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30,易经的智慧31

2023-10-02崇庆运势网热度: 7495

图解易经的智慧—经部的目录

图解经典70:图解易经的智慧(上)经部-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
《易经》中“卦”的智慧
《易经》中“爻”的智慧
人类智慧的源泉——《易经》
易学人物继承表
宇宙在手 万法由心
编者序:人生智慧的宝藏
本书内容导航
第一章 读易必备的基础《易经》的起源、影响及基础
第1节 易学源流浅说:集上古文明之大成
第2节 天干与地支:古历法的符号系统
第3节 河图与洛书:宇宙魔方
第4节 无极与太极:世界万物之源
第5节 两仪:处处有阴阳
第6节 四象与五行:天地四季与五种物质
第7节 八经卦:世界最初形成的八大元素
第8节 六十四卦:易学最深奥的部分
第9节 八卦纳甲与纳支:卦爻配干支
第10节 六十四卦与二十四节气:象征节气与卦爻
第11节 六十甲子:奇异的纪时方法
第12节 关于卦爻的一些术语:承、乘、比、应,错、综、复、杂
第13节 《易经》中的象:八经卦的物象
第14节 《易经》中的数:精细而完备的数字系统
第15节 《易经》中的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
第16节 《易经》中的占:奇妙的占断术
第二章 《周易·上经》的智慧 天地万物运行的哲理
第1节 卦一 乾 潜龙在渊的智慧
第2节 卦二 坤 厚德载物的智慧
第3节 卦三 屯 建功立业的智慧
第4节 卦四 蒙 教育启蒙的智慧
第5节 卦五 需 持之以恒的智慧
第6节 卦六 讼 解决争端的智慧
第7节 卦七 师 带兵打仗的智慧
第8节 卦八 比 交朋择友的智慧
第9节 卦九 小畜 积德行善的智慧
第10节 卦十 履 独善其身的智慧
第11节 卦十一 泰 小往大来的智慧
第12节 卦十二 否 大往小来的智慧
第13节 卦十三 同人 同人于野的智慧
第14节 卦十四 大有 自天佑之的智慧
第15节 卦十五 谦 卑以自牧的智慧
第16节 卦十六 豫 欢愉和乐的智慧
第17节 卦十七 随 随缘不变的智慧
第18节 卦十八 盅 改革创新的智慧
第19节 卦十九 临 居安思危的智慧
第20节 卦二十 观 观民设教的智慧
第21节 卦二十一 噬嗑 赏罚分明的智慧
第22节 卦二十二 贲 曲则有情的智慧
第23节 卦二十三 剥 防微杜渐的智慧
第24节 卦二十四 复 休养生息的智慧
第25节 卦二十五 无妄 天雷无妄的智慧
第26节 卦二十六 大畜 日新其德的智慧
第27节 卦二十七 颐 自求口实的智慧
第28节 卦二十八 大过 遁世无闷的智慧
第29节 卦二十九 坎 习坎行险的智慧
第30节 卦三十 离 日月丽天的智慧
第三章 《周易·下经》的智慧 社会人生发展的哲理
第1节 卦三十一 咸 夫唱妇随的智慧
第2节 卦三十二 恒 立不易方的智慧
第3节 卦三十三 遁 不恶而严的智慧
第4节 卦三十四 大壮 非礼勿履的智慧
第5节 卦三十五 晋 失得勿恤的智慧
第6节 卦三十六 明夷 箕子之贞的智慧
第7节 卦三十七 家人 相夫教子的智慧
第8节 卦三十八 睽 感化恶人的智慧
第9节 卦三十九 蹇 反身修德的智慧
第10节 卦四十 解 赦过宥罪的智慧
第11节 卦四十一 损 惩忿窒欲的智慧
第12节 卦四十二 益 见善则迁的智慧
第13节 卦四十三 施禄及下的智慧
第14节 卦四十四 品物咸章的智慧
第15节 卦四十五 萃 观其所聚的智慧
第16节 卦四十六 升 步步高升的智慧
第17节 卦四十七 困 困境求通的智慧
第18节 卦四十八 井 求贤若渴的智慧
第19节 卦四十九 革 顺天应人的智慧
第20节 卦五十 鼎 稳重图变的智慧
第21节 卦五十一 震 临危不乱的智慧
第22节 卦五十二 艮 动静得宜的智慧
第23节 卦五十三 渐 循序渐进的智慧
第24节 卦五十四 归妹 成家立业的智慧
第25节 卦五十五 丰 盛衰无常的智慧
第26节 卦五十六 旅 明慎用刑的智慧
第27节 卦五十七 巽 谦逊受益的智慧
第28节 卦五十八 兑 朋友讲习的智慧
第29节 卦五十九 涣 拯救涣散的智慧
第30节 卦六十 节 适当节制的智慧
第31节 卦六十一 中孚 诚信立身的智慧
