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40,易经的智慧41

2023-10-21崇庆运势网热度: 16379

易经的智慧的曾仕强《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讲座长达150集,历时半年,曾教授将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轻松幽默的语言,引领观众和读者自在挖掘《易经》这座智慧的宝藏!本书由《易经的智慧》电视讲座整理而成。这是曾仕强教授首次讲授《易经》64卦,教授告诉我们,对《易经》原文晦涩难懂的语言进行了现代化诠释,赋予了《易经》全新的生命意义,这让更多徘徊在易学门外的人们,也能够轻松领悟那深邃而又简单易行的人生智慧。
第一部分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阴阳是怎么产生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阴阳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又有着怎样重要的影响呢?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过巴比伦的文化、希腊的文化,如果说这些文化明显不同,却仿佛又很相近,但是如果说它们相同,却又好像差得很远,那到底是近还是远,到底是同还是不同? 第1节:阴阳之道(1) 第2节:阴阳之道(2) 第3节:阴阳之道(3) 第4节:阴阳之道(4) 第5节:阴阳之道(5) 第6节:阴阳之道(6) 第7节:八卦定乾坤(1) 第8节:八卦定乾坤(2) 第9节:八卦定乾坤(3) 第10节:八卦定乾坤(4) 第11节:八卦定乾坤(5) 第12节:《易经》与命运(1) 第13节:《易经》与命运(2) 第14节:《易经》与命运(3) 第15节:《易经》与命运(4) 第16节:《易经》与命运(5) 第17节:《易经》与命运(6) 第18节:《易经》与命运(7) 第二部分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群经之始,一方面从哲学的角度指导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另一方面,《易经》的占卜功能始终神神秘秘、隐隐约约。那么《易经》的占卜到底有多大的精准性?孔子是如何评价《易经》的占卜功能的?我们又怎样才能卜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卦呢?《易经》的占卜功能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神神秘秘、隐隐约约,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个人说自己会卜卦,那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个人顿时神秘起来。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因为喜欢《易经》而韦编三绝,但他却忠告世人:不占而已矣。既然占卜是《易经》的功能之一,为什么孔子又劝我们不占呢? 第19节:破解占卦(1) 第20节:破解占卦(2) 第21节:破解占卦(3) 第22节:破解占卦(4) 第23节:破解占卦(5) 第24节:破解占卦(6) 第25节:乾坤易之门(1) 第26节:乾坤易之门(2) 第27节:乾坤易之门(3) 第28节:乾坤易之门(4) 第29节:乾坤易之门(5) 第30节:乾坤易之门(6) 第31节:乾卦六龙(1) 第32节:乾卦六龙(2) 第33节:乾卦六龙(3) 第34节:乾卦六龙(4) 第35节:乾卦六龙(5) 第36节:乾卦六龙(6) 第37节:乾卦六龙(7) 第38节:六龙御天(1) 第39节:六龙御天(2) 第40节:六龙御天(3) 第41节:六龙御天(4) 第42节:六龙御天(5) 第43节:六龙御天(6) 第44节:六龙御天(7) 第三部分
孔子批阅《易经》韦编三绝,绑竹简的牛皮都被翻断了很多次。他对乾坤两卦的卦辞进行了详细的注解,留下了旁通四达的《文言传》。《文言传》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邃哲理,何以被后世学者奉为“千古文章之祖”?包含着宇宙人生奥秘的“元、亨、利、贞”与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易经》是谁创造的?它又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我们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但是真的是他们三个人完成了这么伟大的创作吗?我想不太可能。 第45节:孔子《文言传》(1) 第46节:孔子《文言传》(2) 第47节:孔子《文言传》(3) 第48节:孔子《文言传》(4) 第49节:孔子《文言传》(5) 第50节:孔子《文言传》(6) 第51节:孔子《文言传》(7) 第52节:阳极成阴(1) 第53节:阳极成阴(2) 第54节:阳极成阴(3) 第55节:阳极成阴(4) 第56节:阳极成阴(5) 第57节:阳极成阴(6) 第58节:地道柔刚(1) 第59节:地道柔刚(2) 第60节:地道柔刚(3) 第61节:地道柔刚(4) 第62节:地道柔刚(5) 第63节:地道柔刚(6) 第64节:乾坤之道

易经的智慧全集的内容简介

《易经》是中华文化原典之一,在五千年前,中国古代圣人伏羲“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画出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八种卦象,即通常所称的“八卦”。之后,再历经周文王与孔子,“易学”体系渐趋完备,被称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是开启宇宙奥秘的钥匙。时至今日,注易之书籍,多达数千种,不胜枚举,有从象数方面来描述的,也有从义理来阐述的,而《易经的智慧全集》通过对《易经》中有关人生的阐释,用具体的案例来指导人们掌握处世的智慧。《易经的智慧?集》由蒋大伟编著。

为什么当初孔子说他五十岁学了《易经》就无悔了呢?

