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风水证是什么意思,中医懂风水

2023-09-24崇庆运势网热度: 21929

风水是什么意思

什么才是真正的风水?
自古至今,中国人为什么那么信风水,为什么那么多人孜孜以学,梦寐以求?为什么那么多人痛恨反对,欲除之而后快?这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风水,什么是风水学,风水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堪舆风水地理。我们也不妨可以这样解释: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
在地球上,占最大体积的物质是什么,就是风、水、地。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也是风(空气)、水、地(土地)。请大家在说风水的时候不要把“地”忘了。
在地球上除了由天体进来的物质之外,几乎所有物质都由风水地三者所承载所包含所孕育,当然也包括人类。可见古代人所说的风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风水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根据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余下的就是空间了,空间里只有风了。古人认为,风和空间和天是联在一体的,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既是空气,也代表空间,同时也包含天。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易经》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这里所指的风水应是风水的原义。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天,所以有天一生水之说,二就是地,三是什么,三就是水。把老子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
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有人认为这是风水一词的起源,其实郭公这里就已把风水狭义化了。
顾名思义,就可见中国古代的风水学是多么的实在,多么的博大,多么的重要。那些把风水学当成封建迷信的看法是多么的片面多么的无知。
后来有人把风水学归类于道家五术之一,这是错误的。因为在中国古代,不但所谓儒释道三教都乐于此道,就连那些家,军事家,教育家也都把风水地理作为必须掌握必须精通的知识与学术。所谓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是也。只不过后来有些遗贤术士把风水学引入太过功利化和神秘化的方向了而已。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风水一词是这样定义的: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
可以说,现代汉语词典把风水定义为“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是片面的,把风水狭义化了。定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这是把风水丑化庸俗化了。
在日常生活中,风水一词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比较广义的意义,泛指附近的空间、山、水,树木等自然环境。比如说这里风水真好,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等。一种是比较狭义的意义,专指阴宅(祖坟)和阳宅(住房)。比如说做风水,你家有好风水等。
为了方便理解,本文的风水一词是指广义的风水。狭义的风水,直接用阴阳宅一词。
古代的阳宅阴宅,不管是官衙与民居,不管是贵族坟与平民坟,大部分都有风水师的一份功劳。所以现代人必须承认,风水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不容诋毁的贡献。
风水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天地为观察了解对象,以人为依归,以人为服务目的。是实实在在的人本主义学问。
个人认为,真正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应该
是一种古代人类繁衍生息,治国安民等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生存知识,
是一种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深学问,
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
是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民俗活动,
是一种中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
是一种由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形成的人居环境选择优化的实用技术,
是一种由中国古人的唯物唯心学术混杂而形成的博大学派,
是一种科学与玄学相提并论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超越于现代科学的的系统理论,
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个人理解,认为中国的风水学主要有下面十种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统筹兼顾的。

什么叫风水?什么叫里急后重?

风水证又叫风水相搏指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水肿)所表现的证侯。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里急后重是种肠道湿热的临床表现,就是去蹲大,拉一点后又拉不出,起来后又有便意。用鸡矢藤黑木耳红薯煲红糖水即可。

阳水·风水相搏证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定义
  • 4 阳水·风水相搏证的症状
  • 5 证候分析
  • 6 阳水·风水相搏证的治疗
    • 6.1 方药治疗
      • 6.1.1 治法
      • 6.1.2 方药
    • 6.2 针灸治疗
      • 6.2.1 治法
      • 6.2.2 选穴
      • 6.2.3 随证配穴
      • 6.2.4 刺灸方法
    • 6.3 饮食疗法
      • 6.3.1 风寒者
        • 6.3.1.1 治法
        • 6.3.1.2 推荐食材
        • 6.3.1.3 推荐食疗方
      • 6.3.2 风热者
        • 6.3.2.1 治法
        • 6.3.2.2 推荐食材
        • 6.3.2.3 推荐食疗方
  • 7 关于水肿
  • 8 参考资料
  • 附:
    • 1 治疗阳水·风水相搏证的穴位
    • 2 治疗阳水·风水相搏证的方剂
    • 3 治疗阳水·风水相搏证的中成药
    • 4 阳水·风水相搏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yáng shuǐ ·fēng shuǐ xiāng bó zhèng

