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幸福晚年悲哀的人,贫穷老人晚年凄惨生活

2023-10-20崇庆运势网热度: 21809

到了中年还爱做“这些事”的女人,多半晚年凄凉,为何?

一个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磨砺。有些人在这些磨砺中吸取教训,然后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而有些人却把这种磨砺当成了惩罚,每天所期盼的是让这种“惩罚”,赶紧离开自己。所以就造成了有些人越过越幸福,越过越好。而有些人却越过越差,越过越凄凉的社会现象。

其实,生活真的需要活在阳光里,因为只有在阳光里的生活,才能把阴霾晒走,才能让自己敞开心扉,拥抱幸福。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会生活在阴霾里呢?今天我们来讨论的话题是,到了中年还爱做“这些事”的女人,多半晚年凄凉,别不相信。

1,喜欢自怜自怨,觉得自己命苦

其实大家都能够看出,那些生活过得幸福的女人,一般都很阳光,从来不会抱怨生活,也从来不喜欢自怜自怨。而往往过得不好的女人,都喜欢抱怨生活,觉得自己命苦,每天也都生活得愁眉苦脸。

所以如果到了中年,女人还不懂得如何生活,不知道让自己在以前的不幸中吸取教育,然后认真、努力、阳光的活,那么到了晚年,一定会过得很凄凉。

2,爱抱怨生活,总觉得命运对她不公

其实很多人对于别人的幸福,都会特别眼红,特别是对那种从出生就注定过得不差的人,更是眼红得紧。于是各种抱怨也接踵而来了,觉得是命运的不公平,让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出生,也没有遇到一个好的机遇,所以才导致了自己过不好。

有时候命运确实是不公平的,但是整天抱怨又能改变现状吗?有那么多时间去抱怨,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去充实自己,让自己不至于到了晚年再去后悔,到晚年凄凉的时候,你再去做改变,也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3,没有自我,喜欢被命运“牵”着走

没有自我的女人,其实是悲哀的,因为她不懂得生活是自己的,不懂得人应该要努力去让自己过得幸福。而这样顺着命运,让命动”牵“着走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有多大成就,而且很可能到了晚年,会孤苦伶仃,一个人无比凄凉。

所以女人,要学会找寻自我,别被命运牵着走。而是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和命运抗争,为自己,为家庭,也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4,付出太多,不懂得好好爱自己

其实最后这种女人,也是最不值得的一种女人。她们或许很努力,很认真的活,但是她们却忽略了自己。总是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了出来,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父母,努力的拼搏,却从来不舍得为自己花点心思去做保养,去享受生活。

其实这样的付出,并不一定会得到家人孩子的感激,很可能他们还会把你付出的一切当成一种理所当然。因此,女人,你在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也一定要学会好好爱自己,因为这个世界,能够陪伴自己到永远的,只有自己。

女人大部分都会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比较极端,因为女人的偏执,还有相对短浅的见识,都会让她们在生活中,或者婚姻中,只按着自己的脾性来。不懂得看开,不懂得爱自己,不懂得在生活中寻找阳光,不懂得去抗争命运。所以也就造就了很多年纪越大,越过得不好的女人,因此,女人,或许你的思想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但是你也要在找寻自我的路上开始行动了,不然的话,到了晚年凄凉的时候,你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世上最悲惨的人,少年丧父,婚姻不幸,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丧女

世人常说有人天生就是富贵命,有人天生就是悲惨的。我相信一部分人相信命运,然而则更相信一部分人不相信命运,逆天改命,我的命运我说了算,通过拼搏,改变人生。我村村民王黑的出现,让我感觉倒她是世上最悲惨之人,众多的不幸全都发生在她身上。

      一、可怜的童年

      王黑于1940年出生于河南封丘的一个村庄,多年来封丘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而1940年则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困境。

