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人灾异五行之说,易经五行灾异说

2023-10-20崇庆运势网热度: 12482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内容如下: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3.五行制化

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

4.五行相乘

即过度克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5.五行相侮

即反向克制,次序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6.五行的母子相及

即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母病及子:母行虚弱→子行虚弱→母子俱虚。

中医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功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建立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并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分析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此,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行德运与天人感应是什么?

早在战国时期,齐鲁地区就出现了以驺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学派。它是吸收和综合了远古流传的阴阳变化和五行运转这两支不同系统的地区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五行学说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称为五行。它们之间,“终始五德,从所不胜”:土德后,“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昭明文选》卷六《魏都赋》注引《七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史记》卷七四《孟子苟卿列传》)《吕氏春秋》在阐述上古历史发展的进程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姨(即蚯蚓)大蝼(大蝼蛄)。黄帝曰:“土气胜。”土色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人。代火者必将水,天且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应同》)

这个五德:土、木、金、火、水相克代的序列无疑便就是沿用驺衍五德终始的理论。秦始皇代周,周得火德。按照从所不胜的原则,秦自然便得水德。根据这种德运推移理论,于是秦采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法治设施。夏以建寅之月(十三月)为岁首,殷以建丑之月(十二月)为岁首,周以建子之月(十一月)为岁首,秦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水德尚黑,故秦的衣服、旄旌、节旗皆用黑色。黑终数六,故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河名日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又水主阴,阴主刑杀,故尚刑法,认为“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人者不赦”。

汉兴,刘邦曾向人询问秦时祠何帝?回答是白、青璜、赤四帝。刘邦说,我听说天有五帝,何以为四?谁也无法回答。刘邦若有所悟说:我知之矣!这是待我而具五数也。于是立黑帝祠,命名北峙。刘邦把北畦待我而起,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故袭用秦的正朔服色。孝文帝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谓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并且预言将有黄龙见的瑞应。丞相张苍反对。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张苍主张以河决金堤为符,证明汉乃水德之时。讨论没有结果,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结论。

汉武帝太初元年夏(前104),落下闳创新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武帝乃改元“太初”,恢复夏历的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官更印章以五字,如丞相的印章则称“丞相之印章”五字,正式承认汉据土德。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包羲氏始受本德,其后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号,著赤帝之符,旗章遂赤,自得天统。”(《汉书》卷二五下《郊祀志》)所谓“以母传子”,就是反驺衍的“从所不胜”,取五行相生之意。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士生金、金生水,往复循环。按照这种理论,伏羲以木德王,木生火,故神农以火德王;火生土,故黄帝以士德王;土生金,故少吴以金德王;金生水,故颛顼以水德王;水生木,故帝喾以木德王休又生火,故帝尧以火德王伙又生土,故帝舜以土德王;土又生金,故夏以金德王;金又生水,故商以水德王林又生木,故周以木德王。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正式采纳了刘向的意见,以为汉得火德,色上赤。周得本德,以汉直接承周而得火德。然而中间还隔着一个秦,又如何进行解释呢?刘向于是编造出正闯的理论:以为“昔共工氏以水德,间于木、火,与秦同运,非其次序,故皆不永”。就是说,伏羲以木德王,继之者为共工氏,“虽有水德,在木、火之间,非其次序,故霸而不王”。只有神农以火德王,才是五德运行的正当次序。准此,秦的地位正如共工。周得木德,秦代周,以水德,也不是五德相生的正当运行,所以说也只是闰位。(《资治通鉴》卷六九,胡注引孟康日润者,偏也,不正也。从此以后,五德相生,往复运行和偏闰的说法,长期为后来的王朝所承用。北周字文觉代西魏,即天王位,“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时;服色尚黑,随水行也”。隋文帝推运得火德,故色上赤。唐高祖认为得土德,色上黄。德运的迷信如此深人人心,故久病不愈的唐武宗李瀍,终于自认为在“王气胜君名”这条戒律里找到了原因。当年汉光武把治水的“洛”字改写成了“雒”,“洛”从水而东汉以火德王。水火不相容,所以必须改去水旁,使兔相胜之厄。唐德土而武宗名瀍,“瀍”亦水旁。土胜水,正犯了“王气胜君名”的大忌讳,他相信这就是久病难愈的真正原因。于是他便改名为“炎”,炎从火,火生土,这就可以变成以君名生王气,病也就可不治而愈了。这当然只是迷信,决无益于病体。会昌六年三月,下诏改名后没有几天武宗也就一命呜呼了。金朝曾为本朝是金德还是土德争得十分热闹,结果认为得运为土.堂而皇之地撰成了《大金德运说》一书。《四库提要》的作者驳斥它说:“五德之运,不见《六经》,惟《家语》始有之,而其书出于王肃伪撰,不可据为典要。后代泥于其说,多侈陈五行传序之由,而牵合迁就,附合支离,亦终无一当。仰蒙我皇上折衷垂训,斥妄祛疑,本宅中大之隆规,破谶纬休祥之谬说,阐发明切,立千古不易之定论。”(《史部·政书类》(二)乾隆的这一见解的确是远超过了他的同侪们。

