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术玄学山医命相卜,风水山医命相卜

2023-10-12崇庆运势网热度: 19819

什么是玄学五术

山、医、命、卜、相,统称为玄学五术 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 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儒家的“礼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 玄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尽管仍可归结为天人关系问题,但在形式上,它已经摆脱了两汉经学章句笺注的繁琐破碎;在内容上,则抛弃了经学思潮的“天人感应”的粗俗的目的论之论证。 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们一改汉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的“圣人”。玄学所提出的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自然与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都是原始儒学和两汉经学所不具备或不重视的,玄学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玄学一开始是从古文经学内部产生的。先是出现了脱出郑玄之学而更尚简要、重义理的刘表、宋衷的“荆州之学”,稍后又崛起专与“郑学”立异的王肃“王学”,后来才转向何晏、王弼的玄学。玄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玄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那是在曹魏的正始年间(240 ~248),史称“正始之音”。当时出现了何晏、王弼的“贵无论”。何晏作《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注《老子》、《周易》,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认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故恒言其不足”(《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意即孔子高于老子,孔子口说“名教”,实是“体无”,老子是处于“有”而论“无”。 第二阶段:正始之后,随着司马氏集团夺取政权,各士族集团内部的斗争日趋激化,玄学思潮内部也出现了“贵无”与“崇有”、“任自然”与“重名教”等各种争论。出现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名教不合自然”的“异端”倾向,他们与司马氏集团在上不合作,强调“名教”与“自然”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轻视礼法。而乐广、裴{危页}“崇有论”基础上,郭旬以其《庄子》完成把“贵无”和“崇有”、“自然”和“名教”统一起来的任务。郭象提出名教与自然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他舍异求同,以“独化论”来解决这对矛盾,认为圣人“虽寄坐万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遥也”(《逍遥游注》);“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大宗师注》)。东晋以后,玄学开始与佛教中般若学合流,逐步变为佛学的附庸。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新学”,它“鄙视汉代‘象数之学’,抛弃阴阳五行等旧说的传统”,带来了学术思想的重大变化(1)。陶渊明的思想便是在玄学这种新的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玄学中具有进步性的反抗名教的一派,如嵇康、阮籍,对陶渊明影响最深。 崇尚自然的思想源于老子。《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应帝王》也说:“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老庄都是以自然为至高之境。 魏晋玄学继承老庄思想,特别标榜自然。但玄学家对待名教的态度,以及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却有很大的差异。王弼以自然为体,名教为用,主张名教出于自然。他认为封建的制度、伦理道德是自然的产物,统治者应当顺应自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自然已足,为则败也。智慧自备,为则伪也。”(2) 嵇康、阮籍以自然对抗名教。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3),认为设立名教之前的“鸿荒之世”才是合理的社会。阮籍说:“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4)。他们蔑视礼法,愤世嫉俗,过着佯狂任诞的生活。鲍敬言提出无君论,认为上古时代人性淳朴,没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界限,也没有尊卑贵贱的差别,人们“含铺而熙”,“鼓腹而游”,过着自然自得的生活。后来“智用巧生”,“背朴弥增”,“尊卑有序”,“君臣既立”,于是人们陷入了困苦之中(5)。向秀、郭象继承王、何的思想,以儒道为一,认为名教即自然,而且是自然的最高体现:“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6) “君臣、上下、手足、外内乃天理自然,岂直人之所为哉!”(7)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直接继承了老子哲学。在玄学的各个流派中,他倾向嵇康、阮籍,以自然对抗名教,这是显而易见的。陶渊明的《杂诗》、《饮酒》、《拟古》,与阮籍的《咏怀》思想感情一脉相通。正如王瑶先生所说:“到陶渊明,我们才给阮籍找到了遥遥嗣响的人;同时在阮籍身上,我们也看到了陶渊明的影子。”(8)但陶渊明的崇尚自然、反抗名教,又有不同于嵇、阮的一面。嵇康、阮籍所处的时代正当魏晋之际,司马氏标榜名教,以孝治天下,名教成为司马氏排除异己、篡夺皇位的手段。嵇、阮反对司马氏篡夺,便故意破坏他们所标榜的名教,“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9)所以阮咸长成亦欲作达,阮籍说:“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10)不肯让儿子学自己那一套。而自然,对于陶渊明来说,却是他终生信奉的人生哲学。他不像嵇康、阮籍那样佯狂任诞,他的思想、生活,一吟一哦,莫不出自真率,本于自然。陶渊明虽然也处于易代之际,但像司马氏那样以名教为武器大肆诛戮异己的事并未重演,他反抗名教也就不必采取嵇康、阮籍的方式。