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和太微什么关系,月老为什么没有对象

2023-10-02崇庆运势网热度: 9844

月老简介

月老简介

月老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是婚姻之神。典出《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唐朝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 老人答到﹕「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 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这就是流传千人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历。

韦固十分惊奇,忙打听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书查看,笑着对他说﹕「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老太婆的三岁女儿。」韦固一听勃然大怒,悻悻返回店中。十年之后,韦固因立军功迎娶相州参军的女儿,韦固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月下老人提及的三岁小女。韦固见天意不可违,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宋城的县宰知道这件事后,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牵红线的老人,从此称为「月下老人」。

月老星君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公、亦简称「月老、月老公」为道教专司男女感情婚姻之神,白胡髯髯,面泛红光;左手执姻缘簿,右手持拐杖。

月老星君系属星宿崇拜,居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一座星宿。因牛郎与织女七夕鹊桥会之典故,又月老星君又居于其中,乃将月老星君视为「婚姻神、媒神」。后人又因唐朝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唐朝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老人答云:「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就因如此,月老星君由星宿崇拜转变成人格神,流传于后世,便产生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由来。

相传月下星君会帮有缘的男女系红线,在民间信仰中,就渐渐出现「栓红线」的习俗。此一习俗从唐朝就延袭之今。据唐《史书》记载:衮州都督郭元振年长未婚,宰相张嘉振见他有才干又相貌堂堂,欲纳为婿,但不知五个女儿当中,不知那一位女儿该许配郭元振。张宰相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让其五个女儿坐于布幔之后,每人手上各系一根红丝线,将线头露在外面,让郭元振隔着步幔去牵,牵到谁就以谁为妻,郭元振一下牵到了漂亮非凡的张家三女,俩人结下了美满良缘。

栓红线的仪式相传从唐朝婚礼上就有,直到宋朝才逐渐演变成「牵红巾」习俗,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各牵系一端,相牵入洞房。其习俗有着「同心相结、白首偕老」的美好寓意。

月下老人又称「月老尊神」,简称「月老」,被视为掌管人们姻缘之神。民间信仰中月老的职司乃是搓合男女,将姻缘簿中有姻缘关系的未婚男女以红丝绳绑住,使其有缘人终成眷属,故求姻缘的男女多会敬奉月老。

传说唐代韦固曾在客栈遇到一位老人,在夜光下翻着簿子,好奇请问,才知是姻缘簿,又问他自己将来婚配为谁?老人回说为店北头卖菜老太太三岁的女儿。一气之下,派仆人刺杀女儿,谁知仆人心虚只刺伤她的额头。十多年后,该女被刺史收为义女,并将其许配给韦固,新婚之后发现妻子额上常贴花黄是因幼年被刺,这才知月下老人所配的姻缘奇准无比,其神迹从此广为流传。

追溯霞海城隍庙的月老神像的由来,就要说到一九七一年,有位老太太到台北霞海城隍庙,虔诚的感谢城隍爷保佑先生事业兴盛,孩子学业顺利,她回忆起早年常带孩子到城隍庙拜拜祈福,尔后孩子得以考上理想的学校,也平安的服完兵役,并获美国名校奖学金及取得傲人的学位,找到好工作;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感情生活始终没有着落,于是老太太再向城隍爷祈求愿孩子有个好姻缘,说也奇妙,几个孩子不久后就找到理想的对象。老太太感谢城隍爷神恩之际,向当时的城隍庙主持陈国汀表示,想捐献月下老人神像一座,协助城隍老爷处理未婚男女的婚姻大事,陈国汀荐请芦洲王稻瑞先生雕刻一座高四十三公分的月下老人神像,供奉于城隍庙至今。

月老传说

月老又称为(月下老人),是中国传说中管姻缘的婚姻之神。月老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唐朝,相传一名叫韦固的男子,巧遇一名在月光下看书的老人。韦固好奇问老人正在看什么书,老人回答正在核对天下男女婚姻的姻缘簿,韦固又问他旁边的袋子里装着什么,老人说是红线,只要系在男女的足上,均会结为夫妻。

