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天象奇怪怎么说的,极其罕见的天象

2023-10-24崇庆运势网热度: 14159

苕木匠读《周易》(25):释乾:观天象以察时定节

观天象以察时定节:释“乾”
他们第二天抬上来的是一块写有如下几个字的黑板:

“(  )乾元亨利贞”

我们当然要从头开始讲。但是……哈哈,排在最前面的是《乾》卦的卦画“  ”。而光凭这个简单的卦画,我实在是看不出什么内容出来。既看不出它是如何产生的,也看不出它具有什么象征意义,更看不出它会如何变。都看不出来,又如何讲呢?所以,我决定暂时将它搁置起来,等有了己知条件后再来讲。好的是这个己知条件离我们并不远,就在《乾》卦卦辞之后。好吧,我们来先讲《乾》卦“乾元亨利贞”的卦辞。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一段卦辞,卦辞的内容表述了本卦的中心思想。由于卦辞和爻辞是表意清楚的汉字,所以卦爻辞当然应该是我们解读《周易》的最为可靠的依据。或者说,我们对《周易》本义的探求只能从卦爻辞这些己知条件入手,而不能凭空捏造,信口开河地乱讲。

我以为我们在解读《周易》卦爻辞时,至少需要注意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正确地理解字义,特别是主题词——也即我们常说的卦名的含义;二是准确地给古文断句;三是掌握作者写作的基本特点。我们首先说字义。先说“乾”这个字。

“乾”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没有的。《说文》中写作“  ”或“  ”。《说文》说:“乾,上出也。”段玉裁注:“此乾字之本义也。自有文字以后,乃用为卦名,而孔子释之曰:‘健也’。健之义生于上出,上出为乾,下注则为湿,故乾与湿相对。”徐灏注笺:“乾之本义,谓草本出土乾乾然强健也”。

有谁把他们的解释听明白了吗?许慎等人以为“乾”字的本义为上出、冒出、干等义。孔子以为“乾”字的本义为健、为天。后人还有将“乾”字解释为北斗星等。但“乾”字为什么有这些意思,他们都没有说出一个让人信服的道理出来,因此,“乾”字的准确含义也一直就是易学界没有讨论清楚的问题。其实,“乾”字的含义就藏在它的字形中。

观《说文》中所收“乾”字的古文字形,“乾”字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部分写作“  ”或“ ”。右边部分写作“乞”。左边又可细分为上部的“  ”,中部的“ ”或“ ”,下部的“ ”。其中中部的两种写法分别为古文的“日”字和“星”字。去掉这中间部分后,将上下两部分相合,则是东方苍龙七宿的象形。其中上部像角、亢、氏三宿,下部像房、心、尾三宿。有心的朋友们可以把甲骨文的“龙”字查出来对照,也可以找一幅古代的星图出来对照。认识龙星宿的朋友直接与天象对照更好,盛夏时节观察得最完整。

东方苍龙七宿正是日月五星运行的必经之路,而《乾》卦六爻的爻辞又正是以龙的变化为主题。依此,我们可以认为,“乾”字左边字符的含义应为:日月五星运行于苍龙七宿之中。

“乾”字的右边写作“乞”。甲骨文写作“三”、“气”、“  ”等,与“气”为同一个字,与八经卦中的《乾》卦卦画“三”也相同,意思是求。求什么呢?求“乞”字下半部的“乙”。《说文》说:“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阳气尚缰,其出乙乙也。”“乙”是草木破土而出之状。用什么来求呢?用“乞”字上部的“﹂”。此“﹂”应为古人竖杆测影的标杆。依此,“乞”字的本义应为寻求草木破土而出的时间,后来引申为乞求、气等义。这个气不是云气的气,是生命之源的气,也即阴阳之气的气,所以“乞”与“气”字为同一字。

由以上对“乾”字的字形结构所作的分析可知,“乾”字的本义应为:观察东方苍龙七宿的运动规律以察时定节。此义与《乾》卦卦爻辞的内容是完全相符的。所以,我以为这个字应当是《周易》作者的发明。是发明出来表达他所想表达的主题的。

