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为什么难学,易经很难学吗

2023-10-24崇庆运势网热度: 0

易经好不好学?

不难学,不过有个先后顺序,首先要弄懂阴阳哲学的一套学问;其次,明白易经是自然哲学和生活哲学的本质;再其次,有一定古文基础;最后,有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至少工作了几年,了解社会人心。这时候就可以开始理解卦辞和爻辞了。

古今中外,研究《易经》的人不少,为何很少有人学?

易经很难学。


一方面年代久远,我们无法得知它的思想全貌。


另一方面,在漫长的历史中,易经早已形成复杂的思想体系。


远远望过去,易经就像是一根苍天大树,走进一看,你又会发现,其实易经已经分化成两棵树,一颗“象数”之树,一颗“义理”之树。但由于年深日久,早已盘根错节,让人误以为是一体的。


这也是很多人疑惑的地方,为什么象数派跟义理派研究的对象都是易经,但他们的语言体系完全不同,各有各的说辞,又互相看不上眼。


毕竟,他们的根是易经,但几千年下来,早已分化,各成一派。他们间没有优劣,相反的,这恰好是易经生命力的体现。


众所周知,我是偏向于义理派,但我又不是虔诚的义理派信徒,毕竟,义理派在我看来,也有问题。


今天我就跟你聊聊,传统义理派都有哪些问题。


准确的说,义理派是晚于象数派,孔子的《易传》将易经纳入哲学范畴后,义理派才逐渐发展起来。


义理派研究的是易经的哲学思想。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传统义理派也发明了属于自己的解经方法,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是:“比应”跟“中正”。


先说“比应”,“比”是说相邻的两爻是比,“应”是说上下两卦的对应关系。


比如初爻处于下卦的第一爻,四爻处于上卦的第一爻,所以初爻跟四爻,因为位置的特殊性,他们相应。



紧接着,如果相应的两爻,刚好是阴阳互补,那就是正应,否则就是敌应。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初九跟六四,一阴一阳,所以他们是正应,初九跟九四、初六跟六四,就是敌应,因为他们没办法阴阳互补。





传统义理派认为,比应会影响一个爻位的吉凶。


“比”好理解,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临近什么爻,就相当于你交往了怎样的朋友,吉凶自有公论。


但“应”就有点尴尬了。


我们普遍把六爻看成是社会不同阶层上的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理解。


二爻跟五爻是能解释得通,二爻是下卦的核心人物,五爻是整个卦的核心人物,两个核心人物决定了卦的整体吉凶。


但初爻跟四爻,三爻跟上爻,就很难理解了。


比如初爻,这个位置上的人,可以理解为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而四爻是朝中大员,这两者如何能联系得上呢?



三爻跟上爻也是,如果不是他们位置上的对称性,他们又有什么关联?



“应”的分析方法,是从卦象本身的对称性入手,却忽略了真实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是否可以打上大大的问号呢?


如果说“应”的分析方法有瑕疵,那“中正”的分析方法,就更严重了。


义理派认为,“中”最吉,“正”次之。中就是二爻跟五爻,因为他们分别是下卦跟上卦的中心爻位,有中庸之德,做事不偏不倚,所以能吉。



这个我本人也是比较认可,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


但“得正”就尴尬了。传统义理派认为,不仅爻有阴阳,爻位也有阴阳。奇数的爻位是阳,偶数的爻位是阴。


所以,初爻是第一爻,所以是阳位,二爻是第二爻,所以是阴位,以此类推,三爻是阳位,四爻是阴位等等。



然后传统义理派又补充道,阳位上也是阳爻,就是得正,阴位上也是阴爻,也是得正。


所以,初九、九三、九五得正,六二、六四、上六得正,得正说明行为举止合乎道义,所以吉利。


相反,就是不正。



乍一看好像对,仔细看,就不对了。


因为二跟五爻,不管正不正,都吉,前面说了,二跟五得中,得中优先级最好,已经吉了。正不正无所谓,反正可以自圆其说。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三、四这两爻。


我们知道,三四两爻处于上下卦的交际,是全卦变数最大、前途未卜的位置。


三爻处于下卦的极端,物极必反,穷途末路,他要有所作为,就必须鱼跃龙门,取代四爻。


四爻更难,他既要提防三爻,也要伺候好五爻,因为五爻是君主,伴君如伴虎。


所以三爻跟四爻,都很难大吉大利,跟他得不得正,关系不大。


但九三、六四分明就是得正了。得正了,结果却凶,那不是打脸么?