韦固连忙询问老人他的妻子是何许人,老人指着一名瞎眼妇人的三岁女儿,说她就是韦固将来的妻子,韦固不信,还命人前往杀掉女童。后来,几经转折。才发现妻子就是当年月老指配给自己的女孩,终深信月老的说话。

自此民间崇奉<月老>为姻缘之神。由于月老会为有情人牵上红线,不论仇敌之家、贫富悬殊,或天涯海角,只要月老将男女二人的脚用红线系上,必定成夫妻,故有流传千年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故现今社会亦流行红线的传说,期望男女情人能系上红线,最后能终成眷属,带来幸福爱情及婚姻。此外,已婚人士亦可参拜月老,祈求婚姻幸福美满。若遇上夫妻不和顺,亦可祈求月老赐福,使夫妻和睦,合家平安。

月老像简介

相传月老为姻缘之神,掌管人世间所有男女婚姻。俗语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只要月老将红绳系于男女脚上,双方必定缔结良缘,结为夫妻。本宫为本国首间设有月老及佳偶天成男女铜像,并有其特别的参拜方式。本图期望透过增设月老及佳偶天成男女神像,吸引更多年青善信入祠参拜,向下一代传扬道教文化。

香蜜:天后为何唯独不敢伤害月老?

因为月老在天上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有着一定的根基,所以天后也会非常的害怕月老,从而会不敢伤害月老也会比较尊敬他。

《香蜜沉沉烬如霜》月老扮女装是哪一集

在第十八集开头。

剧情简介:锦觅恢复真身后,灵力大涨,锦觅喜形于色。此时旭凤来到花界,想要在出兵前与锦觅告别,并为自己会错过锦觅的升仙仪式道歉。

旭凤问锦觅是否要和润玉成婚,锦觅懵懂地点了点头,询问旭凤为何每次听到自己的婚事都要这副表情。旭凤一怒之下突然心口剧痛,口吐鲜血。

《香蜜沉沉烬如霜》该剧改编自电线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先花神之女锦觅与天帝之子旭凤三世轮回的恩怨痴缠,守望千年之恋的故事。

扩展资料

月下仙人,真名丹朱,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人物,天界月老,天帝太微和廉晁的弟弟,润玉和旭凤的叔父,真身狐狸。该角色由演员夏志远饰演。

虽然仙龄甚大,人身外貌却是十几岁的美貌少年,且性格十分俏皮活泼、洒脱仗义。因着和锦觅十分投缘便将锦觅视为侄子旭凤良配的不二人选。因凤娃(旭凤)乃月下仙人带大,性子颇为纯良孝顺,颇得月下仙人喜爱,故旭凤被月下仙人视为最重要之人。

角色身份

月下仙人是锦觅天庭游历之时结下不解之缘的月老,因着十分投缘便将锦觅视为侄子旭凤良配的不二人选极力撮合,之后因误会锦觅无情无义而出走天界,但在剧情发展的高潮阶段了解到真相后仍然奋不顾身出手相助,可谓是男女主感情发展主线不可或缺的助攻力量。

而本次故事中的“月老”也一改往日白须老翁的形象,虽然仙龄甚大,人身外貌却是十几岁的美貌少年,且性格十分俏皮活泼、洒脱仗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下仙人

红娘和月老是什么关系?