他可以从容地实践他的崇尚自然的主张,使他整个的生活和诗歌接近于自然化的境地。 魏晋玄学家“得意忘言”的思想方法,对陶渊明也有影响。汤用彤先生说:“汉代经学依于文句,故朴实说理,而不免拘泥。魏世以后,学尚玄远,虽颇乖于圣道,而因主得意,思想言论乃较为自由。汉人所习曰章句,魏晋所尚者曰‘通’。章句多随文饰说,通者会通其意义而不以辞害意。”(11)陶渊明就是用这种新的眼光和态度去读书的。他虽说自己“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12),但他并非章句之徒。他在《五柳先生传》里说得明白: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所谓“不求甚解”,就是不为繁琐的训诂;所谓“会意”,就是以己意会通书中旨略。这是与“破碎大道”的“章句小儒”大相异趣,而符合魏晋以来新的学风的。《世说新语·轻诋篇》注引《支遁传》曰:“遁每标举会宗,而不留心象喻,解释章句或有所漏,文字之徒多以为疑。谢安石闻而善之,曰:‘此九方皋之相马也,略其玄黄而取其俊逸。’”陶渊明读经也像九方皋之相马,支遁之解说,不肯拘拘于文字之间,而是从崇尚自然的观点出发,融会书中的意旨,以丰富自己的思想。 陶诗里有些地方引用《论语》,称颂孔圣,但往往已离开了儒家的本义。儒学经他的改造,被“自然”化了。如《答庞参军》:“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从字面上看,陶渊明喜欢儒家圣贤的经典,似乎是儒学的信徒。其实不然,全诗所抒发的是一个“幽居士”的爱好自然的思想。诗的末尾说:“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体素,就是道家的观念,意思是保持朴素自然的本性。《庄子·刻意篇》:“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能体纯素谓之。”嵇康《与阮德如》诗:“君其爱素德。”可见陶渊明是用道家的观点去理解儒家经典的。就连孔子本人,也被陶渊明道家化了。《饮酒》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孔子在他笔下已不是其本来的面目了。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真’与‘淳’都不见于《论语》”,“‘真’和‘淳’都是道家的观念,而渊明却将‘复真’‘还淳’的使命加在孔子身上,此所谓孔子学说的道家化,正是当时的趋势。所以陶诗里主要思想实在还是道家。”(13) 当然,儒家思想中也有与崇尚自然的旨趣并不违背的成分,陶渊明可以方便地汲取过来融化到自己的诗里。《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曾暂言志目:“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董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皙)也。”这一章的思想是多方面的,但陶渊明只取其中爱好自然这一点意思,融化到《时运》这首诗里,表现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提倡箪食瓢饮、安贫乐道,其中本含有顺应自然的意义,也被陶渊明吸收了过来,《咏贫士》等诗即带有儒家的意味。但陶渊明毕竟不同于那般章句小儒。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诚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豚,近于马队”(14),陶渊明写诗讽谕,末尾说:“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15),分明表示与他们走着不同的道路。 以上所述是陶渊明所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必须指出,陶渊明对于玄学所讨论的本体论等抽象的哲学问题并无多大兴趣。他的崇尚自然的思想,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哲学、社会理想和美学观念。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陶渊明的诗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根本不同。玄言诗脱离生活,纯是老庄哲学和佛教教义的说教,“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16)。陶诗却是来自生活的,表现了陶渊明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而不是玄学的注疏和图解。 此外,陶渊明崇尚自然还有他的新义和胜解,这就是提倡躬耕,并亲自实践。他认为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才最符合于自然的原则。这是他思想中最光的成分。《庄子》书中就曾肯定过躬耕劳动,《马蹄篇》说:“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天地篇》赞扬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盗跖篇》斥骂孔子“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但《庄子》对躬耕的意义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评价。陶渊明不仅长期从事躬耕,而且对劳动的意义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人生所归,归向于道。但不管归向什么道,首先要吃饭穿衣。所以经营衣食是归道的起点,躬耕劳动是实践自然之义的开端。世人视躬耕为拙,同出仕相比这确实是拙,但他宁可坚守这个拙而不肯取巧。他在诗里一再歌咏自己的劳动生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劳动中他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陶渊明提倡躬耕也具有蔑弃儒家名教的意义。孔子鄙视劳动,樊迟问稼被他斥为小人。孟子也鄙视劳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他说成是“天下之通义”。陶渊明不赞成他们,他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写道: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意思是说孔夫子的遗训太高超了,我景仰之至,可惜难以做到,还是出力气种地吧!这不明明是宣称自己要走“小人”樊迟的道路吗?陶渊明所敬仰的古代的隐士,如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陈仲子等人,都是名教之外的人物。他说:“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17)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18) “蔑彼结驷,甘此灌园。”(19)他的心是在这批自食其力的隐士一边的。