传统义理派要自圆其说,就不得不给他俩抹黑。


先说九三阳居阳位,性格刚暴,所以不吉。前面才说阳居阳位是得正,转眼又得出相反的结论,还扯上了性格刚暴?心疼九三3秒钟。


再说六四,他们会说六四阴居阴位,能力不济。六四也难逃背锅啊,再心疼六四4秒钟。


说到这里,你也应该明白了,“比应”跟“中正”这些传统义理派赖以生存的研究方法,是有明显的漏洞,他们更看重卦爻的对称性,而忽略了实际情况。


为了弥补这些硬伤,他们势必要发明更多的分析方法来打补丁,比如互卦等等。


我也不得不传统心疼义理派3秒钟了。


现在都21世纪了,我们既不是谁的信徒,也不是谁的奴隶,为何还要背着这些沉重的包裹,负重而行呢?


存在不一定合理!


复杂且合理性存疑的分析方法,让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我们为了证明自己的分析方法是对的,不得不发明新的分析方法来打补丁。


而真正的卦义,多少人会真正在乎呢?


摆在我们眼前的易经,早已是打满了补丁的易经,圣人的教诲,反而会被湮灭。


其实这个问题自古有之。


程颐在解释比卦六三时说道:三不中正,而所比皆不中正。四阴爻而不中,二存应而比初,皆不中正,匪人也。


董业铎先生在《知人善处,比不自失——周易比卦经传文字解读》一问中提出程颐的矛盾之处。董先生说:言四不中也还勉强,言二不中正则甚无道理。


是啊!甚无道理。


六二既中且正,程颐为了自圆其说,非说他不中不正,这真是无稽之谈!


程颐可算是周易大师了,可他也没办法解决传统义理派解经方法上的硬伤。


说到这,你会不会很纳闷,这么不合理,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对!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奥卡姆剃刀定律提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如无必要,也不要去增加无谓的解经方法,那我们离经典的要义,也就近了。


佛陀在金刚经里说道: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易经的真正要义,我们尚且要学会灵活变通、与时偕行,何况于这些本就“非法”的解经手段呢?


那我们应该如何解经?


我觉得,学好历史是关键,学好历史,可以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回中古文王的时代。


去感文王所感,忧文王所忧,去思考文王为何要演周易,他的初衷是什么?


圣人可以成为圣人,经典可以成为经典,肯定是因为他们超越了他们所在时代的局限性,而是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全人类的命运。


学易经,我觉得眼界要放宽点,视野要放远点。


具体到解经上,我们尽量不要过度解释经义。


我们就从卦象入手,64卦,相当于64种不同的历史情境。


一卦6爻,象征着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都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结果又是怎样的,易经的告诫又是什么?


我们以此着手,以求一步步走进易经的世界。


不穿凿附会,也是对经典的尊重,不是么?




对于《易经》课程,难学吗?

不难,但凡会认识字,只要态度端正,短时间内都可以顺利完成《易经》课程的学习,确保提升个人的智慧。

易经真的很难懂?想要读懂它,要怎么办?

如果只能找一本书代表中国文化,你觉得是哪一本?《道德经》?《论语》?《史记》?……

答案是,《易经》。 它是中国文化的群经之始,大道之源。《易经》博大精深,神妙玄奥阐释着天地宇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亲密的联系。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华文明!

不少人都说《易经》难读,并不意味着它真的难读。所有人都认为正确的言论,并不就一定是就是真理。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后,提出了万有引力假说,以至于其后数百年的人们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万有引力是存在的。但是爱因斯坦却提供了相反的意见,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超距力,而且得到了新的佐证,其后的物理学以弯曲的空间代替了万有引力的概念。没有先验正确的言论,没有不需要再问为什么的论断。坚持理性的批判的思辨的思考是读懂《易经》的唯一方法,理性面前不存在神话,不能被理解的天书不可能存在。

《易经》为什么难以读懂?难道是因为圣人的智慧,我们凡人难以参透?或者,如有些人所宣传的那样,《易经》是外星给我们留下的难以参悟的天书?

