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天文历法密码系列之四,周易天文历法密码系列29

2023-09-28崇庆运势网热度: 3059

天文历法中的四象是什么

【四象的解释】
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星、四灵、四圣兽。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四象在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
四象(或作四相)在中国神话中最早指的是地火水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为一,意为混沌,两仪指的是阴阳,而阴阳衍生出地水火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风,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们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分别称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而开始习惯这种说法,但事实上中国历来对此四象并没有四圣的说法,一般所指的四圣乃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等四个圣人。四象也指风、雨、雷、电,四种自然天候气象。
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在我国古代星相学,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具体参详:道学绪论、百度百科、搜狗百科)

天文历法之《大衍历》讲了什么科学奇迹?

天文仪器是历法改进的技术条件。浑仪和浑象这两种天文仪器的制造和改进,标志着天文历法的不断进步。为了制订《大衍历》,实测到精确数据,一行和梁令瓒在经过历代改进的浑仪和浑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合制出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

721年,唐玄宗下令改历。一行耗费了几年,编订成《大衍历》初稿。经大臣张说与历官陈玄景整理,于728年颁行。依据天文台的实测校验,在10次测验中,《大衍历》有七八次准确,《麟德历》有三四次准确,而《九执历》只有一两次准确。《大衍历》比唐代已有的其他历法都更为精确。

《大衍历》最突出的贡献是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在黄道上运行速度变化的规律。按不等的时间间隔安排二十四节气,创造了不等间距的二次内插法。《大衍历》把我国历法归纳成七部分:第一,计算节气和朔望的平均时间(步中朔术);第二,计算七十二候(步发敛术);第三,计算日食和月食(步交会术);第四,计算太阳的运行(步日躔术);第五,计算月亮的运行(步月离术);第六,计算五大行星的运行(步五星术);第七,计算时刻(步轨漏术)。

《大衍历》还明确给出了五星近日点的概念,并给出了具体数值:金、木、水、火、土五星近日点的每年运动值分别为36、40、160、37、27。且以五星近日点为起点,每隔15给出一个五星实际行度与平均行度之差的数值表格。

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北极星】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运交华盖】华盖,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认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古代天文历法是什么?(如:初阳,四时)

