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2022年是什么年号,天干地支纪年法2022年是什么年号

2023-10-07崇庆运势网热度: 20534

牛年是辛丑年吗,2022 牛年又叫什么年

牛年是辛丑年吗

海报:方金洋

12日,正月初一,2022 农历年正式到来,人们见面互祝“新年好”“过年好”“牛年大吉”等新年问候。那么,这个农历年为何被称为“辛丑牛年”呢?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中国古代的纪年叫“干支纪年”,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十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十二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

古人将天干中一个字与地支中的一个字相互搭配,天干在上,代表阳,地支在下,代表阴。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是甲子为之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壬戌为五十九年,至癸亥为止,一周为整六十年,叫作“六十甲子”。然后又从甲子开始,循环往复。

史志成表示,已知公元年数可求出年的干支。其如下,将公元年数减去3后再除以60所得的正余数就是该年的干支序号。如余数为1,则该年的干支序号为1,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知该年为甲子年;以此类推,如余数为2,则该年为乙丑年;如余数为59,则该年为壬戌年。如余数为0,则该年为癸亥年。

以2022 年举例,2022 减3再除以60,可算得商为33,余数为38,而此余数就是2022 年的干支序号,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得该年为辛丑年。

由于“干支纪年”推算复杂,容易弄混,加上古代教育不普及,识字的人不多,要用干支记住自己所生的年份,比较困难。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年份,人们就用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每年用一种动物作为一年的属相,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样,事情就简化了,人们不再称呼什么“庚子年”“辛丑年”,干脆就叫“鼠年”“牛年”。

天文年历显示,2022 农历辛丑牛年从2022 年2月12日开始,至2022年1月31日结束,全年共有354天。(记者周润健)

以上就是与牛年是辛丑年吗相关内容,是关于辛丑年的分享。看完2022 牛年又叫什么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是壬寅年,下一个壬寅念是什么时候

2082年。2022壬寅年是指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根据查询天干地支算法,下一个壬寅年是2082年。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截止到现代也在使用。

2022年为什么是元年?

2022年古代叫法是壬寅年,这是用咱们的老祖先留下来的天干地支表示的。

中国传统纪年法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又称干支纪年法,是我国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法,天干地支传说起源于黄帝时期,由大桡所作,用以纪年,后人还用以纪月、日、时,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午巳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用于历法纪元:

干支主要用于历法纪元。原始干支即“摄提”,又名“太岁”。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

这套岁纪摄提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元)。在传承发展中后世把这套摄提纪术语简化为一个字的干支名。岁纪摄提(原始干支名)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等著作中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

2022年古代叫法是什么?

2022年古代叫法是壬寅年,这是用咱们的老祖先留下来的天干地支表示的,中国传统纪年法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又称干支纪年法,是我国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法,天干地支传说起源于黄帝时期,由大桡所作,用以纪年,后人还用以纪月、日、时,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午巳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未戌为干土,丑辰为湿土,干土者其中藏火,湿土者其中藏水。

古代纪年法:

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我国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没有确切年代记载,司马迁根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2022是什么年

2022年是虎年。

虎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虎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寅,虎年即寅年,每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比如公历2022年基本对应的是虎年,即壬寅年。

六十甲子纪年中,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0个,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从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排列,刚好60个排完一个周期。这样有点复杂又不好记,于是古人想到用动物来表达复杂的地支,这就是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相关概念

虎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因为生肖年依附于干支纪年,而干支纪年又是干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历书(即黄历)皆如此。农历只是借用干支来纪年,其一年的范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点并无争议。而农历和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2022 年是庚寅年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天干地支一些应用及谚语,如六十年一甲子,花甲之年等;如2022
年为庚子年,顺推2022
年则为辛丑年,2022年为壬寅年,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再如我们见到一个女孩30岁左右,当知道其生肖属马后,我们则可以断定其为1990年庚午年出生。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天干地支与纪时的一些小知识。

一、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还有一说是伏羲氏所创,但目前没有明确的定论。整体来说,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创造并应用了天干地支,并逐渐完善,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干地支顾名思义为“天干”和“地支”合称,天干和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相互依存,古人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为天干,“地”和“支”互联为地支,组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字,总称“十天干”;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个字,总称“十二地支”。

二、天干地支纪时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长期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时。古人用十天干依次相配,得到六十个组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具体组合过程如下:

