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一十三卦,易经第二十七卦详解

2023-09-22崇庆运势网热度: 11244

易经文言文

《易经》的文言文版本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
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
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
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
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
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
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
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
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
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
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
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
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
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者 + 见
乾卦终
 
 
《易经》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 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
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
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其道顺乎? 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
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
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
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
无誉.」 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
美之至也.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
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坤卦终
 
 
《易经》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
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既鹿无虞,以纵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 = 辶 + 颤 -页
屯卦终
 
 
《易经》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
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渎
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蒙卦终
 
 
《易经》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需:有孚,光亨,贞吉. 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 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
亨,贞吉.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于郊. 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 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 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需卦终
 
 
《易经》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讼:有孚,窒. 惕中吉. 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
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而逋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自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 = 上般 下革
讼卦终
 
 
《易经》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师卦终
 
 
《易经》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下坤
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 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邑人不诫,上
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比卦终
《易经》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
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
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泰卦终
 
 
《易经》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
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
而外君子.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 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否卦终
 
 
《易经》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乾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唯君子为
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 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同人卦终
 
 
《易经》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
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恶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大有卦终
 
《易经》第十五卦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
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
不可□①,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②谦.
象曰:无不利,□②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 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① = 足 + 俞
□② = 扌+为
谦卦终
 
 
《易经》第十六卦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
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
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 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 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豫卦终
 
 
《易经》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
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 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 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 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随卦终
 
 
《易经》第十八卦 蛊 山风蛊 艮上巽下
蛊: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
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小有晦,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蛊卦终
 
 
《易经》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
临:元,亨,利,贞. 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 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
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 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 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临卦终
 
 
《易经》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
观:盥而不荐,有孚□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若,下
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
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易经十三卦的现代文解释