神道设教的核心便是天命论。无论是感生说、五运终始等,都是要证明皇帝的地位是授受于天,常人是不应该非分觊觎,也是不可能僭分夺取的。感生说无法验之于常识,五运始终也涉于幽玄。汉武帝时,大儒董仲舒确立了天人感应学说,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可以感受到的天时、地理、与物种的灾祸变异来进行附会,其欺骗性就大得多了。

孔子和孟子,都很少谈到天。孔子不语神怪。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他心目中的天,似乎只是自然运行的载体。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他对鬼神基本上是恃否定态度的。孟子则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他认为人心即天理,又以“人归”来验证舜之得天下为“天与”。并且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从民心上来体认天,这正是孟子思想的进步与可贵的地方。汉儒在这方面已与孔子、孟子有了很大的不同。董仲舒就是在儒的基础上,吸收了骏衍的符应说及其他学说,发展成著名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代表人物。他的特点就是把儒学神学化。

在他上汉武帝的《天人三策》里,董仲舒除了提出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更化、崇儒,并以儒道来推行教化等一系列措施外,还全面地阐发了天与人之间的感应关系。他引《春秋》为证,说:“臣谨按,《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人之生理、气质、情性,都是化天之理数而成,与天道是相对应的。“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地》)不过,能够同天直接联系的人只能是皇帝一个人,因为只有他才是受天之命来代天执行覆养万民的。所以说天人感应的“人”,“实质所指即是统治世间的天子’(《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册,第108页)。“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春秋繁露·必仁且知》)所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灭,必有灾异。这种祯祥灾异,就是天人之间感应的具体显现。董仲舒提出受天明命的君王必须勉强行道,道,也就是天道,即“所由适于治之路”,仁义礼乐皆其工具。皇天不言,以文象设教。人主有道,天瑞应诚而至;人主失德,则“邪气积于下,怨恶蓄于上。上下不和测阴阳缪(古戾字)而妖孽生”,此灾异所缘而起者。它们皆是“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政失于此坝,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汉书·天文志》)所以,“天子为善一日,天立应以善,为恶一日,立应以恶”(《资治通鉴》卷五二胡注引《易纬稽览·中军传》郑玄注)。“善不妄来,灾不空发。王者心有所想,虽未形颜色,而五星以之推移,阴阳为其变度。”(《资治通鉴》卷五六)天人感应说把所有天灾、星变、物种变易都准确地与人事对应起来。如:

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木不曲直:

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好攻战、轻百姓、饰城廓、侵边境,则金不从革;简宗庙、不待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汉书·五行志上》)

地震则是由于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升所产生。太阳是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如果君德衰微,阴道强盛,侵蔽阳明,则应为日蚀。(《汉书·孔光传》)如果妇顺不修,阴事不得,皇后有失德之举,则会发生月蚀。又“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腌昧亡光,各有云为:其于东方作日初出时,阴云邪气起者,法为牵于女谒,有所畏难。日出后为近臣乱政,日中为大臣欺诬,日且人为妻妾役使所营。”(《汉书·李寻传》)“阳之专气为霰,阴之专气为雹。盛阳之气在雨水,则温暖而为雨,阴气薄而胁之不相人,则搏而为雹也。盛阴之气在雨水,则凝滞而为雪,阳气薄而胁之相人,则消散而下,因水而为霰。”(《资治通鉴》卷十五胡注引《大戴礼》引孔会子云)所有阴阳不调,都和人君的行事相对应。据翼奉的说法,这种天人间的感应,其验效甚至如人之病生于内脏,而病象则显于外表、行动之中一样,迅速准确。灾异就是天对人君的警告。“天所以有灾变何?所以谴告人君,觉悟其行,欲令悔过修德,深思虑也。《援神契》曰:行有点缺,气逆干天,情感变出,以戒人也。”(《白虎通》卷六《灾变》)谷永形容皇天降灾异以谴告人君过失,“犹严父之明诫,畏惧敬改,则祸销福降;忽然简易,则咎罚不除”(《汉书-谷永传》)。