      中国农村自古以来是重男轻女,在这个贫困的家里,父母就对她不大喜欢,因为是老大,家里凡是她能干活全让她承包了,从小放牛、挖野菜、看小自己三岁的弟弟。在那个正是长身体的时代,她缺衣少食,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住的则是茅草屋,一下雨遍地漏,更可怕的是寒冷的冬天,北风吹,遍地冰封,屋内水盆的水全都变成了冰,睡倒半夜就怕冻醒,被子太薄了,活下来就好。

      在当时环境下,养成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善良、忍让、勤奋在她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在那个年代,因为她干活速度快,在挖野草的时候总是帮助别人,尽量让每人都有野草吃。弟弟是她的宝贝,事事都让着弟弟,她只希望弟弟能健健康康成长,即使饿着肚子看着弟弟吃东西,她一点也不忌妒,这就造成姐弟情深,在以后各种困境中,弟弟尽力去帮助姐姐。

      二、建国初期

      建国以后,广大农民翻身做主,生活条件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五年是她一生最快乐的五年,因为她与弟弟进入学堂,可以读书写字了。能上学,一直是她的梦想,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来帮助别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父亲态度的转变。父亲本来是不喜欢女儿的,但是女儿的乖巧、善良、勤劳、识大体,再加上建国后条件的好转,决心培养女儿,让女儿好好上学。

      姐弟俩一块上学,姐姐总是第一,弟弟总是第二。在学校,努力学习,拼成绩;在家里,拼劳动,你追我赶,互相不服。父母看在眼里,笑在心里,如沐春风。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上天似乎有意捉弄王黑,1955年王黑的父亲生病了,然而第二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温柔的妻子,离开了可爱的儿女。这时王黑已是十五岁了,长的亭亭玉立,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丹凤眼,爪子脸,修长的大腿,可以说人见人爱的美女。

      父亲的去世,并没有让王黑失去理智,迅速接手父亲的重担,让自己的弟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己则远离喜爱的学堂。这里没有眼泪,只有坚毅目光,大踏步前进。

      三、婚姻

      王黑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是这三里五村第一枝花。王黑不仅是美女,更是淑女、才女,媒婆把她家的门槛都踏破了。村里人皆以能娶王黑为荣,王黑的名气在附近村庄名气越来越大。

      这时邻村一位姓张的青年,走进王黑的视野。原因就是张姓青年长相英俊,更重要的是孝敬父母、勤劳、与人为善。随着交往,她们的感情越来越好。在1960年,二十岁的王黑嫁给了张姓青年,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婚后她们如胶似漆、处处欢声笑语。公婆对她们非常满意。光阴似箭,一晃三年过去了,公婆对王黑的态度明显有了变化,由热情变为冷淡,原因就是王黑不能生育。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这是个天大的问题,人人害怕断子绝孙,更何况连个女儿也不会生。多少次泪满襟,多少次梦中惊醒。为了生育,再苦的药也得吃,可是依旧无效。

      结婚的第五个年头,幸福的婚姻走向了坟墓。夫妻二人由无话不谈,走向互不搭理,张姓青年也经常夜不归宿,婚姻已经是名存实亡。王黑想了又想,最终决定离婚。第一次婚姻以失败而告终。

      回到娘家,帮助弟弟干农活,常常抱着侄子亲了又亲,常想自己有个孩子多好,也不会离婚。从此对婚姻充满了恐慎,害怕结婚,再离婚。一晃五年过去了,这时王黑已经三十岁了,依旧是那么年轻漂亮,提媒的还是不少。这时一个叫马挺友的青年人走进了她的世界。

      马挺友是我的乡邻,我们是同村,兄弟五个。马挺友长的相貌堂堂,特别是与人为善,还是一个村官,最重要的是对王黑不能生育完全理解,只要相爱就行。这样就开启了王黑的第二段婚姻,也是她人生最后一段婚姻。