2 英文参考

yang edema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ing of wind and wat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阳水·风水相搏证(yang edema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ing of wind and water[1])是指风邪袭肺,宣降失常,水湿泛溢肌肤,以眼睑头面水肿,继而遍及全身,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来势迅速,兼恶寒、发热,无汗,咽痛,小便短少,苔薄白,脉浮等为常见症的阳水证候[2]。

4 阳水·风水相搏证的症状

阳水·风水相搏证患者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易复,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3][4]

风热者常见以下症状:眼睑浮肿,继而四肢水肿,全身皆肿,伴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风热者,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滑数。[5]

风寒者常见以下症状:眼睑浮肿,继而四肢水肿,全身皆肿,伴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5]

5 证候分析

风邪袭表,卫气不宣: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见恶风,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全身浮肿等症。肺位上焦,宣发受阻,水液停滞,故水肿先见眼睑头面;肃降失常,决渎不利,水津不能输布,溢于肌肤,迅即波及全身。风属阳邪,风水相搏,故皮肤光亮、凹陷易复。由于风邪引发,可见发热咽痛及咳嗽等肺卫表证。若风邪兼热则咽喉红肿热痛,舌质红,脉浮滑数。若风邪兼寒,邪在肌表,卫阳被遏,肺气不宣,故见恶寒、发热、咳喘。若肿势较甚,阳气内遏,则见沉脉,或沉滑数,或沉紧。[3][4][5]

6 阳水·风水相搏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阳水·风水相搏证治宜散风清热,宣肺行水[3]。

6.1.2 方药

阳水·风水相搏证可用越婢加术汤[备注]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方论》):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白术、生姜加减治疗。方中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化湿,有崇土制水之意。可酌加浮萍,泽泻、茯苓,以助宣肺利水消肿。若咽喉肿痛,可加板蓝根、桔梗、连翘,以清咽散结解毒;若热重尿少,可加鲜茅根清热利尿。若属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防风、桂枝,以助麻黄辛温解表之力。若见咳喘较甚,可加前胡、杏仁,降气止喘。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备注]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方论》):防己、白术、黄芪、甘草、生姜、大枣加减,以助卫行水。[3]

若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者,可按阳水·水湿浸渍证论治[3]。

6.2 针灸治疗

6.2.1 治法

疏散风邪,宣肺利水[4]。

6.2.2 选穴

以背俞穴、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肺俞、尺泽、外关、合谷、阴陵泉、三焦俞。上部肿甚,治宜发散。本方取肺俞配尺泽宣肺,外关配合谷发汗疏风,使在表的风水得从汗解。佐以三焦俞通调水道,阴陵泉健脾利水,使在里的水湿下输膀胱。表里分消,可疏风消肿。[4]

6.2.3 随证配穴

面部肿甚者,加水沟[4]。

6.2.4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4]。

6.3 饮食疗法

6.3.1 风寒者 6.3.1.1 治法

阳水·风水相搏证风寒者治宜宣散风寒,宣肺行水[5]。

6.3.1.2 推荐食材

阳水·风水相搏证风寒者建议食用茯苓、薏苡仁、冬瓜、冬瓜皮、赤小豆、黄瓜、西瓜、生姜、花椒、胡椒、荆芥、香薷、藿香等[5]。

6.3.1.3 推荐食疗方

[5]

1.生姜桔梗汤:生姜30g,荆芥15g,藿香10g,茯苓60g。先将生姜、茯苓放入锅内煎煮约15分钟,再将荆芥、藿香放入锅内煎煮约5分钟,取汁饮用,每天3次。

2.二香粥:生姜15g,香薷10g,藿香10g,桔梗10g,薏苡仁60g,赤小豆30g。先将生姜、桔梗、薏苡仁、赤小豆放入锅内煎煮约30分钟,再将香薷、藿香放人锅内煎煮约5分钟,每天食用2次。