月老跟红娘什么关系
月老是中国神话故事里面帮天下凡人分配姻缘的神。而红娘是出自《西厢记》里面的一个丫环,她努力撮合小姐崔莺莺与书生张生的姻缘,但是后来却成就了自己跟张生的姻缘。红娘也是一个帮人撮合姻缘的人,红娘也变成了现在“媒人婆”的称呼。
月老和红娘是什么关系?
月老是传说的婚礼证明人。红娘是现实的媒人,没有什么关系
“月老”和“红娘”有什么区别?求答案
韦固很好奇地问:“老伯伯,您在看什么书呀!”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结成夫妻。”韦固听了,不以为然,认为是说著玩,想要再问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见一个盲妇,怀里抱着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回头对韦固说:“这盲妇抱着的小女孩便是你的妻子。”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拿他开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再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韦固已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为什么她的眉心有疤痕呢?”相州刺史听了,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抱着她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道:“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变,且问得蹊跷,便反问道:“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韦固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合盘托出。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月下老人作主的。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著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遍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撮合的,所以,人们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红娘出自剧本《西厢记》,里面有个丫环叫红娘,她帮助她的莺莺小姐和张生结婚了,以后就把媒人叫红娘了!

据元代《祁州志》记载,当初《西厢记》的作者,在写这部传世名作时运思独苦,特别是写到“闹柬”、“赖柬”、“幽会”、“拷红”等折目时,满腔热情,助人为乐的小丫环,实在使他感慨万端,赞叹不已。心想,无论如何得为她起个最响亮,最美好的名字才行。但绞尽脑汁想了几天,觉得所有名字都不确切,不如意。一天,他正为此而闷闷不乐地在户外散步排遣时,忽见水塘中苇缨摇曳,岸两边细柳拂风,几只欢快而又活泼的红色小飞虫,由苇缨飞上柳枝,再由柳枝跳向苇缨,小巧玲珑,甚是可爱,经打听方知,这小飞虫名叫“红娘”,于是豁然大悟,茅塞顿开,立即决定,给自己笔下的小丫环———也是全剧中最活跃、最关键、最具光的美好人物,取名叫“红娘”,从此,台上台下口口相传,灯灯相续,一直沿袭至今。如今,红娘已不仅仅是莺莺房中一名贴身丫环的代称,而是具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举凡热心成全他人美事,善于斡旋青年男女结合,乃至所有帮助他人牵线搭桥的中间人,都被赋予“红娘”这个美好而响亮的称谓了。看来月老和红娘都是媒人的代称.只是一个是神,一个是人;一个是老,一个是少;一个是男,一个是女.一个用红绳栓,一个用智慧连.目的是一样的.
红娘和月老的区别的是什么?
红娘和月老的区别的是什么?

红娘是现实生活中为男女双方穿针引线,介绍认识直至双方成功婚配的人

月老是传说中天上负责掌管人间男女婚配的调度,配对的天官

一个人间一个天上,现实和传说,总体上都代表着

同一问题----男女之间婚姻的介绍人(大媒人)...
月老和红娘是一对情人吗?
月老是中国神话故事里面帮天下凡人分配姻缘的神。而红娘是出自《西厢记》里面的一个丫环,她努力撮合小姐崔莺莺与书生张生的姻缘,但是后来却成就了自己跟张生的姻缘。红娘也是一个帮人撮合姻缘的人,红娘也变成了现在“媒人婆”的称呼。
月老有什么别称
媒人,婚姻介绍人称为“媒人”。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有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关于媒人的演变史在此不一一详述,简单蒐罗列举一下历来对媒人的别称,欢迎大家补充。

伐柯:这个雅称来自《诗经·豳风·伐柯》中:“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说怎样去砍那斧柄呢?没有斧头不可能;怎样娶那妻子呢?没有媒人不可行。《中庸》:“执柯以伐柯。”后来,便称媒人为“伐柯”或“伐柯人”。称做媒为“执柯”。如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

[ 转自铁血社区 bbs.tiexue/post_3292606_1/ ]

保山:本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如《红楼梦》第119回:“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因此,旧时亦别称媒人为“保山”。

冰人:这个名称来自于《晋书·索紞传》中的一个故事,晋时有个叫索紞的,善于解梦,预卜吉凶祸福。有一次有一个叫令狐策的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一个人说话。不知是何征兆,就要索紞为他解梦。索紞分析了一下梦境的情节,即对他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适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后来令狐策果然给一个太守的儿子做媒,又碰巧把婚事说成了。所以,“冰人”即成为“媒人”的代称。

