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易经开方打开疾病黑盒子2旧书,易经的奥秘有几本

2023-10-07崇庆运势网热度: 1385

栾加芹的人物简介

栾加芹博士在熟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的基础上,又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研究,深悟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之妙理。在养生保健和临床祛病的实践过程中,栾加芹博士能够将中医传统经络学说、方剂精华和五运六气等诸多因素紧密结合,细细追索疾病根源,再根据个人不同体制,培元固本,从源头上化解病因,效果往往出奇制胜,持久而深入。栾加芹认为,一切疾病皆有因果。治病要祛根,养生要养本。著有《不生病的智慧234》和《用易经开方》。
栾加芹学习中医纯粹是因为命运所迫,她本是大学教师,教计算机基础数学。可是,女儿在22 个月大时被诊断为哮喘,这是个比较可怕的疾病,在研究西医和中医对于这病的治疗方法后,她选择了中医,甚至干脆选择自己学中医,并去新华书店买了中医自考科目的教科书,回家从最基础的开始学习。一年后,在她女儿的哮喘再次发作时,栾加芹成功给她治愈,至今没再复发过。
女儿哮喘痊愈后,父亲却又病重。所以,被逼得自己继续学习研究中医。在这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顺手也帮一些朋友解决了一些疑难杂症。于是就下了决心,到中医院校深造一番。刚好,那个时候国家开始对本科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攻读中医学方面的研究生有了专门的规定,栾加芹便趁势报考了,顺利被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并师从针灸学著名前辈庄礼兴教授。栾博士在熟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的基础上,又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研究,深悟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之妙理。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栾加芹的老家. 《不生病的智慧2》
《不生病的智慧3:易经养生说明书》
《不生病的智慧4:易经内病外治法》
《打开疾病的黑盒子》
《打开疾病黑盒子2:用易经开方》
《易经经络使用手册》
《不生病的智慧2 》原名《寻找疾病的根源》,它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些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尤其重要的是所有的病例都强调一种思想:治疗疾病,必须寻找疾病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个原因,可以找到更准确巧妙的治疗方法,很多疾病,甚至在病因解除后,不加治疗病因也会消失。
不论是养生,还是保健,知道疾病可能的产生原因,都是最最基础的内容,这就像造大楼打地基,没有地基,造不了高楼。不知道生活中疾病的可能的根源,那么,想要养生保健,没这个可能性。
《不生病的智慧3--易经养生说明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把人分为八类,在一定层次上给出每类人的共性,并给出相应的食疗食物。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选择食疗的食物的正确性----但当然不可能解决每个人所有的疾病。一部分教大家怎么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更适合自己的食物和方法,避免不适合自己的食物和方法。教大家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不是跟着书本的潮流走,可以绝对保证养生的正确性。
《不生病的智慧4---易经内病外治法》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任何疾病,找病因是首先要做的事情,然后才是具体治病的方法,这点千万不要忘记。
借着这本书的出版与大家闲聊几句:任何一本书籍的出版,都不仅仅只是作者的文字,而有许多编辑策划的因素在内的。为了书的销量,或者堂皇地说,为了更多的人知道这本书,每本书中都被人为增加了很多投大众所好的东西,如书名、目录、标题等等----好在,对于我的书籍,对于治病的内容编辑和策划并没有改(有时候会改掉主人翁,但与具体的治病内容没太大关联)---如果不喜欢看这编辑后的书稿,大家可以看着博客,我的原稿和原书名发在这博客上的。
这本书里,有个别内容和《不生病的智慧2》或《不生病的智慧3》重复,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这本是集中阐述内病外治的书,很多人可能只买此书,而不购买其它两本,所以,为方便大众使用,把以前的也收录了进来,好在重复的内容相对全书来说极少,总共也就那么几个,其余都是新的。

用易经开方的介绍

《打开疾病黑盒子:用易经开方》是栾加芹博士的一部呕心之作。书中把主流、传统的中医理论置于《易经》和《黄帝内经》的对话环境中来考察和反思,为中医实践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坐标系。本书从中国古代的时间医学出发,带领读者走进了有作者沥血探寻的时间医学的通幽之境,不仅妙趣横生,哲思凸涌,更重要的是对中医临床的传统进行了思辨,无论对于医者还是患者,”开方就是开时间”都是一次痛感强烈的思想革命。

