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什么性格特点,诸葛恪的性格

2023-09-23崇庆运势网热度: 11454

诸葛恪性格特点

诸葛恪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善于应对,但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而留下了权臣的名声,

孙权为何赏识诸葛恪?诸葛恪为何被选中为托孤之人?

三国时期,各大家族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历史的人物,而要说最具有影响力的,诸葛家族一定能排上号。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还有他的兄弟诸葛瑾、诸葛诞,三个人分别效忠魏蜀吴,但是如果论实权,还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能与他相提并论。那么,诸葛恪为何能够得到孙权的赏识,最后被选为托孤之人呢?

如果说在三国时期按哪个家族的影响力最大,那么徐州琅邪郡县的诸葛家族一定会首先被人们想到。我们知道诸葛亮就是出身在徐州琅邪郡,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蜀汉第一任丞相。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国也是深受孙权赏识和重用,其还有一个族弟诸葛诞后来在魏国也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员。

然而诸葛瑾和诸葛诞的权力和地位与诸葛亮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真正能和诸葛亮拥有几乎相同权力的一样人却是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在孙权去世之前曾将太子孙亮托付给了诸葛恪,除了没有赋予诸葛恪生杀大权其它吴国政务军事全部都委托给了诸葛恪。自此诸葛恪可以说是成了吴国的诸葛亮,那么诸葛恪为何会被孙权看中选为托孤之人呢?诸葛恪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诸葛恪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才思敏捷,这一点在他小的时候就表现了出来。据说在诸葛恪小的时候他曾和他的父亲诸葛瑾一同参加了孙权的宴会。因为诸葛瑾的面孔长的像驴的面孔,孙权于是叫人牵了一头驴进来并且在驴的脖子上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诸葛子瑜”四个字(诸葛瑾字子瑜)。

很显然这是孙权为了拿诸葛瑾开涮故意开的玩笑,当时在坐的东吴大臣见到这个场景之后都哈哈大笑。这时候诸葛恪从容的站出来向孙权请求在驴子的标签上再加两个字。孙权见诸葛恪还是个小孩对他的强求表示很好奇,于是就同意了诸葛恪的要求。谁知道诸葛恪接着诸葛子瑜四个字又写了两个子”之驴“,这一下在场的人都彻底的被诸葛恪给整乐了,孙权高兴之余于是就把这头驴子赏赐给了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三国志·吴书十九》

诸葛恪在小时候的突出表现使得他逐渐引起了孙权的注意灾加上其父诸葛瑾在吴国也身居要位,因此诸葛恪在长大后就很轻松的步入了吴国的政坛。孙权每次和诸葛恪对话诸葛恪总是能应答自如,而且在当时一些吴国元老如张昭等人的口才都不及诸葛恪,所以后来孙权对诸葛恪是越来越倚重。

当然诸葛恪的能力也不仅仅局限于口才上,他也会带兵打仗而且还十分亲民在他的治下百姓的赋税和徭役都相对来说减少了不少。这样一来诸葛恪的声望不仅仅是仅仅显赫在朝中就连吴国民间百姓也都很拥戴他。事实上在孙权病重的时候并没有想让诸葛恪当托孤大臣,因为孙权也知道诸葛恪尽管是个有才之人但是为人却太过于刚愎自用,但当时东吴的大臣都认为诸葛恪做托孤之臣是众望所归,孙权也明白众意不可违背而且诸葛恪尽管有性格上的缺点但是对孙氏还是很忠心耿耿的,于是就派人将诸葛恪召回身边将吴国托付给了诸葛恪。

三国神童之诸葛恪

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的大儿子。他从小就以才思敏捷、聪明机智、善于应对闻名东吴。几个小故事足以说明他的聪慧异于常人。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瑾。诸葛恪跪下来说:“我请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赏赐给了诸葛恪。

在一次宴会上,孙权看诸葛恪年龄小,叫他依次给大家斟酒。到了张昭面前,张昭不喝酒,说:“这样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礼节吧?”孙权对诸葛恪说:“你能不能找个恰当的理由出来,让张公喝下这杯酒呢?”诸葛恪端着酒杯对张昭说:“吕太公90岁的时候,还手拿兵器指挥部队作战。现在打仗时皇上考虑到你的安全,让你在后方;聚会时考虑到你的地位,总是请你在前面,这难道不是尊敬你吗?”张昭无话可说,只好饮酒。
还有一次聚会,有只白头鸟飞停在宫殿前。孙权随口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答:“这是白头翁。”张昭年龄最大,满头白发,怀疑诸葛恪在戏弄他,说:“从来没有听过有鸟叫这个名字,如果有“白头翁”,那诸葛恪能再找出一只“白头婆”吗?”诸葛恪答:“不是所有鸟的名字都能成双成对,有种鸟叫“鹦母”,辅吴将军能再找出一只“鹦父”吗?”张昭不能回答。