为什么当初孔子说他五十岁学了《易经》就无悔了呢?

孔子喜读《易经》,以致《韦编三绝》,即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多次。他说自己从《易经》中受益很大,“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被誉为“易学之父”,原因在于:
一、孔子对易学最大的贡献是孔子发现了《易经》的价值,并把它列入“六经”,使《易经》升华为经典著作,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二、孔子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包括《易经》在内,对《易经》的保存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孔子作《易传》,从此把《易经》由一部占筮之书变为一部哲学、社会科学巨著。
四、孔子把《易经》作为六经教材之一,为易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孔子倡举义理,对易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使《易经》成为儒学经典。
六、总之,因其对易学的贡献及其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孔子堪称中国古代十大易学家之一。 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孔子修易等,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因其年代久远,道、儒、术三教理解有不足,至今关于易如何产生及发展说法不一。从继承较好的道教及术数派来看,基本有天书神授之意。
综合一下,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或神人)根据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或连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时期集大成,作成《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大自然(天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变,圣人修易传于文王,而名周易(周义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传至现世。到孔子时,其所增修易偏重于义理(哲学)。连山、归象、归藏无传。

为什么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有几层含义:(1)据传说,孔子在五十岁以前,并没有机会看到易经(见附录)。(2)老年人的阅历比较丰富,对易理能够心领神会。(3)既然五十能够通彻易理,做事当然不会有大错。(4)可能不主张从小就太谨慎(需要接受风雨,接受挫折,自己摸索总结经验)。大人总是希望小孩少走弯路,但是小孩需要走过一些弯路后才能成长。对大多数人,过程最主要,一定要在过程中去领悟人生的酸甜苦辣;鼓励人们去探索、去创造,社会才会发展,人生才有意义。(但关键是一定要警戒不能走邪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易经的大道理,在有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之后,可能更容易感悟,更容易心有灵犀一点通。 附录:孔子是怎么得到易经的? 公元前500年的某一日,子路、子贡见孔子闷闷不乐,遂前去询问:“夫子缘何眉头不展,是弟子有过失吗?拟或有什么事情需要弟子去做?”孔子微微叹息一声,带着遗憾的语气说道:“吾已年近五十,并成为你们的夫子,可是我还没有读到《易》这本书,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呀!” 子路急忙说道:“《易》之书乃周王室秘藏典籍,外人是看不到的。况且,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王子朝携周室典籍投奔楚国,定居在南阳一带,深居简出,不见外人,那周室典籍亦不知去向,或曰焚于战火,或曰藏之深山,又到哪里去寻《易》书呢?” 孔子一边听一边点头,待子路说完,便将目光转向子贡。子贡遂不慌不忙地说道:“弟子知道夫子性喜读书,因而对周室典籍的下落亦时加留意。