古代历法
选自《古代汉语》
古代的历法,起於商代以前,後来逐步改进。经过天文学家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人的研究,到了清代,中国的历法已经到了完善的地步。这里简单地介绍中国古代的历法(1)。由於历法和天文有密切关系,同时我们也讲一些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常识。
一、年,岁
年和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2)。
十二个月为一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平年有354日(包括六个大月、六个小月),闰年有383日。
太阳一周天为一岁。所谓太阳一周天,是设想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3),复回到春分点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地球公转的一周期。古人所谓岁,也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谓的回归年,又叫太阳年。这样,一岁就是365 1/4日(实际上是365.24199日)。《书经.尧典》上说:“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朞”是一周岁的意思,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是说一个整数。这实际上是阳历的年,中国历法上叫做“岁实”。
注:1.主要参考书:秦惠同《观象授时》(《皇清经解》第三十五卷)
2.年和岁,混用则不别。《尔雅》云:“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3.黄道是古人想像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即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道。
年是阴历,岁是阳历,所以说中国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中国的节气是阳历(下文)。中国的闰月是用来解决阴阳历的矛盾的(下文)。
岁的意义来源於岁星,岁星就是木星。岁星约十二年一周天。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个星次,岁星每年行一个星次。十二次的名称是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有“岁在星纪”,《襄公三十年》有“岁在降娄”,《国语.晋语四》有“岁在大火”,都是以岁星纪年。这是最早的纪年法。後人写文章,为了仿古,也采用这种纪年法,如潘岳《西征赋》有“岁在玄枵”。
由於岁星是逆时针由西向东运行,岁星纪年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方便。为此,古人设想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由东向西与真岁星“背道而驰”,把黄道附近由东向西分为十二等分,叫做十二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一致。这就是“太岁纪年法”。岁星纪年与太岁纪年见下。
根据《汉书.天文志》所载战国时代的天象记录,某年岁星在星纪,太岁便在析木(寅),这一年是“太岁在寅”;第二年岁星运行到了玄枵,太岁便运行到大火(卯),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卯”。其馀由此类推。此外,古人又为十二辰造了一些别名,即摄提格(寅)、单阏(shan'e,音善恶,卯)、执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协洽(未)、涒滩(申)、作噩(酉)、阉茂(戌)、大渊献(亥)、困敦(子)、赤奋若(丑)。《楚辞.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是说,屈原生於寅年寅月寅日(1)。
注:1.最近林庚先生说,屈原并非生於寅年寅月。
据《尔雅》所载,摄提格等十二辰叫岁阴,另有纪年的十干叫岁阳。岁阳的名称是阏逢(甲)、旃蒙(乙)、柔兆(丙)、强圉(丁)、著雍(戊)、屠维(已)、上章(庚)、重光(辛)、玄黓(壬)、昭阳(癸)。甲子纪年起於东汉,较早的纪年法是以岁阳和岁阴相配,《史记.历书》有“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甲寅)”、“端蒙单阏二年(乙卯)”、”游兆执徐三年(丙辰)“、”强梧大荒落四年(丁巳)”(1)等等。後人仿古,也有采用太岁纪年法的,例如司马光《资治通鉴》。
木星绕天一周,实际上不是十二年,而是11.86年。所以每隔八十三年就会有一个星次的误差,叫做“超辰”或“超次”。(汉代刘歆已经发现了超辰,但他说一百四十四年超一辰。)由於超辰的关系,汉以後的岁星纪年法渐渐与实际不合,误差越来越大。所以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岁星纪年,实际上只等於甲子纪年。
注:1.焉逢即阏逢,端蒙即旃蒙,游兆即柔兆,强梧即强圉。
二、月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跟太阳同时出没,古人认为是日月相会,叫做辰(上辰下会,也写作辰),也叫做合朔。月球自合朔绕地球一周再回到合朔,所走的时间是29 499/940日(实际上是29.53059日),叫做一个月。这个数目不够30日,又多於29日,所以阴历有月大月小。月大30日,月小29日,大月和小月相间,也就差不多了。还差一点,所以有时候连接两个月都是大月。