栾加芹的个人语录

初见栾加芹,她正在为患者答疑解惑,倾听她们的疾病烦恼。她的脸上一直是一派淡定平和。栾加芹说,内心的平和来自于对人世间名利的淡然,而淡然的名利观则是在接触中医时慢慢积淀下的人生感悟。已进入中年的栾加芹眼神清澈,笑容如水。她在熟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的基础上,又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研究,深悟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之妙理。她以现代数学的思维方式解读传统《易经》,并且给出《易经》直接指导临床治病的明确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栾加芹并不满足于研究易经,她的志向是想向更多的人传播易经治病的道理,在和她的沟通中,我没有听到一句抱怨,她的想法很实际,她不想讲太多太多的道理,她只想通过教育大家一个个治病的方法,让中国人体验到易经的价值。
从2008年,开始写普及性的书,至今她已出版了五本书:《不生病的智慧》2、3、4,《用易经开方》和《打开疾病黑盒子》,她的写作计划仍在继续。
笔者:您已经步入中年,思维还是那么睿智,精神上乐观积极,是什么驱使您长久以来保持这种状态?
栾加芹:这样讲吧,要有一副好心态,保持愉悦的心情。我觉得自己身心都非常年轻,还能再干20年。我喜欢中医,喜欢从《易经》中去寻求本源,并从中找到更具针对性、更高效的养生祛病之法。给更多的人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方案,让他们享受健康。
笔者:您是怎么走上医学的道路的?
栾加芹:我走上中医的道路可以说是命运所迫。我女儿在22 个月大时被诊断为哮喘,这是个比较可怕的疾病,在研究西医和中医对于这病的治疗方法后,我选择了中医,后来甚至干脆选择自己学中医。
女儿哮喘痊愈后,父亲却又病重。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我继续学习研究中医。在这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顺手也帮一些朋友解决了一些疑难杂症。于是就这样我下了决心,从而走上了中医之路。
笔者:您学中医,为什么要从易经去找中医的根源呢?
栾加芹:最初并不知道易经,而是采取传统的辨证论治的思路,后来见到有古代医家说“不知易无以为大医”,便对《易经》产生了好奇,于是买来《易经》的书籍看,结果却发现那些书籍都是就《易经》解《易经》,完全不知所云。于是,想要自己去搞清楚,要知道我是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对抽象的符号实在再熟悉不过,于是自己去探索了一番,发现了八卦的最原始的真正的含义,知道这八卦的原始意义,下面的研究就都顺理成章了,对《易经》的那些卦解也明白了些,同时也知道《黄帝内经》是来自《易经》的,或者说是《易经》在医学领域的分支吧,当然你也可以说《易经》就是中医的数学模型。
笔者:研究易经的过程中你最大的体会最大的欣喜是什么?现在有没有困惑?
栾加芹:最大的欣喜是:《易经》的理论其实可以直接用来处方用药的,这使得中医变得简单明了,再不要去强行记忆那么多的药物的功效、方剂的组成等等的了。对于前人没有成熟疗法的疑难杂症,也能用《易经》的方法作出探索,找出好的治疗方法。这些例子很多,可以看我的专业书籍《用易经开方》。
笔者:我觉得你是易经的复活者和正名者,中国人对易经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您对未来易经在中国的发展是如何看的。可以大致讲一下吗?
栾加芹:《易经》在我眼里就是数学模型,研究自然界万事万物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与迷信无任何关系,我个人认为,会有很多人接受我关于易经八卦的科学解释,然后会把《易经》应用在他们工作的领域,使得他们的工作更为简便和高效。
我想,应该让中国的消费者不断地亲身体验易经文化的魅力,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山东一家企业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到位:他们推出了易经养生系列产品,包括养生茶系列,养生粉系列和养生膏系列。目前消费人群众多。人们在保养自己身体的同时领悟到了易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能不说是对易经文化的复兴。
笔者:您能不能讲下用易经是怎样治病的?