作者发明了这个字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给这个字标一个音。或者说,作者还要解决应当怎么读它的问题。办法也是有的,而且很简单,那就是借《乾》卦卦画过去所附于的那个主题词的音。这个字就是“键”。也就是我们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中,所看到的那个《乾》卦的卦名。

我们在前面说过,春秋之前的《易经》一共有三本书:《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这个“键”字就是《乾》卦在前两《易》中的名。也正是帛《易》中这些新卦名的发现,向我们透露了《周易》的创作可能是对原有作品的一种加工。“键”才是《乾》卦的本名,而“乾”字只是作者新取的名(应是主题词)。

作者为什么要舍弃原卦名不用而重新命名呢?原因就在于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与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同。“键”字的本义是安装在车轴两端,管住车轮不脱离轴的铁棍,引申为门闩、关键等义。《乾》卦所象征的龙星宿的升起正是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头,取名为“键”名符其实。原作者所表述的应当正是龙星宿在天空中的存在状态这个意义。但从《周易》卦爻辞的内容看,《周易》作者想表达的主要内容应为阳气的生长过程。这是“键”这个字的内涵所不能表达的,所以作者只能另取一个名。因在当时已有的文字中找不到合适的字来命名,他于是造了“乾”这个新字。

这个字表述了观测的内容(日月五星在苍龙七宿所象征的路经上运行),目的(求气)和方法(竖杆测影)。

殷墟甲骨文中未见“乾”这个重要的字,应当正是在当时还未创造出来的原因。因此,我们以为“乾”字是《周易》作者的发明,其初始义既不是孔子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天”或“健”,也不是出土文献中所说的关键的“键”,更不是许慎等人所说的什么“上达”、“干”、“北斗星”等义。它的本义应为:“以观察日月五星运行于苍龙七宿中的规律来察时定节。”

《周易》作者发明这个字出来很不简单。而他以此起笔,也正是希望周族的子孙们,周族未来的王、侯继承人们,能够将顺天应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为王者的最基本条件、最重要的条件来学习和贯彻。实际上,天文知识也正是古代为王者所必备的技能,这点只需要把《尚书》的第一篇《尧典》的内容通读一遍在清楚不过了。

日晕在易经里算什么天象

古人认为日晕是—种不祥之兆,预示着灾祸。日晕是—种常见的大气光学现象,它的形成与高云有关。
高云一般由微小的冰晶组成,这些冰晶相当于三棱镜,当太阳光通过高云中蕴含的冰晶时,经过两次折射、反射便形成了日晕。由于蕴含冰晶的高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锋”,所以日晕的出现,往往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转坏。故民谚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之说。
日晕,又叫圆虹,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日晕半径的视角通常是22度和46度。人们通常可以肉眼观察到“日晕”现象,云层中冰晶含量越大,光环也就越显著,容易使人观察到。反之,则无法形成“日晕”,或者即使形成也无法在地面上清楚地观察到这一现象。日晕多出现于春夏季节,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其意思就是若出现日晕的话,夜半三更将有雨,若出现月晕,则次日中午会刮风。日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出现日晕天气有可能转阴或下雨,但说这种现象可以预兆气候的旱涝、地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日晕出现时不要长时间用肉眼观看日晕,以免灼伤眼睛。天气要下雨时,往往会在高空中出现象鸟类羽毛般的卷云,接着在卷云的下面6千米左右空中出现含雨的卷层云。由于气温低,云中的水滴变成六棱柱状的小冰晶。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即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光谱色,这就是日晕。

白话易经:一、先天和后天八卦

引言: 《易经》被人们尊称为百经之首,也就是说古往今来的经书论高大上它排名第一,其他只有做小弟的份。经书指的是人们生活的原则,对国家和社会有指导意义的书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从这里可见它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到文人墨客、医学大家,没有不学习易经的。唐初四大家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药王孙思邈对弟子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当官学医,各行各业,如果想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一份成就的话必须学易。

