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结婚有什么风俗,福建订婚结婚风俗有哪些

2023-10-25崇庆运势网热度: 4445

福州的风俗

福州风俗主要为节俗、婚俗、食俗、传统技艺,具体如下:

1、节俗

游神、迎神是福州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习俗活动。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福州传统有个“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但城区的“拗九节”却渐渐被“母亲节”所代替,一到这个节,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楼里也可以看到为父母亲而设的宴席。

2、食俗

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闽菜有“福州菜香飘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选料精致,刀工严密谨慎;讲究火候,注重调汤;喜用佐料,口味多变。著名汤品如历史悠久的佛跳墙,有“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美誉。

福州五大代表菜是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五碗代表是太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肉燕。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为原料。名素菜有“南海金莲”、“半月沉江”、“石鼓三鲜”、“涌泉三丝”等30多种。

3、婚俗

福州结婚习俗分为订婚仪式、男方下聘礼、女方回礼、女方置办嫁妆、接亲、吃太平面、铺床、见长辈、酒店设酒宴、回门。“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4、传统技艺

闽剧,又称“福州戏”。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福州方言戏曲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民国十三年(1924年),郑振铎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闽剧”取代了“闽班”的称号。

评话是福州地区主要曲艺品种,讲究唱、说、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

十番原名“协欢”,意为声协和而成欢,是福州主要地方乐曲之一,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曲调悠扬动听。

扩展资料:

福州城市标志

1、市标——三山一水

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宛如绿带穿城而过。史载,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内”的独特风貌。“三山一水”成为榕城主要标志,故福州亦称“三山”。

2、市树——榕树

福州植榕,古已成风。榕树四季常青、枝荣叶茂、雄伟挺拔、生机盎然,象征着福州城市精神风貌。福州城区有古榕树近千株,其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相传是北宋冶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植下的,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

3、市花——茉莉花

福州特产,产量和质量都居中国之首。宋时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许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园。它象征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负盛名,远销海内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茉莉花为市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福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福州结婚习俗

福州人结婚有什么风俗?