栾加芹:在这里我讲一下用易经理论治好两个中风患者的例子。一个患者39岁,生于:丁未年、壬寅月、癸丑日。2007年6月28日(丁亥年、丙午月、壬辰日)凌晨吹电风扇后出现头晕且左侧肢体乏力伴左侧半身麻木和言语不清。另一个患者53岁,出生于:癸巳年、甲寅月、庚戌日,2007年7月2日(丁亥年、丙午月、丁酉日)凌晨出现右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
第一个患者属离卦,发病那天的天时属震卦。第二个患者属震卦,发病那天的天时属离卦。离卦和震卦可组合成火雷噬嗑卦。这个卦的象正仿佛炸弹爆炸的景象,雷声响动,火光冲天。然而爆炸过后,原本雷与火的本体只剩一些灰烬。对于人体而言,这个卦象在人体发生,意味着人体的离之气或震之气瞬间大量消耗,对于以上两个患者,直接意味着人体的个人属性卦所对应的脏腑严重被伤。——中风之所以难治疗,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这两个患者在医生的多种治疗之下,症状有所缓解后出院。
我根据给这两个中风患者推算过的中风的卦象:火雷噬嗑卦,治好了大嫂的中风。大嫂虽是坤人,她发病那天的时间和导致她发病的可能的原因,构成的卦象恰是此卦。火雷噬嗑,爆炸之象。人,从本质上说属于坤土。坤为湿土,在这湿土的领域发生了爆炸,湿土之性受损,要恢复是何等困难啊。这爆炸之后的人体的重建,绝非一日之功。栾博士琢磨之后,给大嫂选择了新鲜莲藕。她的恢复情况算得上相当好。
笔者:您在《易经养生说明书》一书中提到出生日期决定了一个人的先天体质,先天体质决定了一个人一生中易患的疾病。您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具体解释下吗?
栾加芹:在探寻《易经》与中医养生的关系时,我发现,《易经》是研究天地、自然、人事的通用数学模型,可以依照《易经》把人的先天体质分成八个基本类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惊奇地发现:人的这八类先天体质,恰可以从人的出生日期上推导出来。
出生日期为什么对一个人的先天体质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易经》、中医学和天文学知识之后,我逐渐明白:人从母亲体内出来的那一刻,就开始自主地呼吸,从这一刹那开始,他便与天地有了真正的相通。这时候出现在他头顶上空的天体,赋予了他最初的不可更改的先天体质。也就是说,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体内就自动建立了一个与当时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相吻合的特殊适应机制,这种初始状态会伴随并影响人的终生。
比如某人出生在:庚申年,庚辰月,己未日,换算成《易经》的符号表示,就属于艮卦。这个人的体质便属于艮卦的体质了,平时吃牛肉、土豆等属于艮卦的东西就不容易生病;若是总吃牛奶、鸭子等属于坎水的东西就很难平安了。艮卦的人需要注意保护胃,胃一旦出问题,用通常的方法很难治疗的。事实上,上面的这个生日是我一个比较亲密的朋友的,从小到大,她三天两头胃胀,用常规的方法根本没有效果。用《不生病的智慧3——易经养生说明书》中艮卦的方法调理后才痊愈的。
笔者:在中国养生的方法很多,听说您提出了一套新的养生方法——卦象养生,您可以具体解释下吗?
栾加芹:卦象养生法是诞生在易经理论基础上的神奇养生法。我依照易经的八卦理论把人的体质分为八种类型。而人的这八类先天体质,恰好可以从出生日期推导出来。
只要大家明白了自己的先天体质,按照“同气相求”的原则,就能为自己的五脏六腑找到正确的食物和经络原穴,并能自己动手调理好身体上出现的那些牵延不愈的疑难杂症和常见病。乾为头,或者说,脑部属于乾卦;胃为燥土,胃属于艮卦;脾为湿土,属于坤卦;肝为风木,属于巽卦;肺,有吐纳之用,为兑卦;肾为坎水之脏,属于坎卦;心脏,跳动不止,属于震卦;胆,属于离卦,是人体重要的消化液。把人体五脏六腑用八卦的符号来描绘和刻画,其实揭示了它们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既然人体脏腑可以分为八类,根据《易经》原理,自然界的任何一种物产,包括食物和药物等,也都可以根据产地、颜色、气味等进行八种分类,那么我们用同卦象的食物和药物来补益同一类别卦象的脏腑,效果往往就会出奇制胜。为了方便大家查询自己的体质类型,我编制了一套卦象查询表。《卦象查询表》采用公历日期标注形式,将所有出生日期在193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之间的八类体质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您只要按照附录中的提示,很快就可以确定自己的体质属于那一类型。
