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凶以情迁是什么意思,0到9吉凶

2023-10-02崇庆运势网热度: 21375

《正蒙》句解第八十五

【原文】:
蒙无遽亨之理,由九二循循行时中之亨也。

【译文】:

蒙卦是说愚昧的人不能通达道理,在九二爻中便采用了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开导让他们通达道理。
【原文】:

“不终日贞吉”,言疾正则吉也。仲尼以六二以阴居阴,独无累于四,故其介如石,虽体柔顺,以其在中而静,何俟终日,必知几而正矣。

【译文】:

不到一天就会吉利,这是说自己快速的步入中正之道就会获得吉利。孔子说六二爻居在阴位当位,就不会累及九四爻,所以说六二爻如石般刚毅,虽然身份柔弱,因为它能安定待在自己的位置,所以用不了一整天就能得知它已经步入正道。
【原文】:

坎维心亨,故行有尚,外虽积险,苟处之心亨不疑,则虽难必济而往有功也。

【译文】:

占到坎卦一定要心诚,这样才能遇事恒通,即使外在有许多凶险,假如以真诚的心对待并且不会产生疑虑,那么即使艰难也能渡过,继续坚持也会取得成功。
【原文】:

中孚,上巽施之,下说承之,其中必有感化而出焉者,盖孚者覆乳之象,有必生之理。

【译文】:

中孚卦象,上卦是柔和的风施与,下卦是喜悦的心情承接,其中一定会发生阴阳的相互感化而产生更新的事物,这就是孚字有孕育新生命的指向,所以一定有新生的道理。
【原文】:

物因雷而动,雷动不妄则物亦不妄,故曰“物与无妄”。

【译文】:

万物因为雷震所以才会萌动,雷不震动万物不会妄动,所以说万物的萌动也没有虚妄的规律。
【原文】:

静之动也无休息之期,故地雷为卦,言反又言复,终则有始,循环无穷。入,指其化而裁之尔。深,其反也;几,其复也;故曰“反复其道”,又曰“出入无疾”。

【译文】:

由静止到运动其中没有停止的时候,所以就以地雷起卦,说它是复卦的意思因为它有反复的特点,不断地开始结束,循环没有停止。入就是它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生的事物,深得原因是它不断的返回,几的原因是它不断的往复,所以所这一卦在反复着运行,又说它的运行规律没有出过一点差错。
【原文】:

“益长裕而不设”,益以实也,妄加以不诚之益,非益也。

【译文】:

长久的增长德行而不停止,这就是益卦的含义,如果虚妄的加入不诚实的成分,那么就不是益卦的内容。
【原文】:

“井碟而不食”,强施行恻,然且不售,作《易》者之叹与!

【译文】:

井卦中说,井水清洁但是不让食用,意思是有道德的君子不遇明君难以得到任用,所以就被搁置在一处即使有些同情,这是创作易经的人发出的感叹。
【原文】:

阖户,静密也;辟户,动达也;形开而目睹耳闻,受于阳也。

【译文】:

坤卦象征门都被关闭了,那么阴气就会显得安静细密;乾卦象征门都被打开了,那么阳气就会显得健动而通达;形体能够活动并且眼睛能够看见,耳朵能够听闻,因为接受了阳气的运动规律。
【原文】:

辞各指其所之,圣人之情也;指之以趋时尽利,顺性命之理,臻三极之道也;能从之则不陷于凶悔矣,所谓“变动以利言”者也。然爻有攻取爱恶,本情素动,因生吉凶悔吝而不可变者,乃所谓“吉凶以情迁”者也。能深存系辞所命,则二者之动见矣。又有义命当吉当凶,当否当亨者,圣人不使避凶趋吉,一以贞胜而不顾,如“大人否亨”、“有陨自天”、“过涉灭顶凶无咎”、损益“龟不克违”及“其命乱也”之类。三者情异,不可不察。

【译文】:

卦辞向人们指出了趋吉避凶的方法,这是圣人揣测天地运行规律得出的真理,指出人们要掌握有利时机发挥事物的便利,这就能顺应天性与命的道理,达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境界;能够遵从就能不陷入后悔凶险的境地,这就是在卦象的变动中来预测有利的时机。但是爻辞本身有攻取,爱恶的本性,它是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中发生变化,所以才会出现吉凶悔吝不能改变的结局,这就是吉凶都是靠感情的变化牵动的。能够深刻了解卦辞的内涵,那么一切的变动都能够看到。还有生命的吉凶,祸福,圣人不会让他们趋吉避凶,而是要让他们坚守中正之道而战胜命运,并且不会有任何顾虑,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大人先困难后顺利,有福报也是天德涵养感召来的,如果维持正义而牺牲,虽然凶险没有灾难,还有损益两个卦象中的龟的占卜结论不能违背和君主的任命不能乱等,这三种情况,不能不考虑到。
【原文】:

因爻象之既动,明吉凶于未形,故曰“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译文】:

因为爻辞的变化所显示的吉凶还没有成形,但是圣人也已经说过爻辞虽然在文字上有变动,但是吉凶已经显现在外在了,不得不注意自身修行。
【原文】:

“富有”者,大无外也;“日新”者,久无穷也。

【译文】:

富有的意思是天大而无外,这是指乾卦;日新的意思是地广播而没有穷尽,这是指坤卦。
【原文】:

显,其聚也;隐,其散也。显且隐,幽明所以存乎象;聚且散,推汤所以妙乎神。

【译文】:

显现出来的形象,这是气体凝聚在一起的缘故;隐藏的物体,这是气体消散的缘故。物体的显现或者隐藏,在昏暗和明亮中主要表现在物象上;所以气体的聚合或分散,它们发生的这些变化就看起来非常神妙了。
【原文】:

“变化进退之象”云者,进退之动也微,必验之于变化之著,故察进退之理为难,察变化之象为易。

【译文】:

变化进退的物象是说阴阳前进与后退的运动变化是非常微妙的,一定要看到它气体的变化流动,所以说观察气体的进退变化的道理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观察它们形成的物象的变化道理却是非常容易的。
【原文】:

“忧悔吝者存乎介”,欲观《易》象之小疵,宜存志静,知所动之几微也。

【译文】:

忧悔悭吝的心理出现因为小事的考虑不周全,所以想要观察到细微事情变化存在的瑕疵,就应该平心静气的观察,这样就可以知道细微的变动,进而减少轻率行事所招致的悔吝。
【原文】:

往之为义,有已往,有方往,临文者不可不察。
【译文】:

往的意思是有些事已经过去了,有些事正在成为过去,所以读易的人不能不了解。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求解释