3.花香茶:生姜10g,花椒3g,藿香5g,洗净泡水代茶饮。

6.3.2 风热者 6.3.2.1 治法

阳水·风水相搏证风热者治宜疏风清热,宣肺行水[5]。

6.3.2.2 推荐食材

阳水·风水相搏证风热者建议食用茯苓、薏苡仁、冬瓜、冬瓜皮、赤小豆、黄瓜、西瓜、桑叶、菊花、桔梗、金银花、蒲公英、薄荷等[5]。

6.3.2.3 推荐食疗方

[5]

1.桑叶桔梗汤:桑叶30g,桔梗15~30g,薄荷10g,薏苡仁60g,茯苓60g。将上述食材用清水洗净,先将桑叶、桔梗、薏苡仁、茯苓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内,加水煎煮,在煎煮第2次至15分钟时将薄荷放入。每天服用3次。

2.菊花桔梗粥:菊花15g,桔梗15g,桑叶15g,薏苡仁60g,赤小豆30g,冬瓜120g。先将菊花、桑叶、桔梗放入锅内煎煮2次,取汁约2000mL,再将薏苡仁、赤小豆放入锅内,加入煎煮后的药汁煎煮约1小时,放入冬瓜,再煎煮约15分钟,每天服用2次。

3.英荷茶:蒲公英10g,薄荷5g,洗净泡水代茶饮。

7 关于水肿

水肿(edema[1][6])为病名[7][8]。出《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又称水气[7]。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8]。是以肌肤浮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1]。患者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3]。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主要病变在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膀胱气化不利,发生水肿。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阳水、阴水两类。感受外邪而发,发病较急,多从头面部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上为著,病位多在肺脾,多属实证,为阳水;内虚者发病较缓,多从足跗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下为剧,病位在脾肾,多为虚证,为阴水[3][4][8]。

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如经一般常法治疗不应,或有瘀血征象者,可参合应用活血化瘀法[3]。以上诸法,或单用,或合用,均视病情需要而选择[3]。针灸治疗本证有一定效果,在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反复发作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内科的水肿可见于西医学的心源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肾病性(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肝病性(如肝硬化)水肿、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患[3][4]。

水肿现常分为阳水(包括风水相搏证、水湿浸渍证、湿热蕴结证等)、阴水(包括脾虚湿困证、阳虚水泛证、瘀水互结证等)进行辨治,详见水肿条。

8

风水资格证书怎么办理

中国没有建筑风水策划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国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有涉及此证资格证的考试与下发项目。
但是中国易经协会有下发风水师证件,只是限于易经范围内使用,而不能用到建筑上来。风水目前在中国还是有很大的争议的,国家根本不可能在现阶段给建筑师们下发这样的资格证。
风水是汉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乌、青囊,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它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为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中华建筑风水研究协会理事高煜翔主张辨证研究风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释风水现象,只可用于趋吉避凶,不可痴迷其中。

中医所说的风水是指什么

中医所说的风水是指五脏六腑入五行。
所谓五脏六腑统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也用以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金、木、水、火、土与心、肝、脾、肺、肾相对应。病灶依照四季变幻佐以调理为主。预防为先。
我是这样理解的,希望能帮到您!

《金匮要略》笔记5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皮水/里水/脉诊_百度知...

“ 寸口 ”就是阳,尺就是阴,阴阳是中医的基本概念。“ 沉 ”代表里,“ 滑 ”代表有水气,这是从脉诊上看水病,这也是一种风水,还可以从病家的脸肿而得知,即望诊:眼睛下的眼带和眼睛上的眼帘厚厚的、肥肥的,都代表有积水。因为眼眶周围是脾脏的区域,脾是土,正常情况下土克水,土不能克水时即身上有水肿,故如卧蚕。
“ 其颈脉动,时时咳 ”,颈动脉动得很厉害,又常常咳,“ 按其手足上,略而不起者,风水 ”,如果有水肿时,当手按到肿处后,按下去的地方没有弹起来,就是有风水了。如果按下去弹起来,就是气肿,气肿给病家发汗药就不对了,遇到水症我们才会开发汗的药。张仲景的观念是肚脐以上有积水,采的是汗解法,肚脐以下的积水,采的是利尿法。
原因在心脏,当心脏衰弱的时候,第一个表症是足跗肿,所以心脏的阳如果不足,会从脚肿上来。肾脏功能不足的时候肿会从头上肿下来,表面上看是面肿,实际上是肾脏出现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发汗法,来减轻肾脏的负担,不想用利尿剂影响到肾。
上焦心阳不足时产生的足跗脚,可以用利尿法,因为肾脏功能很好,开利尿剂不会影响到心脏,原因就在这里。本来眼袋的皱纹很多,当水肿的时候:“你看我眼带的皱纹都没了,不用去拉皮了。”这种刚开始有水肿的症状就叫做风水。水因为在皮肤表面上压迫到皮表细小的血管,心脏的血要经过脖子的动脉到头上,结果通过眼皮的时候,因为有水压到,所以眼皮会跳得很厉害。常常会咳,是因为有风水在最表的地方一段时间没有被排掉,于是水就逐渐渗到肺里面去,就会产生咳嗽的现象,这是刚开始得到风水病的初症。平常我们治疗风水和刚刚我们讲的风痒不一样,遇到风疹痒的时候用麻黄加术汤。遇到有风水的时候,一般用越婢汤,越婢汤就是麻黄、石膏、生姜、炙甘草和大枣五味药组成。

