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诸葛亮老师,我哥是诸葛亮

2023-10-15崇庆运势网热度: 4026

诸葛亮这么牛,他师傅是谁?

人们都有一种心理,当历史上出现一个厉害人物的时候,都会问一下他的师傅是谁?一般都会觉得他的师傅是比他更厉害的。比如传说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就师从于鬼谷子,鬼谷子显然是比这四大弟子更厉害的人。

如果一个厉害的人找不到他的师傅,我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比如韩信,后人就一直没找到他的师傅,所以干脆称他为“兵仙”。只有神仙才是无师自通的。张良则给他附会一个“圯上老人”的故事,说他的师傅是黄石公。

诸葛亮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那么,诸葛亮的师傅是谁呢?有人说,诸葛亮的师傅是庞德公、司马徽这两个人。庞德公是一个大隐士,刘表数次来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但是庞德公都推脱不去。后来,庞德公还带着他的妻子儿女去鹿门山采药,从此不知所终。庞德公的出名,最主要的,是因为他拒绝刘表,以及进山当了隐士。

在古人看来,隐士都是深藏不露的人。不过,庞德公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因为他没有实际的操作案例,又没留下著作,所以我们其实不得而知。虽然庞德公的真实水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识人水平却是一流的。当时他评价诸葛亮是“卧龙”,评价庞统是“凤雏”,这一点却还是评价得比较准的。他既然有这样的识人水平,相信他本人的能力应该也是不差的。

司马徽不是隐士,但他对当官也不是很热心,算个半隐士。刘表听说了他的大名,前往拜访他,也想把他招为己用。司马徽比庞德公更聪明,庞德公只是表明自己不愿意出仕,司马徽则在刘表面前表现自己很愚蠢,以至于刘表见了司马徽后,说:“世间人为妄语,此只小书生耳,其智而能愚者皆类。”也就是说,世上的人都喜欢说虚妄的话,这个司马徽不过就是一个书生罢了,其智慧也就和普通人差不多。但司马徽确实是个有才能的人,至少整个荆州地区的人都是这么说的。

而且,司马徽也当过老师,确实也教过不少人。最后诸葛亮和庞统,也是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不过,要说诸葛亮是庞德公和司马徽的学生,这却是没有历史记载的。庞德公并没有教过书。司马徽虽然教过书,但历史上只是说刘廙、向朗这些人是司马徽的学生,并没有说诸葛亮是他的学生。如果诸葛亮真是他的学生,历史上一定会记下来的。

由此可见,要说诸葛亮的老师是庞德公、司马徽,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再说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才干,庞德公和司马徽似乎也教不了,他们能讲的,也都是人生哲理,但是讲具体的军事谋篇和布局,尤其是管理,也许他们并不会。毕竟这些东西需要有实际操作经验,没有经历过的人,也是没办法教别人的。

恰恰诸葛亮最大的成功是上的成功。而诸葛亮之所以会取得上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很会处理人际关系。以至于蜀国上下,都对他非常认可。以至于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竞争对手,如庞统、法正、李严等人,都交口称赞诸葛亮。最终他在蜀国获得了最高权力,也没人对他拥有这样的权力有意见。庞德公和司马徽,因为是隐士,因此他们可能最大的短板,就是处理人际关系上很差。

显然,这一点他们完全教不了诸葛亮。那么,诸葛亮很会处理人际关系,绝大的才干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诸葛亮有三兄弟两姐妹,但是父母都早丧,他不得不跟着叔叔诸葛玄过日子。但是,诸葛玄的日子又过得不如意,本来是豫章太守,又被朝廷取缔,不得不前往投奔刘表。但是刘表实际上并没有重用诸葛玄,并没有给他官做。

诸葛玄的日子过得不如意,但是并没有闹出他虐待诸葛亮兄弟的事情。由此可见,这样的背景,让诸葛亮从小有机会博览群书,从小见到荆州的各种上流人物,又能在艰难的生活中,学会处理各种关系。也正是这样,才造就了诸葛亮的博学,以及他很好的性格。因此,要说诸葛亮有什么老师的话,这样的老师有两个:一是书本,二是生活。