其实都不是。只是由于我们受到传统易学成见的束缚,禁锢了我们的思想,限制了我们的思考,迷失了我们内心中理智的判断。盲从和迷信才是导致我们无法看清古经文真相的最根本原因。

在上古时代,由于文化科技不发达,人们将神明看作自然与社会的主宰,从而产生了探问神旨意来决策生活中疑难的客观需要。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古人便发展了占卜的技术,龟卜和《易经》所代表的筮法就是此类技术。《易经》卦象与卦爻辞就是筮法的原理。为了适应于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卦象都是具体人事的模型,当在生活遭遇到困难时,就可以使用与之相对应的卦象筮算。比如,坎卦是以路人不小坠入深坑的种种不同情形为模型,当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出门远行不能及时归还之类的事务时,卦师就可以使用坎卦为人们筮算。不同的卦象对应于不同的实际事务,对于求仕求学之类的事务就可能用到乾卦筮算。所以,《易经》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学问。

想要读懂它,要怎么办?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如下基本知识吧。

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严格说来《易经》和《易传》构成了《周易》;而《周易》、《连山》、《归藏》又构成了《三易》。《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而《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史学界认为《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易经的核心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易经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易经的表达方式是八卦,而八卦又延伸为六十四卦。

八卦是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单卦组成。知道了八卦就可以推出六十四卦。

乾:天

坤:地

兑:水

离:火

震:雷

坎:水

艮:山

巽:风

在《易经》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阴阳爻就组成了卦。

具体说,每一个卦有六个爻,或者是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爻组成;或者是由一个阴爻与两个阳爻;或是由一个阳爻与两个阴爻组成。八卦就是八个单卦。再由八个单卦互相重合,组成六十四卦。太极和八卦思想来自中国的《周易》。以太极为中心,四角的卦分别象征阴阳互相调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离卦为太阳和火,各个卦还象征着正义、富饶、生命力和智慧。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的变化由太极开始,由太极产生出两仪即阴阳。即有阴阳,使相互感应,阳育阴,阴含阳,于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阴阳二气,又分为四,名曰四象。四象现在一般是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为何区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是按其数字排列运行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就是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传说为周文王所制,又称文王八卦。其排列次序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形成以前的状况,叫先天,有了万事万物,就是后天了。换句话说,人在娘胎里是先天,离开娘胎是后天,先天后天是划分阶段范围的一种界说。

根据先天八卦的次序,我们可以知道人在母腹中,首先开始生头,因为乾为一,次生肺,因为兑为二,次生心,因为离为三,次生肝胆,因为震为四、巽为五,次生肾, 因为坎为六,次生肠胃,因为艮为七,次生肌肉,因为坤为八。

先天八卦说的是宇宙形成时的状况,后天八卦说的是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

提醒朋友们注意,现在使用后天八卦居多。

易经中难字的读音几何?

    易经中难读的字有这么几个:爻、兑、夬、彖、贞、筮

    爻:音 yáo ,2声。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长短横道:爻象。

    兑:音 DUI,4声。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

    夬:音 guai,4声。决也,刚决桑也。

    彖:音 tuan,4声。本义为“猪跑脱”。篆为从彖声之字。

    贞:即祯,“贞”为动词,卜问的意思,“祯”为形容词吉祥的意思。

    筮:音 shì。占吉凶,如筮短龟长。

易经有何作用?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   易经是中国儒家千年总结的哲理和经验,它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包括在内的一部百科全书。易经给人类带来三把金钥匙。

第一把金钥匙是“阴阳”,世上任何事情阴阳平衡就达到了和谐,和谐就能发展进步。

第二把金钥匙是“五行”,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五行的身影,风水的命理学和位理学都从它而起。

第三把金钥匙是“八卦”,由八卦延伸为“文王六十四卦”。他告诉我们宇宙的六十四个密码,大千世界都逃脱不了这个秘密。

易经很难学吗?

  易经,为容易学习的经典,而非《难经》。

为什么说易经容易学习呢?因为易经虽然是一本无字天书,但它创立了八个符号来描述对人类生存影响甚大的八种自然现象,就是上述所说的八卦。

我们讲易经有三个关键词,就是:阴阳、五行、八卦。整个易经学术的核心,就只有这三个词。八卦符号是古代的一种语言,我们运用易经就相当于是把一种古代语言翻译为现代语言而已。

我们大多数人都懂得基本的英语,英语有二十六个字母,而八卦这种古代语言,有多少个字母呢?只有八个字母;学会基本英语交流需要掌握多少个单词,保守估计也要一两千个单词吧。而整个易经体系有多少个单词?只有六十四个单词!六十四个单词涵盖了整个宇宙人生的规律!