      相比较第一段婚姻,这次婚姻更真诚,更忠诚。婚后王黑对村民特别友好,逢人说话,见面总是微笑。夫妻相敬如宾,竟然没有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更让人高兴的是她们在1977年收养了一个儿子叫马国臣,在1978年收养了一个女儿叫马国花。此后家庭更是和睦,儿女的苦笑声让王黑沉醉于幸福之中。这一段是王黑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

      然而王黑的命运实在太不好了,就在沉醉在幸福之中时,1985年的一天,马挺友突然病了,一周内竟然去逝。看着刚上学的一双儿女,她没有眼泪,也没有再嫁,誓死为一双儿女养大成人。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她仍然面带微笑,勤劳持家。

        四、儿女

        由于王黑的聪明能干,待人真诚,儿女迅速都成了家。此时的王黑已是花甲之年,多年的辛苦得到了回报,儿女孝顺,对王黑是百依百顺,母亲的话就是圣旨,他们恭恭敬敬听着、执行着。接着孙女、孙子、外孙、外孙女相继出世,让她再次感受家庭的温馨。

        2009年,儿子当上了村干部,这年王黑即将迎来古稀之年,这是近二十余年最高兴的时刻。然而就在一月之后,马国忠当天生病去世,让她再一次走向痛苦的深渊。儿媳迅速改嫁,望着十三岁的孙女、三岁孙子是欲苦无泪。然而好歹女儿还在,在女儿帮助下,孙女长大结婚,并且孙女把弟弟带回自己家养活,让王黑再次感到一丝安慰。

      2018年,也就是孙女结婚一年后,她的宝贝女儿马国花病逝,时年四十,还好马国花的儿子己结婚,孙子已出世。接连的打击让王黑成了半神经,常说:“儿也,妮也,你们在哪?妈想你们了。”

      孙女不孝,她公婆常常劝她多看看奶奶,然而孙女却很少看奶奶,这也给王黑不是亲奶有关吧。

      然而天道无情,人间有爱。在王黑即将崩溃的时候,她的弟弟伸出了双手,把她送到了县养老院。我想在此她应该有保障,让这个慈祥、多灾的老人顺利度过余生吧!

算命的说我早年幸福,晚年有些悲凉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先甜後苦

老人晚年的悲哀,不是没儿没女,不是没有钱,而是失去自己的家

文/静月荷

导读:

都说,老人晚年要幸福,少不了三样东西:老伴、老窝和存款。

只是,现实中再恩爱的夫妻总有一个人要先走,老人晚年一个人生活是常态;至于存款,只要有退休工资、有医保,问题也不太大。唯独自己的老窝,那是你安身立命的场所,是你可以随心所欲支配的地方。失去家,就等于失去了根据地,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和自尊。

现实中,总有一些老人,因种种原因,提前放弃了手中的房子,让自己的后半生,失去了自主权,任由儿女摆布。

按说,母亲手术拆线可以出院了,女儿却高兴不起来。母亲在医院住了十几天,眼看就能回家了,可母亲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向哪里?

因为她早没有了自己的家,多年来,虽说住在儿子家里,可那种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感觉,让母亲晚年过得并不开心。

如今,母亲要出院了,两个儿子却不愿接她回家。然而,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还得从当年母亲房子拆迁说起。

当林老师老伴离她而去的那一年,她才刚过 62 岁生日。

林老师和老伴,在过去几十年的生活里,尽管也会吵吵闹闹,可当对方真的离开了,才能体会到心里那种空落落的感觉。

林老师的两儿一女,都早已成家立业,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以前林老师老伴在世的时候,儿女根本不用操他俩的心。反倒是他们有困难了,父母还会主动去帮儿女。

