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四种形态,感情状态有几种

2023-09-22崇庆运势网热度: 3228

情感是什么心理状况,存在了怎样摆脱?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表面上是以他人为出发点的关爱,但其实是一种情绪,为的是达到自己的目的。

都是为你好,说出这句话的人,真的为不是为你好!成年之后,学习不做被害者,摆脱情绪。

利用罪恶感操控他人

家庭中最有智慧的人,到底是谁?谁才是家里的“大人”?

同样的状况,也会发生在家庭成员、情侣或是关系紧密的人身上。这种隐藏操控他人的“好意”,就是著名精神科医师卡伦.霍妮所说的“虐待的爱”。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表面上是以他人为出发点的关爱,但其实是一种情绪,为的是达到自己的目地。

缺乏理性思考与面对挫折的勇气,也不愿意进行沟通。动不动就说要去死,其实就是一种懒惰与 情感 的。

这些人虽然总是以生命要胁,却从没真的寻死过。不论是以为对方好,或是以死相逼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不顾对方的感受,就是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加藤谛三在《道德骚扰》一书中提到:“施虐者虽然是出自于好意,但藏在他潜意识底层的,却是想要霸凌他人的心。

摆脱情绪的恶性循环

如果你不能自爱,你就没资格爱我。

所有讲出“我是为你好”的人都是真心的,因为他们本身并没有察觉到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恶意。然而这股真心无形中却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情绪经常发生在家人之间,而且多数人对此几乎不知不觉,一旦察觉受到这种负面情绪的骚扰,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对方。

无论心里有什么想法,即使会吵架,也应该明白地表达出来,这才是正常的沟通方式。

{信心补帖}下决心摆脱以爱为名的骚扰,重建自信与自在的人生。“如果你运气好,有一天也许你会感谢这段经历,因为这件事就是注定要来磨练你的。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有苦头吃了。

所有的中心都是最基本的威胁,恐吓,他会以许多不同的面貌出现。我们被迫于者共舞,却无法跳好舞,不也看不透舞伴的心思。

首先来看看的四种形态:

“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应该……”

“别离开我,不然我会 ……”

“你是唯一能帮我的人,所以……”

“”可以让事情变得简单,只要你…”

以上这些话的杀伤力都非常大,而且也都很吓人。这些言词通常也都能奏效,因为如果反抗的话,我们都很清楚自己的下场会是什么。这些人绝对能把我们的生活搞得鸡犬不宁,或者至少让我们不开心。

如果一直对者让步,我们将付出十分巨大的代价。他们的用语及行为会让我们感到失衡、羞耻和深深的罪恶感。我们知道应该改变这种倾向,也不断发誓要采取行动,最后却还是会掉入 情感 的陷阱。于是,你不得不妥协,计划成功。

每种 情感 都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影响,施暴者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有破坏性的,但是其他看来没有那么极端的 情感 ,者的破坏能力也不能小觑,无论是白蚁还是飓风,都可能毁掉一座房子。

所以,可以这样做

第一,确立并坚持自身立场

第二,阐明自己的真实需要

第三,表明自己能接受的范围

第四,让他自由决定是否接受这样的条件

如果对方视而不见,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边界意识,多做几次坚持的动作。

无论怎样,不要做“滥好人”,更不要“圣母心”,为苦难的可怜人带去心灵快乐并不容易,你得付出很大的代价,那是一个无尽的黑洞。。你要将濒临绝望的人带回生命的岸边,助人一旦过度,其实也是一种操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好! @依云心理

情感 ,大概就是一种很拧巴,很伤害自己和对方的心态。

比如说,我爱你,就一定要在一起。

比如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我做了什么?

比如说,感情中牺牲性。

其实,感情是最不用讨论付出的。

因为,感情,我们谈的是情。

我认为是跟道德绑架一个意思,哪有那么多理所应当,只有应不应该。

情感 是我们身边亲近的在意的人,比如爱人,亲人朋友等对我们进行的一种 情感 威胁。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 情感 需求,有意或者无意对亲近的人做出的一种 情感 控制,通过要求、抵抗、威胁、屈服等的手段,让对方不得不妥协,并按他们的要求行事,从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压力,身心造成影响。放任纵容 情感 是一种恶性循环的行为,我们一定要摆定立场,坚定信心,用非防御性沟通方式进行解决。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工作和生活

