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天干地支没有余数怎么办,天干地支与年月日对照表

2023-10-07崇庆运势网热度: 9143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天干地支纪日计算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

有时候,我们看老人经常数数手指,然后告诉你公元某一年,是中国古历的丙子年啊,庚申年啊。感觉很好玩。

其实他们大多用的是定桩法,他先在大脑里定几个桩,比如1984年是甲子年,2000年是己卯年。当你问1986年你出生哪一年是干支年的哪一年。他就会“甲”+2= “丙”,“子”+2=“寅”,1986年是丙寅年。

​这个挺好,但需要太多的桩,每个人能记忆的桩非常有限,但数字是无限的,如果遇到不常用的年份,比如公元368年是干支什么年?恐怕没有人提前定过这个年份附近的桩。

今天我要说的这个比定桩还简单,同时也可以计算任意年份。我们把这个称为“减3取余法”,具体如下。

一、我们得先熟悉干支各个元素的位置索引

干支次序图

​更好能背出来这个次序。当别人告诉你一个干支名称的时候,你能快速说出他的序号,比如“庚”是7;“戌”是11。

其实要记忆这个索引次序号也不复杂,你看啊,天干里面的甲乙丙丁这个我们用得最多,你肯定能对上1234。接着5跟“戊”(读wu,四声)是一个发音。

接着,在天干排布的圆形图中,“己”跟“甲”对应,当然你如果知道天干五合的话,里面就有一个“甲己合化土”,“己”处于第6位就记住了。

“庚”呢和7对应,在四柱预测里面有个“庚七杀”。

“辛”和8,我经常想到有一部里面有个“辛巴狗”。

壬、癸位于最后两位,我通常把“人”“”来记忆他们。

以上是天干记忆,地支也一样。我举2个例子,你看“寅”是不是跟天干里面的“丙”写法有些像,能知道“丙”是3,就能记住“寅”也是3;同样地支的“巳”跟天干的“己”是不是更像了,都是6。其他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联想或者谐音记忆。

二、接着我们开始正式的计算

1、天干的获取方式。

用公元年份减3,除以10,不管商,只看余数,余果为0我们记作10,如果是10以内的余数,按照之一节里面的表查询即可,这里我们来计算2022 的天干,按照公式可以看到2022 经过公式之后的余数为5,查询以下可以知道5对应的天干是戊,如下图:

天干计算方式

2、地支的获取方式。

公历年份减3,除以12,不管商,只看余数,余果为0我们就记作12,如果是12以内的余数,按照前表查询即可.这里我们继续计算2022 的地址,按照公式可以计算得出2022 经过公式之后的余数为11,查询以下表可以知道11对应的地支为戌,如下图:

地支的计算方式

3、特别说明。

本叫“减三取余法”,减三是在公元年份的基础上减三,取余的时候,天干计算要除以10(因为天干有10个元素);地支要除以12(地支有12个元素)。然后根据取得的余数去匹配我们之一步提到的天干地支元素。

三、“减三取余法”的原理

本节,你可要选看。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能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没有必要剖析深层原理。

公元元年为辛酉年

由于公元元年为辛酉年,可以此为基础进行简算。先编制如下的表格,规则为:将天干的“辛”定为1,往后为2、3等;将地支的“酉”定为1 ,往后为2、3等。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1911年,其尾数为1,对应的天干为“辛”;以12除1911得159,余数为3,对应的地支为“亥”,该年即为辛亥年。

甲子分别作为天干地支为4开头的次序,转换为我们最常用的,甲子为1的次序,正好是需要减去3。

四、​特别说明

本公式只是适用于公元后的纪年转换。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纪日计算 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的算法。余数怎么算的,比如155除以12等于12.916666怎么会有余...

不是你这样算的,比如155除以12等于12.916666,,表示155能给12个12整除,12个12是144,那么155-144就等于11.这个11就是余数。2003除以12等于166.91,表示2003能给166个12整除,166个12是1992.那么2003-1992就等于11

天干地支的算法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首先你得了解或者背过天干地支
计算现在任意的一个年份的天干地支
天干:年份减3,除以10,没有余数就是天干的最后一个,余数是1对应 甲 ,是2对应 乙 ,依次往后推
地支:年份减3,除以12,没有余数就是地支的最后一个,余数是1对应 子 ,是2对应丑,依次往后推。
例如2003年
2003—3=2000 2000÷10=200 则天干为 癸
2003—3=2000 2000÷12=166。。。。。。8 则地支为 未
因此2003年是 癸未年
例如2019年
2019—3=2016 2016÷10=201。。。。。。6则天干为 己
2019—3=2016 2016÷12=168 则地支为 亥
因此2019年是己亥年

十二地支讲解:天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

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一、年干支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是:
“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以2010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07,除以10得余数7,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得”庚“,再将基数2007除以12得余数为3,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寅“,故2010年为庚寅年。(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

二、月干支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乘2+月份例:2010年(庚寅)三月(辰月)的天干=7*2+3=17,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得7,天干第7位为庚,则此月干支为庚辰。

三、日干支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除4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除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日干支基数=(10+7)*5+15+(10+19)/4=47(已去掉60的倍数)这就是1月1日的干支数。从1月1日到4月12日为47+31(1月天数,下类推)+28+31+12=149,去掉60的倍数得29、天干去10的倍数余9为壬,地支去12的倍数余5为辰,今天的干支就是壬辰。

四、时干支时干=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

五、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出任何年龄的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10的倍数为天干倒推数,去掉12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

如今年为庚寅年,56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56去50余6,天干从庚倒推6位是乙,地支为56去掉48余8,从寅倒推8位是未,生年就是乙未年。65岁生年去掉60余5,从今年的天干倒推5位丙,从今年的地支倒推5位戌,生年就是丙戌年。

【结束语】古人的智慧是不是令人赞叹呢?在哪种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能相想出如此精密的算法,真是一绝。为古人的智慧点赞!!

天干地支算出来有两位小数点怎么办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补充典故: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天干地支的简便算法?

“十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具体算法是:如2009年己丑天干是己土,地支为丑土。以后的年份以此类推,2010天干为己后面的庚金,地支则为丑后面的寅木,2010就是庚寅年,那么2011就是辛卯年,2012就是壬辰年。

展开全文