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宜忌什么意思,农历的宜忌是什么意思

2023-10-18崇庆运势网热度: 20181

农历正月十六宜忌

正月十六这天,禁忌也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早起忌大声说话,忌说脏话、不吉利的话。
2、起床后不能到厕所解大小便。只有等东方日出了,才可以上厕所。
3、忌泼洗脸水,忌倒便盆。也只有等太阳出来了,才能泼洗脸水,倒尿盆。
4、忌走亲访友。对亲戚朋友家不吉利。
5、忌开仓开市。
6、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正月十六日为“黑灰日”,人们互相争抹黑脸,否则,认为这一年会不吉利。但儿子、儿媳忌与父亲互抹,哥哥与弟媳也忌互抹。
送瘟神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信仰习俗。它起源于瘟疫发生的原因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的年代,人们把瘟神的横行看作是精灵、鬼怪、瘟神等的作为,于是就产生了通过把视为病因的鬼怪和瘟神等送走来消灭瘟疫的习俗。

农历的忌宜的根据

择日,在中国古典书籍上也称为择吉、诹吉、涓吉、诹日、克择或选择,民间对此则习称为「看日子」、「捡日子」、「选日子」,它是一种选择「黄道吉日」或「良辰吉时」的方术。本文之所谓择日,是指中国人参考《通书》或《农民历》选择特别时间做特别事的惯例。这种惯例通常是主事者迳据《通书》或《农民历》的用事宜忌,或到择日堂、算命馆,请教专家,以决定什么时候适宜举行诸如结婚、搬家、破土、出殡、店铺开张等事。 然而选择特别时间做某事,并非中国人的专利。以现代美国为例,每年年底,会有许多出版社发行次一年的农民历(Farmer's Almanac)、园艺历(Gardening Calendar),和占星历(Astrology Calendar),除了一般书店外,几乎在每个超级市场的书报杂志部门都可以买到。里面的内容,有许多参考资料,极类似我们的《农民历》。而尤其是占星历,包括每日宜忌,例如,何日适合出游、购物、置产,或找异性朋友,更是与我国择日的内容相似。 民众相信择日或按照择日宜忌行事的不在少数,只要看看台北市,婚、丧两事的举行,就能窥见一二。例如,结婚喜帖常在某些月份流行,而在「鬼月」几乎绝迹,在同时,许多做婚纱摄影之新人不期而至风景优美的公园,连带使他们必须担心订不到婚宴酒席;另在某些日子,赶著出殡的特别多,不同的灵车及亲属队伍塞途,连市也不得不呼吁市民,不要集中在某些日子办理出殡。 今日社会之一般行事,通常照著某种行事历,例如上班的人,周一至周五工作,周六(逢「周休二日」之周六)、周日休息;学校定期开学、考试、放寒、暑假;新官以所布达之职位生效日期走马上任;而出远门者,依事情的要求,准备好就出发了。这些事情何时当作,多依赖标准化的日历,或为不同机关依其工作需要所决定,少有「择吉」的要求。但是择日传统中,不但「入学」、「上官」、「出行」,甚至「会亲友」、「求医疗病」、「伐木」、「栽种」等,都要挑日子。今日社会虽然对於上述事件多不择日办理,但对於婚、丧典礼与搬家、开工、开市,依然是许多人必须择日而行的重要事项。在这择日行为後面,是否时间具有某种性质,而可以用选择时间的行为达到某种目的? 本文欲藉用中国择日,尝试解释择日行为将「时间」作为工具而加以操弄,以遂行某种目的之象徵意义。下面将首先说明择日的有关内容,包括择日事项、神煞系统的建立、无法择日时之权变措施、择日的「时间」之性质,之後再讨论择日行为的意义。在择日行为中,时间本身被当成工具而操作,因此,将说明时间的不同观念,其中将介绍「社会文化时间」(sociocultural time)之功能,然後提出「神圣时间」之概念。前者之时间观念建立於世俗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後者则与超自然世界之活动相连。讨论将指出,择日是就「神圣时间」而言,此概念隐含择日行为的宇宙观与思考模式,而於选择时间内所从事之活动,则对当事人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者以为,择日具有整合人类活动於超自然世界之意义,其目的在使人类活动配合,或不至於影响(冲犯)超自然世界的活动。 《通书》、《农民历》与行事宜忌 中国历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汉太初元年(104B.C.)以前,为「古历时期」;汉太初以後,到清初,历法几经改革,但原则没变,且都是中国自创之法,为「中法时期」。清代以汤若望的《新法历书》为基础,康熙年间编为《历书考成》,制成定式,系以西法与数据,合乎中历的规模,为「中西合法时期」。民国纪元以来,改用西历,即「格勒哥里历」(Gregorian Calendar),为西历时期(陈遵妫1988:78-80)。我们今天或正式使用的日期,即为西历,通称「新历」、「国历」或「阳历」,而於其前使用的,则通称为「旧历」、「夏历」、「阴历」、「黄历」或「农历」。 择日所依据的历法,是「旧历」。依中国历书之研究,历书中有各种注记,称为「历注」,包括节气、物候,以及日常行事吉凶宜忌。历注在汉代已经发端,经过历代发展,由简趋繁,基本形式与内容并无大异,至宋代已大体定型。有注记的历书,称为「具注历」;专门依年月时日记载行事吉凶宜忌内容的书,则称为「历忌之书」。