越婢汤的治症是:有汗、咳嗽、发烧 。有流汗只有两证:桂枝汤证和越婢汤证,桂枝汤没有咳嗽,有咳嗽用麻黄,麻黄能发汗也能止汗。

若本非湿家,太阳伤寒后麻黄汤就解决了。现本为湿家,受到风寒,全身会浮肿。“ 脉浮而紧 ”代表表寒,“ 法当骨节疼痛 ”,看似麻黄汤证,现“ 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 ”,这个“ 重 ”就是湿,“ 其人不渴,汗出即愈 ”,湿盛者不会口渴,这个病得汗则解,这叫做风水,就是表面上看起来是麻黄汤证,其实病人本来里面就有湿,本有里湿的状况又得到表寒时就会有这种现象。若开麻黄汤的话要加白术去湿。

如果发汗太过,结果病人变成恶寒,这里的恶寒不是表的恶寒。太阳病的恶寒是病人会感觉身体很怕冷,病人躺在那边一直抖,摸他的身体却是滚烫又无汗出,这就是麻黄汤证。如果病人喊“好冷好冷”,你摸他身体冰冰的,这是里塞,就是里面虚掉的寒,“ 恶寒者,此为极虚 ”,是因为“ 发汗得之 ”,发汗太过导致的。
如果病人是“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 。”皮水比风水更进一层,风水没治好,水跑到三焦淋巴系统里,不在皮肤表面了,故“ 不恶寒 ”,病人就会有口渴的现象。三焦遍布全身,故“ 身肿而冷,状如周痹 ”,全身不舒服,不见得是麻痹。

“ 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 ”,三焦在脏腑的外围,水停于此,呼吸不顺畅,吃不下东西。

黄昏是阳入阴之时,清晨是阳出阴之时 ,阳入阴时被三焦里的湿梗到,阳无法入阴,故“ 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 ”。此段编列比较凌乱,这里的黄汗是指三焦里的水停留越来越多时,三焦本身黄色的营养会跑出来,流汗是黄色的,腋下易见,也是皮水的一种。

“ 肺胀 ”,就是肺的呼吸系统出现可题, 只要肺有问题,表症出现时一定会有咳嗽,寒时不渴,热时渴,会忘记喝水的人里寒很甚 。肺胀时“ 其状如肿,发汗则愈 ”,身上有水,利用发汗将之发掉,只要是属于上焦的、肚脐以上的,发汗就会好。

有几种情形不可发汗:“ 渴而下利,小便数者 ”,“ 渴 ”代表肺里津液伤到,“ 下利 ”代表肠胃津液不够,“ 小便数 ”代表津液在丧失。 遇到不可发汗的水肿如何处理? 蒲灰散是一种,还有一种是先补足津液(比如吃水梨、西瓜等)再去发汗。如果不该发汗时用了麻黄汤,病人会出现痉挛、小便浓稠,这时用人参、生姜、红枣等增润津液,让津液慢慢回头,也可以吃些水果。