                                           易与生活

    易学揭示了宇宙万物,人类社会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将它蒙上了神秘的外衣。如今解释易经的书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晦涩难懂,买书回去自己研读,迟早变成疯子。实际上易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庄子说“道在瓦砾,道在屎溺”,吃饭、睡觉,拉屎、放屁也是易。

                                           先天与天体运行

    如果说伏羲的先天八卦是一颗种子,那么周文王将它施肥培土开出了后天八卦的花朵。春秋时期,孔圣人颠破流离,纵览群书50岁后通晓天道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说、序卦》和《十翼》形成了完整的系统。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这么来的。先天和后天八卦的区别在哪里?先天八卦是三皇之一伏羲观察天象所创,主要用于占卜。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天晴下雨、寻找丢失的族人等主要依赖占卜来进行,因此祭祀是非常庄重而严肃的。文中“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提到的是三维的立体概念。假设在旷野之中,头上是天乾卦、脚下是地坤卦,左为离卦象征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右方为坎卦象征月亮出现,实际上描述的是天体的运行。
                                                    后天与四季

     封神演义中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十九年,闲着没事将先天八卦修改为后天八卦。为什么改?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阶级出现了,人们忙着播种、收割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占卜,而是农业生产。根据天时的变化,小到明确什么时候该上班,什么时候可以下班;大到什么时候下田播种是最好的时间,什么时候该收获果实,有利于农业生产,还有就是描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现象内在的规律。因此,他是一个二维的概念,也就是整个一个平面。
    古语说天圆地方,主要说的是方位和时间的变化。上离下坎,左震右兑,震为春天,离为夏季、兑为秋天、坤为冬季。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二十四节气春分、惊蛰、小寒等分布其中,让人们知道什么阶段该干什么。现在我们所说的都是指的文王八卦,也就是说是后天八卦。由于阶级已经形成,人以类聚,物与群分。从图中可以看出,子跟父走,母领女随。乾卦老父亲和震卦大儿、坎卦中子、艮卦小儿子在一起。坤卦母亲带着兑卦小女、离卦中女、巽卦长女一块。阴阳分明而不是在先天中是混杂的。这时候父母老了该退休了所以乾坤不是处在正上、正下的位置。

易经为什么被描述的那么神奇???

易经被誉为百经之首,是因为,它极大影响了中华文明,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易经中的东西我们日常生活经常用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它为什么那么神奇?1: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之一。2:包罗万象,任何事物往易经里面套,易经都能解释其道理。3: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完全参透易经。诸葛亮对易经略知一二,就能辅助刘备鼎足三国。刘伯温对易经了解三分,就帮助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 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开始研究易经了,不过他们没有汉语的底蕴,只从表明看,解释的易经简直让人好笑,中国三岁小孩都能想到那层。这里我不是贬低外国人,只是想提醒国人,连外国人都开始研究易经了,作为中国人是不是更应该多了解老祖宗的东西呢?

易经里的《象》曰,《象》是什么意思?

象有卦象和爻象。《象》曰; 就是这个卦或者这个卦的某个爻的象。解卦是一般把这个卦列出来,这个卦象什么,所表达的谶语是什么就是象。所以说这个卦或者爻所说的。就是象曰。

【好文上热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解析汉墓天象图之四灵

引言:在墓室顶部绘制天象图,将墓葬本身转化为一个微缩的宇宙空间,这是古人对于有限生命认识之后,试图唤起和延迟并最终逃脱死亡的尝试,四灵图案又在其中有什么作用?