玄学大概的体系:山医命相卜

摘自知乎

首先从玄学的学科讲起。如果把玄学当成一个一级学科的话,那么自古以来,玄学就有五个二级学科,分别称为山、医、命、相、卜,也就是修行、中医、命理、相术、占卜。随着历史发展,这五个二级学科的划分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逐渐细分,增加了一些三级学科,比如现在大家常听到的玄空飞星,就是清朝时诞生的一个风水学下面的学科,严格来讲应该是四级或者五级学科了。

回到原理,山术(修行)第一,这是有原因的。首先,因为修行才是玄学家的根本,各种术数的使用都需要修为的支持,否则不会准确、或者难以持久、或者难逃恶果;其次,玄学是一种研究世界的学科,其方法是通过实修内证+观察检验,建立诸多模型解析对世界的感知。种种情况容我在其余术数的阐述中慢慢道来。

中医排在第二,是因为这是行善之举。不管你是否相信轮回,是否相信业力,但大多数人应该相信因果。做了一件事情总有其结果,而善有善果,恶有恶果。咱们暂且不谈善恶的界限,不过作为医者,多是善因,当结善果。有人可能会说,做好事不是很简单,做点儿好事就能排玄学第二了吗?事情不是这么简答。首先做好事是很难的,想想自己平时,一天能做几件好事?而大夫们,一天看病100多人是很正常的,就算只去除了几十人的疾苦,也是很不错了。所以中医排第二,是因为能种善因结善果,积累福报。不简单还有第二,这善因种的辛苦。中医行医接触病气太多,形骸很容易受损。这与西医不同,中医望诊需要与患者神气相交,切诊需要与患者肢体接触,如果刮痧、拔罐、推拿、针灸,更难免接受患者病气。所以医院里有一句话,“什么科的大夫得什么病”。我是学医的,这里多说两句。而避免病气侵染的办法就是修行,这也体现了山术第一。

然后是命理。命理的基本原理是“万物相应”,说成“天人交感”也可以,这是玄学根本原理之一。所谓万物相应,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可以相互感知、相互影响。具体到命理,则指星辰的力量会影响个体的人生轨迹。不妨这么想象一下,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的运转是不是受你的影响?细胞的位置、运动方向与速度,内部的生化反应,都决定于你的行为。而且星辰的运行轨迹基本固定,人的一生也就大体如是了。具体到各门命理术数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记录下你出生时星辰的位置,这里面星命术最直接,记录成星盘,八字则是采用了历法,把星盘简化归纳成天干地支,从而方便推算以及结合其它术数。当然最好还要结合出生地点,搞清楚出生时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这样就得出了命主出生时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其一生就可以借助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各种命盘的模型进行推算了。而这些方法,不光可以推算人生轨迹,也可以推算宅命,国家大事等等。命理学虽然不积累福德,但是造业也相对不多。最多说说别人的因果,改改自己别人的命运,少挨几顿揍,多发几次财。但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得到了,就要付出。看似简单的一次躲避或者占便宜其实会牵一发动全身,世间气息的流转被你改变,你早晚也要承担其后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民间的算命高手多半死于意外,而命理学排在第三的原因了。这个问题通过修行可以改么?可以。山学中很多修心的内容就是针对于此,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你的老板为什么打压你,为什么你又被抢劫,为什么你会大病一场,与其用命理规避,不用静下来面对接受,寻找背后的因由,是不是你的言谈举止不当?常喜欢走夜路小路?对健康不够关注?静心发掘背后的因,种种险境都是超越自我的机缘。 @于亮 讲要顺势而为我自然同意,不过别忘了这个“势”也包括自己的心境,有些事情不需要问能否成功,只问做与不做,这样心境才不会残缺。命理本来是修行人印证自己对世界理解的学问,用心体悟,通过命理找到自己性格为人上的缺陷,这是更为善巧的使用办法,而且不会纠缠因果业力。