天干:1.甲 2.乙 3.丙 4.丁 5.戊 6.己 7.庚 8.辛 9.壬 10.癸

地支:1子 2.丑 3.寅 4.卯 5.辰 6.巳 7.午 8.未 9.申 10.酉 11.戌 12.亥

将上面的天干地支依次两两组合,如“1.甲”与“1.子”形成一个组合“甲子”,“2.乙”与“ 2.丑”形成一个组合“乙丑”,依次类推,“10.癸”与“10.酉”形成一个组合“癸酉”。因天干为十个,地支为十二个,则会出现天干组合到 “10.癸”后,地支还剩下两个:11.戌和12.亥,这时天干又回到“1.甲”与“11.戌”形成一个组合“甲戌”以此类推,组成六十个组合后又形成一个相同的往复组合;纪时就是运用六十个组合进行往复运用。六十个组合如下:
天干纪年:天干地支一直用于中国纪年,据考证在汉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纪年,汉武帝到清末运用皇帝年号加干支纪年。初期运用诞生时间来纪年,兼使用公元纪年,以后广泛采用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对研究我国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兰亭集序》中提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其中“岁在癸丑”,则为癸丑年,我们则可以根据其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的纪年推断其具体公元纪年年份。

如何将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进行转换,不同的资料算法有所差异,其本质是一致的,这里介绍一种推算方法。先给天干地支编号,以4开头进行顺排:

天干:4.甲 5.乙 6.丙 7.丁 8.戊 9.己 10.庚 1.辛 2.壬 3.癸

地支:4.子 5.丑 6.寅 7.卯 8.辰 9.巳 10.午 11.未 12.申 1.酉 2.戌 3.亥

以公元纪年的尾数找出对应数的天干,如2022
年尾数为0,对应天干为庚,再将公元纪年数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查找对应数的地支,如2022
/12=168余4,则4对应的地支为“子”,组合起来2022
年的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子”,则2022
年为庚子年。

天干纪月:表示月份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只用地支表示,一种是天干加地支表示,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四月为巳月,五月为午月、六月为未月,七月为申月,八月为酉月,九月戌月,十月为亥月,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亥月;如果要加上天干表示月份,则需要根据年份天干的不同在月份上加上相应的天干。因每年有12个月,及一年需要用12组天干地支,总共60组天干地支可以用五年,则纪月五年一循环。根据前人总结,有歌决表示:甲己起丙寅,乙庚起戊寅,丙辛起庚寅,丁壬起壬寅,戊癸起甲寅。以2022
年为例,2022
年为庚寅年,查找上面的口诀,“乙庚起戊寅”含有庚,则运用“乙庚起戊寅”口诀,则2022
年正月为戊寅月,类推二月为己卯月,三月为庚寅月……,再如2022
年为辛丑年,运用口诀“丙辛起庚寅”,则正月为庚寅月。需注意的是天干地支表示的月份是以节气划分的,而不是以初一到三十为一个月,如寅月为立春至惊蛰。

天干纪日:同样六十甲子也用来循环记日,相传是以黄帝开国那一天的甲子日为第一日,按序第二日为乙丑日,第三日为丙寅……,如此循环不绝使用,每六十天用完“一周甲子”,日干支从黄帝时代一直循环使用到今天,已历数千年。由于每月之日数有差异,所以记日的干支无法用简易的公式求出,最好的办法就是查万历年,然后知晓其干支。

天干纪时:同理,六十甲子同样循环用于纪时,每天十二个时辰固定不变(子时为23.00-00.59,丑时为1.00-2.59以此类推,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每五天用完一轮甲子。时辰是在当日的天干上加以总结而来,有歌诀表示:
甲乙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土,丁壬庚子宿,戊癸何方觅,壬子是真途。

如我们想知道甲子日的3.00-4.59的天干,甲子日运用歌诀里面的“甲已还加甲”,意思是天干为甲或己的日子,以甲子时起推时辰,甲子日的时辰天干地支排列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可推出甲子日3.00-4.59为丁卯时。

三、总结

天干地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已深入渗透到各行各业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从出生那一刻就与天干地支紧密
在一起,我们出生时年月日时共同组成了4组天干地支,共八个字,俗称八字,八个字变幻莫测,甚至可以推演出人生百态。

/反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