诸葛亮的老师是谁

《三国志》中没有明白地说过诸葛亮的老师是谁,但从种种迹像来推,还是不难知道的。
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荆州,交游甚广,和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孟公威、石广元乃至岳父黄承彦等经常交流,这些人不能说是诸葛亮的老师,也在师友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肯定的。
但如果要说真正的师承,却还要推得更远一些。诸葛亮是琅琊人,琅琊过去是齐国的地方。诸葛亮青年时自比管乐,又好为《梁父吟》。管仲是齐国的贤相,乐毅是占领过齐国大部分土地的名将,《梁父吟》虽然模糊,但现存的一首讲得正是齐国名相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从这些迹像看,诸葛亮的齐国情结是很浓厚的。
齐国的首任国君是姜太公,传说中太公和周文王周武王的关系,也是一个君臣典范,孔明的出山,正巧和姜太公相似,不过也就是凑巧罢了。姜太公帮文王武王出谋划策和领兵打仗就不用说了,封到齐国以后,也是很有作为:“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天下,其办法,首先是要自己专政,然后是修内政,对外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而齐桓公则闲在宫里寻欢作乐。
乐毅为燕伐齐,提出的办法是自己挂帅,纠合五国兵力,联合起来伐齐。
晏婴在齐国执政,也有很多贡献,而且有外交上的才能,能说会道。
这四个人的故事为人们熟知,不心细讲,而且太公、管仲、晏婴都有著作传世。太公的兵法不知是真的是假的,而《管子》和《晏子春秋》算是比较可信而又详尽的著作,乐毅不知有没有书,但文章传世是真的。孔明生活的时代,读到这些著作应该不难,而且司马迁的《史记》里都有这些人的传记。孔明自比管乐,好为《梁父吟》,则可以肯定熟读了这些著作,并且心向往之。
从孔明的行为看,也很像这几个人。《隆中对》有似太公对文王,游说孙权有似婴子使楚,内修蜀政则似太公管晏,东和孙权联兵伐魏则有似乐毅。所以说这几个人是孔明的老师,应该没有问题。
但孔明还另有家学,可以解释他的执法用刑。孔明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汉书》中有诸葛丰传,是一位类似于包公的人物,执法很严,为抓一个犯法的宠臣竟敢追到宫里去,最后竟以此丢官。诸葛丰也是孔明的老师。

诸葛亮的老师庞德公,为何眼见诸葛亮身死也不去相救?

诸葛亮的老师庞德公,眼见诸葛亮身死也不去相救,不是他不仁,而是他根本没看到,也帮不上。

庞德公只是个普通人,也没亲眼看到诸葛亮死。

不要神化庞德公,他毕竟平时也要在那耕种,也许会一点推算或者预测的技能,但是他最终也是一个普通人。因此他才和正常人一样有子嗣,因此才会收下徒弟诸葛亮,希望自己的技能后继有人。庞德公留给我们的纪念性建筑有庞公制药洞、拜师堂、三高祠,可以看出,他更擅长于医药方面的技能。

也许是他曾推算过诸葛亮会死,然后跟诸葛亮讲了个小故事,才会让诸葛亮在临死之前想起,不禁呐喊一下庞德公的名字,希望会有人神奇出现救他一命。但那时候庞德公在哪?他还老老实实呆在鹿门山隐居,反正他是没有看到诸葛亮濒临死亡的状态,他自己也是最后采药而死的。

诸葛亮这是逆天的事,庞德公帮了肯定也没用。

诸葛亮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没有母亲,这么多位的兄长,结果生计是靠他一个小弟来支撑。因而他能拜在庞德公下,对庞德公是非常尊敬和放在心里的。平时诸葛亮探访他师傅的时候,就都要恭恭敬敬地好好拜倒在床下,引起庞德公的强烈关注。

诸葛亮临死之前喊师父的名字和有些人临死之前喊“妈妈”是一样的效果。再说这些都是野史传说,假设诸葛亮真的能用七星续命这种逆天行为,庞德公就算是想帮忙也是当不上的。因此诸葛亮才会一个人在账内默默布阵,说明这只能是单个人操作的事情,虽然最后被自己人失误踩到了,真是让人非常绝望。何况这只是个传说,庞德公会做法,远程控制就好了。

诸葛亮和刘伯温的老师是谁?