第32节 卦六十二 小过 行动有度的智慧
第33节 卦六十三 既济 功成身退的智慧
第34节 卦六十四 未济 成功在望的智慧
图解经典71:图解易经的智慧(下)传部-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
《易传》中系辞的智慧
《易传》中卦序的智慧
编者序:重新绽放《易传》的智慧之光
本书内容导航
第一章 《易传》概说
第1节 《易传》的内容:七种十篇
第2节 《易传》的作者:孔子十翼
第3节 《易传》与《易经》:传承不绝的易学
第4节 孔子与《十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第5节 如何读懂《易传》:开启易学之门的钥匙
第二章 《系辞传:上篇》的智慧
第1节 天尊地卑:乾道与坤道
第2节 设卦观象:君子怎样读《易经》
第3节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小大与险易
第4节 《易》与天地准:不违背天地之道
第5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日用而不知
第6节 易道之广大:无所不包
第7节 易其至矣乎:乾为道之门,坤为义之门
第8节 圣人以《易》解天下之玄妙:言应千里
第9节 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易经》中的数学
第10节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易》有“四道”
第11节 开物成物,冒天下之道:把握天下之道
第12节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履行诚信,顺应天道
第三章 《系辞传:下篇》的智慧
第1节 八卦成列:道从观察中来
第2节 八卦与人类上古进化史:《易》的演变过程
第3节 易者,象也:《易》的象思维
第4节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
第5节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殊途同归
第6节 乾坤,其易之门邪:古而不老的易学
第7节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易》的忧患思维
第8节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经世致用的学问
第9节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推衍万事万物的始终
第10节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内容详备,无所不包
第11节 《易》之兴也:殷之末世,周之盛德
第12节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第四章 《说卦传》的智慧
第1节 参天两地而倚数:揲蓍成卦法
第2节 圣人作易,以顺性命之理:顺应本性与命运
第3节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逆序而数
第4节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八个物象的基本特性
第5节 帝出乎震,齐乎巽:方位和季节
第6节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卦象的作用和意义
第7节 乾,健也:八卦之卦德
第8节 乾为马,坤为牛:八卦代表的八种动物
第9节 乾为首:八卦与人体各部位
第10节 乾,天也,故称父:乾坤父母与三子三女
第11节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万物类象
第五章 《序卦传》的智慧
第1节 《序卦传》一:上经卦序
第2节 《序卦传》二:下经卦序
第六章《杂卦传》的智慧
第1节 《杂卦传》通释:杂而不乱
第2节 《杂卦传》句解:两两对解之卦
附录
一、《易经》六十四卦原文
二、 《系辞传》