第四是相术。广义上的定义是通过外部观察查知内部特征的方法。其基本原理还是万物相应,感应到基本状态然后基于玄学模型中的星体演化(历法)还能推演出后续的变化。相术包含很广,至少分为天相(星相)、地相(风水)、和人相这三方面。三者也是相应的,星体通过地球作用于人类社会中的人,所以从上层可以推知下层的情况,改变中间的环节可以对下层产生影响。比如天相推算于人就是命理,天相推算于社会就是国运,还有更广泛的修行用途;做风水阳宅就是改变了中间环境,输入的宇宙能量不变,但改变了输出方式,宅主的命运自然发生变化;相人是因为人体自身内外相应。经商待人接事,其实相术的用处能甩命理几条街,我以前面试都是看面试官的面相说话的,这个面试官逻辑分析能力不足,经历可以稍微夸大,那个观察力不够,领带就松一松。缺点则是不如命理概括全面,看风水还是看人,难免会忽略些细节,这是第一;其次是很多玄学家看出来了难免要说几句,甚至布局改命,这牵扯的业力就太多了。所以排在第四。

最后是占卜,原理还是“万物相应”,不过这次改成了人的心念与万物相应。这方面相关的学说近几年很盛行,很多人可能读过《秘密》,讲的就是这个,西方叫“万有引力法则”;北大工学院也成立也一个研究小组,认为是源于物质波动性在更高层面的统一,大家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简单说就是你发出一个意念,宇宙会给你同样“频率”的回应,这个回应经过训练是可以捕捉到,并且解读出来的,因为捕捉解读的工具不同就有了塔罗、梅花、六爻、奇门六壬太乙等等三级学科。原则上占卜可以卜世间万事,卜别人的命局叫“卜命”,卜宅运叫“卜宅”,还可以卜疾病、卜商业投资……所以占卜师最全能,可以接各种玄学事务。那为什么还要排最后一个呢?一是因为神念(心念)这个东西你不强还好,强的话对自己损耗太大,说不大的一是你不强,二是你太迟钝没意识到。当然也有消耗不大的方法,比如塔罗或者梅花,前者牌阵精巧增幅的大,后者干脆把世界当成了自己的牌阵。但是占卜太方便了,这样对心性的要求也极高,学会了不用它插手因果的人太少,更多的是没事儿占卜个别人秘密还到处乱说,简直是“no do, no die”的真实写照。所以占卜纠缠因果业力最甚,虽然很好用,只能排在末位。

如果您能读到这儿,您对玄学的体系应该就比较清楚了,也应该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亿万富翁相信玄学了。但是请不要全信,修行的准则之一就是身内求法,没有实修内证过的东西,可以存疑,信则是迷信。

最后呢,给个建议,只谈其玄而不谈其理的叫术士,多谈理少谈玄的是修行人,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几分道理,不妨多接触修行人少接触术士,多修行修心少用玄学:-)

山医命相卜五术各指什么

山,医,相,命,卜统称玄学五术。
山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医包括三部分方剂,针灸,灵疗。相的部分包括两种人相,地相。命是以时空关系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其重要的方法有占星术,干支术。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等。
山,医,相,命,卜是五个亲兄弟,命运休戚相关。

什么是玄术中的“山医卜命相”

山、医、相、命、卜统称玄学五术,相传在四千六百多年以前,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诘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金篆玉函》。

黄帝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战国时又传到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到了汉朝,张良于黄石公处得秘籍,旺汉四百年。《金篆玉函》就这样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了三国时代传到诸葛亮手中,辅备夺得三分天下。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诸葛亮得到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术(阴阳风水)。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迨及明朝,刘基(字伯温)得到《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佚增删,或有分歧而产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山、医、命、相、卜,统称为玄学五术。

那么什么是山、医、相、命、卜呢?在此简单说一下:“山”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医”包括三部分:“方剂”、“针灸”、“灵疗”;“相”的部分包括两种:“人相”、“地相”;“命”是以时空关系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其重要的方法有:“占星术”、“干支术”;“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等。

前面的一些内容尽管都是传说,但山、医、相、命、卜同宗同源却是不争的事实,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说理工具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东方科学部分,为医(中医)者一定要知此渊源。

本来山、医、相、命、卜是五个亲兄弟,命运休戚相关,可眼下的中医界有些人却将山、相、命、卜看作迷信,横加痛斥,批倒批臭,实在不是一种明智之举。正如一棵苹果树有五个分支,当我们玩命地说其他四个支的苹果是酸的时,那么谁会相信你这个支的苹果是甜的呢?其结局是整棵苹果树被砍掉,中医也就灭亡了。