先来看一个案例:广州道德模范尚丙辉,十几年如一日地救助流浪人员。他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废品收购站,将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都拿出来帮助别人。对那些想要回家的流浪者,他给他们买票,送他们走上回家的路。那些无家可归又丧失劳动能力的流浪者,他给他们提供长期住所,每月给粮给油,每次都拿好几百给他们当生活费。要是出现疾病,他上下奔走筹措医药费,竭尽全力。后来,尚丙辉做生意亏了十几万,手头十分拮据。春节时,他请所有的流浪人员一起吃饭,每人送了100的红包。一个被他救助三年多的黄老伯大为不满:以前都是给500,现在是不是名气大了,看不起我?于是,黄老伯直接到当地报警。 警察找到尚丙辉后,尚丙辉好言好语劝慰了老伯一番,又拿了200元,这事才算完。不仅如此,尚丙辉后来因腿伤住院,老伯联系不上他,直接跑到他的废品收购站大吵大骂。
曾有一句台词说得好:“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尚丙辉与老伯本来就没有任何关系,帮他是在发挥人性善良的光辉,当尚炳辉陷入困境时,老伯不但不体恤他,还变本加厉以语言暴力攻击他,严重影响了尚炳辉的生活和工作。在我们看来就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而在苏珊•福沃德博士眼中,这就是情感,为了达到满足一己私欲,不惜牺牲他人。
苏珊•福沃德博士,美国人,拥有45年以上的心理治疗经验,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曾帮助过数以计千的人走出情感迷雾,并重新建立了健康的人际关系,找回了生活和工作的意义,也是今天这本《情感》的由来,同时她还是一名演讲家和作者,其他著作包括《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情感缺陷》、《有害的父母》等等。

苏珊•福沃德的《情感》 教我们不仅认清彼此之间的界限,更要了解自己,一味地妥协、满足,换不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还可能损害自我完整性,进而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
什么是情感?

情感的 六项致命特征 :一、要求,二、抵抗,三、施压,四、威胁,五、屈服,六、重启。在上述案例中,老伯就是情感者,尚丙辉是受害者,尚炳辉因手头拮据,春节红包由500元变成了100元,老伯还是要求原来的数目,当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老伯用报警来此威胁、施压,后来尚炳辉不得不屈服了......
的四种形态: 施暴者 :这类人表现最为明显,一旦他们提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马上爆发自己的不满,使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上述中的老伯,就是典型的施暴者。 自虐者 :利用别人爱他们的心情,虐待自己,让对方感到痛苦,比如有些人在谈恋爱过程中,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马上用等手段威胁对方回到身边。 悲情者 :具有高超的演技,利用环境,上演一出我弱我有理,所有的人都应该同情并帮助他们,比如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祥林嫂。 引诱者 :提出关于爱、金钱或升职这些承诺,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最后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走进情感者的世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A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开始B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直到有一天,A将鸡蛋给了C,B就不爽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A的,A想给谁都可以。最开始看到这个故事,很同情A,好人真不容易。当用情感来分析,可以看出是A的一味纵容、满足才让B成为了者。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凡事有因必有果。受害的同时,也许我们本身就是罪魁祸首。因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七情六欲,更因道德束缚、社会环境而让我们多了责任感、罪恶感、恐惧感,苏珊•福沃德博士将这三感称为迷雾,当各种感交织在一起,我们自身陷入其中时,很难辨别孰是孰非。但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问题,却能理性地做出决策。正如古人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那情感者是如何进行表演的?第一种是 二分法 :在情感者世界观里,不管我们做什么都是错的,而他们则是救世主,用他们所谓正确的价值观来影响我们;第二种是 病态化 :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满足情感这的要求,就被认为是病了或疯了;第三种是 联合阵线 :当情感者一个人制服不了你时,  他们就会联合你所爱的人对你进行攻击,直到你妥协为止;第四种是 消极比较 :在我们绝大数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隔壁家的姐姐或哥哥与我们形影不离,不管做什么,父母总是拿他们与我们相比较,优秀的永远是别人。

万家灯火虽有千万个故事,相似的场景却不在不停地重复上演。情感者为了达到目的可能采用一种或联用几种方法,也可能因为情景不同而方法不同。
冲出迷雾,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还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自身不仅可能成为受害者,长时间地受害,生理心理、自尊、幸福感都将出现问题,这就是苏珊博士提到的自我完整性,同时还可能因环境、面对的人不同而成为者,将我们受到的伤害潜移默化地转到我们最亲密人的身上。既要不想受伤害,也不想给病人带去痛苦,我们该如何做呢?

苏珊博士是这样教的,首先做一个课前准备:拿出纸笔写下一份约定,这是对自己的承诺,同时大声有力地说出:“我受得了”这四个字,还有一 系列自我肯定的话,比如坚强、骄傲、自信、无畏等等。

接下来就是做出改变及行动:第一步: 停下来 (stop):什么是都别做,也不要给情感者任何的回应。第二步: 冷静观察 (observe):当你不再参与者的游戏,你就真正做到了旁观者,可以仔细观察他们,并且收集你想要的信息,同时做出最理智的决定。第三步: 制定策略 (strategize):非防御性沟通、化敌为友、条件交换以及运用幽默 。不管是哪一种策略,这里面都涉及到一个人际沟通的问题,不仅要弄懂  别人话语的意思,还要与自己对话。

