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爷最喜欢看到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财神爷最喜欢的五种人

2023-10-21崇庆运势网热度: 15523

财神爷的角色介绍

到底谁是财神有很多说法,不同的地方、行业也不同。仅列数说如下:
关帝君: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关公是忠义勇敢的象征,被尊为“武圣”“财神”。形象威武,忠肝义胆,可镇宅避邪、护佑平安、招财进宝、财源广进,提振权威.最宜开店经营、经商理财、官员等各界之成功人士。传说其擅长簿记方法,能保护商业利益。这在、港澳、南洋地区较为普遍。
五路财神:陕西终南山的玄坛真君赵公明,与四名财神招宝天尊、纳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财使者主掌招财纳福属神之合称,这也是最广泛的说法。
比干:《封神演义》中比干为商朝忠臣,天帝怜其忠贞,因无心而不偏私,故封为“财神”,又因为比干是一位文臣,所以也被称为文财神。
增福真君:北魏孝文帝时的官员李诡祖爱民如子,常以俸禄布施贫民,民以为德。殁后被奉为财神。
天官大帝:道教中,三官大帝分司降福、赦罪、消灾,其中天官专能降福,华人有“天官赐福”之说。
土地神:大部分人认为,土地神可以为人民带来财富。也有供奉土地财神的习俗。
布袋和尚:传说中弥勒佛化身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的笑容与布袋,也常被认为象征欢喜、招财,而视同财神。
福禄寿三仙:又称三星,中国著名的三位神明:福星、禄星、寿星,代表吉利。
端木赐:就是孔子弟子孔门十哲的“子贡”,善于言语,以经商闻名,富至千金。
范蠡:为越国家,后来弃官经商致富,号称“陶朱公”,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和合二圣:又称“和合二仙”。寒山、拾得两人为唐太宗时期的高僧,相传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化身,两人情感融洽,象征和睦与“和气生财”。很多年画以此为主题。
钟离权祖师、吕纯阳祖师:又称“钟吕二仙”。有一些金矿工人或商人,因相传钟离权、吕纯阳师徒二人能“点石成金”(将石头变为黄金),故奉二仙为保护神、财神。
沈万三:民间传说明朝商人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
韩信:传说汉朝淮阴侯韩信发明许多用具,供士兵玩乐。有些赌徒会供奉之,称其“偏财神”。
刘海:民间相传道教全真道祖师刘海,能戏金蟾,金蟾蜍为神物,能吐钱奉人。

什么是文财神什么是武财神图片,文财神和武财神的区别是什么呢?

提起什么是文财神什么是武财神图片,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文财神和武财神的区别是什么呢?另外,还有人想问文财神什么样武财神什么样图片,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什么是文财神什么是武财神?怎么区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文财神和武财神的区别是什么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文财神什么是武财神图片

1、什么是文财神什么是武财神图片:文财神和武财神的区别是什么呢?

文财神范蠡。他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

武财神关羽,关二爷;不用详细介绍了;文财神和武财神的区别图片。

文财神的和一般的神像不同,除去每天三炷香的香火外,每月十五,应该用“御守盐”调和清水像、神龛清洗。“御守盐”为东密祈福、结印、、用的盐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性,可以沟地,所以定期用御守盐清洗神像、神龛是很需要的。每月农历十八日、或者特别大事来临前需要祈愿求福时,应该在“御守宣”写上愿望,之后放在香炉上焚化。“御守宣”是一种纸,在纸上写愿望焚化,可以很好的和沟通,这样经常和神才能更好的得福

武财神相对有挡煞、防小人的作用,但是要根据自己的求财方式考虑。一般武财神比较讲义气,如果在求财过程中有损人利己的行为,反而二爷不会帮的,慎之!