我听说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曾派人入楚向王子朝索要周室典籍,王子朝不肯,遂被刺客杀死。次年,周儋翩率领众人欲为王子朝报仇,周敬王闻之吃惊不小,以致离开王城暂避于姑获之地;不过到底是力量悬殊,并未形成什么大事件,只是从此周儋翩等人的行踪更为隐秘。” 子贡说到这里,见孔子面露失望之色,遂补充道:“弟子行商时有不少商旅朋友,夫子如欲寻找《易》之书,尚请夫子准假,弟子亲去南阳,或许还能为夫子找到更多的周室典籍呢!” 孔子闻言喜形于色,正要说话,子路话已出口:“弟子在山野之间亦有不少挚友,子路愿与子贡同行,只要《易》之书还在世上,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它寻来!” 孔子含笑说道:“此事正合我意,你二人可打点行装,先向南行到沛地去见老聃,他是原周王室图书典籍档案文献馆的典藏史,因周室典籍被王子朝携走,老聃深为自责故而退隐沛地,他应当知道些消息的。” 子路、子贡带着孔子的亲笔书信去见老子,三人密谈一夜。次日清晨,子路、子贡告别老子,二人便分头向西而行。一路风餐露宿,少不得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亦难免遇到虎、豹、熊、罴,自是吉人有吉星高照,总能逢凶化吉,此乃寻常故事,不必多表。 话说南阳地区有一座西鄂山,山虽不甚高,林木却密;而且有一股清泉,名曰清泠之渊。按说这是一个好去处,但是方圆百里的人们谈起此山无不面露惧色。原来这里有一状如猿猴的怪物,它有赤红色的双目,又长着赤红色的鸟喙,全身披着黄毛,却有着一个祥平的名字叫雍和;据说,它出现在什么地方,便预兆着那里将有令人惊恐的事件发生(参见《山海经·中次十一经·丰山》)。因此,人们只是远远地望一望西鄂山,而从来不敢靠前,不过偶尔却能够听到从那里传来的幽幽钟鸣声。 咚咚咚,咚咚,咚。雍和听到钟鸣之声,知道一年一度的纪念仪式又开始了。说来这已有十几年了,这是当年王子朝制定的规矩,每年霜降时节,都要鸣钟示警。因为正是霜降时节,王子朝听到宫中之钟无故自鸣,急忙占卜,这才知道晋国已出兵支持王子丐(即王子朝同父异母之弟,被立为周敬王)。由于提前获得此信,王子朝才有时间将周室典籍,以及周王室的青铜礼器打点行装,一并运往南阳地区秘藏起来(它们乃是王权王位的象征)。 “唉,可惜王子朝被王子丐派人刺杀,周儋翩率众人避居西鄂山,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今后该有什么归宿呢?”雍和正在沉思默想,忽听得远处有动静,定睛一看原来有一壮汉正向山上走来。雍和急忙戴上面具,披上黄毛衣,突然跳到那壮汉面前。此壮汉不是别人,正是子路,他已探得消息知周儋翩隐居于西鄂山,要想找到《易》,首先要见到周儋翩。子路正在盘算见到人后该如何言说,猛不丁见到一个黄毛红喙的怪物扑来,本能地闪到一旁。 如果是早几年,别说一个子路,就是三五个子路,也不是雍和的对手。但是,雍和近来颇有些心事,身手大不如前;而子路志在必得,且身手亦不俗;因此二人过起招来,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其实,也就是子路,要是换了别人早就被雍和的长相吓跑了;这还要归功于孔子,因为孔子对弟子常教导不要迷信什么怪、力、神。因此,子路一边招架,一边也在思忖,它怎么跳来跳去都像人呢?自己可不要无端伤了人,否则下面的事就不好办了。 “子路快快住手!雍和先生,雍和先生!请听我说端详。”子路回头一看不觉大喜,原来是子贡来了。雍和闻言一愣,来人何以知道自己身份?于是摘下面具,循声望去。 子贡快走几步,向雍和施一礼,这才缓缓说道:“我们是孔夫子的弟子,他是子路,我是子贡,经老子介绍特来拜访你家周先生。”雍和虽然与周儋翩等人隐居西鄂山,但是却对外面的世界随时留意,因此孔子聚众讲学的事还是知道的;既然自己击不退子路,子贡又彬彬有礼,遂对二人说:“你们暂在此地等候,待我知会我家先生后再说。” 说罢雍和便一溜烟地消失在密林之中,只留下一串脚踏落叶的声音。不一刻,雍和已换了周朝官服款款走来,随行还有几人,神态警觉而表情和善。雍和对子路、子贡说道:“二位客人,请跟我来。” 子路与子贡交换了一下眼神,遂答道:“尚请头前带路。”雍和使个眼色,那几人便走上前来将子路、子贡双目用布条遮住,似架似搀地将二人带上路。左转右拐,右转左拐,只闻鸟啼声和潺潺流水声。待子路、子贡的蒙布被解开后,他们才知道自己被带到了密林深处的一栋屋宇内。“二位委屈了,不知有何贵干,来此深山?”子路、子贡这才看到一位老者正在对自己问话。此老者白发白须,双目却颇有神采,他正是周儋翩,不过白发白须却是假的,严酷的生存遭际令他不得不防。 子路、子贡忙说明来意,那老者仔细倾听,但却不时地微笑着摇一摇头,那神态的意思是:“你们二人的说辞全然不可信,我这里哪有什么周室典籍?!” 