心理学家约翰·高特曼(John Gottman)认为,日常生活中,破坏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聊天中,某一方感到对方正在防卫。一方的防卫会让另外一方也开始防卫,那聊天的气氛就会被急剧污染。人类是群居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家庭而独立存在。不管我们是谁,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时刻都要与人相处、沟通、合作。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苏珊•福沃德的《情感》告诉我们与人相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自我完整性,还能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才是生活和工作的意义。

当心!有一种叫做“情感”-情感

《延禧攻略》最近刷屏了,各位看官纷纷送上赞美之词:

考究古朴的服饰,各种花样的刺绣,好想拿一件来穿,

高端大气的冷色调、精心考量的摄影构图、隐隐有电影般的高级感......

特别是剧中人物形象饱满,不论是一路升极打怪不断晋级的职场小白魏璎珞,还是由与世无争的白莲花转变为腹黑大BOSS的娴妃,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还有“情感者”尔晴......

什么是“情感者”?这和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乖巧懂事的小丽学习认真,考入重点高中后,功课压力增大,加上高中同学也都是来自其他学校的姣姣者,小丽的考试排名就不能像初中一样次次是第一。这时,父亲就会暴怒,轻则批评,重则打骂小丽;有时候父亲还会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不跟任何人说一句话。高一下学期其中考试,小丽因为数学成绩只拿到88分的成绩,父亲知道后,拿起家里的扫把对着小丽背上一顿乱打,扫把竿打歪了,小丽背上也被打出一条条血痕。打完小丽,父亲开始喝酒,喝醉了就开始扯自己的头发,流着泪哭诉,讲述自己悲催的人生经历(小丽父亲当年高中成绩优异,却因为某些原因,未能上大学),以及他对小丽的期望,并且苦心婆口的为小丽规划未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小丽好。

小丽背上火辣辣的疼,但看到父亲的样子,内心既因为父亲的暴行而伤心恐惧,也因为自己未能获得更高的成绩令父亲伤心而愧疚,又因为无法违抗父亲而自责......整个高中,小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高考虽然考上了不错的大学,高中的经历,就像一只疤痕,深深的烙印在小丽的心间,每每回想都会难过不已。

 一度,小丽以为自己和父亲在亲子互动、沟通上面出了问题,小丽阅读了大量沟通主题的书籍,结果收效甚微。为什么?因为这不是亲子沟通的问题,而是“情感”的问题。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对方满足个人要求的行为就叫做。而情感,是主要存在于各种亲密关系中,打着爱的名义对他人进行控制,以满足个人要求目的的一种行为。

● 情感与日常的的本质不同:

日常者一般对常人下手,而情感者一般对亲近的人下手,所以情感主要存在于各种亲密关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恋人或夫妻之间、亲密朋友之间以及上司和下属之间。日常者的目的是财物等有形的东西,者与被者之间是一种利益的关系。而情感的本质是一种权力游戏,情感者试图成为被者的主导者。

● 情感打着爱的幌子却与“爱”无关: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爱就是深深的理解”。爱需要“我看到了你的存在”,因此——“你做你自己就很好”;而权利是控制,要的是服从——“你做我认为好的你才行”。爱是一种珍惜,珍惜对方以独立个体而自由地存在。而权利,是要抹杀个性凌驾于对方之上的一种存在。

权力与“爱”是无关的,无论情感者如何宣称“一切都是为了你好”,都请保持清醒,这不是爱,也没有创造爱。因为,对情感者来说,他关心的有两点:一、这段关系我说了算; 二、对方不离开自己。

情感者本身缺乏“爱的能力”,他们自己就是“成年巨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由于需要不停地喂养内心巨大的爱的空洞,他们无法真正地去爱,也无法坦然地被爱,在亲密关系中,他们只能以情感这种畸形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相处,且句句打着爱的名义:“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之所以这么做,还不是因为爱你!”“你看我都为你做了什么?如果你爱我,就不会这样做!”“爱我?请向我证明!”

● 情感者的危害巨大:

情感者的潜台词是“如果你不听我的,如果你不能满足我要求的,我就要毁掉你所在乎的”。所以,情感者所到之处,就让爱变变成了一滩臭泥,轻则令你陷其中无法动弹,重则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延禧攻略》中,是尔晴威胁傅恒,如果执意抗旨,皇上就会杀了魏璎珞。令傅恒不得不娶了自己。也是尔晴,设计酒醉的皇帝,与其发生关系,怀上龙种,令富察家颜面扫地;同样是尔晴,选择在富察皇后痛失爱子悲痛不已时,将自己与皇帝的私晴合盘托出,令皇后万念俱灰选择了身亡。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很矛盾的情况,与关系亲密的人相处的时候本应该是快乐幸福的,但相处久了却仿佛置身于一种枷锁中,甚至无法呼吸。