易经的智慧全集的内容简介

《易经》是中华文化原典之一,在五千年前,中国古代圣人伏羲“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画出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八种卦象,即通常所称的“八卦”。之后,再历经周文王与孔子,“易学”体系渐趋完备,被称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是开启宇宙奥秘的钥匙。时至今日,注易之书籍,多达数千种,不胜枚举,有从象数方面来描述的,也有从义理来阐述的,而《易经的智慧全集》通过对《易经》中有关人生的阐释,用具体的案例来指导人们掌握处世的智慧。《易经的智慧?集》由蒋大伟编著。

易经的智慧治大病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怀疑我是病了。

每天坐卧不安,精神萎靡,睡又睡不好,做事又没精神。曾经去看过中医,喝过一段时间中药。后来因为出差,中医就给停了。出差本想边工作边散散心,兴许就好转了。谁知情况更恶化。跟同事一个房间休息,她呼呼大睡,我给她守夜,听半夜的雨声。

那时候没去看过心理医生,要知道心理医生肯定比中医要贵多了,没钱大概也是病因之一了吧,虽然没去就医,大体自己也知道不是抑郁症就是焦虑症!

这种心理上的疾病,大体就是那么几个方面的原因:工作、年龄、金钱、情感......

后来,我把那个每天折磨人的工作辞了。那段时间像放出笼的鸟儿终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每天在家练练字、看看书、画画画。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又开始焦虑了。在焦虑时人是无法看进去书的,练字也写不好,画出来的画也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灵气。

就这样,断断续续、好好坏坏、循环往复,整个人在坏心情与修复坏心情中蹉跎。

直到我在视频上看到曾仕强教授的经典语录,渐渐的,好像从阴霾中走了出来,虽然现在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认清了很多事实真相后,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自我折磨,每到情绪不稳的时候就想一想曾教授的这些话,开导自己。就算是阿Q精神胜利法,也好过沉溺在痛苦中难以自拔。

而且,现在大家多少都认识到,国学、易经的智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精髓,博大精深,蕴藏着宇宙的奥秘。易经不是神学、是最高的科学。毕竟,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是研究易经的高手。爱因斯坦都说了,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此处话题有点扯远了。

下面分享几条曾教授的经典语录,与君共享。

找一点时间想一想,你的生存之道到底是什么。你的定位是什么,你的立身之道是什么,然后你下半辈子你就可以有方向,有目标。不以胜败论英雄,但求心安理得。

一个人要知道消极是暂时的休息,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人要从绝望当中去产生希望,人要在黑暗当中储存你的实力,然后等到时机成熟,你还是要大放光芒,黑夜不会永远漫长,没有止境。

我们花太多时间在别人身上,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爱惜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自知以修身,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己了解自己。不是了解自己的优点,很多人到处宣扬自己的优点,其实没有什么用。最要紧的了解自己的缺失、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好好去补它。

其实我常常劝很多女性朋友,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另外一半,你情愿不要结婚,没有必要!天底下不是说每一个人要过同样的生活,老天要我们做不一样的人,而不是老天要我们过同样的日子,你有自己的选择,你了解自己,对你最合适的就你勇敢的去走,不必太顾虑别人的想法。

只要你走正道,你就会大大的亨通。这是天之命也。

生活中的《易经》智慧

最近在读孔子《易经》注解—各种卦辞,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家人们都有挑战各种经典百遍的,肯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学经的三部曲—读经、解经、用经,先不思不议地通读百遍,你可能有疑惑急于了解经文的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一遍遍地累积,困惑就会迎刃而解,长长地深呼吸对自己说:“原来如此!”随之产生的就是学习后收获的满足感。在不断的累积中,你会发现,你在自觉不自觉地将《易经》中的智慧应用到了生活中。

刚开始的我只专注于对经文的理解,急于想弄明白每句经文的意思,甚至于每个字的意思。读的过程中,突发灵感就想弄清楚来龙去脉,这样时断时续的,读得很慢,收获也很少,更别谈体会了。有几次,我都是直接找金兰老师讨论,金兰老师没有给我直接的回复,只是发个拥抱的表情安慰我:“亲爱的,别急,慢慢来!要不思不议地读经。”