2、什么是文财神什么是武财神图片:文财神什么样武财神什么样图片

文武财神爷图片和辨认。

3、什么是文财神什么是武财神图片:什么是文财神什么是武财神?怎么区分

满意答案好评率:%

什么是文财神什么是武财神?怎么区分

文财神,又称财帛星君,即增福财神。塑像和画像皆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脸白发长,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蹬,有招财进宝之意,故赌徒和商人都很崇拜。文财神主要有比干和范蠡。

1、比干

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为人忠耿正直,因直言劝谏,被纣王剖膛挖心。:比干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广散财宝。他因没了心,办事公道,无偏无向,所以深受人们爱戴,被尊为文财神,因其公正无私,又被称为“公正财神”。文财神面朝什么方向好。

2、范蠡

范蠡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重臣,助勾践成就霸业后,恐怕兔死狗烹,勇退,去齐国经商,发了大财而成为巨富,自号陶朱公。他乐善好施,屡次把财富全分散给朋友和故旧,把金钱看得很淡薄。他聪慧、正直、疏财、仗义、,具有神的崇高品格,故为世人所敬重,被奉为财神。因其足智多谋,被称为“智慧财神”。五路财神画像挂在什么地方好。

武财神,在造像中,常见黑脸浓须,头戴铁冠,持铁鞭骑黑虎、身着战袍的武财神。在中国历来甚受欢迎的武财神赵公明,人们也常把他作为镇宅之神加以。另一位武财神是关帝,他常被视作“神”。

1、赵公明

赵公明原是的冥神,是之一,但也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禳灾。至明代,在《演义》中被姜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管辖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才真正成了一位财神爷,并很快为百姓接受,被尊为正财神。他被剜去双目,不会用势利眼看人,故由他分配的财富最为公平,被称为“公正财神”。在中,最为显赫的当数赵公明。

2、关公

关公是,明清被奉为“武”,有“千古忠义人”的美誉。由于商贾们敬仰关公的忠诚和信义旧财神爷贴画哪天送走呢。

,把他拥为商界的守,作为财神来,以期在商界建立“诚信”为基础的交易秩序。因关公守信重义,故又称“忠义财神”。文财神摆放的正确朝向。

偏财神—五路神,俗称五路财神,即赵玄坛赵公明、招尊萧升、纳珍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官姚少司五神,他们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五路财神是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江南一带最盛。

五路神又指路头神、行神,人们祈求出门东西南北中五路皆得财,所以五路神又称路神。

小财神主要有利市官、招财、刘海、和合财神。这些财神因多以形象出现,并经常手托宝盘或手持、如意等旁侍在文武财神跟前,故名。取下来的财神纸怎样处理。

1、利市官

利市官是流传的一位小财神,是赵公明的徒弟,名姚少司,在《演义》中被封为迎祥纳珍的利市官。“利市”,在俗语中是走运、吉利之意,又指买卖所得利润。利市官商人欢迎,每到新年,必将利市官贴在门上,以图吉利、发财。财神与左右摆放图。

2、刘海

本名刘操,号海蟾子,五代时期的穷。因蟾是辟、赐富贵的吉祥物,讹传为“刘海戏金蟾”和“刘海戏金钱”。金蟾吐金钱,刘海走到哪里,就把钱撒到哪里,救济穷人,故被人们称为“活财神”。

3、和合财神

“和合”本不是财神,而是喜神,取“和气生财”之义,就将婚姻之神演变成团圆之神,并最终演变成财神。

文财神为什么不能朝西。

1、金元七总管

明清以来江浙一带的当地财神。中人物,据传是抗倭英雄。百姓希望这些造福地方的英雄,死后仍能发挥“余热”,继续当地,为其建,每月初二、十六祭拜,称为拜利市。

2、沈万三

明初沈万三救下青蛙,在池边得一瓦盆,其妻偶然置一钱于盆中,忽见盆中变得钱币满溢,以金银试验,也这样。于是财富天下。因沈万三有聚宝盆,故也被奉为财神。财神爷放在客厅哪里。

以上就是与文财神和武财神的区别是什么呢?相关内容,是关于文财神和武财神的区别是什么呢?的分享。看完什么是文财神什么是武财神图片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赵公明财神爷像,财神爷神像的特征