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那么很可能你陷进了一种情感的关系中。

【情感的四种形态】

情感者并非全出于恶意,他们之所以会那么做,只是着眼于眼前自己的利益与目标。各种情感类型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有些情感者集四种类型于一身,或者不止使用一种形式的,而每一种形式的,都让我们深受其害,无法真正活在爱中。

接下来,我们一一对四种类型的“情感”进行分析:

●施暴型情感者

施暴型情感者的台词是:“不听我的就给我滚”,又可以分为积极型与消极型两种子类型。积极施暴者会直接爆发心中的不满,甚至会语带威胁:“如果你敢和我离婚,你就别想见到孩子!”比如文首小丽的父亲,听到小丽数学成绩时,拿扫把打孩子的行为就是“积极施暴者”的表现。消极型施暴者不会对他人诉诸于暴力,面对不满,他们会不发一言生闷气。比如文首小丽的父亲,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不跟任何人说一句话的行为就是消极型施暴者的表现。

●自虐型情感者

自虐型情感者的潜台词是“就是你害了我,一切都是你的错,所以你需要为我负责”。这一类型的情感者有着歇斯底里、充满被害妄想人格特质。他们的终极手段就是向别人暗示他们可能会,这种威胁对于关于他们的人来说深藏着一份恐惧。

《延禧攻略》中的尔晴就是这一类型的情感者,富察皇后青睐魏璎珞,她认为这一切都是魏璎珞的错;她喜欢的傅恒爱上魏璎珞,她认为这也是魏璎珞的错;她和傅恒婚姻的不幸,她认为这是富察皇后未能帮她说话,从而对富察皇后痛下杀手......一切的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悲情型情感者
表面上,悲情型情感者不威胁伤害他人,但他们用行为告诉你,如果你不照做,他们就会因为你而吃苦,他们的潜台词是“看看你对我做了什么好事?”

他们表面看起来,脆弱不已,实则是有着高超演技的沉默暴君。前段时间刷屏朋友圈的朱雨晨的妈妈有可能就是属于这一类型。

●引诱型情感者
发出正面的信息,并允诺一切关于爱、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这是引诱型情感者的“小手段”,正因如此,引诱型情感者是最不容易被发觉的。引诱者提供的奖赏除了金钱等物质上的,还会向我们贩卖情感上的回报,比如爱、家庭等。但无论是什么,引诱型情感者提供的任何“礼物”,后面都牵着一条想要控制你的绳子。

有这三个很重要的口诀,我们可以试着运用在我们生活当中:界、辨、应。

1. 【界】界限: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有相应的边界的,你需要界定自己对他人所担负责任的边界。

不该自己背的锅没必要有事没事去背。

2.【辨】辨别:当你意识到自己可能你陷进了一种情感的关系中时,首先要识别这是否真的就是“情感”?属于四种类型的哪一种类型或者是哪几种类型?同时要明白,者只是一个内心越脆弱感觉受伤的婴儿。

3.【应】对应:积极的行动是改变的开始。大部分情况下,你之所以没有办法行动,缺乏的只是勇气和决心;如果者是孩子,除了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情感之外,父母首先要做出改变,主动和孩子厘清界限。

Days 39 | 大年初三,我被逼进了图书馆,原来爱真的会伤人

过年,本该是件开心的事,可是我在大年初三那天却被迫躲进了图书馆,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咱家的应酬太多,我妈是个爱脸面的人,但凡有客人来,一律笑脸相迎,可是你这热情就换来个遭罪啊,七十多岁的人,天天围着厨房转,一天休息没有。
我就和老妈说:“你年纪大了,做不了就都去外面吃,也花不了多少钱。”可老妈说:“亲戚们来了,怎么能让人家去外面吃,都是自家人去外面吃多不合适。”

我回想起来,大概每次有亲戚们来了,好像都说的是一句话,“别到外面吃,浪费钱,就在家里吃个便饭。”

言下之意就是,“你要是把我当亲人看,就得在家吃,否则就是把我当外人看。”

因此,我妈就算是累倒在厨房,也是绝对不会拒绝对方的。但我内心非常清楚,老妈是真的很累,但她确不知道如何拒绝。

我多劝她几句,说我请大家出去吃好了,谁料到她却怼起我,那一股子怨气直接转向撒到了我的身上。

好吧,我惹不起,总该躲得起吧!好端端的年味,硬是被自家人给搅了局。

或许,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疑问,

“我又没法说出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我总是没法表明在自己的立场呢?”

