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师傅说大的变故是指什么意思,易经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3-10-09崇庆运势网热度: 13965

易经中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

64卦代表这宇宙只有64种情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中国文化中所说的逢七必变,是什么意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就提出了三生万物的思想。这里的“三”并非确切的数字,而是一个虚指。

在《易经》中也曾提到,八卦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男女。由此可以观之,三指的便是人类,而人类又创造了世间万物。然而万事万物又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按照常理来看,走完这六个阶段,也就意味着圆满结束。

按照这种思想,一旦出现了第七阶段,说明事情发生了变故,也就是逢七必变。千古不变的定理的中国文化:三生万物,逢七必变。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如何表现呢?此事值得人们深究一番。


三生万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话用在人类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三生万物的思想,承认了人类的价值。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更适用于现代。不仅适用于中国,更适用于外国。

放眼整个宇宙,人类无法确信自己就是一切的主宰。但是从目前所能掌握的情况来看,人类确实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家管仲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纵观历史长河,凡是能够成就一番霸业之人,大多意识到了人的重要性。


人指的不单单是人口数量,更代表着民心。若是一个人赢得了世人的肯定,创造一番事业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代表着民心所向。而一个朝代的毁灭,更是失去了民心的结果。

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小到只能做好一件事。但是千千万万的人聚集在一起,就能够创造出伟大的奇迹。遥想我国历史上辉煌的元朝,虽占领了大片的领土。然而忽略了百姓的感受,最终也落得灭亡的下场。

直至今日,我国依然坚持着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为此,国家开展了大量的民生项目,确保老百姓维持正常的生活。

在此基础之上,才会有其他方面的规划。得益于这样的治国原则,中国的发展一向是稳扎稳打。虽然没有特别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却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放眼国外,各个国家也都明白人的重要性。


以美国为例,美国人一直以来强调的就是自由与。但遗憾的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的主导由人转变成了资本。诚然,资本为美国提供了飞速发展的机会。但与之相伴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

三生万物,本质之上便是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倘若一个家庭没有了人的支撑,不过就是一间冰冷的房子。而一个国家没有了人的支持,再多的财富也无处可用。

整个世界如果没有如此多的人类,在其他生物面前也是不堪一击。没有了无数人类的辛勤创造,再多的资源也有耗尽的那一天。人类,是世间最为宝贵的财富。


逢七必变展现了人类对于圆满的追求

在中国,有着六六大顺的说法。人们对于六这一数字的追求,可谓执着异常。《易经》中认为,万事万物都会经历六个阶段,此之谓圆满。

而七的出现,则意味着出现了变故。逢七必变绝非单指七这个数字这样简单,其背后代表着人类对于变故的恐惧。颇为巧合的是,在西方基督教著作《圣经》中,七也有着独特的含义。


上帝创造世界之时,刚好用了六天,因此将第七天作为休息日。这种巧合的出现,也为七这个数字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是逢七必变并非一件坏事,变是一个中性词,这种改变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

纵观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与其有着不解之缘。每隔700年,中国就会面临一次重大的变革。

新旧王朝的更替,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如果没有这样的改变,中国绝对无法成为如今这般辉煌的模样。因此对于七这个数字,中国人可以说是又爱又恨。而放眼日常生活,逢七必变的思想也被广泛应用。

以股票为例,人们常常将7天看作是一个周期,一旦某一支股票连涨或连跌7天,就要发生改变了。不少人依照着这一规律,在股市上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逢七必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的是真是假

对于当代人而言,所事情还是讲究一个科学的道理。“三生万物,逢七必变”的思想,确实缺乏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作为支撑。

但是每一个思想的存在都有着它的实际意义,“三生万物,逢七必变”自然也不例外。对于它人们不需要完全相信,也不应该全盘否定。首先,“三生万物,逢七必变”代表了我国古代人们对于未知的一种寄托。

在古时候,人们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对于很多情况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这种未知带来的恐惧,令人们惊慌不已。而随着“三生万物,逢七必变”思想的出现,困扰人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是它最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这种思想有利于对前期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复盘,便于及时调整。一周共有七天,本着逢七必变的观念,人们会在第七天的时候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

能够取得一番事业的人,不仅在面对挫折之时不会轻易倒下,还会在成功之时不失去自己的本心。许多人虽然没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但是依据逢七必变的原则,他们也能够做到及时收手。

如果这种观念能够帮助人们克制自己的贪婪,学会适可而止的道理,那么它就是一笔无价的宝藏。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身居高位不贪婪,身处低谷不放弃后悔,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这种文化底蕴的积累,并不局限于实物。与古董书画相比,中国传统思想中蕴含的种种道理,才是更为宝贵的财富。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饶是仅仅理解了它的字面意思,也能够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也在逢七必变中得到了体现。

世界上的一切每天都在发生改变,哪怕是对于人类而言存在过很久的东西,站在历史的角度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因此面对一时的成败,人们不应该过度沉湎其中。


在身处顺境之时,人们不应该忘记时刻保持警醒,坚持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到了发生变故的时候,才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不被生活。