提起赵公明财神爷像,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财神爷神像的特征,另外,还有人想问风水 财神爷赵公明 摆放家中什么位置,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财神爷赵公明赵公明和一条狗一只什么相依为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财神爷神像的特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赵公明财神爷像

1、赵公明财神爷像:财神爷神像的特征

财神是俗神,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李诡祖、比干、范蠡、刘海被奉为文财神,钟馗和关公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

2、赵公明财神爷像:风水 财神爷赵公明 摆放家中什么位置

从提问中以知你进入了一个摆放武财神的误区,,武财神要正对大门.是对,而不是一定要坐北朝南

赵公明,不可以模仿文财神的情况.供文财神时,是直接招财入宅,,而武财神的招财重点在于除障碍,,所以文财神要向着屋内,但武财神却刚刚相反,应是向着屋外,是在大门前设玄坛伏虎赵公明的神楼,但神楼所向的方位并不是屋内部的后玄武位,,而是要对着进户门,向着称为前朱雀位的位置,究其原因,是由于气都是从门口而入,所以武财神要对着进户门的门口..不用考虑是否坐北朝南,只要武财神面对进户门,<<正对进户门)>才能产生吉利的作用,,不能进入,财路就顺理成章地畅顺,,而武财神(不管是金龙如意正一龙玄坛之神赵公明)(还是三界伏大帝神威远震阅帝君,关公)都带有煞气,,所以武财神更适合与做偏门行业的人.

综合以上,设置赵公明神坛..你只需要找与进户门正对之处就可..座南朝北可用也,,财神爷赵公明图。

财神爷赵公明赵公明和一条狗一只什么相依为命?

3、赵公明财神爷像:财神爷赵公明赵公明和一条狗一只什么相依为命?

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东西看不懂啊哈哈哈亲爱的,

4、赵公明财神爷像:赵公明为什么是财神爷

赵公明最早的前身的。后过度化成为了的护坛。名讳为黑虎玄坛找元帅。三十六雷将里。赵帅就是招财。因为是护坛的所以被称作武财神。

5、赵公明财神爷像:关羽和赵公明是财神爷,历史上还有几位财神爷?

6、赵公明财神爷像:请问,武财神赵公明的像放在家里哪好?

武财神:武财神有二,一是黑口黑面的赵公明,一是红面长髯的关公。

(1)赵公明:又名赵玄,是一位威风凛凛的,赵公明这位武财神,相传他能够伏,而且又可招财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户均喜欢把它在店铺中;而在南方的商户则大多关公。家中一般文财神:1、文财神:文财神有二,分为财帛星君,以及福禄寿三星。

(1)财帛星君:他的外形很富态,是一个面白长髭的长者,身穿锦衣系玉带,左手捧着一只金,右手拿着写上“招财进宝”的卷轴,面似富家翁。相传他是天上的太白星,属于金神,他在天上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所以,很多求财的人,对他都非常尊敬,有些甚至日夜上香。

(2)福禄寿三星:“福星”手抱小儿,象征有子万事足的福气。“禄星”身穿华贵朝服,手抱玉如意,象征加官进爵,增财添禄。“寿星”手捧寿桃,面露幸福祥和的笑容,象征安康长寿。福禄寿三星中,本来只有“禄星”才是财神;但因为三星通常是三位一体,故此福、寿二星也因而被人一起视为财神了。倘若把福、禄、寿三星摆放在财位内,有这三星拱照,满堂吉庆,撇开风水不谈,单是视觉上及心理上也会觉得十分舒服的。担任文职的,以及受雇打工的人均宜摆放或文财神;至于那些经商做老板,以及当兵当差从事武职的人,则应该摆放或武财神。赵公明财神像。

以上就是与财神爷神像的特征相关内容,是关于财神爷神像的特征的分享。看完赵公明财神爷像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神有几个人?都什么模样

