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强度时用,测量某地某病程短的疾病频率时

2023-10-28崇庆运势网热度: 16640

检验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

1.求同法(mod ofagreement)如果多种不同情况与某种疾病的存在有联系,而在这多种情况均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这个因素很可能为该病的病因。如氟斑牙患病率高的地区,饮水氟含量高,而患病率低处则饮水氟含量低。饮水氟含量高则可能为氟斑牙的病因。


2.求异法(mod ofdifference)如果有A、B两种情况,某病的发病率在A显著高于在B,在A有某因素(F),在B没有该因素,则F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如肺癌发病率在吸烟者显著高于在不吸烟者,说明吸烟可能是肺癌的病因。
3.共变法(mod ofconcomitant variation)当某个因素(F)出现的频度或强度发生变化时,该病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也变化,则F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如海豹肢畸形(phocomelia)随反应停(thalidomide)上市量的增减而增减。在温州地区研究发现“散发性脑炎”的发病数,随四咪唑和左旋咪唑上市量而变化,从而怀疑该药物与“散发性脑炎”的发生有关。
4.类推法(mod of analogy)当一种疾病的分布与另外一种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时,则这两种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如前文所述河北省1963年流行的“不明热”被判断为钩端螺旋体病,就是根据共分布特点而作。

Meta分析与森林图

研究中常用的效应尺度指标包括 结局为分类变量 时的odds ratio(OR)、relative risk(RR)和risk difference(RD),以及结局为 连续性变量 时的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 和standardizedmean difference(SMD)。

是测量疾病与暴露联系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某组中某事件的比值与另一组内该事件的比值之比。OR=1 表示比较组间没有差异。当研究结局为不利事件时,OR<1 表示暴露可能会降低结局风险。

国内翻译为“ 相对危险度”,其意义为两组的事件率之比。RR 是反映暴露(干预)与事件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RR=1 表示比较组间没有差异。当研究结局为不利事件时,RR<1 表示干预可降低结局风险。需要注意的是, 只有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可以直接获得相对危险度。

也被称为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绝对风险差(absoluterisk difference)和绝对风险降低率(absolute riskreduction, ARR),是指干预(暴露)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发生概率的绝对差值。RD反映了暴露(干预)组中净由暴露(干预)因素所致的发病水平(从暴露组角度考虑)。RD=0表示比较组间没有差异。当研究结局为不利事件时,RD<0 表示干预可降低结局风险。通常只有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可以计算RD。

用于Meta 分析中所有研究具有相同连续性结局变量(如体重)和测量单位时。计算WMD 时,需要知道每个原始研究的均数、标准差和样本量。每个原始研究均数差的权重(例如每个研究对Meta分析合并统计量的影响大小)由其效应估计的精确性决定。

为两组估计均数差值除以平均标准差而得。由于消除了量纲的影响,因而结果可以被合并。

最常用的软件主要包括RevMan软件。STATA软件和R软件,我们在接下来的推送中也会介绍RevMan和STATA软件实现森林图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RevMan 绘制的森林图, 系统默认的研究事件是“不利事件” , 如发病、患病、死亡等, 即系统默认森林图横坐标的左侧为“favours treatment” , 其横坐标的右侧为“favours
control”。

也就是说, 无论是二值变量的指标OR或RR, 还是连续变量的指标WMD 或SMD , RevMan 绘制的森林图,只要其系统默认某个研究的95 %CI 的横线不与森林图的无效线相交且落在无效线左侧, 可认为试验组的试验因素会减少不利事件的发生, 试验因素为有益因素(保护因素), 即试验因素有效。

但是, 当研究的事件是“有利事件”时, 若需要在RevMan中绘制森林图, 则应修改其系统默认值, 即将横坐标的左侧修改为“favours control” , 将横坐标的右侧修改为“favours treatment”。否则, 采用系统默认值的森林图是错误的。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通常只能计算什么来测量联系强度