还有一次,蜀汉费祎出使东吴。都说费祎才智过人,孙权想在宴会上煞煞他的威风,就令大臣们在费祎入宴时都别搭理他。

费祎也不是泛泛之辈,走进宴会厅,一看只有孙权起身答礼,其他人只顾吃肉喝汤,明显很不给面子,于是当场口咏一诗:凤皇来翔,麒麟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

意思是我这种才比凤凰的人翱翔到了东吴,麒麟见了都知道吐出口中食物殷勤礼待,只有愚笨无知的驴子骡子,才只知道伏头吃喝。
东吴群臣面对如此嘲讽,无人能答。这时,诸葛恪放下食物,回敬道:爰植梧桐,以待凤皇,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诸葛恪也不客气地讽刺说,我们有梧桐大树,本来是等待凤凰来安居的,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一只燕雀,还敢自称在此翱翔,何不拿出弹弓来弹射,让它滚回自己故乡。
费祎也不服输,放下手中麦饼,要来纸笔,立马写成一篇《麦赋》。诸葛恪于是也迅疾挥毫,写了一篇《磨赋》,你有麦,我有磨,可谓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诸葛恪如此的聪明机智,才华横溢,他的父亲诸葛瑾却这样评价他:“聪明尽显于外,非保家之主”。后来诸葛恪果真不得善终。

话说诸葛恪辅助十岁的幼主孙亮,大权在握,逐渐膨胀起来。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具备的情况下,执意要攻打魏国,图谋中原。谋士进谏,诸葛恪不仅不听,反倒大怒,要杀掉进谏之人。军士生病,诸葛恪却说:“再说生病的斩之!”导致很多士兵病死、逃跑和投敌。

诸葛恪兵败而归,非常羞惨,抱病不出,孙亮亲自上门问安,其他大臣也都上门拜见,慰问。

诸葛恪恐怕别人议论他,就先下手为强,搜求众人的过失,轻则发配边关,重则斩首示众,一时间弄得东吴人心慌慌,无不惊悚。另外,诸葛恪还到处安插爪牙,图谋不轨。

诸葛恪的专权惹恼了孙峻,孙亮和孙峻设计在鸿门宴上杀死诸葛恪,然后又派军马围住诸葛恪家,将他全家老幼全部杀死。

其实究其原因,诸葛恪被杀并不是因为他的聪明外露,而是他性格的缺陷——心胸狭隘,凶狠残忍,不敢面对失败的考验。
连诸葛恪这样的人在性格缺陷前面,智商和才华都不堪一击,终以惨死退场,更何况我等资质平庸之人呢?

永远保持谦虚、格局和胸怀,诸葛恪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启示。

东吴多神童:诸葛恪从小的口才就为人惊叹

诸葛恪(203一253),字元逊,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大巨诸葛谨之子,也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幼年聪慧,闻名一时,年轻时就任骑都尉。吴主孙权对他很是看重,临终托孤于他。他聪明机敏,口才很好,较有作为,但性格刚愎自用,一生颇耐人寻味。

诸葛恪幼年就聪慧机敏,口齿伶俐。长大后一表人才,身高七尺六寸,鼻梁大而前额宽,说话时声音洪亮。他头脑敏锐,能言善辩,随机应变,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孙权早就听说过这位神童的传闻,诸葛谨带来一见,惊奇地说:“蓝田生玉,果然名不虚传。”不过,使孙权吃惊的还是这位神童的口才。

诸葛谨脸面狭长,有人讥笑为驴脸。一次孙权大会群臣,诸葛恪随父前往。孙权好戏谑群臣,他让人牵来了一头驴子,并在长长的驴脸上题字“诸葛子瑜”,子谕为诸葛瑾的字。众臣大乐,诸葛瑾也很尴尬。诸葛恪这时却跪在孙权面前说:“臣乞请用笔加两字”。他拿笔当即在“诸葛子瑜”后面续写了“之驴”二字,孙权与群臣见状捧腹大乐,立即将驴子赐与了诸葛恪。

诸葛瑾事奉孙吴多年忠心耿耿,孙权对他十分敬重,时常对人说:“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其弟诸葛亮跟随刘备,其才能更是闻名当时。一日,孙权问诸葛恪:“你父亲与叔父相比,谁更贤明?”诸葛恪答道:“臣父更贤明!”孙权反问:“为什么?”诸葛恪戏谑地说:“我父亲知道的事,叔父不知道。”孙权又大笑不止。