笔者:您在《打开疾病黑盒子》一书中提到的穴位贴已为广大消费者喜爱,您解释下发明穴位贴的初衷么?
栾加芹:人生病后是痛苦的,不仅仅疾病的痛苦折磨着,而且打针、吃药也是痛苦的事情。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6年多前,我父亲每天对着手中的药丸或碗中的药汁皱着眉头的情景,他说,他实在难咽下去啊。服药正如人负重而行,短期内不算什么,可是一天一天没有尽头的时候,服药的痛苦实在难以用言语描述,那时我天天看着父亲服药,对这样的痛苦感同身受。服药痛苦,吊水、针灸等等就更为痛苦,尤其是治疗时间较长时。作为病人,就一个字:苦。用“花钱买罪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因着这样的经历,在我学医以后,一直以来的梦想,都是想用无痛苦的外治的方法治病。正因为这样的愿望,我选择了针灸,并且成功发现用合适的药物贴在合适的穴位完全可以治疗各类内科疾病,也正因为这样的愿望,我研制了各类穴位贴。在研究外治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人体体质虚弱的时候,单纯的外治效果远差于体质好的时候,所以,还必须内服补益的东西------所幸,中医各类补益的药物不比治病的药物,口感都很不错,一点也不难吃,甚至有许多味道很好,香香甜甜的,诱人食欲。所以后来,我的梦想便演变成:穴位外敷药物+中医补益的药物共同治病。或取一样,或两样同时都取。
笔者:听有人讲,有人找你看病,要求你服务一年,愿给你年服务费100万元,这是真的吗?
栾加芹:是的,有一个老板快六十岁了,做了多年企业,身体不好,就托我的一个朋友要我给他服务一年,因为我最近一直忙于做大众健康普及性工作,怕抽不出时间,就推掉了,当然,不是我多少清高,只是最近特别的忙,做大众健康传播工作是我给自已定的一个任务,在我内心里也算是一个使命吧。我想让更多的普通的人都掌握一点寻找疾病根源的知识,这样当疾病来的时候,也不至于走弯路。
问:中国人对易经的态度非常复杂,你是怎么看这种现象的?
栾加芹:关于这方面是是非非的问题,我不想讲太多,讲太多也没有用,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还是要眼见为实,或者亲身体验后,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真诚。我做大众传播的工作就是要将易经治病的方法传播给大家,让大家体验后,再来评价易经,这样可能更好一点,光在那儿喊口号,吵架,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问:你认为中医复兴的标志是什么?
栾加芹:这涉及非常复杂的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我也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在想为什么西医在中国有更大的发言权,一方面西医有西医治病的功效在这里,另一方面,就是国家或者企业有钱投在这里,让有才能的人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主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大家现在似乎觉得中医治不了什么大病,中医院也不太受学生的喜欢,一个关键性的原因,就是中医大夫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没有得到应有的收入。我作为年轻一代的中医大夫,我没有太多的束缚,我讲话也很直接,如果我一定要直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我认为,当中医大夫有更好收入的时候,中医就振兴了。
问:你看好中医的未来吗
栾加芹:中医的价值并不是一个人或某些人说取消就取消的,她之所以流传这么多年,自有她的价值所在。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自然界也是这样,我们研究人及其周边的环境,并不仅仅是一种科学就能全面解释的,所有的学说解释的可能是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的一个侧面。一个真正的学者,应有足够的肚量来包容其它学说的存在。从我自身的经历,以及我这些年治病的经验,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我看好中医的未来。