对照研究: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

危险因素是指

问题一:什么叫安全,危险,危险因素,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问题二:什么是有危险因素的情报源? 我最近就是写这方面的论文,感触很深,现在的很多人被所谓的\\“成绩”模糊了双眼。最近要写这方面的论文,看了很多资料,我真的很震惊,我们的国家现在危机四伏,经济上被美元所绑架,军事上被敌人所包围,尤其在民众的知觉上显得很幼稚。\r\n真理是强权的外衣,国际的实质就是弱肉强食,虽然很多中国人并不承认,但这就是事实,现在(30年内)我们打不起战争,也没有能力打,我们的海军太弱,空军太弱,这方面落后的结果就是富庶的沿海被化作一片火海,美国依然比我们强大太多,如果我们要超过美国至少需要60年,或许我们的GDP在20年之后超过他,但是我问你,我们只有20年的GDP几万亿,美国则是几十年的每年的GDP都在几十万亿美元,这期间所积累的财富我们能比吗?我知道很多人看到我说这话会不高兴,但是这些都是事实,我们发展不是为了获得其他国家的关注,而是为了自己的富强。\r\n现在很多国人被一时的发展冲晕了头脑,自以为很了不起,甚至到了狂妄的地步,这是很危险的!\r\n现在回答你的问题\r\n10年的话,我们会输!\r\n第一:我们的经济没有形成独立的循环体系失去国外市场会崩溃\r\n第二:我们的军事实力太弱(除过陆战能力,这个真的很厉害,我指海空能力),现在不行,十年之后也不可能完全颠覆现在的劣势\r\n第三:我们的国际形势恶劣,看看周边,哪个国家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如果开战,我想他们是不会放过这个绝好良机成火打劫的\r\n第四:战争潜力,可以说,如果10年之后开打,战场应该是在中国本土,而且是在占我国产能70%的东部沿海,战争潜力会被严重消弱,这还不算我们严重依赖进口资源的事实\r\n第五:国家内部(尤其是贪官什么的)矛盾严重,这些因素极有可能被敌人利用(国外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在调查中国的贪官什么的,在开战时可能以情报换他们的狗命)\r\n\r\n差不多了,那些看我不爽的,在骂我之前先想一想对不对,我们的国家现在危机四伏,我们需要有危机感,而不是自满和狂妄

问题三: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及作用. 一、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环境因素; 个人行为因素; 人类生物学因素;特点: 潜伏期长; 联合作用明显

问题四:什么是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是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测量,来计算危险因素对死因及寿命影响程度的方法。在流行病学及预防医学中,根据对病因一人群一发病率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又将“危险性”(或称为危险度)分为绝对危险性、相对危险性及特异危险性三种。美国R.F.莫尔顿及J.R.希比尔教授曾对此下过定义:
(1)绝对危险度(性)就是指发病率,即疾病与某种状况的发生概率;
(2)相对危险度(性)是有某因素组的发病率与无该因素组的发病率之比(仅是一个比值),相对危险度还可以测量某因素与结局之间的联系强度,因此,一个高的相对危险度能指出病因之所在,因而在病因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
(3)特异危险度(性)是测量某特定因素(如吸烟)所引起的绝对危险度(发病率),计算时以具有某因素组(吸烟者)的发病率减去无该因素组(非吸烟者)的发病率,其值便是吸烟者由于吸烟而引起的特异危险度(性)。
对以上三种危险性(度>所做的调查、测量和计算,叫做危险性分析。

问题五:什么是独立危险因素 是指引发病症的主要的或者唯一的因素。比如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是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等等

问题六: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包括哪些? 危险源 危险源概念: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问题七: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指的是什么? 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包括: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缺陷。

问题八:危险源辨识包括那方面?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揣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F、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G、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进行辨识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爆破)
――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药爆炸)
――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3)、根据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辨识
(4)、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管理缺陷
三、危险源的评价与分级
1、是非判断法
直接按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判定为重要危险因素。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即LEC法: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定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时,采用此方法,评价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
风险值(D)=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

问题九:“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指的是什么 四大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的四大危险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罹患率,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B 患病率C 病死率D 死亡率E 罹患率参考答案: E解题思路: 罹患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概率。

搜索病例: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的所有病例。指示病例: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最早发现和报告的病例。指示病例是暴发调查。暴发调查常用调查指标 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病死率、感染率、构成比、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比值比(OR)等。

。罹患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或者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暴发的情况。测量仪表的好坏可通过其准确度、重现性、灵敏度、响应时间、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等指标来反应。

量程范围 仪表能够测量的最大输入量与最小输入量之间的范围称作仪表的量程范围,简称量程。 在数值上等于仪表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之绝对值。

社区流行病学的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发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
死亡指标
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4)死亡专率: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分别加以计算出的死亡率
疾病的流行强度
1)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
2)爆发(outbreak)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3)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地区聚集性:某地区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地方性疾病:在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群中相对稳定且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的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述出来的方法。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以描述其分布与相关因素的关联的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1)普查(census):是指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的全部观察对象进行调查或检查。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是指从研究所确定的全部观察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先将所有观察对象逐一编号,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等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机械抽样):先将全部观察对象按一定顺序分成n个相同的部分然后从第一部分随机选第k号观察对象,并以此以相等的间距,从以后的各部分中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即按照一定得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层),然后从每一层内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多阶段抽样(多级抽样):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