今日所见,其较早者,有睡虎地秦简《日书》,以及在八角廊汉简、阜阳汉简、九店楚简、张家山汉简、放马滩秦简中发现的《日书》(刘乐贤1994:493)。汉王充《论衡讥日篇》称这一类载有每日行事吉凶宜忌的书为「时日之书」,且说:「时日之书,众多非一」。「历忌之书」或「时日之书」,在历代艺文经籍之志颇见记载(江晓原1995:172-176),可知自汉自清,流传不绝。 今日所见,较繁备的历忌之书在干支时日下的注记,除了二十四节气,朔、望、上弦、下弦与日出日没时刻,并七十二候等天文资料外,还有年神方位、月神方位、每日的吉凶神煞及其用事宜忌,另备五姓修宅、嫁娶周堂、太岁以下出游日,逐日人神所在,九星七色、四时大吉、二十八宿值日、各种出门、动土、婚丧嫁娶举事之吉凶宜忌等资料,以供日常行事选择合适时间。 「历忌之书」或「时日之书」所载行事宜忌内容,即「历注」所载,亦为古代历书之重要内容。故古代历书之一重大功能,实为「择吉」,即为行事选择合宜时间。唯自民国纪元改行「新历」以来,行事宜忌的内容已经不见於历书。今天择日所根据的为《选择通书》,或简称为《通书》,系以「旧历」为本的历忌之书,内容复杂、术语繁多,多为专业的择日先生所采用;而流传於一般家庭的《农民历》,除了包含民间相关的知识,如农渔业资料外,并有简略的择日宜忌,一般人均可以轻易的按照上面所载的吉凶宜忌而行事,可谓《通书》之节本。 这一研究同时指出,家庭实际拥有《农民历》之比率高达83.6%。《农民历》中关於术数的记载,包括择日、风水、命相。问卷分析《农民历》的内容被使用的情形,「择吉日良辰」一项的受选次数占全样本的60.3%,为「值得注意」之事(1984:34)。 择日学发展之成就,以清代乾隆年间汇集与整理古代择日学的官修(钦定)《协纪辨方书》三十六卷为代表。在《协纪辨方书》〈用事〉卷,可以看到古代择日事项。该卷所列选择事项,除了据《大清会典》所载万年书,登记了「御用六十七事」、「民用三十七事」外,又据《通书》,登记了「通书选择六十事」。这些选择事项,可以反映古代与民间日常生活关心的事件。现今坊间出版的择日学书籍,都是将其中流行至今的常用事项加以整理说明,这些事项的名称亦见於《农民历》的每日干支下,而为「宜」、「忌」的行事项目。根据李亦园、庄英章从《农民历》整理之择吉行事项目,可分为十类,共一百四十三项: 1.生育、养育共七项。6.生活,共十七项。 2.婚嫁礼俗,共十一项。7.官事,共四项。 3.丧葬礼俗,共十二项。8.医事,共三项。 4.祭祀祈福,共十五项。9.工商经营,共十三项。 5.竖造(建筑修缮),共四十七项。10.农渔牧猎,共十四项。 而其中较常以择日来决定行事的项目,以婚丧礼俗、仪式、建筑营造为主,其它诸如,移徙、入宅、开市、安机械,亦普遍流行於民间(李亦园、庄英章1984:29)。由於择日事项沿用古名,今人或觉陌生,因此对於其名词的专门解释,亦往往见於坊间择日书籍与《农民历》的附载内容,许多事件因而具有现代意义而继续被接受。这些事项,可视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相随的事件,而发生於出生、工作、结婚、死亡等生命阶段,它们与个人的平安健康,或与一人或一个家族的事业兴衰有关,据此性质,我们或者可以把它视为生命礼仪(rites of passage)(van Gennep 1960)的一种。 择日里面的神煞 择日对於时辰吉凶的判断,是以「神煞」为准的。依择日学,神有吉神(善神)或凶神(恶神),凶神亦称「煞」或作「杀」。神煞按其时间性分为年神、月神、日神和时神,神煞所在之处,称为神煞「所理之方」;其所在之时,称为「所值之时」。吉神促使事物生发或成就,凶神则导致毁损或败亡。是故某时之吉凶,即以其时所值神煞之吉凶而定。 按照中国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排定的年、月、日、时的时间,若把它看成四组「六十甲子」组合的连续性符号,则干支只是计数的筹码。但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字意本由植物之生长形态而来,又被赋予阴阳五行之性,分别代表气的某种状态,则干支的纪时法,便具有浓厚的「质」的意义。在传统思想中,五行之气在春、夏、秋、冬各表现「旺、相、休、囚、死」之性质,在十二月份里,则有「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旺衰程度。而干与干之间有生、克、冲、合的关系;支与支除了生、克、冲、合之外,又有会、刑、害的关系。则年、月、日、时之四组干支,就其两组排比,或就一组干支在干支系统中可能产生阴阳五行之变化,可以定出许多不同关系,而界定某一时间气的性质。 择日上之神煞有两种,绝大多数是用干支、四时序、或节气等推算,例如:某年、月、日、时之干支相逢,便组合成为某种神煞;或某节气之前後若干时日,即某神煞出现之时。这些推算须具备术数的基础理论,包括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朔、望、弦,二十八宿、十二律、先後天八卦、纳音纳甲、九星术、六曜、堪舆、天文历法(岁时、二十四节气、太阳出入时刻与方位)等。另有一种神煞,非由干支的阴阳五行等运算而得,而是民间习俗流传下来的;或虽由干支的阴阳五行等运算而得,但其算法不被「正统」的选择家所承认,例如「雷公箭」、「桃花煞」、「胎神」、「天狗」、「杨公忌」等。不同的术士对於此类神煞之有无,持有不同看法。至於顾客何信何从,则看择日先生的说服手段与顾客本人的判断。