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感觉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掌控,有些人就是能在情感上轻易地控制我们,让我们时常觉得挫败感。

在这类毫无胜算的情境中,我们会发现这类控制者的身份却恰恰是与我们存在亲密关系的人。

他们可能是父母、兄弟或是朋友、事业合伙人等等,可能我们在生活中的其他部分非常成功,但是在这类人面前,我们就像孙悟空被困在如来佛的手掌心一般,怎么也翻不过去。

如果是这样,那即使我们内心已经很不快乐,很难受了,还要在亲密关系面前让步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情感》这本书,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脱口秀节目的演讲家,她在诸多心理和医疗机构担任过咨询师。

在本书中,福沃德正式提出了“情感”的概念,光从这个词便可看出西方人在研究心理方面真的是比咱们中国人要更加直白,并且一针见血。

它是控制行动中的一种最有利的形式,对方往往非常了解我们,知道我们的弱点,所以一旦无法达成某些目的,他们就会利用亲密关系迫使我们让步。

按说“”这类词属于明显的贬义词,用在我们最亲近的人身上真是有些唐突了,可是事实上,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杀伤力才是最大的。

但是我们往往都被情感的表面所掩盖,忽视其背后的真相。

书中告诉我们情感产生的原因,正是者们抓住了受害者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的关系中无法自拔。

即使我们在这种关系中一再退让,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它,面对它,学会摆脱情感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本书来揭开情感的真相吧!

01 哪种形态会让你中招?

在所有情感的语言中,把要求搬上台面绝对是一项必备要素。但是,每一种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都是不尽相同的。

书中做了四种形态的分析:

第一种:施暴者。 出现这种形态的人比较多,也是我们最容易辨别的一种状态。因为只要我们一不顺从,他们马上就会怒发冲冠。

有的人可能会直截了当发表不满,语气带着威胁,这属于“积极的施暴者”。还有一种是低头生闷气,则属于“消极施暴者”。

不管是哪一种,他们追求的都是一边倒的关系,不管你想什么,需要什么,施暴者根本置之不理。

惯用话术通常是这样的:

“你再不好好做作业,我就把你的玩具甩出去。”

“如果你再不找个男朋友,你就别想回家过年。”

“如果你要跟那个女人结婚,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

“如果你再不去上班,你以后都别想上班。”

上述这些语言,是不是听起来都很吓人,如果我们反抗的话,就很清楚自己的下场会是什么。

由此给我们的第一反应,这类人的典型代表会是自己的父母,如果说什么人能把那些事业成功的大人变成小孩?答案一定是“父母”。

孩子通常会顺从父母,不敢违背,父母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运用这股强大的影响力,向孩子施压。

脾气不好的父母也许就会运用威胁的语言,脾气好的父母则会运用生闷气的方式,以冷暴力让你心生不安。

无论我们是大人还是孩子,在那些都是“为你好”的人面前,你只能是束手就擒。

第二种:自虐者。 我们小时候或许都有过幼稚的自虐行为,比如对父母大喊:“你要是不让我出去玩,我就坐在地上不起来。”

有时候,我们在公园里也常常看到,有小孩子因为买玩具的需求不被满足时,真是可以大哭大闹到家长们无所适从,怎么哄都没有用。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不仅仅是孩子,成人同样也会一些沮丧的方式,把生活弄得一塌糊涂。

歇斯底里、充满被害妄想的人格特质,就是这类自虐者的基本特征。

他们常常极度渴望以来,常会黏着身边的人,让他们主宰自己的生活是很麻烦的。

他们一旦转而使用情感的手段,就会把之前所有惹麻烦的举动归咎于你。

归根到底,自虐者的人就是有办法让对方觉得:“我应该为所有的事负责”。

前段时间不是出现过一名中学生因为学校老师给他剃了个光头,就跳楼的事件吗?

到了这类终极自虐的情况发生时,也许我们再想去挽回,就真是很难了。

第三种:悲情者。 悲情者通常会给人这个印象:一名苦着脸的女性独坐在一件阴暗的房间里,痴痴地等和孩子打电话来。

等孩子终于打电话来时,她会这样说:“我怎么了?你问我怎么了?你们都不打电话来,也没有人来看我。我看你们连自己的妈都忘了。我非要倒在家里,你们才会来看我!”

悲情者在不顺心的时候,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要求对方完全顺从他的心意,他们不会威胁伤害任何人,相反,他会暗示我们如果不照做,他们将受苦,错就全在你了。

还有些人不能如愿的时候,常会表现得沮丧、沉默,甚至眼中还含有泪水,但就是不说出真正的原因。

就像书中说到的这个案例,帕蒂是一位43岁的公务员,她的丈夫乔就是这样一位悲情者,丈夫从来不告诉自己要什么,一旦不顺从他,就用世界上最哀伤的眼睛看着帕蒂。

有一次,乔又不开心了,帕蒂花了一个多小时和他交谈,才知道因为没有买一台乔想要用的电脑。当帕蒂告诉乔,想买就去买吧!对方拉长的脸立马神采飞扬起来。

这类现代“祥林嫂”相信咱们也没有少遇见吧!