《打开疾病黑盒子2》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打开疾病黑盒子2》(栾加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VLh1ed3anvPOXEd7mP73Q

密码:sat0

书名:打开疾病黑盒子2

作者:栾加芹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4

页数:220

内容简介:

《打开疾病黑盒子:用易经开方》是大众健康畅销书《不生病的智慧》(2,3,4)和《打开疾病黑盒子》的作者栾加芹博士的一部呕心之作。书中把主流、传统的中医理论置于《易经》和《黄帝内经》的对话环境中来考察和反思,为中医实践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坐标系。

本书从中国古代的时间医学出发,带领读者走进了有作者沥血探寻的时间医学的通幽之境,不仅妙趣横生,哲思凸涌,更重要的是对中医临床的传统进行了思辨,无论对于医者还是患者,“开方就是开时间”都是一次痛感强烈的思想革命。

作者简介:

栾加芹,笔名易医、问医阁主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师从针灸学著名前辈庄礼兴教授。已出版《不生病的智慧2、3、4》、《打开疾病黑盒了》等大众健康及专业书籍。

栾博士因家人多病弃教攻医,成为我国首批非医攻博中医学博士。在熟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的基础上,栾博士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研究,深悟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之妙理。在养生保健和临床祛病的实践中,将中医传统经络学说、方剂精华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等诸多理论紧密结合,细细追索疾病根源,再根据个人不同体质,培元固本,从源头上化解病因,效果往往出奇制胜,深入而持久。


易经的智慧治大病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怀疑我是病了。

每天坐卧不安,精神萎靡,睡又睡不好,做事又没精神。曾经去看过中医,喝过一段时间中药。后来因为出差,中医就给停了。出差本想边工作边散散心,兴许就好转了。谁知情况更恶化。跟同事一个房间休息,她呼呼大睡,我给她守夜,听半夜的雨声。

那时候没去看过心理医生,要知道心理医生肯定比中医要贵多了,没钱大概也是病因之一了吧,虽然没去就医,大体自己也知道不是抑郁症就是焦虑症!

这种心理上的疾病,大体就是那么几个方面的原因:工作、年龄、金钱、情感......

后来,我把那个每天折磨人的工作辞了。那段时间像放出笼的鸟儿终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每天在家练练字、看看书、画画画。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又开始焦虑了。在焦虑时人是无法看进去书的,练字也写不好,画出来的画也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灵气。

就这样,断断续续、好好坏坏、循环往复,整个人在坏心情与修复坏心情中蹉跎。

直到我在视频上看到曾仕强教授的经典语录,渐渐的,好像从阴霾中走了出来,虽然现在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认清了很多事实真相后,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自我折磨,每到情绪不稳的时候就想一想曾教授的这些话,开导自己。就算是阿Q精神胜利法,也好过沉溺在痛苦中难以自拔。

而且,现在大家多少都认识到,国学、易经的智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精髓,博大精深,蕴藏着宇宙的奥秘。易经不是神学、是最高的科学。毕竟,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是研究易经的高手。爱因斯坦都说了,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此处话题有点扯远了。

下面分享几条曾教授的经典语录,与君共享。

找一点时间想一想,你的生存之道到底是什么。你的定位是什么,你的立身之道是什么,然后你下半辈子你就可以有方向,有目标。不以胜败论英雄,但求心安理得。

一个人要知道消极是暂时的休息,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人要从绝望当中去产生希望,人要在黑暗当中储存你的实力,然后等到时机成熟,你还是要大放光芒,黑夜不会永远漫长,没有止境。

我们花太多时间在别人身上,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爱惜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自知以修身,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己了解自己。不是了解自己的优点,很多人到处宣扬自己的优点,其实没有什么用。最要紧的了解自己的缺失、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好好去补它。

其实我常常劝很多女性朋友,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另外一半,你情愿不要结婚,没有必要!天底下不是说每一个人要过同样的生活,老天要我们做不一样的人,而不是老天要我们过同样的日子,你有自己的选择,你了解自己,对你最合适的就你勇敢的去走,不必太顾虑别人的想法。

只要你走正道,你就会大大的亨通。这是天之命也。

医者,易也

前言:古人云:“医者,易也”;“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其实这是对中医师提出的至高境界。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今之人,恰恰相反,不知阴阳,不懂术数,饮食无度,起居无常,工作繁忙,形与神衰……

何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古人认为,一切活动都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遵守人世间的“术数”。所以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劳作顺应自然界的阴阳;贤人“君子事天,以果决其行”,就是行为遵守人世间的“术数”。所谓“术数”,指的则是相命(算命)、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拆字、起课、堪舆等等这些。从本质上来讲,中医也是术数分支,都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依据。

说到“术数”,不得不谈《周易》,历代医家都推崇《周易》,故云“医者,易也”,“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本人也听过不少与“术数”、“周易”的故事,甚至家人也曾患病,本人中药未能解决疾苦,找当地知名的乡下郎中看诊,用某种“特殊”(非药物)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着实令我震惊和“疑惑”,同时也更加感觉传说中的“术数”、《周易》“玄”。

带着以上疑惑,过去的两年时间,本人学习《周易》,研究命理学,对这方面的认知大有转变,并非大家认为的“玄学”。《易经》中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卦象”,或者说是“象”,何为“象”,这在《易经》中最形象具体的解释就是“六爻”,而这“六爻”所代表的深沉含义才是“象”的精髓。而“术数”中“象”的表现更是多种多样(远不止易经中六爻这么简单),我想,下面这个典故可以很好的解释什么是“象”:

话说姜子牙,70岁了还没成名,也没有个正业,只会算命看相。有一天,以砍柴为生的武吉进城卖柴。姜太公看到武吉说“你这个人啊,左眼青,右眼红,一个月内会有杀身之祸”。武吉当然不开心也不相信。姜太公说“你别急,如果我说错,你不用付我钱,今天立下军令状,如果我错了我就再也不干这行了,如果我是对的,你还得找我,因为只有我能救你”。武吉说“好”(两人的争执引起了不少人围观)。结果不到一个月,武吉又到城里来卖柴,正好这个时候周文王(西伯侯)出门打猎,大家都让路、回避,武吉回避时柴火倒了,当场把旁边的人压死了,随即就有人喊武吉杀人了。文王的士兵过去抓住武吉,文王在地上画个圈说“武吉你站在里面,等我打猎回来我再来处置你”(这就是“画地为牢”的出处)。武吉在里面当然是不敢动,这才想起此前姜太公此说的话,佩服姜太公料事如神,暗中决定去找姜太公救命。趁无人看守的时,武吉就跑去找姜太公“你一定要救我,我还有70岁老母要养”。姜太公说“好,你现在回家,在你家厅堂,挖个洞,穿上你最漂亮的衣服,躺在里面,头尾点两根白蜡烛,让你妈妈在你身上撒点米,睡一个晚上。第二天起来后该干啥干啥”。武吉照做,第二天照旧砍柴去了。文王打猎回来,下人说武吉跑了,文王一占卜(文王八卦,就是他创立的):嗯,这个武吉已经死了,卦上显示,他深更半夜看路看不清楚掉在悬崖里面尸骨无存,大家不用去追了。就这样,武吉活下来了。后来整个事让文王知道了,欣赏姜子牙的才华,于是请姜子牙入朝为官,就这样姜子牙大器晚成。

在上面这个典故中,“象”出现了3次。一次是武吉的“面相”,姜子牙看到武吉的面相,断定1个月之内有灾;一次是周文王的“卦象”,卦象显示武吉已经遇难了。这两个“象”都是准的,因为武吉确实“死”过一回,而武吉“假死”的这个场面也是“象”,是姜子牙用来化解武吉这场劫难而做出来的“象”,是逃过这一劫的关键所在。不得不说姜子牙确实是术数高人。

前面提到家人生病,本人处方下药并未好转,后看当地土郎中,用“特殊”方法治好了,应用的正是“象”。家人三伏天怕冷,需要穿两件毛衣,并且在家关门闭窗都畏寒,从中医角度来讲,这是明显的阳虚,本人用了大量的温补药、活血药、通经络药,却没有改善,甚是疑惑。后来找当地的土郎中看,说是受到了“惊吓”,治疗方法:找自己一两件不用的衣物,买些冥币、冥纸,一起烧了。就这样,治好了这个病,着实惊呆我了,百思不得其解(感觉有点反人类、反科学)。但是了解《周易》后,现在看来,完全可以理解,运用的正是“象”:人生在世谓之“阳间”,人生离世谓之“阴间”。三伏天怕冷,加衣避风仍觉冷,这是阳气将绝,人无阳气则不属于“阳间”人,所以这有生命危险,但因为是“惊吓”得来的病(实际身体没有器质性病变,如果身体有器质性病变这个方法应该无效,不然医院可以关门了),治疗方法就是“将计就计”、“顺水推舟”,让人“离世”的“象”出现一次(就像姜太公让武吉做的一样),就这样,神奇般的好了,逃过了这一劫。在国内,相信大家都听过或看过类似的“故事”,现在应该也都能理解了。

所以“象”,即可以预知事情,也可以解决问题。“象”在相学界、命理界、甚至中医界的运用都是非常广泛的:《难经》说“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将望诊排在第一位,所谓望诊,望的就是病人所呈现出来的“象”,一望患者就知道所患何疾,称为神医(扁鹊被称为神医,在《扁鹊见蔡桓公》中可见一斑)。中医还说“有诸内者,必形于外”,还有中医的“藏象学说”等本质上都是“象”的运用。所以说中医与相学、风水学、命理学等一样,是“术数”的一种,一点都不为过。就是因为“象”可以预测很多事情,同时也可以用来化解很多事情,所以很多“懂行”的人,每年年初会去“医院”、“法院”等地方走走,让这个“象”出现一次,以期整年平安。