你要问那种的 红白喜事下面的也全,如果缺的话在问我
福州传统宴会的礼俗和禁忌
福州传统宴会中的许多礼俗和禁忌,因都有一定意义,且并不繁杂,稍加讲究就能做到,现时进行了许多革新,这些礼俗和禁忌仍能保留下来。
语言上的客套:设宴请客,客人来了,主人多说“劳驾,劳驾”,客人遇寿庆抱拳说“拜寿”,时髦的说“健康长寿”;其他的喜庆均统说“恭喜”,唯丧宴,客人以肃然不语表示哀痛为佳,低头紧握主人的手,至多说一声“保重”,千言都在一言中,甚至“无声胜有声”。在宴会上,主人劝酒说“请重酌”,“没好菜,给侬骗啦”(因为收人家红包,只好谦说“骗”了);客人说“吃好了”,不说“吃完了”(不吉利)或“吃饱了”(粗鲁)。
宴中的待吃和不吃:福州的寿宴和其他喜宴必有一碗太平燕。太平燕谓大菜,出大菜要放鞭炮,放过鞭炮还要等待主人敬酒,在这之前是不能动筷的。有小孩不懂规矩的,大人就会制止,这是待吃。不吃是最后一道“全头鱼”。全头鱼“有头有尾”且象征有余,岂能吃掉?不吃,最后由主人收起,作喜庆后期的“饭配”(下饭菜)或送邻里亲友共享。
盘碗碟的重与不重:婚丧两种宴席,吃完一道菜,盘碗碟皆不能重迭,工作人员来收时也不能重,这是怕触“重丧”和“重婚”的头。除此以外,其他的大多可以重。
菜肴中宜与不宜:婚宴和添丁“弥月”宴等不能上鲳鱼,不论桔汁鲳、炖鲳都与“娼”谐音,故不宜,丧宴必须有一碗羊肉,俗称“羊肉袋”,因羊懂哺乳之恩,有跪着哺乳的举动,所以食羊肉表孝心。
“依奶”(母亲)不能“做八十”:福州有一句骂人的话叫“依奶做八十”,所以为母亲做生日不是79岁就是81岁;即使每年都做的,八十岁这一年也不做。因为福州话中八十与“拔直”(死亡)谐音,做了八十便意味着“拔直”。
拗九节与二月二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二十九……(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节”过后三天,便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传说节日,简称“二月二”。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葱、蒜、虾米、海蛎、肉丝等为原料,煮成的咸味稀饭。二月二之后,又开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饭的日子。由于二月二源于清理、烹调正月富余下来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余食物的就煮,没有富余食物的就不煮。二月二弘扬了福州人不铺张浪费、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除夕“避债戏”
福州民间剧团过去有一个传统的班规习俗,即每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开始按例要“封箱”(即用红纸条将戏箱封住),表示戏班人员放假回家过年,要到来年正月初一才正式开堂演出。
福州台江坞尾古建筑万寿尚书庙里的戏台每年除夕之夜锣鼓喧天,热闹异常。在古代,台江商贸发达,贫富不均。有钱人家除夕之夜灯红酒绿,满桌佳肴。而贫苦人家最怕年关到来,债主临门逼债。有些慈善家出于同情,便募捐筹款,以高酬金聘请闽剧班社,特定在除夕之夜破例到万寿尚书庙里演戏,并规定要通宵达旦,好让穷苦的负债者聚集到庙中看戏。当晚如有债主进庙逼债,一来人群拥挤难以找到人,二来会遭到穷人们群起而轰之。所以万寿尚书庙除夕演戏免费专供穷人看,被俗称为“避债戏”。到了第二天天亮已是正月初一,便算是过年了,债主又不便开口向穷人讨钱,否则自己也会感到不吉利。
福州民间丧葬习俗
福州早年民间对于丧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规例,一直延续下来,到现在有许多已经逐渐革新简化,但还有残留痕迹。
办丧事,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请道士做道场,或是请和尚尼姑念经,要设灵前桌,每日早晚要唱汤、唱饭、点塔香。
其次,男子在父母亡过之后,就要服丧。古时谓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在服丧中是十分狼狈的,所以福州有句讽人其貌不扬的话叫“真像孤哀子”,就是这个意思。
上寿的人死亡,有发素帖(即讣告)及企“屏风”的规矩,在素帖及屏风上自称为“不孝男”,戴孝一般都是首七开始,这日叫做“上孝”。在上孝之前,男人要去理发,刮胡须,否则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终七时才能理发,孝男穿麻衣带麻帽穿草鞋,腰扎草绳,麻帽上挂两个棉球。出葬时孝男要手执“孝儿杖”,杖长三尺,糊以白纸絮。孝儿杖,父死用木杠,母死用竹竿。这就是所谓“柴娘罢(父亲)、竹娘奶(母亲)”。
“做半段”
福州郊县的乡村早已有约定俗成的村庆活动——做半段。这村庆日多在每年夏收夏种或秋收秋种之后的农闲时间里,且皆定在农历七月以后。村庆日恰在农历年过了一半以后,这一年的时间已过“半个阶段”了,所以村庆活动就被称为“做半段”。所有相邻乡村的做半段日子都错开来,每村一年一次,为的是各村可以互相邀请,村庆活动不停,节庆气氛热闹,历久不歇。