当代的中医热一定会有整个国学热作为基础,否则中医就是无土栽培,成不了什么参天大树,同时中医的复兴一定伴随山、相、命、卜的复兴,否则孤木不能成林,奢谈中医的振兴。由于山、医、相、命、卜异流同源,我们可以借鉴山、相、命、卜溯流寻源,找到古中医的脉络和源头,我辈需知此,好好用功。

山医命相卜哪个最厉害

1. 关于山医命相卜的诗句
关于山医命相卜的诗句 1.什么是玄术中的“山医卜命相”
山、医、相、命、卜统称玄学五术,相传在四千六百多年以前,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诘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金篆玉函》。

黄帝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战国时又传到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到了汉朝,张良于黄石公处得秘籍,旺汉四百年。《金篆玉函》就这样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了三国时代传到诸葛亮手中,辅备夺得三分天下。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诸葛亮得到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术(阴阳风水)。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迨及明朝,刘基(字伯温)得到《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佚增删,或有分歧而产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山、医、命、相、卜,统称为玄学五术。

那么什么是山、医、相、命、卜呢?在此简单说一下:“山”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医”包括三部分:“方剂”、“针灸”、“灵疗”;“相”的部分包括两种:“人相”、“地相”;“命”是以时空关系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其重要的方法有:“占星术”、“干支术”;“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等。

前面的一些内容尽管都是传说,但山、医、相、命、卜同宗同源却是不争的事实,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说理工具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东方科学部分,为医(中医)者一定要知此渊源。

本来山、医、相、命、卜是五个亲兄弟,命运休戚相关,可眼下的中医界有些人却将山、相、命、卜看作迷信,横加痛斥,批倒批臭,实在不是一种明智之举。正如一棵苹果树有五个分支,当我们玩命地说其他四个支的苹果是酸的时,那么谁会相信你这个支的苹果是甜的呢?其结局是整棵苹果树被砍掉,中医也就灭亡了。

当代的中医热一定会有整个国学热作为基础,否则中医就是无土栽培,成不了什么参天大树,同时中医的复兴一定伴随山、相、命、卜的复兴,否则孤木不能成林,奢谈中医的振兴。由于山、医、相、命、卜异流同源,我们可以借鉴山、相、命、卜溯流寻源,找到古中医的脉络和源头,我辈需知此,好好用功。
2.“山医命卜相”的“山”指的是什么
这“山”,指的就是堪舆,就是“看风水”。

上古中医岐黄五术——山、医、命、相、卜中“山”是指──包含了修身养性,锻炼体魄的秘术。古代修道大多选择宁静的深山修行,这是(山)字的由来。

上古中医岐黄五术中其余四项分别为:

医──包含了治病的秘术,其方法和现代的医学不同。(山)和(医)是为了(生、老、病、死)这四种人生

不可避免的痛苦,谋求解脱而产生的秘书。

命──包含了理解人类、改造人类命运,使其知天命而尽人力的凭术。

卜──包含了预知事态,准确处置方式的秘术。

相──包含了观察事物之理以作取舍的秘术。
3.山医命卜讼分别指什么
分别指:山、医、相、命、卜。

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463661、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其次,「地理风水」之学,可能源於兵家及鲁班之徒,而其成为一门玄学,乃晋代郭璞以后,直到唐僖宗时代之国师救贫仙师杨筠崧才集其大成。

孙子兵法行军篇:「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於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於水而迎客,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车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界於斥泽之界也;平路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陵之运也」。

又云:「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凡地有绝阔、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2、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 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3、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

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4、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 展的一种方法。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 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 方术。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5、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 凶的方法。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 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扩展资料 黄帝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

战国时又传到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

到了汉朝,张良于黄石公处得秘籍,旺汉四百年。《金篆玉函》就这样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了三国时代传到诸葛亮手中,辅备夺得三分天下。

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诸葛亮得到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术(阴阳风水)。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

迨及明朝,刘基(字伯温)得到《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佚增删,或有分歧而产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山、医、命、相、卜,统称为玄学五术。

