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起日干怎样计算,月日干支怎么算

2023-10-14崇庆运势网热度: 14477

日干是怎么算的?

日干是通过日干支推算表推算出来的。

日干支公式: 日干支=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各天用上一年数)

例:求1987年7月18日,1997年1月15日干支

解:查表得知

1987年7月18日=1987年数+7月数+18日=45+2+18=65-60=5=戊辰

1997年1月15日=1996年数+1月数+15日=33+6+15=54=丁巳 (1月、2月用上一年数)

扩展资料:

干支相配的方法,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甲子开始,继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

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到癸亥为止,共合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始循环。

月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
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古代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故又称“六十甲子”.
甲子周期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算法思想:
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 .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轮回,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
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
年干支推算法
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至今。有人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其公式为:
(所求年数-3)/60 = 商。。。余数(年干支序数)
如果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
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 = 30。。。0,则 0+60 = 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
月干支推算法:
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
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
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
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
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
首先推算出该年农历正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顺序号类推。该年正月的天干序号的计算为:取公元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当该数为负数时加10
例:求公元1991年(农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1-2)X 2-1=-3,因该数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天干序号7得出农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日干支推算法
由于农历月的大小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使推算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比较好的推算办法是借助于历表
虽然农历的大小月不固定,而阴历除了每四年有一次闰月(二月)以外,每年的大,小月都固定不变,所以可以从阳历来推算当日的干支,其推算公式是:
日干=(元旦天干序数)+(所求日数)+(各月天干加减数,闰年三月后加1)/10
=商........余数(日干序数)
日支=(元旦地支序数)+(所求日数)+(各月天干加减数,闰年三月后加1)/12
=商........余数(地支序数)
按上述方法推算日干支,有两个数要先求出来才能代入公式中,即元旦干,支序数,各月干,支加减数。
天干地支加减数表:
每月天干地支常数加减表
平年 闰年
天干 地支 天干 地支
一月 减一 减一 减一 减一
二月 加零 加六 加零 加六
三月 减二 加十 加一 加一
四月 减一 加五 加一 加 一
五月 减一 减一 加一 加一
六月 加零 加六 加一 加一
七月 加零 加零 加一 加一
八月 加一 加七 加一 加一
九月 加二 加二 加一 加一
十月 加二 加八 加一 加一
十一月 加三 加三 加一 加一
十二月 加三 加九 加一 加一

怎么推算月、日的天干地支

日干支的推算方法一般按阳历日期来推算,先以当年的元旦干支的代表数为基础(天干1~10,地支1~12)另加所求日数,然后查表按月进行加或减(附后),再除去干支的周转数(天干10,地支12),所余的数即为所求的日干支的代表数,即可按数字转为干支,此为平年的日干支推算法。如遇闰年,因二月多一天,所以在用上法推算时,从三月份起,应在所求日干支数上再加1。 附:各月干支加减表 一月干支均减1 二月干加0支加6 三月干减二支加10 四月干减1支加5 五月干支均减1 六月干加0支加6 七月干支均加0 八月干加1支加7 九月干支均加2 十月干加2支加8 十一月干支均加3 十二月干加3支加9 为了便于记忆,有歌一首: 一五双减一 二六加零六 三减二加十 四减一加五 七零九加二 八加一七走 十上加二八 冬三腊三九 闰从三月起 余数均加一 例1:求1981年12月31日的日干支 查1981年元旦干支为己卯,己的代表数为6,卯为4,即以6、4为基数进行计算。 干:6+31(所求日数)+3(12月干加3)=40 除去周转数30,余10。10代表癸,所以日干是癸。 支:4+31+9(12月支加9)=44 除周转数36,余8。8代表未所以日支是未。 合起来可知1981年12月31日为癸未日。并由此可以推之1982年元旦干支为甲申。
求采纳

月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
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古代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故又称“六十甲子”.
甲子周期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算法思想:
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 .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轮回,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
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
年干支推算法
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至今。有人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其公式为:
(所求年数-3)/60 = 商。。。余数(年干支序数)
如果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
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 = 30。。。0,则 0+60 = 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
月干支推算法:
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
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
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
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
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
首先推算出该年农历正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顺序号类推。该年正月的天干序号的计算为:取公元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当该数为负数时加10
例:求公元1991年(农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1-2)X 2-1=-3,因该数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天干序号7得出农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日干支推算法
由于农历月的大小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使推算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比较好的推算办法是借助于历表
虽然农历的大小月不固定,而阴历除了每四年有一次闰月(二月)以外,每年的大,小月都固定不变,所以可以从阳历来推算当日的干支,其推算公式是:
日干=(元旦天干序数)+(所求日数)+(各月天干加减数,闰年三月后加1)/10
=商........余数(日干序数)
日支=(元旦地支序数)+(所求日数)+(各月天干加减数,闰年三月后加1)/12
=商........余数(地支序数)
按上述方法推算日干支,有两个数要先求出来才能代入公式中,即元旦干,支序数,各月干,支加减数。
天干地支加减数表:
每月天干地支常数加减表
平年 闰年
天干 地支 天干 地支
一月 减一 减一 减一 减一
二月 加零 加六 加零 加六
三月 减二 加十 加一 加一
四月 减一 加五 加一 加 一
五月 减一 减一 加一 加一
六月 加零 加六 加一 加一
七月 加零 加零 加一 加一
八月 加一 加七 加一 加一
九月 加二 加二 加一 加一
十月 加二 加八 加一 加一
十一月 加三 加三 加一 加一
十二月 加三 加九 加一 加一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1、推算天干: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

(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

2、推算地支: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作12

另:

1、公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于1800—1899 年);

2、公元年末二位数+1=年支(适用于1900—1999 年);

3、公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用于2000—2099 年);

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为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扩展资料:

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它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个月。干支历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

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黄道面划分出来的,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二十四节气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

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须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目前,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月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月干支的计算公式:月干序=(所求年尾数+2)*2+月(份取尾数)。月支序=月份+2。
月干支一般指干支纪月。干支纪月是指用干支记录月序。部分书籍只用地支纪月,每月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八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以此类推。故古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又称建寅之月或建寅正月等。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在以钟表盘面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时,我们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会时的辰位。古代历法选冬至日且日月相会日为对应于子刻度,月针绕行一周约27天多,但此时作为太阳视运动的年针已前行了约一个刻度,月针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赶上太阳进行日月相会,这时就相会于丑刻度,这样日月相会日就会逐步发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
望采纳!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