我听话照做,真的做到了不思不议,发现某种玄妙我也是默默地记在心中,继续往下读,这样我读得越来越快。有一段时间,我好像着魔了,一有时间就读,有一天通读上下经3遍的经历。从2018年7月开始挑战通读《易经》百遍开始,到11月完成挑战的4个月里,我从一无所知,到如今的略有心得,除了自己的坚持外,离不开家人间的帮扶和鼓励。

《易经》教给人们做人的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阴阳”贯穿《易经》之中,否极泰来、损益盈虚、“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总结起来都是阴阳思想,生活中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过犹不及;元亨利贞,从方位上讲是“东南西北”,从时间上讲是“春夏秋冬”;《谦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全吉的卦,山本来是高大的,但由于谦逊,把很大一部分埋于地中,“地中有山”。做人也要学习高山一样的情怀,虚怀若谷,就像成熟的麦穗永远是俯下身低着头的。《井卦》,井水从八方来,养八方人,就像无私的母爱,看似静静地存在。

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几句经文,“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不咥人,凶。”当一个人的能力不够强大,不足以引领别人的时候,要做的就是默默成长自己,蓄势而发。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告诉我们,生活中本来就存在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归最初的本性,一切从头开始,虽然过程“艰贞”但结果终“吉”。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屡霜,坚冰至”,则是在说明积累的力量。“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易》曰“何校灭耳”。

读了《易经》,我才知道:震为足,艮为手,兄弟如手足;十二消息卦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十二个月、天干都是与消息卦息息相关的,复,始也,一元复始。

《易经》的思想博大精深,我所了解的也只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却是受益匪浅,自然不自然的我已经将《易经》思想融入了我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看到陌生人急需零钱,我能不顾别人的诧异,及时递过去。看见有环卫工人在这严寒的冬日里,铲雪或扫雪,我会带孩子尽量走在扫过的路面上,以免踩实了未扫的雪,增加他们的工作强度。遇到困难,我也不是怨声载道,而是审视自己,改变自己。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不再藐视生命,而是尊重生命。世界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但最终是精神的。我常常开玩笑说:“我彻底地佛系了。”是的,我们可以不信佛,但不能没有佛性。

因为爱,所以爱。《易经》就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指路明灯,她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给我们具体的行事指南,她能让人放下仇恨,放手去爱,爱众生,用爱拥抱这个世界。

现在的我,每天在《易经》的音频声中起床。一有机会就向夫君展示《易经》的玄学,令夫君对我膜拜有加。家里总是有朗朗读书声,到处一片和谐的家庭氛围。这一切,得益于我思想的变化,我用《易经》的思想武装头脑,用《易经》的思想指导生活,总能用阴阳的思想来行事。渐渐地,我变了,变得大度了,变得阳光了,更变得自信了。

易经的智慧金句

【摘抄类】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

2、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3、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易经》

4、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经》

5、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易经》

6、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享利贞。”

——《易经》

7、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易经》

8、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易经》

9、

君子以作事谋始。

——《易经》

10、

君子以果行育德。

——《易经》

11、

君子以容民畜众。

——《易经》

12、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易经》

13、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易经》

14、

君子以类族辨物。

——《易经》

15、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易经》

16、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易经》

17、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易经》

18、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易经》

19、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易经》

20、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易经》

21、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22、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易经》