正因为学习易经只需要掌握八个字母,只需要记六十四个单词。所以,易经是很容易学习的经典。很多人觉得难,是因为没有掌握简易的方法、路径错误的情况下,纵使花费一辈子时间在上面,还是无法把易经掌握和应用。

易经的“易”字代表什么?

“易”字代表了“日、月”。即是说“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

有人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也有人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

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郑博士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无论哪种意见,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易经的辨证法则是什么?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即[时]与[中]: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时]指与时势一致:也就是说和谐、与时俱进。


读懂《易经》,不仅能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还能读懂中国人,处处风生水起。

读《易经》,读懂做人做事的大智慧,不犯大过失。比如乾卦,第五爻: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读《易经》,读懂变化之道,活出乐天知命的无忧人生。

《易经》有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人生中的六十四种情境。

历史经常会惊人地相似,人类社会虽然千变万化,但也有着一定的规律。我们的人生,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而《易经》就是一部了解宇宙人生的宝典。

都说《易经》难学,它究竟难在哪里?

其实,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易经》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学,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果有人觉得难,我认为大致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易经》覆盖领域广,对读者要求高

《易经》蕴含着深刻自然法则与和谐辩证的哲学思想,其内容涵盖哲学、、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等诸多百科式的方方面面的领域等。

而正因《易经》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自然对阅读者个人综合素质、文理科知识技能储备等要求就高。也就是说阅读者要有一定的悟性、有知识支撑力等,方能真正读懂它。

比如,要懂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生活常识,等等,有如此的知识功底,便能很好地学习易经。

《易经》距今年代久远,古文难懂

我们在求学时代早已是白话文了,小时候大家都很怕学习古文,长大了也一样,总觉得晦涩难懂,让人特别难受,每每遇上古文都会避之不及。

《易经》之所以带给世人高深莫测和玄幻,还有原因就是古文晦涩难懂,给人们造成理解困难,如此就成了玄学,让很多人望而生畏,认为《易经》很难学。

还有其中的文字背景和意义难懂,各种释义更是众说纷纭。对几千年前故事理解不清晰,造成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原词,需要借助很多资料才得以学习。

还有人们的知识体系、领悟能力和人生经历等不同,故而对《易经》理解差别很大。

对《易经》中封建传统文化的知识局限

《易经》中的迷信、算卦和占卜等给这部经典披上了太多神秘玄幻的外衣,而这种封建文化又与现代文明是相悖的。我们崇尚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故弄玄虚不适合当下,同时也让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其他情况:其他让人们认为难学的还有,所传经文可能有误,人们的文理学科结合能力差,等等。

总结

《易经》是《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难以逾越的高峰,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诸经之首和大道之源,我们学习时要取其精华、摒弃糟粕。

我们看待《易经》也应科学客观,不能故弄玄虚的夸大,也不能极力贬低其学术价值,否认先人们的智慧。但认为《易经》难学,却也没看到事物的本质联系,也是不智的。

如果真喜欢易经,想要理解易经的精髓,就努力去提升充实自己,克服古文的晦涩,多学习古代传令文化并取其精华,那么学习《易经》将不再难。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易经好难啊,怎么学?

学《易经》很易,也很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易经》讲的是大道之源,整本书就只有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就是卦象和卦辞、爻辞。字数也并不多,所以它是很简易的一本书。
如果你是学《易经》本身,吸取里面的智慧。就不必繁琐复杂,把卦上的象数理弄懂就好了。比如《易传》理解了,再去把卦辞卦象理解了,能学个三四成也就很厉害,就有超常的智慧了。
而你如果要学的是占卜预测,那你就有得忙了。怎么占卜,有几种方法,是最基本的。重点就在于观卦解卦取象这些,现在方法很多。除了要了解《易经》之外,梅花易数、六爻纳甲等等,就需要去学。有了一定的成绩后,甚至可以学会更高的三式(奇门、大六壬、太乙),这样你就能无往而不利。
这不是随便学学就能会的,决定容易,坚持难。这之中有太多的新知识。特别是对于现代的我们,变得更加困难了。
所以,《易经》好不好学,在于你想不想学,一定要明确学《易经》是什么目的。根据目标目的去学,才能有方向,有了方向就能找到属于你的方法。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