黄道宜忌与黄历宜忌有何区别?

宜是适宜,合适的意思。忌是忌讳,禁止的意思。

这里的宜:诸事不宜就表示为什么都不能做。既然什么都不能做,那么忌就表示为做什么都忌。所以,两者都用诸事不宜来表示。

黄道就表示为今天的运气之类的意思。黄道吉日,就表示为今天很吉祥,运气很好。所以黄道就有两层意思:吉和危。这里的危就表示为危险。所以和上面的并不矛盾。

看黄历选择吉凶一般是面对建造、安葬、嫁娶等人生大事的,不是面对平常天天要做的事情。

扩展资料:

中国老黄历古代的历法就是一种编算天文年历的工作。它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许多重要内容,是古代科学观察和研究的结晶。

黄历中也有阳历。黄历是中国农村许多年来(直至解放初年)广大人民都在用的一种记时令的册子,包含阴历,阳历(阳历本来是没有的),气候,播种时令,以及占卜凶吉(年岁好坏与日子吉祥与否),这在现代也十分流行。

新旧并行,作为一个古老民族的炎黄子孙,虽然已经处在高科技的时代,阳历(太阳历)得到广泛使用,但在广大农村,涉及农耕播种或者婚丧嫁娶时,不少人还是要参照一下传统的农历。不管身处何方,中国人还是按照这本历法来迎接每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

黄历里“宜”和“忌”里的“诸事不宜”是什么意思?

你老妹我(勒逸)来回答!!!!
“诸事不宜”是什么都不能做的意思?
“宜”———当天做的事情都符合易经,事半功倍!!
“忌”———当天做的事情逆天而行,是不吉利的!!
比如今天是2009年1月16日:
农历:
腊月(大)廿一
星期五
山羊座
干支:
戊子年
生肖属鼠
乙丑月
辛酉日
宜:
入殓
除服
成服
移柩
启钻
安葬
修坟
立碑
(这几件事会很顺利)
忌:
开市
伐木
嫁娶
作梁
(这几件事不会太吉利)
吉神宜趋:
母仓
月恩
三合
临日
天喜
天医
除神
鸣犬
凶神宜忌:
大耗
五离
勾陈
每日胎神占方:
厨灶门外东南
五行:
石榴木
成执位
冲:
冲兔(乙卯)煞东
彭祖百忌:
辛不合酱主人不尝
酉不宴客醉坐颠狂

日历上的“宜”和“忌”是什么意思?

‘宜’是适宜的意思,‘宜’的下面有一些字,什么 结亲啊,开市啊,祈福啊,等等,意思是说可以做这些事。
‘忌’是不适宜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事不要做,不吉利。
不过这是迷信。。。。

在日历上的忌是什么意思,还有宜又是什么意思???

在日历上的忌是指当日不宜做的事情,宜则是指当日适合做的事情。

宜忌主要出现在日历的黄历中,在现代黄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与吉凶宜忌、冲煞、吉神凶煞、合害、纳音、干支、二十四节气、十二神、值日、胎神、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财神喜神贵神、星期、生肖、方位等等。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的历法,基础则是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与循环,循环意味着周而复始,同时也意味着再现。正是这种“再现”,让择日避忌有了意义。

古人制定历法,确定吉凶之日的根本依据,就是日月星辰。这其中星辰是确定日子的最关键的因素,而公历则基本上不去考虑这些,也就无有宜忌之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