媒妁:媒,谓谋合二姓;妁,谓斟酌二姓。一说男曰媒,女曰妁。《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贼之。”

月老:唐人小说记载,唐代人韦固夜经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固问所检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传说这位老人是主管婚姻之神,故以“月老、月下老、月下老人”作为媒人的别称。

红娘:唐代元稹作《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的侍女红娘从中设谋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元代王实甫据此改编为《西厢记》杂剧。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

红叶:这个别称来自一个爱情故事。在封建社会,皇宫里总是由民间选出良家女子来服侍帝王妃子及公主、皇子。这些宫女们如花的岁月便在寂寞的宫中度过,得不到幸福。唐僖宗时,有个叫韩翠苹的宫女,身处深宫,却渴望能得到正常的人间之爱。便冒着生命危险在红叶上题诗,让红叶随着御河的水传到宫外。有一个书生在偶然中拾得题诗的红叶,为其中的幽情所感动,也题诗于红叶之上,借流水传到宫中,韩翠苹常偷空到御河边,因此也得到了题诗红叶。两人都心怀爱慕,却无缘相识。后来也是天作良缘,后宫放宫女3000人,两个有情人终于在民间相见。后来他们就求宰相韩咏作他们的媒人,结为伉俪。韩翠苹感慨万端,又题诗一首道:“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情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此后,人们便把媒人又称为红叶。
红线是月老的,还是红娘的?
都是月老的东西,其他东西月老的那棵姻缘树算吗
为什么俗称媒人为“月老”
冰人 《晋书·索紞传》:“孝廉令狐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后来,便把媒人叫做冰人。 金牌冰人媒妁 媒,谓谋合二姓;妁,谓斟酌二姓。一说男曰媒,女曰妁。《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月老 唐人小说记载,唐代人韦固夜经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固问所检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传说这位老人是主管婚姻之神,故以“月老、月下老、月下老人”作为媒人的别称伐柯 《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中庸》:“执柯以伐柯。”后来,便称媒人为“伐柯”或“伐柯人”,称做媒为“执柯”。如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保山 本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如《红楼梦》第119回:“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因此,旧时亦别称媒人为“保山”。红娘 唐代元稹作《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的侍女红娘从中设谋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后人据以演为《西厢记》杂剧。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
月老红娘的传说是不是真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我相信。 信念是存在与自己心中的,我一直都相信。

谁能把月老介绍一下?

月老原名叫柴道煌,他掌管天上人间的男女姻缘,他的初恋女友是孟婆!

什么是月老?