所谓“天象”,《易经·系辞》开篇即讲:“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至于什么是象,什么是形?东晋韩康伯将其归纳为: 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 。这么说来,天象图所包括的形象应该是指日月星辰,而四灵作为 拟态化的星宿( 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 )象征 ,更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有意思的是,这种四灵图案甫一出现就与墓葬结下不解之缘。或许古人对于地下世界的恐惧,全部转化为了对于天上世界的向往,在距今4500年前史前时期的 濮阳西水坡墓地M45 中,四灵之中“龙与虎”雏形的组合就已经开始出现。

45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墓,一位男性墓主头南脚北地仰卧于墓中,而在墓主的骨架两旁,则用蚌壳排摆塑出两幅图案: 东方是龙,西方是虎 ,其头均向北、腿均向外。有意思的是,在墓主脚下,还有蚌壳排列成的一处三角形,与旁边的两根人腿骨,组成了 北斗 图案。

关于这座墓的性质有多种说法,主流的观点则有两种:一种源于 张光直先生的“神兽说 ”,认为墓主应为古代的巫师,而蚌塑的龙、虎、鹿(三蹻)是为巫师做法时的脚力和动物助手;

第二种以 冯时先生的“星象说” 为代表,除了认为蚌塑龙虎分别代表星象中的青龙和白虎之外,将人胫骨和蚌壳组成的图案认定为北斗,揭示了此墓中包含的天文学意味。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如果说濮阳西水坡出现的蚌塑龙虎,可以看做是东宫苍龙与西宫白虎的雏形。那么到了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意衣箱上的图案,则在东西两宫基础之上,加上 南宫朱雀 ,构成三灵形象。

曾侯乙的衣箱虽小,但却表现了制作者对于宇宙的整体认知:即按照 天地四方 来布局 色与画面 。

先说色,在箱体的上盖、左侧、右侧以及正面均涂有色,唯独箱体的底部和背面为黑色,这实际上正是在模拟北半球地理位置下光与影的变化:日出于东南而落于西南,所以 东、南、西三面 都有光明,人眼能够视物,故以 朱红色勾勒物象 ,而北方则有长夜,玄冥一片、箱底则为太阳方位的背面,所以这两个地方均是黑底,无任何图像。

再说方位与画面,上方的箱盖象征 “天” ,用圆弧形的盖面代表“盖天说”,所以二十八星宿、四灵以及北斗等天象图便绘制其上;下方的箱底象征 “地” ,方正如棋盘,与箱盖构成“天圆地方”的观念; 右侧代表东方、左侧代表西方、正面代表南方 ,这些方位则可以从画面上绘制的图案进行合理的推断。

实际上,在这个衣箱上最显著的还是箱盖上位于主体位置的图案,即 东宫苍龙与西宫白虎 ,此外便是位于两者中间的两字 “斗”和“土” ,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让人不由得想起了西水坡M45中亦采用同样的构图方式。

而这里的 “斗”即北斗,“土”则指土圭 ,因为土圭所在为地之中,北斗所在为天之中,所以古人用斗、土重合来表示此为所设的天地之中。除了东西两宫青龙白虎之外, 朱雀也在南方神“且” 画面中首次出现。

至于为什么唯独没有绘制北方玄武的图像?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因为衣箱背面(北方)为黑色,黑色又称玄色, 无图案则意味目不能视物 ,其本身就能代表北方玄冥的含义;当然也有人认为能见龙、虎、雀三象时,北宫玄武自然是看不到的。

可以看到,从史前到战国时期,四灵图式一直在不断发展,从最初只有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再到加入南宫朱雀,可以说 直至汉代才最终形成以四种动物搭配四个方向,并与二十八星宿完成固定组合的严整图式 。支撑这种宇宙图式的理论来源,最早可以从《史记·天官书》中找到答案:

从曾侯乙墓出现天象图的四百年后,西汉中晚期的西安交大的壁画中,再次出现了 迄今为止最早、以四象统领二十八星宿的图像实例 。此墓为砖石拱券结构,因而拱形的墓顶便称为表现天象图的绝佳场所。

不同于曾侯乙墓天象图中央,以斗和土来指代方位,取而代之的是分居于内圆 中轴线南北两侧的日月图像 ,红色的日中金乌代表太阳、白色的月中蟾蜍代表月亮,两者同时也具备了阴阳属性。

