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星宿对人们有什么作用,二十八星宿风水应用

2023-10-12崇庆运势网热度: 10967

二十八宿是何来源,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需要提到《封神演义》,这可能是《二十八家旅舍》最早最详细的来源。



万仙阵期间,田童的首领被砍死,他不得不与两兄弟竞争抚养九耀二十八星宿。但是有了四把先天剑,一眨眼就没毛了。至此,停学教育解体,田童领袖也跑路了。


话说田童教主调九曜二十八宿将出来,按着固定的位置。只见四个、七个、两个、八个道士,都按顺序,左右盘旋,四面围住。


—— 《封神演义》 83次


田童带起了二十八颗星,促使奎牛把他的佩剑砍给了他的兄弟。众高手见涉入仙阵,剑光红光灿烂,兵迎董保利气消。平地地下雷震,半空中霹雳轰。


四仙家又来了,献上四剑,即全剑、屠刀、陷阱剑、绝剑。此武器难打,二十个巴苏短距离斩首,九个obsidians瞬间空虚。


—— 《封神演义》八十四次




姜子牙回国封神后,二十八星归掌管金秋的康公都督管。他们是焦木娇柏林、窦齐木杨鑫、奎木狼李雄、申庚、牛洪、桂晋阳赵、娄金沟张雄、康道童、女土蝠、胃土雉宋庚、刘土七吴坤、石土七高C、星日马鲁能等。


其中,和易分别在工作。


后八位箕、壁、参、轸、尾、室、觜


从此,也就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二十八星是古代天文学的名词。我们常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就是由这些星星组成的。




古代古人仰望黄道附近的星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几个区域,称为二十八宿。


根据方位,将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宫殿,每个宫殿有七个夜晚,属于每个宫殿的七个夜晚将被连接起来,想象成一个动物,被认为是水火部。


二十八星又称二十八宫或二十八星,是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分布的一圈恒星。它的起始方向从拐角处开始,由西向东排列。


二把刀和四象的文字记载早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


以上是小说中二十八星宿的来源,站在封神榜的角度,其意义是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纠察人间善恶,检举三界功行。


首先是中国本土天文学的创造,用来观测和解释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其次,《二十八星》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天文学、、文学、占星术、占星术、风水学、招财、运功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星星的解释:(只用于饭后休闲,我要求相信科学)东方青龙七夜:焦、康、边、方、辛、魏、纪。


它象征着真诚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丰富的经验和善于决策。但是太自我意识,容易自寻烦恼,任性。


玄武北七夜:斗、牛、女、虚、险、房、墙。


它象征着巨大的情感起伏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容易引起误会,要培养一颗稳定的心。


西方白虎七夜:隗嚣、娄、胃、龙、毕、苟、沈。


它象征着细腻的感情、丰富的内涵、友好的态度和热情,追求真善美是幸运的。但是缺乏勇气和耐力,只要放下固执,就能把握幸福。




南朱雀七夜:恩、鬼、柳、星、张、翼、皮。


一个感性幽默的象征,老实老实老实是典型的性情中人,但是自尊心太强,不懂得变通。


以上介绍是关于星星的简单解释。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照生日来查。

二十八星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题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天文、、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称。史学界公认二十八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也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话题。
二十八星宿东方青龙星宿�7�4 角宿�7�4 亢宿�7�4 氐宿�7�4 房宿�7�4 心宿�7�4 尾宿�7�4 箕宿动物�7�4 角木蛟�7�4 亢金龙�7�4 氐土貉�7�4 房日兔�7�4 心月狐�7�4 尾火虎�7�4 箕水豹北方玄武星宿�7�4 斗宿�7�4 牛宿�7�4 女宿�7�4 虚宿�7�4 危宿�7�4 室宿�7�4 壁宿动物�7�4 斗木獬�7�4 牛金牛�7�4 女土蝠�7�4 虚日鼠�7�4 危月燕�7�4 室火猪�7�4 壁水貐西方白虎星宿�7�4 奎宿�7�4 娄宿�7�4 胃宿�7�4 昴宿�7�4 毕宿�7�4 觜宿�7�4 参宿动物�7�4 奎木狼�7�4 娄金狗�7�4 胃土雉�7�4 昴日鸡�7�4 毕月乌�7�4 觜火猴�7�4 参水猿南方朱雀星宿�7�4 井宿�7�4 鬼宿�7�4 柳宿�7�4 星宿�7�4 张宿�7�4 翼宿�7�4 轸宿动物�7�4 井木犴�7�4 鬼金羊�7�4 柳土獐�7�4 星日马�7�4 张月鹿�7�4 翼火蛇�7�4 轸水蚓
土獐�7�4 星日马�7�4 张月鹿�7�4 翼火蛇�7�4 轸水蚓