林老师的女儿在父母身边生活,大儿子,本在国企上班,后来,企业改制,人员下岗分流。为了生存,儿子踏上了打工之路。

小儿子,虽说也在老人身边,但每月挣钱不多,单位福利待遇也不好,父母时不时还要贴补小儿子一些。

父亲走了以后,大儿子回家陪母亲待了一段时间。他也曾想回家不走了,只是他的技术专长,当地单位给的工资太低了。既然是打工,何不去挣钱更多的地方。

后来,当大儿子面前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儿媳妇也随丈夫外出打工了,两人也算是有个照应。


林老师老伴刚走的那段日子,女儿经常回去陪母亲。后来,母亲也慢慢适应了一个人的生活。

再后来,林老师小儿子的孩子上中学了,学校离奶奶家近,孙子就每天回奶奶家吃饭。

这下,林老师为了给孙子安排好生活,每天忙忙碌碌的,日子也过得特别快。

转眼,孙子考上高中,开始住校了,林老师这才轻松了下来。


不久有消息传来:林老师居住的小区要拆迁改造。

以1:1.5面积置换政策,老人原本70多平的房子,可以换得100平左右的电梯房。

女儿劝母亲不要拆迁款,要房子。等将来房子修好了,母亲可以回迁住回去。

然而,林老师的二个儿子,却在算计:怎样才能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

为了母亲房子拆迁的事情,大儿子专程从广东赶回来,想听听母亲的想法。

那时,林老师已经是快70岁的老人了,她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要房子肯定是她的心愿。

当时,老大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不打算回老家。显然,留房子对他没有多大用处。

小儿子的孩子刚上大学,现在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他也不想留房子。

两个儿子的态度已经表明,不希望母亲要房子。能拿到近百万的拆迁款,比什么都实惠。

老人看透了两个儿子的心思,她问两个儿子:“不要房子,那我住哪里呀?”

大儿子首先表态:“住在我那里。您去了,我就让媳妇回来陪您。房子虽然小点,但肯定住得下。”

小儿子也忙说:“现在家里就剩下我和媳妇两人,您去了就住飞飞那间房子。”


老人还在犹豫,她不想就这么答应了。

两人见母亲迟迟不表态,大儿子开始帮母亲分析:您也是快70岁的人了,一个人生活总归不行。如果您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也方便我们照顾您。

小儿子也说:就是,就像您上次摔倒,多亏大姐赶回去了,要不多危险呀。

您要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个头痛脑热,我们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呀。

……

两个儿子,你一言我一语,各怀心思。都在想着母亲那笔拆迁款。

最后,老人同意了两个儿子的意见,先把拆迁款拿到手再说。

后来 ,母亲对女儿说起这件事情:房子总归将来要给他俩的。现在,两人都需要钱,那就先给了他们,省得以后再为房子打架。

可女儿总觉得哪儿不对,她问母亲:你愿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吗?

母亲沉默好久,喃喃自语道:不愿意。可年龄大了,最后还不是要指望他俩给我养老吗?这是早晚的事,你不用为我担心。

女儿心疼地看着母亲,希望两个弟弟如他们所说,能照顾好母亲的晚年生活。


80 多万的房子拆迁款很快就下来了,可老人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家。当时,她还没有意识到,对老人来说,失去自己的家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老人觉得,既然儿子答应要给她养老,她便给了两个儿子一人30万,自己留了20多万。

老人每月还有退休工资,想着以后再攒点钱,将来好留给女儿。

可转眼间,老人就没有了住处,她必须马上解决这个问题。

大儿子对小弟说:让母亲先住你那里吧。我那里长时间没住人,房子还需要打扫。等年底回来把房子收拾好了,让美娟留下来照顾母亲。

兄弟俩还商量,以后每人照顾母亲一年。让母亲在两家轮流住,以免时间长了,产生矛盾。

于是,老人彻底没有了自己的家。开始过起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

一开始,两个儿子因得了母亲那么大一笔拆迁款,对母亲照顾得还不错。

只是,当母亲刚适应了一个新环境,和周围邻居处得不错时,又到该换地方的时候了。

对此,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她总是想办法自己克服。

老人每月有不到四千元的退休工资,她拿出 2000元 钱作为生活费。而且,母亲手脚利落,无论到谁家,还能帮他们做饭,收拾房间。

事实上,母亲已经做得不错了,儿子和媳妇,应该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对老人来说,虽然不是很好,但总归还过得去。