子路见状对子贡微微一笑,然后上前对老者说:“周老先生,我这里有一物,乃老子所托送予您。”说罢便从身上摸出一物双手递予老者。老者略一迟疑便又恢复自信的笑容,缓缓将丝帛打开,只见那是一片磨得颇为光洁的龟甲,上面有七个钻窝,状似北斗七星,此外并无字迹。 周儋翩心中一惊,手指一抖,那龟甲险些跌落到地,但随即又恢复常态,轻声问到:“此物有何说辞?”子路闻言一愣,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老子当时对他说只需将此龟甲献上,问题便可迎仞而解。 这时子贡不慌不忙地走上前来,充满自信地说道:“此物外背称‘反’,内壁承‘弱’。其意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 周儋翩闻言长叹一声,随即对子路、子贡二人说:“事已至此,你二人可下山小住数日,所需之物届时我另派人送去,只是不要将山上所见说与他人,切记切记!送客!”说罢周儋翩便转身离去,雍和等人依然将子路、子贡二人双目蒙上,并送下山去。 原来十几年前,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路上,老子曾劝王子朝把周室典籍秘藏深山,而不要交与楚国君臣。与此同时,老子又与王子朝约定,可选若干周室典籍抄出副本,传与爱书之人,并约定了暗号暗语。此后,王子朝便将此事交予周儋翩秘密操办,陆陆续续已抄出《书》、《易》、《诗》等等典籍副本。 在此期间,楚王亦不断派人索要周室典籍和周室青铜礼器(包括九鼎、编钟、宝觚等等),并点名要大禹治水图(此图久已失传,幸有今人根据《五藏山经》绘制出约四百平方丈的巨画《帝禹山河图》)。由于王子朝一行借居在楚国地盘上,因此不得不忍痛割爱送给楚国君臣一批周王室青铜宝器以及制造青铜器的工匠(至今湖南湖北两省仍然时有出土青铜器);另外又将前朝典籍有关地理的内容,即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商代的《大荒四经》、西周时期的《海内五经》编辑整理成《山海经》一书,一并送交楚王。 但是,楚王君臣贪心不足,而王子朝又被周敬王派人刺杀,周儋翩只得率领族人(包括追随王子朝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馆的官员、学者及其后裔)隐居在西鄂山中。现在老子推荐的爱书之人已来到,正好可以了却此事,从此便可将周室典籍永藏深山,以待后世清明时代的到来――周儋翩主意已定,遂向众人交待分头行事。 子路与子贡在西鄂山下的一处客栈中住了多日,却无任何消息。闲来无事,子路想起来便问子贡:“你怎么知道那龟甲有此说辞?”子贡眼见天气渐寒,盘算着路途难走,因此无心取乐,便一五一十告诉子路:“这都是老子让我如此说的,恐怕是老子与周儋翩早已约定好的暗语吧。”子路闻言感叹到:“怪不得夫子要称赞老子是龙啊!” 正在此时,雍和闪进屋来,子路、子贡忙站起问候。雍和笑着说:“你们要的货,我给送来了。”三人走出屋外,只见院里放着十几挑柴,雍和见子路和子贡发愣,便低声耳语到:“为防外人走露消息,只好将货藏在柴木里。” 子路、子贡闻言大喜,子贡忙从行李中取出黄金百两送与雍和,雍和坚辞不收,并匆匆离去。子路、子贡连夜将送来的周室典籍副本点清并伪装成寻常货物,他们二人也扮成商旅,第二天清晨便匆匆离开客栈向东行去。临行前,子贡将黄金百两留在客栈,因为他早已看出此客栈乃西鄂山人所开。 日行夜宿,也就二十余日,子路、子贡便携带众多周室典籍抄本回到曲阜交给孔子。孔子大喜,日夜读《易》,以致“苇编三绝”――那时的书是用竹简编成,编竹简的绳子断了三次,可见孔子读《易》时反反覆覆的过程。此后,孔子将《易》整理注释成《易经》一书,又将《书》编校成《书经》一书,将《诗》删选成《诗经》一书,并流传于世。 后来,子路、子贡又再返西鄂山,只见人去山空,周儋翩一行不知去向,周室典籍的原版本和原始文献亦不知秘藏在哪座深山。与此同时,南阳地区却多出了一个新兴行业,即图书出版业,从业者均自称是原周王室图书馆官员、学者的后裔,他们供奉的行业祖神则是王子朝、周儋翩和老聃,并坚信周儋翩和老聃仍然活在世上。当地尚有晁姓人家,自称王子朝之后裔也;而王子朝的墓地亦在南阳西鄂(今南阳市石桥镇),乡老则称曾见周儋翩与一女子云游西鄂山。再以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兴起;直至汉代,南阳地区仍然是人才辈出,计有大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大医学家张仲景,以及家晁错、军事战略家诸葛亮等等。再以后,风水轮流转,西鄂山的秘闻渐渐消失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