讲一个“象”在本人临床上的应用案例:一位58岁的中年男性来诊,问怎么不舒服,患者右手掌撑开,按在胸骨处说“这个地方痛”,这个“象”一出现,我就知道大概率是“心脏病”了,就知道病情的严重性,再简单问诊后立即转心内科专科治疗,后续证实确实是冠心病。当然,这种时候如果让他回去“烧个纸”、“诈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他是有器质性病变的(冠状动脉闭塞)。这是“象”在医学上的应用:用“象”来帮助诊断,用“医”来治疗。

如果说“疾病”是人体身心在某段时间、某个时刻出现的不适,那么“命”就是命理学上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在生命不同的时间所出现的不同事情的总和,也就是“象”的总和。如果说“医生”治疗的是人的疾病(当然包括未病先防),那么“命理师”治疗的则是命主命运上的“劫难”(当然包括通过算命提前发现劫难而化解)。中医治疗疾病时应用的手段是望闻问切(其中望诊望的就是病人所呈现出来的“象”),而命理学探究“命”的方法靠的是“象”(“象”完全由生辰八字决定),通过命主在不同时期呈现的“象”来推断命主在该时期的状态,而解读这个“象”靠的是命理师功力。同一个“象”,在不同性别、职业的命主上意义不一样,并且同一个“象”,不同的命理师会有不同的解读,这就像中医师看病一样,同一个疾病,不同的中医师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处方下药。所以这就让算“命”变得很复杂,找不同的人算会有不同的说法,因为它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说标准在每个命理师心里。既然这样,那么,人应不应去算“命”呢?

我们知道“命”是与生俱来的,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定下来了,那么同一个时刻出生的人“命”都一样?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人的一生,先天之“命”只占了1/3。《易经》讲“天地人”三才(即天机道、地脉道、人间道),各占1/3。天机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命”,是上天赋予的,这个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你无法改变你的生辰八字,无法改变你的出生背景,但是“地脉道”、“人间道”是可以改变的。

“地脉道”讲的是阳宅地理、阴宅风水、出行等方面,这指的是“命运”中“运”的部分,而“人间道”讲的是读书学习、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性格性情、医疗、教育、工作、三观等方面,也就是大家同通常说的“尽人事”方面。这两者都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活着的意义,不然如果出生就决定了“命”,那人们折腾啥?

理论上来说,通过改变“地脉道”的1/3和“人间道”的1/3(1/3+1/3 2/3),就可以做到“逆天改命”(2/3 1/3)。但通常情况是,“命”是怎样的命,人的“地脉道”和“人间道”往往也是朝着先天之“命”那边发展,这就叫“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知天命,逆天难”。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医疗”等都是在改善我们的“人间道”,做好了人间道,再结合“命”、“运”的成分,达到2/3或3/3,事就成了,这就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先天“命”上、后天“运”里都没有你想要的(占2/3),那“人间道”上即使再努力终究是徒劳(占1/3),所以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收获”(因为2/3 1/3);如果先天“命”上、后天“运”里都有你不想要的,你还是会“得到”,这就是“在劫难逃”。所以算“命”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象”,预先知道你的先天“命”里有什么“劫难”,有什么“好运”,这样你可以通过改变“地脉道”、“人间道”,去避开这个“劫难”,或者去实现你的“好运”。

之所以很多人会去算“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可以通过“象”提前预知自己将来会发生的事——主要指劫难,再通过改变“地脉道”和“人间道”来化解这个劫难,这就是算命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以通过算“命”来提前知道命主做某件事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来“提醒”命主这件事(如独自创业、合伙创业、投资、官运、财运、婚姻、外出移民等等)可为或不可为,也就是所谓的“以果决行”。

古人讲“医者,易也”、“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其实这是对中医生提出的崇高要求:不仅要会治病,还要会治“命”。尤其是对一个中医师来说,要懂得《易经》,因为毕竟“医疗”只属于“人间道”,至多占1/3,如果还能懂得《周易》,能熟练的应用《周易》中的“天机道”和“地脉道”,就会有更多的治疗手段(如上述非药物疗法),就可以“治愈”更多的人、更多的疾病,包括身体上和心灵上的“治愈”(比如上述家人病案)。

过去的两年时间,本人学习《周易》,探究命理学,不得不惊叹,古人真的是智慧,同时也深感国学的博大精深。在认知方面,犹如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窗”,发现了“新大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