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日怎么算,干支年月日时的推算

2023-10-08崇庆运势网热度: 7262

干支纪日法怎么算?

问题一:天干地支纪日怎么计算? 我把公式给你
日天干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1。奇数月 i=0,偶数月 i=6,年份前两位,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 表示取整数。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来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g 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z 锭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
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
z=g+4C+10+i(奇数月i=0,偶数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余数为 9,天干是「壬」
Z=149+80+10+0=239 余数为11,地支是「戌」

问题二:天干地支纪日法怎么换算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上 0、1、 ......、10、11 等序号,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例如:
(1972 - 4)÷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12 ≡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编程)。
X=天干 Y=地支
if x - y >= 0 then
z = 6x - 5y;
else
z = 6x - 5y + 60;
排出60甲子序列,将自己的虚龄生年放入其中,逆数上行即可找到相对公元年的干支是什么了。或者比照当年或上年的干支,也能找出相应的你所需要的干支来。如你是1987年7月生人,只知道今年是兔年(丁卯)不知道87年是什么干支,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问题三:干支纪日怎么算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问题四:干支纪日要怎么推算?

问题五:干支纪日法的日柱公式 由于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难的,目前主要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作者经过潜心研究,探究推导出──计算公历任一日干支的历法公式,简称《高氏日柱公式》。此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法,简捷准确而又科学实用,彻底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历法换算难题。在“不查万年历,日柱早知道”的具体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编辑1高氏日柱公式1.1 符号意义r:日柱的母数,r除以60的余数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数;s:公元年数后两位数减1,取整数值;u:s除以4的余数;m:月基数d:日期数x:世纪常数注意:闰年2月之后,求出的r需要再加1。1.2 世纪常数现将17世纪至26世纪一千年间的世纪常数x,对应列表如下: 表2-1.1世纪数N 17 18 19 20 21 年限 1601-1700 1701-1800 1801-1900 1901-2000 2001-2100 世纪常数x 3 47 31 15 0 表2-1.2世纪数N 22 23 24 25 26 年限 2101-2200 2201-2300 2301-2400 2401-2500 2501-2600 世纪常数x 44 28 12 57 41 1.3 月基数月基数m,即为前几个月的日数总和除以60的余数。详见下表: 表2-2月基数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基数 0 31 -1 30 0 31 1 32 3 33 4 34

问题六: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干支纪日法是怎么纪日的?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 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干支纪日是怎么定的?

是指农历每旬的1日、2日,即农历每月的1日2日、11日12日、21日22日

根据天干地支的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每个月又分三个部分,1-10日、11-20日、21-30日,十天一循环,十日为一旬。

从1-10日,11-20日,21-30日分别为: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日。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根据古人天干地支的记日方法,天干分五行:甲乙同属于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于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于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于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于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周历二月己巳日("日有食之", 周平王五十一年,换算为公元前720年2月22日)

干支纪日比起记载某月某日,其优势是非常容易计算历史事件的日期间隔,以及是否有闰月存在。因为汉历(农历)每个月29或30日不定,而且有没有闰月也不知道,故如果日期跨月,则计算将会非常困难。至于某月某日和干支的对应,则可以查万年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丙日

干支纪日怎样推算

干支纪日,60 日 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 鲁 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 前720年 2月10日 )。
因为 儒略历 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 最小公倍数 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 4年 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 前45年 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 屋大维 下令 前5年 、 前1年 、 4年 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 公历 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公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公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公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 1912年 ( 中华民国 元年) 2月18日 ,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 1992年 2月18日 ,都是是“甲子日”。
干支纪日与公历的换算
从已知的 公历 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 C + [ C / 4] + 5 y + [ y / 4] + [3 * ( M + 1) / 5] + d - 3
z = 8 C + [ C / 4] + 5 y + [ y / 4] + [3 *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奇数 月i=0, 偶数 月i=6,C是 世纪 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干支纪日法是怎么纪日的?

干支纪日法是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与干支纪年“天道”五行不同,干支纪日是“地道”五行。古代汉族人民将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

干支纪日顺序图

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但其顺序到春秋时代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现已确切知道: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1912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汉族民间仍沿用干支纪日法,百年来也未错乱。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对于我国历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标志,是中国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如《左传-肴之战》:“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苏轼《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姚鼐《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由于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难的,主要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另有《高氏日柱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法,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历法换算难题。

干支纪日法怎么算?

问题一:天干地支纪日怎么计算? 我把公式给你
日天干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1。奇数月 i=0,偶数月 i=6,年份前两位,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 表示取整数。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来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g 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z 锭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
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
z=g+4C+10+i(奇数月i=0,偶数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余数为 9,天干是「壬」
Z=149+80+10+0=239 余数为11,地支是「戌」

问题二:天干地支纪日法怎么换算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上 0、1、 ......、10、11 等序号,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例如:
(1972 - 4)÷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12 ≡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编程)。
X=天干 Y=地支
if x - y >= 0 then
z = 6x - 5y;
else
z = 6x - 5y + 60;
排出60甲子序列,将自己的虚龄生年放入其中,逆数上行即可找到相对公元年的干支是什么了。或者比照当年或上年的干支,也能找出相应的你所需要的干支来。如你是1987年7月生人,只知道今年是兔年(丁卯)不知道87年是什么干支,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问题三:干支纪日怎么算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问题四:干支纪日要怎么推算?

问题五:干支纪日法的日柱公式 由于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难的,目前主要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作者经过潜心研究,探究推导出──计算公历任一日干支的历法公式,简称《高氏日柱公式》。此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法,简捷准确而又科学实用,彻底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历法换算难题。在“不查万年历,日柱早知道”的具体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编辑1高氏日柱公式1.1 符号意义r:日柱的母数,r除以60的余数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数;s:公元年数后两位数减1,取整数值;u:s除以4的余数;m:月基数d:日期数x:世纪常数注意:闰年2月之后,求出的r需要再加1。1.2 世纪常数现将17世纪至26世纪一千年间的世纪常数x,对应列表如下: 表2-1.1世纪数N 17 18 19 20 21 年限 1601-1700 1701-1800 1801-1900 1901-2000 2001-2100 世纪常数x 3 47 31 15 0 表2-1.2世纪数N 22 23 24 25 26 年限 2101-2200 2201-2300 2301-2400 2401-2500 2501-2600 世纪常数x 44 28 12 57 41 1.3 月基数月基数m,即为前几个月的日数总和除以60的余数。详见下表: 表2-2月基数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基数 0 31 -1 30 0 31 1 32 3 33 4 34

问题六: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