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辞的位置怎么理解,易经爻位关系

2023-10-03崇庆运势网热度: 1966

爻辞和卦辞的区别是什么?

爻辞和卦辞的区别是:

1、定义不同

爻辞:爻辞,《易经》中六十四卦每卦爻题下所系文辞。《 易经 》 八卦 的两个符号,一个是“—”,另一个是“--”。在《易经》中并没有“阴阳”二字,数百年后的《易传》才把“—”叫阳爻,把“--”叫阴爻。

卦辞:卦辞是说明《周易》卦义的文辞。一般认为是卜筮者的记录,与甲骨文辞同类。

2、作者不同

爻辞:关于爻辞的作者、年代。司马迁、郑玄主卦爻辞并为文王作说;郑众、贾逵、马融、虞翻、陆绩主卦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说;近人皮锡 瑞以为卦爻辞并为孔子作。近代仍有爻辞与卦辞共一人作、非一人作、众人作及西周初年说、西周末年说、春秋说、战国说之争。

卦辞:卦辞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周文王姬昌。《史记》:“文王拘而演易”。

3、作用不同

卦辞:周易原文里,对六十四卦都有解释,它的内容由两部份组成,一叫「卦辞」,是专门讨论卦的意思。

爻辞:一部份叫「爻辞」,爻辞其实是由孔子进行注解的「易传」,是孔子对六十四卦里,每一卦中每一个爻的专门讨论与解释。当我们求得变卦后,可以参考该爻辞来辅助分析卦象。

卦辞具体可分为:

先叙事而后断吉凶,先断吉凶而后叙事;单叙事而不言吉凶,单言吉凶而不叙事。或叙事、断吉凶,再叙事,再断吉凶等不同体例。涉及到狩猎、旅行、经商、婚姻、争讼、战争、饮食、享祀、孕育、疾病、农牧等内容。

还记载西周初期以前的历史事件,如离宗伐鬼方、帝乙归妹、康侯用锡马蓄庶等故事。据研究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不少卦辞具有深刻的哲理。

周易启蒙讲稿2---龙图说易 第四讲爻辞是怎么来的 这里就讲了三个爻...