在所有这些灾异中,日蚀和星变是皇天对人君最严重的警告。汉时的皇帝,遇到发生日蚀,都要战战兢兢,发布诏书,引咎自责,并采取一些轻摇薄赋等惠民的措施。汉文帝即位的第二年,日蚀,他亲布诏书,曰:

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入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乃十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朕获保宗庙,以徽纱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匀以启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摇费以便民。联既不能远德,故悯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本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

从这封诏书里,可以窥见当时对这种天人感应说迷信的虔诚,也可以了解到这一学说对皇帝本人,确实存在某种制约的作用。星变也是让皇帝恐惧的灾象。古人把彗星分为孛、彗长三类。李星光芒短,其光四出;彗星则光芒参参如扫帚;长星的尾巴很长,三丈二丈无常。其实都是彗星离日远近不同时的形态。“大法:孛、彗星多为除旧布新,长星多为兵革事。”(《资治通鉴》卷十四胡注引文颖日)《孝经内记》云:“彗出北斗,兵大起;彗在三台,臣害君;彗在太微,君害臣;彗在天狱,诸侯作乱。所指,其处大恶。彗在日旁,子欲杀父。”(《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孛为恶气所生,灾又更甚于彗。太白经天,也是大灾祸降临的先兆。太白即金星。《汉书·天文志》说:“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所谓“经天”,“谓出东人西,出西人东也。太白阴星,出东当伏东,出西当伏西。过午则经天。”刘向《五纪论》云:“太白少阴,弱不得专行,故以巳、未为界,不得经天而行,经天则昼见,其占为兵丧,为不臣,为更王,强国弱,小国强。”(《资治通鉴》卷一九一胡注引)古代天文书谓五星之精为妖:岁星流为苍彗、荧惑,填星散为赤彗、黄彗,太白、辰星变为白彗、黑彗。(《资治通鉴》卷三胡注)

对于皇天示警的灾异,皇帝通常采取下诏罪己,号召官员直言过失,停止某些烦民劳费的项目或设施,颁行某些宽恤的政策,决狱虑囚,避正殿,减常膳,撤乐,进行祈祷等方式,以为应答。应该承认,这种灾谴理论尽管纯出于迷信附会,但在实际生活中,它的确是有很大影响的。唐太宗就曾对侍臣们说过:“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鉴临,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一般的君主,都因迷信的支配,在所谓天谴面前,无论是“应之以实”,采行某些宽省民团的措施,或者是“侧身修德”,克制一下生活的淫奢,都应该说是一件好事。畏天修德是人君的必有品德。富弼称“人君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去乱亡无几矣”;所谓“畏天者昌,天亡”。就是习以为常而不思儆戒的意思。

历史上皇帝对于天谴的儆示还有一种很妙的应付办法。这种办法既不是应之以实;也不是应之以“文”——即多少表示引咎自责,而是移祸于人以资搪塞。秦朝廷祝官中有秘祝一职,“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应劭曰:“秘视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日秘也。”(《资治通鉴》卷十五胡注)汉文帝究竟不失为一个开明的皇帝,他下诏说:“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由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秘视移灾的把戏,古已有之。楚昭王、宋景公都不忍移灾于卿佐,说:“移腹心之疾,置于股肱,何益也。”(《资治通鉴》卷三三臣光日)对于天谴,可以倭过于臣下,且正式定为制度,真是“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文帝以后,这一作法实际上仍然沿行。汉宣帝五风四年,日蚀,驺马猥佐(官名)上书,导至日蚀的是杨泽骄奢,不思悔过。挥被腰斩以应谴。哀帝建平二年,宫廷中有大声如钟呜,扬雄、李寻皆认为是鼓妖作祟,宜退御史、丞相以应天变。明帝永明十三年,日蚀,三公皆免冠自劾。安帝永初元年,太尉徐防以灾异寇贼策免,司空尹勤以水雨漂流策免从此开以灾异策免三公之例。直到魏文帝曹丕时,始有诏:“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于股肱,岂禹、汤罪己之义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职,后有天地之眚,勿复劾三公。”当时的灾异,实际上已成朝臣打击对手,争夺宰相大权的手段。这种现象一直不绝于后世。前泰的越厉王荷生,杀皇后梁氏、太傅毛贵、车骑将军梁楞、仆射梁安、司空工堕以应天象。北齐世祖高湛因彗星见,乃避位传太子,自号太上皇帝。隋。唐以后,这类的事才比较少见。