古人有所谓月建,把一年十二个月和天上十二辰联系起来。依夏历:斗柄(北斗的柄)指寅,叫做正月(一月),斗柄指卯,叫做二月,辰是三月,巳是四月,午是五月,未是六月,申是七月,酉是八月,戌是九月,亥是十月,子是十一月,丑是十二月。但是依殷历,则丑是正月,依周历,则子是正月。三代的历法不同。《诗经.豳风.七月》是夏历和周历并用,其中所谓“四月”,“七月”等,是指夏历,所谓“一之日(一月)”、“二之日(二月)”等,是指周历。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直到清代末年,我国一直沿用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今天所谓旧历,也指夏历。
三、晦,朔,望,胐,弦
每月的最後一日叫做晦,最初一日叫做朔。朔就是日月合朔的日子。古人很重视朔,因为朔的日子定错了,时序就乱了。天子告朔於诸侯,诸侯告朔於庙。史官记事,遇事件发生在朔日,必须写明。《书经.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台以望。”後代史书记事,都沿用此法。
古代以干支纪日,史书上不记月之第几日,而记干支,所以我们必须查明该月朔日的干支,然後按干支纪日法(下文)顺推知道是月之第几日。可查杜预《春秋长历》和陈垣《二十二史朔闰表》。
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偶或是十七日)叫做望。这时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中间。由於太阳和月亮此升彼落,一东一西,遥遥相望,所以叫做望。《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後人以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蘇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1),蘇子与客乘舟,游于赤壁之下。”《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於临皋。”
每月初三叫做胐,《说文》:“胐,月未盛之明也,从月出。”“胐”是月亮出来了,但是还不十分明亮的意思。
月亮和太阳成九十度角,叫做弦。《释名.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似张弓施弦也。”有上弦下弦之分。上弦指初七或初八,下弦指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商周时代,一个月分成四部份。第一部份叫做初吉,指初一到初七或初八,即朔日到上弦的一段时间。金文《(左弁右耳部)敦》:“惟二年正月初吉,王在周邵宫。”第二部份叫即生魄(也写作霸),指初八或初九到十四日或十五日,即上弦到望日的一段时间。《书经.武成》:“即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第三部份叫做既望,指十五日或十六日到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即望日到下弦的一段时间。《书经.召诰蠔》:“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於丰。”第四部份叫做既死魄,指二十三日到二十九日或三十日,即下弦到晦日的一段时间(2)。金文《兮伯吉浮盤》:“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又有哉升魄,指初二或初三。《书经.康诰》:“惟三月哉升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旁死魄,指二十五日(3)。《书经.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一个月又分为三部份,叫做旬(甲骨文已有“旬”字)。十天为一旬,又叫“浃日(4)”。《国语.楚语》:“近不过浃日。”十二日为“浃辰”。《左传.成公九年》:“浃辰之间。”
注:1.一般注本都说《赤壁赋》的“既望”指的是七月十六日,其实是七月十七日,因为那年壬戌七月是大月。
2.这里所谓“既望”与後代所谓“既望(十六日)”不同。
3.关於“初吉”、“生魄”、“死魄”、“既望”这些名称,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今依王国维说。
4.古代以甲子纪日,称自甲至癸一次周转的十日为“浃日”。
四、日,时,刻,分,秒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日。古人以一昼夜为一日。一日分为十二时(时辰)(1),一百刻。
古人以十二辰纪时,所以後人又叫做“时辰”。从半夜算起,叫做子时。“子夜”就是半夜的意思。今人以夜里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的时间为丑时,三点到五点的时间为寅时,五点到七点为卯时,七点到九点为辰时,九点到十一点为巳时,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下午一点到三点为未时,三点到五点为申时,五点到七点为酉时,七点到九点为戌时,九点到十一点为亥时。这是符合古制的。
古代计时,用铜壶滴漏法,受水壶裏有立箭,箭上划分一百刻,所以叫做“刻”。古代所谓“刻”,和今人所谓“刻”稍有不同。现在一昼夜分为九十六刻,而古人一昼夜分为一百刻(2)。
注:(1)现在我们依照国际习惯,一昼夜分为二十四小时。小时只有时辰的一半,所以成为“小时”。
(2)梁天监年间,曾一度改为九十六刻,但不久又改过来了。铜壶滴漏法每刻有十分;用钟表计时后,每刻是十五分,每分有六十秒。