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财神,一般认为有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这些财神,又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大类,最为人们熟知的财神,则是“正财神”赵公明。
1、赵公明——专司人间财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财神,影响最大的当推赵公明。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故人称“元帅之功莫大焉”。反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
民间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年间,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为专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东晋时期,陶弘景《真诰》中记述,赵公明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时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现,分别身披青、红、白、黑、黄五色袍,各手执一物:一人执杓子和罐子、一人执皮袋和剑、一人执锤、一人执扇、一人执火壶。文帝问太史居仁:“他们是何方神圣?主管哪些灾福?”张居仁奏曰:“他们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为五鬼,在人间为五位瘟神: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主管世间瘟疫。此乃天地运行时所产生的疾病。”文帝问:“怎么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张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临的疾病,无法制止”。于是那年许多百姓死于瘟疫。是时,文帝下令立祠,于六月二十七日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
赵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传》中就更为具体了,只是他又从五方瘟鬼之一变成了八部鬼帅之一:元明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亿万数,周行于人间。刘元达领鬼兵施杂病,张伯元领鬼行瘟疫,赵公明领鬼施人间以痢疾,钟子季(钟士贵)施人间以疮肿,史文业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给人间降下许多灾祸疾病,夺走了万民性命,枉夭无数。
直到《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样浑身充满邪气、鬼气和瘟气。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赵公明开始掌管天下财富,做了财神爷。赵公明司财,能使人宜利和合,发家致富,这正符合世人求财的愿望,所以民间广泛敬祀赵公明,而他原来作为冥神、瘟神、鬼帅的面目被日渐淡忘了。民间所供财神赵公明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附之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更加强了财源茂盛的效果。
2、比干——公正无心的纣王叔
旧时财神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人家各有所司。尚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敬祀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发。除了武财神赵公明外,还有文财神比干。民间年画中,比干的神像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登元宝。文财神的打扮与天官相似,二者的区别就是:天官神志慈祥,笑容满面;而文财神比干的神像面目严肃,脸庞清烁。
据历史记载,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是一位忠义之臣。时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失政。据<<封神演义>>载:纣王听信妲己妖言,制造酷刑,杀戮谏臣。虽有商容、比干等大臣直谏,纣王终不悔悟。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谎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席上,狐狸骚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比干便与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比干还拣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严冬时献于纣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与君前。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
一日,纣王正与妲己以及新纳妖妇喜媚共进早餐,忽见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旧病复发,须玲珑心一片煎汤救治,并推算说惟亚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纣王急向比干索其心。比干怒奏曰:“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心乃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本。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息,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纣王怒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台上毁君,有污臣节,如不从命,武士拿剑去取心来!”比干破口大骂妲己,望太庙大拜八拜后,接剑自剖其腹,摘心掷于地,走出五门,上马而去。
先是姜子牙离开朝歌时,曾去相府辞行,见比干气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难,便送比干一张神符,叮嘱在危急时化灰冲服,可保无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难,便服饮姜子牙所留符水,故在剖心后能不流血而前行。后传说,比干因服了姜子牙灵丹妙药并未死去,而是来到民间广散财宝。比干生性耿直忠证,公正无私,心被挖空后成
了无心之人,正是因为无心无向,办事公道,所以被后人奉为财神。当时传说在比干荫佑下做买卖的人,无偏无向,公平交易,互不坑骗,所以比干广为世人所传颂和敬奉。
3、范蠡——生财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财神。他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字少伯,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独虑之明。后被越王勾践拜为士大夫。越国兵败于吴国,范蠡与越王一同去屈事吴王夫差。回国后又辅佐越王富国强兵,终于打败了吴国。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越王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于臣下。于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辞官隐退,带领家属随从,架扁舟,泛东海,来到齐国。
范蠡父子在齐国海边耕种土地,勤奋治产不久,就积累家产数十万金。齐人闻其贤,请为其相。范蠡叹息:“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它归还了相印,将钱财尽分给了朋友和乡邻,只带上最贵重的物品,暗自离开齐都,悄悄来到陶地。范蠡认为,陶地处天下之中,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为后半生的保证,自此居住下来自称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说隐语“逃”;“朱”,一说为富翁的象征,或说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说是对尊长,平辈的敬称,或说寓己曾做为公爵)。范蠡父子靠种地、养牲畜,做生意又积累了数万家财,成为陶地的大富翁,后又两家分财于百姓,天下人都赞美陶朱公,拜其为财神。