和灾谴相对的便是祥瑞。祥,福也;瑞,符信也。《白虎通》说:“天下太平府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皇者承天统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物序,体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德至天,则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地,则嘉禾生,蓂荚起,柜鬯出,太平感。德至文表,则景星见,五纬顺轨。德至草木,则未草生,木连理。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实茂,陵出黑丹,阜出萋莆,山出器车,泽出神鼎。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醴泉涌,河出龙,洛出龟书,江出大贝,海出明珠。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钟律调,音度施,四夷化,越裳贡。”唐时,祥瑞的种类列在礼官者,据《仪制令》:大瑞计六十四种,如景星、庆云之类。上瑞三十八种,如白猿、赤兔之类。中瑞三十二种,如苍乌、朱雁之类。下瑞十四种,如嘉禾、芝草、连理木之类。(《资治通鉴》卷一九三胡注引)隋文帝既迷信书俄纬,又好机样小数。“初,帝受周禅,恐民心未服,故多称符瑞以耀之,其伪造而献者,不可胜计。”(《资治通鉴》卷一七九)皇帝喜好它,因为它可以增加资本,满足虚荣心理。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焉者。官僚们自然竞相投其所好,以讨好悻进。因此,献祥瑞是希悻进的官僚们上下争先的谄媚手段,而正派人是不屑为的。孔安国说得好:“草木之秀异,禽兽之珍奇,云物之变动,无时无之。系时好与不好耳!以为祥瑞,注意多有,虽元狩之麟,神爵之凤,尚可力致,况其他乎?惟上之人油然无欲于此;苟欲之,则四面而至矣!”涨翰《松窗梦语》卷五引)历史上也有一些有见识的君主,对此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唐太宗就曾指出:“朕每见诸方表奏符瑞,惭俱增深。且安危在于人事,吉凶系于政术。若时主肆虐,嘉贶未能成其美;如治道休明,庶征不能致其恶。以此言之,未为可恃。”又说:“夫家给人足而无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为桀纣。”(《唐会要》卷二八《祥瑞上》)他把百姓家给人足为样,得贤修治为瑞,不为虚荣所逐,确是很难得的。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建筑在简单比类与附会上,实流于。但它却长期流传在中国和思想史领域,即使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大思想家如顾炎武,仍相信人事足以感天,并且把这种感应与孟子的“气壹则动志”联系起来。(《日知录》卷三十《人事感天》)“素不言祥瑞”的清雍正帝,却又相信“天人感应,捷如影响”。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产生的实际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灾异发生的种种牵强的类比和解释,无疑是一种迷信,但它一方面往往成为朝廷政争的借口;另一方面也构成神力的制约。在某种情况下,对当时的是产生相当影响的。

谈谈五行之说??

属性相克 梦幻精灵知道

董仲舒的灾异遣告说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古代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意义:董仲舒借时学(阴阳五行学)发挥或者说发展《春秋》天人感应思想,其说固然奇伟怪谲,难以思议,但决非无中生有,而是本于《春秋》穷天人之变的精神。董仲舒继承了儒家传统中《洪范》讲五行的思想,并发扬光大之,建立了一套囊括天人的宇宙学说。

扩展资料

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系上。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的道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

天地之间除了正常的现象之外,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小的异常称之为“灾”,大的异常称之为“异”。董仲舒认为,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董仲舒的本意,是借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人感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五行关系

五行之间的关系 五行相生 金生水,骇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天干五行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已同属土,戊为阳土,已为阴土;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行五行 寅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已午属火,午为阳火,已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戍丑未属土,辰戍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干支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已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辛酉剑锋金,甲戍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已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戍丁亥屋上土,
戊子已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任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戍已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已复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已本大驿土,庚戍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水各土,戊午已未天上火,
庚申辛西石榴木,壬戍癸亥大海水。