十三、同人卦
第十三卦是同人卦,同人卦在六十四卦中非常重要,它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会同、和同别人的。“同”有会同、和同的意思,怎么才能会同?这是人人都面临的问题。作为一个领导者更应该考虑,怎么使你的下属或者你的同辈乃至长辈都与你会同。如果人人都会同了,社会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大同。
大同是什么境界呀?大同在哪里出现过?是在《礼记》中的《礼运》这一篇谈到的。孙中山先生经常写的四个字“天下为公”,就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怎么才能大同?要“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独亲其亲”就是不仅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不独子其子”就是不仅仅要爱护自己的孩子,还要推广到别人的父母和孩子,这就是大同。这一卦就是讲如何才能达到大同的。
从卦爻结构看,“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这是一柔应五刚;另一方面,卦唯一阴,众阳所欲同,也是五刚应一柔。刚柔两类皆以和顺为本,主动向对方追求,阴求阳,阳求阴,这就自然而然结成了一种相互交往的关系,为通过交往达到与人和同目的提供了可能。
交往首先是从自我出发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端正自我的心态,不可偏私狭隘,局限于切近的宗族朋党的小圈子的范围,而要胸怀磊落,大公至正,走向公共领域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所以说“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野”是郊野旷远之地,象征社会的公共领域,只有超越私人范围从事公共领域的交往,才能摆脱否塞不通的状态,为全社会确立普遍联系的精神纽带,做到同心同德,与人和同。
再从上下二体的组合看,下卦离为文明,上卦乾为刚健,文明象征具有洞察明照的理性精神,刚健象征具有不屈不挠克服阻力的坚强意志,二五爻,中正而应,无偏无倚,正而不邪,因而这种组合关系体现了交往过程中所应当履行的价值准则,称之为君子之正道。如果履行正道,按照文明刚健、中正而应这几项价值准则来调整自我的行为,就能沟通整合,发挥凝聚群体的功能,所以说“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同人卦的卦辞和《彖传》的这些表述是就总揽全局的客观形势而言的。与否卦相比,否卦的客观形势是“不利君子贞”,同人卦则是“利君子贞”,对于守持正道的君子十分有利。虽然如此,由于每一个个体受爻位的限制,具体的处境不同,在有利于扩大交往的形势下,有的顺当,有的艰难,有的履行正道,行为正确,有的偏私狭隘,行为错误,因而六爻吉凶悔吝的后果也很不一样。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细致的比较来深入领会同人卦所阐明的如何由特殊上升到普遍的交往原理。
13.1
同人于野,亨,得涉大川,利君子贞。
白话
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吉利。有利于涉水渡河,有利于君子的卜问。
解读
卦名:同人
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乾上)。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为君;下卦为离,离为火,为臣民。此种卦象表明君处于上,而臣处于下,君王号令大众,大众拥戴其君。上天下火,喻君王居高临下,洞察民情,所行皆得体,臣民齐赞同,故卦名曰同人。
同人,《说文》:“合会也”。
同人于野,犹言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
13.2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白话
《彖辞》说:同人,六二之爻居于下卦中位,而处于乾卦的下位,像臣民忠于职守,拥戴其君,这是同人的卦象。同人卦辞说: “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吉利。有利于涉水渡河”,所以皆吉,因为能施行为君的原则。此卦上乾下离有文明刚健之象,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六二阴爻居下卦中位,互相应和,这说明君子光明正大,秉性中和,以正道为准则,以忠君为目的,体察天下的隐衷,统一人民的意志。
解读
“柔得位”句,此以六二爻像、爻位为据。六二为阴爻,居阴位(第二爻为阴位),所处又为下卦中位,所以说“得位得中’。
“应乎乾’,本卦上卦为乾,六二居下卦,而拥戴、应和于乾卦,喻臣民拥戴其君。
“乾行”,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君,乾行,即君道。
“文明”句,本卦下卦为离,离为文明之像;上卦为乾,乾有刚健之性。
“中正而应”,本卦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六二阴爻居下卦中位,是所处得当,与性相符。
13.3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
白话
《象辞》说:同人之卦,上卦为乾为天为君王,下卦为离为火为臣民,上乾下离象征君王上情下达,臣民下情上达君臣意志和同,这是同人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火,明烛天地,照亮幽隐,从而去分析物类,辨明情状。
解读
类,甩如动词,分析,区别。族,族类,种类。辨,辨别。物,物类,又统指物象人事。
同人卦由乾、离二体组合而成,乾为天,离为火,这是两个不同类族的事物,但是天体在上,火之性也是炎上,不同类族的事物有相同的一面。君子从种卦象中得到启示,懂得在交往的过程中,应该以清明的理性分析人类群体,辨别各种不同的类族,存异以求同。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群体结构和宇宙自然的系统一样,都是由不同的类族组合而成的。从社会分层看,有上下等级以及劳心劳力之分,从禀赋资质看,有智愚贤不肖之别,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而与人和同并不是简单的等同,而是“以类族辨物”,在尊重个性、尊重差异的前提下达成理性的共识,把整个社会凝聚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和谐群体。