陶朱公的经营智慧历来为民间所敬仰,于是有许多经营致富术托与陶朱公名下。如《经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懒惰;价格要订明,切忌含糊;用度要节俭,切忌奢华;赊账要认人,切忌滥出;货物要面验,切忌滥入;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优劣要细分,切忌混淆;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约定,切忌马虎;买卖要适时,切忌拖误;钱财要明慎,切忌糊涂;临事要尽责,切忌妄托;账目要稽查,切忌懒怠;接纳要谦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静,切忌粗糙;说话要规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为商家经验之谈,托名陶朱公,由此可见,他作为财神在民间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艰苦创业,积金数万;善于经营,善于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故称其为文财神也..就理所当然了。
4、关羽——忠诚信义为本的关公
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的作者说:“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断。旱时人们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药方,被人视为驱逐恶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据徐道《历代神仙通鉴》记载的一种传说:关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龙”,汉恒帝时,河东连年大旱,老龙怜众心切,是夜遂兴云雾,汲黄河水施降。玉帝见老龙有违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解县僧普静,在溪边发现龙首,即提到庐中置合缸内,为诵经咒九日,闻缸中有声,启视空无一物,而溪东解梁平村宝池里关毅家已有婴儿落地,乳名寿,幼从师学,取名长生,后自名羽,字云长。据《三国演义》载,关羽因原籍恶豪倚势凌人,遂杀恶豪后奔走江湖。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共生死,同起义兵,争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败刘备。刘备投靠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看中关羽为人忠义,拜为偏将军。后曹操察觉关羽心神无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银珠宝、高官、美女来收买,但关羽丝毫不为钱财名利所动。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立即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将。曹操得知大怒,与司马懿设计,联合孙权共取荆州。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都督荆襄郡事,令取樊城。关羽分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吕蒙计,痛失荆州,夜走麦城,兵败被擒,不屈而亡。《三国演义》后又记载:关羽遇难后,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到荆州当阳县玉泉山上空大呼:“还我头来!”山上老僧普静闻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梁、文丑(皆被关羽所杀)等众人之头,又向谁索?”关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门。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世人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避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
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5、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财进宝的偏财神
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头、行神。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其中的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这天天刚放亮,城乡各位都可听到一阵阵鞭炮声。为了抢先接到财神,商家多是初四晚举行迎神仪式,准备好果品、糕点及猪头等祭祀用品,请财神喝酒。届时,主人手持香烛,分别到东南西北中五方财神堂接财神,五位财神接齐后,挂起财神纸马,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拜罢,将财神纸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们抢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头酒,直吃到天亮开门营业,据说可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清代蔡云《吴觎》中有生动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即抢接五路财神,人们个个争早放头通鞭炮,以此祈盼发家致富。
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道:“招财童子至”与“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6、刘海蟾——撒钱济贫的准财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只能算作是准财神,意为未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刘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准财神。
刘海蟾,原名刘海,五代时人,籍燕山(今北京),曾为辽朝进士,后为丞相辅佐燕主刘宗光。此人素习“黄老之学”。
《历代神仙通鉴》中有云:一日,有自称正阳子(吕洞宾)的道士来见,刘海以礼相待,道士为其演习“清净无为之示,金液还丹之要”!索积蛋十枚,金钱十枚,以一钱间隔一蛋,高高叠起成塔状。刘海惊道:“太险!”道士答道:“居荣禄,履忧患,丞相之危更甚于此!”刘海顿悟。后解去相印,改名刘玄英,道号“海蟾子”,拜吕洞宾为师,得到成仙,云游于终南山、太华山之间。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以此看来,刘海是个悟后弃富的道士,本与财神无缘,刘海成为财神也许是源于他的道号——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丑陋,分泌物有剧毒,对人体有害,被列为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强心、镇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们所崇拜。《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当时人们把蟾蜍当成了避五病、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物,是有灵气的神物。刘海是以“蟾”为道号而闻名,又以“刘海戏金蟾”的传说被抬上了财神的宝座。
刘海戏金蟾出现在大量的民间年画和剪纸中,历代画家也有不少这一题材的佳作传世。在这些作品中,刘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的顽童形象,其头发蓬松,额前垂发,手舞钱串,一只三足大金蟾叼着钱串的另一端,作跳跃状,充满了喜庆、吉祥的财气。刘海所戏金蟾并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举世罕见。金蟾被看作是一种灵物,古人认为得之可以致富。这是刘海被塑造成财神的主要根据。据说,刘海用计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他走到哪里,就把钱撒到哪里,救济了不少穷人,人们尊敬他,感激他,称他为“活神仙”。为此,还修建了刘海庙,把他的故事编成戏剧,到处吟唱。