八字和五行什么关系 八字是生辰对应的年(天干+地支)、月(天干+地支)、日(天干+地支)、时(天干+地支)、四组,每组两个字,共八个字;
八字全部是由天干(甲乙丙丁。。。)和地支(子丑寅卯。。。)组成的。

五行:金木水火土,又各分阴阳。

天干和地支都配有五行属性,如下

天干配五行:
甲乙同属木,甲属阳木,乙属阴木。
丙丁同属火,丙属阳火,丁属于阴火。
戊己同属土,戊属阳土,己属阴土。
庚辛同属金,庚属阳金,辛属阴金。
壬癸同属水,壬属阳水,癸属阴水。

地支配五行:
寅卯同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巳午同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申酉同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亥子同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同属土,辰戌同属阳土,丑未同属阴土。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给最佳答案。。。

五行之间都有哪些关系 五行间的关系大致有五种。相生、相克、相侮、相乘、据纳。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上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侮:侮即侮辱,相侮之意为反克。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据纳:据,即拒绝。纳即吸纳、采纳、生纳、接纳。不接纳之意。木不纳水,水不纳金,金不纳土,土不纳火,火不纳木。相乘:无形中最复杂的关系,是建立在相生或相克衍生之后的关系,十分复杂。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天干地支的与五行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辰(龙)、戌(犬)属阳土,中央;丑(牛)、未(羊)属阴土,中央。 甲为栋梁之木,乙为花果之木,甲乙东方木。丙为太阳之火,丁为灯烛之火,丙丁南方火。戊为城墙之土,己为田园之土,戊己中央土。庚为斧钺之金,辛为首饰之金,庚辛西方金。壬为江河之水,癸为雨露之水,壬癸北方水。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戌时,戌”就是没有牙齿的意思。狗没有了尖牙利齿,就没法磨碎食物,就意味着饿死故戌属狗。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干、支的五行属相01甲子金鼠 ? 02乙丑金牛 ? 03丙寅火虎 ? 04丁卯火兔 ? 05戊辰木龙 ? 06己巳木蛇07庚午土马 ? 08辛未土羊 ? 09壬申金猴 ? 10癸酉金鸡 ? 11甲戌火狗 ? 12乙亥火猪13丙子水鼠 ? 14丁丑水牛 ? 15戊寅土虎 ? 16己卯土兔 ? 17庚辰金龙 ? 18辛巳金蛇19壬午木马 ? 20癸未木羊 ? 21甲申水猴 ? 22乙酉水鸡 ? 23丙戌土狗 ? 24丁亥土猪25戊子火鼠 ? 26己丑火牛 ? 27庚寅木虎 ? 28辛卯木兔 ? 29壬辰水龙 ? 30癸巳水蛇31甲午金马 ? 32乙未金羊 ? 33丙申火猴 ? 34丁酉火鸡 ? 35戊戌木狗 ? 36己亥木猪37庚子土鼠 ? 38辛丑土牛 ? 39壬寅金虎 ? 40癸卯金兔 ? 41甲辰火龙 ? 42乙巳火蛇43丙午水马 ? 44丁未水羊 ? 45戊申土猴 ? 46己酉土鸡 ? 47庚戌金狗 ? 48辛亥金猪49壬子木鼠 ? 50癸丑木牛 ? 51甲寅水虎 ? 52乙卯水兔 ? 53丙辰土龙 ? 54丁巳土蛇55戊午火马 ? 56己未火羊 ? 57庚申木猴 ? 58辛酉木鸡 ? 59壬戌水狗 ? 60癸亥水猪 01 甲子 11 甲戌21 甲申31 甲午41 甲辰51 甲寅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 肺、 肝、 肾 、 心、 脾 五行: 金、 木、 水 、 火、 土 五味: 辛、 酸、 咸 、 苦、 甘 中医根据五行的特性,来描述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其特点是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其特点是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其特点是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其特点是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其特点是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 五行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相互制约和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憨脏腑间的病理影响,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可用五行相生来阐明。如肾(水)藏精,肝(木)藏血,肾精可化生肝血,此即肾水滋养肝木,即水生木;肝(木)藏血,心(火)主血脉,肝之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正常,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心(火)主血脉,又主神志,脾(土)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荣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脾土,即火生土;脾(土)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金),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此为脾气生养肺气,即土生金;肺(土)主气,职司清肃,肾(水)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能促进肾主水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肾水,即金生水。同样,五行相克的关系也用于五脏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如肺(金)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木)阳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滞,此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此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此即火克金。 五行生克也用于解释脏腑间的病理影响。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其他脏腑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这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五行中的五味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之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饮食因重视这些宜忌原则,合理利用五味,促进人体健康,避免因过分......>>