月下老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又称“月老”。据沈复《浮生六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我国不少地方都有月老祠。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唐朝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婚姻簿子。指媒人。
在神仙的家族中,有位专管人间婚姻的月下老人,传说,谁与谁能成夫妻,都是月下老人事先用红绳系足选定的,所以民间多有给他塑像、立庙,以求佑护的。
旧时杭州的西湖边上,便有一座月下老人祠,怀春的少女,慕偶的寡男,进去烧香、抽签、许愿的,络绎不绝。祠中的神签,七七四七九支,第—支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支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极为巧妙地点出了人们对月下老人祈求的主题。
且说这位月下老人第一次被人发现,是在唐代。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位韦固,少年便丧父母,总想着早点完婚成个家,然而多处求婚,没有一次成功的。这—回他来到宋城,住在店中。同宿的客人,介绍他与前任清河司马潘防的小姐议婚,讲好次日早晨在店西边的龙兴寺门前与对方碰头。韦固求婚心切,天刚蒙蒙亮就跑去了。这时,月儿将落,但月光还明亮,只见一位老人靠着背袋坐在台阶上,借着月光儿检视文书。一瞧那文书,却是一个字也不识。韦固便好奇地问:“老伯您看的是什么书呀?我小时候也曾下过苦学功夫,字书没有不认识的,就连天竺的梵文也能够读懂,唯有这书是从来没见到过的,怎么回事呢?”老人笑着说:“这不是世间的书,你哪有机会看到?”韦固又问:“那么它是什么书呢?,”老人说:“幽冥界的书。”韦固问:“幽冥界的人,怎么会跑这儿苎呢?”老人说:“并不是我不应当来,却是你出门太早,所以遇上了我。幽冥界的官吏,都各主管着人间的事,当然要常来人间了。又问:“那么您主管的是什么呢?”老人答:“天下人的婚姻簿子。”韦固听大喜,忙问:“我韦固孤身一人,愿早完婚娶,生下子嗣,十来年中多处求婚,都没有成功的。今天有人约我来商议向潘司马的小姐求婚,可以成功吗?”老人答:“机缘还没到。你的妻子,现刚刚三岁,要十七岁才进你家门。”韦固大失所望,顺便着问一句:“老伯背袋中装的是啥?”老人说:“红绳子,用它来系该做夫妇的男女之足。当地们坐下时,我便悄悄地给他们系上,那么,即使他们原生于仇敌之家,或者一贵一贱像天地悬隔,或者一方跑到天涯海角当差,或者吴地楚国不同乡,只要这绳—系,谁也逃不脱。你的脚,已系上那位的脚了,追求别的人有什么用处?”韦固又问:“那么我那妻子在哪里呢?她家是干何营生的?”答道:“这店北边卖菜陈婆子的女儿。”韦固说:“可以见一见吗?”老人说:“陈婆子曾经抱她到这儿卖菜。你跟我走,可以指给你看。”
天大亮,想等的人不见来。老人便卷起书背上袋子走路,韦固赶紧跟上去,一路跟进菜市场,有个瞎了只眼的婆子,抱着个大约三岁的小女孩—一那女孩穿得破烂,模样儿也十分难看。老人指点他看说:“这就是你的夫人。”韦固一见不由大怒,说道:“我杀了她,行不行?!”老人说:“这人命中注定将享受爵禄,而且是靠了你才能封为县君的,怎么可以杀得了呢?”说完老人便消失了。
韦固回店后,磨快—把小刀,交给他的仆人说:“你向采干练能办事,如替我将那女孩杀了,赏你一万钱。”仆人应允。第二天,仆人身藏,小刀来到菜市,在人群中向女孩刺上一刀,整个集市轰动起来。仆人乘乱狂奔逃了回来。问:“刺中厂没有?”仆人说:“本来想刺地心的。不想只刺中—了眉心。”此后,韦固又多方求婚,仍然没一次成功的。
十四年后,因为朝廷念其父生前有大功,任命韦固为相州参军。刺史王泰让韦固兼职治理刑狱,认为韦固有才干,便把女儿嫁给他。小姐年龄约十六七岁,容貌美丽,韦固极是满意。只是她眉间常贴着块花钿,就是洗脸时也不取下来。完婚年余,韦固再三问戴花钿的缘由,夫人才伤心流泪说:“我只是刺史的侄女,不是亲女儿。以往父亲曾做宋城县令,死在任上,当时我尚在襁褓中,母亲、哥哥又相继亡故。只在宋城南剩有一处庄田,和奶妈陈氏住在那儿。庄田离旅店近,每天卖蔬菜度日。陈氏怜悯我幼小,一刻也不愿分别,所以常抱着我上菜市。一天,被一丧心病狂的贼子刺了一刀,刀痕至今仍在,所以用花钿盖上。前七八年,叔叔到附近做官,我才跟他来这里,如今又把我当亲生女儿嫁给您。”韦固问:“陈氏—只眼是瞎的么?”夫人说:“是呀。你又怎么知道?”韦固坦白承认道:“刺你,是我指使的。”于是将前面发生的事,叙述一遍。夫妻二人经这番波折,更加相敬相爱。后来生下儿子韦鲲,做到镇守边关的雁门太守,王氏夫人被封为“太原郡太夫人”。
韦固的故事传开后,人们都知道有位神仙管人间婚姻的,只不知他姓甚名谁,只好称为“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他的神祠、塑像便在各地兴建起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