13.4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白话
初九,一出门便能与人和睦相处,不会有什么灾祸。《象辞》说:一出门便能与人和睦相处,又有谁会来危害你呢?
解读
这是同人卦第一爻,阴爻阳位。位于下扑最底层,与九四同为阳爻,并不相应。
聚众在门外,没有什么灾难。
同人,聚合大众。门,王门。《周札?司徒》:”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大故,重大的变故、事情。此卦专讲战争,初九及六二所记叙的场面当为战前占筮决疑,卜祷吉凶。
《象辞》释此句,与经意稍有区别。同人,犹言与大众会同融洽。
初九,指一出门的时候就要同人,要有会同之心。中华文化的特点就是和合,就是同人。比如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满族人当皇帝后,比汉人还汉人,故宫那几个重要的门、重要的殿的名称就是清代皇帝改的,改得更加符合易道、符合汉族文化。因此这里告诉我们一开始就要有和合之心、同人之心。
13.5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白话
六二,只和本宗本派的人和睦相处,必然会惹来一些麻烦。《象辞》说“只和本宗本派的人和睦相处”,不能团结各个阶层的人,这是引起麻烦的根源。
解读
这第二丈阴爻明位,位于下卦中位,与九五明阳相应。一般来讲应该是吉利的,可爻辞却是吝兆,是因为同人于“宗”比同人于“门”显得狭队。
聚众在宗庙,只在宗族中讲团结,不是吉利的征夕匕。
宗,宗庙。吝,狭隘。
为什么“同人于宗,吝”呢?关键在“宗”上,宗就是同一宗族。你如果只想与同宗的人相会同,那就太狭窄、太小气了,是小同,不是大同,当然有遗憾了。因此这一爻教我们要打开心胸,要胸怀宽阔。
13.6
九三:伏戎于莽.卦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白话
九三,把军队埋伏在密林草莽之中,占据附近的制高点频频瞭望,三年都不敢出兵打仗。《象辞》说:“埋伏军队在密林草莽中”,说明敌人力量强大,我方力量弱小,只能潜伏下来。“三年都不敢兴兵打仗”,表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怎么敢冒险轻进呢?
解读
戎:军队。莽:草丛。陵:山冈。
伏,埋伏。戎,武装、军队。莽,草丛,这里泛指草丛密林。
兴,起,举,这里指克服,拔取。三岁,指多年。
安,疑问副词,犹言怎能。行,耔为,作为。
这第三爻阳爻阳位,位于下扑上方,所以过于刚烈。
设伏兵要理伏在草丛之中,便于隐蔽,如果布里在山冈上,就会幕露目标,三年也不能取得胜利。
为什么要“伏戎于莽”?因为敌人太刚强了,所以不要跟它打。这个敌人就是上面的三爻,全是阳爻,你说刚强不刚强?太刚强了。那最关键的一条爻是什么呢?九五爻。这个九三爻,它企图与九五爻以及上面三条阳爻抗争,当然不行,敌人太厉害了,因此要潜伏在那里。正因为三年都不兴兵作战,所以它能带来平安的发展。这就是不争、和合的思想。
13.7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白话
九四,准备登城向敌人进攻,但终于没有进攻,是吉祥的。《象辞》说:“准备登城向敌人进攻”,但终于没有进攻,是因为发现这种进攻是不仁义的,这样做能获得吉祥,是因为在困惑时能及时醒悟,反过来能按正确的办法行事。
解读
乘,登。墉,城墙。则,借为侧,反侧,犹言反复无常。
该丈阳爻阴位,位于上扑下方,
隔,所以有“乘其墉”之征象。
攻打城池时,已经占领了城墙,只要继续攻打,就是吉利的。本与六二相应却被九三队虽然一时没能攻克下来。
为什么不去攻打?九四爻是阳爻,“乘其墉”,它站在九三爻的上面嘛。我们看九三爻与九四爻都不去攻打,潜在之意就是要达成和谐、会同的局面,不采取进攻这种方式,不与人为敌。为什么吉了呢?因为它反了,返回正道了。你看初九爻、六二爻、九五爻、上九爻都讲怎么样同人,而九三爻和九四爻则是从反面讲不能打仗,采用的是反面说理的方式。
13.8
九五:同人,先号陶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白话
九五,与人和睦相处,开始大声痛哭,后来破涕为笑,大军作战告捷,志同道合者相会在一起。《象辞》说:与人和睦相处,开始大声痛哭,说明这时内心中正诚信,因不知战事的胜败而焦急痛哭;大军遇到了志同道合者,终于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于是欢笑起来。
解读
这第五爻是阳爻阳位,处于上扑之中央,与“六二”相应,然中问被九三、九四两阳丈相胆,所以有先号淘之象 聚集军队去作战,因为有胆碍,先是号响大哭,最后才喜悦而笑。大军在胜利之后才能相遇。
号眺。嚎眺,哭号。
这是关键,为什么先嚎啕而后大笑呢?因为它又中又正。那为什么先嚎啕?这是指九三爻和九四爻而言,尤其是九四爻位不正,总想着去攻打别人,不攻克不行,但攻打别人就要失败,而且彻底破坏了和谐、会同的局面,因此大哭啊。后来的笑是指到了九五爻的时候大笑,它以又中又正的品德与别人和同,没有攻打就取得胜利了,当然要大笑。更重要的是相遇,与六二爻这个阴爻相遇、相和了,这就叫做“同气相求”。因此同人卦就是指六二爻和九五爻的会同。
13.9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白话
上九,在荒郊也愿与人和睦相处,未遇到志同道合者,也不后悔。《象辞》说:“在荒郊也愿与人和睦相处,未遇到志同道合者”,说明此时团结众人,而希望天下大同的愿望没有实现。
解读
郊,邑外为郊。无悔,贞兆辞。侮,悔咎。
该爻阳爻阴位,位于全扑最上方与人相交在郊外,没有什么后悔的。
本卦是讲战争的专卦。初九、六二讲战前卜祷,九三、九四、九五讲几次战斗的经过,依其结构发展。此处“同人予郊”,当为聚众祭神,祝贺胜利。
“同人于郊”的郊外虽然没有“同人于野”的野外远,它的胸怀不如后者宽广,但比起“门”和“宗”还是要好一些,因此以这样的心胸跟人会同,同样可以无悔恨。
同人卦是教我们怎么跟别人会同的,从中可以总结几点出来。首先要去辨别事物,辨别会同的对象,先要有心分别,然后才能无分别。其次是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有同人之心,表示要从内心出发,从本性出发。最后不要只去跟同宗族的人会同,要有宽阔的胸怀、宽广的气量。另外,在自己刚强之时,仍然要保持会同之心,一定不要有抗争之心;要偃旗息鼓,不要兴兵作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一种心心相印、天下大同的和谐局面。