昼夜长短,随著时节而不同。依《後汉书》,夏至昼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东至昼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春分昼五十五刻八分,夜四十四刻二分。秋分昼五十五刻二分,夜四十四刻八分。这只是就中原地区来说,至於其他各地,昼夜长短是不同的(1)。
远在商代以前,古人就用干支纪日。以十干配十二支,得六十“甲子”。如下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前边已经谈到,先秦两汉,关於每月的日期,都不说初一、初二、初三等,而是用干支纪日。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据後人考证,这个庚辰是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十日,後来曾用初一、初二、初三等纪日法,但历史学家仍用干支纪日法。
六十甲子大致相当於两个月,但是由於大月小月合起来只有五十九日,所以每月的干支和日期的对应常常是不一样的。假定正月初一是甲子,则三月初一是癸亥,等等。
注:(1)据清代《协纪辨方书》,夏至昼五十九刻五分,夜三十六刻十分,冬至昼三十六刻十分,夜五十九刻五分;春分、秋分,昼夜各四十八刻。每日是九十六刻。这是按钟表计时核算的,与《後汉书》稍有不同。
五、四时,节,候
一年分为四时,近代叫做四季。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1)。
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古代叫做“节”,或叫做“气”。每月有两个节气,在前者叫做节气,在後者叫做中气。在正常的时候,二十四个节气和四时十二个月的配合如下表:
(一)春季
正 月(孟春) 立春 雨水
二 月(仲春) 惊蛰 春分
三 月(季春) 清明 谷雨
(二)夏季
四 月(孟夏) 立夏 小满
五 月(仲夏) 芒种 夏至
六 月(季夏) 小暑 大暑
(三)秋季
七 月(孟秋) 立秋 处暑
八 月(仲秋) 白露 秋分
九 月(季秋) 寒露 霜降
(四)冬季
十 月(孟冬) 立冬 小雪
十一月(仲冬) 大雪 冬至
十二月(季冬) 小寒 大寒
最初的时候,大约只规定了四个节气,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简称“分至”(3)。在《书经.尧典》裏,叫做仲春、仲夏、仲秋、仲冬(下文)。後来增加到八个节气,即《左传.僖公五年》所谓“分至启闭”。“分”指春分、秋分;“至”指夏至、冬至;“启”指立春、立夏;“闭”指立秋、立冬。最後规定为二十四个节气。在《淮南子》中,二十四个节气已经具备。
二十四个节气是一个太阳年的二十四等分,所以按阳历节气是固定的。一个太阳年共约365又1/4日,因此,每一个节气是15.2日有奇(4)。因此,一半阳历年上半年每月六日、二十一日是节气,下半年是每月八日和二十三日。
比节更小的单位是“候”。每一个节气有三个候。一个候是五日有奇。古人所谓“时候”,就是指时令河节候。梁简文帝《与刘孝绰书》:“玉霜夜下,旅雁晨飞,想凉燠得宜,时候无爽。”古人所谓“岁候”,也是指时令和节候。《文选》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岁候初过半,荃惠岂久芬!”
降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所谓岁实,是一岁(一个太阳年)实行之数。八等分为八节(分至启闭),二十四等分为节气、中气,七十二等分为候。
古人凭什麼规定节气呢?凭天文。具体的办法是:昼测日影,夜考中星。
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夏至日影一尺五寸,影最短;冬至日影一丈三尺,影最长。其馀节气由此类推。详见《後汉书.历法》。
所谓夜考中星,是观察初昏时刻的中天星座。白天见日不见星,所以要在初昏观星。《尚书.尧典》说: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仲春、仲秋,指春分、秋分。中,指昼夜平分。日指昼,宵指夜。昼夜平分,则“日中”、“宵中”是一样的。仲夏、仲冬,指夏至、冬至。日永指夏至昼长;日短,指冬至昼短。仲春日中星鸟,是说春分初昏中星为鹑鸟(即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仲夏日永星火,是说夏至初昏中星为大火(即心宿);仲秋宵中星虚,是说秋分初昏中星为虚宿;仲冬日短星昴,是说冬至初昏中星为昴宿。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他们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座标(5);日躔(chan,音缠,太阳经过的星座)在二十八宿中。二十八宿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我们观测到了初昏中星,也就可以推知日躔所在,同时也可以推知时令节气。例如《尧典》初昏中星是星宿,那麼日躔在胃,这是当时春分的季节。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注:(1)周历以子月为正月,所以四时都比夏历早两个月。《孟子.滕文公上》:“秋阳以暴之。”“秋阳”指的是夏历五、六月的太阳。
(2)农历每年的节气,日期并不完全固定。
(3)“分”是昼夜平分的意思,“至”是极、最的意思。夏至日最长,日行最北,日影最短;冬至日最短,日行最南,日影最长。
(4)这里是所谓恒气,但实际规定的节气不是二十四等分。日行有迟有速,冬至日行最速,春分前三日已行天一个象限(九十度),等等。後人历法精密,以日行天的度数规定节气,叫做定气,与恒气稍有出入。参看下文《赢缩》。
(5)这里所说的赤道不是地球赤道,而是天球赤道,即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数字算命怎么算的