这期间,大孙子也结了婚,眼看母亲就要当太奶奶了。此时,老人也已是快80岁的人了,手脚开始变得不利索,上下楼也有些吃力了。

后来,兄弟两觉得一年时间太长,干脆半年一换。对于母亲来说,时间长短的决定权在儿子,她只有接受的份。

于是,老人上半年在老大家,下半年就到小儿子家。

其实,老人也知道,现在她只能听儿子的安排,只要有人管她生活就行,别的就不要多想。

一年后,老大升辈了,母亲也当上太奶奶了。儿媳妇去带孙子,母亲在老大家里也有点待不住了。

后来,儿媳妇把一岁多的重孙子也领回来了。当初,房子虽然小,但还住得开。现在,突然添了个小人儿,又是童车、又是玩具的,家里一下子拥挤了许多。

都说,一个孩子,忙了一家人。看着儿子媳妇那么忙,母亲就想过去帮帮他们。可儿媳妇不是嫌婆婆手不干净,抱了孩子,就是说婆婆给孩子喂的水太热。

这让老人觉得自己不仅是个废人,还是个多余的人,她恨自己为什么要活这么久?

小儿子家里,也是一堆事。孩子大学毕业后,和朋友合伙做生意,结果连本都亏没了。

后来,孩子又说瞅准了一个项目,需要 20 万。小儿子家里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就想让母亲帮一下孙子。

这些年,母亲手里就剩下这20万了。虽说有退休工资,可架不住今天给老大贴一点,明天给小的补个窟窿。

倒是女儿,时常想着她这个母亲。这些年,母亲穿的、用的,几乎都让女儿给包了。

最后,母亲给了小儿 10 万。其实。另外 10 万早已在大儿子手里了。

一次,母亲在老大家里,小重孙子生病住院了。老人一个人在家里,她担心孩子的病,就想到医院去看看。

大儿子家住的是三楼,当时,老人有些心急,下楼梯脚下踏空了,从楼梯上摔了下来。

好心的邻居扶老人起来,发现摔得不轻,赶紧打120送老人去医院。

经过检查,发现老人髋关节摔坏了,需要手术治疗。

大儿子知道后,好一通埋怨。母亲默默地忍受着,什么也没有说。

孙子还在住院,大儿子给大姐打了个电话就走了。

女儿及时赶到后,为母亲缴费,办理住院手续。最后,还是女儿在母亲手术单上签的字。

母亲需要置换髋关节,手术那天,兄弟俩都赶到了医院。手术还算成功,只是母亲看上去很虚弱。

女儿在医院陪母亲了好多天了,希望兄弟俩能换换她。

两兄弟商量,由他俩晚上轮流陪母亲,白天就交给大姐了。

几天后,母亲该拆线了。可出院后,母亲该回谁家却成了问题。

大儿子说,他家里楼层高,孩子小,不利于母亲恢复。

小儿子说,还不到他照顾母亲的时候,家里没人,母亲去了谁照顾?

两人推来推去,谁也不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住。

的确,老人出院后需要慢慢恢复,更需要悉心护理。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康复治疗,都需要耐心和爱心。谁都知道,现在照顾老人,比以前难度大多了。

女儿实在看不下去,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里。几个月后,母亲恢复得可以自己走路了。只是,腿上的力量大不如从前了。

母亲觉得自己伤好了,还是应该回到儿子那里去住。毕竟,她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儿子,女儿一分钱还没得到过呢。可是,儿子做好接母亲回家的准备了吗?