第四种:引诱者。 引诱者是四种情感中最不易被发觉的。

他们会先对我们发出正面的信息,并允诺一切关于爱、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这就有点像胡罗卜加大棒的方式一样,如果不顺从他们的要求,我们就什么也拿不到。

书中说到的是一名叫作“珍”的离异女子,小时候因和姐姐之间有矛盾,导致与家庭成员逐渐疏远,终于有一天姐姐打了个电话,却是希望她出一千美元参加一次“家庭聚餐”。

对于这个久久缺失亲情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很难抵抗的。但事实上,你根本不可能用金钱买到家人间的亲密关系。

当然,在咱们中国,这样的引诱者还真不少,最常见的就是酒席上那些劝酒的人。我相信很多女士们都不大喜欢应酬,尤其是是酒桌上的文化。

可是现在咱们女人都“半边天”了,喝酒这事也不能落下啊,于是,我们也被迫加入了这种迫不得已的酒局中。

记得年前的一次聚餐,领导就开口说,酒桌上见人品,酒桌上看出实力,这话一出,谁还敢不往上冲呢?

说实在的,以上每种情感都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影响,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当然也不能把他们当作洪水猛兽般看待,毕竟这些人通常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一分子,也许一起并非恶意,只是着眼于自己的利益罢了。

我们并不想把者的标签放在他们身上,所以才更需要我们认真审视,认真对待。

02 情感是对自我完整性的破坏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项非常宝贵的资产,它就是自我完整性,自我完整性反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我们用以辨别是非的中枢,它反映了我们的身份、信念、我们愿意做什么,有什么原则。

但是,当我们开始向情感屈服退让,那么我们就会逐渐遗忘了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每一次的退让,就让我们一点一滴地丧失了自我完整性,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是对自尊的影响。 如果只是在一些小事上让步,你大可不必如此严厉地批判自己。大部分人都了解,低头做出妥协也是常有的事。

咱们中国人都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这句话说的是“退一步”不是让你“退一万步”,如果你掉入了不断妥协的模式,甚至答应对自己有害的要求,那一定会损坏你的自我认知。

就算要让步也应该有所谓的底线,超过这个底线,就违反了你的原则和信仰。

就像前面说到的,我们被迫上了酒桌,拿起了酒杯,你本就没有什么酒量,却要去冲锋陷阵,那人们就会觉得你喝过酒,既然这次喝过,那再来几次也无妨。

那么接下来,你也许就要面临的是再也无法推脱的酒局,你若拒绝,对方反而觉得你不地道,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你会逐渐对自己失望。

这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我们需要对自己负责。

其次,是对幸福感的损害。 情感常常让人陷入突如其来,有苦说不出来的窘境。

大部分受害者都压抑这些不快的感受,却导致它们以被压抑的形式浮现出来,比如抑郁、焦虑、暴饮暴食、头疼等一系列生理和情绪表现。

期末考试结束,孩子又没考好,我知道她也不好受,就没有当着家人的面批评她,但是我依然以一种更加压抑的方式和她说:“哎,你没考好,我就不说你了。不过你妈妈可惨了,得天天被你们班主任盯着汇报寒假学习安排了。”

后来,我发现这段时间孩子的眉毛怎么老不对劲,她老是不自然地抠着那里,说那里痒,一直停不下来,导致眉毛都缺了一块,然后就是情绪失控,突然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不能不承认,孩子的心中已经焦虑万分,可我这当妈的还浑然不觉。

作者也认为,随着情感而来的压力和紧张,在其他宣泄出口被堵塞或关闭的情况下,将会通过生理病症显现出来。

所以,任何人都不要忽略了这种情绪压力,尤其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

还有,就是牺牲他人,安抚者。 我们都知道想情感退让或屈服,等于放弃了自我完整性,但我们却忽略了一点,在安抚情感者或是避免冲突的同时,我们也牺牲了我们关心的其他人。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被情感者要求在关心的两个人之间作出痛苦抉择的情况。“看你是要孩子还是要我”就是一个很普遍的例子,很多夫妻在二人世界被打扰后,就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再就是在父母离婚之后,如果双方没有好聚好散的话,就会发生这种状况:“如果你再和你爸爸说话,就不要再来找我,我的遗产也没有你的份,我是不会再跟你说话的。”

这真是一个痛苦的两难困境,无论选择了哪一边,另一边都会受到伤害,加深了我们本已深重的罪恶感和自责。

就像大年初三被逼进图书馆的我,被老妈一顿呵斥,为了不在家人面前碍眼,只能灰溜溜地逃走,可实际上,老妈心里一定也不好受,为了招待人家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却赶到外面去了。这种亲人间的互相伤害,真的有必要吗?