孙权宴群臣,让诸葛恪行酒。行至张诏面前,张昭已喝过一杯,不肯再饮,笑着推辞道:“老夫不能再饮了,年轻人对老人要有礼貌。”张昭在东吴德高望重,当时年事已很高,又是孙权兄孙策临终的托孤大臣之一,朝野人人敬重。一般若他不饮,亦就不再勉强。孙权知诸葛恪善于辞令,戏谑地说:“你能说得张公无言对答,他就饮。”只见诸葛恪手执酒杯再次来到张昭面前,调侃道:“老将军一定要饮这杯酒,从前尚父子牙年过九十还习于军旅,不敢称老。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我等在前;酒食之事,将军应在前,我等在后,这怎么能说不敬老呢?”年满花甲的张昭当即无辞对答,无奈只好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其实,在东吴有“智囊”之称的张昭前不久刚领教过这位口齿伶俐的年轻人。

有一次,孙权正与群臣在殿中议事,不一会儿有几只白头翁停在殿前。孙权何众臣:“这是什么鸟呢?”话刚落音,诸葛恪抢先回答:“白头翁。”张昭心好不自在,在座者数他年龄最大,资格最老,往常孙权问事,众大臣都是等他先说。今天,诸葛恪这小子胆子不小,恐怕是随便说个鸟名欺哄孙权,哗众取宠。想到这里,张昭就对孙权说:“诸葛恪欺哄陛下,我没听说过有叫白头翁的鸟,若有白头翁的话,诸葛恪找出白头母来。”孙权和众臣都点头称是。诸葛恪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有白头翁不一定就有白头母,有一种鸟叫鹦母,那请张公找出鹦父来!”张昭无法对答,孙权和众臣又一次大笑。

诸葛恪曾把一匹好马献给孙权,先把马耳朵上钻了个眼。当时,在座众大臣都很惊讶,大臣范慎当即站起来嘲讽他说:“马虽是牲畜,但英姿雄伟,察气于天,今天你伤残其耳,岂不伤仁?”诸葛恪立刻答道:“母亲对于女儿,恩爱可谓至尽了,给女儿穿耳附珠,何伤于仁?”范慎无言可答。

由于诸葛恪能言善辩,朝中上自孙权、下至大臣们都有时与他故意争辩逗趣。但他既不失礼仪,又答得得体。

太子孙亮一次嘲笑他说:“诸葛元逊应吃马粪。”诸葛恪当即回答:“愿太子食鸡蛋。”孙权在旁不解地问他:“别人让你吃马粪,你怎么却让他食鸡蛋?”他回答道:“那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孙权听后大笑不止。

诸葛恪的辩才还显示在外交方面。

有一次,蜀国使者来了,孙权当着诸葛恪的面对使者戏谑地说:“这是诸葛恪,押好骑乘,请转告诸葛丞相为他准备匹好马!”诸葛恪当即站起来道谢。孙权说:“马还没来,你谢什么?”他答道:“蜀国犹如陛下的外厩,今陛下既降恩诏,马一定会送来,怎敢不谢!”

还有一次,蜀国著名使者费炜来吴国,孙权设宴隆重款待。他先对众大巨说:“蜀国使者进来时,你们都低头吃菜,别看他。”不一会儿,费伟来了。孙权停下吃菜,抬起了头。群臣依旧低头吃菜,如没看见一样。费炜是蜀国有名的才子,口才极好,他清楚这种场面是孙权故意布置的,看他能说什么,费炜略为沉思一下,调侃地笑道:“凤凰从远处飞来了,麒麟吐出了吃的东西起来了,只有无知的驴子伏食如故。”东吴大臣们戏弄费炜,结果被他嘲讽一顿,对答不上,一时呆若木鸡。还是诸葛恪反应快,他站来说:“我家庭院中栽着梧桐,以待凤凰来。今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只家雀,自称凤凰,还不弹射,使他回老家!”后来,费炜进食麦讲,不一会儿他停下来索笔当场写了一篇麦赋,以示文才。东吴这边,诸葛恪立刻挥笔,当场作了一篇磨赋对答。孙权与群臣又惊又喜,一场戏弄蜀国使臣的闹剧才算收场。

《诸葛恪得驴》 中的 诸葛恪是个什么样的人??? 速度 速度啊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事。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著称、聪明、机智的人。

这则小故事体现了诸葛恪的什么性格特点?结合短文说说理由

诸葛恪 字:元逊bai
时间:203-253(寿51)
容貌:长七尺六寸,少须眉,折頞广额,大口高声
籍贯:徐州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官职: 太傅
家庭成员:
父:诸葛瑾,子:诸葛绰、诸葛竦、诸葛建
[编辑本段]人物传记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从小就以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著称,曾任丹杨太守,为吴国征得大量兵源。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了吴国大权,率军抵挡了魏国三路进攻,在东兴大胜魏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率大军伐魏,围攻新城不下,士卒因疾病死伤惨重,回军后为掩饰过失,更加独断专权。不久,诸葛恪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编辑本段]成名之举
下面是诸葛恪的成名之举:诸葛恪得驴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