里水,病更进一层,“ 脉沉 ”代表病在里,水积在里面,故“ 小便不利 ”,全身水肿。若“ 小便自利 ”,代表水有出处,人还是全身面目黄肿,我们就知道这个人里虚掉了,所以说“ 此亡津液 ”也,因为里面津液不足,要用越婢汤加白术。越婢汤在使用时病人一定有汗、喘气、发烧,本有湿,故加术。 如何知其本有湿? 平时常常没事肌肉关节酸痛,那就是汗水没有透发,运动排汗就没事。 有汗、口渴、小便不利、肌肉酸痛 就已经是越婢加术汤证了。

当发现身体里有寒湿时,赶快开温阳利水的药把寒湿排掉,否则会日久成肿瘤, 所有妇科病源头都是寒湿 。

“ 趺阳脉 ”就是指冲阳脉,中医讲气的地方。“ 当伏,今反紧 ”,正常的脉应该是伏脉,伏脉就是慢慢的跳,缓缓状,正常的脉是缓脉。如果趺阳脉变紧,表示“ 本自有寒 ”,就是胃里面已经有寒,这就容易造成疝气、症瘕等,子官里面长硬块就是瘕,中医讲的症瘕就是指硬块。“ 腹中痛 ”,一般就是里寒已经很盛了,此时要开温阳利水的药,如桂枝、炮附子、白术、茯苓等等。结果医生攻下,而所有攻下的药都是属于比较寒凉的药,病人腹中已经很寒了,又被攻下,就会出现“ 胸满短气 ”,变成下面更寒、上面阳又下不来的局面,结果吸气时气只能到胸部就吐出去,让病人觉得胸腔胀满,呼吸短促。简言之就是 应该用温里,结果误用攻下了,就会水肿 。

“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 ”,一个人准备要发生水肿之时,在正常胃脉的地方出现数脉,“ 本自有热 ”,本来就有胃太热的问题,所以オ会“ 消谷,小便数 ”,就是吃不饱,一般如果胃在过热的状况之下,应该小便出来很多才对,“ 今反不利 ”,结果现在反而没有小便,“ 此欲作水 ”,由此就可以预知此人马上要开始水肿了。

类似这样的条辨,不用担心看不懂,临床上没有人这样看病的。实质上是在讲:

一个人若阳气不够,亦即素虚之人,运动完流汗时得到表风,汗水没有排透,日积月累成积水,这都是虚症才得到的。故平时要多运动,倪师提倡易筋经,跑步走路都是直线运动,是劳动,易筋经等练功才是真正的运动。素虚之人平时喝喝桂枝汤,协调阴阳,固表能力会增强。常多梦、梦遗、盗汗、惊悸之人,桂枝汤再加龙骨、牡蛎。

这个条辨是讲水病刚开始的现象,水病初期是阳脉“ 弦而紧 ”,寸口脉就是讲心脏的脉,也就是心脉,广义上指上焦。弦代表水,紧代表寒,就是上焦受寒,这里不应该是“ 肠间 ”,而是“ 走于阳间 ”,水自然而然走到皮肤肌肉之间,这个就是水病之初脉象。水走肠间是己椒苈黄丸证。

我们随时该保持肺阳很足,不然如果肺阳没有办法把皮肤上的水做汗而透发出来的时候,就会停积成风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这是指水病已经形成了,得到水病以后,肾脏功能会慢慢弱下去造成“少明脉紧而沉”,沉代表里,紧代表寒,肾脏寒下来,排水系统出现问题,于是小便小不出来了,就成为水肿病,这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是非常好用的利尿剂,它同时能够壮肾阳,又可以去除肺寒。病会走里,都是因为表水没有被治好,才会慢慢入里的。

所有水病,都是沉脉 ,都是摸到骨边才摸得到脉。因为水很盛的时候,会把血脉压在底下,造成血脉很低,这是正常发病的脉证。“ 脉出者死 ”,水病病人脉不沉反浮,就是脉症不符,癌症病人到末期都是脉都很大,阳不入阴,这是真阳要脱出的危证,因为水病太久没去掉,整个肌肤和肌肉都会坏死掉,这是很危险的症侯,中医的观念认为:脉症不符就是危险。
相关链接:
《金匮要略》笔记50|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的基本概念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