28星宿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二十八宿
二十八星宿则是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们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二十八宿分成四大星区,称作四象,以动物命名之: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所创星区划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称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苍龙七宿,青色: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箕水豹,尾火虎,房日兔,心月狐;
南方朱雀七宿,红色: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轸水蚓,翼火蛇,星日马,张月鹿;
西方白虎七宿,白色: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壁水蝓,觜火猴,昂日鸡,危月燕;
北方玄武(龟和蛇)七宿,黑色:斗木豸,牛金牛,女土蝠,参水猿,室火猪,虚日鼠,毕月乌。
中国古代的28星宿,几乎响誉世界,因为中国的星宿划分是世界上最早的。
在已知的一些古墓探索中,人们发现了陪葬者以及墓葬的主人呈现的奇异的姿态——是按照星宿图安排的。墓主人依照推测生前是祭伺之类的工作者。
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中国3000天前就把天空分成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在黄道附近的二十八个区域,每一个星宿都由若干个星组成.即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晔、参、觜;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从中天中央将天空划分为四区,(左)青龙、(前)朱雀、(右)白虎、(后)玄武,其下各辖七星,根据二十八星宿出现的方位,把它们分为:
青龙七宿,朱雀七宿,白虎七宿,玄武七宿
在中国传说四神天地书的世界里,中间有一座大极山,那是天帝所住的地方,在大极山的旁边,分别是东方的俱东国、南方的红南国、西方的西廊国和北方的北甲国,这四个国家都是由天帝所管。
  红南国=人口约三十至四十万,由贲帝(星宿)所管治的国家,国内安定,气侯良好,农产丰富。朱雀是红南国的守护神,形态是凤凰,以红色为代表颜色。
  俱东国=人口约一百二十万,军力比其它国家强很多,其中三分之二的兵力是由心宿所管。青龙是俱东国的守护神,形态是神龙,以蓝色为代表颜色。
北甲国=人口约一百万,大部份都是平原、森林,草原也特别多,只有少数的市镇和村落。玄武是北甲国的守护神,形态是蛇龟合体,以黑色为代表颜色。
西廊国=人口约八十至九十万,平地很多,在深山里有很多大寺院。白虎是西廊国的守护神,形态是白老虎,以白色为代表颜色
在日本,
朱雀=南方的守护神,其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 巫女是日本平成年代的十五岁少女--夕城 美朱。
青龙=东方的守护神,其七宿为角、亢、氐、房、心、尾、箕, 巫女是日本平成年代的十五岁少女--本乡 唯。
玄武=北方的守护神,其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巫女是日本大正年代的少女--奥田 喜多子。
白虎=西方的守护神,其七宿为奎、娄、胃、昴、晔、参、觜, 巫女是日本大正年代的少女--大杉 铃乃。
(以阴历为准,横列为月,竖列为日)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 室 奎 胄 毕 参 鬼 张 角 氐 心 斗 虚
二 壁 娄 昂 觜 井 柳 翼 亢 房 尾 女 危
三 奎 胄 毕 参 鬼 星 轸 氐 心 箕 虚 室
四 娄 昂 觜 井 柳 张 角 房 尾 斗 危 壁
五 胄 毕 参 鬼 星 翼 亢 心 箕 女 室 奎
六 昂 觜 井 柳 张 轸 氐 尾 斗 虚 壁 娄
七 毕 参 鬼 星 翼 角 房 箕 女 危 奎 胄
八 觜 井 柳 张 轸 亢 心 斗 虚 室 娄 昂
九 参 鬼 星 翼 角 氐 尾 女 危 壁 胄 毕
十 井 柳 张 轸 亢 房 箕 虚 室 奎 昂 觜
十一 鬼 星 翼 角 氐 心 斗 危 壁 娄 毕 参
十二 柳 张 轸 亢 房 尾 女 室 奎 胄 觜 井
十三 星 翼 角 氐 心 箕 虚 壁 娄 昂 参 鬼
十四 张 轸 亢 房 尾 斗 危 奎 胄 毕 井 柳
十五 翼 角 氐 心 箕 女 室 娄 昂 觜 鬼 星
十六 轸 亢 房 尾 斗 虚 壁 胄 毕 参 柳 张
十七 角 氐 心 箕 女 危 奎 昂 觜 井 星 翼
十八 亢 房 尾 斗 虚 室 娄 毕 参 鬼 张 轸
十九 氐 心 箕 女 危 壁 胄 觜 井 柳 翼 角
二十 房 尾 斗 虚 室 奎 昂 参 鬼 星 轸 亢
二十一 心 箕 女 危 壁 娄 毕 井 柳 张 角 氐
二十二 尾 斗 虚 室 奎 胄 觜 鬼 星 翼 亢 房
二十三 箕 女 危 壁 娄 昂 参 柳 张 轸 氐 心
二十四 斗 虚 室 奎 胄 毕 井 星 翼 角 房 尾
二十五 女 危 壁 娄 昂 觜 鬼 张 轸 亢 心 箕
二十六 虚 室 奎 胄 毕 参 柳 翼 角 氐 尾 斗
二十七 危 壁 娄 昂 觜 井 星 轸 亢 房 箕 女
二十八 室 奎 胄 毕 参 鬼 张 角 氐 心 斗 虚
二十九 壁 娄 昂 觜 井 柳 翼 亢 房 尾 女 危
三十 奎 胄 毕 参 鬼 星 轸 氐 心 箕 虚 室 希望采纳!!