村民十分重视做半段,为了使村庆办得隆重而体面,他们早在上半年做好宴请的物资筹备工作,养肥了鸡鸭猪等禽畜、酿好了米酒;路上相遇,也总在相互提醒或转告,村里的孩子们更是巴望着做半段。
届时,全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划拳喝酒声此落彼起。亲戚朋友聚在一块,畅叙亲情友谊。宴席上,或商谈买卖生意,或话桑麻,庆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年景,筹划明春农事,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酒过数巡,皓月当空,客人酒足菜饱尽了兴要告辞了,远道的客人则留宿。
请回门和“撮食”
女子出嫁之后,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辈的人,到男家“请回门”。这时,新娘新郎便在晚辈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门”。如果双方家庭相隔较远,就要坐轿、扛兜、骑车、坐船。现在交通方便,选坐汽车。
请回门古称归宁。只来一天,当晚便回男家的,叫“请赶烛”,定在烛明夜黑时分返回夫家;要是路远,或女家场面热闹,可逗留三五天,既可会见女家的亲戚朋友,又可在热闹场面,人们对新郎(俗称姑爷、姐夫)进行有趣的乐和滑稽的调笑。作为新女婿定要礼貌待人,举止文明,婉转答对,避免被圈入合谋计算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罚,又要被人取笑。稍有差错,都要被“处罚(罚钱)。从单项罚钱,买了礼饼等分给在场亲戚朋友,叫做小“撮食”;到几项罚钱集中起来,办起酒宴请在场亲戚朋友,叫做大“撮食”。一般岳父母出面干预过重的“撮食”,只要不属于新女婿本身智力低下或洋相百出的。
清明节与“菠菠粿”
福州每年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扫墓主要为祖先的坟地锄草、培土,有的人还会在坟边种一棵长青松柏或其它树木。扫墓最后一道程序是压纸,就是在墓头上压一些冥钱纸,表示此墓已由后人祭扫过,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辈后继有人。
扫墓毕,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人们说明本户已履行了为祖宗祭墓的责任。扫墓的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主味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成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好的点心。
正月乡村的迎神活动
游神、迎神是福州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习俗活动,具有道教色。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十五元宵夜,游神迎神活动达到高潮。主神已安坐神位,几尊示进庙的小神分别由男青年抱着,从数里外的田头地边争着往庙里跑,最先到者会得到人们最多的祝福。等到所有的神祗都入庙安坐后,庙前焰火四起,锣鼓震耳,直到深夜。
早年,福州还有许多迎神活动,如迎吴颜爷、迎泰山、迎城隍、迎尚书等。因此种活动封建迷信色浓厚,遂逐渐地淡化,唯春节期间被称为“迎年”的游神还能看到。
送三旦和满月酒
生男生女,外公外婆家都要“送三旦”。“送三旦”是指分娩三天,定为“三朝洗儿”日,作为娘家人,就要为产妇送来了鸡、面、蛋、油糯米、红糖等礼品,以供哺乳育儿期间的食用。有的娘家殷实,还送来桂圆、羊、鸭以及幼儿的衣服、兜衣、小棉被、毯等,甚至金银饰品、贺礼。娘家的亲戚也有“赠安”的礼品,一般为鸡面或太平面,宽绰的还赠送高档东西。这些都集中娘家,分娩后第三天,挑担或驾车送来。“送三旦”,多是产妇的弟侄辈挑来,也有地方是外婆领担送来。福州民间十分重视分娩后的调养,要吃若干只鸡,三餐食线面或糯米饭,忌吃海鲜之类东西,保元养身,以期喂乳不乏。到了婴儿满一个月,喜家要请喝“满月酒”。大家合饮一堂,酒毕,来宾都分别看看婴儿,赠送“弥月之庆”红包。这是礼尚往来的,收了人家的,到了人家添婴,也要还应人家。
现在,分娩多住医院妇产科调理,“送三旦”例俗也不大流行,多改为“送满月”。所有亲戚“赠安”的,也在这时,送来的,聚集一堂饮满月酒,合第庆喜。这样,已把繁琐的事,集中一天办了。
冬至与搓“米时”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福州俗定这一天为冬节。旧时,人们在此节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时”。“米时”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浆,压成半干后搓成的圆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福州人搓“米时”时,桌上置竹箩,箩中放红桔数粒、红筷一双、纸花一对等。搓“米时”也称“搓圆”,寓意团圆;“米时”则象征“时来运转”。搓“米时”由全家人围坐在圆桌周围,边搓“米时”,边唱歌,许多歌词都寓有和睦、添丁、增寿的含义。