第四讲爻辞是怎么来的我完整地讲一个卦例,履卦。上面是乾卦,下面是兑卦。兑是口舌、悦欲之象,性质为悦,也就是脾气、欲望等,以自己高兴不高兴为转移。乾是刚健的性质,这种悦欲的内机在大张旗鼓的乾健之势影响下,必然会把自己的意愿付诸实现。打个比方,美国现在有称霸全球之势,那就必然想把自己的价值观、自己高兴不高兴的推向全球,一定要实现它的心愿、贯彻它的意志,谁不听话就想打谁。这个履卦上卦为乾,象征君主,下卦为兑,象征取悦媚君、阿谀奉承的小人,小人得到君主的宠信,就会狐假虎威,踩压异己,唯君之意是为执行,所以象辞说“柔履刚也”,履行刚者的意思,唯唯诺诺。履就者践履、履行的意思。履卦辞辞说:履虎尾,不咥人,亨。象辞说,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伴君如同伴虎眠”,乾卦在上,象征威猛的君主,兑卦在下,象征下人只能小心待候,揣摩君心,惟命是从。履卦的互卦是家人卦,也就是意味着两者互惠互利,君主把这个下属看作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心腹爪牙,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下属不小心踩着了老虎尾巴,有点小小得罪,君主也不会责怪,所以说“履虎尾,不咥人,亨通。”这个卦居上位者刚健有为,居下位者拥戴奉行,一个刚健,一个欢悦,正宜定下民志,去实施点什么。同时要注意不让人狐假虎威,假借君意作威作福。所以说宜于明辨上下的关系和地位。每个卦有六个爻,我们再详细推敲每个爻的爻辞是怎么来的。首先,大家应该了解,每个爻的位置不同,所代表的位势不同。一个局势,有的是还未显现的阶段,有的是露出苗头的阶段,有的是经受考验的阶段,有的是反复多变、迂回前进的阶段,有的是大行其道、得势的阶段,有的是过度和终结的阶段,总共这么六个阶段,对应着六爻所代表的位势。怎么理解位势呢?就是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态势。每个卦六爻所代表的位势都是乾坤两卦的六爻位势所决定的。比如乾卦的初爻爻辞潜龙勿用,就是乾卦局势还处在潜藏阶段,还未显现。每个卦的初九爻都是这个卦的总体局势还处在潜藏阶段,即将显现。乾坤两卦是所有各卦的纲领,代表着天地和宇宙的法则。我们来看看履卦初九爻辞,初九:素履,往无咎。象辞: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象辞是解释爻辞含义的。我们来推敲一下周公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首先,履卦初九爻的位势代表着履行、贯彻自己的意志这么一个卦势正处在潜藏阶段,即将显现。也就是说想去贯彻还未付诸行动,这个时候初九爻变,下卦兑变成坎,兑为悦,坎为陷,意味着这个时候自己的欲望、心愿遭遇险境,由悦而欲行的兑卦变到无能为力的坎卦上了。这个是内机的变化。在这里要注意一个最关键的诀窍,很多人因为没有摸索到这个诀窍,而不能解读爻辞,明白了这个诀窍之后,一切就明明白白了。《三十六计》也才能真正看懂了。什么诀窍?就是要注意一个爻变中藏的机用。明明白白的变化大家都能看见,履卦初九爻变,兑变成坎,最终履卦变为讼卦,但仅凭这些是不足以推出爻辞的。必须注意这个爻变中藏的机用。初九爻变,表示这个阳爻要变成阴爻,兑卦要变成坎卦,但是并不意味着立刻就完成了转变,这个爻变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变化的状态,阳要变成阴,阴又变成阳,相互摆荡,总体上是往变成阴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在刚开始兑卦占上风,新生的坎卦占下风,后来坎卦占了主流,而兑卦退减为一种习惯的、惯性的,这两者相互推荡,就是这个爻变中藏的机用。怎么推荡?首先是兑上坎下的困卦为机用,接着是坎上兑下节卦的机用,于是我们就可以来通评这个变化的趋势和历程了。还没有正式履行自己的意志,还藏在心底,想兑现它,却碰到坎卦的无能为力。坎卦同时有多忧愁的含义。于是觉得当前态势受困不能为,困卦就是困顿,受到困顿,行不通,怎么办?只好节制自己的欲望,节卦为节制、不敢出头的意思,最后结果是讼卦,讼就是不平、争吵,虽然明白只能节制自己,但总是不服气,一个愿望还未动作就只能胎死腹中吗?于是在这种既要节制自己又要争执的双重心理下,那就只能以不合流的方式来表达不平了。我不说话表态,把话往肚子里吞,兑为言语,坎为有险。我就默默地我行我素,特立独行。我也犯不着去难受,你总不能连我的人身自由也限制吧。综合起来,就是“素履之往,独行愿也”。无咎,这样不会有什么危险,还保持了一个人的气节。九二爻的爻辞是: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乱也。九二爻的位势是正在展开一个卦势,已经崭露头角的时候,正在起步履行自己的意志,这时九二爻变,下卦兑变成震卦,总体变成上乾下震的无妄卦。我们来看看九二爻变中藏的机用,按照刚才所说的,先参照上兑下震的随卦机用,再参照上震下兑的归妹卦机用。随是随从、随和的意思,可见在展开自己的步骤时得人追随,碰到了随和顺利的态势,也就是坦途。归妹卦是婚配、有主、安宁的意思。为什么在这种坦途的情况下,不能得意忘形,反而要从容设施甚至等待合作的机会呢?因为最后的结局是无妄卦,无妄就是不可妄动,要有主心骨,如躁动则会有灾。通评一下这个变化,就是从容设施,稳步前进,所以说“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为何“幽人贞吉”呢?因为幽居的好女子善于等待,不会乱了心志。九三爻的爻辞是: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 于大君。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 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我曾把这一爻送给过一个论坛上的老者,希望他能反省自己,这个人学易经学了十来年,不得其门而入,就胡思乱想,认为易经是一本记载周朝历史地理的书,易被他当作是场字的右半边,于是易成了时尚的“场”。易经里面象“噬腊肉”等词句成为吃奴隶的肉。这样的人我国有不少,拿自己的偏见和肤浅的思维模式对待我国的古文化,笑话一堆堆。他在论坛上卖弄自己的易学,我一去,他找到靶子了,胡乱攻击,我也不客气,羞辱了他一番。本来我一出场,大众欢迎,他按捺不住,强要加些罪名到我头上。爻辞说:“眇能视”,就是有点眼光,但象个瞎子,不足以说是明眼人。跛能履,就是一跛一拐地走路。为什么爻辞这样说呢?六三爻代表着履行意志的危难变乱,经受考验之时,我的出场意味着他的易学不仅不能推广,还有覆灭的危险,这个时候,兑卦变为乾卦,兑为悦,为情绪,乾为健,为争斗,意味着他很不高兴,与我斗争争雄。我们再看这个爻变中藏的机用。首先参照上兑下乾的夬卦机用,接着参照上乾下兑的履卦机用,夬为决断、决定、决裂之意,可见他下了决心,要与我一决雌雄,从而达到继续推行、贯彻他的易学目的。结果是变成了上乾下乾的纯乾卦,乾为健,为斗争,在这里上乾下乾意味着争雄。六三爻的时候本就是一个卦势危难变乱的时候,一般都应如坤卦六三爻“含章可贞”,也就是韬光养晦的时候,现在他这么做将会得到什么?履卦本来就是柔履刚,兑卦秉承上面乾卦的意志,现在却与之争雄,显然将会受到上乾卦的打击,所以爻辞说:“履虎尾,咥人,凶“。为何评判这个人会为半瞎半跛之流呢?时势不利,本来宜于顺势加以收敛,却反而变柔为刚,只知道碰到困难就用勇力去通过,他也太不明智了。难行而非要进行,其结果是走走停停,且有颠覆的危险,所以说是一跛一拐往前蹭。通常只有军人才这么办,因为军人习惯于用强力突破困难,排除万难向前进,养成了刚卤之性大发的蛮脾气,因此爻辞说武人为于大君,要是自己的意志受到阻止,甚至会采以兵谏、政变。恰巧他就是军人出身,总想找听众贩卖自己的易学见识,有时候甚至强拉着自己的子女听讲。讲了三个爻,别的三个就不讲了吧,我看大家可以用我告诉的方法自己推敲一下。这种推敲就象与圣人谈心一样,非常有趣,愿大家能够梦见周公,再见。