这是无数历史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的真理,也是一个人坚持奋斗的最大动力。时刻提醒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身处困境之中时,人们也不应该过多的抱怨。因为即便再艰苦的日子,迟早也会有改变的那一天。


在这种改变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默默积蓄能量,等待着一个改变现状的机会。这种改变是好是坏没人知道答案,而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恰恰是每个人应对的表现。

人类是渺小的,面对战争与灾害,生命转瞬即逝。但人类又是强大的,三生万物就是最好的证据。而时刻保持前进的步伐,才能够轻松应对生活的改变,让一切向着好的方面发展,这就是逢七必变带给人们最重要的意义。

周易第二概括主要内容是什么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国文化追根寻源都是从《易经》发展而来。那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国学文化是什么?中国国学是以先秦思想为基础,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在内的一整套文化学术体系。先秦思想就是诸子百家了,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化发源都来自先秦思想。两汉经学主要指的是在两汉期间研究整理先秦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魏晋玄学指的是在魏晋时期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出现崇尚老庄的思潮。宋明理学指的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先秦的诸子百家、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发展的三个高峰,那么这个国学文化的源头就是《易经》。中华文明史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易经》有所关联,其思想理论的形成都是受到《易经》的影响。
易经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以无所不包的最终原理来统摄万物,《易经系辞》中说过:“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也就是说《易经》是宇宙间最高的标准,最高的逻辑,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经不仅仅是对卦象的研究,同样也是有高深的处世法则,意义重大。
我们来看一下,《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涵涉及天文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哲学、军事学、气功学等。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易经不仅仅是绝无尽有的哲学,更是对诸多领域都有指导意义的认识论、方法论。
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说:“不读易,不可为相”。就是说,不懂易经不可以为将相。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就是说不懂易经不可以给皇帝看病。西汉著名家、文学家贾谊说:“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则必在卜医之中”。就是说,古代的圣人不是在做官,就一定是在卜和医里面。现代国学大师南怀瑾教授说:“《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他又说:“要研究中国文化,需从<易经》探研,《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我们说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总纲。儒家以它为“六经”之首,(诗、书、礼、乐、易、春秋)道家以它为“三玄”《老》、《庄》、《易》之一,佛家说法是:“易经实为文殊菩萨所传,伏羲、黄帝、文王、孔子皆是文殊菩萨化身。”所以只有易经被儒释道皆尊为经典。易经囊括了天、地、人间的一切知识,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
《易经》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国外,易经与圣经并称为世界两大奇书,享有“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美称。日本国明治维新时的组阁原则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阁”。就是说你不懂《易经》就不能进入内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称:“《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并说他所创造的理论来自《易经》的启发”。欧洲哲学权威荣格说:“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易经》”。由此可见《易经》对全世界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而广泛!
春秋以来诸子百家从易经中吸取营养,逐渐发展出了各大流派,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智慧大爆发的奇景!我们来简单看一下。
(1) 道家:从易经中吸取了“道”。
(2) 儒家:从易经中吸取了“仁义和中庸”。
(3) 墨家:从易经中吸取了“兼爱和科学”。
(4) 兵家:从易经中吸取了“军阵和兵法”。
(5) 法家:从易经中吸取了“法律”。
(6) 农家:从易经中吸取了“耕桑”。
(7) 名家:从易经中吸取了“思辩”。
(8) 杂家:从易经中吸取了“兼合”。
(9) 纵横家:从易经中吸取了“利益”。
(10) 阴阳家:从易经中吸取了“方术”。
(11) 医家:从易经中吸取了“健康”。
各家各派无不从《易经》中吸取营养,从而形成了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
《易经》与诸子百家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讲解。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那国学之树的根就是《易经》,它是我们国学发展的源头。
主干是由三大思想组成,它们就是儒、释、道三大思想与。它们是国学之树的支持系统,构成了这棵树的主干。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
国学之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而诸子百家就构成了这棵大树的枝干,象征着中国思想体系中的各家学术。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是国学之树美丽茂盛的绿叶和丰盛的果实。
而我们的中医就是这个国学之树的树皮,国学之树要健康生长,离不开其外衣的保护。树皮就有如人体的皮肤一样,提供给国学之树全方位的保护与保养。它传承了几千年,充满了中国哲学思想与智慧结晶。
好,最后总结一下,什么是《易经》呢?《易经》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经典,是千古奇书,万经之王,绝世名著。