二十八宿是何来源,有什么意义?

二十八宿,是古代天文学名词,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空中可见的星辰分成了二十八组,称作二十八宿。

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各有七宿。东方青龙七宿分别为: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分别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分别为: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分别为:井、鬼、柳、星、张、翼、轸。

这四组二十八星宿,又被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

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

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

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

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

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

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

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二十八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

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

古代的天文扫盲,二十八星宿到底都是指什么?

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于是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翳(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戴望舒、方望舒、丁望舒……取"望舒"为名者多至不可数,而却少见有以"羲和"为尊讳的。足证明中国文化还是同以月亮为代表的阴性文明更能亲和。



这些带有神话色的名字,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于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我们可以说远在汉代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2]。

夏、商、周三代以上是尧舜治世,是我国古史中的黄金时代。但那时没有钟表和月历,要知道时间、季节、方位,都得仰看日月星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息时间表画在天上。所以"人人皆知天文"。现在说天文,一讲就是"大爆炸",就是"黑洞",早已脱离古时有诗意的广寒宫和神话般的牛郎织女了。这样的天文,要"人人皆知",诚斯难矣。

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于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中国古代有七曜日,在西方与之对应的就是Sunday,Monday,Tuesday……乃至Saturday的七天。七曜之说影响颇广,直到现在,日、韩等国的日历上,还在使用日、月、金、木、水、火、土来表示一周的七天。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3],"昏以为期,明星煌煌"[4],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5]。木星古名岁星,径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6]。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7],《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8],《诗经》"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9],称为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的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东、北、西、南的顺序至关重要。《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世尊:)妙生,于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知量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

(世尊:)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虚空,可知量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

在这里,顺序变成了印度的东、南、西、北,而不是中国的东、北、西、南。是不是因为一居亚欧大陆之北而一处其南?以东方苍龙为例,从角宿到箕宿看成为一条龙,角像龙角,氐房像龙身,尾宿即龙尾。再以南方朱雀为例,从井宿到轸宿看成为一只鸟,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翼为羽翮。这和外国古代把某些星座想象成为某些动物的形象(如大熊、狮子、天蝎等)很相类似。