山”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医”包括三部分:“方剂”、“针灸”、“灵疗”;“相”的部分包括两种:“人相”、“地相”;“命”是以时空关系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其重要的方法有:“占星术”、“干支术”;“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
4.道家五脉,山,医,命,相,卜,怎么解
提到“五术”,我们时常在报刊杂志或访问书籍上看到这个名称,然什么是五术呢?所谓五术,就是“山、医、命、相、卜”这五学问,它是以《易经》为版本,是人类为了追求幸福人生所成立的一种趋吉避凶的方术,大体言了解五术的意义与运用,就可了解人生活的目的及人生命的意义。

然什么是“山、医、命、相、卜”呢?一、山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禅、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二、医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即现在的中医。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

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

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 的一种方术。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

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阴庇的一种方术。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五、卜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事。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医易同源”一词,即是中医与五术关系的演变。今古大医,皆通周易,全晓风水,俱会祝由。

五术之内容,一通百通也。=====================中国的五术——山,医,命,相,卜,是由唐代流传下来的,它们都由易经所衍生出来的。

1、山 在深山幽谷中修养和锻炼身心之术,如仙,佛,禅学之道和瑜伽术,修炼内容则有玄典,养生极修密三部分。 玄典:读老子和庄子之类的书籍以修心。

养生:以静坐与控制呼吸等运气方法谋求身体健康与长寿养生之道。 修密:以拳法练功,用符咒法避邪。

2、医 指治疗身体疾病的中医术,分为方剂,针灸及灵治三种治疗方法。 方剂:使用中药方治病。

针灸:用长针刺经络,用艾烧灸的中医针灸治病法。 灵治:以灵感和意志的精神治疗法医病。

3、命 由出生年,月,日,时生辰资料来推算每个人的命运,分为斗数,子平,星宗等三种推命术。 斗数:紫微斗数是唐末五代陈希夷先生所创的一种占星学,它根据每个人的年月日时的天命,将以紫微星为主的中天斗,北斗,南斗诸星,排列成个人的斗数命盘来推断个人的命运吉凶及六亲关系 子平:系唐末宋初子平先生所创的四柱推命术。

星宗:子平在判断大局的吉凶上比较,而紫微在判断事象的细微末节上较。星宗就是兼顾子平和紫微的算命方法。

4、相 指观察人,事,地,物的方法,有人相,宅相(阴宅,阳宅)就是风水,印相,名相等。 人相:就是手相,面相,骨相。

风水:以人的办公室与居家及其空间摆设来判断公司或家人的吉凶。 印相:判断公司或个人所使用印鉴图章的吉凶。

名相:根据公司名称或个人的姓名的笔画来判断吉凶。 5、卜 来自八卦,八卦又是易经的主体,故常称为卜卦或占卜。

卜着重于推断一事的吉凶。分为易。

六壬,奇门遁甲及太乙数四类。卜卦又分为只需要时间就可判断事情吉凶的杂占,和同时需要时间和配合方位以作为判断事情吉凶的占方位二种。

一篇文章了解道家五术:山医命相卜,一点都不玄乎!

即使你没有找预测师算过命,但是你一定多少听说过风水、奇门、寻龙点穴、过路阴阳,至少也在电视上见过那种铁口神断的预测师,张口就能说中对方的情况,甚至未卜先知预测未来。更厉害一些的人,可以亲自布局,逆转乾坤,趋吉避凶。其实这些都只是道家五术中的一些小手段,说明白说透彻了,一点都不玄乎。我们就通过一篇文章,彻底了解道家五术吧,不管你是想预测还是想学习,至少都对它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

道家的山是一种修身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因为很多入道者选择入山隐居修行,所以叫做山。它主要是通过食、丹、典、体、符等方法进行修炼,以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甚至得道成仙。

其中,食就是吃一些补药、丹药、草药。例如《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炼的仙丹,就是食。千万别小看这个,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草药秘方、化学反应公式,甚至很多发明,都来自于此。修道者在炼化丹药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配比组合,影响了中国科技千年。目前很多道家的炼丹者,物理化学水平直逼清华北大博士生牛的很。文科生甚至没法和炼丹者交谈,因为他们都是理科学霸。

其中,丹却不是炼丹了,而是内丹、丹田。道家认为人的体内有三个核心,叫做丹田。身体上中下各有一个。下丹田在小腹,肚脐眼下方两三指的位置;中丹田在胸部中心;上丹田在眉心附近。道家认为这三个位置是人体所有经络的核心地带和枢纽,是能量的源泉。修炼这三个地方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甚至获得各种神通。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运用经文中的方法,长期坚持打坐。坚持一段时间后,确实有所成效。但是如果没有正确正统的方法,不要随意练习,很可能伤身体。