福州结婚习俗的接亲

结婚第一天,男方家要准备两辆以上装饰好的婚车来女方家接新娘与嫁妆,也叫接亲。当新郎的婚车到女方家时,女方家要放鞭炮,放完后新郎方可进入女方家。新郎还要带上新娘手捧花与上等香烟来新娘家。见到新娘时,把手捧花给新娘拿着。同时,把香烟大方地分给女方家人抽。新人在女方家里,拜见完祖先后,要吃太平面(注意:太平面的汤料必须是鸡。而且新娘要吃得慢点,最好不要比新郎吃得快)。新人吃完太平面后,带上嫁妆准备出嫁。在新人出门前,新娘家还要放鞭炮,放完后新人才可出新娘家门。新娘迈出女方家后,千万不可回头,要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即使是忘带了东西,也不能回头,要叫别人去拿。新人从迈出家门一直到上车前,新娘接出门的时候伴娘要为新娘打伞,车门则有伴娘负责开。当婚车启动准备开走时,女方家人还要再放一次鞭炮。福州女儿出嫁,一定要在上午12点到男方家,一般新郎上午8到9点前就出发接亲了。
到男方家。随后拜堂,先拜天地祖先,再拜公婆,后夫妻交拜。拜毕,由“福寿双全”的一对夫妇持凤烛引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坐床沿,名为“坐床”;饮“合欢酒”,名为“合卺”;由一父母双全、兄弟众多的男孩在马桶小便称“开桶”,取早生男孩之意。

福州结婚风俗 最全面的福州结婚风俗

在我们国家结婚是需要非常注重习俗的,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各位新人们在筹备婚礼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当地习俗,那福州结婚风俗是怎么样的呢?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禁忌呢?下面就随着本网站一起来看看吧。

订婚

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现在交换红帖,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下聘礼

男方父母、媒人带着新郎去女方家订婚。现在可以在酒店内订婚,大家吃顿便饭事情就定下来了。

聘金

聘金:3万3,5万3或10万3,13万3。议定的聘金尾数必为三字。福州方言三与生谐音,象征婚后多生儿女。

喜庆十色:喜糖5斤2包、2个大猪腿、2只大鱼、2头目鱼干、线面5斤2包(线面要用大红纸包好)、红蛋若干、苹果或桔子若干、红酒2瓶、10只脚脚健全的煮熟后变红的2只大螃{意为十全十美}、一对活鸡、黄金若干。

回礼

须回送:新郎内衣一套、新郎西装一套、新郎衬衫一件。新郎男袜一双(不能是白色的袜子)、金戒指一个。其中的“袜金裤”,寓意新郎以后发展为:“活金库”。至于女方要回送多少礼金给男方,可以在订婚仪式时当场返送,也可以在结婚时,当嫁妆给新娘。

嫁妆

1.置办些新家需要的电器:根据各人情况,按需办理。如女方有条件,现流行置办“轿车一部。

2.红皮箱:(个数一般2个,取好事成双之意). 皮箱里装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办给女儿嫁妆物。

3.红伞:接亲时,伴娘为新娘撑红伞出门,上车,下车,露天。这把伞要求要崭新的而且没有商标,颜色红色和粉红均可。这也是旧时讨吉利的说法,比如挡灾,。

4.红塑料桶1个:需用3尺3的红布(男方提供)包裹. (意为新娘马桶,桶内要放上红枣、花生、莲子、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

5.喜娃:一男一女娃娃一对,讨吉利的说法,多子多福之意。(最好是女方朋友送的,千万不可是新娘本人去买的)。

6.儿童澡盆1个,红色化妆箱1个,镜子一面,红毛巾2条,红牙杯一对,牙刷2把,2把角梳,红脸盆2个。

7.塑料花和花瓶(男方提供);塑料花白色百合花和红色玫瑰花2种颜色各九朵,代表男生和女生,也寓意百年好合和富贵荣华。

接亲

结婚第一天,男方家要准备两辆以上装饰好的婚车来女方家接新娘与嫁妆,也叫接亲。当新郎的婚车到女方家时,女方家要放鞭炮,放完后新郎方可进入女方家。新郎还要带上新娘手捧花与上等香烟来新娘家。接亲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路线,切勿走回头路。另外接亲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开一些不吉利的场所,例如医院,监狱等等。