八卦和五行有什么关系? 五行: 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祖国医学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以补充阴阳学说。
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两方面的关系,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绩
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五行生克制化是正常现象。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出现异常现象,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的变化。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相乘是过度的相克,超过了正常制约的程度,其规律同相克,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侮即“反克”,又叫反侮,即本来是自己所能克胜的,却反而被它克胜,其规律与相克正好相反。例如,正常时土克水,若土气虚弱,或水邪泛滥,水就反过来侮土。
八卦:八卦图共分先天八卦及后天八卦两种。
八卦图共分两种,一种名为先天八卦,又名伏羲八卦,相传为伏羲氏的创作,据说此八卦乃太极图的演化。另一种则是后天八卦,双名文王八卦,相传是周文五的创作。
八卦为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排列、象徵方位及所象徵的数,都有所不同。
先天八卦的所主是:1乾居南方,数目为一,与坤相对。2坤居北方,数目为八,与乾相对。3震居东北,数目为四,与巽相对。4巽居西南,数目为五,与震相对。5离居东方,数目为三,与坎相对。6坎居西方,数目为六,与离相对。7艮居西北,数目为七,与兑相对。8兑居东南,数目为二,与艮相对。
以上各相对的数字合,便为九,乾与坤合为九,震与巽合为九,离与坎合为九,艮与兑相合亦为九。
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所主的有异:
1离居南方,五行为火,数目为九,与坎相对。2坎居北方,五行为水,数目为一,与离相对。3震居东方,五行为木,数目为三,与兑相对。4兑居西方,五行为金,数目为七,与震相对。5乾居西北,五行为金,数目为六,与巽相对。6巽居东南,五行为木,数目为四,与乾相对。7坤居西南,五行为土,数目为二,与艮相对。8艮居东北,五行为土,数目为八,与坤相对。
八宅风水学所取的卦为后天八卦,此八卦中的每一卦皆主一位六亲:乾主父亲,坤主母亲,震主长男,巽主长女,坎主中男,离主中女,艮主少男,兑主少女。当家宅内某一方位不吉时,我们可根据该方位的卦,推断其不吉对谁的影响最大,同样道理,哪一方最吉,亦可据此方位的卦推断谁获益最大。
五行八卦的基本常识 ◎
(1) 天干分阴阳
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
(2) 十二地支阴阳及生肖寅
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
属猪。
(3) 天干五行及方位
甲、乙属木,位东方。 丙、丁属火,位南方。
戊、己属土,位中央。 庚、辛属金,位西方。
壬、癸属水,位北方
(4) 地支五行、四时及方位
寅、卯(辰)属木,司春位东......>>

要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梗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
*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窃:金窃土,土窃火,火窃木,木窃水,水窃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

东南西北和五行的关系? 东南西北和五行的关系
东方甲乙木
南方丙丁火
丹央戊己土
西方庚辛金
北方壬癸水

人的名字和五行到底有什么关系? 虽然不能说绝对,但很多人都相信.古人讲:“有其名必有其实”。其实姓名五行学对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不论其先天八字命运好坏,都一定要选一大吉大利的名字以补救或救助,方能获致人生所求之富贵长寿。因此起个好名必须配合姓名.五行学才能发挥完善的作用.五行是金、木、水、火、土。相生关系:木生火生土生金生水相克关系:木克土克水克火克金在取名当中,应取三才数理相生的为好。相生的好处:(1)天格生人格:多得父母帮助,得长上、领导的重用,并多有贵人相助。(2)人格生天格:多孝顺父母,心地善良。(3)人格生地格:爱顾子女,重视家庭,家庭和睦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规则建立起来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等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推算人的各方面运势。、从人格与外格的数理关系可推断人生的性格和一生总的情况;2、从地格数理可推算人在年轻时期的人生历程及其与子女、部下、朋友和同事的关系。3、从总格数理可推断人在中年以后的人生历程。4、从天、人、地三格数理关系可推断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顺利与否。5、天格与人格之数理关系为成功运,由此可推断人的事业成功率的高低。6、人格与地格之数理关系为基础运,由此可推断人的基础稳妥与否。7、从外格与人格数理关系可推断人的家族亲缘厚薄及本人社交状况的优劣所以,相信的人就觉得很有影响的哦.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分别指什么?