知道了,他用的是梅花易数,可以用数字来起卦,根据卦象来断事情。

手机号码吉凶最准确的 手机号码测吉凶哪种方法最准?

一个人的运势是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的,而测运势吉凶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手机号码都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运势情况,那么你知道如何通过手机号码进行吉凶测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手机号码吉凶最准确的,手机号码测吉凶哪种方法最准的相关内容。
手机号码吉凶最准确的1
计算适合自己五行喜忌的手机号
举例:五行喜:火,请选择数字为:2、7的大吉数字做为手机号。忌选择数字1、6的大凶数字做为手机号。尤其是手机号码后4位对吉凶祸福最为重要!
大吉的手机号命理数
1,3,5,6,7,8,11,13,15,16,17,18,21,23,24,25,29,30,31,32,33,35,37,38,39,41,45,47,48,49,50,51,52,58,63,65,67,68,71,73,81
只要输入查询的手机号计算出来的命理数字等于上方其中的命理数字,即这个手机号为大吉
大吉手机号码(超准)高分选择技巧
举例:18188888889手机号码测出命理数为:9(凶)那么调整手机号码后四位任意一位数字+1或者-1,比如可以选18188888888手机号码测出命理数为:8(吉)。按照此方法选择手机号来输入查询手机号吉凶。就能选到一个大吉手机号码。此工具算法通过古法周易命理推演手机电话号码测吉凶!是目前最准的一种算法!
手机号码数字五行
手机号数字五行: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0为土,选择手机号码可以挑选自己八字喜的五行,有助于自己运气、财富、爱情等运势提升。测试八字五行喜忌可以通过本站工具快速测算推演,这样选择的大吉手机号超准。更容易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手机号码!下方选择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即可计算查询出你的五行喜忌,通过自己所喜的五行选择手机号码数字,就最好不要选择自己不喜的五行做为手机号数字
手机号码吉凶最准确的2
第一种:电脑计算法
在星座网主页找到在线算命,在搜索手机号吉凶,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就能测出自己手机号的吉凶。
第二种:数字能量学
将手机号码每两个数字揍在一起后分别命名为“天医、延年、五鬼、祸害”之类的名词来判断手机号码,1,【伏位】: 有等待、篡位、卧虎藏龙、蓄势待发、状况延续之意。代表【伏位】的数字密码分别是11、22、33、44、55、66、77、88、99。2,【延年】:生命力极强、独挡一面、绵绵不断之意。代表【延年】的数字密码有19、91、26、62、34、43、78、87。3,【生气】:代表新的转机、起死回生、贵人出现、豁然开朗、具有智慧之意。代表【生气】的数字密码有14、41、28、82、39、93、67、76。4,【天医】:主要有财富之意,可以解释为神来之笔,或与生俱来的聪颖。 代表【天医】的数字密码有13、31、27、72、49、94、68、86。5, 【祸害】:常受身体病痛所扰,或经常产生口舌之争。代表【祸害】的数字密码为17、71、23、32、46、64、89、98。6, 【六煞】:人际关系不佳,感情或婚姻之路不顺遂。代表【六煞】的数字密码为16、61、29、92、38、83、47、74。7,【绝命】:代表起伏波动甚大、非富即贫、两极分化、此种格局多为才华出众、善于谋略、心思敏捷,常有意外出现,极易碰上官司纠纷。 代表【绝命】的数字密码为12、21、37、73、48、84、69、96。8,【五鬼】:属阴柔性格、独行特立、难以捉摸、不循正轨,经常出现所谓的命运变化。 代表【五鬼】的数字密码有18、81、24、42、36、63、79、97。
第三种:起卦预测法
利用六爻算卦法对手机号码整数相加后起卦得出64卦中的一卦,这种判断吉凶的方法有一定参考性质,但很少有人使用。主要应用在研究易学领域的人。
第四种:奇门遁甲数字
这种方法只看手机号码的后面5位数字,倒数两位为两个天干的格局,倒数第三位为“八门”,倒数第四位为“九星”,倒数第五位为“八神”分析结果也是按照奇门术语和相关的信息对解读,准确率非常高,由于只看最后五位,所以其它数字吉凶不能全部看到,所以不够全面系统。
第五种:号码改运
《号码改运》需要先将《易经》河图五行数字记住,“16水、26火、38木、49金、50土”然后进行格局搭配。号码改运挑选手机号码非常严谨之苛刻和精准,不仅要求符合使用者命理、姓氏、职业、性格、目标,还必须具有4种以上的吉祥格局,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测算起来比较困难。
手机号码吉凶最准确的3
手机号码后四位吉凶测算
手机号码后四位测吉凶的步骤就是先进性一个数字计算,在进行命运数对比。号码最后四个数字,先除以八十,再减去整数,剩下的小数(小数点后面的 数字)乘以八十,然后将所得结果,对表查阅,即知吉凶。 比如:手机号码是13XX8888888,将8888÷80=111.1,再将111.1-111=0.1,然后 0.1×80=8,这个“8”就是你的命运数了,最后你在命运数对表里可以查到你是“吉”了!但是如果你算出的最终数字是0的话,就说明这种方法对你不适用了。
后四位号码看机主运气
我们是可以从手机号码末四位书中,分析出主人运势的一二的。7、8、13、15等都是不错的运数,有这四个数字,则代表着手机号是一个有好运数的号码,会带来好运。68、13、是天医 磁场比较强,有结婚的现象,容易遇到结婚的对象。如231、他喜欢的对象类型是23口才好的,人物:是以口为业的。318是偏桃花号码,不利婚姻,是自己主动提出分手的,因为自己遇到了第三者。618是偏财运的,在工作过程中也许会遇到贵人相助,让自己的事业运便得蒸蒸日上。
最准分析数字吉凶的方法
判断数字吉凶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五行八卦,磁场能量等。其中81数理凶吉对照,也算是一种比较准确的看手机号码凶吉的方法。数字运势的变化于万事万物,都有引导性,暗示力。81数理在传统中常用于分析数字的吉凶,气运。1-81数理之运势适用于姓名五格中的任一格,但主要查看人格、地格、外格和总格。用来测试手机号码,具有权威性,并有据可循。根据数理测得的吉凶,我们便可以分析到其中蕴含的说法,并对此做出行动。
以上就是关于手机号码吉凶最准确的,手机号码测吉凶哪种方法最准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看手机号码测凶吉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大家要结合实际情况理性看待。
测一测你的2023兔年运势和未来十年大运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日子?TA是你这一生对的人吗?2023年你会发大财吗?全方位解读你的事业天赋,扭转困局!点击在线咨询:http://www.adxqd.com/xz/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