吃面

新郎到女方家时,新人一定要吃一碗太平面,新娘接到男方家里后,同样还要再吃一碗太平面。意为保平安。按福州传统,新人在见家人之前,要吃太平鸡面,新郎吃鸡头,预示着一家之主,新娘子吃鸡翅膀,鸡脚,这个要用福州话来讲,大意就是持家有方,多子多福。太平面里还有两个太平蛋,通常要吃一颗留一颗,意思为大家一起平安。

安床

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长辈铺新房的床,长辈要选父母,儿女齐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这位长辈那样幸福。然后找1至2个乖巧,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几个滚,意将来会生漂亮的男宝宝。如果喜欢生女宝宝,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接女生来打滚好了。还得记得给每个小孩包红包。

见长辈

下午3到4点,新人就要开始拜见祖宗,及长辈,老人和亲戚,讨红包。按先直系后旁系,先父系后母系的程序一一叩拜。受拜者要给新娘“见面礼”。至亲长辈多赠以戒指、项链、手镯等贵重礼物。

设酒宴

差不多5点新人们就要到酒店迎宾客了,最后就是酒店常见的礼仪了。新人的亲戚朋友就聚在一起喝喜酒,吃喜宴。在酒桌上见过与自己同辈的亲戚,那时候也还是可以拿红包的。

回门

按福州习俗,结婚时,第一天是男方家办酒。第二天,女方家办酒,也叫办回门酒。婚后第二天是回门的日子,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新郎要给小舅子钱。然后新郎备礼品,和新娘一起往岳父母家拜见,当日需返回。

福建订婚习俗有哪些?

男婚女嫁乃人生之重要环节,婚姻的缔结历来被视为“正家”之始,终身大事。因此,有关礼俗自然也就备受关注,繁文缛节,十分考究。古代中国最重明媒正娶,早在周代就已确立嫁娶程序中之“六礼”,即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随着北方居民南迁入闽,婚仪中的“六礼”在八闽各地流传开来。此后,这六种礼节虽略有变化,然基本延续下来。

宋元时期,妇女贞节观逐渐加强,宋代理学对福建的影响尤甚,以至福建婚俗中歧视和束缚妇女的现象愈益显著。至明清两代,更进一步被强化。

福建结婚风俗有哪些

;       福建地区结婚的风俗是男方下聘礼的尾数必须为3,寓意多生子女,女方需回送袜子、金戒指和一套西装并置办嫁妆,婚房的床要由男方家中父母子女齐全的长辈来铺,接到亲以后新人要吃太平面,见过长辈办完婚礼后第二天还要回门拜访女方家人。
福建结婚的风俗有什么

1、男方下聘
        福建地区结婚需要男方下聘礼,礼金的尾数必须为3,与福建方言的生同音,寓意多生儿女,并且要准备喜糖、猪蹄、大鱼、线面、头目鱼干、红蛋、苹果、红酒、螃蟹和一对活鸡作为“喜庆十色”。
2、女方回礼
        女方要准备袜子、金戒指和一套西装,合称“袜金裤”,谐音活金库,寓意着祝愿男方能够财运亨通,将“喜庆十色”中的一半返还给男方,并置办家电,带上装有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的红塑料桶等嫁妆。
3、婚礼风俗
        男方需要准备两辆以上的婚车去女方家接亲,并在女方家吃完一碗太平面才能走,到男方家里同样要再吃一碗太平面,婚房的床必须由男方家父母子女齐全的长辈来铺,寓意着祝福新人像长辈一样家庭美满。
4、回门酒席
        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新郎需要陪伴新娘回到女方家中,还要给新娘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准备礼品,并由新娘的兄弟来接,拜访完女方父母后需要当天返回,不能在女方家过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