至于四象,则分布于画面外圈: 青龙位于东南方 ,龙头向东,头部绘制八颗星辰,四足和尾部各有一星; 白虎位于西南方 ,头向北方,数星相连; 朱雀位于正南方 ,鸟头向西;有意思的是 正北方玄武 ,并非标准的龟蛇合体,而是绘制了一条黑色小蛇盘踞在五星相连的星宿内,蛇头向南。

然而,根据考古材料和文献来看, 东、西、南三宫的的龙、虎、凤 经历战国以及汉代早中期,三者之间的组合已经发展起来并且形象趋于固定,但唯独北方玄武却始终 悬而未决 ,这个北宫之灵具体该由什么动物来占据?在各个地域内,实际上存在着多元竞争的局面:

可以看到,出现在第四者的位置上的有骆驼、白虬、麒麟甚至玄武的分体龟和蛇, 但局势却向着对玄武(龟蛇合体)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汉代延续了战国以来对于龟蛇的认识,即运用于天象学以及兵阴阳学中的观念,见于《考工记》

到了景帝以及武帝时期,标准图式的玄武便已经以胜利者的姿态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完成了四灵组合的最终定型。比如, 汉武帝茂陵 及其陪葬坑出土的 画像空心砖上 ,玄武便是 蛇缠龟状 的典型形象。

可以说从武帝茂陵附近出土龟咬蛇、蛇缠龟形象的出现后,也就 正式确立了玄武为龟蛇合体的形式 ,并且成为了此后玄武形象的主流。到了东汉时期,除了与之前同样出现在 墓室顶部的穹顶上 ,四灵组合同样也在 画像石墓门上安家落户 ,并形成一种固定的图式。

在门扇的上层为两只展翅欲飞的朱雀、中层则为铺首衔环,象征安宅、下层左门为青龙,右门为白虎、左右竖框下端则为龟蛇合体的玄武,极为符合“ 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 ”的组合方式。

我们好奇的是,古人为何偏偏在墓葬中运用天象图,而四灵在其中又发挥着什么作用?当四灵观念传到四川地区,就被广泛运用于石棺葬具上,以简阳鬼头山三号石棺为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这具石棺的四面挡板之上,分别刻有四灵图案,此外,在右侧挡板中央则刻双阙,阙上方有铭文“天门”二字。这充分表明了石棺的性质: 在四灵的护佑之下,墓主灵魂抵达天门之旅 。

接下来,我们以前后左右挡板为序,说明四灵在不同位置出现的功能。实际上有一句话也可以很好地进行概括:“ 苍龙蜷争左,白虎猛踞右,朱雀奋其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

前挡为朱雀,常常用于表示南方或者前方 ,所以朱雀在汉墓中往往刻于门扇的上方,比如陕北绥德的墓门图,而在石棺中则多刻在前挡,即便和四神在一起,其形象也最为突出,毕竟人们进入墓中的第一眼就能看见朱雀。这样安排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朱雀担负着 抵御魑魅、守卫门户 的重责。

如《拾遗记》中所言:

而四神除了具备护卫墓主、引魂升天的作用之外,还具有“避不祥、顺阴阳”的功能,因为汉镜中常见“ 左龙右虎避不祥、朱鸟玄武顺阴阳 ”这类的铭文出现。

“ 朱鸟玄武顺阴阳 ”,是在汉代阴阳五行观念下产生的,因而朱雀与玄武便具备了对立统一的象征意义:朱雀为南方之神,属火、表阳;玄武为北方之神,属水,表阴。两者分别出现在石棺之前后挡,便具有阴阳调和之意。

“ 左龙右虎避不祥 ”,实际上与王充《论衡》中提到的一句话有关:“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龙虎猛神,天之正鬼也。”青龙与白虎,是逐祟的宅中正神,而石棺本身就属于逝者的地下阴宅,所以将其放在左右挡,正是取其庇护墓主之意。

#北京公会助力#

活动传送门:

【好文上热门】北京公会爱心助力在行动!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