其中,典就是道家的各种典籍。例如《易经》、《道德经》、《逍遥游》等等,以老庄著作为核心,兼容并蓄,从中提炼修行的方法,参照练习。这一部分,即使不练习的人,多看看道家典籍也是不错的。有很多有价值的观念,值得学习和了解。我比较喜欢看《清静经》,几乎天天读。

其中,体就是通过武术锻炼身体啦。道家也有各种拳法,体术,剑法。和打坐相比,一静一动,各有所长。也符合道家的阴阳之道。大家众所周知的就是太极拳和太极剑,动作优美飘逸,动静相宜,颇有仙人之风。这个体,普通人也都可以练习,可以强身健体的。

其中,符就是符咒。通过咒语和的方式,驱动鬼神,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施展符咒的方式很多,忌讳也有很多。例如有些符咒需要用到存想鬼神的方式,驱动能量;有些则需要踏罡步斗来驱动能量。忌讳嘛,也是一大堆,比如有些日子不能写啦,子时写比较好啦,没有传承不能写啦,等等。不知窍,反惹鬼神笑;若知窍,惊得鬼神叫。正统的符咒的力量很强,普通人不能写,但是却可以用。例如金光神咒,多念念强身健体,邪不沾身;例如太岁符,每年请一个可以保佑家宅平安。等等。走夜路时,或者心乱时,我会念念金光神咒,立刻神清气爽,胆气横生。

医是道家五术中,对老百姓帮助最大的一项术法了。医就是道医,直接影响和发展了中国的中医。道医和中医相近,但是又不完全相同。中医的手段大家都还好接受一些,无非是望闻问切,针灸按摩,草药等等。但是道医要更加玄幻。最主要的就是灵治。在远古时期叫做祝由术,通过一些法术,咒语,可以让病者即刻痊愈。可惜一直到现在,很多术法都已经失传了。但是据说道家和民间依然有这样的高手存在,令人神往。

道家医术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方药、针灸、推拿、灵治。方药就是各种草药配合,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或者直攻患部,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针灸是针和灸的组合。通过疏通人体气血经络,寻找刺激穴位,来激活人体自身机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推拿和针灸的原理差不多,只是方式不同。灵治就是咒语法术咯。

其实就是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为基准,论定一个人的命运吉凶,性格样貌,婚姻子女,财富贫贱,简称算命。其中包含的主要技法有三种,分别是紫微斗数、子平术和星平会海。其中又以紫微斗数和子平术最为流行,但是根本的基础都离不开出生的年月日时。

紫微斗数以出生年月日时起盘,主看十二星座落宫以及它们所产生的组合影响。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占星术。实际上紫微斗数的流传典籍并不多,虽然市面上流传各种紫微斗数高手,但是真正得其精髓的少之又少。

子平术,就是四柱八字。主要以出生年月日时的八个字为基础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八个字之间的关系和对应到每一年的字与之的关系,来解读命运。这方面可以参考的典籍就很多了,数不胜数。但是以《三命通会》、《滴天髓》、《穷通宝鉴》、《渊海子平》等典籍为主。通过八字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家境、姻缘、财运、事业、子女、健康,甚至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遇到灾难,什么时候生病,病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精准推出。

盲派,算命中有一个特殊的门派叫做盲派,可以单独拿出来说一下。盲人算命,和道家五术中的命有相关的地方,也有所区别。道家的命,单纯论命。而盲派的算命则增加了很多世代流传的经验和小窍门。甚至可以做到即使你八字只懂个皮毛,也能说的头头是道。而且盲派算命,有一套自己的密语,只在师徒之间口口相传,不流向外人。也算是盲人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不得已而为之吧。我自己也收藏了一些盲派密语,但是遗漏不少,整理粗糙,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很有趣。
相应该是现在市面上最活跃的一个术法了。相又细分了很多门类:天相、地相、人相。

天相就是观星,电视上某个老人捋着胡子说:某夜观天象,西北方有将星陨落,啥啥啥的,其实用的就是天相,也叫观星术。观星术多遇大事有关,古代钦天监就是专门负责给黄帝观星的。但是目前精通这门术法的人已经很少了,或者只能和其它门科综合一起运用。

地相就是一般人听的最多的,见识过最多的,也就是风水。预测师们通过相地术,解析一处家宅是否吉利,是否能够帮助居住者顺风顺水,也通过一些调整布局,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因为家宅是一家人长久居住之地,时间长了将会产生久远的影响,所以几乎人人都希望自己住好房子,好风水的房子。所以这门数术也非常受欢迎,几乎是最活跃的一门了。

