三国演义》比较流行,而诸葛亮本来在正史中也是非常出名的,古人都想要青史留名,最快捷的方法自然是和名人粘上关系,于是这个宋可发就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戏,而目的嘛,很简单,青史留名!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都可以做到非常出名,人一出名,好事自然就来咯,说不定还能得到上级的赏识,升官发财!

诸葛亮预言了什么3

诸葛亮预言关羽之死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神算子这是公认的,而且诸葛亮生前预言过很多事情,有人曾透露称,诸葛亮当年早就算准了关羽之死,当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刻都惊呆了,据说诸葛亮预测过的还不止这一件事。

如果按正史来讲,关羽刚愎自用,心高气傲,再加上江东背后偷袭,他的死也有他自己的责任.如果按三国演义罗贯中的角度来讲,杀死关羽的是诸葛亮,刘备 曹操 孙权是帮凶.这只是阴谋论,也可能是罗贯中埋下的伏笔.关羽以死来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刘备、曹操、孙权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

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他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灯,比比皆是。

而最令人感到最神秘的无非,就是他的占卜术,诸葛亮每遇难题,必暗自用一种独到的占卜法。而他利用占卜术,预测的一些事情,好像无一例外都验证了。

诸葛亮马前课预言哪些大事

相传诸葛亮于军中闲暇时,写下了《马前课》。相较来看,诸葛亮的《马前课》比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其他预言书更容易破译,因为它非常规则,每课预言一个历史朝代,并按着历史演进顺序来描述。而其它讲历史大事的预言,因为有时候一个朝代有很多大事,而有的朝代大事则少一些,不规律,所以不容易和所预言的朝代对应起来。

《马前课》共十四课。前十课从当时蜀汉开始,一直到中华民国的诞生,非常准确。《马前课》第一课,诸葛亮讲「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曾经写过:「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是诸葛亮的自我写照,因为他知道汉家江山气数已尽,没有人能够挽救

所以《三国演义》里说「孔明六出祁山前,欲以只手将天补」,就是说他想靠一只手斡旋天地;「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就是说汉家江山到这个时候可能要完了;「长星半夜落山坞」指的则是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

所以,诸葛亮第一句话的「无力回天,鞠躬尽瘁」是讲他自己,后面的「阴居阳拂,八千女鬼」,这「八千女鬼」是个字谜,「八」加一个「千」加一个「女」加一个「鬼」,合在一起是个「魏」字,就是说蜀汉最后要被魏国所灭掉。

再往下一共有十四课,一课讲一个朝代。比如第四课,是关于唐朝建国的时候,卦说「十八男儿,起于太原」。这个「男儿」我们生儿子叫「子」,十八子加在一块是个「李」字,而唐朝便是李渊父子打出来的天下;「起于太原」,则因为李渊当时从太原起兵。

再比如第八课讲明朝,明朝是朱元璋打下的天下。这个卦讲「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世」。「日月丽天」也是个字谜,「日」加「月」是「明」,指大明朝,「其色若赤」的「赤」,是朱红色的意思,暗指朱家天下。「绵绵延延,凡十六世」,表示明朝一共传了十六个皇帝。

描写三国故事的三字词语

1.三国故事有关三字成语和四字成语

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盒稳葑呈坑⒂虏磺???啦唤怠?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合):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描写三国故事的成语

关于三国的成语 :

草船借箭、

初出茅庐、

七步成诗、

赤膊上阵、

三顾茅庐、

吴下阿蒙、

出言不逊、

作奸犯科、

锦囊妙计、

偃旗息鼓、

知遇之恩、

缓兵之计、

步罡踏斗、

鼓角齐鸣、

谋事在人、

力排众议、

舌战群儒、

万死不辞、

封金挂印、

养精蓄锐、

背若芒刺、

先礼后兵、

不出所料、

安身之地、

笑容可掬、

一面之词、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身在曹营心在汉

3.三国演义三字、四字成语

慢了一步,但把前面的统计了一下,还找了一些,记得给分哟

四字: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五内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吴下阿蒙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周郎顾曲 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回肠荡气

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 土崩鱼烂 如鱼得水

危急存亡之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如入无人之境

六字: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七字: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赔了夫人又折兵

太多了

祝你好运!

记得给分哟

4.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

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

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

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

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

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

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

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

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

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

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

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诸葛田”。

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

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

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

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

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

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

5.写出关于三国的三个成语,并概括小故事

偃旗息鼓

刘备派黄忠率兵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最后病死于哪里?(3字)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划中原,都以失败或不了了之结束。诸葛亮最后死于定军山的五丈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