23、

君子以反身修德。

——《易经》

24、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易经》

25、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经》

26、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易经》

27、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易经》

28、

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易经》

29、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易经》

3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易经》

31、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易经》

32、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易经》

33、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易经》

34、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易经》

35、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易经》

36、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易经》

37、

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易经》

38、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

39、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易经》

40、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易经的智慧的曾仕强《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讲座长达150集,历时半年,曾教授将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轻松幽默的语言,引领观众和读者自在挖掘《易经》这座智慧的宝藏!本书由《易经的智慧》电视讲座整理而成。这是曾仕强教授首次讲授《易经》64卦,教授告诉我们,对《易经》原文晦涩难懂的语言进行了现代化诠释,赋予了《易经》全新的生命意义,这让更多徘徊在易学门外的人们,也能够轻松领悟那深邃而又简单易行的人生智慧。
第一部分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阴阳是怎么产生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阴阳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又有着怎样重要的影响呢?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过巴比伦的文化、希腊的文化,如果说这些文化明显不同,却仿佛又很相近,但是如果说它们相同,却又好像差得很远,那到底是近还是远,到底是同还是不同? 第1节:阴阳之道(1) 第2节:阴阳之道(2) 第3节:阴阳之道(3) 第4节:阴阳之道(4) 第5节:阴阳之道(5) 第6节:阴阳之道(6) 第7节:八卦定乾坤(1) 第8节:八卦定乾坤(2) 第9节:八卦定乾坤(3) 第10节:八卦定乾坤(4) 第11节:八卦定乾坤(5) 第12节:《易经》与命运(1) 第13节:《易经》与命运(2) 第14节:《易经》与命运(3) 第15节:《易经》与命运(4) 第16节:《易经》与命运(5) 第17节:《易经》与命运(6) 第18节:《易经》与命运(7) 第二部分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群经之始,一方面从哲学的角度指导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另一方面,《易经》的占卜功能始终神神秘秘、隐隐约约。那么《易经》的占卜到底有多大的精准性?孔子是如何评价《易经》的占卜功能的?我们又怎样才能卜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卦呢?《易经》的占卜功能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神神秘秘、隐隐约约,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个人说自己会卜卦,那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个人顿时神秘起来。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因为喜欢《易经》而韦编三绝,但他却忠告世人:不占而已矣。既然占卜是《易经》的功能之一,为什么孔子又劝我们不占呢? 第19节:破解占卦(1) 第20节:破解占卦(2) 第21节:破解占卦(3) 第22节:破解占卦(4) 第23节:破解占卦(5) 第24节:破解占卦(6) 第25节:乾坤易之门(1) 第26节:乾坤易之门(2) 第27节:乾坤易之门(3) 第28节:乾坤易之门(4) 第29节:乾坤易之门(5) 第30节:乾坤易之门(6) 第31节:乾卦六龙(1) 第32节:乾卦六龙(2) 第33节:乾卦六龙(3) 第34节:乾卦六龙(4) 第35节:乾卦六龙(5) 第36节:乾卦六龙(6) 第37节:乾卦六龙(7) 第38节:六龙御天(1) 第39节:六龙御天(2) 第40节:六龙御天(3) 第41节:六龙御天(4) 第42节:六龙御天(5) 第43节:六龙御天(6) 第44节:六龙御天(7) 第三部分
孔子批阅《易经》韦编三绝,绑竹简的牛皮都被翻断了很多次。他对乾坤两卦的卦辞进行了详细的注解,留下了旁通四达的《文言传》。《文言传》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邃哲理,何以被后世学者奉为“千古文章之祖”?包含着宇宙人生奥秘的“元、亨、利、贞”与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易经》是谁创造的?它又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我们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但是真的是他们三个人完成了这么伟大的创作吗?我想不太可能。 第45节:孔子《文言传》(1) 第46节:孔子《文言传》(2) 第47节:孔子《文言传》(3) 第48节:孔子《文言传》(4) 第49节:孔子《文言传》(5) 第50节:孔子《文言传》(6) 第51节:孔子《文言传》(7) 第52节:阳极成阴(1) 第53节:阳极成阴(2) 第54节:阳极成阴(3) 第55节:阳极成阴(4) 第56节:阳极成阴(5) 第57节:阳极成阴(6) 第58节:地道柔刚(1) 第59节:地道柔刚(2) 第60节:地道柔刚(3) 第61节:地道柔刚(4) 第62节:地道柔刚(5) 第63节:地道柔刚(6) 第64节:乾坤之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