为什么孔子说五十岁之前最好不要看易经?有哪位人才给解释一下,那是出于什么考虑,先谢谢了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意思是说,再过几年,等我五十岁的时候学习易经,做人做事就可以不犯大的过失了。我个人理解这是孔子自谦之语,一来说明易经的深奥需要人生的历练才能深刻理解,二则说明易经的功用。

孔子为什么要五十才能学易经

以前的时候对易经没有兴趣,后来才发现易经的智慧。
50岁是知天命的说法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为什么我20就知天命了

五十而知天命必须做到“不惑”“而立”
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做到而立、不惑,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天命。
才20,事业几乎为0,“而立”都做不到,还想知天命?太嫩。

孔子说 五十知天命,为什么我才20几岁就知道天命了阿

如果真的做到,那你真是个天才。
五十而知天命必须做到“不惑”“而立” 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做到而立、不惑,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天命。 才20,事业几乎为0,“而立”都做不到,还想知天命?

孔子说过人四五十岁很少见还孝顺父母的原话是什么

给他们买补品啊,买口味特别的东西啊等等咯,理解他们;而精神上是:跟他们谈谈话,支持他们等等咯,他们说的也是不错的方法哦,方法不少的,那建议你,去听听“常回家看看”这一首歌吧对于孝顺父母嘛,给予物质上支持的同时也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再不明白我说的,所谓的物质是,就说最简单的

五十岁了,出大汗,易疲劳无力,为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 更年期的到来 大多数人的新陈代谢功能减缓 身体中的疲劳因子无法排出体外 常年累积身体中 所以会导致 腰酸腿痛 疲劳成疾的现象
建议你生活要有规律 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 保持心情的开朗
条件允许建议你可以饮用 三勒浆 可以帮助你缓解疲劳 同时提高身体免疫力 帮助排除体内长期累积的疲劳因子 是你的身体更加健康
希望上述信息可以帮助你 疲劳易成疾 累喝三勒浆 祝你健康幸福

《论语》中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怎样理解孔子说的

人到了五十岁,世间的人情世故都已经能看的很透彻了,不会再因为什么事而迷惑,所以国家领导人大多数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大局

《易经的智慧1》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易经的智慧1》(曾仕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G_to40-Xjgqfv8W1niE2g

提取码: bgjb   

书名:易经的智慧1

作者:曾仕强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出版年份:2010-11-1

页数:271

内容简介:

《易经的智慧》共分六部,第一部《从开天辟地到师忧比乐》,从乾坤定位开始展开,讲述始生之难,蒙以养正,待机之道,争强好胜,师出正道,亲比和谐等人生智慧。通过对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八个卦进行细致分析,引出卦象背后的大智慧。本书的智慧摘要如下:如何用三枚硬币来卜卦?如何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维看待每一卦的吉凶祸福?为什么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为什么做大做强不如做长做久?如何用乾坤之道处理上下级关系和夫妻关系?如何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什么需要不可以马上满足?为什么说打官司没有赢家?为什么《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究竟是什么,如何处理?……

作者简介:

曾仕强:

兴国管理学院校长、智慧大学校长、师范大学教授、成功杂志首席顾问、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

学历: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

专研领域:

中、美、日管理比较;易经管理;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

被企业界尊称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

主要著作:《中国式管理》,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胡雪岩的启示》《易经良基》《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论语的生活智慧》.......

想学易经先看什么书好

想学易经可以看《易经杂说》、《易经讲座》、《简易经》、《黄帝内经》。《易经杂说》这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易经讲座》是一部讲解《周易》记录的书本。《简易经》讲的是自然现象及道理,中医与人体健康的知识。《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易经简介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想学易经先看什么书好

想学易经可以看《易经杂说》、《易经讲座》、《简易经》、《黄帝内经》。《易经杂说》这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易经讲座》是一部讲解《周易》记录的书本。《简易经》讲的是自然现象及道理,中医与人体健康的知识。《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易经简介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