因为它如此活跃,所以分的门派也是五花八门,各显其能,甚至还互相攻讦,提高自己贬低对方。严格来说,只要遵从正确的原理来推导,其实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只不过苦了想学习的人,这么多门派可咋学啊。最负盛名的要数:八宅风水、金锁玉关、玄空风水和杨公风水了。事实上,大家互相交融学习,说有门派之分,也不再那么绝对了。互相之间又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学习风水,最重要的是看到风水的根本和原理,而不要纠结于表面上那些门派纠纷。风水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坐向、四兽、八卦、九宫、砂水、九星、旺衰。几乎大多数门派,绕来绕去,还是从这些角度展开。我自己对风水部分研究最多,在讲课时花的时间也最多,有时间专门再分享一下风水这一部分的东西。

人相就是相面、相手、相骨、相神。有点类似于中医中的望,但是望只望健康,而相则相运势吉凶。相术中最经典的莫过于《麻衣相术》和《柳庄神相》。相术在最近十年突然崛起,跟医学上整容技术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些人觉得虽然自己没有生一个好面相,但是可以整容整出一个风水俱佳的好面相。甚至很多明星整容,也不再单纯追求好看了,而要追求好看的同时还要财富和事业。在南方纹一个风水眉可以卖到五六十万,需求之猛,可见一斑。有兴趣学相术的,其实还有一本书可以参考,曾国藩的《冰鉴》。曾国藩一生阅人无数,尤其在相人上颇有独到之处,曾著有此书,非常值得一看。
道家五术中的卜,就是占卜,纯粹的预测。不谈命运,不谈风水格局,就谈你遇到某件事的前因后果,吉凶祸福。可以了解事件大局、脉络,可以了解前因后果,可以通过调整布局和做事方式扭转局势,也可以指导决策。常见的方法有:周易起卦、奇门遁甲、太乙、六壬。

周易起卦在占卜中,主要依靠八卦和易经六十四卦来进行分析和解读。根据起卦方式和断卦方式又分了很多种类。例如六爻法、抽签法、报数法、筹策法,梅花易数等等。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其中以六爻、抽签和梅花易数最为常见。我个人比较喜欢梅花易数,起卦非常快,随心所欲,解读起来也是千变万化,几乎纯靠灵感。很有意思。想学习的话,主要参考两本书就可以啦:《周易》、《梅花易数》。上手很快,精通很难。

奇门遁甲,是古代三式之一,与太乙、六壬齐名。事实上奇门遁甲因为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的流传,要更加有名一些。在古代,它本来是排兵布阵的,但是随着延伸发展,逐渐可以预测万事。奇门遁甲因为火爆,所以分的门派也好多。但是根本上就两个,法术奇门和数理奇门。法术奇门就是在奇门遁甲中施展术法,推动能量,增强或扭转效果。数理奇门就是以数术符号推导为主,同样可以实现趋吉避凶。至于再细致的门派,因为解盘方式区分,因为起盘方式区分,就不一一细说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知道奇门遁甲的根本,门派之说一样是笑谈。

太乙和奇门遁甲颇有相似之处,太乙也讲八卦九宫,但是和奇门遁甲的宫位却发生了变化。太乙也讲八门,但是和奇门遁甲中八门的解读和意义却有所不同。而且太乙以占卜大事为主,动不动就是几十年上百年,在古代主要用于预知风雨水旱,兵灾饥馑,治乱兴亡。如果有兴趣了解的,主要参考著作《太乙神数》。

六壬,号称三式之首。上手之困难,信息之丰富,无一不是三式之最。而且它可以解读详细,观察细致,微乎其微,又和日常百事密切相关,实在是非常实用。但是也因为它难,所以门派很少,方法单一。上华山,仅有山下一条路。见过的学六壬的不少,真正学到精髓的也不多。有兴趣深究玄学的,可以尝试尝试六壬。
以上就是道家五术的大概啦。事实上,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很多时候这五术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综合运用。当你去找预测师预测时,他可能看了你的面相,留意了一下你的方位,起了一局,局中又穿插了你的八字,指导你的时候又教你调整家里风水等等等等。比如我就喜欢在奇门中穿风水、穿八字、穿梅花,用起来也是格外惬意。但是精通一门绝对可以做到预测精准,布局有效。有兴趣想学习的,欢迎加入玄学大家庭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