易经全文

易经全文?你指什么 易经的前身就是伏羲八卦 想穿易经是由伏羲 周文王父子 孔子共同创作。。。。 如果你说的是这个 http://wenku.baidu.com/view/b7ab48e2524de518964b7d74.html

易经六十四卦全文,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第十一卦:泰、天地泰、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yín),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第十二卦、否、地天否、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贞吉亨。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第十三卦、同人、天火同人、乾上离下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第十四卦、大有、火天大有、离上乾下
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恶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第十五卦、谦、地山谦、坤上艮下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扌为)谦。象曰:无不利,(扌为)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第十六卦豫雷地豫、震上坤下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易经》第三十四卦智慧:壮勿妄动,蓄势待发

《易经》第三十四卦 大壮卦 雷天大壮 震上乾下
大壮卦卦辞:利贞
本卦辞的意思是:坚守正道,将会非常有利。
大壮卦人生启示:壮勿妄动,蓄势待发

大壮卦位于遁卦之后,《序卦》中说道:“物不可终遁,故受之以大壮。”退避到一定程度,就须转而走向大壮。就好比隐者居于山林中积蓄自己的能力,经过不断的积蓄,现在终于变得能力强大了。所以遁卦接下来便是大壮卦。可是大壮卦并没有前进的意思,只是表示通过“遁”,已使力量得到了最大的积蓄,是蓄势待发的意思。

大壮卦,是异卦相叠。下卦为乾,上卦为震。震为雷,乾为天。天鸣雷,云雷滚,声势宏大,阳气盛壮,万物生长,刚壮有力,所以称之为“壮”。大而且壮,故名“大壮”。
大壮卦的卦象是乾(天)下震(雷)上,为震雷响彻天上之表象。雷在天上发挥威力,却动摇不了天在下的半根毫毛,这是壮大的表现。君子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越出准则和规律去做非分之事。像天上的雷在轰鸣,也绝对动摇不了君子坚持礼仪的正当行为。大壮卦指非常强盛的意思,给人的启示就是壮勿妄动

大壮卦告诉人们在阳性力量占优势的时候要注意运用智慧的道理。在现实中,会发现有些人强壮有余,常常是智慧不足,倾向于靠武力或暴力来解决问题。大壮卦就属于伤卦或牢狱卦,意指喜欢用强力或猛力必然受伤。所以大壮卦强调的是必须拥有智慧和机智,避免盲动和冒进,使自己的阳性得到正确地、充分地利用。

占得此卦者,要注意坚定纯正地做人,保持节操,不干违法之事,遇事冷静,谦和待人,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做正事上,这样就会很吉利了。
在事业上要注意:处世凭智不凭力,有勇更有谋,切忌蛮干,
否则自取凶险。不可妄动,应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但是对小人应有所防犯,尤其要注意身边有没有奸诈的小人,要远离这些小人。凡事有盛必有衰,要认清物极必反的道理,对此提高警惕。

《易经》第三十四卦意思

通俗的讲,就是先要自己变得强壮才能帮助他人。关键是别逞能。学会吸引他人。
会动脑,还要会动脚。关键是随机应变。千万别伤人。否则肯定得不偿失。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