关于《易经》临卦爻辞的小知识

重温《易经》的临卦。

摘录分享书籍《张其成讲易经》的内容~~

临卦是第十九卦。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临卦六根爻的爻辞,每个都有一个“临”字,讲怎么“临”。“咸”可以理解为“感”,“咸临”的意思就是要感应地去做领导,这样才会“贞吉”,也就是走正道就会吉。当领导不能用强势来管理下属,而要跟下属心心相印,初九爻是阳爻居阳位,是正位,所以“贞吉”。

      领导的意志一定要行得正。领导者的“德”和“位”一定要摆正,要相吻合。有的领导者德行和才华不够,却被推到领导的位子上,这就叫不正。而初九爻这里,德行和能力都够了,适合当领导。而且领导的心要和下属相感应,如果不能感应的话,就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钦佩,就当不好领导。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九二爻又说了一遍“咸临”,意思是要进一步去感应,跟六五爻感应。刚才讲的初九爻是跟六四爻感应,临卦只有初九爻和九二爻是阳爻,上面四根爻都是阴爻,所以下面两根爻都强调要跟上面对应的阴爻感应。九二爻的感应和初九爻的感应有所不同,因为九二爻离上卦更近了,所以它要跟最尊位的六五爻感应,这样就是吉的。领导者在初九的位置上是与一般的群众感应,到了九二爻一定要与百姓当中有才华的人——智者、尊者感应,或者跟更高一级的领导感应,有了他们的支持就“吉无不利”了。