诸葛亮的老师:诸葛亮在童年时就开始到私塾读书,那时候诸葛亮还没有确立人生志向,老师都是一般的老师,没有留下姓名,在诸葛亮确立人生志向以后,有三位知名的老师。

第一位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是荆州名士,是汉末才华横溢,首屈一指的智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读兵书,他深知仕途的险恶,始终谁也没有辅佐,一生躬耕自资,终老一生。诸葛亮、徐庶、崔州平等人曾经求教在他的门下,诸葛亮的天文地理常识、用兵的阵法都是由他传授的。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时候,他曾预言诸葛亮“虽得其主,不得其实”。

第二位老师,荆州名士庞德公。庞德公是诸葛亮的姐姐的公公,饱读诗书,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诸葛亮曾经求教过他,虽没有举行拜师礼,但见面以师礼相待,诸葛亮每次和他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问鼎中原,都受到庞德公的好评。曾经多次赞扬诸葛亮是一“卧龙”,可以说,诸葛亮的“卧龙”名号就是庞德公送的。

第三位老师,妻子黄月英。黄月英是黄承彦的女儿,父女俩学识均渊博,传说黄月英长得不怎么漂亮,诸葛亮看中的不是黄月英的外貌,而是她的才华,诸葛亮从黄月英哪里学到不少知识,黄月英和父亲把不少才智传授给诸葛亮。他们结婚的时候,黄月英赠给诸葛亮一把鹅毛扇子,在扇子上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小字,都是随机应变的计谋,这把扇子,诸葛亮始终拿在手中。

刘伯温的老师:

第一位老师,是元末名士。这位老师没有留下姓名,相传刘伯温和施耐庵都向他求教过。可能是一位不太张扬的老师。

第二位老师,元末隐士张中。张中饱读经史,学识渊博,江西临川人,由于元朝腐败,屡试不中,于是隐居江西龙虎山,潜心修炼,世人称之为“铁冠先生”,刘伯温曾经拜他为师。

第三位老师,传说是一位非常神秘的道士。这位老师是青田县人,来去无踪,曾经赠送给刘伯温一本兵书,,要他专心研究,要他辅佐朱元璋灭掉元朝。刘伯温从那以后,就是安老师说的去做的。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一切有卓越成就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不朽的成就,老师当然有作用,可都与自己的努力争取分不开的,哪位不是饱读诗书,艰苦奋斗的?诸葛亮、刘伯温也是如此。
据我所知,诸葛亮和刘伯温实际上、实质上具体而言“没有老师………”
广义相对来说,他俩的“名誉老师应该是———鬼谷子”。
他俩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是———品读、品味、品尝,精通、悟透、穿越中华文化永恒经典《易经》与中华易学文化和“无师自通………”

诸葛亮的老师,好像是 水镜先生,刘伯温应该自学成才的,但也有勤奋好学成才 ,

空城计里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

除了沉着冷静之外,还体现了他的过人智慧和外事能力,胆识也过人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作者/郑欣蔚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便以公事为由,提出让诸葛亮十天赶造出十万支箭,想借此进行陷害。没想到诸葛亮满几答应,还说只需要三天,并立下了军令状。而后,诸葛亮私下向鲁肃借了儿十条船,每条船上配备三十名士兵,要求船用青布幔遮住,用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并嘱咐此事不能让周瑜知道。

第一天和第二天诸葛亮都没有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邀请鲁肃一起去取箭。他吩咐把二十条草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江上大雾漫天。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七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看到江上大雾漫天,不敢轻易出兵,只让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放箭。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士兵一边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一边叫船顺风顺水地驶回南岸。等曹操醒悟过来再追已经来不及了。

诸葛亮如期交了箭。周瑜知道借箭的经过后,自叹不如。

【杨老师的话】

缩写是很见功力的。一是概括力,要将洋洋洒洒的'文章压缩成一个故事梗概,这之中,如何提取信息、筛选信息需要经过一番斟酌。杨老师认为本文的缩写,故事内容简明扼要,善,于运用概括性词语,如“公事为由”“满口答应”“嘱咐”等等。二是表达力,本文缩写的文章情节依然吸引人,原因是事一情一件接着一件,不拖泥带水,而且衔接词用得好,尤其是时,间词用得较频繁,催人往下阅读。

缩写后要是不忽略诸葛亮在船上饮酒取乐的细节会更好,因为这是表现他胸有成竹、沉着镇定的精亮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