6,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系辞传》)
相得则吉,不相得则凶的“情”当然是情感之情。韩康伯云:“近,况比爻也。《易》之情刚柔相摩,变动相逼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违之患也。或有相违而无患者,得其应也。相须而偕凶,乖于时也,随事以考之,义可见矣。”[17] 韩氏的诠释相当深刻,把阴阳、刚柔、仁义与“时”的摩荡中,“情”的相违、相须而导致的吉凶悔吝说得很有生活的厚重感。近而不相得,故凶。为什么不说“远而不相得”呢?因为只有“近”,情感才会产生真正感应的作用,喜怒哀乐,才会引起应有的反应。阴与阳、刚与柔,都只有在一个能够引起彼此排斥或吸引的范围之内,才会相推、相荡,这与情感的感应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将“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之“情”解释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在这个表述的后面,《系辞传》紧接着就写道:“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金景芳先生针对这几句话说:“这段话与《周易》没有丝毫关系。总的来看,这一章语无伦次,杂乱无章,肯定不是孔子做的。”[18] 金老的这几句话说得过头了一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第一,这段文字也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之《系辞传》,说明这几句话已经由来已久,属于先秦文字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我们说《易传》传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是并不是说就一定是孔子亲笔所作,二者的区别是相当大的;孔子的后学良莠不齐是难免的,即便是写得差一点,难道就不是孔子的后学?尤其是,难道就不是传承孔子的学问?第三,这几句话实际上是围绕着“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而发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凶、害、悔、吝”,另一方面也是总结相得与不相得之情有哪一些表现的方式,与“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乾·文言》)、“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系辞传》)的思想理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辞”是人的性情的直接表现,在它的惭、枝、寡、多、游、屈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与动机,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爱恶相攻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人类为什么会信仰?为什么要卜卦去求不可知的一面?为什么八卦每一卦都谈变动?这都是就人类自身利害与需为有关者而讲的,也就是“变动以利言”。而吉凶呢?则是根据人类心理的需为而定。同是一卦,在你看起来是大吉,在我看起来说不定是大凶;在别人看起来是大凶的,在我用起来说不定却是大吉的。所以说吉凶是因个人的需要而定,人们对变动的看法是着眼于利害关系的,“吉凶以情迁”,是看个人心理情绪的需要来讲的。
《易经》最后还是回到人文文化上来。什么情况才叫吉与凶呢?“爱恶相攻而吉凶生”。你不喜欢,给我好了,对你是大凶,因为你不喜欢嘛!你厌恶它,而我喜欢它,我们两个爱恶相反,爱恶因矛盾而相攻,古凶由爱恶心理而来。孔子研究《易经》到这里,所得的结论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吉凶,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一切都是跟着人义文化,跟着人们的需要来的。所以“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肚子饿的时候面包摆在面前就很喜欢,不饿的时候摆在面前便很讨厌;需要的时候,一伸手就拿得到就很高兴,需为而得不到会很痛苦,所以“远近相取而悔吝生”。其道理就是如此。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情”就是真实的,“伪”是虚情假意的。一个人不要只听一句话“我爱你”便高兴起来,有时候这句话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情伪”互相有感应,其实都不能骗人,也骗不厂人的。“情伪”互相感应而发生利害关系,这是孔子研究《易经》的最后的报告,非常重为。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们研究《易经》以后,了解了人情世故,《易经》所谓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则凶”。譬如夫妇两人刚结婚好得不得了,那当然是大吉大利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凶了。所以我也经常告诉大家,打垮自己的人,不是敌人而是你自己或最亲近的人。如果“近而不相得”,就是说越亲近越不能合作,这是最坏的最危险的。因而变成大害,即使不至于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就很糟糕了。这些都为注意。

中学问题关于《周易》急!!

【原文】上古穴居而野处⑴,后世圣人⑵易之以宫⑶室,上栋下宇⑷,以待⑸风雨,盖取诸《大⑹壮⑺》。
【译文】远古时候人们居住在洞穴中并且是在野外生活,后代帝王改变这种状况用房屋替代,上有栋梁,下有屋檐,用来抵御风雨,这是因为取之于《大壮》卦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道理。
注释:⑴“处”居住,生活。《诗经·召南·殷其靁》:“莫敢遑处。”
⑵“圣人”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⑶“宫”房屋。《国语·周语上》:“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
⑷“宇”屋檐。《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⑸“待”对付,抵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
⑹“大”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⑺“壮”雄壮,强盛。《汉书·东方朔传》:“拔剑割肉,壹何壮也。”(雄壮:强壮,健壮。)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贤明的人言辞少,急躁的人言辞多。
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
躁人:急躁的人。
《易经》里面提到,吉祥的人言语很少。因为他的心静得下来,心一静下来就懂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所以话不多,但是话一出来就会让人家觉得很能够信任,所以他都在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躁人之辞众”,言语很多代表内心怎么样?很急躁,好像不讲话自己就没有安全感,好像很不舒服。

吉凶是什么意思

运气的象征

吉凶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好还是不好?

有吉有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