易经中第24卦的含义是什么

天火同人 【原文】 (同人)①:同人于野②,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译文】 同人卦: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吉利。有利于涉水渡河,有利于君子的卜问。 【注释】 ①同人,原经文无,今补。同人,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乾上)。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为君;下卦为离,离为火,为臣民。此种卦象表明君处于上,而臣处于下,君王号令大众,大众拥戴其君。上天下火,喻君王居高临下,洞察民情,所行皆得体,臣民齐赞同,故卦名曰同人。同人,《说文》:“合会也”。②同人于野,犹言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 【原文】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①,而应乎乾②,曰同人。同人曰:“同入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③。文明以健④,中正而应⑤,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译文】 《彖辞》说:同人,六二之爻居于下卦中位,而处于乾卦的下位,像臣民忠于职守,拥戴其君,这是同人的卦象。同人卦辞说:“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吉利。有利于涉水渡河”,所以皆吉,因为能施行为君的原则。此卦上乾下离有文明刚健之象,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六二阴爻居下卦中位,互相应和,这说明君子光明正大,秉性中和,以正道为准则,以忠君为目的,体察天下的隐衷,统一人民的意志。 【注释】 ①“柔得位”句,此以六二爻像、爻位为据。六二为阴爻,居阴位(第二爻为阴位),所处又为下卦中位,所以说“得位得中’。②“应乎乾’,本卦上卦为乾,六二居下卦,而拥戴、应和于乾卦,喻臣民拥戴其君。③“乾行”,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君,乾行,即君道。④“文明”句,本卦下卦为离,离为文明之像;上卦为乾,乾有刚健之性。⑤“中正而应”,本卦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六二阴爻居下卦中位,是所处得当,与性相符。 【原文】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①。 【译文】 《象辞》说:同人之卦,上卦为乾为天为君王,下卦为离为火为臣民,上乾下离象征君王上情下达,臣民下情上达君臣意志和同,这是同人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火,明烛天地,照亮幽隐,从而去分析物类,辨明情状。 【注释】 ①类,甩如动词,分析,区别。族,族类,种类。辨,辨别。物,物类,又统指物象人事。 【原文】 初九:同人于门①,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②,又谁咎也。 【译文】 初九:聚集大众于王门,将行大事,没有灾祸。 《象辞》说:君王走出王门与国人打成一片,谁又会遭受灾祸呢? 【注释】 ①同人,聚合大众。门,王门。《周札?司徒》:”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大故,重大的变故、事情。此卦专讲战争,初九及六二所记叙的场面当为战前占筮决疑,卜祷吉凶。②《象辞》释此句,与经意稍有区别。同人,犹言与大众会同融洽。 【原文】 六二:同人于宗①,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②。 【译文】 六二:聚同族于宗庙,卜祷凶吉,因为面临艰难。 《象辞》说:仅仅聚同族于宗庙,这是狭隘的宗法原则。 【注释】 ①宗,宗庙。③吝,狭隘。 【原文】 九三:伏戎于莽①,升其高陵,三岁不兴②。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③? 【译文】 九三:将军队隐蔽在深山密林,并且占领了制高点,但长时期不能取胜。 《象辞》说:将军队隐蔽在深山密林,因为敌人太强大。长时期不能取胜,怎能有所作为呢? 【注释】 ①伏,埋伏。戎,武装、军队。莽,草丛,这里泛指草丛密林。②兴,起,举,这里指克服,拔取。三岁,指多年。③安,疑问副词,犹言怎能。行,耔为,作为。 【原文】 九四:乘其墉①,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②。 【译文】 九四:爬上了敌人的城墙,城还没有攻下来,继续攻打才能获胜。 《象辞》说:爬上了敌人的城墙,从道义上讲应该停士攻城。之所以继续攻打为吉利,因为困守之敌可能逞其狡诈。 【注释】 ①乘,登。墉,城墙。②则,借为侧,反侧,犹言反复无常。 【原文】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①,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译文】 九五:聚集起来的大众先哭号后欢笑,因为大军及时增援,大获胜仗。 《象辞》说:聚集起来的大众之所以先哭后笑(战斗转败为胜),因为筮遇此爻,九五居上卦之中位,像人得贞正之道,势必化凶为吉。大军会师,是说我军压倒了敌人。 【注释】 ①号眺。嚎眺,哭号。 【原文】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①。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注释】 ①郊,邑外为郊。无悔,贞兆辞。侮,悔咎。本卦是讲战争的专卦。初九、六二讲战前卜祷,九三、九四、九五讲几次战斗的经过,依其结构发展。此处“同人予郊”,当为聚众祭神,祝贺胜利。 【译文】 上九:聚众于郊外,致祭于神灵祝贺胜利,自然没有悔咎。 《象辞》说:聚众于郊外,援助不广,尚不得行其志。

本卦小过卦变卦大有卦问事业

立秋已过,创业要抓紧。小过是冷冻卦,大有阳光正照,正常创业的好时机。

本卦为睽卦,变卦为大有卦

本卦睽为家居修身之卦 互卦既济 隐含有成功之条件 变卦大有也是上吉之卦 但是你要成功是要条件的 就是怎样由睽卦变成大有 就要看变爻 六三是阴爻而居阳位 首先可以看出你本人性格是柔性的 本性缺乏一点决断力 其次你所处位置不对(就是没有选对自己发展道路) 缺乏先决条件 卦爻辞 家人嗃嗃 悔厉吉 妇子嘻嘻 终吝。意思就是要求严格一点是没有大问题的,但是如果是放任的态度肯定是有灾祸的。 从中就可以得出你应该何去何从了,不外乎改正自己优柔寡断的性格 做事要严于律己。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