家中供什么财神好

民间祭供的财神很多。各地、各门各派都有不少不同的说法,想深入了解可以去无相铜炉问问的。最具有普遍性的,供奉最广的当属文财神财帛星君、福禄寿三星;武财神赵公明、关圣帝君。
文财神财帛星君身着锦衣,腰扎玉带,左手捧一只金元宝,右手拿着写有“招财进宝”的卷轴,相貌厚重,富贵无限之相。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帐下的太白金星,是大众最喜供奉的一位财神。
烧香拜神,烧香拜神,其实香也是很重要的,好的香更能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等。如果有心,还是建议到无相铜炉预订一盒适合你的香。

文财神和武财神的别分~从外观上怎么分别,具体的摆放位置和禁忌是什么...

【概述】道教赐封:国神比干赐封号为“天官文财尊神”;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赐封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寿年神王清赐封为天官赐福。道教赐封并不称为财神,而是在所官职上加封神明。
【介绍】
民间信仰: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一种主管财富的神明。

财神是道教俗神,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
相传月财神姓赵名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长安(现西安)周至县赵代村人士。在《真诰》中赵公明为五方诸神之一,即阴间之神。后在道教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中国民间供奉的招财进宝之神。
但唐宋及其以前诸书如干宝《搜神记》《真诰》《太上洞渊神咒经》等,皆以为五瘟之一(见本卷《瘟神》)。直至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始称之为财神。《三教搜神大全》卷三云:"赵元帅,姓赵讳公明,钟(终)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后在道教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其羽化后葬于终南山下赵代村。
月财神下面,分为辅佐财帛星君和辅佑范蠡,为正文财神。 [编辑本段]【民间习俗】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说法一: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拜。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说法二:
"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过去,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意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说法三: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唯"财神"即所谓赵公元帅,据说早在殷商时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他跑下终南山管闲事,站在商纣一边对抗义师,不幸阵亡,一道游魂被敕封为专管迎福纳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祀奉的对象。或谓其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 ,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抑在前头迎接他。不过也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在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去轧初五的闹猛,而是改在"财神诞日"悄悄备办盛祭,指望他从后门溜进来享用。我们现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铺面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财神龛",平日电子香烛火高低明灭,忽于此日悄悄地摆上了四菜一汤,便是已经掌握信息的明证了。
财神只有一个,加上四员下属也只凑成了一个巴掌之数,想发财的人却有那么多,供不应求是明摆的,于是便有人主动出头,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画--"送财神"每逢初五之日,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财神班底,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例须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停,徒惹围观者哂笑,倒不如破费一点,快把这班"活财神"送走完事。穷光蛋扮活财神,抢财神变送财神,这出充满讽刺意味的街头闹剧,倒也稀里糊涂的迎财神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情趣。近年来结伙跳跃的"送财神"景象已经不见,起而代之的是单独行动--不声不响走到门前,拿张背面有不干胶的红纸财神像往门板上一贴,随即伸手讨钱,正见得时进俗易、推陈出新哩。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的叫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祈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花子,心想连香烛都舍了得点,还来求财?天下那么多穷叫花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花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