半年后,母亲在女儿家里恢复得不错,已经能自己走路了。可两个儿子,谁也不打算接母亲回去。

大儿子强调自己住的楼层高,母亲出行不方便。今非昔比,他那里已经不适合母亲居住了。

小儿子则觉得,既然当哥的都不作为,他这个当弟的也只好学样子了。

当姐姐提出给母亲租房子、请保姆照顾时。却因母亲的20万存款早被两儿子掏空了,大家又不想出钱而放弃了。

最后,姐姐提出:由她和小弟两人轮流照顾母亲,一家半年。大弟因住房原因暂不参与。但每月要拿出1000元,作为给照顾母亲那家人的补偿。

尽管不是什么好办法,但母亲总算有了着落。

小儿子也终于同意把母亲接到他那里了,母亲感激地看着女儿,她知道往后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诚然,人到了晚年,就变成了弱势群体。他们活得开不开心、幸不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女对老人的态度。

如果老人晚年能住在自己家里,能自理时,不指望儿女。当行动不便时,请个保姆照顾,可能比待在儿子家里的感觉要好。

只是,很多老人忘了这点,早早地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家,拱手让给了儿子。以为儿子将来一定会念及父母的好,善待他们。

结果却不是那样的,当老人花完了手里的积蓄,年龄也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时,儿子对老人的态度就会慢慢转变。他们开始嫌弃老人、觉得老人成了负担,甚至想要逃避做儿子的责任。

所以,当老人逐渐老去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家,把房子卖了,把钱给儿子分了。这样的做法,是最不明智的。

如果你手里还有存款,还有房子,对孩子们来说,就还有吸引力,大家自然不会疏远你。甚至还想要和你走近点,为的是多得点你手里的钱。

自私是人的本性,永远不要低估了人性的冷漠和无情。

#父母的养老房孩子有权卖掉吗#

# 情感 点评大赏#

大家来谈谈为什么有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很悲惨?

这个有很多原因,第一,老了没有退休金就没有了经济来源。物质就得不到满足。孙不孝顺也是一种情况。

什么样的老年会很凄惨?

对老伴不好,失去了才知生活孤苦人老了,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陪伴,能陪伴到最后的只有身边的老伴,被寄予很大期望的子女反倒做不到。但是老家这个老人,年轻时候是出了名的不好好对媳妇,别说尊重了,那就是非打即骂。这里面既有传统女性地位的因素,也有老人性格脾气的原因,老伴在常年郁郁寡欢之下,早早就患上了重病。等到老人的老伴去世之后,老人还不以为然,嘴上说什么晦气,丧门星很不好听的话。可就是这个在他口中没落到一点好的人,伺候了他大半辈子,生养了几个儿女。没了老伴,也没了个做饭的人,一下子就变成了孤寡老人。住得近的儿子不愿意照顾,因为儿媳妇不愿意,女儿嫁人了更不乐意管,因为记恨父亲对母亲不好。其实这样的老人除了自身性格坏,还有就是太糊涂。谁都知道老了能陪着到最后的,只有老伴,半夜不舒服起来照顾的,也还是老伴,而不是子女。文章图片2对儿媳妇不好,晚年很难过得舒坦记得很久之前听一位亲戚说话,她就说别看她生了俩儿子,但是真正要指望的其实是儿媳妇。亲戚解释,人家都说生儿子享福,但是有儿子的才会知道,一娶了媳妇,父母就不是第一位了,人家才是一家人。如果待儿媳妇不好,等老了就算是住到儿子家里也没什么好脸色看。到时候为了一家人的感情和睦,主动搬出来的还是老人自己。如果强行干涉儿子家庭,那么破坏的也是儿子的幸福。文章图片3亲子关系淡漠如果年轻时因为做父母不到位,影响了亲子关系,在年老时也会影响晚年生活质量。因为子女感情淡漠,与父母关系并不亲密,也只会尽义务,不会投入感情关怀。而对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老了和子女的感情交流,心理和精神上孤独,比生活中难过更加凄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