上文说过,古人以恒星为背景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而二十八宿都是恒星。了解到这一点,那么古书上所说的"月离于毕"、"荧惑守心"、"太白食昴"这一类关于天象的话就不难懂了[10]。"月离于毕"意思是月亮附丽于毕宿(离,丽也);"荧惑守心"是说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是说金星遮蔽住昴宿。如此而已。苏轼在《前赤壁赋》里写道:"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也是用的二十八宿坐标法。

二十八宿不仅是观测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标,其中有些星宿还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例如在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初昏时参宿在正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11],等等。



古人对于二十八宿是很熟悉的,有些星宿由于星象特殊,引人注目,成了古典诗歌描述的对象。《诗经》"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12],这是指箕宿和斗宿说的。箕斗二宿同出现于南方天空时,箕宿在南,斗宿在北。箕宿四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簸箕形,斗宿六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诗经》"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则是指参宿而言[13],因为参宿有耀目的三星连成一线。至于乐府诗里所说的"青龙对道隅"[14],道指黄道,青龙则指整个苍龙七宿了。

有的星宿,伴随着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后世作家沿用的典故。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故事不必叙述[15],二十八宿中的参心二宿的传说也是常被后人当作典故引用的。《左传·昭公元年》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chén),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主祀大火),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即心宿);迁实沈于大夏(晋阳),主参(主祀参星),唐人是因,……故参为晋星(即参宿)。

因此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为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辰或参商。杜甫《赠卫八处士》所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个意思。

随着天文知识的发展,出现了星空分区的观念。古人以上述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二十八个星宿为主体,把黄道赤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二十八个不等份。在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八宿就意味着二十八个不等份的星空区域了。



古代对星空的分区,除二十八宿外,还有所谓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这里不一一细说。

现在说一说北斗。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是中国的说法,"大熊"是西方的名称。面对同一个天空,可以产生不同的看法。正如面对同一个人体,西方人只能解剖出heart(心)、liver(肝)、spleen(脾)、lung(肺)、kidney(肾),而我国先民却从中看到了金(肺)、木(肝)、水(肾)、火(心)、土(脾)的五行生克。

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现在说到十二次。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个等份,叫做十二次。每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例如星纪有斗牛两宿,玄枵有女虚危三宿,余皆仿此。但是十二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的广狭不一,所以十二次各次的起讫界限不能和宿与宿的分界一致,换句话说,有些宿是跨属于相邻的两个次的。下表就说明了这种情况[16]:外国古代把黄道南北各八度以内的空间叫做黄道带,认为这是日月和行星运行所经过的处所。

他们也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把黄道带分为白羊、金牛等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十二宫。其用意和我国古代的十二次相同,但起讫界限稍有差异,对照起来,大致如下表所示:我国古代创立的十二次主要有两种用途:第一,用来指示一年四季太阳所在的位置,以说明节气的变换,例如说太阳在星纪中交冬至,在玄枵中交大寒,等等。第二,用来说明岁星每年运行所到的位置,并据以纪年,例如说某年"岁在星纪",次年"岁在玄枵",等等。这两点,后面谈到历法时还要讨论。

有一件事值得提一提,上述十二次的名称大都和各自所属的星宿有关。例如大火,这里是次名,但在古代同时又是所属心宿的名称。又如鹑首、鹑火、鹑尾,其所以名鹑,显然和南方朱雀的星象有关,南方朱雀七宿正分属于这三次。《左传·僖公五年》"鹑火中",孔疏说"鹑火之次正中于南方",又说"鹑火星者谓柳星张也",可以为证。

十二次是与十二节气对应的,以十二节气为各次的起点,以十二中气为各次的中点。明末以后开始用十二次名称来翻译黄道十二宫,但把各宫的起点改为与十二中气相对应,并按黄道经度等分各宫,如星纪宫的起点对应冬至点,等等。

二十八星宿是什么?有什么代表意义?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是中国本土天文学创作,由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组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曾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各种术数中。不同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庞杂。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