最后就是对关系的影响。 情感让任何亲密关系都不再安全可靠,所谓的“安全”,指的是善意及信任——这两个要素让我们可以无顾忌地想别人展露内心,但如果这些要素,剩下的只是一段浮于表面的关系,缺乏情绪上的坦诚,我们便无法在对方前表现真实的自己。

当一段关系不再安全,我们会变得对情感者处处提防,我们不再相信他们还会关心我们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显然会逐渐丧失,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还可能导致更加无法想象的结果。

前不久,新闻报道的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将刀砍向了自己亲生母亲,之后还能泰然处之的神态让人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很多人也表示对此事无法理解。

但实际上,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待这段夭折的母子关系,也许就能够理解了。

当一段关系已不再稳固、亲密时,我们就会开始以各种方式粉饰太平,我们不高兴,却假装自己很快乐;我们觉得情况不好,却谎称一切都好;即使很兴奋,我们也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们会假装爱着那些压迫我们的人,即使我们爱的那个人早已消失。

于是,以前的关怀与亲密之舞都会变成一场假面舞会,让双方越来越多地隐藏起最真实的自我。

03 终结情感最有效的方法

一个男人在路上开车,忽然看见有个女人蹲在路边,他想她是遇上麻烦了,就停下车,问她发生什么事了。

对方说,在找她的钥匙。男人帮她找了半天,忽然想起问她,钥匙是掉在哪里?结果女人说,掉在两公里外了。

男人不解地问:“那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找?”女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我比较熟,而且灯也比较亮啊!”

可能大家都会有这样的误区,以为要解决问题,只要从熟悉的行为中逐一梳理,就能找到出路。

所以,针对情感的处理方式,很多人会默认地选择妥协,因为这样可以耳根清净,但如果一直坚持这样的回应方式,我们便永远找不到终结它的关键。

好在这本书会通过以下的四大策略帮助大家找到应对情感的正确方式。

策略一:非防御性沟通

有些人总是通过吼叫、生闷气、装受害者、威胁或指责等方式来达成目标,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利用各种方式来回应他们,就像筑城墙一样,隔绝他们这些行为在我们心中引起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

当然我们的行为方式如果充满防御性,语言充满火药味,那只会让气氛更加紧张。

书中建议我们先别试着改变他人,而是先改变自己的口吻。

比如类似这样的表达:

“对不起,让你这么生气。”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你的想法值得深思。”

“真的吗?”

“你哭泣是没有用的,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来聊聊。”

策略二:化敌为友

当关系陷入僵局时,可以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以此转移谈话方向,往往是很有效的一招。

一旦你想对方请求帮助、建议或是信息,可能会发现从未想到的可能性,他们一旦参与了你的决策过程,会更乐意帮助你实现这个决定。

通过以下问题就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矛盾,缓解彼此紧张的关系: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一点对你这么重要?”

“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议,好让我们来解决问题?”

“我想知道,如果......会怎么样?”

“我想知道你能不能帮我找到一种方法来......?”

像这样和对方一起展开猜想能够激发出想象力,甚至还会让人产生好奇心理,人们不喜欢被攻击,但往往乐于帮助人解决问题。

在倾听对方的回答后,我们可以一同找出解决之道,这是将被动变为了主动。

策略三:条件交换

当你希望对方改变行为时,你也要改变自己。还是拿小孩子来说,都喜欢做一些类似交易的游戏,比如拿自己的两本漫画书去换对方的另一本书,或是拿好吃的糖果换对方的某个玩具,也就是放弃某些东西来换取等值的物品。

这种“条件交换”策略对情感的最大作用在于,它排除了“改变的压力必须落在一个人肩上”,相反,在条件交换中,没有付出就没有获得,因此,没有人会是输家。

书中提到一对夫妻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丈夫因为妻子日渐庞大的体重而产生了厌烦心理,认为妻子的样子实在是无法忍受,而对方也从不做出改变,两人逐渐变得关系紧张,日常生活都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之后,两人达成共识,进行了条件交换,妻子开始进行减肥训练,丈夫每天下班回家后花半小时陪妻子说话,以重建双方关系。

虽然,妻子没有在一日之间就减肥成功,丈夫也没有立刻变为体贴的爱人,但这种进步打破了二人之间的僵局,最终得以修复关系。

策略四:运用幽默

在一段基本良好的关系中,幽默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帮你抒发对对方行为的感想。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对方总是看到你的一张笑脸,就算有情绪也会暂停一下的。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讲得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的夫人是一位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往往当众给这位著名的思想家难堪。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同几位学生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他的夫人不知何故,忽然叫骂起来,震撼了整个课堂。

后来,他的夫人又提起一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过去,致使他全身湿透。

当学生们感到十分尴尬而又不知所措时,只见苏格拉抵诙谐地笑了起来,并且幽默地说: “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的。”

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话,既淡化了矛盾,化解了危机,又不至于让自己很尴尬,而且夫人的怒气出现了“阴转多云”到“多云转晴”的良性变化。

幽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默契,使用幽默来和情感者沟通可以让双方都感到放松,如果我们平时就是幽默的人,那它就不失为一种表达自我的好方法,就算不能次次都有用,但一定会大幅减轻你的恐惧感。

改变,诚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以上的策略必须花上一段时间,也要付出不少努力去反复练习,如果我们不想再受到情感上的伤害,我们都需要给自己和对方多一点时间。

当我们能够了解到情感的真相,开始拒绝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时,相信美好的感觉就会来了。从前占据心中的困窘和自责,必将被一种自信和尊严取代。

它就是自我的存在感,它就是自我的完整性,它曾经消失过,但是现在我们需要重新找回它。

性、爱情、承诺、亲密,感情的4种状态,你是哪一种?你怎么看?