      “未顺命”,九二爻不是一味顺从六五爻那个君王的命令,而是能互相感应,不是被迫听从命令,而是自觉自愿地去感应、接受上级领导的命令。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甘临,无攸利”,“甘”即甜,指甜言蜜语,六三爻讲的是靠花言巧语去当领导,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既忧之,无咎”,有了忧惧、改过之心,就不会有灾祸。

      “甘临,位不当也”,六三爻是阴爻居阳位,而且是下卦的最上一爻,表明这个领导才华不够,但是又居高位,这是位不当,所以他只能靠花言巧语去收买民心,这样是不能长久的,不会有好结局。“既忧之,咎不长也”,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和所处的位置不相符,同时又有忧患意识,能改过自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德和位相配,这样灾祸就不会长久。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至临”,“至”即达到极点,达到极点地去领导就没有灾祸。为什么说达到极点了呢?因为六四爻是上卦的最下一爻,最接近下卦,如果说上卦是领导者,那下卦就是群众,所以六四爻是最接近群众的;同时,六四爻的上面是六五爻,六五爻是六四爻的上级,是最尊贵的领导者。所以六四爻的位置很特殊,上面接近最高领导,下面接近群众,处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达到极点了,必须上下沟通。六四爻是柔爻居柔位,要发挥它的柔性跟下面的刚爻相呼应,用柔弱的本性在情感上与群众打成一片;同时要将上级的意志柔性地传达给下属,这样做了就能“无咎”,没有灾祸。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知临”,“知”通“智”,靠智慧做领导,因为六五爻这个领导的位置是最尊贵的,一定要用智慧来领导。“大君之宜”,这是大领导应该去做的事情。六五爻在上卦的中位,要虚心、阴柔,这就是德。当领导的要带领自己的下属去取得成功,“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智慧首先要符合德和位,有德又有智慧的领导,就可以当大领导,就是“大君”。

      行的是中道,具有中庸之德、中正之德,才能当个好领导。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一般到了最上一爻往往都凶,因为太过了,而这里是“吉,无咎”,因为它“敦临”。“敦”是敦厚温柔,这样来当领导肯定是吉的,没有灾祸。这种领导的才华可能不是很够,因为是阴爻居最高位,但是敦厚温柔,又有爱心,用爱管理,所以是吉的。“敦”太重要了,是管理的本质。管理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或模式,这些都是最低层次的,其实管理或者当领导的本质是爱,要有敦厚温柔的仁心,像母亲一样。临卦六五爻和上六爻都是阴爻,反映了一种母爱,母爱是最伟大的,有三个百分之百:第一是百分之百的宽容,第二是百分之百的奉献,第三是百分之百的责任。具有这样的美德就能大吉大利。

      “志在内”,这种敦厚温柔的志向是发自内心的。所以这种领导即使才华不够,但是有百分之百的爱,照样“吉,无咎”。

...为什么一个卦象有六种解释,是要选择性看还是怎样?

实际是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一个卦象有六种解释?”

      其实,不是6种解释,是7个不同情况下的断语。每个卦都有卦辞,总论一卦的吉凶。而每个爻由于空间位置和时间顺序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爻辞,爻辞是论这一个爻的吉凶的。除乾卦、坤卦之外,其余62卦都有6个爻辞。1个卦辞加6个爻辞,是7个断语。