问题一:八字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什么? 金木水火土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化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

问题二:五行分别代表什么? 1、金的特性:
金主义、金曰“从革”,从者,顺从、服从也,革者、变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刚、延展、变革、肃杀的特性。其性刚,其性烈,四柱中金旺者,面方而白骨骼清秀,体健神清,为人义气,刚毅果断,不畏 *** ,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耻。四柱金太过为忌者,作事鲁莽、有勇无谋,好斗贪婪,不仁不义,不及者优柔寡断,贪淫好杀,苟刻狠毒。
?
2、木的特性:
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纳水土之气,可生长发育,故木又具有生发向上修长的柔和、仁慈之性。其性直,其性和,四柱中木旺者,仁慈、温和、博爱、有恻隐之心,乐于助人,慷慨,身材修长、举止潇洒,头发浓密光亮、活泼、积极、上进心强。四柱中木太过为忌,则为固执、偏激、不及者懦弱、娇妒、忘恩负义、冷酷。
?
3、水的特性:
水主智,水曰“润下”,润者,湿润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润向下,钻研掩藏的特性。其性聪、其性善,四柱中水旺者,面里有神,头脑灵活,足智多谋,才识过人,应变力强语言伶俐。四柱中水太过为忌者,贪婪淫欲,诡计多端,言语激进,易惹是非,不及者身材矮小,面色黑暗,为人反复无常,胆小无谋,心胸狭窄.
?
4、火的特性:
火主礼,火曰“炎上”,炎者,热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发热温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驱寒保温之功,锻炼金属之能。其性急,其性恭,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闪烁,积极上进,谦恭有礼,注重仪表,热情豪迈,坦诚友好。四柱中火太过为忌者,面红声燥,性情急躁,容易冲动,逞强好胜,易惹是非,不及者瘦尖额,妄言是非,奸诈嫉妒,有始无终。
?
5、土的特性:
土主信,土曰“稼穑”,播种为稼,收获为穑,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故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具贡献厚重之性。土:其性重,其情厚,四柱中土旺者,圆腰润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胆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乐于奉献兼收并蓄。?四柱中土太过,为忌、性格内向,愚顽不化,生性固执,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神色忧滞,言而不信,狠毒吝啬,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问题三:五行、五色、五味。分别指什么?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所对应的方位:东为木、南为火、中为土、西为金、北为水;所对应的五色:青为木、赤为火、黄为土、白为金、黑为水;所对应的五味:酸为木、苦为火、甘为土、辛为金、咸为水。

问题四: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指什麽或是什麽意思?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阴阳五行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我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

问题五:五行分别代表什么颜色 五行的代表颜色
属火的颜色:红色、紫色
属土的颜色:黄色、咖啡色、茶色、褐色?
属金的颜色:白色、金色、银色
属水的颜色:黑色、蓝色、灰色
属木的颜色:绿色、青色、翠色

问题六:五行有几种,都是什么? 五行有二十几种,分别是:天干五行、地支五行、纳音五行、三合五行、化气五行、八卦五行、河图五行、洛书五行、变运五行、支藏五行、浑天五行、双山五行、玄空五行、宿度五行、洪范五行、斗首五行、挨星五行、卦气五行、阴府五行、建星五行、先天五行等等。

问题七:五行和八字分别指什么意思 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字是指你出生的时辰。

问题八:五行分别代表什么数字?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北方子之位也,子者,阳之初一,阳数也,故水曰一;
火、南方午之位也,午者,阴之初二,阴数也,故火曰二;
木居东方,东,阳也,三者,奇之数,亦阳也,故木曰三;
金居西方,西,阴也,四者,偶之数,亦阴也,故金曰四;
土应西南长夏,五着,奇之数,亦阳也,故土曰五。

问题九:大五行小五行分别是指什么? 五行,系指古人把字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金、木、水、火、上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顺从人的要求而易变革其形状),土爱稼稿(指庄稼)。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生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体现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属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问题十:八字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什么? 金木水火土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化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