根据爱情三角理论来分析。

亲密:

值的是,两个人在一起时,有志同道合的三观,有相似的性格,有对生活差不多的追求;并且跟对方生活在一起时,无话不谈,有任何心事都可以跟对方倾诉。

这是一种无条件的信任,也是一种尊重和责任。

承诺:

在爱情中,不能只有空洞的“我爱你”,更应该给伴侣看得见的承诺。

比如:下周休息,周末我带你去海边,带你去爬山。

再比如:我要在1年之内,送给你一套你喜欢的礼物。

承诺是对两个人感情的一种升华,能够让平淡的生活中,增添一些期待。

激情:

激情一般是指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激情;生理上的一般是性,两个人的生理需求;而心理方面的激情,则是对方能不能带给你新鲜感,浪漫感。

无论两个人在一起时间多久了,依旧能够经常感到如热恋一般美好。

完美的爱情,离不开这3个因素。

而在现实中,却有更多不同的感情形式;下面这4种感情模式,是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的。

-01

第一种:激情之爱

什么是激情之爱?

言外之意就是:跟对方在一起的时候,你只有生理上的冲动和需要,对方总是能够调动起你的荷尔蒙,让你心跳加速。

而且,对方能够带给你更多的快乐,让你感到年轻,精力旺盛;可也仅此而已,每次跟对方生活在一起,你只愿意占有,却不愿意付出。

你爱对方的人,却不爱对方的心;当你跟对方在一起的时候,你只享受当下,从来没有为对方的将来考虑过。

甚至,你的将来,你今后的生活,也从来没有打算要带着对方一起走下去。

这种纯粹的激情之爱,是注定无法长久的;就如同飞蛾扑火,只有短暂的美丽,却无法让这美丽之火一直燃烧。

-02

第二种:亲密之爱

我想,用“柏拉图式”的爱情来形容这种感情模式更贴切。

你们之间,只有亲密;你深爱对方的灵魂,而对方同样也深爱你的灵魂;但你们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却缺少了激情。

生活平淡,顺利,心情也很好,唯独缺少了新鲜感。

你每天下班回家走在路上,就知道对方做了什么菜,烧了什么汤,穿着什么衣服,会跟你说什么话。

每天都是如此,尽管一日三餐很丰富,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对方灵魂和内心的人;可你们的爱,也仅仅而已,缺少了激情,缺少了浪漫。

你们爱着对方的心和灵魂,欣赏对方的一切,唯独生理上对彼此是平淡如水的。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这种感情,我想用“举案齐眉”。

总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03

第三种:承诺之爱

简单来说就是:空洞的爱,没有实质的爱,没有意义的爱;你们两个人在一起,根本就不像爱人,不像夫妻,更像是被月老用绳子硬拴在了一起。

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和他的原配妻子朱安,在鲁迅的心中,他与朱安的婚姻,就是“承诺之爱”。

两个人只有婚姻之名,却没有婚姻之实。

因为鲁迅的那个年代,即便他思想开放,前卫,但依旧改变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鲁迅朱安是毫无爱意,甚至是毫无欲望的;他跟朱安在一起,仅仅是为了完成父母的要求。

而大才子徐志摩与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同样如此;在徐志摩的心中,他是不爱张幼仪的,仅仅是为了责任感,为了婚姻这两个字,而维持下去两个人空洞乏味的婚姻。

只有承诺,为了婚姻而结婚的两个人,注定不会长久;相看两相厌,又如何能一路走下去呢?


-04

第四种:完美的爱

再回到文章刚开始时,组成完美爱情的三要素:激情、亲密、承诺。

完美的爱,离不开这三个因素。

如果两个人之间,有深刻的爱情,有如初恋般的激情,还有如同信仰一般的承诺,那这两个人的感情才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们经常说“爱一个人,就要一生一世陪在对方身边。”

一生一世太漫长了,如果没有契合的灵魂,相似的三观,共同的追求,始终存在的浪漫与激情,那这一生一世,也太漫长了。

如果你们都具备了完美之爱的条件,才会有想跟对方一直爱下去的愿望。

感情有几个阶段

相识,相熟,相知,相爱,表白,在一起【最后可能是分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