     如,噬嗑卦,卦辞说:“亨,利用狱。”说明这个卦是讲如何运用刑罚惩治罪犯的,从预测的角度看,占到这个卦,适合用刑罚来保护自己。

      六个爻都是在卦辞的框架下,讲刑罚具体情况的。初爻和上爻由于具体的空间位置,决定了它们代表的是罪犯(受惩罚的人)。初爻在最下位,没有当官,是平民百姓。上爻在最上位,是退休人员,这两个爻都不是公务人员,无权执行刑罚,都代表罪犯。而中间的四个爻,都是国家公务人员,是执行刑罚的人员。所以,初爻爻辞和上爻的爻辞是讲罪犯被判了什么刑。而中间四爻是讲在审判处置罪犯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同时,由于上下时间顺序的差异,也造成了每个爻吉凶程度的差异。如,噬嗑初爻,是刚开始,罪过尚轻,所受到的惩罚就轻,爻辞说“屦校灭趾,无咎”:只是脚上戴了刑具,伤了脚趾,结论是:没有咎害。而上爻代表的罪犯在犯罪的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罪大不可饶恕,所以被处以重刑,爻辞说“何校灭耳,凶”

      二、“是要选择性看还是怎样”?

     原则上,静卦看卦辞,否则,哪个爻发动,就看哪个爻辞。古筮法有具体的规定,即:
六爻不变,则看本卦的卦辞。
一爻变,则看本卦变爻的爻辞。
二爻变,则看本卦两个变爻的爻辞,以在上边的变爻的爻辞为主。
三爻变,则看本卦和变卦的卦辞。
四爻变,则看变卦的两个不变的爻的爻辞,以下边的为主。
五爻变,则看变卦的不变爻的爻辞。
六爻变,除乾坤两个卦外,其它62卦看变卦的卦辞。

爻辞是什么意思?

爻【yao】,《 易经 》 八卦 的两个符号,一个是“—”,另一个是“--”。在《易经》中并没有“阴阳”二字,数百年后的《易传》才把“—”叫阳爻,把“--”叫阴爻。
爻辞
拼音:yáo cí
基本解释
说明爻义的文辞,《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总为三百八十六义,故有三百八十六爻辞。每爻先列爻 题,后为爻辞。爻题皆为两字,一个表爻的性质,阳爻记为“九”,阴爻记为“六”;另一个表爻的次序、位置,自下而上,分别记为初、二、三、四、五、上。爻 辞是组成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体例内容、取材范围与卦辞相类。有很多哲理性格官,如:“无平不肢,无往不复”(泰·九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 得其友”〔损·六三)等。[
“爻序号后面的话就是“爻辞”。《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有六个爻,每个爻都有一段爻辞,共六段爻辞。爻辞是对各爻下的断语。”[

如何分析卦象?

分析卦象,应该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1、在易经书上找出这个卦
。一个卦出来后,我们第一时间就要去翻开易经书,如果身边有易经卡片的就更好了。我们对照卡片上的内容,知道了这个卦的序号是什么,这其实还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比如风地观卦,风为巽,序号是5;地为坤,序号是8,那么风地观就是58号。
2、看卦辞和爻辞。
卦辞是这个卦的主纲领,而爻辞代表着身处这个卦中,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卦辞是大概的方向,是全面的,而爻辞是细节到每一个环节,如果安身立命,明哲保身。比如风地观卦,卦辞是“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意思是说祭祀前要洗净双手,献上祭品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恭敬和虔诚的模样。
3、看卦象。
卦象,就是卦整体的象征,易经分为象数理占四门学科,而其中的象,就是看卦象的意思。看卦象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要不拘一格地考虑问题,不要墨守成规,思维保守之人看卦象就会觉得没有想法。
4、看卦数
。卦数,就是卦变幻的规律,比如风地观卦,他的卦数是逐渐加剧的,从一开始的阴爻,逐渐转换成阳爻,这个过程是不断地变换,到了九五的时候,就真正变成了君子。
5、看卦中的互卦和错卦。
学习易经,需要用乾坤两个卦来对照着看,观卦,其实就是乾卦的下面四个爻变动,也是坤卦的上面两个爻变动。乾卦最下面的爻由阳变阴,代表阴盛阳消,但是坤卦刚好相反,又是阳盛阴消,如此一来就发生了很多妙不可言的关系,需要我们去感悟。
6、最后看动爻。
如果有动爻,一定需要详细地观看。卦分为上卦和下卦,上卦代表外,下卦代表内,如果动爻在上卦,则是外部的事物在发生作用,而动爻在下卦,说明内部的事物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